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图书馆文献业的回顾与展望 - 来读网

15
澳门蓝皮书 . 22 澳门图书馆文献业的回顾与展望 杨开荆 : 随着澳门经济的急速增长, 社会对文化的追求日益强烈, 澳门 图书馆文献事业作为一地的文化基石, 其发展更备受关注近年来, 各图书 馆在提升服务素质以及推动大众阅读方面不遗余力, 同时向电子化和网络化 方向发展, 更积极组织参与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另一方面, 由于澳门天主教 文献去年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区 世界记忆名录》, 该领域的发展更 进一步得到社会各方面的重视, 尤其在文献遗产保护及利用方面本文尝试 分析澳门图书馆及文献事业现状, 以及面对的问题, 并探讨未来的发展关键词: 澳门图书馆 澳门文献遗产 电子化及网络化 图书馆统筹机 图书馆文献业发展 前言 1594 年圣保禄学院设立了澳门第一间图书馆, 其后陆续有圣若瑟修院图书 东印度公司图书馆澳门陆军俱乐部图书馆等等在这相对悠长的岁月里, 澳门的图书馆及其文献事业资源形成了一定的特色今天的澳门图书馆以小型和 分布在小区如公园街市为主, 同时致力提供多元化的服务着重图书馆对市民 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发展图书馆电子化及网络化等, 各类图书馆在积极发挥其社会 职能另外, 文献资源亦因澳门的特殊历史及社会环境而显得极具特色, 不少珍贵的 西方古籍保存于天主教图书馆及公共图书馆里, 成为亚太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典藏, 0 8 2 杨开荆, 北京大学资讯管理系图书馆学博士,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博士后, 澳门文献信息 学会理事长任职澳门大学图书馆, 主要研究文献及信息资源管理

Transcript of 澳门图书馆文献业的回顾与展望 - 来读网

澳门蓝皮书

. 22澳门图书馆文献业的回顾与展望

  杨开荆❋

摘  要: 随着澳门经济的急速增长, 社会对文化的追求日益强烈, 澳门

图书馆文献事业作为一地的文化基石, 其发展更备受关注。 近年来, 各图书

馆在提升服务素质以及推动大众阅读方面不遗余力, 同时向电子化和网络化

方向发展, 更积极组织参与各种学术交流活动。 另一方面, 由于澳门天主教

文献去年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区 《世界记忆名录》, 该领域的发展更

进一步得到社会各方面的重视, 尤其在文献遗产保护及利用方面。 本文尝试

分析澳门图书馆及文献事业现状, 以及面对的问题, 并探讨未来的发展。

关键词: 澳门图书馆  澳门文献遗产  电子化及网络化  图书馆统筹机

制  图书馆文献业发展

一  前言

1594 年圣保禄学院设立了澳门第一间图书馆, 其后陆续有圣若瑟修院图书

馆、 东印度公司图书馆、 澳门陆军俱乐部图书馆等等。 在这相对悠长的岁月里,

澳门的图书馆及其文献事业资源形成了一定的特色。 今天的澳门图书馆以小型和

分布在小区如公园、 街市为主, 同时致力提供多元化的服务、 着重图书馆对市民

的宣传和教育工作、 发展图书馆电子化及网络化等, 各类图书馆在积极发挥其社会

职能。 另外, 文献资源亦因澳门的特殊历史及社会环境而显得极具特色, 不少珍贵的

西方古籍保存于天主教图书馆及公共图书馆里, 成为亚太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典藏, 更

082

❋ 杨开荆, 北京大学资讯管理系图书馆学博士,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博士后, 澳门文献信息

