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 專 題 2 NCP Newsletter / No

8
2 NCP Newsletter / No.55 September 2013 摘要 智慧型終端設備所開發的各項豐富的行動應 用,正在改變人們的行為習慣,行動用戶需求已 由語音服務朝向多媒體的影音服務,使得行動數 據量急遽成長,為了滿足行動用戶的需求及訊務 成長,並提升行動通信品質與傳輸速率,各行動 電信業者均適時地引入4G行動寬頻通信網路,本 文將簡介4G行動寬頻通信主要關鍵技術及其網路 架構。 一、 什麼是4GLTELTE-Advanced 4G 」就是第四代行動通信網路,依國際 電信聯盟ITU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所定義的「 4G 」行動網路速度:用戶在 移動時其資料傳輸峰值速率可達100 Mbps、在靜 止狀態下峰值速率則須達到1 Gbps以上,就可以 作為4G的技術之一,其中長期演進技術升級版 LTE-Advanced(Long Term Evolution Advanced)是 第一批被ITU承認的「4G」標準,係由第三代合 作夥伴計畫(3GPP,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所推出的下一代無線通訊技術標準,而中 長期演進技術LTELong Term Evolution)標準則 LTE-Advanced的前身,也是現在各行動通信業 者所建置最新的行動通信網路,因其在靜止狀態 時資料傳輸峰值速率僅達150 Mbps,並未達到ITU 所定義的「 4G 」網路速度,故 LTE 並不算是真正 的「4G」網路,只能稱為Beyond 3GPre 4G網路 技術,但在行銷上LTE常會被冠上「4G」網路技 術的標籤,一般而言,LTE網路可藉由軟體升級至 LTE-Advanced行動網路成為真正的「4G」網路, 故建置LTE網路即代表將向「4G」網路方向演進 建置。 二、 為何要LTE行動寬頻通信網路 隨者智慧型行動終端(如智慧型手機、平板電 )的普及,使用智慧型行動終端上網瀏覽社交網 站、行動影音、分享圖片、收發e-mail、搜尋各 類資料、閱讀新聞等各項豐富的行動應用,使得 行動數據量呈爆炸性成長,依國內外相關研究顯 示自20072020年行動數據成長量將高達1,000,如圖一所示行動電信業者雖不斷投入資本建設及擴充既 3G網路容量,但仍趕不上行動數據成長量,民 眾的行動上網諸多抱怨仍持續發生,系統供應商 在行動通信業者面臨剪刀效應(即網路訊務呈高度 成長,但營收與獲利卻未伴隨成長)的經營窘境、 │本期專題│ 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林仁祥、鄧忠清 4G 行動寬頻通信簡介

Transcript of 期 專 題 2 NCP Newsletter / No

本期專題

2 NCP Newsletter / No.55 September 2013 NCP Newsletter / No.55 September 2013 3

行動終端用戶亟求高速上網等需求下,莫不積極

研發新型態的行動通信網路架構,相關LTE/LTE-

Advanced行動寬頻通信網路技術規範於是應運而

生,行動通信業者適時地引入LTE行動寬頻通信網

路,期能提供更大的頻寬,有效解決行動網路的容

量壓力,帶來用戶所期待更好的行動上網體驗。

三、 LTE/LTE-Advanced行動寬頻通信關鍵技術

3GPP有關LTE/LTE-Advanced行動寬頻通信網

路演進的主要關鍵新技術及架構如下所述:

1. OFDM技術

正交分頻多工技術 (OFDM,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係為演進的 UMTS 無線接取網

路 (EUTRAN,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 實體層的主要核心技術,該技術

可滿足 4G 行動通信對頻寬的彈性需求,利用大

量子載波 (sub-carrier) 進行多載波傳輸,也可以

被視為是一種調變技術,LTE/LTE-Advanced 行動

寬頻通信系統下鏈部份 ( 自基地台到行動終端 )

係採 OFDM 技術,其功能特性略述如下:

(1) 頻譜使用效率高

因OFDM中各個子載波間彼此正交(Orthogonal)

