A Study on the Various Appellations of Taicangku in the Ming Dynasty of China

Post on 19-Jan-2023

2 views 0 download

Transcript of A Study on the Various Appellations of Taicangku in the Ming Dynasty of China

1

明代“太仓库”称谓辨析

苏 新 红

中 文 摘 要 :明 代 中 后 期 ,太 仓 库 作 为 户 部 的 储 银 机 构 ,在 维 持 京

师 与 北 边 军 镇 的 正 常 运 转 以 及 地 方 安 定 等 方 面 发 挥 了 巨 大 作

用 。然 而 ,纵 览 20 世 纪 至 今 世 界 范 围 内 有 关 明 代 太 仓 库 的 研 究

成 果 可 知 ,学 术 界 对 明 代 太 仓 库 诸 多 称 谓 的 理 解 存 在 明 显 分

歧 。 有 鉴 于 此 ,本 文 对 明 代 “ 太 仓 ”、“ 太 仓 库 ”、“ 老 库 ”、“ 外

库 ”、“ 窖 房 ”、“ 新 库 ”、“ 旧 库 ” 及 “ 内 库 ” 等 诸 多 称 谓 的 内 涵

和 相 互 关 系 的 演 变 进 行 了 较 全 面 的 梳 理 和 考 察 。这 是 对 明 代 太

仓 库 进 行 深 入 研 究 的 基 础 ,对 推 进 明 代 财 政 史 乃 至 明 代 经 济 史

的 研 究 也 具 有 一 定 价 值 。

关 键 词 :太 仓 库 ,明 代 财 政 ,老 库 ,外 库 ,旧 库 ,新 库 ,内 库

A b s t r a c t : I n t h e mi d d l e a n d l a t e p e r i o d s o f t h e M i n g D yn a s t y,

Ta i c a n g k u , w h i c h w a s t h e S t a t e S i l v e r Tr e a s u r y o f t h e M i n g

D yn a s t y a n d w a s a f f i l i a t e d t o t h e M i n i s t r y o f R e v e n u e , p l a ye d a n

i mp o r t a n t r o l e i n ma i n t a i n i n g t h e C a p i t a l a n d t h e n o r t h mi l i t a r y

t o w n s a n d k e e p i n g u p t h e l o c a l g o v e r n me n t s ’ s o c i a l o r d e r a n d

s t a b i l i t y ; H o w e v e r, b y t a k i n g a p a n o r a mi c v i e w o f t h e c o n c e r n e d

a c a d e mi c w o r l d ’s s t u d y a b o u t Ta i c a n g k u s i n c e t h e 2 0t h

c e n t u r y,

i t c a n b e s e e n t h a t t h e r e h a v e b e e n e x i s t i n g o b v i o u s d i f f e r e n t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s o f Ta i c a n g k u ’s v a r i o u s a p p e l l a t i o n s . H e n c e , t h i s

a r t i c l e a i ms t o ma k e a c o mp r e h e n s i v e s t u d y o n Ta i c a n g k u ’ s

2

d i f f e r e n t a p p e l l a t i o n s a n d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s b e t w e e n t h e m, w h i c h

i s t h e b a s i s t o s t u d y Ta i c a n g k u d e e p l y a n d w i l l h e l p t o a d v a n c e

t h e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o f t h e M i n g D yn a s t y ’s f i n a n c e s a n d

e c o n o mi c s .

K e y Wo r d s : Ta i c a n g k u ( t h e S t a t e S i l v e r Tr e a s u r y o f t h e M i n g

D yn a s t y ) , t h e M i n g D yn a s t y ’s f i n a n c e s , t h e o u t s i d e s i l v e r

g a l l e r y, t h e i n s i d e s i l v e r g a l l e r y, t h e n e w s i l v e r g a l l e r y, t h e o l d