学会理事长。 任职澳门大学图书馆, 主要研究文献及信息资源管理。

澳门图书馆文献业的回顾与展望

被视为人类集体记忆的一部分。

图书馆及文献事业作为弘扬人文精神, 优化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要素, 事实

上, 不论政府部门、 图书馆、 民间组织皆大力推动。 澳门特区政府在近年的施政

报告中强调阅读风气及图书馆建设的重要性, 更希望各级官员多阅读, 从中取得

有利于工作的启示。 另外, 澳门民间力量也在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图书馆暨信

息管理协会、 全球中文文献资源共建共享促进会、 文献信息学会, 以民间社团形

式推动全球中文文献交流合作, 致力于文献整体、 开发信息资源、 构建网络总库

等研究, 令澳门图书馆及文献信息事业在社会科学领域活动中更为令人瞩目。 本

年度各图书馆、 社团等举办各式各样与图书馆及文献事业发展相关的活动, 如发

展电子化网络化项目、 各类型研讨会、 出版刊物、 推出研究项目, 以及业务培

训、 本科及硕士学位课程等, 更进一步加强与外地展开合作和学术交流。 澳门图

书馆及文献事业正处于成长期。

二  澳门图书馆事业现况

1. 公共图书馆深入小区

澳门公共图书馆多为细小型的阅览室, 而且分布在住宅小区, 或公园、 市

场、 街道等。 公立图书馆主要来自澳门文化局、 澳门民政总署和教育暨青年局,

其他的还有来自政府部门、 社团, 以及部分大专院校。 现时澳门向公众开放的图

书馆及阅书报室等约有 56 间 (见图 1、 表 1), 合共藏书约 190 万册, 购书经费

约 5500 万澳门元。

图 1  向公众开放的图书馆数量近年持续增加

182

澳门蓝皮书

表 1  澳门向公众开放的图书馆及阅书报室名单

文化局

1 澳门中央图书馆

2 民政总署大楼图书馆

3 望厦图书馆

4 何东图书馆

5 流动图书馆(车)

6 青洲图书馆

7 路环图书馆

8 观音莲花苑

9 澳门历史档案馆图书馆

民政总署

10 何贤公园图书馆

11 纪念孙中山公园黄营均图书馆

12 白鸽巢公园黄营均图书馆

13 黑沙环公园黄营均图书馆

14 氹仔黄营均图书馆

15 下环图书馆

16 营地活动中心阅览室

17 台山活动中心阅览室

18 澳门艺术博物馆图书馆

19 公民教育资源中心图书馆

20 台山服务站

21 中区服务站

22 路环石排湾自然教育中心图书角

教育暨青年局

23 成人教育中心图书室

24 氹仔教育活动中心图书室

25 筷子基自修室图书室

26 台山自修室图书室

27 教育心理辅导暨特殊教育中心图书室

28 骏菁活动中心阅览室

29 综艺馆青年中心阅览室

282

澳门图书馆文献业的回顾与展望

续表

30 黑沙环青年中心阅览室

31 青年试馆阅览室

32 德育中心图书室

澳门理工学院

33 图书馆总馆

34 怀远楼(林近藏书馆)

