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ee-step Improvement Methods” Education Research on Standard Chinese Blade-palatal Initials...

50
I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硕士学位论文 (专业型学位) 印尼棉兰中学生普通话舌尖后辅音声母 “三段提高发”的教学研究 学位申请人:[印尼] 李福祥(ANTONY HARDI专 业 学 位 名 称: 汉语国际教育 _ 专 业 学 位 领 域: 汉语国际教育 _ 系: _ 国际文化学院 _ 导师姓名及职称: 方小燕 教授 _ 2014 05 17 学号:2012Y9105740200006

Transcript of “Three-step Improvement Methods” Education Research on Standard Chinese Blade-palatal Initials...

I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硕士学位论文 (专业型学位)

印尼棉兰中学生普通话舌尖后辅音声母

“三段提高发”的教学研究

学 位 申 请 人:[印尼] 李福祥(ANTONY HARDI)

专业学位名称: 汉语国际教育 _

专业学位领域: 汉语国际教育 _

所 在 院 系: _ 国际文化学院 _

导师姓名及职称: 方小燕 教授 _

2014 年 05 月 17 日

学号:2012Y9105740200006

I

印尼棉兰中学生普通话舌尖后辅音声母“三段提高法”的

教学研究

专业名称 :汉语国际教育

申请者姓名 :李福祥 ANTONY HARDI

导师姓名 :方小燕 教授

摘 要

舌尖后辅音声母——也就是翘舌音声母 zh[ʈʂ]、ch[ʈʂh]、sh[ʂ]、r[ʐ]对于海外

汉语学习者来说,是学习汉语语音的最大难点之一。在印尼,不少有理想的学习

者以发好翘舌音音节为汉语语音追求目标,因为这是普通话语音重要特征之一,

交际中也能防止别人误解意思。本文以印尼棉兰卫理五校的初中三年级 B班(IX-

B)以及高中一年级二班(X-2)的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汉语普通话翘舌音声母

“三段提高法”的教学实践。首先通过前测衡量学生的翘舌音声母发音能力;然

后使用八个课时两个月的时间进行教学实践;最后通过后测来衡量教学效果。

本文内容共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部分介绍了本文的选题原因,研究目的和意

义,简述本文理论的依据、前人成果等;第一章是对印尼棉兰中学生普通话翘舌

音声母的发音现象进行分析,分别华裔和非华裔学生,进行了普通话和闽南语声

母以及普通话声母和印尼语辅音的差异简介;第二章是描述学生汉语普通话翘舌

音声母使用的情况调查与对其进行分析,调查使用的办法为观察法和测试法;第

三章是普通话翘舌音声母“三段提高法”的教学实践,首先归类学生发翘舌音声

母所在的问题:听辨问题、发音问题以及记音问题,然后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方

法一步一步地解决问题,从练他们的耳朵能够听辨平翘舌音的区别,然后教他们

如何准确地发翘舌音,最后让他们记住常用的翘舌音字词,让他们用普通话交际

中能够发出来翘舌音,此章解答在第二章调查数据结果的原因;最后是结论,总

II

结本文的调查过程与结果分析。结果表示通过“三段提高法”的教学实践让卫理

五校中学生的翘舌音声母能力有所提高。

关键词:印尼;汉语教学;华文教育;普通话语音;舌尖后辅音声母;“三段提

高法”

III

“Three-step Improvement Methods” Education Research

on Standard Chinese Blade-palatal Initials to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Medan, Indonesia

Major : International Chinese Teaching

Name : Antony Hardi

Advisor : Professor Fang Xiaoyan

ABSTRACT

Blade-palatal initials zh[ʈʂ], ch[ʈʂh], sh[ʂ], and r[ʐ] are one of the most difficult

points for foreigners in learning Chinese pronunciations. In Indonesia, there are many

perfectionist learners set to pronounce blade-palatal initials well as their goal in learning

Chinese pronunciations, as they are some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of pronunciations in

Standard Mandarin, as well as it will not let people misunderstand what they want to

say. Thus, the paper chose Junior High School IX-B Class and Senior High School X-

2 Class students of Methodist- 5 School in Medan, Indonesia as the objects of study,

and conducted the “Three-step Improvements Method” Education Practice on Standard

Mandarin Blade-Palatal Initials on them. Firstly, the first test measured the students’

ability in pronouncing blade-palatal initials. Then, in two-month time (eight study-

hours), the author conducted the education practice. Finally, the final test measured how

much they improve.

The paper consists of five parts: Introduction,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of study,

the significance and purpose of the research, theoretical backgrounds, the results of

previous related researches, etc.; Chapter 1 consists of the analysis of the appearance

IV

and condition of the blade-palatal initials pronunciations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Medan, Indonesia, divided into Chinese Indonesians and locals, after explaining the

brief differences between Standard Mandarin and Southern Min initials and also

between Standard Mandarin initials and Indonesian consonants; Chapter 2 is about the

research of the condition of how the students make use of the blade-palatal initials, and

the analysis to it; Chapter 3 is about the “Three-step Improvement Methods” Education

Practice, firstly by dividing the problems occurred when students pronounce blade-

palatal initials into three groups: problem in listening, pronouncing, and memorizing,

then through variety of education methods solving the problems above, step by step, by

training their ears how to differentiate blade-palatal and alveolar consonant initials,

teaching them how to precisely pronounce blade-palatal initials, and finally teaching

them how to memorize the vocabulary containing blade-palatal initials, thus, this

chapter explains the reason behind the result gotten in Chapter 2; Finally the Conclusion

concludes the process of research and the result of the whole paper. The final result is

that the “Three-step Improvement Methods” Education Practice conducted in

Methodist-5 School did improve the students’ blade-palatal initials pronunciation

ability.

KEYWORDS: Indonesia; Chinese Learning; Overseas Chinese Education; Standard

Mandarin Pronunciation; Blade-palatal Initials; “Three-step

Improvement Methods”

V

目 录

摘 要 ............................................................. I

ABSTRACT ......................................................... III

目 录 ............................................................. V

绪 论 ............................................................. 1

一、研究背景和对象.............................................. 1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2