s i l v e r g a l l e r y, t h e i n n e r g a l l e r y

对 于 明 代 太 仓 库 的 专 门 研 究 ,较 早 的 成 果 是 香 港 学 者 全 汉

升 、 李 龙 华 于 1972 年 发 表 的 《 明 中 叶 后 太 仓 岁 入 银 两 的 研 究 》

①和 1973 年 发 表 的 《 明 代 中 叶 后 太 仓 岁 出 银 两 的 研 究 》 两 篇 文

章 ②。 针 对 这 两 篇 文 章 中 的 诸 多 统 计 错 误 ,赵 轶 峰 曾 于 1984 年

撰 有 《 明 后 期 太 仓 收 支 数 字 考 》 一 文 ③。 此 外 , 诸 多 明 史 学 者

曾 在 其 各 自 的 特 殊 研 究 领 域 内 对 明 代 太 仓 库 进 行 过 附 带 性 的

初 步 研 究 , 比 如 黄 仁 宇 《 十 六 世 纪 明 代 中 国 之 财 政 与 税 收 》 ④、

《 剑 桥 中 国 明 代 史 ·明 代 的 财 政 管 理 》⑤、南 炳 文 、汤 纲《 明 史 》

⑥、 樊 树 志 《 晚 明 史 : 1573-1644 年 》 ⑦、 万 明 《 晚 明 社 会 变 迁

问 题 与 研 究 ·白 银 货 币 化 与 中 外 变 革 》⑧、台 湾 赖 建 诚《 边 镇 粮

饷 : 明 代 中 后 期 的 边 防 经 费 与 国 家 财 政 危 机 , 1531-1602》 ⑨、

台 湾 徐 泓 《 明 代 的 私 盐 》 ⑩以 及 日 本 寺 田 隆 信 《 山 西 商 人 研 究 》

11等 。 然 而 , 纵 观 上 述 20 世 纪 以 来 的 中 国 大 陆 、 台 湾 、 香 港 以

及 日 本 、 美 国 有 关 明 代 太 仓 库 的 研 究 成 果 可 知 , 迄 今 为 止 , 学

术 界 对“ 太 仓 ”、“ 太 仓 库 ”以 及 太 仓 库 中“ 老 库 ”、“ 旧 库 ”、“ 新

库 ”、“ 外 库 ”、“ 窖 房 ” 等 称 谓 的 认 识 存 在 巨 大 分 歧 , 这 对 明 代

3

财 政 史 乃 至 明 代 经 济 史 更 进 一 步 的 深 入 研 究 极 为 不 利 。

明 代 太 仓 库 成 立 于 正 统 七 年 ,“ 专 管 凡 南 直 隶 苏 、 常 等 府

解 纳 草 价 银 ” 12。 其 后 直 至 崇 祯 末 年 , 随 着 其 额 定 岁 入 白 银 类

项 及 数 额 的 逐 步 增 多 ,太 仓 库 在 明 代 国 家 财 政 体 系 中 的 地 位 亦

逐 步 提 高 。 在 其 漫 长 的 发 展 过 程 中 , 太 仓 库 被 冠 以 多 种 称 谓 。

由 于 太 仓 库 是 隶 属 于 户 部 的 一 个 重 要 储 银 机 构 13, 因 此 , 对 太

仓 库 的 诸 多 称 谓 进 行 梳 理 是 理 解 明 代 太 仓 库 财 政 体 制 乃 至 明

代 中 央 财 政 体 制 的 基 础 。

鉴 于 太 仓 库 在 明 代 历 史 研 究 中 的 重 要 性 以 及 学 术 界 对 太

仓 库 诸 多 称 谓 的 不 同 理 解 , 下 文 拟 对 明 代 “ 太 仓 库 ” 诸 多 称 谓

的 内 涵 及 其 相 互 关 系 的 演 变 脉 络 进 行 纵 向 综 合 梳 理 和 研 究 。

一 、“ 太 仓 ” 与 “ 太 仓 库 ” 的 关 系

“ 太 仓 ” 是 个 有 多 重 含 义 的 概 念 。 第 一 , 它 是 指 江 南 的 一

处 地 名 。《 明 史 》 记 载 :“ 太 仓 州 , 本 太 仓 卫 , 太 祖 吴 元 年 四 月

置 。 弘 治 十 年 正 月 , 置 州 于 卫 城 , 析 昆 山 、 常 熟 、 嘉 定 三 县 地

益 之 。” 14这 个 太 仓 州 或 太 仓 卫 有 时 就 简 称 太 仓 。 比 如 , 嘉 靖 三

十 二 年 九 月 “ 癸 丑 , 总 督 粮 储 巡 抚 应 天 侍 郎 彭 黯 以 江 南 连 年 倭

寇 、 兵 饷 不 给 … … 言 : 太 仓 、 上 海 、 嘉 定 被 患 特 甚 , 宜 破 格 优

恤 ”; 15隆 庆 六 年 八 月 ,“ 核 南 直 隶 、 浙 江 钱 粮 未 完 分 数 , 降 太

仓 知 州 冯 孜 、 青 田 知 县 李 日 宣 等 俸 级 有 差 , 仍 限 督 催 完 日 方 许

