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tial and temporal scale analysis on the regional economic disparities in China

12
!" ! # !$$% # !! !! !! &’(&)*+,-.*/ !)’0’*)., 1234!" ! 524# 6789 ! !$$% !! 收稿日期" !$$":$;:!" #修订日期" !$$":$<:!; !!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 % !! 作者简介"徐建华 $ #>?%: %#!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地理计算 $ &@2A2BCDE7EF28 % 与区域经济方面的 科研和教学工作!出版教材&专著 #$ !发表学术论文 #$$ 余篇’:B7F3 " GHID !J@24@A8D4@KD4A89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尺度分析 徐建华 # ! ; !! # !苏方林 # ! ! !! " $ #4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地理信息科学重点实验室!上海 ! !$$$?! # !4 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系!桂林 ! %"#$$# # ;4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 #$$#$# # "4 郑州大学环境与水利学院!郑州 ! "%$$$! % 摘要!运用多阶段 LH@F3 系数嵌套分解法和小波分析法!从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两个方面研究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问题基本结论是"从省级行政区域单元来看!东部省际之间差异的变化 趋势和全国的变化趋势基本是一致的!中部和西部省际之间的差异一直相对较小!而且变化 趋势较为缓慢!但是三大地带之间差异一直在增大从地级行政区域单元来看!省内差异是 全国整体差异的重要构成部分!省内差异对于全国整体差异的贡献比三大地带之间差异和省 际差异的贡献显著得多从时间尺度来看!在大时间尺度 $ 譬如 ! " % 水平上!中国区域经 济差异的变化过程!基本上服从 ( M )曲线规律!但是小时间尺度 $ 譬如 ! ; 年或 ! ! % 水平上来看!则呈现为一条由几个倒 M M 型曲线首尾相接的 ( 复合倒 M 型曲线)’ 关键词"区域经济差异# LH@F3 系数#小波分析#中国# 文章编号" #$$$:$%N% $ !$$% % $#:$$%<:#! # ! 引言 !!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是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世纪 <$ 年代后期以来!越来 越多的外国学者开始研究中国区域经济差异问题/7OKP 研究了改革开放之前中国乡村与城 &农业与工业&内陆与沿海之间的差异!但由于数据有限!他认为还没有明确的事实证明 各地区收入差距扩大 * #! ! + )FQRF8 认为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省间的相对差异明显地缩小!与其 他欠发达国家相比!具有明显的进步 * ; + SOF@KB78 则认为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地区差异 在扩大 * " + !$ 世纪 N$ 年代以后!随着中国官方数据的公布!更多的外国学者开始研究这一 课题*JDFJHF@O 分析了中国区域发展的战略模式及其演变!认为改革开放后实施的不平衡 发展战略拉大了东西部的差距 * % + LQDF 采用人均国民收入指标分析发现!#>%! " #><$ 期间中国区域差异变化不明显!但是在 #><$ " #>N% 年期间区域差异扩大了 * ? + /P28Q 分析 #>%! " #>N< 年期间中国各地区人均净产值差距的变化!发现在 ( 大跃进)$ #>%N " #>?$ % ( 文化大革命)$ #>?? " #><? %时期差距扩大!#><N " #>N< 年期间差距缩小 * < + !! !$ 世纪 >$ 年代以后!学术界开始采用一些新的方法对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构成与来 源进行分析)2T@33@ 对基尼系数进行分解!发现 #>N" " #>N> 年期间东部沿海省际差异急 剧扩大!农村工业化是差异扩大的主要原因 * N + )7UF 等对基尼系数和 LH@F3 系数分解!现在 #>N; " #>>% 年期间!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异大于沿海与内陆之间的差异 * > + VFB 利用 LH@F3 系数研究各产业的地区差异!结论是自 !$ 世纪 <$ 年代末!沿海地区农业&

Transcript of Spatial and temporal scale analysis on the regional economic disparities in China

书书书

第!"卷!第#期

!$$%年#月

地!!理!!研!!究

&’(&)*+,-.*/!)’0’*).,1234!"!524#6789!!$$%

!!收稿日期"!$$":$;:!"#修订日期"!$$":$<:!;!!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作者简介"徐建华 $#>?%:%#男!教授&博士生导 师’主 要 从 事 地 理 计 算 $&@2A2BCDE7EF28%与 区 域 经 济 方 面 的

科研和教学工作!出版教材&专著#$部!发表学术论文#$$余篇’’:B7F3"GHID!J@24@A8D4@KD4A89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尺度分析

徐建华#!;!鲁!凤#!苏方林#!!!卢!艳"

$#4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地理信息科学重点实验室!上海!!$$$?!#!4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系!桂林!%"#$$##

;4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4郑州大学环境与水利学院!郑州!"%$$$!%

摘要!运用多阶段LH@F3系数嵌套分解法和小波分析法!从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两个方面研究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问题’基本结论是"从 省 级 行 政 区 域 单 元 来 看!东 部 省 际 之 间 差 异 的 变 化

趋势和全国的变化趋势基本是一致的!中 部 和 西 部 省 际 之 间 的 差 异 一 直 相 对 较 小!而 且 变 化

趋势较为缓慢!但是三大地带之间差异 一 直 在 增 大’从 地 级 行 政 区 域 单 元 来 看!省 内 差 异 是

全国整体差异的重要构成部分!省内差异对于 全 国 整 体 差 异 的 贡 献 比 三 大 地 带 之 间 差 异 和 省

际差异的贡献显著得多’从时间尺度来看!在大时间尺度 $譬 如!"年%水 平 上!中 国 区 域 经

济差异的变化过程!基本上服从 (倒M型)曲 线 规 律!但 是 小 时 间 尺 度 $譬 如!;年 或!!年%

水平上来看!则呈现为一条由几个倒M与M型曲线首尾相接的 (复合倒M型曲线)’

关 键 词"区域经济差异#LH@F3系数#小波分析#中国#文章编号"#$$$:$%N%$!$$%%$#:$$%<:#!