特性,子載波間毋須預留保護頻帶(guard band),

其部份頻譜可以重疊,因此OFDM系統的頻譜使

用效率大幅提高。

(2)頻寬可彈性調整

OFDM的頻寬容量取決於所使用的子載波數

量(即FFT size),可依據系統所需頻寬(如1.4、3、5

、10、15及20MHz)彈性調整,但並不會明顯增加

系統複雜度。

(3)有效克服多路徑衰落

因OFDM系統之基頻高速串列資料流經轉換

為並列資料,其相對應的每個子載波的資料速率

相對降低,亦即每個符碼(symbol)時間長度相對

增加,故每個子載波上的通道變化情形可視為平

坦衰落通道反應,另為克服碼際干擾(ISI, Inter

Symbol Interference ),前置循環碼(CP, cyclic

pre�x)將傳送資料的一小部分複製再加至資料訊

框的前端,雖增加部分負擔(overhead)但確可有

效地對抗多路徑干擾。

摘要

智慧型終端設備所開發的各項豐富的行動應

用,正在改變人們的行為習慣,行動用戶需求已

由語音服務朝向多媒體的影音服務,使得行動數

據量急遽成長,為了滿足行動用戶的需求及訊務

成長,並提升行動通信品質與傳輸速率,各行動

電信業者均適時地引入4G行動寬頻通信網路,本

文將簡介4G行動寬頻通信主要關鍵技術及其網路

架構。

一、 什麼是4G、LTE、LTE-Advanced

「 4G 」就是第四代行動通信網路,依國際

電信聯盟ITU(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所定義的「 4G 」行動網路速度:用戶在

移動時其資料傳輸峰值速率可達100 Mbps、在靜

止狀態下峰值速率則須達到1 Gbps以上,就可以

作為4G的技術之一,其中長期演進技術升級版

LTE-Advanced(Long Term Evolution Advanced)是

第一批被ITU承認的「4G」標準,係由第三代合

作夥伴計畫(3GPP,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所推出的下一代無線通訊技術標準,而中

長期演進技術LTE(Long Term Evolution)標準則

為LTE-Advanced的前身,也是現在各行動通信業

者所建置最新的行動通信網路,因其在靜止狀態

時資料傳輸峰值速率僅達150 Mbps,並未達到ITU

所定義的「 4G 」網路速度,故 LTE 並不算是真正

的「4G」網路,只能稱為Beyond 3G或Pre 4G網路

技術,但在行銷上LTE常會被冠上「4G」網路技

術的標籤,一般而言,LTE網路可藉由軟體升級至

LTE-Advanced行動網路成為真正的「4G」網路,

故建置LTE網路即代表將向「4G」網路方向演進

建置。

二、 為何要LTE行動寬頻通信網路

隨者智慧型行動終端(如智慧型手機、平板電

腦)的普及,使用智慧型行動終端上網瀏覽社交網

站、行動影音、分享圖片、收發e-mail、搜尋各

類資料、閱讀新聞等各項豐富的行動應用,使得

行動數據量呈爆炸性成長,依國內外相關研究顯

示自2007至2020年行動數據成長量將高達1,000倍

,如圖一所示。

行動電信業者雖不斷投入資本建設及擴充既

有3G網路容量,但仍趕不上行動數據成長量,民

眾的行動上網諸多抱怨仍持續發生,系統供應商

在行動通信業者面臨剪刀效應(即網路訊務呈高度

成長,但營收與獲利卻未伴隨成長)的經營窘境、

│本期專題│

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林仁祥、鄧忠清

4G行動寬頻通信簡介

圖一

NCP Newsletter / No.55 September 2013 3

行動終端用戶亟求高速上網等需求下,莫不積極

研發新型態的行動通信網路架構,相關LTE/LTE-

Advanced行動寬頻通信網路技術規範於是應運而

生,行動通信業者適時地引入LTE行動寬頻通信網

路,期能提供更大的頻寬,有效解決行動網路的容

量壓力,帶來用戶所期待更好的行動上網體驗。

三、 LTE/LTE-Advanced行動寬頻通信關鍵技術

3GPP有關LTE/LTE-Advanced行動寬頻通信網

路演進的主要關鍵新技術及架構如下所述:

1. OFDM技術

正交分頻多工技術 (OFDM,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係為演進的 UMTS 無線接取網

路 (EUTRAN,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 實體層的主要核心技術,該技術

可滿足 4G 行動通信對頻寬的彈性需求,利用大

量子載波 (sub-carrier) 進行多載波傳輸,也可以

被視為是一種調變技術,LTE/LTE-Advanced 行動

寬頻通信系統下鏈部份 ( 自基地台到行動終端 )