三、文献综述.................................................... 3

四、研究方法和实验计划.......................................... 5

第一章 印尼棉兰中学生普通话翘舌音声母的发音现象分析 ............... 6

一、棉兰华裔学习者普通话翘舌音声母发音分析...................... 6

(一)闽南语和普通话语音差异简介............................ 6

(二)棉兰华裔学习者发普通话翘舌音声母的难点................ 9

二、棉兰非华裔学习者普通话翘舌音声母发音分析.................... 9

(一)印尼语和普通话语音差异简介........................... 10

(二)棉兰非华裔学习者发普通话翘舌音声母的难点............. 11

三、本章小结................................................... 12

第二章 汉语普通话翘舌音声母使用的情况调查与分析 .................. 13

一、调查目的和内容............................................. 13

(一)调查目的............................................. 13

(二)调查内容............................................. 13

(三)主要研究方法......................................... 13

二、观察与分析:师生关系交流于课堂教学活动..................... 13

(一)师生普通话交流状况观察............................... 13

(二)基于教材练习的课堂教学观察........................... 14

1. X-2班观察案例 ...................................... 14

2. IX-B班观察案例 ..................................... 14

三、测试:前测和后测........................................... 15

(一)评分内容及规则....................................... 15

(二)测试人员组成......................................... 16

VI

四、调查结果、数据及分析....................................... 17

(一)课堂观察结果......................................... 17

(二)测试过程、结果与分析................................. 18

1. 前测分析............................................ 22

2. 后测分析............................................ 23

五、本章小结................................................... 24

第三章 普通话翘舌音声母“三段提高法”教学实践 .................... 25

一、学生发音问题分类是“三段提高法”策略的基础................. 25

二、“三段提高法”教学设计..................................... 25

(一)教学目标............................................. 25

(二)教学设计............................................. 25

(三)教学策略............................................. 26

1. 对于输入问题的学生——听辨强化策略.................. 26

2. 对于输出问题的学生——发音强化策略.................. 27

3. 对于记忆问题的学生——记忆强化策略.................. 29

三、教学实施与过程实录......................................... 29

(一)“三段提高法”教学过程(8课时) ..................... 29

(二)教学记录............................................. 30

结 论 ............................................................ 34

参考文献 .......................................................... 35

附录 1:前测题 ..................................................... 37

附录 2:后测题 ..................................................... 38

附录 3:前测评分表 ................................................. 39

附录 4:后测评分表 ................................................. 41

致 谢 ............................................................ 43

印尼棉兰中学生普通话舌尖后辅音声母“三段提高法”的教学研究

1

绪 论

一、 研究背景和对象

本论文选题是印尼棉兰中学生普通话翘舌音声母“三段提高法”的教学实

践。通过调查了解他们发翘舌音声母的实际问题,通过课堂教学实践,从听音、

发音、记音三个阶段探求策略和办法(即:三段提高法)。

(一) 印尼人汉语情况简介及选题背景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简称印度尼西亚或印尼,为东南亚国家之一。2010年总

人口达到 2.38 亿人,其中有华裔 2,832,510 人,占全国总人口 1.20%。根据研

究,印尼华人多数来自于中国的南方省份,如福建、广东及海南。因此,印华大

多数家里讲闽南语(包括福建闽语、广东潮汕话)、粤语(包括广州话、台山话)

以及客家话。

印尼是个多民族国家。根据 2010 年印尼统计中心机构(Badan Pusat

Statistik)的统计,印尼总共有 1,340 个民族,一个令人目瞪口呆的数目。各

个民族也有自己的语言,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他们都会讲印度尼西亚语——印尼的

国语。

舌尖后辅音声母——也就是翘舌音声母 zh[ʈʂ]、ch[ʈʂh]、sh[ʂ]、r[ʐ]是普通话

语音重要特征之一,对于海外汉语学习者来说,却是学习汉语语音的最大难点所

在。在印尼,不少有理想的学习者以发好翘舌音为汉语语音追求目标——发好翘

舌音能让汉语水平显得更有水准,交际中也不会让别人误解你的意思。印尼老华

族人士很希望改变他们的口音;印尼不少学校聘请中国老师,其中重要的原因之

一就是希望他们能教会印尼学生标准的发音。

因此,怎样克服困难,学好教好普通话翘舌音声母,成为我们新一代本土汉

语教师的富有挑战性的课题。

(二) 研究对象

印尼棉兰中学生普通话舌尖后辅音声母“三段提高法”的教学研究

2

本文具体研究对象为印度尼西亚棉兰市的卫理五校(Sekolah Methodist-5

Medan)的初中三年级 B班(IX-B)以及高中一年级 2班(X-2)的学生。研究对

象我们可以分为两部分:华裔和非华裔。学生年龄均为 15-16 岁。

卫理五校是一所基督教学校,于 1969年由印尼卫理公会棉兰荣耀堂(Gereja

Methodist Indonesia Jemaat Gloria Medan)开办的学校之一,其他的还有卫

理二校、卫理三校、卫理六校、卫理十一校以及哈尔幽诺将军学校(Sekolah

Letjend. Haryono M.T.)。办校目的是通过教育,传播福音给学生,如《圣经

箴言 22:6》所记载:“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

如今已 45年。该校由幼儿园、小学、初中以及高中一共具有大约 1,200个学生。

现任领导是杨兹香校长。

印尼棉兰市的华文教育发展较好,在印尼影响较大,中小学基本开设了华文

课程,不仅中文学生人数名列印尼第一,而且印尼“汉语桥”中文大赛中学生冠

军连续几年都出自棉兰。不过,卫理五校学生的学习动力却不高,尤其对华文课。

原因首先是汉语对他们来说实在很难;另外,华文课在该校的地位不是很高,学

生考不及格也依然能升级。因此,学校极少学生对华文课感兴趣,汉语水平均为

初级。华裔学生的第一语言——闽南语没有普通话翘舌音的发音,非华裔学生在

日常生活中讲的印尼语也没有普通话翘舌音的发音。

因此,本文以印尼棉兰卫理五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具有一定典型意义。

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 研究目的

本文以普通话语音原理为基础,通过对印尼中学生在学习目的语当中受到母

语的语音迁移影响的状况,结合两种语言的共性和差异采用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

对印尼中学生习得普通话舌尖后辅音声母(翘舌音声母)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 研究意义

本文研究对印尼中学生普通话翘舌音声母教学具有一定借鉴意义:一方面,

能够给印尼学生学习翘舌音声母提出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另一方面,也为以印

尼学生为教学对象的汉语教师提供建议,作为借鉴。

印尼棉兰中学生普通话舌尖后辅音声母“三段提高法”的教学研究

3

作为教学案例,本文可以丰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理论和习得理论。

三、 文献综述

(一) 理论依据

1. 二语习得理论——对比分析和“难度等级模式”

对比分析理论的提出者是美国语言学家罗伯特·拉多博士(Dr. Robert

Lado),此理论认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形成第二语言习惯过程中,会借助第一

语言的一些规则,这必然会产生负迁移作用,也叫做干扰。因此要对第一语言和

目的语进行对比,从而确定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预测学生有可能出现的错误。

对比分析可以为语言教学提供必要的信息,预测教学种可能产生的困难,有利于

教师更有针对性地、更有效地进行教学。

“难度等级模式”指的是对比分析理论在教学的运用。最著名的是普拉克特

(C. Practor)提出的第二语言学习者所面对的目的语语言难度等级。该模式将

目的语的语言难度分为六级,从零级到五级,级数越高难度就越大。难度等级式

的制定,可以减少教学人员和教材编写人员预测的主观性,便于对比分析在课堂

教学和教材编写中的运用。(刘珣,2000)

2. 中介语(interlanguage)理论。

中介语最早由美国语言学家塞林格(Larry Selinker)(1972),是试图探

索第二语言习得者在习得过程中的语言系统和习得规律的假说,在第二语言习得

的研究史上有重大意义。本文以此作为研究的理论依据。

该理论认为,学习者的语言既不同于目的语,也不同于母语,是一个独立的

系统,称为“中介语”。刘珣教授总结了中介语的几个特点1:

(1) 中介语在其发展过程中的任何一个阶段都是学习者创造的一种介于

第一语言和目的语之间的语言系统。

(2) 中介语不是故意不变的,而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语系统。

(3) 塞林克把中介语的产生原因归纳为:语言迁移、目的语规则的过度概

括、训练造成的迁移、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和交集策略等五个方面。

1 刘珣.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P.169-P.170.