35 博彩教学暨研究中心图书馆

其    他

36 澳门大学图书馆

37 澳门科技大学图书馆

38 澳门中华总商会附设阅书报室

39 澳门工会联合总会台山小区中心图书馆

40 澳门教区青年牧民中心图书馆

41 黑沙环天主教牧民中心图书馆

42 澳门佛教青年中心图书馆

43 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佑汉小区中心图书馆

44 下环小区中心图书馆

45 明爱图书馆

46 法国文化协会图书馆

47 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望厦小区中心图书室

48 拉萨路青少年中心图书馆

49 澳门义务工作者协会图书馆

50 闲 . 戏剧图书室

51 澳门利氏学社图书馆

52 民众建澳联盟综合活动服务中心图书馆

53 澳门培正中学图书馆

54 澳门妇女联合总会青妍阁阅览室

55 街总台山小区图书馆

56 高教办图书数据室

    注: 由澳门统计暨普查局提供。

公共图书馆系统规模最为庞大的是文化局属下的中央图书馆体系, 总馆、 分

馆和流动图书车共计 7 馆, 包括总馆、 何东图书馆、 青洲图书馆、 望厦图书馆、

路环图书馆及民政总署大楼图书馆; 并设立国际标准书号中心 (ISBN)、 国际标

382

澳门蓝皮书

准期刊号 (ISSN) 和国际标准录音录像数据代码 (ISRC)。 各图书馆已安装无线

宽带服务的信号发射配置, 读者自行携带具有无线网络连接功能的设备, 于馆内

即可享用连接国际互联网免费服务。

民政总署管辖的小区型图书馆主要分布于公园、 小区服务中心、 街市等处,

共有 13 间。 近年来图书馆注重发展馆藏, 大幅增购各类图书, 以满足读者的不

同需求。 同时, 通过举办小型展览、 座谈会、 义工计划, 以至比赛等综合性的文

化活动, 逐渐发展成小区文化活动中心, 推广阅读及小区教育活动。

教育暨青年局辖下的各类型活动中心, 也设有小型的阅览室, 计有 10 间。

主要发展方向是提供教育资源辅助、 培养青少年健康成长、 增加市民阅读及自学

进修的兴趣、 推广成人教育、 心理辅导、 特殊教育等。 各中心阅览室按发展重点

而建立馆藏资源及设备, 如教学媒体资源、 多媒体数据、 教材, 也有中心设有

“电子化新闻信息服务”。

综合而言, 小区型图书馆是目前澳门公共图书馆的主要特色, 各馆举行了各

种面向大众的阅读推广、 展览、 讲座, 研讨会等活动, 亦奠定了大众阅读的基

础。 而未来发展必须有效规划, 从整体着眼, 让市民享受具现代化设备和多元功

能的大型阅读场所及信息服务。 新的中央图书馆选址已敲定, 各方期望可进一步

发挥教育大众、 满足社会成员文化及消遣活动、 开发智力资源和休闲阅读的社会

职能。

2. 学术图书馆拓展对外合作

为了进一步提升图书馆的藏书管理迈向先进水平, 几所大专院校图书馆已于

近年引入无线射频 (RFID) 系统, 利用无线及免接触的传送方式, 协助图书馆

进行馆藏管理以及读者服务等工作。 在基本行政管理的作业上节省了时间, 如读

者借还书、 自动盘点、 寻找失书等, 期以更好地提升服务素质。 同时, 各馆亦积

极发展电子化项目, 从世界各地购买数据库。

积极开拓与海内外知名大学图书馆合作项目是近年学术图书馆较为重视的

馆务。 例如, 澳门大学图书馆加入了美国的 RapidILL 组织, 成为国际馆际合作

网络成员, 可使用该组织为成员提供的期刊文献馆际互借服务, 借此促进本地

与外国大学间的合作, 方便快速取得文献; 该馆还参加了由澳门、 香港、 内地

及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 15 所大学图书馆组成的电子书跨区采购联盟, 通过联

盟, 以较经济有效的方式采购及共享电子书, 节省人力及经费。 科大图书馆与

482

澳门图书馆文献业的回顾与展望

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合作镜像资源 (Mirror information) 项目, 2011 年 1 月, 澳

门镜像站 (Mirror site) 主页正式对外发布, 以本地资源镜像的方式提供资源访

问, 为澳门市民提供重要的数字资源, 实现共建共享, 创造良好的文化和社会

效益。 内容包括民国图书、 民国法律、 民国期刊、 数字方志、 年画、 老照片、

甲骨拓片、 甲骨实物、 金石拓片、 西夏文献等类目的资料, 丰富了澳门地区古

籍数据资源。

3. 专业图书馆各司其职

专业图书馆是社团、 私人、 政府部门、 医院等设立的数据室及图书馆室。 包

括宗教门类: 佛教图书馆、 寺庙藏经阁、 澳门主教公署图书馆、 圣若瑟修院图书

馆、 澳门基督教会宣道堂图书馆、 耶稣会图书馆等; 艺术类有艺穗图书馆; 商业

类有经济司图书馆、 财政局信息汇编中心、 银行数据室等; 法律类有立法会图书

馆、 法务局图书馆、 初级法院图书馆等; 海事类的有海事博物馆图书馆、 航海学

校图书馆; 还有医学类、 教育类图书馆等。

值得一提的是, 澳大图书馆的国际组织文献中心, 自 1993 年正式成立至今,

已经与十多个国际组织建立了文献寄存馆关系, 使澳门可以长期免费获得各组织

的最新出版文献及数据库。 包括欧盟、 联合国、 世界银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亚洲开发银行等。 国际组织每年投资大量经费用于各研究项目, 并将研究成果整