开 支 复 官 。” 16明 代 的 “ 太 仓 库 ” 与 此 内 涵 无 关 。

第 二 ,“ 太 仓 ” 是 指 储 存 国 家 粮 食 的 仓 廒 或 者 机 构 。 这 一

概 念 , 早 在 明 朝 以 前 就 有 。《 庄 子 》 曰 :“ 计 中 国 之 在 海 内 , 不

似 稊 米 之 在 太 仓 乎 !” 17《 史 记 》 中 “ 太 仓 之 粟 陈 陈 相 因 , 充 溢

4

露 积 于 外 , 至 腐 败 不 可 食 ” 18的 描 述 更 成 为 中 国 传 统 社 会 长 久

以 来 所 追 求 的 财 政 理 想 。 在 明 初 ,“ 太 仓 ” 主 要 用 以 指 称 明 太

宗 迁 都 北 京 以 后 建 于 京 师 的 储 存 国 家 粮 食 的 诸 多 仓 廒 :“ 永 乐

中 ,迁 都 北 京 ,置 京 仓 及 通 州 诸 仓 ,以 户 部 司 员 经 理 之 ”,19“ 永

乐 二 十 二 年 十 月 庚 申 … … 召 户 部 尚 书 郭 资 谕 曰 :… … 朕 于 文 武

官 及 军 士 月 米 , 悉 欲 加 给 五 斗 数 年 , 太 仓 储 积 皆 卿 所 掌 , 不 乏

用 否 ? 资 对 曰 : 不 乏 。 遂 命 增 给 ”, 20正 统 元 年 二 月 “ 敕 太 监 李

德 : 今 命 尔 与 通 政 使 李 暹 提 督 在 京 太 仓 并 象 马 牛 羊 等 房 仓 场 ,

巡 视 通 州 直 抵 临 清 、 徐 州 、 淮 安 等 处 一 应 仓 粮 。” 21明 代 的 “ 太

仓 库 ” 亦 非 此 内 涵 。

正 统 七 年 太 仓 库 建 立 之 后 , 首 先 ,“ 太 仓 ” 仍 可 以 指 京 仓 、

通 州 仓 及 各 水 次 仓 等 存 储 漕 粮 的 一 系 列 国 家 仓 廒 。 比 如 , 嘉 靖

二 十 年 七 月 ,“ 户 科 都 给 事 中 郭 鋆 等 上 言 : 大 同 用 兵 … … 今 虽

发 太 仓 库 银 四 十 万 ,恐 至 期 犹 苦 不 足 … … 总 督 尚 书 樊 继 祖 亦 请

穵 运 太 仓 十 数 万 石 于 本 镇 。 俱 下 部 议 覆 : … … 先 借 支 太 仓 库 折

粮 草 银 三 十 万 … … 其 穵 运 粮 米 恐 远 道 艰 难 , 请 暂 停 止 。 诏 如

议 。” 22在 这 段 引 文 中 ,“ 太 仓 ” 是 存 储 粮 米 的 仓 廒 , 与 “ 太 仓

库 ” 是 完 全 不 同 的 财 政 单 位 。 再 比 如 , 隆 庆 六 年 十 月 ,“ 漕 运

总 督 王 宗 沐 条 陈 漕 宜 四 事 : … … 一 , 悬 预 兑 之 令 , 议 各 旗 军 剩

有 米 多 三 石 以 上 , 许 上 纳 太 仓 , 即 充 明 年 运 米 之 额 ; 各 把 总 等

官 亦 许 不 拘 多 寡 一 体 上 纳 , 名 曰 预 兑 粮 。” 23此 处 的 “ 太 仓 ”

亦 非 “ 太 仓 库 ”。

其 次 ,“ 太 仓 ” 还 可 以 是 京 、 通 等 储 粮 的 仓 廒 与 储 银 的 太

仓 库 的 总 称 ,《 太 仓 考 》 所 记 载 的 就 是 京 仓 、 通 仓 、 水 次 仓 及

太 仓 库 的 各 种 相 关 制 度 。 24再 比 如 ,《 明 史 》“ 李 长 庚 传 ” 中 就

5

说 :“ 臣 考 《 会 计 录 》, 每 岁 本 色 、 折 色 通 计 千 四 百 六 十 一 万 有

奇 … … 入 太 仓 者 , 自 本 色 外 , 折 色 四 百 余 万 。” 25这 本 色 自 然 是

指 粮 食 , 折 色 则 指 白 银 , 因 此 , 此 处 的 “ 太 仓 ” 亦 是 藏 粮 食 的

京 、 通 等 仓 廒 与 贮 银 的 太 仓 库 的 总 称 。 又 比 如 ,“ 易 瓒 , 嘉 靖

初 知 扬 州 府 , 岁 连 饥 , 瓒 请 于 朝 , 诏 … … 赈 以 太 仓 银 、 米 , 全

活 者 十 九 万 余 人 。” 26在 该 条 史 料 中 , 太 仓 既 有 银 、 又 有 米 , 显

然 是 仓 与 库 的 总 称 。

《 万 历 会 计 录 》 记 载 江 西 清 吏 司 岁 入 “ 太 仓 ” 的 类 项 和 数

额 如 下 表 :