#!引言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是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世纪<$年代后期以来!越来

越多的外国学者开始研究中国区域经济差异问题’/7OKP研究了改革开放之前中国乡村与城

市&农业与工业&内陆与沿海之间的差异!但由于数据有限!他认为还没有明确的事实证明

各地区收入差距扩大*#!!+’)FQRF8认为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省间的相对差异明显地缩小!与其

他欠发达国家相比!具有明显的进步*;+’而SOF@KB78则认为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地区差异

在扩大*"+’!$世纪N$年代以后!随着中国官方数据的公布!更多的外国学者开始研究这一

课题’*JDFJHF@O分析了中国区域发展的战略模式及其演变!认为改革开放后实施的不平衡

发展战略拉大了东西部的差距*%+’LQDF采用人均国民收入指标分析发现!在#>%!"#><$年

期间中国区域差异变化不明显!但是在#><$"#>N%年期间区域差异扩大了*?+’/P28Q分析

#>%!"#>N<年期间中国各地区人均净产值差距的变化!发现在 (大跃进)$#>%N"#>?$年%和 (文化大革命)$#>??"#><?年%时期差距扩大!但#><N"#>N<年期间差距缩小*<+’

!!!$世纪>$年代以后!学术界开始采用一些新的方法对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构成与来

源进行分析’)2T@33@对基尼系数进行分解!发现#>N""#>N>年期间东部沿海省际差异急

剧扩大!农村工业化是差异扩大的主要原因*N+’)7UF等对基尼系数和LH@F3系数分解!发

现在#>N;"#>>%年期间!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异大于沿海与内陆之间的差异*>+’VFB等

利用LH@F3系数研究各产业的地区差异!结论是自!$世纪<$年代末!沿海地区农业&工

%N!!! 地!!理!!研!!究 !"卷

业&建筑业和交通业的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就明显地大于内陆地区!但这并不是区域政

策作用的结果*#$+’W7Q7HFQ7等用&X+和工业总产值对LH@F3系数进行分解的结论是沿海

与内地之间的差异扩大!他还从区域发展政策&全球化和经济自由化等方面揭示了差异变

化的原因*##+’.H@8等运用索罗经济增长模型研究!发现#><N"#>>;年中国各省份之间

人均&X+的增长是条件收敛的*#!+’

!!在国内学术界!杨伟民采用基尼系数分析的结论是"!$世纪N$年代三大地带之间收

入水平的总体差异并没有扩大!反而缩小了*#;+’杨开忠分析各省份人均&5+的加权变差

系数的结论是"省际差异的变化以#><N年为转折!大致服从威廉姆逊 $YF33F7BQ28%的

(倒M)型曲线规律*#"+!即#><N年以前差异扩大!而#><N年以后差异缩小*#%+’魏后凯等

认为!#><N"#>>!年间三大地带的经济实力都有所提高!但中西部的发展程度明显滞后!中西部与东部的差异在不断扩大!他们还预测#>>;"!$#$年三大地带将仍然呈现不平衡

增长的格局*#?+’林毅夫等的研究表明!在#><N"#>>%年期间!三大地带之间的差异对全

国总体差异的影响起着主导作用*#<+’宋德勇的研究表明!中国区域收入差异水平的变化

过程呈现 (倒M型)曲线!但是转折点在#>>$年!即#>>$年以前差异减小!而#>>$年

以后差异逐渐扩大*#N+’李小建等的研究表明!!$世纪>$年代中国县域经济的相对差异明

显变小!但沿海与内陆的差异则扩大#经济增长较快的县域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带&京广线

和长江沿岸三大经济增长轴!经济不发达县域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刘强认为中国区

域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存在着明显的阶段性和地区性!不同地区间的产出差异与宏观经济波

动状态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但是!不同学者所得出的研究结论仍存在较大的分歧’究其原因!除了采用的分析方

法&统计指标和考察问题的角度有所不同以外!更为重要的是研究的时空间尺度不同’显

然!以下两点事实是不可否认的" $#%基于不同的空间基本单元!即使采用同一测度指

标!衡量相同年份的收入差异!得到结果肯定不同’$!%即使基于相同的空间单元!采用

相同的测度指标!在不同的时间段内考察区域收入差异的收敛性!得到的结果肯定不同’

!!可见!在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研究中!时空尺度问题是不容忽视的’近年来!地理学家已

经开始从时空角度研究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和时空动态不平衡问题了*!!+’本文运

用多阶段LH@F3系数嵌套分解法*!;+和小波分析法!从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两个方面研究中国

区域经济差异问题!希望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和一些新的结论’

!!数据样本与研究方法

!"#!研究的空间单元和数据样本

!!区域发展差异研究中!空间单元和数据样本的选取非常重要’在实际研究中究竟应该

选用何种空间尺度和数据样本,这就需要根据研究的目标和具体对象而定*!"+’

!!本文研究的目标之一!是揭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省内地 $市%间差异&省际差异&地带差异变化及其区域构成原因’所以在空间单元划分上本文采用三级划分"即首先选择

地 $市%级行政区域为基本空间单元!然后选择省 $直辖市&自治区%级行政区域为中等

尺度的空间单元!最后再以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地带作为更为宏观的空间单元’其中!东部包 括 北 京&天 津&河 北&辽 宁&上 海&江 苏&浙 江&福 建&山 东&广 东&广 西 和 海

南#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西部

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在LH@F3系数的

!#期 徐建华 等"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尺度分析 %>!!!

二阶段分解时!为了简便一致!按照直辖市归省和地域临近原则!将京&津归入河北!上

海归入江苏!重庆归入四川&海南归入广东’本文研究的目标之二!是在特定的空间尺度

上 $省级行政单元尺度上%!从不同的时间尺度揭示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演化规律!即回

答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演化过程是否符合威廉姆逊的 (倒M型)曲线规律’

!!在数据样本选取方面!本文选择各省份及其下辖的各地 $州&市&区%的&X+&人

口及人均&X+等 作 为 分 析 计 算 的 基 础 数 据’横 截 面 分 析 数 据 包 括#>>%&#>><&#>>>&

!$$#四年’在时间序列分析方面!主要选用各省份#>%!"!$$$年期间的&X+&人口及人

均&X+等数据!对于&X+!考虑了价格变化的因素!将每一 个 年 份 都 统 一 折 合 为#><N年的基准价 格’基 础 数 据 主 要 来 源 于 新 中 国 五 十 年 统 计 资 料 汇 编&#>>?&#>>N&!$$$&

!$$!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以及相应年份的各省 $直辖市&自治区%统计年鉴和经济年鉴’

!"!!研究方法

!"!"#!LH@F3系数及其嵌套分解方法!LH@F3系数又称锡尔熵!最早由LH@F378K,@8OF于

#>?<年提出’LH@F3系数的算法有两种!由此产生两个LH@F3系数指标!即LH@F3系数L和LH@F3系数/!两者不同之处在于LH@F3系数L以&X+比重加权计算!而LH@F3系数/则以人口比重加权计算’

!!如果以&X+比重加权!则LH@F3系数 L的计算公式为"

!Z!"