係採 OFDM 技術,其功能特性略述如下:

(1) 頻譜使用效率高

因OFDM中各個子載波間彼此正交(Orthogonal)

特性,子載波間毋須預留保護頻帶(guard band),

其部份頻譜可以重疊,因此OFDM系統的頻譜使

用效率大幅提高。

(2)頻寬可彈性調整

OFDM的頻寬容量取決於所使用的子載波數

量(即FFT size),可依據系統所需頻寬(如1.4、3、5

、10、15及20MHz)彈性調整,但並不會明顯增加

系統複雜度。

(3)有效克服多路徑衰落

因OFDM系統之基頻高速串列資料流經轉換

為並列資料,其相對應的每個子載波的資料速率

相對降低,亦即每個符碼(symbol)時間長度相對

增加,故每個子載波上的通道變化情形可視為平

坦衰落通道反應,另為克服碼際干擾(ISI, Inter

Symbol Interference ),前置循環碼(CP, cyclic

pre�x)將傳送資料的一小部分複製再加至資料訊

框的前端,雖增加部分負擔(overhead)但確可有

效地對抗多路徑干擾。

圖一

本期專題

4 NCP Newsletter / No.55 September 2013

(4)鏈路調適和動態通道指配

OFDM系統可採鏈路調適(Link Adaptation)機

制,依無線電環境變化選擇適宜之調變及編碼技

術。另一方面,通過動態指配Time-Frequency

Grid資源分配的方法,充分利用高訊雜比的子載

波通道,從而提高系統傳輸效能。

(5) 簡易實現MIMO技術

由於OFDM信號經串並列轉換後,其各並列

的資料流可與MIMO多天線技術結合應用,可降

低無線收發訊機設計的複雜度,進而降低製造成

本。

(6) 行動終端功率放大器易實現

4G行動通信系統在上鏈部份(自行動終端到基

地台),採單載波分頻多工進接(SC-FDMA, Single

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技術,

係在傳統的OFDM處理過程之前增加一額外的DFT

(離散傅立葉變換)處理,可克服OFDM過高的

峰均功率比(PAPR)、降低行動終端功率放大器

成本及降低行動終端功耗等問題。

2. MIMO技術

為了要達到 4G 行動通信網路高頻寬的要求,

目前公認最有效的方法 - 天線採「MIMO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多輸入多輸出」技術,MIMO

係指在發射端及接收端使用多組天線送收資料,

LTE 規範中提供 4x4 MIMO 通道技術,LTE-Avanced

規範中則提供了最多 8x8 MIMO DL(8 個下鏈通道 )

、4x4 MIMO UL(4 個上鏈通道 ) 的能力,MIMO 技

術的引進可藉以改善通訊品質與提高傳輸速率,

概要說明如下:

(1)改善通訊品質

相同的資料使用多組天線來進行傳送與接收

,即所謂的傳送分集(Transmit Diversity)與接收分

集(Receive Diversity),當天線彼此間距離大於數

倍波長時(通常為4倍),電波之傳送或接收路徑可

視為獨立,進而達到訊號的分集增益(Diversity

Gain),並常輔以時空編碼(Space-Time Code),可

大幅改善因多路徑衰落(Multipath Fading)所降低

的訊號品質。

(2)提高傳輸速率

因發射端與接收端電波傳播路徑的獨立性與

差異性,MIMO系統將欲傳送之資料分割成不同

的資料串(Data Stream),各資料串內容是完全獨

立的,再透過不同的天線傳送,此即稱為空間多

工(Spatial Multiplexing)技術,可讓所使用的射頻

頻寬發揮倍乘的效益,大幅增加資料傳輸速率,

其中空間多工技術又可區分為:

• SU-MIMO (Single User - MIMO)

當MIMO基地台僅向單一用戶傳送資料時,

可將兩資料流(data stream)合併傳送至用戶端,提

高用戶之接收速率。

• MU-MIMO (Multi User - MIMO)