表 1 江 西 清 吏 司 岁 入 “ 太 仓 ” 款 项 及 数 额 表 27

实 物 白 银

漕 运 米 40 万 石 派 剩 米 折 银 52475.5734

淮 安 仓 改 兑 米 17 万 石 苎 布 折 银 445.2 两

黄 白 蜡 折 银 11396 两

商 税 银 3550.2 两

鱼 课 银 1480.53 两

赃 罚 银 13000 两

历 日 银 500 两

机 兵 扣 解 银 15000 两

蓟 镇 军 饷 银 20000 两

富 户 银 960 两

改 折 月 粮 银 11170 两

金 吾 后 卫 屯 豆 63.9375 石 屯 地 增 银 12.6485 两

6

济 阳 卫 屯 豆 620 石 屯 地 增 银 548.25645 两

牧 地 增 银 8.47 两

上 表 中 ,“ 太 仓 ” 的 岁 入 既 有 实 物 粮 食 , 又 有 白 银 , 所 以

是 京 、 通 等 仓 廒 与 太 仓 库 的 总 称 。 这 一 涵 义 的 “ 太 仓 ” 与 “ 太

仓 库 ” 是 包 含 与 被 包 含 的 关 系 , 因 此 无 法 互 相 替 换 使 用 。

再 者 ,“ 太 仓 ”是 “ 太 仓 银 库 ” 的 简 称 。 随 着 太 仓 库 财 政

地 位 的 日 益 提 高 , 明 代 人 将 “ 太 仓 库 ” 简 称 “ 太 仓 ” 的 情 况 越

来 越 普 遍 。 比 如 , 正 德 十 六 年 五 月 ,“ 户 部 言 : 太 仓 银 库 … …

空 虚 日 甚 … … 请 以 云 南 新 兴 等 场 解 到 正 德 十 三 年 分 课 银 暂 送

太 仓 收 贮 … … 从 之 。” 28明 代 中 后 期 的 《 明 实 录 》 中 ,这 种 例 子

比 比 皆 是 ,此 处 不 再 一 一 列 举 。

为 了 易 于 区 分 存 贮 白 银 的 “ 太 仓 ” 与 存 储 漕 粮 的 “ 太 仓 ”,

明 代 人 通 常 直 接 用 京 仓 、 通 仓 来 指 代 后 者 :“ 凡 贮 粟 曰 京 仓 、

曰 通 仓 … … 凡 藏 银 曰 内 帑 、 曰 大 ( 太 ) 仓 。” 29比 如 : 嘉 靖 二 十

二 年 二 月 ,“ 总 督 宣 大 侍 郎 翟 鹏 … … 乞 增 银 接 济 。 户 部 覆 : 外

库 空 虚 ,急 无 可 处 ,请 权 发 太 仓 老 库 旧 银 四 十 万 两 应 用 ,又 … …

宜 于 京 、 通 二 仓 坐 拨 粟 米 十 万 石 赴 宣 府 … … 悉 从 之 ”; 30嘉 靖 二

十 九 年 正 月 ,“ 户 部 会 计 去 年 岁 用 , 为 录 以 献 , 因 言 : 太 仓 每

岁 额 入 银 二 百 一 十 二 万 五 千 三 百 五 十 五 两 … … 京 、通 仓 粮 岁 运

三 百 七 十 万 石 。” 31在 这 些 史 料 中 ,“ 太 仓 ” 存 贮 、 收 入 的 是 白

银 , 和 “ 京 、 通 仓 ” 是 相 对 独 立 的 概 念 。 只 有 这 时 的 “ 太 仓 ”

才 和 “ 太 仓 库 ” 的 内 涵 相 等 、 可 以 互 相 替 换 。

二 、“ 太 仓 库 ” 的 称 谓 演 变

作 为 本 文 特 定 研 究 对 象 的 “ 太 仓 库 ”, 它 的 名 称 也 是 多 变

7

的 。

第 一 , 太 仓 库 的 全 称 是 “ 太 仓 银 库 ”, 比 如 :“ 南 京 科 道 祁

清 、 徐 栻 各 奏 言 … … 总 太 仓 银 库 一 岁 之 入 … … 不 过 二 百 万 余

两 。” 32有 时 ,“ 太 仓 银 库 ”就 干 脆 被 简 称“ 银 库 ”,正 如《 明 史 》

中 所 言 :“ ( 正 统 ) 七 年 乃 设 户 部 太 仓 库 … … 专 以 贮 银 , 故 又

谓 之 银 库 。 ” 33又 比 如 , 万 历 十 五 年 ,“ 上 念 京 师 饥 民 甚 众 … …

传 旨 : 五 城 赈 济 贫 民 , 难 以 限 定 人 数 , 今 后 不 拘 多 寡 , 但 有 就

食 者 , 便 与 户 部 奏 银 米 , 不 敷 于 银 库 、 太 仓 补 发 。” 34万 历 四 十

六 年 五 月 “ 总 督 仓 场 户 部 尚 书 张 问 达 奏 言 : … … 以 银 库 言 之 ,

老 库 银 仅 八 万 八 千 余 两 , 外 库 随 到 随 支 , 绝 无 四 五 万 两 贮 过 十

数 日 者 。” 35不 过 , 由 于 明 代 从 地 方 到 中 央 朝 廷 , 存 储 白 银 之 库

众 多 ,“ 银 库 ” 是 否 指 称 “ 太 仓 库 ” 要 依 据 上 下 文 具 体 判 定 。

第 二 , 随 着 太 仓 库 的 发 展 , 其 库 存 白 银 数 额 渐 多 , 遂 出 现

了 中 库 ( 老 库 )、 外 库 之 分 。 不 过 , 太 仓 库 内 部 这 种 分 类 究 竟

何 时 出 现 的 , 现 仍 无 法 确 定 。《 明 实 录 》 中 ,“ 中 库 ” 一 词 最 早

出 现 在 嘉 靖 朝 36。 嘉 靖 三 十 四 年 七 月 “ 戊 申 , 命 查 太 仓 积 贮 之

数 。 户 部 奏 : 先 年 财 赋 入 多 出 少 , 帑 藏 充 盈 , 续 收 银 两 贮 于 两

庑 以 便 支 发 , 中 库 所 藏 不 动 , 遂 有 老 库 之 名 。” 37既 然 有 了 “ 中

库 ”, 该 条 史 料 中 的 “ 两 庑 ” 就 有 了 “ 外 库 ” 之 名 。 嘉 靖 四 十

二 年 ,“ 取 太 仓 中 库 银 十 五 万 两 内 用 , 命 以 外 库 备 取 银 补 之 。”