#Z#$#32J$#%#

$#%

$#%式中!" 为区域个数!$# 为#区域&X+占全国的份额!%# 为#地区的人口数占全国

的份额’LH@F3系数 L越大!就表示各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越大’

!!如果以省级行政单元为基本空间单元!则可以对LH@F3系数L做一阶段分解!从而将

全国的总体差异分解为东中西三大地带间的差异和三大地带内各省之间的差异’

!!如果以省级行政单元为基本区域单元!则表示全国总体差异的LH@F3系数计算如下"

!%Z!#!&$’#&’#%32J$

’#&-’(#&-(

% $!%

$!%式中!’#&代表第#地带第&省的收入!’ 代表所有省份的总收入!(#&代表第#地带第

&省的人口#(代表所有省份的总人口’

!!如果定义第#地带的省际差异为"

!%#Z!&$’#&’#%32J$

’#&-’#(#&-(#

%

则公式 $!%中的LH@F3系数!% 可被分解为"

!%Z!#$’#’%!%#[!

#$’#’%32J$

’#-’(#-(

%Z!#$’#’%!%#[!)*Z!+*[!)* $;%

式中!’# 代表第#地带的总收入!(# 代表第#地带的总人口!!+*表示地带内差异!!)*表示地带间的差异’

!!如果以地级行政单元为基本区域单元!则可以对LH@F3系数作二阶段嵌套分解!从而

将全国的总体差异分解为省内差异 $!+(%!省间差异 $!)(%和地带间差异 $!)*%’

!!若以地 $或县%级行政单元为基本空间单元!则表示全国总体差异的LH@F3系数为"

!,Z!#!&!-$’#&-’%32J

’#&--’(#&--(

$"%

$"%式中!’#&-代表第#地带第&省第-地区的收入!’ 代表所有地区的总收入!(#&-代表

?$!!! 地!!理!!研!!究 !"卷

第#地带第&省第-地区 $或县%的人口!(代表所有地区的总人口’

!!如果定义第#地带内的差异为"

!,#Z!&!-$’#&-’#%32J

’#&--’#(#&--(#

则$"%中的LH@F3系数!, 可分解为"

!,Z!#$’#’%[!

#$’#’%32J$

’#-’(#-(

%Z!#$’#’%!,#[!)* $%%

!!如果定义第#地带第&省内差异为"

!#&Z!-$’#&-’#&%32J$

’#&--’#&(#&--(#&

%

那么!!,#可以进一步分解为"

!,#Z!&$’#&’#%!#&[!

&$’#&’#%32J$

’#&-’#(#&-(#

%Z!&$’#&’#%!#&[!%# $?%

这样!就可以得到"!,Z!#$’#’%!

&$’#&’#%!#&[!%* +# [!)*

!!!!!!!!!!Z!#!&$’#&’%!#&[!

#$’#’%!%#[!)*Z!+([!)([!)* $<%

!!公式 $<%即是二阶段嵌套LH@F3系数分解公式!它将全国总体的地级区域差异分解

为省内差异组分 $!+(%!省间差异组分 $!)(%和地带间差异组分 $!)*%’省内差异组分

是各省省内收入不平等性的加权平均!而省间的组分则是省间收入不平等性的加权平均’从上述公式不 难 看 出 地 带 间 差 异 $!)*%这 一 分 解 组 分 在 两 个 公 式 中 是 相 等 的!一 阶 段

LH@F3系数分解公式中地带内差异组分 $LY+%和二阶段LH@F3系数分解公式中省间差异组

分 $!)*%相等’但在实际计算中!一阶段LH@F3系数的分解计算是基于省级行政区域的

数据进行的!而二阶段LH@F3系数的分解计算是基于地级行政区域的数据进行的’显然!利用相关统计数据计算的两个阶段分解结果的完全一致性是不可能的’

!!如果以人口比重加权!LH@F3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Z!#!&!-$(#&-(%32J$

(#&--(’#&--’

% $N%

类似地!LH@F3系数/也可以分解为三个组分"

.,Z!#!&$(#&(%.#&[!

#$(#(%.,#[.)*Z.+([.)([.)* $>%

!"!"!!小波分解与重构方法!小波分析 $Y7U@3@E7873PQFQ%是在S2DOF@O分析基础上发

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时频局部化分析方法!它对于分析一些多尺度&多层 次&多 分 辨 率 问

题!往往能够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中国区域经济差异演化过程!就是一个典型的多

尺度&多层次&多分辨率问题!小波分析方法!特别是对LH@F3系数序列按照时间尺度作

小波分解和重构!更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演变规律’

!!在小波分解与重构方面!有许多不同的函数可以作为基小波!如 ,7OO!X7D\3@E等’根据范数为#的规则!在一个给定的小波族 $如0PBB3@E%!有两种类型的小波!即父小

波 $]7EH@O 7U@3@EQ%和母小波 $B2EH@O 7U@3@EQ%’其中!父小波有最宽的支集!用于最

低频率的平滑部分#母小波用于更高频的细节部分’

!!对于任何函数]$E%!都可以作如下形式的二进展开"

!#期 徐建华 等"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尺度分析 ?#!!!

/0!1Z"2$3%"0!-$3%,3,&!-Z"2$3%#&!-$3%,3!!&Z#!!..!0

$#$%

其中0为最大尺度!现在信号2$3%可表达为"

2$3%Z!-/0!-"0!-$3%[!

-,0!-#0!-$3%[!

-,0_#!-#0_#!-$3%[.[!

-,#!-##!-$3% $##%

还可以表示为"2$3%Z/0[40[40_#[.40[4.4# $#!%

!!其中/0Z!-/0!-"0!-$3%!4&Z!

-,&!-#&!-$3%!&Z#!!.!0

!!定义一个信号2$3%的多分辨分解为"!!/0_#Z/0[40其中!/0 对应于最粗的尺度’通常有"!!/&_#Z/&[4&//0!/0_#!./#0是函数2$3%精细水平递增的多分辨逼近序列!相应的多分辨分解为"//0!