印尼棉兰中学生普通话舌尖后辅音声母“三段提高法”的教学研究

4

(4) 中介语的偏误有反复性。

(5) 中介语的偏误有顽固性。

(二) 普通话翘舌音语音原理

汉语语言学界对汉语声母 zh、ch、sh 的分析开始于 20 世纪 20 年代左右,

尤其是汉语和西方语言开始接触之后。早期的研究认为这三个音是“卷舌音

(retroflex)”,但是关于发音位置,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钱玄同(1920)

认为 zh、ch、sh 这三个声母是是舌叶和硬腭阻,并将北京话的这三个声母完全

等同于英语中的舌叶音[ʧ]、[ʧh]、[ʃ]。而高本汉(1994)认为北京话中的 zh 和 ch

为舌尖前硬腭塞擦音,他认为应该有专门的音标符号[tʂʅ]和[tʂhʅ]来标示。但是被

广泛接受并沿用下来的定义是认为汉语声母 zh、ch、sh 为“卷舌音”(Chao,

1948,1968)。Chao将其描述为“舌尖前齿龈后音(apical post-alveolar)”,

用国际音标中卷舌音符号[tʂ]、[tʂʰ]、[ʂ]来表示。赵元任所说的“舌尖前(apical)”

指的是主动发音器官为舌尖。发音时,舌尖抬高并向后卷起,使舌尖下表面接触

或接近上齿龈后部。这一定义为诸多汉语语言学家所接受。

本文采用的是赵元任先生的原理。

(三) 相关研究成果

前人研究过海外学习者关于汉语普通话翘舌音的习得问题,如:《印尼学生

习得汉语语音难点分析》(季安锋、蔡爱娟,2013)。印尼语与汉语在语音系统上

存在很多差别。如汉语辅音有送气和不送气的对立,印尼语则以浊音和清音为区

别特征;汉语有翘舌音 zh、ch、sh、r 及舌面音 j、q、x,印尼语没有。元音方

面,汉语有十个元音,印尼语只有六个。汉语有一个很特殊的音即撮口呼 ü 音,

还有卷舌音 er。汉语每个音节都有声调,印尼语没有声调。印尼学生习得汉语语

音的难点包括:辨别送气音与不送气音,分辨声母和平舌音,习得舌面音(j、q、

x)及撮口呼音,分辨汉语的四个声调等。

特别是杨碧珠(1995)在《关于普通话与闽方方言平翘舌的辨正》写道:“普

通话里翘舌音 zh、ch、sh 和平舌音 z、c、s 两套声母分得很清楚,而闽方言只

有平舌音 z、c、s,没有翘舌音 zh、ch、sh。因此,福建人说普通话常把 zh、

ch、sh 声母字读成 z、c、s,如:把“木柴(mùchái)”读成“木材(mùcái)”,

把“诗人(shīrén)”读成“私人(sīrén)”等。所以,闽南语的负迁移导致棉兰

印尼棉兰中学生普通话舌尖后辅音声母“三段提高法”的教学研究

5

华裔平翘舌音不分。

另外,肖祥忠论文里提出,印尼学生学习汉语语音,翘舌音声母属于难度第

4等级。(肖祥忠,2007)

(四) 文献简评

1. 理论依据和普通话语音原理对本文的指导作用。

2. 研究成果的启发指导作用,另外是研究成果的不足(没有印尼中学生学

习翘舌音的教学实证)。

四、 研究方法和试验计划

(一) 本文主要研究方法

1. 比较法,通过比较闽南语、印尼语和普通话的区别来研究学习者发普通

话翘舌音的难点及其教学计划。

2. 观察法,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对普通话翘舌音的掌

握与问题。

3. 测试法,通过测试,更明确、更客观得出学生学习普通话翘舌音的难点

和问题。

4. 行动研究法,通过教学实践,找出帮助学生学会普通话的翘舌音的学习

策略换具体方法。

(二) 研究计划和实施

1. 通过课堂观察和前测对学生翘舌音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时间:2个月。

2. 制定“三段目标”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帮助提高学生在听辨、发音、

记音三方面的水平。时间:2 个月。

3. 通过后测对教学效果进行检测。时间:1个月。

印尼棉兰中学生普通话舌尖后辅音声母“三段提高法”的教学研究

6

第一章 印尼棉兰中学生普通话翘舌音声母的发音现象分析

一、 棉兰华裔学习者普通话翘舌音声母发音分析

棉兰是印尼北苏门答腊省的省府,也是印尼的第三大城市,仅次于雅加达和

泗水。棉兰的主要居民有原始马来族、马达族、美南加波族、亚齐族、华人、印

度人和欧洲人等。目前该市的人口总数为 211 万,其中华人为 42.2 万人,大约

占居民的 20%。2

棉兰华人经常自称为唐人。他们大多数祖籍是中国福建省,以闽南方言为第

一语言。虽然少数人在家里还会讲粤方言、潮州话、客家话等汉语方言,但是全

部棉兰华裔都必须会说闽南语,其为棉兰华裔的通用语。

(一) 闽南语和普通话语音差异简介

闽南语是汉语闽方言的次方言,该语言主要使用于中国福建南部、广东东部、

海南、台湾等;海外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地区。中国大陆的语言学者多认为闽南语

是一种汉语方言,西方学者则多认为是一种语言,而中国台湾学者则两种说法皆

有认同者。3本文认为闽南语是汉语的一种方言。

棉兰闽南语(简称为棉闽)为印度尼西亚棉兰华人说的一种闽南语。其为棉

兰与在北苏门答腊省周围其他城市的通用语。其发音和词汇接近福建漳州闽南语

的发音和词汇,还借鉴了一些印尼语和英语里的词汇。陈丹凤在 2000 年的《印

尼的华人移民及其对印尼语的影响》中共统计到闽南语词汇 456个,而全部汉语

借此大概 511个包括饮食类、农作物类、医药类、服布类、商业类、游戏娱乐类、

航运类、节日类、宗教迷信类、社交称呼类、建筑场所类以及其他中国特有的名

物类。

中国福建的闽南语和棉兰的闽南语的发音有主要共同特征:

1. 念知、登等,有时保留破裂音,成[t];

2. 无轻唇音[v]、[f];

2 [印尼]《印广日报》,2008年 2月 3日. 3 蒋为文. 语言、文学 kap台湾国家再想象[M]. 台南:国立成功大学出版社,2007.

印尼棉兰中学生普通话舌尖后辅音声母“三段提高法”的教学研究

7

3. 有韵尾[-m]、[-p]、[-t]、[-k];

4. 声调七类,与古代声调系统不尽相当。

表 1 闽南语声母4

发音部位 双

齿

齿

音 发音方法

塞音

[p] [t] [k]

气 [ph] [th] [kh]

浊 [b] [g]

塞擦音

[ʦ]

气 [ʦh]

鼻音 浊 [m] [n] [ŋ]

边音 浊 [l]

擦音

清 [ɸ] [s] [h]

半元音 浊

表 2 汉语普通话声母5

发音部位 双唇

唇齿

齿间

舌尖

前音

舌尖

中音

舌尖

后音

舌面

舌根

音 发音方法

4 李如龙. 现代汉语方言音库闽语概况库[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5 胡裕树主编. 现代汉语[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印尼棉兰中学生普通话舌尖后辅音声母“三段提高法”的教学研究

8

塞音

b[p] d[t] g[k]

气 p[ph] t[th] k[kh]

塞擦音

z[ʦ] zh[ʈʂ] j[tɕ]

气 c[ʦh] ch[ʈʂh] q[tɕh]

鼻音 浊 m[m] n[n]

边音 浊 l[l]

擦音

清 f[f] s[s] sh[ʂ] x[ɕ] h[x]

浊 r[ʐ]

半元音 浊

从上表我们看出,汉语普通话有舌尖后音 zh[ʈʂ]、ch[ʈʂh]、sh[ʂ]、r[ʐ],但闽

南语没有。下面举例一些普通话翘舌音的字与闽南语(棉兰闽南语)念法对照:

表 3 普通话翘舌音字与闽南语(棉闽)念法对照

普通话翘

舌音声母 汉字 普通话念法 闽南语(棉闽)念法

zh

中 zhōng[ʈʂuŋ55] [tɪɔŋ]

猪 zhū[ʈʂu55] [tu]

榨 zhà[ʈʂĄ51] [ka]

真 zhēn[ʈʂən55] [ʦin]

ch

长 cháng[ʈʂhɑŋ35] [təŋ]