38不 过 ,“ 中 库 ” 一 词 多 于 嘉 靖 朝 使 用 , 隆 庆 以 后 , 逐 渐 被 “ 老

库 ” 一 词 所 取 代 :“ 总 督 仓 场 户 部 左 侍 郎 毕 锵 言 : 太 仓 旧 有 老

库 、 外 库 之 名 , 老 库 扃 钥 惟 谨 , 外 库 以 便 支 放 。 查 嘉 靖 二 十 三

年 老 库 银 除 动 支 八 十 八 万 九 千 两 外 ,尚 贮 银 一 百 一 十 三 万 六 千

四 百 八 十 两 ; 至 隆 庆 三 年 查 兑 , 则 仅 贮 银 一 百 万 八 千 七 百 六 十

8

九 两 矣 。” 39于 是 太 仓 库 内 含 老 库 、 外 库 。 不 过 ,文 献 中 具 体 指

哪 一 库 ,需 依 据 上 下 文 来 判 断 。比 如 ,万 历 二 十 九 年 四 月 ,《 神

宗 实 录 》记 载“ 今 查 太 仓 银 库 仅 有 银 一 千 九 百 两 ” 40,然 而《 续

文 献 通 考 》则 记 载 该 年 十 月 户 部 借 用 原 额 为 110 万 两 的 老 库 银

10 万 两 ,“( 神 宗 万 历 )二 十 九 年 十 月 ,以 上 皇 太 后 徽 号 借 用 老

库 银 … … 查 老 库 止 有 银 一 百 十 万 两 ,而 该 监 所 请 珠 宝 价 银 不 下

二 十 五 万 … … 不 得 已 许 借 老 库 银 十 万 给 发 。” 41因 此 , 上 引 《 神

宗 实 录 》 中 太 仓 库 库 存 银 额 实 际 指 外 库 存 银 额 。

第 三 , 万 历 初 年 , 太 仓 库 财 政 充 盈 , 除 老 库 外 , 又 多 出 一

个 “ 窖 房 ”。 至 此 , 太 仓 库 共 有 老 库 、 窖 房 、 外 库 三 部 分 组 成 :

万 历 十 四 年 九 月 ,“ 臣 等 查 得 太 仓 所 蓄 除 老 库 、 窖 房 银 六 百 万

八 千 七 百 六 十 九 两 , 系 祖 宗 二 百 余 年 之 数 , 在 外 库 银 止 九 十 八

万 四 千 二 百 三 十 一 两 有 奇 … … 宜 先 尽 外 库 所 储 ,不 足 或 动 老 库

或 动 窖 房 … … 上 请 给 发 。” 42不 过 , 由 于 万 历 后 期 时 , 窖 房 银 被

借 用 一 空 , 且 此 后 太 仓 库 再 无 余 银 补 入 , 因 此 ,“ 窖 房 ” 一 词

的 使 用 多 见 于 万 历 朝 。

第 四 , 在 天 启 朝 , 太 仓 库 有 时 可 以 是 “ 新 库 ” 和 “ 旧 库 ”

的 总 称 , 有 时 又 仅 仅 等 同 于 “ 旧 库 ”。 万 历 四 十 六 年 努 尔 哈 赤

的 大 举 进 攻 使 明 政 府 不 得 不 进 行 加 派 以 筹 措 辽 东 军 饷 。由 于 增

派 田 赋 数 额 巨 大 ,为 便 于 管 理 ,泰 昌 元 年 ,明 朝 政 府 设 立 新 库 ,

专 门 管 理 增 派 的 辽 饷 , 原 先 的 太 仓 库 成 为 旧 库 :“ 户 部 题 … …

若 新 、 旧 二 饷 并 收 一 库 , 在 今 日 亦 觉 未 便 , 盖 旧 库 止 税 饷 四 百

余 万 , 今 又 益 以 新 饷 银 五 百 余 万 … … 诚 另 设 一 库 、 另 委 一 官 ,

各 营 局 内 。 司 新 饷 者 札 新 库 , 即 计 数 而 解 辽 左 ; 司 旧 饷 者 札 旧

库 , 即 计 数 而 解 九 边 , 法 无 便 于 此 者 … … 从 之 。” 43

9

然 而 ,天 启 元 年 十 二 月 的 天 下 财 赋 统 计 中 ,与“ 新 饷 银 库 ”

相 对 应 的 却 是 “ 太 仓 银 库 ”。 因 此 ,在 该 史 料 中 ,“ 太 仓 银 库 ”