當MIMO基地台向多用戶傳送資料時,可將

各資料流(data stream)獨立傳送至各用戶端,提高

系統之服務用戶數。

3. CA技術

載波聚合(CA ,Carrier Aggregation)技術是LTE-

Advanced行動寬頻通信系統可以實現100 MHz頻

寬最為關鍵技術,為了要提高4G行動通信用戶端

的傳輸頻寬,使用一段連續的大頻寬是一個可以

直接提高傳輸頻寬的方法,但在有限的頻譜下,

要直接找到一段連續的大頻寬並不容易,因此,

聚集多個小段頻寬以達到大頻寬的想法也因應而

生,載波聚合技術係以4G行動通信既有之載波為

基礎,將數個載波(CCs, Component Carriers)集合

│本期專題│

本期專題

4 NCP Newsletter / No.55 September 2013 NCP Newsletter / No.55 September 2013 5

起來成為一更寬的載波,載波聚合技術最高可將

5個載波聚合並可分別於上鏈 (Uplink)及下鏈

(Downlink)中非對稱使用,例如:20 MHz的小段

頻寬,聚集5段就可以達到100 MHz的大頻寬,使

用載波聚合技術之每個載波可於同頻段、不同頻

段、連續或不連續等情境使用,如圖二所示。

行動通信業者可依據所取得之頻段及頻寬,

將零碎的頻寬聚合成大頻寬使用,提供彈性靈活

的營運策略。

4. ALL IP 扁平化架構

LTE行動寬頻通信網路架構可區分演進的

UMTS無線接取網路(EUTRAN,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與演進的核心網

路(EPC, Evolved Packet Core)兩者合稱EPS(Evolved

Packet System),如圖三所示。

各網路演進及功能摘要說明如下:

(1)演進的UMTS無線接取網路(EUTRAN,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Access Network)

網路架構演進朝扁平化、IP化方向進行,如

2G/3G網路之基地台控制器(BSC/RNC)在LTE網路已

不復存在,其功能拆解至基地台(eNodeB)及核心

網路之移動管理設備(MME)負責執行,以減少訊

息傳遞延遲時間,EUTRAN無線接取網路主要由使

用者的手機 (UE)以及與手機溝通的基地台

(eNodeB)所組成,其中基地台(eNodeB)承襲原3G

系統中RNC的大部分功能並強化資源調度與管理

能力,基地台(eNodeB)主要功能包括:

• 無線資源管理(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 網路允入控制(Admission Control)

• 排程(Scheduling)

• 服務品質(QoS)

• 訊息廣播(cell Broadcasting)

• 資料加解密(Data encryption )

• 訊息處理(如資料封包檔頭壓縮、資料封包處理)

(2)演進的核心網路(EPC, Evolved Packet Core)

EPC網路實現All IP網路架構,移除原3G網路

的電路交換(Circuit-switch)功能,保留封包交換

(Packet-switch)的IP網路,大幅降低LTE核心網路

的複雜度,同時將網路之用戶面(User Plane)與控

制面(Control Plane)封包分離,有助於網路部署、

(4)鏈路調適和動態通道指配

OFDM系統可採鏈路調適(Link Adaptation)機

制,依無線電環境變化選擇適宜之調變及編碼技

術。另一方面,通過動態指配Time-Frequency

Grid資源分配的方法,充分利用高訊雜比的子載

波通道,從而提高系統傳輸效能。

(5) 簡易實現MIMO技術

由於OFDM信號經串並列轉換後,其各並列

的資料流可與MIMO多天線技術結合應用,可降

低無線收發訊機設計的複雜度,進而降低製造成

本。

(6) 行動終端功率放大器易實現

4G行動通信系統在上鏈部份(自行動終端到基

地台),採單載波分頻多工進接(SC-FDMA, Single

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技術,

係在傳統的OFDM處理過程之前增加一額外的DFT

(離散傅立葉變換)處理,可克服OFDM過高的

峰均功率比(PAPR)、降低行動終端功率放大器

成本及降低行動終端功耗等問題。

2. MIMO技術

為了要達到 4G 行動通信網路高頻寬的要求,

目前公認最有效的方法 - 天線採「MIMO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多輸入多輸出」技術,MIMO

係指在發射端及接收端使用多組天線送收資料,

LTE 規範中提供 4x4 MIMO 通道技術,LTE-Avanced

規範中則提供了最多 8x8 MIMO DL(8 個下鏈通道 )

、4x4 MIMO UL(4 個上鏈通道 ) 的能力,MIMO 技

術的引進可藉以改善通訊品質與提高傳輸速率,

概要說明如下:

(1)改善通訊品質

相同的資料使用多組天線來進行傳送與接收

,即所謂的傳送分集(Transmit Diversity)與接收分

集(Receive Diversity),當天線彼此間距離大於數

倍波長時(通常為4倍),電波之傳送或接收路徑可

視為獨立,進而達到訊號的分集增益(Diversity

Gain),並常輔以時空編碼(Space-Time Code),可

大幅改善因多路徑衰落(Multipath Fading)所降低

的訊號品質。

(2)提高傳輸速率

因發射端與接收端電波傳播路徑的獨立性與

差異性,MIMO系統將欲傳送之資料分割成不同

的資料串(Data Stream),各資料串內容是完全獨

立的,再透過不同的天線傳送,此即稱為空間多

工(Spatial Multiplexing)技術,可讓所使用的射頻

頻寬發揮倍乘的效益,大幅增加資料傳輸速率,

其中空間多工技術又可區分為:

• SU-MIMO (Single User - MIMO)

當MIMO基地台僅向單一用戶傳送資料時,

可將兩資料流(data stream)合併傳送至用戶端,提

高用戶之接收速率。

• MU-MIMO (Multi User - MIMO)

當MIMO基地台向多用戶傳送資料時,可將

各資料流(data stream)獨立傳送至各用戶端,提高

系統之服務用戶數。

3. CA技術

載波聚合(CA ,Carrier Aggregation)技術是LTE-

Advanced行動寬頻通信系統可以實現100 MHz頻

寬最為關鍵技術,為了要提高4G行動通信用戶端

的傳輸頻寬,使用一段連續的大頻寬是一個可以

直接提高傳輸頻寬的方法,但在有限的頻譜下,

要直接找到一段連續的大頻寬並不容易,因此,

聚集多個小段頻寬以達到大頻寬的想法也因應而

生,載波聚合技術係以4G行動通信既有之載波為

基礎,將數個載波(CCs, Component Carriers)集合

│本期專題│

圖二

NCP Newsletter / No.55 September 2013 5

起來成為一更寬的載波,載波聚合技術最高可將

5個載波聚合並可分別於上鏈 (Uplink)及下鏈

(Downlink)中非對稱使用,例如:20 MHz的小段

頻寬,聚集5段就可以達到100 MHz的大頻寬,使

用載波聚合技術之每個載波可於同頻段、不同頻

段、連續或不連續等情境使用,如圖二所示。

行動通信業者可依據所取得之頻段及頻寬,

將零碎的頻寬聚合成大頻寬使用,提供彈性靈活

的營運策略。

4. ALL IP 扁平化架構

LTE行動寬頻通信網路架構可區分演進的

UMTS無線接取網路(EUTRAN,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與演進的核心網

路(EPC, Evolved Packet Core)兩者合稱EPS(Evolved

Packet System),如圖三所示。

各網路演進及功能摘要說明如下:

(1)演進的UMTS無線接取網路(EUTRAN,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Access Network)

網路架構演進朝扁平化、IP化方向進行,如

2G/3G網路之基地台控制器(BSC/RNC)在LTE網路已

不復存在,其功能拆解至基地台(eNodeB)及核心

網路之移動管理設備(MME)負責執行,以減少訊

息傳遞延遲時間,EUTRAN無線接取網路主要由使

用者的手機 (UE)以及與手機溝通的基地台

(eNodeB)所組成,其中基地台(eNodeB)承襲原3G

系統中RNC的大部分功能並強化資源調度與管理

能力,基地台(eNodeB)主要功能包括:

• 無線資源管理(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 網路允入控制(Admission Control)

• 排程(Scheduling)

• 服務品質(QoS)

• 訊息廣播(cell Broadcasting)

• 資料加解密(Data encryption )

• 訊息處理(如資料封包檔頭壓縮、資料封包處理)

(2)演進的核心網路(EPC, Evolved Packet Core)

EPC網路實現All IP網路架構,移除原3G網路

的電路交換(Circuit-switch)功能,保留封包交換

(Packet-switch)的IP網路,大幅降低LTE核心網路

的複雜度,同時將網路之用戶面(User Plane)與控

制面(Control Plane)封包分離,有助於網路部署、

本期專題

6 NCP Newsletter / No.55 September 2013

技術演進及靈活的擴充相容,相較於傳統3G網路

系統,EPC網路架構相對地扁平化,如圖四所示。

原3G網路系統中的SGSN/GGSN設備改為控制

面之MME與用戶面之SAE GW,從用戶面架構來看

,原3G網路的4層(NodeB,RNC,SGSN和GGSN)