理成文献出版, 在世界各地发行。 澳门借着寄存图书馆的制度而取得这些文献,

在节省资源的同时, 丰富具深度和广度的文献, 以支持澳门学术研究和社会发

展, 并加强与国际之交流。 此为澳门文献资源多元文化发展的体现, 对本地文献

资源开发和对外交流皆有着重要的意义。

4. 中小学图书馆推动阅读

随着社会各界对阅读文化的推动, 澳门各中小学也相当重视图书馆设施的配

置, 并鼓励同学阅读。 嘉诺撒圣心英文中学新教学大楼设立了大型的图书馆; 岭

南中学九层高的综合教学大楼设有新式的图书馆; 培正中学新落成启用十层高的

新大楼, 设有馆藏 15 万册的大型图书馆, 并向小区开放; 劳工子弟学校图书馆,

设数据库及试题库等让学生上网查阅。 一些小型的学校图书室或图书角, 鼓励学

生阅读。 教育暨青年局的 “学校阅读优化计划” 亦起了相当的作用, 资助学校

设立阅读推广员, 并规范图书馆增加设施、 扩大资源。

582

澳门蓝皮书

三  澳门文献遗产具有世界意义

由于特殊的历史因素, 澳门文献价值已得到国际共识。 早期政府文献透视出

政治制度的演进、 宗教文化活动产生了多元的文献、 藏量丰富的葡文文献折射出

葡人的殖民管治、 蓬勃一时的澳门报业成为澳门特殊历史环境的写照。 近年来,

不少澳门文献列入了国家的保护 《名录》 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 《名录》, 足

见澳门文献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

(1) 《天主教澳门教区档案文献 (16 ~ 19 世纪)》 于 2010 年 3 月列入了联

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区 《世界记忆名录》。 由澳门基金会支持, 澳门文献信息学