的 内 涵 与 “ 旧 库 ” 等 同 :“ 是 岁 ,天 下 户 口 田 赋 之 数 … … 漕 粮 四

百 万 石 … … 实 该 进 京 、通 二 仓 兑 改 粮 二 百 四 十 七 万 四 千 七 百 二

十 三 石 六 斗 四 升 二 合 … … 太 仓 银 库 共 收 过 浙 江 等 布 政 司 并 南 、

北 直 隶 等 府 州 解 纳 税 粮 … … 等 项 三 百 二 十 五 万 二 千 五 百 五 十

六 两 九 钱 六 分 二 厘 … … 新 饷 银 库 应 收 浙 江 等 省 南 、北 直 隶 府 州

新 饷 加 派 额 银 五 百 二 十 万 六 十 余 两 。” 44

天 启 五 年 十 二 月 的 天 下 财 赋 统 计 中 ,“ 太 仓 银 库 ” 所 代 表

的 却 又 是 旧 库 和 新 库 的 总 称 :“ 太 仓 银 库 收 过 浙 江 等 处 布 政 司

并 南 、北 直 隶 等 府 州 县 解 纳 税 银 、马 草 、绢 、布 、钱 钞 、子 粒 、

黄 蜡 、 扣 价 、 船 料 、 商 税 、 税 契 、 盐 课 、 赃 罚 、 事 例 、 富 户 、

协 济 、 俸 粮 、 附 余 、 辽 饷 、 漕 折 等 项 银 共 三 百 三 万 七 百 二 十 五

两 五 钱 八 分 一 毫 四 忽 ,收 过 铜 钱 八 千 六 十 六 万 一 千 一 百 一 十 一

文 ; 放 过 京 、 边 、 辽 饷 银 共 二 百 八 十 五 万 四 千 三 百 七 十 两 一 钱

三 分 一 厘 七 毫 一 丝 五 忽 ,放 过 铜 钱 七 千 九 百 二 万 一 千 九 百 二 十

九 文 。 ” 45

在 上 述 引 文 中 ,“ 太 仓 银 库 ” 既 包 括 了 旧 库 的 所 有 岁 入 类

项 , 又 包 括 了 新 库 的 辽 饷 ; 在 岁 支 中 ,“ 太 仓 银 库 ” 既 包 括 了

旧 饷 的 京 师 、九 边 开 支 ,又 包 括 了 新 饷 的 辽 东 军 饷 开 支 ,因 此 ,

此 处 的 “ 太 仓 银 库 ” 是 “ 旧 库 ” 与 “ 新 库 ” 的 总 称 。

第 五 ,崇 祯 朝 中 、前 期 ,太 仓 库 亦 有 两 种 内 涵 。首 先 ,“ 太

仓 库 ” 与 “ 旧 库 ” 内 涵 等 同 。 比 如 , 户 部 尚 书 毕 自 严 在 崇 祯 三

年 八 月 的 奏 疏 中 说 :“ 臣 自 受 事 以 来 … … 即 将 新 、 旧 二 库 法 马

校 勘 相 同 ,有 稍 重 者 立 加 挫 磨 ,计 新 库 每 一 千 两 减 去 三 两 四 钱 ,

10

太 仓 库 每 一 千 两 减 去 一 两 。” 46其 次 , 太 仓 库 也 可 以 是 新 库 与 旧

库 的 总 称 :“ 太 仓 银 库 有 旧 库 、 新 库 , 余 于 崇 祯 十 四 年 巡 视 查

册 旧 库 饷 数 目 。” 47

崇 祯 十 六 年 六 月 , 户 部 尚 书 倪 元 璐 奏 准 , 将 边 饷 、 新 饷 、

练 饷 合 并 为 一 , 赋 税 征 收 仅 有 正 赋 、 兵 饷 两 项 :“ 自 今 十 六 年

七 月 初 一 日 始 ,布 告 天 下 ,凡 征 民 粮 ,悉 去 边 饷 、新 饷 、练 饷 、

杂 饷 之 名 , 止 开 正 赋 、 兵 饷 二 则 … … 崇 祯 十 六 年 六 月 初 九 日 具

题 。 奉 旨 : … … 依 议 行 。” 48同 年 八 月 , 倪 元 璐 再 次 奏 准 将 负 责

两 饷 的 衙 门 改 名 为 兵 饷 左 司 和 兵 饷 右 司 ,预 算 岁 支 银 额 为 2122

万 余 两 :“ 臣 于 本 年 六 月 内 具 题 前 事 , 奉 圣 旨 … … 谨 将 两 饷 改

名 左 、右 二 司 … … 兵 饷 左 司 … … 每 年 通 共 出 银 一 千 零 六 十 一 万

零 七 百 四 十 三 两 … … 兵 饷 右 司 … … 每 年 通 共 出 银 一 千 六 十 一

万 七 百 四 十 三 两 零 … … 二 司 每 年 共 该 出 银 二 千 一 百 二 十 二 万

一 千 四 百 八 十 七 两 零 … … 崇 祯 十 六 年 八 月 十 七 日 奉 旨 … … 知

道 了 。” 49至 此 ,“ 太 仓 库 ” 这 一 称 谓 正 式 在 明 代 财 政 制 度 中 被

取 消 。

为 简 明 起 见 , 现 依 据 前 文 的 叙 述 制 表 如 下 :

表 2 明 代 “ 太 仓 库 ” 名 称 演 变 表

时 间 太 仓 库 ( 总 称 ) 太 仓 库 下 辖 子

库 名 称

正 统 至 正 德 又 称 :太 仓 、太

仓 银 库

嘉 靖 同 上 外 库 、中 库( 又

称 老 库 )

11

隆 庆 同 上 外 库 、 老 库

万 历 同 上 外 库 、老 库 、窖

天 启 到 崇 祯 十

五 年

同 上 旧 库 ( 又 称 太

仓 、太 仓 库 、太 仓 银

库 ;且 旧 库 仍 分 为 老

库 、外 库 )、新 库( 又

称 新 饷 银 库 )

崇 祯 十 六 、十 七

/ 兵 饷 左 司 、兵 饷

右 司

三 、“ 内 库 ” 与 “ 外 库 ”

隆 庆 以 后 ,户 部 太 仓 库 与 内 库 的 财 政 界 限 和 财 政 职 责 日 益

明 确 , 于 是 “ 内 库 ”、“ 外 库 ” 作 为 一 对 概 念 被 应 用 地 越 来 越 频

繁 。 在 这 组 概 念 中 ,“ 外 库 ” 就 是 “ 太 仓 库 ”。 比 如 , 隆 庆 三 年

四 月 ,“ 上 谕 户 部 取 太 仓 银 三 十 万 两 进 内 用 , 尚 书 刘 体 乾 言 :