節點,在LTE網路則縮減至2層(eNodeB和SAE GW)

節點,可大幅降低訊號延遲處理時間,EPC網路

各主要設備功能說明如下:

• 移動管理設備(MME, 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

為 EPC 核心網路的行動管理單元,負責閘道

器 (SAE GW) 及本籍用戶伺服器 (HSS) 的協調工作,

包括用戶端進行安全性相關的認證 (Authentication)

、授權 (Authority) 及計費 (Accounting) 等功能、管

理手機用戶端的漫遊、交遞 (Handover)、用戶位

置的追蹤、呼叫閒置模式 (Idle Mode)、手機用戶

的登入 (Attach)、中斷 (Detach) 等功能執行與管

理。

• 服務閘道器(S-GW, Serving Gateway)

為EPC核心網路資料傳輸的主角,主要功能

為:負責路由選擇並傳送使用者的資料、eNodeB

間切換交遞時用戶面的介接點(Anchor)、與其他

3GPP無線通訊系統間的介接點、執行QoS策略控

制與執行用戶的流量計費及管理並儲存使用者內

容(如IP承載服務參數、內部網路路由資訊等)。

• 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PDN-GW, Packet Data Network

Gateway)

為 EPC 核心網路與外部網際網路連接的轉接

點,主要功能為:負責與其他非 3GPP 網路資料

送收與訊息控制的閘道器、負責配發手機 IP 位址

、提供手機和外部封包資料網路連線、作為 IP 移

動介接點、執行計費、執行 PCRF 的請求管理及

負責每個使用者的策略執行 (Policy Enforcement)

與封包過濾。

• 本籍用戶伺服器(HSS, Home Subscriber Server)

│本期專題│

圖二

圖三

本期專題

6 NCP Newsletter / No.55 September 2013 NCP Newsletter / No.55 September 2013 7

為EPC核心網路之資料庫,儲存系統所有行

動用戶之相關資料,以作為行動用戶漫遊辨別、

記帳、行動終端用戶可以被允許的服務項目及服

務品質識別等用途、負責執行身分認證用戶授權

、金鑰協商等安全功能認證及透過認證的程序以

確認使用者是否為合法的用戶。

• 策略計費規則控制器(PCRF, Policy Charging Rule

Function)

為提供智慧管道與智慧流量經營的控制器,

引入PCRF可提供有關業務封包之服務類別、流量

及QoS等屬性,並進行封包及時的檢測、分析及設

定,以提供優質、差異化的行動寬頻數據服務。

EPC網路架構可同時支援多種無線接取技術(

如EDGE、WCDMA、LTE、WLAN、CDMA2000等)

,並可讓不同使用者都能夠一起動態分享網路頻

寬,不會有使用者占用固定頻寬卻閒置的情況發

生,惟此架構也帶來了新的挑戰,亦即如何在封

包交換網路上執行語音服務,當前業界主要有三

種提供語音業務的架構,分別是CSFB(Circuit

Switched Fallback in Evolved Packet System)、

SR-VCC(Single Radio Voice Continuity Control)及

VoLTE(Voice over LTE),一般而言,LTE寬頻網路

初期建設因基地台涵蓋未臻完善,語音業務大都

採CSFB架構,也就是當使用者要撥打語音電話時

,會從LTE的基地台交遞到2G/3G的基地台並使用

2G/3G的行動通信系統,待語音電話結束後再切

換回至LTE的基地台,這種架構的優點是毋需過早投

入LTE語音相關設備(如IMS, IP Multimedia Subsystem)