40!40_#!.!4&!.!4#0’尺度!& 是分辨率!_&的倒数’

!!为了从多分辨率的时间尺度视角认识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演变规律!我们以省级行政

区域为特定的空间尺度!在参考有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选择0PBB3@E作为基小波!以

QPBN为小波函数!分别在不同分辨率水平$时间尺度%下!对LH@F3系数L指标序列进行小

波分解和重构’

;!结果与讨论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尺度

$"#"#!LH@F3系数及其一阶段分解结果!以省级行政单元为基本空间单元!按照可比价格

折算的&X+数据和人口数据!运用LH@F3系数一阶段分解方法!计算出了#>%!"!$$$年全

国&东部&中部&西部及三大地带间差异的LH@F3系数’图#分别给出了全国&东部&中部&西

部及三大地带间LH@F3系数的自然对数值!它反映以省级行政单元为基本空间单元的全国&东部&中部&西部及三大地带间相对差异的变化趋势!即"#>%!"#><N年期间!除了几个数据

异常的(大跃进)外!基本上呈扩大趋势##><>"#>>$年期间呈缓 慢 的 缩 小 趋 势#而#>>#"!$$$年期间又呈缓慢的扩大趋势’这就是说!区域均衡发展战略对于短期或局部地区的发

展有重要意义!但是不能左右长期发展趋势’

图#!#>%!"!$$$年全国及三大地带间系数的自然对数值

SFJ4#!LH@32J7OFEHBFAU73D@Q2]LH@F3F8KFA@QF8EH@@7QE@O8O@JF28!

A@8EO73O@JF28! @QE@O8O@JF28!\@E@@8:O@JF28Q!

78K [email protected]]O2B#>%!E2!$$$

!!LH@F3系 数 的 一 阶 段 分

解!在 省 级 空 间 单 元 上!从 地

带构成 和 地 带 内 差 异 的 变 化

来揭 示 差 异 变 化 的 原 因’图

#也 揭 示 了 省 级 空 间 单 元 上

的中国 区 域 经 济 发 展 相 对 差

异变化 的 地 带 构 成 以 及 三 大

地带间 和 每 一 个 地 带 内 差 异

的变 化 过 程’显 然!东 部$地

带内%差异的变化趋势和全国

差异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中部$地带 内%和 西 部$地 带 内%的相对差异一直较小!而且变

化趋势较为缓慢#三大地带之

?!!!! 地!!理!!研!!究 !"卷

间的差异一直在增大!尤其是#>>$年代以后三大地带间的差异逐渐扩大’为了揭示它们之

间变化趋势的相关性!我们进一步对全国&东部&中部&西部和三大地带间的LH@F3系数!两

两之间计算了V@8K7331QE7D2\相关系数!并且以显著性水平#Z$4$%进行双侧检验’结果

发现!全国和地带间&东部和地带间&中部和地带间&东部和中部达到高度显著!证明它们之间

存在着高度线性相关的关系’这就表明!全国和地带间&东部和中部的省间经济差异相对的变

化趋势基本相同!而东部和地带间&中部和地带间的省间经济差异相对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反’

!!从贡献率看!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对全国总体差异的贡献率一直处于缓慢下降$从#><N年的<!4?;‘下降到!$$$年的">4"%‘%趋势!中部和西部的贡献率虽有波动!但总体上也

呈下降趋势$分别从#><N年的<4%<‘和!4##‘下降到!$$$年的!4!"‘和#4<!‘%#而三

大地带之间的差异对全国总体差异的贡献率则从#><N年的#<4?N‘快速上升到!$$$年的

"?4%>‘’这就是说!改革开放以来!三大地带之间的差异对中国总体差异变化的贡献越来

越大!全国总体区域差异的扩大很大程度上源于三大地带间的不均衡发展’其中!东部各省

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省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较大!对全国总体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显著!而中部和西部各省区之间的经济发展较东部均衡!对全国整体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相对来

说较小’事实上!#><N年以来!三大地带间人均&X+的绝对差异一直存在而且差异不断拉

大!其中#>>$年以前差异增加缓慢##>>$年以后!随着我国经济软着陆成功!进入全面加速

发展的阶段!三大地带间的绝对差异也增加迅速!东部同中西部的人均&X+迅速拉开距离!西部地区不但同东部地区的差异急剧拉大!同中部地区的差异也逐渐增加’#>>$年以来三

大地带间的区域差异水平快速扩大!对全国总体区域差异的贡献率高达?$‘以上!说明我

国整体区域差异的扩大很大程度上源于三大地带间的不均衡发展’并且东部地区差异对于

中国整体区域差异的贡献率始终高居不下!而中部&西部的贡献率则相对较低’

$"#"!!LH@F3系数的二阶 段 嵌 套 分 解 结 果!我 们 以 地 级 行 政 单 元 为 基 本 空 间 单 元!运 用

LH@F3系数二阶段嵌套分解方法!分别计算#>>%&#>><&#>>>&!$$#年的全国总体区域差异及

其各分解组分的LH@F3系数L指标和LH@F3系数/指标!结果如表#和表!所示’

表#!#%%&"#%%’年二阶段嵌套()*+,系数分解结果#贡献率单位!-$

(./"#!(01234.5*6*34*77*819:13+4+161;()*+,+67*<+6#%%&.67#%%’

#>>% #>><LH@F3系数L LH@F3系数/ LH@F3系数L LH@F3系数/

值 贡献率 值 贡献率 值 贡献率 值 贡献率

省内 $4#"> ?!4< $4#!> %>4! $4#%! ?;4" $4#!> %>4$省际 $4$!N ##4? $4$!N #!4? $4$!% #$4" $4$!% ##4%东部 $4$!N <4$ $4$;$ %4N $4$!< ?4? $4$;$ %4?中部 $4$!N ;4! $4$!N "4< $4$!# !4% $4$!$ ;4;西部 $4$!" #4" $4$!# !4# $4$!! #4! $4$!" !4%

地带间 $4$?# !%4? $4$?# !N4# $4$?; !?4; $4$?% !>4%全国 $4!;N #$$ $4!#N #$$ $4!"$ #$$ $4!#> #$$

!!由表#和表!可知!省内差异对于整体差异的贡献率很高!四年中均达到%$‘以上!三大

地带间次之!三大地带内的省际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最低’比较这四年的计算结果可知!在三大地带中!衡量省际差异的LH@F3系数L和LH@F3系数/!东部最高!而且它对总体差异的

贡献率也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这说明东部各省份之间发展不平衡!省际差异较大!而中

部和西部各省份之间发展相对均衡一些!这和一阶段LH@F3系数分解结果基本是一致的’然

!#期 徐建华 等"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尺度分析 ?;!!!