会进行调研及向 UNESCO 申报。 相关古籍及档案藏于澳门主教公署和澳门圣若

瑟修院, 以拉丁文、 葡文、 中文和其他欧洲语为主, 反映了澳门在东西文化交流

上的地位。 主教公署的文献包括: 教廷指示、 信函、 手稿、 报告、 神父数据、 活

动计划、 会议记录, 以及各地教徒的出生、 领洗、 结婚登记及死亡等资料; 圣若

瑟修院, 作为一所具历史使命的神学院, 保存了自 16 世纪以来欧洲及远东来澳

传教士学习的资料, 如古籍、 期刊、 照片等, 文献涉及神学、 中国文化及语言、

西方学术知识、 科技、 哲学等领域。

(2) 澳门中央图书馆所藏的 《翁方纲纂四库提要稿》 于 2010 年列入第三批

《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此为一部合校书笔记、 随笔杂抄, 乃至缮录说明等内容

的稿本, 涉及经、 史、 子、 集四部以及丛书, 共计经部有一百九十多条、 史部二

百二十条、 子部一百八十多条、 集部一百六十多条, 丛书类九十多条, 数量庞

大, 为四库提要稿中最重要的一家。 其价值在于反映翁氏作为纂修官参与编纂

《四库全书》 的具体工作, 从而了解 《四库全书》 编纂的若干过程, 亦反映翁氏

的学术观点和考据学成果。

(3) 澳门大学图书馆三部明朝古籍于 2009 年入选国家文化部第二批 《国家

珍贵古籍名录》。 这三部古籍原为近代岭南学者汪兆镛、 汪宗衍父子的藏书, 其

后由澳门大学前身东亚大学校董会主席何贤购入后, 并捐赠于大学图书馆珍藏。

三部入选藏品分别是: 《新编纂注资治通鉴外纪义》 刘恕原撰, 此书为明代刘氏

慎独斋弘治正德间刻本, 距今已有五六百年历史, 曾是清圣祖康熙十三子怡贤亲

王允祥及其子怡亲王弘晓所藏。 由于注释详尽、 刻印皆精, 极具学术研究及版本

682

澳门图书馆文献业的回顾与展望

价值。 其他两套分别是 《重校正唐文粹》 明嘉三年 (1524) 徐焴刻本, 有清人

辛耀文跋; 以及 《宗忠简公文集》, 由宋宗泽撰, 明张维枢选, 明万历三十三年

(1605) 刻本, 清戈小莲校并跋, 由于古籍历经明、 清两代名家批校题跋, 承传

有序, 体现中华民族历代对珍藏文献的努力, 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更是港澳台

地区古籍首次入选。

事实上, 澳门的图书馆、 档案馆、 博物馆, 还有天主教修院、 佛教藏经阁

等, 古今中外文献典籍汗牛充栋, 这些珍贵文献资源, 也是澳门的文化遗产, 见

证了澳门历史的发展岁月。 然而, 令人忧虑的是, 很大部分的历史文献处于尘封

状态, 若不尽快进行梳理、 修护、 揭示, 难免会令澳门文化遗产严重损失。 近年

来引起社会日益关注的天主教档案古籍, 教会正计划着手全面进行规范化的编

目, 其数字化的发展正在研拟中。 政府对此也极为关注, 文化局及澳门基金会均

表示支持有关档案的梳理以及数字化项目的展开。 如何保护古籍、 完善数字化,

以及资源共享, 前瞻性的规划则尤为重要。

四  澳门文献电子化处于起步阶段

澳门拥有丰富的档案文献, 近年来提出对之进行深入研究的专家学者日益增

加, 因而往往在保护与使用之间产生了不必要的矛盾。 事实上保护就是为了利

用, 但原件被过度使用则往往容易受损。 故此, 档案馆及图书馆均在研拟文献的

数字化计划, 部分已开始对珍藏文献进行扫描工作。

1. 政府档案影像数字化

文化局辖下的历史档案馆, 藏有自 1630 年以来的澳门公共档案, 以及从各

地征集与澳门有关的档案, 以缩微拷贝存盘。 当中包括丰富的史料, 涉及澳门以

及澳门与世界接触的记录。 为了满足社会之需, 档案馆已启动了档案电子化项

目, 读者通过澳门历史档案馆的 ARQMAC 网上搜寻系统, 可以检索档案馆所藏

史料目录; 与此同时, 档案馆已开始对档案进行影像扫描, 首批为馆藏最早的市

政厅及仁慈堂档案, 陆续的还有财政局和土地工务运输局等的档案, 读者可通过网

上的影像数据库查看其档案影像。 预计未来数年可完成馆藏中的缩微胶卷档案扫描

工作。 在法令保障年限之外的档案影像, 可全部公开在网上供读者检索查阅。

782

澳门蓝皮书

2. 澳门与海外档案数字化合作

由于历史上澳门与外部世界的广泛接触, 使有关澳门的档案遍及世界各地。

现藏于世界各地有关澳门的历史档案, 估计总数在 150 万 ~ 200 万件之间。 事实

上, 澳门有着相对悠久和无可比拟的历史, 它从一个滨海小渔村, 被逐步卷入了

国际冲突和东西交往的潮流中, 显示出自身在地理上、 政治上、 国际贸易和文化

交流等方面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因而, 与海外文献机构合作, 对有关澳门档案进

行电子化处理已是澳门文化工作的一项重任。

澳门基金会及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与葡萄牙外交部档案馆合作, 将珍藏于

葡国外交部档案馆的葡国驻广州总领事馆档案, 进行数字整理汇编工作。 完成档

案数据共 320 个卷宗, 其中以葡、 英、 中文为多, 也有少量法、 日文数据, 总计

约 10 万张档案之巨。 主体文档多形成于 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 40 年代末, 内容包

