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tribution of δ 18O in surface snow along a transect from Zhongshan Station to Dome A, East...

6
2010 55 13 期:1268 ~ 1273 www.scichina.com csb.scichina.com 英文版见: Ding M H, Xiao C D, Jin B, et al. Distribution of δ 18 O in surface snow along a transect from Zhongshan Station to Dome A, East Antarctica. Chinese Sci Bull, 2010, 55, doi: 10.1007/s11434-010-0179-2 中国科学杂志社 SCIENCE CHINA PRESS 南极冰盖中山站-Dome A 断面表层雪内δ 18 O 分布 丁明虎 ①②③ , 效存德 , 金波 , 任贾文 , 秦大河 , 孙维贞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29;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兰州 730000;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 100049; 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 北京 100860 E-mail: [email protected] 2009-09-30 收稿, 2010-02-05 接受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 40776002)、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编号: SKLCS-07-02)和国家海洋局 极地科学战略研究基金(编号: 20080201)资助 摘要 测试了中国南极考察内陆冰盖考察沿线约 1248 km 断面上(中山站至 Dome A)层雪中氧稳定同位素组成. 通过回归分析得出了δ 18 O-气温(T)分布梯度、δ 18 O-海拔(H) 高度效应和年均温-海拔效应递减率分别为0.84‰/, 1.1/100 m 1.31/100 m, 分析过程均通过 99.9%的置信度检验. 关键词 南极 ITASE 同位素 Dome A δ 18 O CHINARE 自从 Dansgaard [1~3] 研究发现中高纬度地区降水 中的稳定同位素组成受沉降地点凝结温度与沉降过 程初始阶段温度差值所控制后 , 稳定同位素比率 (δ 18 O, δ D)就作为一种气候指标一直是冰芯研究的有 效手段. 在稳定同位素的分馏过程中, δ最直接反映 的是云的凝结温度, 但由于难以获取云凝结温度值, 在实际研究中通常使用地面平均气温来代替凝结温 度与初始温度的差值, 并在极地研究中发现极区δ与地面平均温度(T) 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经验关系. 例如 Dansgaard 等人 [3] 在格陵兰和 Lorius Merli- vat [4] 在东南极 Terre Adelie 地区进行的研究, 建立了 现代降雪的δ-T 线性经验关系. 但已获得的δ 18 O-T δD-T 的经验关系是建立在冰盖部分地区的资料基础 , Qin 等人 [5] 根据横贯南极不同地段δ测值, 证明不 同地区δ-T 线性关系的斜率不同; Masson-Delmotte [6] 对南极超过 1000 个点的δ值进行分析, 发现δ海拔、纬度、距海岸距离息息相关, 故在不同地区进 行研究应区别对待. 1996/1997 年起, 中国南极考察队从南极中山 站至 Dome A 方向进行了 7 次多学科综合断面考察, 并于 2005 1 月抵达 Dome A 顶点(80°2200S, 77°2111E, 4093 m). 迄今为止, 已在 1248 km 的路 线上实施了 3 次全程考察, 并在多个地点钻取了冰雪 . 其中第 14 (1997/1998, 向内陆行进 462 km)24 次南极考察时(2007/2008, 6 次中国南极内陆 考察全程) 在沿途采集了一系列雪坑和表层雪样, 本文资料的主要来源. 1 样品采集和分析 考察路线主体沿 77°E 经线东侧行进 ( 1), 1997/1998 年内陆考察时每 4 km 采集一个表层雪样 (5 cm 深度), 共采样 109 ; 2007/2008 内陆考察时 10 km 采集一个表层雪样品(5 cm 深度), 共采样 124 . 取样日期为南半球夏季. 所有样品采集、运 输、储存等过程均保持冻结状态, 并采用洁净采样工 具与样品瓶, 避免污染. 雪样在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采用标准 CO 2 平衡法 [7]

Transcript of Distribution of δ 18O in surface snow along a transect from Zhongshan Station to Dome A, East...