及大規模的更動現有2G/3G網路架構,但交遞所需

時間較長是一大缺點,行動通信業者視LTE基地台

佈建數量及無線電波涵蓋率,達到其所設定之目

標值時(如基地台涵蓋率80%),將演進改採VoLTE

架構。

四、 LTE行動寬頻網路未來應用

從行動用戶的需求角度來看,行動網路演進

的最大推動力是用戶需求由語音服務朝向多媒體

的影音服務,如行動影音、行動遊戲、行動廣告

、行動教育/學習等應用,LTE行動寬頻所能提供

行動上網速率預期能滿足用戶更多、更快、更多

元的服務需求。從業務融和的角度看,LTE行動寬

頻意味著將有更多的參與方、更多技術及應用的

融合,不再局限於電信行業,可擴展應用於金融

、醫療、教育、交通、運輸及製造等行業,LTE行

動寬頻服務將朝向多樣化服務整合。

依 3GPP規範定義, LTE行動終端區分為

Category 1~5可支援不同的組態與速率,如圖五

技術演進及靈活的擴充相容,相較於傳統3G網路

系統,EPC網路架構相對地扁平化,如圖四所示。

原3G網路系統中的SGSN/GGSN設備改為控制

面之MME與用戶面之SAE GW,從用戶面架構來看

,原3G網路的4層(NodeB,RNC,SGSN和GGSN)

節點,在LTE網路則縮減至2層(eNodeB和SAE GW)

節點,可大幅降低訊號延遲處理時間,EPC網路

各主要設備功能說明如下:

• 移動管理設備(MME, 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

為 EPC 核心網路的行動管理單元,負責閘道

器 (SAE GW) 及本籍用戶伺服器 (HSS) 的協調工作,

包括用戶端進行安全性相關的認證 (Authentication)

、授權 (Authority) 及計費 (Accounting) 等功能、管

理手機用戶端的漫遊、交遞 (Handover)、用戶位

置的追蹤、呼叫閒置模式 (Idle Mode)、手機用戶

的登入 (Attach)、中斷 (Detach) 等功能執行與管

理。

• 服務閘道器(S-GW, Serving Gateway)

為EPC核心網路資料傳輸的主角,主要功能

為:負責路由選擇並傳送使用者的資料、eNodeB

間切換交遞時用戶面的介接點(Anchor)、與其他

3GPP無線通訊系統間的介接點、執行QoS策略控

制與執行用戶的流量計費及管理並儲存使用者內

容(如IP承載服務參數、內部網路路由資訊等)。

• 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PDN-GW, Packet Data Network

Gateway)

為 EPC 核心網路與外部網際網路連接的轉接

點,主要功能為:負責與其他非 3GPP 網路資料

送收與訊息控制的閘道器、負責配發手機 IP 位址

、提供手機和外部封包資料網路連線、作為 IP 移

動介接點、執行計費、執行 PCRF 的請求管理及

負責每個使用者的策略執行 (Policy Enforcement)

與封包過濾。

• 本籍用戶伺服器(HSS, Home Subscriber Server)

│本期專題│

圖三

圖四

NCP Newsletter / No.55 September 2013 7

為EPC核心網路之資料庫,儲存系統所有行

動用戶之相關資料,以作為行動用戶漫遊辨別、

記帳、行動終端用戶可以被允許的服務項目及服

務品質識別等用途、負責執行身分認證用戶授權

、金鑰協商等安全功能認證及透過認證的程序以

確認使用者是否為合法的用戶。

• 策略計費規則控制器(PCRF, Policy Charging Rule

Function)

為提供智慧管道與智慧流量經營的控制器,

引入PCRF可提供有關業務封包之服務類別、流量

及QoS等屬性,並進行封包及時的檢測、分析及設

定,以提供優質、差異化的行動寬頻數據服務。

EPC網路架構可同時支援多種無線接取技術(

如EDGE、WCDMA、LTE、WLAN、CDMA2000等)

,並可讓不同使用者都能夠一起動態分享網路頻

寬,不會有使用者占用固定頻寬卻閒置的情況發

生,惟此架構也帶來了新的挑戰,亦即如何在封

包交換網路上執行語音服務,當前業界主要有三

種提供語音業務的架構,分別是CSFB(Circuit

Switched Fallback in Evolved Packet System)、

SR-VCC(Single Radio Voice Continuity Control)及

VoLTE(Voice over LTE),一般而言,LTE寬頻網路

初期建設因基地台涵蓋未臻完善,語音業務大都

採CSFB架構,也就是當使用者要撥打語音電話時

,會從LTE的基地台交遞到2G/3G的基地台並使用

2G/3G的行動通信系統,待語音電話結束後再切

換回至LTE的基地台,這種架構的優點是毋需過早投

入LTE語音相關設備(如IMS, IP Multimedia Subsystem)