而!从LH@F3系数的二阶段嵌套分解结果来看!省内差异是构成全国差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

对于全国总体差异的影响比地带间差异和省际差异显著得多’表!!#%%%"!==#年二阶段嵌套()*+,系数分解结果#贡献率单位!-$

(./"!!(01234.5*6*34*77*819:13+4+161;()*+,+67*<+6#%%%.67!==#

#>>> !$$#LH@F3系数 L LH@F3系数/ LH@F3系数 L LH@F3系数/

值 贡献率 值 贡献率 值 贡献率 值 贡献率

省内 $4#>$ ?<4N $4#?N ?%4$ $4#N! ?!4$ $4#%$ %<4$省际 $4$;$ #$4> $4$!> ##4; $4$;" ##4< $4$;" #;4$东部 $4$;< N4$ $4$"# ?4N $4$"$ N4! $4$"< <4"中部 $4$!# !4$ $4$!$ !4< $4$!> !4? $4$!N ;4N西部 $4$#> $4> $4$!# #4N $4$! #4$ $4$!! !4$

地带间 $4$?$ !#4" $4$?# !;4< $4$<< !?4; $4$<> ;$4$全国 $4!N$ #$$ $4!%N #$$ $4!>; #$$ $4!?; #$$

表$!!==#年中国省内差异的()*+,系数及其贡献率

(./"$!()*+,+67*<;1>0+4)+62:>1?+68*7+3:.>+4@+6!==#各省 LH@F3L 贡献率 LH@F3/ 贡献率

东部省间 $4$%$< <4> $4$%?" ?4N河北 $4##<? !4% $4#!#" !4?辽宁 $4!>$> ;4> $4;!>; ;4;江苏 $4!#? ?4> $4!"$% "4N浙江 $4#"$> !4N $4#%$; #4?福建 $4!#?? !4? $4!#$% #4?山东 $4#%#N ;4$ $4#%"! ;4!广东 $4%?;< #N4" $4%$>? >4<广西 $4!!;% #4" $4#>!> !4!

中部省间 $4$;$" !4; $4$!> ;4$山西 $4!$#N #4$ $4!!;# #4<

内蒙古 $4#??> $4< $4#?<; $4>吉林 $4#>$? #4! $4#<<" #4#

黑龙江 $4%;< %4! $4;><; ;4"安徽 $4!>% !4; $4!;?< ;4%江西 $4!"N> #4; $4!$>; !4#河南 $4#<?< !4? $4#?!> ;4<湖北 $4#<?; !4! $4#<N; !4%湖南 $4!;"" !4; $4#>%# ;4$

西部省间 $4$!$! $4N $4$!#" #4%四川 $4!;%? ;4> $4!#?N %4>贵州 $4!NN" $4> $4!"#" !4!云南 $4">>? !4N $4"$<! ;4>西藏 $4##N< $4$ $4#$$% $4#陕西 $4;!;; #4% $4;$%> !4?甘肃 $4";%> #4! $4"#<" !4%青海 $4!#N? $4# $4#>N $4!宁夏 $4!><; $4! $4;%;; $4%新疆 $4;>%? #4< $4;"%> #4N

省内差异 $4!?N% <!4? $4!"$! <$4%省间差异 $4$"$< ##4$ $4$;N% ##4;

地带间差异 $4$?$N #?4" $4$?#> #N4!总计 $4;< #$$4$ $4;"$? #$$4$

!!考虑到这四年全国的差异水平变化不

是很大!以!$$#年的测算结果$表;%!对三

大地带内的省际差异和省内差异进行具体

分析’东部各省份的省间差异及其贡献率

均为最高!中 部 地 区 次 之!西 部 地 区 最 小!这说明东部各省份间发展不平衡的状况表

现得最 为 显 著’需 要 指 明 的 是!贡 献 率 指

标的计算是以&X+比重加权的!因此经济

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由贡献率体

现出来’由于中&西部省份的&X+占 全 国

的份额普 遍 较 低!因 此 即 使 其 省 内 差 异 较

大!但从整体上说!它对全国整体差异的贡

献率并 不 高’相 比 较 而 言!东 部 各 省 份 的

LH@F3系 数 L指 标 普 遍 高 于 中&西 部 各 省

份!再加上东部各省份&X+占全国的比重

较大!因 此 其 省 内 差 异 对 于 全 国 总 体 区 域

差异的贡献率也大大高于中&西部各省’

!!从表;可以看出!东部各省的省内差异

加上东部 地 区 的 省 间 差 异!对 于 全 国 总 体

区域差异的贡献率!已经超过了一半!高达

%#4?‘!而 中 部 则 相 对 低 得 多!贡 献 率 为

#!4>‘!西 部 最 低!仅 为>4!‘’在 东 部!

LH@F3系数L指 标!广 东 最 高!远 高 于 其 他

省份!最低的是河北!次最低的是 浙 江’从

贡献率上 看!广 东 和 江 苏 两 省 的 贡 献 率 远

高于其 他 省 区!广 西 为 最 低’广 东 和 江 苏

都属 于(富 省 有 穷 地)的 发 展 状 况!省 内 各

?"!!! 地!!理!!研!!究 !"卷

地$市%经济发展很不均衡#而浙江和广西各地$市%经济发展得比较均衡!当然浙江各地$市%的发展水平普遍高于河北!这也可从贡献率体现出来’实际上!江苏的苏南地区的外向型经

济近年来发展迅速!与浙江经济发展相比!江苏省内发展的不平衡较为突出’苏南&苏中&苏北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相反!以(温州模式)为

典型代表的(浙江模式)的优势得以发挥!民营经济为主的浙江经济异军突起’由此使浙江

经济后来居上!人均收入先超越江苏$!$世纪>$年代中期%!后超越广东$!$世纪>$年代后

期%而上升至全国各省域经济第一’在中部!LH@F3系数 L指标!黑龙江最高!其他各省份之

间则差异不大’从贡献率看!省内差异贡献率最高的也是黑龙江!最低的是内蒙古’这说明

黑龙江省内各地$市%发展不均衡的状况在中部相对比较突出’总体来说!中部各省以及省

内各地$市%虽然普遍经济水平不高!但是发展较为均衡’在西部!LH@F3L指标!云南最高!最低的是西藏’从贡献率看!最高的是四川!其次是云南!最低的则是西藏’这说明新疆区

内各地$市%发展很不均衡!甘肃和云南省内的不平衡发展状况也比较明显’由于云南省整

体经济水平相对较高!贡献率仅略低于四川’

!!对全国各省份的省内差异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同样是东部地区!广东省的LH@F3系数L指标在全国范围内最高!而浙江省则较低!从计算指标中易见原因’广东省经济最发达的地

$市%的人均&X+比最落后的地市高出"$多倍!而在浙江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市%的人均