2010 年 第 55 卷 第 13 期:1268 ~ 1273

www.scichina.com csb.scichina.com

英文版见: Ding M H, Xiao C D, Jin B, et al. Distribution of δ18O in surface snow along a transect from Zhongshan Station to Dome A, East Antarctica. Chinese Sci

Bull, 2010, 55, doi: 10.1007/s11434-010-0179-2

论 文

《中国科学》杂志社 SCIENCE CHINA PRESS

南极冰盖中山站-Dome A 断面表层雪内δ 18O 分布

丁明虎①②③, 效存德②, 金波④, 任贾文②, 秦大河②, 孙维贞②

①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29;

②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兰州 730000;

③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 100049;

④ 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 北京 100860

E-mail: [email protected]

2009-09-30 收稿, 2010-02-05 接受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 40776002)、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编号: SKLCS-07-02)和国家海洋局

极地科学战略研究基金(编号: 20080201)资助

摘要 测试了中国南极考察内陆冰盖考察沿线约 1248 km 断面上(中山站至 Dome A)表

层雪中氧稳定同位素组成. 通过回归分析得出了δ18O-气温(T)分布梯度、δ18O-海拔(H)

高度效应和年均温-海拔效应递减率分别为–0.84‰/℃, –1.1‰/100 m 和 1.31℃/100 m,

分析过程均通过 99.9%的置信度检验.

关键词

南极

ITASE 同位素

Dome A δ

18O CHINARE

自从 Dansgaard[1~3]研究发现中高纬度地区降水

中的稳定同位素组成受沉降地点凝结温度与沉降过

程 初 始 阶 段 温 度 差 值 所 控 制 后 , 稳 定 同 位 素 比 率

(δ18O, δ D)就作为一种气候指标一直是冰芯研究的有

效手段. 在稳定同位素的分馏过程中, δ 直接反映

的是云的凝结温度, 但由于难以获取云凝结温度值,

在实际研究中通常使用地面平均气温来代替凝结温

度与初始温度的差值, 并在极地研究中发现极区δ值

与地面平均温度(T)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经验关系 .

例如 Dansgaard 等人[3]在格陵兰和 Lorius 与 Merli-

vat[4]在东南极 Terre Adelie 地区进行的研究, 建立了

现代降雪的δ-T 线性经验关系. 但已获得的δ18O-T 及

δD-T 的经验关系是建立在冰盖部分地区的资料基础

上, Qin 等人[5]根据横贯南极不同地段δ测值, 证明不

同地区δ-T 线性关系的斜率不同; Masson-Delmotte 等

人[6]对南极超过 1000 个点的δ值进行分析, 发现δ和

海拔、纬度、距海岸距离息息相关, 故在不同地区进

行研究应区别对待.

自 1996/1997 年起, 中国南极考察队从南极中山

站至 Dome A 方向进行了 7 次多学科综合断面考察,

并于 2005 年 1 月抵达 Dome A 顶点(80°22′00″S,

77°21′11″E, 4093 m). 迄今为止, 已在 1248 km 的路

线上实施了 3 次全程考察, 并在多个地点钻取了冰雪

芯. 其中第 14 次(1997/1998, 向内陆行进 462 km)和

第 24 次南极考察时(2007/2008, 第 6 次中国南极内陆

考察全程)在沿途采集了一系列雪坑和表层雪样, 是

本文资料的主要来源.

1 样品采集和分析

考 察 路 线 主 体 沿 77°E 经 线 东 侧 行 进 (图 1),

1997/1998 年内陆考察时每 4 km 采集一个表层雪样

品(5 cm 深度), 共采样 109 个; 2007/2008 内陆考察时

每 10 km 采集一个表层雪样品(5 cm 深度), 共采样

124 个. 取样日期为南半球夏季. 所有样品采集、运

输、储存等过程均保持冻结状态, 并采用洁净采样工

具与样品瓶, 避免污染.