含葡国驻广州总领事馆日常工作的文档, 档案涉及地域以广东、 澳门为主, 兼及

香港、 广西、 福建及东南亚等地, 反映了晚清至民国中西方政治、 外交、 经济、

军事、 社会民生等多个方面, 内容十分丰富, 极具史料价值。 该项目已被列入中

国国家清史工程的子项目 《档案丛刊》。 此为澳门与外地档案机构数字化项目的

一次重大合作。

3. 网上虚拟图书馆

澳门基金会的教科文中心已经建置了 “虚拟图书馆”, 当中收录的文献主要

为近十多年来澳门基金会出版书刊的全文资料。 到目前为止, 网站中可供查阅的

书刊约 1000 种, 所有文献全文免费在网络上开放。 这些书刊是以研究澳门为主,

对推动澳门教育、 科学、 文化事业的学术研究起到相当的作用, 也为澳门文献电

子化的整体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4. 图书馆古籍影像扫描

澳大图书馆开发的古籍影像系统, 收录了百多种古籍, 千余册, 多为明清时

期的刻本古籍, 也包含民国时期的书刊。 当中内容涉及多方面, 如诗集、 方志、

天主教教义、 小说等, 供校内读者查阅。

5. 博硕士论文库

澳门大学图书馆已于 2011 年起建立了博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 主要收录本

校博硕士毕业生的论文。 根据作者的授权意愿, 将论文在大学校园网上让本校读

者查阅, 或者在互联网上让公众检索。

882

澳门图书馆文献业的回顾与展望

就目前情况而言, 澳门档案馆、 图书馆正陆续展开馆藏电子化项目, 对档案

及古籍进行影像扫描, 以保护文献原件以及扩大使用率。 与此同时, 虚拟图书馆

亦已将澳门现行出版的近千种文献全文免费在网络上开放, 主要是澳门基金会出

版的澳门研究书刊, 并且对海外澳门文献开展电子化合作扫描工作。 另外, 本地

民间团体也在推动研发手机电子书。 这些都为澳门文献数字化整体发展迈出了坚

实的步伐。

五  业界目前面对的问题

从图书馆文献事业整体发展而言, 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例如, 欠缺全面的发

展规划; 各文献机构的发展处于各自为政的分散局面; 数据库系统以及标准各

异; 尚未有图书馆法以及图书馆员专业伦理守则等, 对图书馆文献业发展造成一

定的障碍。

1. 管理系统分散、 机读格式各异

澳门公共图书馆系统主要由文化局、 民政总署、 教青局三大系统内的图书馆

组成。 由于历史原因及体制问题, 彼此在读者及服务方式方面形成各自发展的模

式。 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也为读者造成了不便。 例如, 在图

书馆采购及编目等技术工作上出现人力资源重复现象; 对读者而言, 需要同时遵

守不同管理体系的规章制度、 需要从中选择哪一间图书馆的藏书更能满足自己的

需要等。 所以, 为了读者的利益, 亦为了社会资源的有效运用, 有必要进行资源

整合。 另外, 文献机构在数据管理上尚未制定标准或网络协议, 目前仍没有推出

联机编目的合作, 因而对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构成很大的障碍。 另外, 由于没有

一个整合的网络平台检索澳门各档案目录, 部分档案机构目录更未上网。 可以

说, 数据系统、 检索接口各异, 也是整体数字化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

2. 社会对文献数字化及信息服务意识不足

信息时代, 社会发展将前所未有地依赖信息的传播和获取。 回归后澳门经济

高速增长, 社会文化事业呈现一片生气, 澳门档案文献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对社

会、 文化、 教育、 科技等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 然而, 目前文献数字化的整体规

划仍欠健全政策的推动。 事实上澳门社会对这方面的意识仍不足所致。 澳门, 堪

称国际都市, 对信息的掌握不容有失, 尤其在信息社会, 掌握信息就是掌握天

982

澳门蓝皮书

下。 但当信息排山倒海地出现时, 如何有效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便是一个挑战。 因

而, 政府及民间应鼓励社会团体提出有建设性的方案, 对于具有可行性及前瞻性

的计划予以支持。

六  澳门图书馆文献事业发展前瞻

随着澳门社会不断进步, 研究澳门的学者日渐增加, 对澳门图书馆服务及文

献的需求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日益增加。 但各种具历史价值和学术参考价值的

澳门特色文献无法有效地得到利用, 因此, 对这些文献进行系统的、 现代化的管

理已刻不容缓。 澳门业界已在思考对现存历史文献资源的数字化项目, 且推出了

各种计划, 使这些资源能发挥效益。

1. 成立协调机制统筹本地图书馆文献机构

澳门图书馆事业所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其他各地同样存在。 对于该问题

的讨论, 在国际和国内都非常热烈。 我们不能不承认, 机制是保障可持续发展的

战略因素, 要解决图书馆各自为政的局面, 就必须建立具有行政效力的管理及协

调机制, 全面促进澳门图书馆事业的整体发展。 事实上, 各地的经验可印证协调

机制的重要性。 邻近的香港, 以 “香港高校拨款委员会” (University Grants

Committee-UGC) 作为政府支持高校图书馆发展运作的中介机构; 除此之外, 由

8 所高校图书馆自发组织的 “香港高校图书馆咨询委员会” ( Joint University

Librarians Advisory Committee, JULAC), 定期召开会议, 制订合作计划以及评估

改进的措施。 内地和国外的成功数字化项目, 如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

(China Academic Library & Information System, CALIS)、 大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