&X+水平只比最低的地$市%高出;倍’从LH@F3系数L指标来看!无论东部还是西部!都

有较多省份省内发展不平衡!而中部则相对均衡’将全国各省份的省内差异对于全国的贡

献率进行比较!贡献率最高的是广东!其次是江苏!接下来是黑龙江&四川&辽宁&山东’贡献

率最低的是西藏!次最低的是青海!再接下来是宁夏&内蒙古&贵州&山西’说明东部各省份

的省内差异对整体差异的影响远比中西部显著!而西部则较中部更不明显’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表;中!由于LH@F3系数/指标是按人口加权计算得出的!它反

映在中西部人口比重较高的省份!对于全国整体差异的贡献率增高!而东部一些省份的贡献

率有所降低’虽然部分省份的LH@F3系数/指标的大小与LH@F3系数L指标有一定差距!但衡量全国各省份的省内差异程度大致是相同的’

$"!!中国区域差异演化过程的时间尺度

!!对于全国的LH@F3系数L指标序列$#>%!"!$$$年%!在分辨率水平0"!即#?$!"%年的

时间尺度下!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演变过程基本上服从威廉姆逊的(倒M型)曲线规律!如

图!$7%所示’也就是 说!在 经 济 发 展 的 初 期 阶 段!区 域 差 异 趋 于 扩 大!在 后 期 阶 段 趋 于 缩

小’然而!如果把时间尺度缩短到N$!;%年!即在分辨率水平0;下!这个(倒M)型曲线就变

成了由若干(倒M)和M型曲线首尾相接的(复合倒M型曲线)!如图!$\%所示’

!!从图!$\%可以看出!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演化具有阶段性的特征"从#>%!年开始!中

国区域经济差异逐步扩大!在#>%N年和#>%>年!LH@F3系数L指标达到局部极大值!也就

是说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在大跃进$#>%N"#>?$年%时期扩大了#由于#>?#"#>??年是经济

恢复时期!区 域 差 异 开 始 缩 小!LH@F3系 数 L指 标 在#>?%达 到 局 部 极 小 值#文 革$#>??"#><?年%期间!区域差异又在扩大!LH@F3系数L指标在#><?年达到局部极大值$同时也是

全局极大值%#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大致在#><N"#>>$年期间%!区域差异又在缓慢地缩小!

LH@F3系数L指标在#>>$年达到局部极小值#而#>>$年以后LH@F3系数L指标又开始缓慢

地增大’整个变化过程!包含了杨开忠在上世纪>$年代初的研究结论*#%+!即中国区域经济

!#期 徐建华 等"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尺度分析 ?%!!!

图!!全国省际差异的LH@F3系数L指标在0"和0;水平上的时间序列

SFJ4!!LH@EFB@Q@aD@8A@2]EH@7CCO2IFB7EF28]2OLH@F3F8K@IF8 [email protected]"78K0;

差异的变化过程以#><N年为转折点!大致呈现(倒M型)曲线#同时也包含了宋德勇在上世

纪>$年代末的研究结论*#N+!即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变化过程以#>>$年为转折点!大致呈

现(倒M型)曲线’我们的研究则表明!杨开忠和宋德勇的研究!揭示的都是较小的时间尺

度$!;年%上的两个不同阶段的特征!杨开忠所发现的以#><N年为转折点的(倒 M型)曲线

和宋德勇所发现的以#>>$年为转折点的(倒M型)曲线!分别是图!$\%中(复合M型曲线)上的两个(倒M型)段落’同样!如果继续把时间尺度缩小!譬如缩小到"$!!%年!则可以进

一步看到(复合倒M型曲线)上的更多细节’

图;!东部省际差异的LH@F3系数L指标在0"和0;水平上的时间序列

SFJ4;!LH@EFB@Q@aD@8A@2]EH@7CCO2IFB7EF28]2OLH@F3F8K@IF8@7QE@O8O@JF287E0"78K0;

!!图;给出了在分辨率水平0"和0;下!东部LH@F3系数L指标的时间序列$#>%!"!$$$年%’可以看出!在分辨率水平0"!即#?$!"%年的时间尺度下!东部的省际差异的演变过程

也基本上服从(倒M型)曲线规律!如图;$7%所示!如果把时间尺度缩短到N$!;%年!即在分

辨率水平0;下!这个(倒M型)曲线同样也变成了一条由若干个倒M和M型曲线首尾相接

??!!! 地!!理!!研!!究 !"卷

的(复合倒M型曲线)!如图;$\%所示’同样!在更高分辨率$譬如#-!!%&更小时间尺度$譬

如!!年%下!也可以得到类似的结果’比较图!和图;!可以发现!在相同分辨率水平!全国

差异与东部差异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只是细节有所不同’在分辨率水平0"下!比较图!和图;中的两条$7%曲线!可以发现!东部省际差异的变化过程与全国趋势基本一致!基本上

也服从(倒M型)曲线!所不同的是!东部LH@F3系数L指标的下降速度比全国快!这主要是

由于改革开放后的政策向沿海地区倾斜!使沿海地区比其他地区发展更快的缘故’在分辨

率水平0;下!比较图!和图;中的两条$\%曲线!可以发现!测度东部省际差异的LH@F3系

数L指标的时间序列!在!;年时间尺度下!也是一条由几条倒 M与 M型曲线相接而成的

(复合倒M型曲线)’也就是说从!;年时间尺度水平来看!东部省际差异的变化趋势和全国

的变化趋势也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改革开放以来!东部的差异一直都在缩小’

!!同样!在不同分辨率和时间尺度水平下!对中部和西部LH@F3系数L指标的时间序列!用QPBN做小波分解与重构!可以得出相似的结论"在同上的低分辨率&大时间尺度!它们基

本上呈现为一个(倒M型)曲线#但是在高分辨率&小时间尺度!它就变成了一条(复合倒 M型曲线)’

"!结论

!!综合上述研究!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几点基本结论"

!!$#%LH@F3系数第一阶段分解的结果表明"从省级行政区域单元来看!东部省际之间差

异的变化趋势和全国的变化趋势基本是一致的!中部和西部省际之间的差异一直相对较小!而且变化趋势较为缓慢!但是三大地带之间差异一直在增大’从贡献率来看!改革 开 放 以

来!东部对全国总体差异的贡献率一直趋于缓慢下降趋势!中部和西部的贡献率虽有波动!但总体上也呈下降趋势#而三大地带之间的差异对全国总体差异的贡献率则快速上升’这

就是说!改革开放以来!三大地带之间的差异对中国总体差异变化的贡献越来越大!全国总

体区域差异的扩大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三大地带间的不均衡发展’