雪样在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采用标准 CO2 平衡法[7]

1269

论 文

图 1 中国南极科学考察内陆考察路线

在气相稳定同位素质谱仪 Mat-252 上测定了δ18O. 测

试时使用 5 mL 水样和两组次级工作标准, 测量精度

为±0.15‰. 所有次级标准均按照 V-SMOW 和 SLAP

进行了标定.

2 结果和讨论

由δ18O 的空间分布(图 2)可以看出, 两批样品在

前 462 km 虽略有差别, 但变化趋势保持一致(故下文

中只讨论 2007/2008 年所采集样品). 表层雪的δ值介

于–23.61‰~–57.06‰之间, 平均值为–42.35‰, 标准

偏差为 7.90, 变异系数为 18.65%. 变异系数较高的

原因为考察沿线不同地区的降水过程不一致 , 降水

方 式 和 样 品 包 含 降 水 次 数 也 不 同 , 例 如 , 海 拔 在

2500 m 以下的地区(距海岸 400 km 以内), 由于

Lambert 冰川盆地而向西侧下倾, 受其控制的下降风

场强烈影响着该区域的表面气候[8]; 沿海地区降雪量

可达 68 cm·m−2·a−1 [9], 而 Dome A 地区却只有约 10

cm·m−2·a−1 [10]. Qin 等人[5]曾根据“不可接近地区”(临

近 Dome A 地区)的特殊地理位置预测其稳定同位素

比率应在东南极冰盖 低 ; Xiao 等人 [11]通过测定

Dome A 地区的雪坑和冰芯 , 得到δ18O 值 低为

–58.4‰. 本研究结果的 低值(–57.06‰)相比 Dome

C 以及 Dome Fuji 的夏季表层雪氧稳定同位素比率较

低[12, 13], 仅略高于 Vostok 地区(–58.4‰)[5], 但由于样

本量较少, 区域代表意义有限.

2.1 同位素比率和年平均温度的关系

中国南极内陆考察和澳大利亚 Lambert 冰川流

域考察期间对研究区域的一些点进行了冰孔温度测

量, 考察期间安装了若干自动气象观测站, 获得了一

些年平均气温资料(表 1). 本研究利用这些资料, 使用

多元回归分析加 Kriging 法[14], 将地表海拔高度变化

对气温影响考虑在内, 对 60°~81°S 和 76°~78°E 范围

内的地区以 0.00001°的分辨率进行空间插值, 得到采

2010 年 5 月 第 55 卷 第 13 期

1270

图 2 中山站至 Dome A 考察断面δ 18O 的变化

表 1 中山站至 Dome A 考察断面年均温实测点位 a)

点位 纬度(S) 经度(E) 海拔/m 距海岸距离/km 10 m 深度雪层温度 a)/℃ 测量时间

LGB69 70.8353° 77.0747 1854 172 –27.2 2005~2006

LT925 71.0954° 77.2886 1996 202 –28.5 1994

LT910 71.3606° 77.5112 2135 233 –30.7 1994

LT895 71.6205° 77.7305 2214 263 –31.7 1994

LT880 71.8808° 77.9509 2325 294 –33.1 1994

LT865 72.1505° 77.9494 2351 324 –33.3 1994

LT850 72.4106° 77.7231 2424 354 –34.7 1994

LT835 72.6712° 77.4936 2468 384 –34.5 1994

LT805 73.1914° 77.0268 2581 444 –36.1 1994

LT790 73.4520° 76.7877 2537 474 –36.1 1994

LT743 74.2595° 76.1687 2476 564 –35.6 1994

LT730 74.4793° 75.8756 2468 594 –35.5 1994

EAGLE 76.4197° 77.0239 2830 801 –43.1 2005~2008

Dome A 80.3675° 77.3439 4093 1248 –58.2 2005~2008

a) 在东南极冰盖, 10 m 深度气温常用作表面年均温

1271

论 文

样点的年均气温 . 精度分析发现该方法对于年平均

气温, 相关系数为 0.980, 平均相对误差在 1.2℃以内.