银 库 见 存 止 三 百 七 十 万 , 九 边 年 例 该 发 二 百 七 十 六 万 有 奇 , 在

京 军 粮 、 商 价 不 下 百 万 有 奇 … … 乞 且 停 止 … … 上 曰 : 卿 等 所 奏

已 喻 , 但 今 内 、 外 库 俱 告 缺 乏 , 且 取 十 万 两 以 济 急 用 。” 50万 历

三 十 年 六 月 ,“ 户 部 尚 书 赵 世 卿 言 : 国 家 岁 运 金 花 百 万 , 此 定

额 也 。 自 万 历 六 年 岁 增 买 办 银 二 十 万 , 计 今 二 十 五 年 , 进 过 银

数 几 至 五 百 余 万 , 皆 太 仓 分 外 之 增 … … 外 库 之 虚 何 如 , 而 益 以

其 虚 求 济 其 实 ,臣 所 未 解 也 … … 既 买 珠 宝 则 买 办 银 不 应 收 之 内

库 又 征 其 物 , 又 臣 所 未 解 也 。 ” 51万 历 四 十 二 年 正 月 , “ 是 时 ,

九 边 缺 饷 , 太 仓 如 洗 … … 户 科 给 事 中 官 应 震 … … 谓 : 库 藏 有 内

12

库 、 有 外 库 , 内 虽 多 库 , 承 运 库 为 最 ; 外 则 仅 太 仓 也 。 ” 52泰

昌 元 年 十 二 月 , “ 先 是 , 大 学 士 刘 一 燝 等 以 辽 阳 告 急 , 乞 借 发

帑 金 … … 言 :… … 目 前 外 库 匮 乏 ,实 难 应 急 。数 十 万 枵 腹 之 军 、

千 余 里 燃 眉 之 请 , 自 非 皇 恩 沛 发 暂 为 接 济 , 不 惟 不 及 急 需 , 亦

恐 定 生 他 变 。 ” 53

总 之 ,明 代 中 后 期 ,太 仓 库 作 为 户 部 的 储 银 机 构 ,在 维 持 京

师 、北 边 军 镇 的 正 常 运 转 乃 至 维 护 地 方 安 定 等 方 面 具 有 巨 大 作

用 。对 太 仓 库 的 全 面 深 入 研 究 有 利 于 进 一 步 推 进 对 明 代 财 政 乃

至 明 代 经 济 的 理 解 ,而 对 明 代 太 仓 库 诸 多 称 谓 的 内 涵 及 其 相 互

关 系 的 演 变 进 行 梳 理 则 是 进 行 这 一 研 究 的 基 础 性 必 要 环 节 。

①全汉升,李龙华:《明中叶后太仓岁入银两的研究》,《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香港中文大学),1972

年 5 卷 1 期。 ②全汉升,李龙华:《明代中叶后太仓岁出银两的研究》,《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香港中文大学),

1973 年 6 卷 1 期。 ③赵轶峰:《明后期太仓收支数字考》,见赵轶峰:《论明末财政危机·附录》,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硕

士论文, 1984 年;又见赵轶峰:《明代的变迁》,上海三联书店 2008 年版,第 278-281 页。 ④黄仁宇 著,阿风 等译:《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北京三联书店 2001 年版,第 385,394

页。 ⑤(英)崔瑞德,(美)牟复礼 编,杨品泉 等译:《剑桥中国明代史 .1368-1644》(下卷),北京中国

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392 页。 ⑥南炳文、汤纲:《明史》(下),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785-786 页。

⑦樊树志:《晚明史: 1573-1644 年》(上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280, 308 页。

⑧万明 主编:《晚明社会变迁问题和研究》,北京商 务印书馆 2005 年版,第 175, 177-178 页。

⑨赖建诚:《边镇粮饷:明代中后期的边防经费与国家财政危机, 1531-1602》,台北中央研究院联经

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2008 年版,第 42-43, 45-46 页。 ⑩徐泓:《明代的私盐》,《国立台湾大学历史学系报》, 1980 年第 7 期。

1 1(日)寺田隆信 著,张正明、道丰、孙耀等译:《山西商人研究》,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1986 年版,

第 42-58 页。该书日文版出版于 1972 年。 1 2(明)刘斯洁 等:《太仓考》卷一之三《职官》,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本,第 711 页。按《明

史》亦有记载:“(正统)七年乃设户部太仓库,各直省派剩麦米,十库中绵、丝、绢、布及马草、

盐课、关税,凡折银者,皆入太仓库。籍没家财,变卖田产,追收店钱,援例上纳者,亦皆入焉。专

以贮银,故又谓之银库”,见(清)张廷玉 等撰:《明史》卷七十九志第五十五《食货三·仓库》,

北京中华书局 1974 年版,第 1927 页。然而,派剩麦米、十库中的物料折银等款项都是在太仓库漫长

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归入的,因此,本条史料暂存此处,仅供参考。 1 3(明)申时行 等修:《明会典》(万历朝重修本)卷二,北京中华书局 1989 年版,第 5 页。