作计划 (China Academic Digital Associative Library, CADAL) 等项目, 都需要有

效的协调管理机制来推动发展。 然而, 澳门的文献机构基本上处于分散和各自为

政的局面, 由此影响本地区图书馆的整体发展。

诚然, 澳门大部分图书馆都认同并期望资源共享, 这事实上不外乎两种方

法: 一种是通过行政手段, 以规范方式进行分工协作; 另一种是馆际之间在互利

互惠的前提下自愿进行合作共享。 无论是哪一种共享模式, 都必须具备有效的机

制来管理才能理性地进行。 目前, 图书馆中欠缺一个牵头的部门向政府提出一些

具前瞻性及可行性的方案或工程项目。 而公共图书馆处于 “三管” 局面, 要合

092

澳门图书馆文献业的回顾与展望

并各图书馆涉及的问题复杂, 事实上各部门皆不会轻易将属下的图书馆放手。 因

此, 在公共图书馆系统内条块分割的情况下, 更需要有一个协调部门将分散于不

同部门的公共图书馆统一协调规范起来, 从而有效地运用经费和资源。

2. 探讨图书馆立法的可行性

图书馆法已在世界许多先进国家和地区建立起来, 是图书馆运行所需的法制

环境。 事实上, 先进国家和地区大都非常重视 “图书馆立法”, 以健全其图书馆

事业、 保障其从业人员权益及身份地位。 澳门方面, 与图书馆有关的政府训令始

于 1873 年 12 月 27 日, 当时的澳门总督欧美德 (Visconde de S. Januário) 通过第

92 号训令, 在第 52 期 《澳门和渧汶省宪报》 (即今天的 《政府公报》) 上公布名

为 “澳门图书馆” 社团组织章程。 该团体的宗旨是建立及保持一所私人图书馆,

收集国内外书籍, 促进会员和各捐献者的教育及娱乐。 一百多年后, 澳门尚未有

一套专门的 “图书馆法”。 因此, 未来社会及业界应探讨图书馆事立法的议题,

此乃图书馆发展应具备的权利和义务之主要依据。 它可以使图书馆这一公共事业

在法律的保障下发展, 同时使社会大众对图书馆事业的社会责任和定位有明确的

认识, 从而有效地提供完善的资料服务, 推动教育、 学术研究、 文化活动等, 使

之健全地发展。

3. 图书馆员专业伦理规范

图书馆专业组织制定的有关图书馆员的伦理规范, 将使图书馆员在从事图书

馆例行工作中, 有一定的专业规范可以遵循。 事实上, 图书馆员在社会上的认受

性和社会地位是影响图书馆员心理的一种因素, 而伦理守则是图书馆行业集体向

社会公开展示自身价值和地位的方式。 一方面作为图书馆员自我约束专业素养与

行为的规范, 另一方面图书馆专业伦理是图书馆员自我约束的专业素养与行为的

规范, 也令市民大众明了图书馆员的存在价值, 使其对图书馆员所承担的社会责

任有所共识。

4. 推动网络化发展

(1) 澳门记忆工程。

现代城市建设高速发展, 随着历史的洪流和社会发展的步伐出现了日新月异

的变化, 诚然这是社会进步的产物。 但不能不令人忧虑的是, 城市建设使我们失

去了许多永远无法回复的东西。 例如许多有价值的传统生活场景被破坏, 一些能

表达城市特色意象的建筑被摧毁。 昔日城市的原貌风采难免被遗忘, 人们往往只

192

澳门蓝皮书

能从零碎的旧照片、 文献、 影片等资料, 或凭人类有限的记忆中重拾历史片段。

然而, 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昌明既加速了城市景貌的变迁, 也同时在技术上令这

失落的遗憾得以弥补。 “记忆工程” 是以科学的现代化的技术组织有价值的历史

数据, 使城市的发展变化和档案史料不断地延续, 作为研究城市和了解城市的重

要依据。

具体地说, 记忆工程就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的整体记忆, 通过建立巨型的

数据库, 将城市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些珍贵的、 值得保留的、 可以公开的资料有