目 前 在 东 南 极 冰 盖 古 气 温 重 建 中 通 常 使 用

Lorius 和 Merlivat[4]在 Terre Adelie 地区的研究中建立

的δ18O 和年平均温度的关系. 图 3 显示了整个考察断

面上表层雪样中δ18O 与年平均气温的关系, 其回归

模型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

18O( )=0.842 , 0.945.T Rδ − 9.118 =‰ (1)

由经验公式可以看出, δ18O-T 的斜率为 0.842‰/

℃(1997/1998 年度样品在前 462 km 斜率为 0.837‰/℃,

R=0.864), 比 Lorius 和 Merlivat[4]在 Terre Adelie 地区

的结果(0.755‰/℃)及 Graf 等人[15]在 Dronning Maud

Land 地区的结果(0.77‰/℃)略高; 和 Stenni 等人[16]在

Victor ia Land 北 部 地 区 的 研 究 结 果 (0 .81‰ /℃ )

相近; 比 Qin 等人[5]在 Mirny 至 Vostok 考察断面上的

结果(0.971‰/℃)及 Proposito 等人[12]在 Terra Nova

Bay 至 Dome C 考察断面上的结果(0.99‰/℃)低. 主

要原因是所研究样品的季节覆盖度不同 , 水汽来源

不同也有一定的影响 . 南极高海拔地区的降水主要

来源于 接近的中低纬度大洋 , 本研究区域的主要

水汽为来源于印度洋中低纬西部的夏季降水[17].

2.2 同位素比率的空间分布特征

稳定同位素δ18O 值的分布与多种因素相关. 在东

南极地区, 表层雪稳定同位素比率随距海岸距离、海

拔以及纬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 [6 ,18]. 逆温层及其变

图 3 中山站至 Dome A 考察断面δ18O 与年平均气温的关系

化、气旋和气旋路径[5,19]、表层气候特征如风会影响

雪的重分布过程 [20], 也对稳定同位素组成有重要影

响 . 海陆效应则造成了近海岸地带与内陆地区的干

湿差异, 研究区域前 300 km 海拔上升快速, 平均坡

度约为 7 m·km–1(图 2), 来自近岸地带的海洋气团因

地形强迫形成地形降水, 向内陆地区行进, 坡度变缓

但受内陆高压低温的控制降水越来越少且来源越来

越复杂, Dome A 为南极 高点, 该地区距东南极各

个海岸(东南极洲海岸、Weddell 海岸和 Ross 海岸)距

离几乎相等 , 从各个方向来源的水汽都有可能抵达

此处.

本研究分析了各个地理因子与氧稳定同位素组

成的关系, 可得中山站至 Dome A 断面的回归模型为

18O( ) 0.408sin(Lat.) lev. 0.013Dist. , 0.945, (2)Rδ = − 0.004Ε −

− 21.658 =‰

其中 Lat.为纬度, Elev.为海拔(m), Dist.为距海岸距离

(km), 置信度检验见表 2. 纬度、海拔、距海岸距离与

δ18O 值呈线性关系, 但考虑到东南极冰盖纬度以及距

海岸距离升高的同时都伴随着海拔升高 , 故可以认

为海拔变化对稳定同位素组成的影响 大 . 对距海

岸距离 500 km 范围内的样品进行回归分析能更清晰地

显示出海拔对稳定同位素组成的影响(此处未列出).

通过图 2 也可以看出, δ18O 递减率和坡度紧密相关.

如果引入经度(Lon.)作为一个因子, 可以得出回

归模型为

18O( ) 0.633sin(Lat.) sin(Lon.) lev. 0.014Dist. , 0.955. (3)Rδ = − 2.958 − 0.004Ε

− − 25.506 =‰

可以发现相关系数没有明显变化 , 说明氧稳定同位

素的分异特征与经度无关.