1 4(清)张廷玉 等撰:《明史》卷四十志第十六《地理一》,第 920 页。

1 5《明世宗实录》卷四百二,嘉靖三十二年九月癸丑,台北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1962 年

校印版,第 7041-7042 页。按以下各朝实录版本同,本文不再一一注明。 1 6《明神宗实录》卷四,隆庆六年八月丁巳,第 140 页。

1 7郭庆藩 辑,王孝鱼 整理:《庄子集释》卷六下《秋水》第十七,北京中华书局 1978 年版,第 563-564

页。 1 8(汉)司马迁 撰:《史记》卷三十《平准书》第八,北京中华书局 1973 年版,第 1420 页。

1 9(清)张廷玉 等撰:《明史》卷七十二志第四十八《职官一·户部》,第 1745 页。

2 0《明实录(附录)·明仁宗宝训》卷一,永乐二十二年十月庚申,第 27-28 页。

2 1《明英宗实录》卷十四,正统元年二月庚子,第 250 页。

13

2 2《明世宗实录》卷二百五十一,嘉靖二十年七月癸丑,第 5037 页。

2 3《明神宗实录》卷六,隆庆六年十月丁巳,第 210 页。

2 4(明)刘斯洁 等撰:《太仓考》。

2 5(清)张廷玉 等撰:《明史》卷二五六列传第一四四《李长庚》,第 6612 页。

2 6(清)赵宏恩 等监修,黄之雋 等编纂:《江南通志》卷一百十五《职官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第 510 册,第 393 页。 2 7(明)张学颜 等撰:《万历会计录》(上)卷一《旧额现额岁入岁出额数》,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

刊本,第 25-26 页。 2 8《明世宗实录》卷二,正德十六年五月戊寅,第 110-111 页。

2 9(明)章潢 编:《图书编》卷八十四,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 971 册,第 477 页。

3 0《明世宗实录》卷二百七十一,嘉靖二十二年二月庚寅,第 5337-5338 页。

3 1《明世宗实录》卷三百五十六,嘉靖二十九年正月甲午,第 6405 页。

3 2《明世宗实录》卷三百九十九,嘉靖三十二年六月戊寅,第 6997-6999 页。

3 3(清)张廷玉 等撰:《明史》卷七九志第五五《食货三·仓库》,第 1927 页。

3 4《明神宗实录》卷一百九十三,万历十五年庚申,第 3625 页。

3 5《明神宗实录》卷五百七十,万历四十六年五月辛亥,第 10747 页。

3 6据《明通鉴》,太仓库“中库”在成化时期就已经存在:“(成化十七年)十一月,戊子,取太仓银

三分之一入内库。初,太仓库之设,始于正统七年,后积至数百万两,续收者又分‘中库’、‘老库’

之目。至是以内库供应繁多,乃取中库三分之一以供内库之用”,见(清)夏燮 著,沈仲九 标点:

《明通鉴》,北京中华书局 1959 年版,第 1309 页。不过,《明实录》对此事的记载稍有不同,它并未

记载是从“中库”内取银入内承运库:“戊子,取太仓银三十万两入内承运库供用。先是,有旨令五

府六部都察院各具在官钱谷数闻,至是,又命户部核太仓银,银凡九十余万两,遂取三分之一 ”,见

《明宪宗实录》卷二百二十一,成化十七年十一月戊子,第 3819 页。本文以《明实录》为准,《明通

鉴》的说法暂存于此。 3 7《明世宗实录》卷四百二十四,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戊申,第 7349 页。

3 8《明世宗实录》卷五百二十三,嘉靖四十二年七月甲午,第 8552 页。

3 9《明神宗实录》卷四十六,万历四年正月丙午,第 1027 页。

4 0《明神宗实录》卷三百五十八,万历二十九年四月丙子,第 6680 页。

4 1(清)嵇璜、曹仁虎 等:《续文献通考》卷三十《国用考》,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 627 册,第 33

页。 4 2《明神宗实录》卷一百七十八,万历十四年九月乙未,第 3329 页。

4 3《明光宗实录》卷六,庚申,第 145-146 页。按明光宗在位仅 1 月,光宗实录记事系于日而不名月。

4 4《明熹宗实录》卷十七,天启元年十二月丙辰,第 893-895 页。

4 5《明熹宗实录》卷六十六,天启五年十二月申辰,第 3166 页。

4 6(明)毕自严:《度支奏议·堂稿》卷十六《再覆银库弊端四款疏》,续修四库全书,第 484 册,第

13 页。 4 7(清)孙承泽 撰:《春明梦余录》卷三十五《赋役》,文渊阁四库全书,第 868 册,第 483 页。

4 8(明)倪元璐 撰:《倪文贞奏疏》卷七《并饷裁饷疏》,文渊阁四库全书,第 1297 册,第 278-279

页。 4 9(明)倪元璐 撰:《倪文贞奏疏》卷八《覆奏并饷疏》,文渊阁四库全书,第 1297 册,第 286-293

页。 5 0《明穆宗实录》卷三十一,隆庆三年四月癸未,第 814-816 页。

5 1《明神宗实录》卷三百七十三,万历三十 年六月庚戌,第 7011-7012 页。

5 2《明神宗实录》卷五百一十六,万历四十二年正月丁卯,第 9728-9729 页。

5 3《明熹宗实录》卷四,泰昌元年十二月丁卯,第 210-2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