序地储存, 形成一套完整的记忆系统, 并通过网站向广大市民揭示, 并可世代相

传, 更作为保护文化遗产的一项重要工程。 记忆内容包括一个地方的历史档案及

文献史料、 名人档案、 经典歌曲及电影、 专题研究项目, 还有城市规划发展的图

片影像、 历史数据及当代情况等。

(2) 澳门文献网络总库。

网络总库的概念, 就是建立一站式的网络平台, 整合分散于各处的澳门文献

信息资源, 实现澳门社会知识资源共享的目标。 通过图书馆以及有关的文献信息

机构的网络系统, 建立一个 “澳门文献信息资源网络总库”。 它主要强调澳门文

献信息资源的整体性, 将包括澳门文献资源、 网络资源、 国际组织资源等都收录

到总库内, 提供快捷和科学的检索方式。

澳门文献信息资源网络库内将涵盖各学科领域及各种形色的文献信息, 如自

然科学、 工程技术、 人文与社会科学, 以及期刊、 博硕士论文、 报纸、 图书、 会议

论文等公共知识信息资源等等。 令读者在一个有序组织的网络平台上快速地检索所

需信息。 由于目前澳门图书馆在自动化和网络化方面仍处于较为滞后的境地, 要达

至整体网络系统共建共享模式并非朝夕之事。 因此, 在规划方面, 必须采取以点带

面的方式渐渐推进, 再以多网互联方式形成一个既集中也分布式的联网模式。

(3) 文献数字化。

为更好地利用及保护文献, 澳门应对一些具历史价值的古籍档案进行电子化

全文扫描处理, 使其得以长久保存及科学检索。 同时, 利用网络技术整合各文献

信息资源的数据, 将全澳文献机构的书目、 全文书刊、 澳门期刊索引、 论文索

引、 国内外专题文章、 各图书馆自建的特色数据库、 各馆开发的网络资源等数据

数据进行整合, 为用者提供一站式的搜寻服务, 令澳门文献资源能发挥更大效

益。

292

澳门图书馆文献业的回顾与展望

(4) 中华文化数字图书馆合作项目。

随着国际上资源数字化的趋势和进展, 两岸四地的数字化和信息共享工程专

家学者, 在积极构思和推动建立一个合作协调组织———两岸四地中华文化数字图

书馆合作项目。 该项目的构思主要在于推动四地资源之数字化, 并希望通过商讨

达至共享。 两岸四地在数字化的技术标准方面开展合作讨论, 建立起跨地区的网

络合作, 由此共享各地的文化资源。 这是面对新时代信息资源竞争, 四地专家对

信息建设的期待。

5. 加强古籍保护工作

(1) 澳门文献修护工程。

毋庸置疑, 澳门保存了大量具有普世价值的珍贵古籍档案, 但当中有不少出现

残破、 虫蛀菌侵等亟待抢救修复。 因而澳门应尽快启动文献修护工程, 设置专门场

地及专责部门, 引入先进的机器设备、 技术、 材料、 专家等, 对破损文献作有计划

及科学的修缮, 如制浆、 配纸、 裱褙、 托镶等一系列结合先进科技与人手操作的系

统作业。 并大力培训本地的人才, 指导古籍保存的环境, 使澳门文化得以传承。

(2) 澳门古籍普查计划。

据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 的规定, 2007 年

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古籍普查登记。 澳门也应配合相关工作, 对各公共、 高校、

科研及政府图书馆, 乃至宗教图书馆及私人收藏的 1912 年以前的汉文古籍进行

普查登记。 再进一步考虑其他文字之古籍的普查, 以全面揭示澳门现存古籍的现

状, 加强保护、 管理及利用。

七  结语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澳门图书馆及文献

事业在提高公民、 推动社会发展方面的作用日趋显现, 社会各界对其需求日益强

烈。 展望未来, 必须具备创意和可行的构思、 科学化的机制和理性的管理、 合理

开发技术服务、 配备优良人才以及适当的资源, 澳门信息资源的网络化管理定能

有效运行, 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在网络化发展方面, 虽然起步较慢, 但可以借鉴

先进地区的经验, 避免走不必要的弯路, 从较高的起点来全面规划, 将取得成

效, 与澳门社会经济、 政治、 文化等领域的发展同步, 尤其是加强信息服务, 以

392

澳门蓝皮书

配合社会之需。 社会的需要是图书馆生存及文献发展的动力, 各种环境因素亦深

刻影响图书馆的发展, 图书馆文献事业的发展目标不仅仅是自身的目标, 也是澳

门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

The Situation of Protectionto Macau Historical Architecture

Yang Kaijing

Abstract: Due to the focus of Macau society pointing to new urban planning toreclamation land, new rule of social housing and suppressing the price of propertymarket, cause the decrease of concerning to the local historical architecture protectionfrom Macau society in 2011, This study attempts to summarize the progress of situationto the protection works for Macau historical architecture through the analyzing ofresearching all over Macau. And raising same suggestions to the properly works infuture.

Key Words: Macau; Historical Architecture; Protection

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