图 4 详细分析了δ18O 与各个地理因子之间的关

系, 可得出线性相关公式如下:

18O( ) 2.458Lat. 142.181, 0.942,R=δ = − +‰ (4)

18O( ) 7.466Lon , 0.561,R=δ = − 613.616‰ (5)

18O( ) 0.011Elev. 12.275, 0.941,R=δ = − +‰ (6)

18O( ) 0.022Dlst. 28.144, 0.942.R=δ = − −‰ (7)

由公式(4), (6), (7)的相关系数可以看出, 纬度、海拔、

距海岸距离与氧同位素组成的相关系数相近 . 海拔

高度效应以及纬度效应都是由于气团向内陆移动时,

温度逐渐下降, 蒸气压相对较低的含 18O 的重同位素

2010 年 5 月 第 55 卷 第 13 期

1272

图 4 中山站至 Dome A 考察断面δ18O 与各地理因子(距海岸距离、海拔、纬度及经度)的关系

表 2 中山站至 Dome A 考察断面δ18O 与各地理因子的

相关分析及置信度检验 a)

Sin(Lat.) Sin(Lon.) Elev./m Dist./km δ

18O(‰) Sin(Lat.) R 1

Sig.

Sin(Lon.) R 0.005 1

Sig. 0.042

Elev./m R −0.468* −0.391* 1

Sig. 0.999 0.999

Dist./km R −0.274* −0.393* 0.954* 1

Sig. 0.998 0.999 0.999

δ18O (‰) R 0.365* 0.419* −0.941* −0.942* 1

Sig. 0.999 0.999 0.999 0.999

a) Sig.为置信度; *代表置信度超过 99.9%

分子优先沉降, 剩余的重同位素分子逐渐减少 [21,22].

从前述表层雪氧同位素组成与海拔高度之间的关系

式可以看出 , 氧同位素比率随海拔升高的递减率为

–1.1‰/100 m. Qin 等人[5]在 Mirny 至 Vostok 断面上的

研究结果为–1.7‰/100 m; Becagli 等人[23]在 Dumont

d’Urville 至 Dome C 前半段路线上的研究结果为

–1.5‰/100 m, 在 Talos Dome 地区的研究结果为

–1.3‰/100 m; Proposito 等人[12]在 Terra Nova Bay 至

Dome C 路线上的研究结果为–1‰/100 m; Smith 等

人 [24] 在 Wilhelm II Land 地 区 进 行 的 研 究 结 果 为

–0.8‰/100 m. 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不同地区

随海拔上升温度递减率不同 , 故而同位素分馏速率

略有区别. 通过计算还可以得出中山站至 Dome A 断

面温度递减率为 1.31℃/100 m.

3 结论

本研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 , 中山站至

Dome A 表层雪氧同位素组成与海拔、纬度以及距海

岸距离存在很好的相关性 . 氧同位素组成的海拔高

度效应为–1.1‰/100 m, 氧同位素 /温度分布梯度为

0.84‰/℃ . 这种关系式是解释断面冰芯气候记录的

基础.

1273

论 文

致谢 野外工作期间得到中国第 24 次南极科学考察队特别是内陆冰盖考察队的大力支持, 王叶堂对本文提出宝贵意见,

在此一并致谢.

参考文献

1 Dansgaard W. The abundance of 18O in atmospheric water and water vapor. Tellus, 1953, 5: 461—469

2 Dansgaard W. Stable isotopes in precipitation. Tellus, 1964, 16: 436—468

3 Dansgaard W, Johnsen S J, Clausen H B, et al. Stable isotope glaciology. Meddelelser om Grønland, 1973, 197: 1—53

4 Lorius C, Merlivat L. Distribution of mean surface stable isotope values in East Antarctica: Observed changes with depth in a coastal area.