臭 chòu[ʈʂhou51] [ʦhɑu]

冲 chōng[ʈʂhuŋ55] [ʦhiɑŋ]

印尼棉兰中学生普通话舌尖后辅音声母“三段提高法”的教学研究

9

茶 chá[ʈʂhĄ35] [tæ ]

sh

爽 shuăng[ʂuɑŋ214] [sɔŋ]

水 shuĭ[ʂuei214] [ʦui]/[sui]

师 shī[ʂʅ55] [su]

神 shén[ʂən35] [sin]

r

日 rì[ʐʅ51] [dʒit]

热 rè[ʐɣ51] [dʒuaʔ]

荣 róng[ʐuŋ35] [eŋ]

入 rù[ʐu51] [dʒip]

上表列出了一些普通话翘舌音的字,但是可见闽南语都不念翘舌。上表的闽

南语念法是按照棉兰华人说的闽南语发音。虽然其基本上跟中国福建的闽南语还

是相似的,但是已经经过了演变,包括声调和受印尼语影响的[dʒ]发音。

所以,棉兰华裔学生在学习翘舌音时十分困难。

(二) 棉兰华裔学习者发普通话翘舌音声母的难点

之所以印尼棉兰华裔学习者学习普通话翘舌音声母 zh[ʈʂ]、ch[ʈʂh]、sh[ʂ]、

r[ʐ]时非常困难,是因为他们的第一语言——闽南语没有其音。他们的平翘舌不

分,会说普通话的华人是平翘舌不分的现象。例如以下一段话是棉兰中年华人讲

的普通话:

“我们当老师([sə55])的一定要有责([ʦəʔ51])任([dʒən51])感

去了解每个学生([səŋ55])。”

这句话除了元音和声调的错误以及入声问题之外,还有就是平翘舌音不分:

“老师”念成“老丝”,“学生”念成“学僧”。至于 r 该声母,中年人一般会

念[dʒ],而年轻人因为受到印尼语的影响却会念[r]。

二、 棉兰非华裔学习者普通话翘舌音声母发音分析

印尼棉兰中学生普通话舌尖后辅音声母“三段提高法”的教学研究

10

除了华人,棉兰非华裔的学生主要是爪哇族(占 33.03%)和马达族(占

20.93%)。6他们第一语言为爪哇语和马达语,可是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一般讲印尼

语。这些语言根本没有翘舌音。下图所示棉兰市主要民族的比率:

图 1 印尼棉兰市华裔(华族)与非华裔比率

(一) 印尼语和普通话语音差异简介

在语言学分类中,印度尼西亚(Bahasa Indonesia)是以马来语为基础的印

尼官方语言,属于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其底层源自于苏门答腊岛东北部,是

一个地区性变种,同标准马来语有超过 80%的同源性。印尼语具有 26 个字母辅

音,其中 5个元音和 19个单辅音。印尼语的辅音表如下(加上 4个双辅音):

表 4 印尼语辅音7

发音部位 双唇音 唇齿音

舌尖中

音 舌面音 舌根音

混合舍

叶音 喉音

发音方法

塞音

清 p[p] t[t] k[k]

浊 b[b] d[d] g[g]

塞擦音

清 c[ʦ]

浊 j[dʒ]

6 [印尼]北苏门答腊省统计中心机构 Badan Pusat Statistik Sumatera Utara,2000. 7 梁敏和主编. 印度尼西亚语三百句[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华族20%

马达族21%

爪哇族33%

其他26%

印尼棉兰中学生普通话舌尖后辅音声母“三段提高法”的教学研究

11

鼻音 m[m] n[n] ny[ɲ] ng[ŋ]

边音 l[l]

颤音 r[r]

擦音

清 f[f] s[s] kh[x] sy[ʃ] h[h]

浊 v[v] z[z]

半元音 w[w] y[j]

说明:表中的混合舌叶音 c[ʦ]、j[dʒ]是带有舌叶色彩的舌尖音。

从上表所列发音部位来看,z[ʦ]、c[ʦh]、s[s]在汉语普通话中是舌尖前音(见

表 2),在印尼语的语音系统中 z[z]、s[s]是舌尖中音,c[ʦ]是混合舌叶音。汉语

普通话有舌尖后音 zh[ʈʂ]、ch[ʈʂh]、sh[ʂ]、r[ʐ],但与闽南语一样,印尼语也没有。

因此,棉兰的母语或第一语言为印尼语的非华裔学生在学习这些音时也遇到

同样的困难。

(二) 棉兰非华裔学习者发普通话翘舌音声母的难点

如上文所析,华裔学习者和非华裔学生因为印尼语没有翘舌音的缘故,导致

了学习汉语普通话翘舌音时碰到较大困难。另一方面,从文字上说,印尼文和汉

语拼音两者用的都是拉丁字母,所以除了平翘舌音不分的现象,初学的印尼学生

(尤其非华裔)习惯把汉语拼音的 zh[ʈʂ]、ch[ʈʂh]、sh[ʂ]用印尼语的读法来念。

例如:迟到([tʃi][tau])、中国([dʒoŋ][guo])、老师([lau][ ʃi])等,同时,因为印

尼语没有声调。印尼非华裔初学者学习汉语时,声调也是难点之一。

除了没有翘舌音,印尼语也没有送气音。这导致讲印尼语的学生除了不会发

翘舌音,特别对声母 ch[ʈʂh]也有一定的困难。

印尼语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有颤音 r[r]。一些较常用的带颤音词如:rasa

([rasa],味道)、transportasi([transpɔrtasi],交通)、presiden([presiden],

总统)等。因此,印尼学生(尤其非华裔)经常把汉语普通话翘舌音声母 r[ʐ]念颤,

如:人([rən])、荣耀([ruŋ][jɑu])、让([rɑŋ])等。

印尼棉兰中学生普通话舌尖后辅音声母“三段提高法”的教学研究

12

三、 本章小结

从对比闽南语、印尼语和普通话的声母与辅音来看,可以得出造成印尼人学

习者,包括卫理五校学生(华裔、非华裔)学习翘舌音声母困难的重要原因是什

么,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学生的第一语言——印尼语和闽南语均没有翘舌音,所以

普通话翘舌音成为他们学习的难点。

印尼棉兰中学生普通话舌尖后辅音声母“三段提高法”的教学研究

13

第二章 汉语普通话翘舌音声母使用的情况调查与分析

一、 调查目的和内容

(一) 调查目的

棉兰卫理五校初中三年级 B 班和高中一年级 2 班学生对普通话翘舌音声母

的认识、识别能力、发音能力以及记住能力。另外,通过测试衡量学生翘舌音声

母能力的进展。

(二) 调查内容

翘舌音是汉语普通话的特征之一。普通话里经常出现的 109个音节里(占了

普通话音节总出现率的 75%),其中就有 19个(17.43%)是翘舌音音节。这表明,

翘舌音在用普通话交际的时候是很重要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话水平测试

三级六等标准,翘舌音发不好会直接影响说话人普通话语音等级的评定。(《普通

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2004)

调查内容:调查棉兰卫理五校中学生(IX-B 班与 X-2 班)在课堂内外与老

师用普通话交流时普通话翘舌音使用情况与其能力。

(三) 主要研究方法

本调查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为观察法和测试法。

二、 观察与分析:师生关系交流与课堂教学活动

通过深入学生学习汉语的现场情境,运用课本和教材情况,直接观察学生,

获得学生对翘舌音声母掌握的资料与分析结果。

(一) 师生普通话交流状况观察

因为汉语水平不高,学生跟老师只会讲很基本的普通话,如:“老师,早上

好!”、“老师,我要上洗手间。”、“老师,不好意思,我没有带书来。”、

“老师,对不起,我迟到了!”等。这些话的翘舌音,学生一般都发不出来。

印尼棉兰中学生普通话舌尖后辅音声母“三段提高法”的教学研究

14

(二) 基于教材练习的课堂教学观察

1. X-2 班观察案例

笔者凭借新加坡教育出版社《中学华文特别课程课本·三上》中的对话练习,

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观察 X-2班学生掌握翘舌音声母的能力状况。

以下是练习原文:

沙林:嗨,美玲,看你走得满头大汗的,你要赶去哪里?