及大規模的更動現有2G/3G網路架構,但交遞所需

時間較長是一大缺點,行動通信業者視LTE基地台

佈建數量及無線電波涵蓋率,達到其所設定之目

標值時(如基地台涵蓋率80%),將演進改採VoLTE

架構。

四、 LTE行動寬頻網路未來應用

從行動用戶的需求角度來看,行動網路演進

的最大推動力是用戶需求由語音服務朝向多媒體

的影音服務,如行動影音、行動遊戲、行動廣告

、行動教育/學習等應用,LTE行動寬頻所能提供

行動上網速率預期能滿足用戶更多、更快、更多

元的服務需求。從業務融和的角度看,LTE行動寬

頻意味著將有更多的參與方、更多技術及應用的

融合,不再局限於電信行業,可擴展應用於金融

、醫療、教育、交通、運輸及製造等行業,LTE行

動寬頻服務將朝向多樣化服務整合。

依 3GPP規範定義, LTE行動終端區分為

Category 1~5可支援不同的組態與速率,如圖五

本期專題

8 NCP Newsletter / No.55 September 2013

所列。

目前業已有多個行動通信業者開放 LTE 行動

寬頻網路服務,以 LTE R8 網路使用 20MHz 頻寬、

2*2 MIMO 及行動終端採 Category 3 網路架構為例

,實際路測 (drive test) 結果下鏈部分:峰值速率

可達 102 Mbps、平均速率 39 Mbps,上鏈部分:

峰值速率達 40 Mbps、平均速率 21 Mbps,如圖

六所示。

LTE行動寬頻網路可提供之上、下鏈速率已不

亞於有線網路(如ADSL、FFTB等)所提供之寬頻上

網服務,隨者LTE行動終端逐漸普及,行動終端除

了提供語音及多媒體通訊外,將更進一步提供如

遠端遙控、行動付款、行動健康照護、雲端運算

、M2M (Machine to Machine)等行動服務,使LTE

行動寬頻的應用融合到日常生活的各層面。

五、結語

LTE行動寬頻網路初期建設所費不貲,就目前

發展LTE網路的國家,多數為已開發國家,而部分

開發中國家引入LTE網路係為強化其基礎固網建設

,一般而言,LTE網路建置的初期目標係為因應行

│本期專題│

圖四

圖五

圖六

本期專題

8 NCP Newsletter / No.55 September 2013 NCP Newsletter / No.55 September 2013 9

動數據流量快速成長及解決3G網路行動數據服務

瓶頸問題,其最終目標祈能提供更大容量、更加

可靠、更多服務等級、更低時延、更低的建設和

維護成本的行動通信網路,並引入新行動業務、

新費率機制讓行動終端用戶享受優質化、個人化

的行動寬頻服務,進而達到使用者、行動通信業

者雙贏的局面。

<本刊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計畫辦

公室立場>

所列。

目前業已有多個行動通信業者開放 LTE 行動

寬頻網路服務,以 LTE R8 網路使用 20MHz 頻寬、

2*2 MIMO 及行動終端採 Category 3 網路架構為例

,實際路測 (drive test) 結果下鏈部分:峰值速率

可達 102 Mbps、平均速率 39 Mbps,上鏈部分:

峰值速率達 40 Mbps、平均速率 21 Mbps,如圖

六所示。

LTE行動寬頻網路可提供之上、下鏈速率已不

亞於有線網路(如ADSL、FFTB等)所提供之寬頻上

網服務,隨者LTE行動終端逐漸普及,行動終端除

了提供語音及多媒體通訊外,將更進一步提供如

遠端遙控、行動付款、行動健康照護、雲端運算

、M2M (Machine to Machine)等行動服務,使LTE

行動寬頻的應用融合到日常生活的各層面。

五、結語

LTE行動寬頻網路初期建設所費不貲,就目前

發展LTE網路的國家,多數為已開發國家,而部分

開發中國家引入LTE網路係為強化其基礎固網建設

,一般而言,LTE網路建置的初期目標係為因應行

│本期專題│

圖五

圖六

英文名詞縮寫表

NCP Newsletter / No.55 September 2013 9

動數據流量快速成長及解決3G網路行動數據服務

瓶頸問題,其最終目標祈能提供更大容量、更加

可靠、更多服務等級、更低時延、更低的建設和

維護成本的行動通信網路,並引入新行動業務、

新費率機制讓行動終端用戶享受優質化、個人化

的行動寬頻服務,進而達到使用者、行動通信業

者雙贏的局面。

<本刊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計畫辦

公室立場>

英文名詞縮寫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