IAHS Publ, 1977, 118: 125—137

5 Qin D H, Petit J R, Jouzel J, et al. Distribution of stable isotopes in surface snow along the route of the 1990 International

Trans-Antarctica Expedition. J Glaciol, 1994, 40: 107—118

6 Masson-Delmotte V, Hou S, Ekaykin A, et al. A review of Antarctic surface snow isotopic composition: Observations, atmospheric cir-

culation, and isotopic modeling. J Climat, 2008, 21: 3359—3387

7 Johnsen S J, Clausen H B, Dansgaard W, et al. The δ18O record along the Greenland Ice Core Project deep ice core and the problem of

possible Eemian climatic instability. J Geophys Res, 1997, 102 : 26397—26410

8 Allison I. Surface climate of the interior of the Lambert Glacier basin, Antarctica, from automatic weather station data. Ann Glaciol, 1998,

27: 515—520

9 效存德, 秦大河, 卞林根, 等. 东南极 Lambert 冰盆-Amery 冰架区域雪面相对高程变化的精确监测. 中国科学 D 辑: 地球科学,

2004, 34: 675—685

10 侯书贵, 李院生, 效存德, 等. 南极 Dome A 地区的近期积累率. 科学通报, 2007, 52: 243—245

11 效存德 , 李院生 , 侯书贵 , 等 . 南极冰盖 高点满足钻取 古老冰芯的必要条件: Dome A 新实测结果 . 科学通报 , 2007, 52:

2456—2460

12 Proposito M, Becagli S, Castellano E, et al. Chemical and isotopic snow variability along the 1998 ITASE traverse from Terra Nova Bay to

Dome C, East-Antarctica. Ann Glaciol, 2002, 35: 187—194

13 Fujita K, Abe O. Stable isotopes in daily precipitation at Dome Fuji, East Antarctica. Geophys Res Lett, 2006, 33: L18503

14 Wang Y T, Hou S G. A new interpolation method for Antarctic surface temperature. Prog Nat Sci, 2009, 19: 1843—1849

15 Graf W, Oerter H, Reinwarth O, et al. Stable isotope records from Dronning Maud Land, Antarctica. Ann Glaciol, 2002, 35: 195—201

16 Stenni B, Serra F, Frezzotti M, et al. Snow accumulation rates in northern Victoria Land Antarctica, by firn-core analysis. J Glaciol, 2000,

46: 541—552

17 Delaygue G, Masson V, Jouzel J, et al. The origin of Antarctic precipitation: A modeling approach. Tellus, 2000, 52: 19—36

18 Kang J C, Jouzel J, Stievenard M, et al. Variation of Stable Isotopes in Surface Snow along a Traverse from Coast to Plateau’s interior in

East Antarctica and Its Climatic Significance. Sci Cold Arid Reg, 2009, 1: 14—24

19 秦大河, 任贾文, 王文悌, 等. 横贯南极洲表层 25 cm 雪层内δD 值的分布规律. 中国科学 B 辑, 1992, 22: 768—776

20 Ekaykin A A, Lipenkov V Y, Barkov N I, et al.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bility in isotope composition of recent snow in the vicinity of

Vostok Station: Implications for ice-core record interpretation. Ann Glaciol, 2002, 35:181—186

21 Dansgaard W, Oeschger H. Past environmental longterm records from the Arctic. In: Oeschger H, Langway C C, eds. The Environmental

Record in Glaciers and Ice Sheets.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Ltd,1989. 287—318

22 Jouzel J, Alley R B, Cuffey K M, et al. Validity of the temperature reconstruction from water isotopes in ice cores. J Geophys Res, 1997,

102: 26471—26487

23 Becagli S, Proposito M, Benassai S, et al. Chemical and isotopic snow variability in East Antarctica along the 2001/02 ITASE traverse.

Ann Glaciol, 2004, 39: 473—482

24 Smith B T, van Ommen T D, Morgan V I. Distribution of oxygen isotope ratios and snow accumulation rates in Wilhelm II Land, East

Antarctica. Ann Glaciol, 2002, 35: 107—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