美玲:我要去邮政局,给爱丽寄一封信。

三美:爱丽,她不是去了国外吗?她还习惯国外的生活吧?

美玲:她很好。她要我代她向你们问好。

沙林:你为什么还要去邮政局寄信那么麻烦呢?现在已经不流行

写信了。为什么不用简讯?

三美:对啊。也可以用电邮,既不用买信封,也不必贴邮票。

美玲:简讯当然方便,但是只能表达简单的信息;而电邮虽然可

以传达很多信息,可是我觉得当对方收到我们的亲笔信时,

感觉会更加亲切。此外,常用电脑打字,结果是:连最简

单的字也忘了怎么写。

沙林:你说得有道理!原来写信也有很多好处。

2. IX-B 班观察案例

笔者凭借新加坡教育出版社《中学华文特别课程课本·二上》中的对话练习,

观察 IX-B班学生掌握翘舌音声母的能力状况。课文见图 2:

印尼棉兰中学生普通话舌尖后辅音声母“三段提高法”的教学研究

15

图 2 《中学华文特别课程课本·二上》第四课课文

因为卫理五校中学生的汉语水平属于初级水平,认字不多,所以课本里面的

汉字都注了汉语拼音,帮助学生可以认字并念出来。

以上两例凭借教材观察学生读课文或者对话时遇到翘舌音的字词是如何情

况,是否他们都发出了翘舌音,是否标准。结果分析详见本章第四节(一)。

三、 测试:前测和后测

(一) 评分内容及规则

为了研究印尼棉兰卫理五校中学生(IX-B 班和 X-2 班)普通话翘舌音的习

得,笔者还特别给他们测试,分别为前测与后测。

前测是进行于翘舌音声母教学实践施行之前,而后测则进行于教学实践的最

后一节课,通过两个测试来衡量学生的翘舌音声母能力有否进步。前测(测试题

见附录 1)要考察的项目为 28 个含翘舌音的单音节词,zh[ʈʂ]、ch[ʈʂh]、sh[ʂ]、

r[ʐ]每个声母七个单音节。

后测(测试题见附录 2)是让学生念 28 个翘舌音声母的双音节词——同样

zh[ʈʂ]、ch[ʈʂh]、sh[ʂ]、r[ʐ]每个声母七个双音节,看他们能否读准。两测的过程

中都用录音为记录方式。

每天早上,太阳还没有升上来,妈妈就

起身为我们准备早餐。

妈妈准备的早餐有牛奶、咖啡、面包、糕

点、鸡蛋,还有黄油和果酱。爸爸喜欢喝咖

啡,吃面包,我喜欢喝牛奶,吃糕点。

吃了早餐,我穿好校服和鞋子,向爸爸

妈妈说再见。

印尼棉兰中学生普通话舌尖后辅音声母“三段提高法”的教学研究

16

评价人在听录音的同时可以看到相应的汉字,从而判断翘舌音声母发音的标

准程度——是否翘得到位。评价教师要凭听音时的感觉记录下自己对发音的感觉

并打分。评分标准如下:

1分:非普通话发音:学生按照印尼语音节的读法来读;

2分:平翘舌音不分:平翘舌音混淆;

3分:翘舌音发音错误:学生发翘舌音不到位或者太过分;

4分:翘舌音发音有一些缺陷:不太地道;

5分:翘舌音发得标准,听起来很自然、舒服。

(二) 测试人员组成

为了客观的调查结果,除了笔者之外,本人还另外请了五位汉语水平较高的

教师来对前测与后测进行评分。

前侧评分人员:

1. 林老师,女,26岁,印尼棉兰华人,华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研究生,

通过高级汉语水平口语考试良好成绩;

2. 徐老师,女,29岁,印尼棉兰华人,毕业于江门幼师学院幼师教育专业;

3. 詹老师,男,24 岁,印尼巴眼华人,毕业于亚洲国际友好学院华文系;

4. 曾老师,女,25岁,中国浙江人,毕业于浙江大学中文系,普通话水平

二级甲等;

5. 侯老师,男,26 岁,中国河南人,北京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研究生,

普通话水平一级乙等。

后测评分人员:

1. 曾老师,女,25岁,印尼棉兰华人,华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研究生,

通过高级汉语水平口语考试良好成绩;

2. 洪老师,男,23 岁,印尼棉兰华人,中山东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研究生,

通过高级汉语水平口语考试良好成绩;

3. 罗老师,女,24岁,印尼棉兰华人,台湾国立政治大学幼儿教育研究生,

参加过其学校举办的国语正音班;

4. 岳老师,女,26岁,中国河南人,毕业于广州大学中文系,普通话水平

二级甲等;

印尼棉兰中学生普通话舌尖后辅音声母“三段提高法”的教学研究

17

5. 陆老师,26,女,中国云南人,华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研究生,普

通话水平二级甲等。

四、 调查结果、数据及分析

(一) 课堂观察结果

研究的对象,IX-B 学生一共 36 人,分为 18 人华裔学生,18 非华裔学生。

而 X-2学生一共 31人,分为 19 人华裔学生,12个非华裔学生(见以下表)。

表 5 研究对象

班级 华裔 非华裔 一共

IX-B 18 18 36

X-2 19 12 31

总共 37 30 67

通过在该两班的课堂教学活动和师生互动,笔者已观察了其学生的翘舌音声

母能力,发现大多数学生因为水平比较差还不会发翘舌音声母音节,要么发不准,

要么平翘舌音不分,要么完全不会发。从两个班一共 67 个学生,如果要根据以

上描述的前后测的 5分评分法,大约学生发翘舌音的成绩情况如下:

一分:11人(16.42%)

二分:32人(47.76%)

三分:20人(29.85%)

四分:4人(5.97%)

五分:0人(0%)

图 3 学生翘舌音发音能力情况

16.42%

47.76%

29.85%

5.97%

一分 二分 三分 四分 五分

印尼棉兰中学生普通话舌尖后辅音声母“三段提高法”的教学研究

18

以上的评分是按照笔者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凭听力观察得出的结果。

(二) 测试过程、结果与分析

测试结果统计分为华裔和非华裔:

(1) 15 个华裔学生前后测平均分统计,为表达方便,学生取代号为华 1

至华 15:

图 4 华裔学生前测平均分数统计

从 37 个华裔学生的考卷,抽出来 15 个进行调查与分析。上图表明从 15 华

裔学生有 8个(53.33%)平均分为 2点几分,意味着平翘舌音不分的情况;6个

(40%)平均分为 3 点几分,这表示他们能分出平翘舌音来并能发出翘舌音来,

只不过发得不好;只有 1人(6.67%)平均分为 4点几分的(翘舌音发得不错的)。

华裔学生里前测平均分数最低的是 2.37(华 4),而最高的则是 4.28(华

10)。

过了两个月的普通话翘舌音声母教学实践,可见研究对象——15 个华裔学

生对翘舌音声母的掌握有所提高。

0

0.5

1

1.5

2

2.5

3

3.5

4

4.5

5

华1 华2 华3 华4 华5 华6 华7 华8 华9 华10 华11 华12 华13 华14 华15

前测 2.97 2.46 3.04 2.37 2.54 3.44 2.76 3.24 3.42 4.28 3.45 2.76 3.14 2.96 2.88

前测

印尼棉兰中学生普通话舌尖后辅音声母“三段提高法”的教学研究

19

图 5 华裔学生后测平均分数统计

上图为后测的结果,其表示:14个(93.33%)平均分数为 4分以上,意味着

他们会发好翘舌音;而只有 1 个(6.67%)平均分数还在 3 分以上的,但是那也

是 3.97,很接近 4分了。

以下图为华裔学生前后测平均分数统计的比较:

图 6 华裔学生前后测平均分统计比较

上图可见后测得的分数都比前测的高,意味着通过两个月的教学实践,华裔

学生的翘舌音声母能力有进步。

0

0.5

1

1.5

2

2.5

3

3.5

4

4.5

5

华1 华2 华3 华4 华5 华6 华7 华8 华9 华10 华11 华12 华13 华14 华15

后测 4.22 4.75 4.19 3.97 4.17 4.25 4.15 4.53 4.56 4.88 4.23 4.29 4.14 4.02 4

后测

0

0.5

1

1.5

2

2.5

3

3.5

4

4.5

5

华1 华2 华3 华4 华5 华6 华7 华8 华9 华10 华11 华12 华13 华14 华15

前测 2.97 2.46 3.04 2.37 2.54 3.44 2.76 3.24 3.42 4.28 3.45 2.76 3.14 2.96 2.88

后测 4.22 4.75 4.19 3.97 4.17 4.25 4.15 4.53 4.56 4.88 4.23 4.29 4.14 4.02 4

前测 后测

印尼棉兰中学生普通话舌尖后辅音声母“三段提高法”的教学研究

20

(2) 15 个非华裔学生前后测平均分统计,为表达方便,学生取代号为非

1至非 15:

图 7 非华裔学生前测平均分数统计

从两个班的 30个非华裔学生的考卷,抽出来 15个进行调查与分析。上图表

明从 15 非华裔学生有 7 个(46.67%)平均分为 1 分以上,意味着很多字都按照

印尼语发音来念,发出来的不是普通话的发音;8个(53.33%)平均分为 2分以

上,这表示他们还分不清平翘舌音来或者不会发翘舌音。

非华裔学生里前测平均分数最低的是 1.37(非 10,马达族),而最高的则

是 2.62(非 7,马达族)。

过了两个月八个课时的普通话翘舌音声母教学实践,可见研究对象——15

个非华裔学生对翘舌音声母的掌握有所提高。

0

0.5

1

1.5

2

2.5

3

3.5

4

4.5

5

非1 非2 非3 非4 非5 非6 非7 非8 非9 非10 非11 非12 非13 非14 非15

前测 1.45 1.86 2.03 1.84 1.57 2.26 2.62 2.29 1.57 1.37 1.99 2.04 2.08 2.27 2.35

前测

印尼棉兰中学生普通话舌尖后辅音声母“三段提高法”的教学研究

21

图 8 非华裔学生后测平均分数统计

后测的结果表示:6个(40%)平均分数为 2.5分以上,意味着虽然有一些字

平翘舌还不分,可是他们会发翘舌音了;而有 9 个学生(60%)平均分数为 3 分

以上,表示他们已经会发翘舌音了。最高分数为 3.86(非 7,马达族),很接近

4分了。对于一个非汉语母语者,成绩已经很不错了。

以下图为非华裔学生前后测平均分数统计的比较:

图 9 非华裔学生前后测平均分统计比较

0

0.5

1

1.5

2

2.5

3

3.5

4

4.5

5

非1 非2 非3 非4 非5 非6 非7 非8 非9 非10 非11 非12 非13 非14 非15

后测 2.86 2.78 3.11 2.8 3.14 3.11 3.86 3.02 2.75 2.83 3.07 2.98 3.27 3.49 3.52

后测

0

0.5

1

1.5

2

2.5

3

3.5

4

4.5

5

非1 非2 非3 非4 非5 非6 非7 非8 非9 非10 非11 非12 非13 非14 非15

前测 1.45 1.86 2.03 1.84 1.57 2.26 2.62 2.29 1.57 1.37 1.99 2.04 2.08 2.27 2.35

后测 2.86 2.78 3.11 2.8 3.14 3.11 3.86 3.02 2.75 2.83 3.07 2.98 3.27 3.49 3.52

前测 后测

印尼棉兰中学生普通话舌尖后辅音声母“三段提高法”的教学研究

22

上图可见后测得的分数都比前测的高,意味着通过两个月的教学实践,非华

裔学生的翘舌音声母能力有进步,虽然还比不上华裔学生的分数。

1. 前测分析

前测过程是这样:普通话翘舌音声母前测在棉兰卫理五校音乐室进行,其隔

音效果比较好。起先在班上已经给学生解释清楚测试的规则。测试时,学生在安

静的环境中以正常的音量和语速朗读实验材料,每个翘舌音声母单音节词朗读一

遍,每个词之间都有适当的停顿。笔者使用录音设备记录这些发音,不影响发音

人的语音表现。

由于研究对象稍微多了点,因此笔者决定只是抽取 15个华裔学生和 15个非

华裔学生的录音进行评分和研究。在听辨实验中,五位前测评分人根据自己的语

感打分(记得评分老师的汉语水平和普通话标准度不是省油的灯)。评分表采用

5分评分法,1分为最低分,5 分为最高分。每个评分老师必须独立完成实验,不

能讨论或参考他人的意见。听辨实验设计成“单盲试验”——即评分老师不知道

发音人的身份,这样可以避免评分老师的现有知识或主观印象影响评价结果。8

从教学前进行的前测发现,非华裔的中文水平和普通话翘舌音声母掌握要比

华裔学生差些。虽然他们已经接触过中文,但是还有很多学生不会发翘舌音。从

30个抽样对象的前测统计结果表明:

(1) 华裔学生:53.33%平翘舌音不分,40%发不好(不到位或者过分),6.67%

相对而言发得比较好的;

(2) 非华裔学生:46.67%不知道如何发 zh[ʈʂ]、ch[ʈʂh]、sh[ʂ]、r[ʐ](按照

印尼语拼音读法来读)及 53.33%平翘舌音不分。

另外,从前测题仔细地把每个声母 zh[ʈʂ]、ch[ʈʂh]、sh[ʂ]、r[ʐ]分出来分析

(会不会是从前测的结果来衡量。笔者自定“会”是 3分以上,“不会”是 3

分以下这样一个概念来衡量),结果如下表:

表 6 学生对四个翘舌音声母音节掌握的比率

声母 华裔学生 非华裔学生

会 不会 会 不会

8 Rubin, D. & Smith, K. Effects of accent, ethnicity, and lecture topic on undergraduates' perceptions of nonnative English-speaking teaching assistan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 1990.