!!$!%LH@F3系数第二阶段分解的结果表明"从地级行政区域单元来看!省内差异是全国

整体差异的重要构成部分!省内差异对于全国整体差异的贡献比三大地带之间差异和省际

差异的贡献显著得多’其中!东部各省份的省内差异对全国整体差异的影响远比中&西部显

著!而西部则较中部更不明显’可见!一味片面强调三大地带之间的差异是失之偏颇的’如

果将区域政策的调整仅仅着眼于缩小地带之间和省际差异!那么对于缩小全国整体差异可

能并不会起到如期的功效’因此!无论是政府还是学术界!应该在认识省际差异&地带差异

的同时!真正认识和重视各省份的省内差异!由此制定出相应的&更为得力的政策和措施!从而使中国朝着全面小康的均衡化方向发展’

!!$;%对于特定的空间尺度上$譬如省级行政区域%!在低分辨率&大时间尺度水平上来看!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变化过程!基本上服从威廉姆逊的(倒M型)曲线规律#但是在高分辨

率&小时间尺度水平上来看!它就不再服从(倒M型)曲线规律!而呈现为一条由几若干个倒

M和M型曲线首尾相接的(复合倒M型曲线)’

!!总而言之!时空尺度是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研究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对此的探讨也

是初步的!譬如!更小空间单元和更大时间跨度上的数据匹配问题&建模和分析技术问题&在各种时空分辨率尺度下区域差异变化及其原因问题等!都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期 徐建华 等"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尺度分析 ?<!!!

参考文献!*#+!/7OKP5)9’A282BFAJO2EH78KF8A2B@KFQEOF\DEF28F8EH@+@2C3@1Q)@CD\3FA2].HF8795@ b2OR".7B\OFKJ@

M8FU@OQFEP+O@QQ!#><N9#$"#!$9*!+!/7OKP5)9)@JF2873JO2EH78KF8A2B@KFQEOF\DEF28F8.HF879-8")SX@8\@OJ@O$’K9%!.HF871QX@U@32CB@8E

’IC@OF@[email protected]@+@OQC@[email protected]\OFKJ@",7OU7OKM8FU@OQFEP+O@QQ!#>N$9#%;"#>$9*;+!)FQRF8.9.HF87cQ+23FEFA73’A282BP"LH@dD@QE]2OX@U@32CB@8EQF8A@#>">9(I]2OK"(I]2OKM8FU@OQFEP+O@QQ!

#><N9#!">N9*"+!SOF@KB78’9W72FQB78KEH@3F\@O7EF282]EH@C22O9Y2O3K+23FEFAQ!#>N<4;>$;%""$N""!N9*%+!*JDFJ8F@O+9)@JF2873KFQC7OFEPQF8A@#><N4-8"S@DAHE78J!0@CH@8!,DQQ7F8!*EH7O78K+7FO7D3E!LHF@OOP$’K9%!

LO78Q]2OBF8J.HF87cQ’A282BPF8EH@’FJHEF@Q"EH@MO\780@AE2O9/28K28"e@K=22RQ/EK9#>NN4>;"#$?9*?+!LQDFVb9.HF87cQO@JF2873F8@aD73FEP!#>%!_#>N%962DO8732].2BC7O7EFU@’A282BFAQ!#>>#!#%$#%"#"!#9*<+!/P28QL+9-8E@O:[email protected]"2DECDE78KA28QDBCEF28!#>%!:#>N<9’A282BFAX@U@32CB@8E78K

.D3EDO73.H78J@!#>>#!;>$;%""<#"%$?9*N+!)2T@33@09)DO73F8KDQEOF73FT7EF2878KF8AO@7QF8JF8@aD73FEP"@B@[email protected]@]2OBF8J@A282BP962DO:

8732].2BC7O7EFU@’A282BFAQ!#>>"!#>$;%";?!";>#9*>+!)7UFV!fF72\2e9YHFAH)@JF2873-8@aD73FEP,LH@’U23DEF282])DO73:MO\7878K-8378K:[email protected]:

87]O2B#>N;E2#>>%962DO8732].2BC7O7EFU@’A282BFAQ!#>>>!!<$"%"?N?"<$#9*#$+!VFBL6!V877C&69LH@QC7EF73KFQC@OQF282]@A282BFA7AEFUFEF@Q78KK@U@32CB@[email protected]"#>%!:#>N%9

LH@*8873Q2])@JF28730AF@8A@!!$$#!;%$#%";>"%<9*##+!W7Q7HFQ7S!,DX9)@JF2873KFQC7OFEPF8.HF87#>N%_#>>""EH@@]]@AEQ2]J32\73FT7EF2878K@A282BFA3F\@O73FT7:

EF289LH@*8873Q2])@JF28730AF@8A@!!$$#!;%$#%";";<9*#!+!.H@86!S3@QHF@O=W9)@JF2873F8A2B@F8@[email protected]].2BC7O7EFU@’A282B:

FAQ!#>>?!!!$!%"#"#"#?"9*#;+!杨伟民9地区间收入差距变动的实证分析9经济研究!#>>!!$#%"<$"<"9*#"+!YF33F7BQ286&9)@JF2873F8@aD73FEP78KEH@CO2A@QQ2]87EF2873K@U@32CB@8E"7K@QAOFCEF282]C7EE@O8Q9’A282BFA

X@U@[email protected]@!#>?%!#;$"%";"N"9*#%+!杨开忠9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变动研究9经济研究!#>>"!$#!%"!N";;9*#?+!魏后凯!刘楷9我国地区差异变动趋势分析与预测9中国工业经济!#>>"!$"%"!N";?9*#<+!林毅夫!蔡方!李周9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地区差距分析9经济研究!#>>N!$?%";"#$9*#N+!宋德勇9改革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地区差距状况9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N!$;%"#%"#N9*#>+!李小建!乔家君9!$世纪>$年代中国县际经济差异的空间分析9地理学报!!$$#!%?$!%"#;?"#"%9*!$+!刘强9中国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分析9经济研究!!$$#!$?%"<$"<<9*!#+!陆大道9中国区域发展的新因素与新格局9地理研究!!$$"!!!$;%"!?#"!<#9*!!+!刘旭华!王劲峰!孟斌9中国区域经济时空动态不平衡发展分析9地理研究!!$$"!!;$"%"%;$"%"$9*!;+!L7R7HFO2*9X@A2BC2QF8JO@JF2873F8A2B@[email protected]@QF7DQF8JE 2:QE7J@8@QE@KLH@F3K@A2B:

C2QFEF28B@EH2K9*88)@J0AF9!!$$;!;<"%%"<<9*!"+!fD6,!*F509dD78EFE7EFU@7873PQFQ28EH@KFQC7OFEP2]O@JF2873@A282BFAK@U@[email protected]@U23DEF28

]O2B#>%!E2!$$$9)@JF2873X@U@32CB@8E0EDKF@Q!!$$;!>"##%"#!>9*!%+!徐建华9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第二版%9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9*!?+!)7BQ@P6=!/7BC7OE.9LH@K@A2BC2QFEF282]@A282BFAO@37EF28QHFCQ\PEFB@QA73@DQF8J 7U@3@E"B28@P78KF8:

A2B@9W7AO2@A282BFAXP87BFAQ!#>>N!!"">"<#9*!<+!)7BQ@P6=9)@JO@QQF282U@OEFB@QA73@K@A2BC2QFEF28Q"7Q7BC3F8J7873PQFQ2]KFQEOF\DEF2873CO2C@OEF@Q9’A282BFA

0PQE@BQ)@Q@7OAH!#>>>!##$!%"#?;"#N;9

?N!!! 地!!理!!研!!究 !"卷

A:.4+.,.674*9:1>.,38.,*.6.,@3+3164)*>*5+16.,*81619+87+3:.>+4+*3+6B)+6.

fM6F78:HD7#!!!/MS@8J#!0MS78J:3F8#!;!/Mb78"

$#9LH@V@P/7\2]&-0AF@8A@2]EH@WF8FQEOP’KDA7EF282]!’7QE.HF8752OB73M8FU@OQFEP!

0H78JH7F!$$$?!!.HF87#!9-8QEFEDE@2]&@2JO7CHFA0AF@8A@Q78K57EDO73)@Q2DOA@Q)@Q@7OAH!.*0!

=@FGF8J#$$#$#!.HF87#;9X@C7OEB@8E2]’A282BFAQ!&D78JIF52OB73M8FU@OQFEP!&DF3F8%"#$$#!.HF87#

"90AH2232]’8UFO28B@8Eg [email protected]@OU78AP!eH@8JTH2DM8FU@OQFEP!eH@8JTH2D"%$$$!!.HF87%

C/34>.84"=PDQF8JEH@BD3EF:QE7J@8@QE@KLH@F3K@A2BC2QFEF28B@EH2K78KEH@ 7U@3@E7:873PQFQ2]EH@LH@F3F8K@IQ@aD@8A@!EHFQC7C@OQEDKF@QEH@QC7EF7378KE@BC2O73QA73@Q2]O@JF2873@[email protected]]O2B#>%!E2!$$$9LH@B7F8A28A3DQF28Q7O@"$#%

EH@O@JF2873@[email protected]!F8A3DKF8JEH@KFQC7OFEF@Q FEHF8:CO2UF8A@!\@:E@@8:CO2UF8A@Q! FEHF8:O@JF28$EH@@7QE@O8!A@8EO7378K @QE@O8O@JF28Q%78K\@E@@8:O@JF28Q!H7U@@IFQE@KQF8A@#>%!9$!%LH@]FOQEQE7J@K@A2BC2QFEF282]LH@F3F8K@IQH2 QEH7EEH@KP87BFAEO@8K2]KFQC7OFEPF8EH@@7QE@O8O@JF28FQA28QFQE@8E FEHEH7E2] [email protected]@KFQC7OFEPF8EH@A@8EO7378K @QE@O8O@JF28QO@B7F8QQB733!78KEH@@U23DEF28FQO7EH@OQ32 9LH@KFQC7OFEP\@E@@8EH@EHO@@O@JF28QH7Q\@@8A28EF8D2DQ3PF8AO@7QF8J9$;%LH@Q@A28KQE7J@K@A2BC2QFEF282]LH@F3F8K@IO@U@73QEH7EEH@ FEHF8:CO2UF8A@KFQC7O:FEF@QFQEH@B2QEQFJ8F]FA78EA2BC28@8E2]733F8EH@2U@O733O@JF2873F8@aD73FEF@Q! HFAHFQB2O@QFJ8F]FA78EEH78EH7E2]EH@\@E@@8:CO2UF8A@78K\@E@@8:O@JF28KFQC7OFEF@QA2BC2:8@8EQ!A28QEFEDEF8JEH@FBC2OE78EC7OE2]EH@2U@O733O@JF2873F8@aD73FEF@Q9-87KKFEF28!EH@F8]3D@8A@2] FEHF8:CO2UF8A@KFQC7OFEF@QF8EH@@7QE@O8O@JF2828EH@2U@O733O@JF2873F8@:aD73FEF@QFQB2O@QFJ8F]FA78EEH78EH7E2]F8EH@2EH@OE 2O@JF28Q!78K!EH@F8]3D@8A@F8EH@@QE@O8O@JF28FQB2O@QFJ8F]FA78EEH78EH7E2]F8EH@A@8EO73O@JF289$"%=7Q@K28EH@K@:A2BC2QFEF2878K7CCO2IFB7EF282]LH@F3F8K@IQ@aD@8A@DQF8J 7U@3@EQ\PKF]]@O@8EEFB@QA73@Q! @@3FAFE7A28A3DQF28EH7EEH@@U23DEF287OPCO2A@QQ2]O@[email protected]@F8U@OE@KM:QH7C@KC7EE@O8\DE7A2BC2D8K2]Q@U@O73M:QH7C@KC7E:E@O8Q9LH@O@QD3EE@33QDQEH@@U23DEF287OPCO2A@QQ2]O@[email protected]@Q]2332 EH@F8U@OE@KM:QH7C@KC7EE@O8Q7EFB@QA73@2]#?P@7OQ9LH7EFQE2Q7PEH7EEH@O@JF2873F8@aD73FEPE@8KQE2OFQ@F8EH@]FOQEQE7J@2]@A282BFAK@U@32CB@8E!78K]733QQ32 :3P2U@OEH@C@7RF8EH@Q@A28KQE7J@2]@A282BFAK@U@32CB@8E9,2 @U@O!F] @QH2OE@8EH@EFB@QA73@E2N2O"P@7OQ!EH@873F8R2]Q@U@O73MQH7C@KC7EE@O8Q F337CC@7O9

D*@01>73"#O@JF2873@A282BFAKFQC7OFEP#LH@F3F8K@I# 7U@3@E7873PQFQ#.HF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