印尼棉兰中学生普通话舌尖后辅音声母“三段提高法”的教学研究

23

zh 66.67% 33.33% 38.72% 61.28%

ch 61.36%% 38.64% 28.36% 71.64%

sh 80.33% 19.67% 64.38% 35.62%

r 40.83% 59.17% 13.27% 86.73%

平均分 62.30% 37.70% 36.18% 63.82%

前测(见附录 1)共 28 题翘舌音声母单音节,每声母为 7 道题。上表为学

生(华裔与非)对每个声母 zh[ʈʂ]、ch[ʈʂh]、sh[ʂ]、r[ʐ]的掌握,到底哪个普通话

翘舌音声母对学生来说比较难。数据来源是如此:把每个学生在前测评分表(见

附录 3)的每个声母的分数统计(每声母有 7 个单音节),然后看哪个学生的声

母平均分高于 3 分以及低于 3 分的,再把所有学生的每个声母的成绩算出比率。

华裔学生和非华裔学生分开进行计算。

以上的比率表明华裔和非华裔遇到了一样的问题。因为受到印尼语的负迁移,

他们多数都把拼音 r 发成颤音[r](华裔学生 59.17%“不会”发拼音 r,而 86.73%

非华裔学生“不会”)。次于拼音 r,非华裔的学生不会发的是拼音 ch(71.64%)。

除了平翘舌问题,还出现送不送气问题,原因为他们的母语——印尼语没有送气

音。这个现象在华裔的学生身上没有发生,因为他们所讲的闽南语有送气音,比

如:读书([thaʔ][ʦhɛʔ])。唯一的问题在于平翘舌音不分或缺陷。

2. 后测分析

过了两个月,也就是八个课时的教学实践,通过后测,发现不论华裔或非华

裔学生,都有很大的进步。同样,后测的进行过程与前测的差不多,包括其 30个

抽样研究对象。后测结果为(见图 4、图 5):93.33%华裔学生能够发翘舌音发得

准确,只有 6.67%发得不到位。而非华裔学生只剩下 40%还是对翘舌音比较模糊,

60%都已经会发翘舌音了,虽然有时候还会忘记或者发得不太地道。

总的来算,棉兰卫理五校的学生通过本次教学实践研究,他们对翘舌音声母

掌握的进步如下图:

印尼棉兰中学生普通话舌尖后辅音声母“三段提高法”的教学研究

24

图 10 学生凭前后测的进度

15 个华裔学生前测的平均分为 3.05,后测为 4.29;15个非华裔学生前测的

平均分为 1.97,后测 3.11。上图得知非华裔的水平本来就低于华裔学生,但是

他们的进步幅度跟华裔学生是一致的,不可否认。华裔学生的进步也非常大,数

据表明现在他们平均能发翘舌音发得比较地道了。

五、 本章小结

上面的分析能够得出卫理五校初中三年级 B 班及高中一年级 2 班的学生对

于汉语普通话翘舌音声母有了一定的掌握。从前测到后测可见他们的进步不少,

不论是华裔还是非华裔学生。到底什么使他们有这样的进步呢?本文第三章“普

通话翘舌音声母‘三段提高法’教学实践”将解答学生进步的原因。

3.05

4.29

1.97

3.11

0

0.5

1

1.5

2

2.5

3

3.5

4

4.5

5

前测 后测

华裔 非华裔

印尼棉兰中学生普通话舌尖后辅音声母“三段提高法”的教学研究

25

第三章 普通话翘舌音声母“三段提高法”教学实践

一、 学生发音问题分类是“三段提高法”策略的基础

通过观察和分析,研究对象的普通话翘舌音问题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语音输入问题(听音):不能分别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发音。比如:他们根

本听不出来 chū和 cū的差别。

2. 语音输出问题(发音):这类学生能听出平翘舌音的差别,可是自己因为

母语或者第一语言的影响而无法发出翘舌音。比如:他们听得出来 chū和 cū的

差别,却不能发或者发不准 chū。

3. 发音记忆问题(记音):这类学生能听出并能够发出翘舌音,可是在日常

生活中却没有正确发音。比如:交际中有时候无意中还会这样说:“老师我出(cū)

去一下。”问题在于没记住。

因此,本研究针对学生三个主要问题,本研究试图采用“三段提高法”作为

教学策略,提高学生普通话翘舌音的水平。

二、 “三段提高法”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第一段目标——听音:使学生能够听辨平舌音 z[ʦ]、c[ʦh]、s[s]和翘舌音声

母 zh[ʈʂ]、ch[ʈʂh]、sh[ʂ]、r[ʐ]的发音。这个主要是针对输入有问题的学生。

第二段目标——发音:帮助学生能够正确发出翘舌音声母:zh[ʈʂ]、ch[ʈʂh]、

sh[ʂ]、r[ʐ]。针对那些能够听辨出却不能正确发出的学生。

第三段目标——记音:让学生能够记住那些应该念翘舌音常用的字词,让学

生能够正确用普通话交际,他们会发翘舌音,说得标准地道。

(二) 教学计划

1. 前测。得知研究对象的普通话翘舌音声母能力;分析学生的问题。

印尼棉兰中学生普通话舌尖后辅音声母“三段提高法”的教学研究

26

2. 课堂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解决发翘舌音声母的问题。课堂活动形式有背

诵字词和短文、对话、讲故事、歌谣、绕口令等有趣的活动。

3. 后测。评估教学研究是否成功。

4. 教学时间:8个课时,每节课 40分钟。

(三) 教学策略

1. 对于输入问题的学生——听辨强化策略

输入问题的学生并没有代表这些学生听力有问题,而指的是他们听不出来哪

个是翘舌音,哪个不是。怎么分类这些学生出来呢?教学的过程中,笔者给他们

小测验。测验一共有 15题如下:

(1) 是(shì/sì)

(2) 知(zhī/zī)

(3) 词(chí/cí)

(4) 馋(chán/cán)

(5) 缩(shuō/suō)

(6) 仨(shā/sā)

(7) 赞(zhàn/zàn)

(8) 虫(chóng/cóng)

(9) 酸(shuān/suān)

(10) 皱(zhòu/zòu)

(11) 赚(zhuàn/zuàn)

(12) 藏(cháng/cáng)

(13) 准(zhŭn/zŭn)

(14) 生(shēng/sēng)

(15) 测(chè/cè)

老师在前面大声地念出来考卷上的每一个汉字。学生没有必要认字,只要仔

细听老师的发音然后凭他们自己的听觉和感觉把正确的拼音音节圈起来就行了。

从两个班级的共 67 个华裔学生与非华裔学生,通过这个小测试,得到的结果如

下:

表 7 听选小测试结果

答对的(题) 华裔学生 非华裔学生

13-15 4 1

10-12 9 5

7-9 16 7

4-6 5 4

0-3 3 13

从上表可以得知较多非华裔的学生不能分别平翘舌音。这是因为他们母语或

印尼棉兰中学生普通话舌尖后辅音声母“三段提高法”的教学研究

27

第一语言完全没有翘舌音的发音,导致他们耳朵对此不敏感。

对于语音输入问题的学生,要有多种课堂活动:

第一段提高环节关键的课堂活动,要练他们的耳朵来识别平翘舌音。老师不

断地举例和夸张的念翘舌音字词,然后还跟平舌音对比。例如:老师板书写很大

的两个拼音音节:zhu 和 zu,一个在左边一个在右边,然后用夸张法多念几遍。

这个阶段,学生不让跟读,课堂必须安静,学生只需用耳朵来听。听完之后,老

师再念其中一个,让学生指老师念出来的音节。因为字体比较大,老师能看得清

学生指的是哪个。然后,老师再念另一个音节,再让学生指。这样重复几遍到大

概学生都指对的音节。然后,同样的声母老师搭配其他韵母,用同样的方式来考

他们的听辨能力。差不多了,老师就换其他翘舌音声母 ch、sh、r 然后采用以上

的方式来练习学生的听力。中间还抽选几个学生让他们到前面写老师念出来的拼

音。

另外,以拼音卡进行听力游戏活动。老师给学生发了 zh、ch、sh、r、z、c、

s 七个平翘舌音声母。老师在前面念三遍有关翘舌音与平舌音的音节,然后学生

在座位上举出相关声母的卡片。比如:老师大声地说出来三遍 shang,拿着声母

sh 的同学们必须举出来他们的卡片。举出错的学生或者犹豫者意味着输入还有

问题,老师把他们记起来,将针对他们进行个别教学,巩固他们对平翘舌音的敏

感。

还要注意多几次听辨或听写小测试,到学生有进步为止。

2. 对于输出问题的学生——发音强化策略

笔者采用的教学方法为讲授法、演示法、示范模仿法和对比法进行教学活动。

因为卫理五校的教学设备不足,只能用板书和比划解释怎么样发翘舌音。首先,

老师在白板上写着拼音“zh”,解释怎么发该翘舌音声母。用手指当作舌头给学

生们比喻发翘舌音时舌头的动作和部位。然后,老师发其声母重复发几遍。当然

示范法还是比较夸张的,让学生们真正能够明确地区分平翘舌音,然后让学生不

停地模仿老师,齐模仿和个别模仿。之后,给声母加上韵母,让学生练音节:zha、

zhe、zhu、zhi、zhan、zhen、zhun、zhang、zheng、zhong。同样,学生也

跟着老师读和模仿。

其他声母 ch、sh 和 r 也同上方法来进行教学。主要是重复让学生熟练发翘

印尼棉兰中学生普通话舌尖后辅音声母“三段提高法”的教学研究

28

舌音。偶尔也跟平舌音比较一下,让学生更明白什么叫翘舌音以及如何发其音。

声母 r 特别提醒学生不能发颤。

另外,通过课本里面的课文、对话强调翘舌音的部分,让他们练习。首先让

他们给带翘舌音的字或次记号,要么圈起来,要么划下线,要么给个点,看学生

舒服哪一个方法。目的是主要让学生注意起来含翘舌音的字词,朗读或对话的时

候可以更注意地发出来翘舌音。课文让学生齐读、个别读。对话让学生两两在前

面表演,当然过程中要非常注意翘舌音。学生发错老师当场纠音。

除了课本里面的课文,老师还让他们学习唱中文歌、念绕口令,让他们更熟

练发普通话的翘舌音。让他们练习的绕口令有四个:

绕口令 1:这是蚕,那是蝉,蚕常在叶里藏,蝉常在林里唱。

绕口令 2:石、斯、施、史四老师,天天和我在一起。石老师教我

大公无私,斯老师给我精神食粮,施老师叫我遇事三思,史老师送我

知识钥匙。我感谢石、斯、施、史四老师。

绕口令 3:公园有四排石狮子,每排是十四只大石狮子,每只大石

狮子背上是一只小石狮子,每只大石狮子脚边是四只小石狮子,史老

师领四十四个学生去数石狮子,你说共数出多少只大石狮子和多少只

小石狮子?

绕口令 4:出东门,过大桥,大桥前面一树枣,拿着竿子去打枣,

青的多,红的少,一个枣,两个枣,三个枣,四个枣,五个枣,六个

枣,七个枣,八个枣,九个枣,十个枣;十个枣,九个枣,八个枣,七

个枣,六个枣,五个枣,四个枣,三个枣,两个枣,一个枣,这是一

个绕口令,一口气说完才算好。

最后一个绕口令主要是让学生不要把“枣( zăo[ʦɑu214])”念成

“zhăo[ʈʂɑu214]”,目的是练速度。绕口令要求快而标准,难度很大,因此学生

觉得很新鲜、有趣,就感兴趣去练习,显示他们做得最好。

印尼棉兰中学生普通话舌尖后辅音声母“三段提高法”的教学研究

29

练习方法齐读,还有个别读。练习前,老师先解释绕口令内容的意思,让学

生明白他们念的是什么。因为知道了意思之后,学生念的时候更积极更有意思了。

通过活动,老师注意观察哪些学生不太会发音的要特别给予强化。

后测结果得出学生普遍翘舌音输出问题有进步,不少学生已解决发音问题。

3. 对于记忆问题的学生——记忆强化策略

连汉语母语者——中国人,他们也经常发错平翘舌音,何况学习汉语当第二

语言的印尼人呢?由于棉兰卫理五校的学生汉语水平相当于比较低,因此,能让

他们记住常用汉语普通话翘舌音的字词都很不错了。这一类的学生相对而言比较

普遍,几乎每个学生都有该问题。

学生会分别翘舌音也会发出翘舌音来了,接下来就要他们记住常用的翘舌音

字词,让他们在交际中能用上。办法是——让他们背诵!老师让学生背歌词、课

文、绕口令、讲故事、对话,然后让他们一一语音展示。

此外,也经常重复较常用的翘舌音字词,常复习,让学生牢记常用的翘舌音

字词。

三、 教学实施与过程实录

(一) “三段提高法”教学过程(8 课时)

教学实践时间为八个课时。以下为每节课的教学过程:

第一节课:在学校音乐室进行普通话翘舌音声母前测。具体过程详见第二章

第四节(二)1。

第二节课:课堂上进行听辩小测试,得知哪个学生不能听辨平翘舌音。测试

结束之后,老师在白板上写出拼音 zh、ch、sh、r、z、c、s,然后念生词,让学

生模仿,再给每个声母加上韵母,示范给学生怎么说,让学生模仿(齐模仿以及

个别模仿)。之后,老师还进行了听辨练习,在白板上些两个音节:翘舌音音节

和平舌音音节。老师念哪个音节,学生就指哪个音节。

第三节课:复习 zh、ch、sh、r,模仿和跟读,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听写小测

试,看看学生对于听辨平翘舌音有没有进步。之后,进行拼音卡游戏来巩固他们

对平翘舌音的识别能力。

印尼棉兰中学生普通话舌尖后辅音声母“三段提高法”的教学研究

30

第四节课:复习 zh、ch、sh、r,模仿和跟读,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听写小测

试,看看学生对于听辨平翘舌音有没有进步。之后,老师还让学生在课文中全出

来翘舌音的字词,让他们读课文的时候更加注意。老师这个时候也让学生练习绕

口令 1和 2(绕口令内容见本章第二节(三)2.)。

第五节课:老师抽选几个学生个别朗读课文,当场纠音。之后,让学生齐读

课文与对话。还有复习绕口令 1和 2,让学生更熟练。再然后,让学生练习绕口

令 3。这一节还教学生学习一首简单儿歌《找朋友》。课后让学生在家里准备背课

文,下一节课在前面表演讲故事(内容是课文)。

第六节课:老师看有否学生愿意上来在前面给同学们表演讲故事,愿意者加

分。结果,在 IX-B班有四个人愿意上来讲,而在 X-2班只有一个人愿意。当然,

上来讲故事的对自己比较有信心,结果也讲得不错,翘舌音挺到位的。老师也当

场纠音,让他们直接模仿对的发音。之后呢,还复习了绕口令,让学生个别念。

之后一起唱儿歌《找朋友》。课后,老师布置作业,让学生把绕口令背起来,每

个学生可以选绕口令 2和 3,绕口令 1必须背的,而绕口令 4不用。下节课演示

给大家听。

第七节课:表演绕口令,老师当场纠音。结果不是很好,但是可见他们有了

进步。之后老师还解释下节课进行后测的一些规则。

第八节课:在学校音乐室进行普通话翘舌音声母后测。过程与前测的差不多。

结果与分析请见图 5、图 6、图 8、图 9。

(二) 教学记录

下面为第七节课课堂实施记录:

学生表演绕口令及老师纠音

学校名称 :棉兰卫理五校 观察科目 :华文

授课教师 :李福祥 性别 :男

年龄 :24 教龄 :5 年

学历 :硕士 所教班级 :初中三年级 B班

学生总数及民族构成:36;华裔:18,非华裔:18

观察时间 :2013年 11 月 29日,星期五

教学目的 :使学生通过绕口令练习能够快速度地读准翘舌音声母

印尼棉兰中学生普通话舌尖后辅音声母“三段提高法”的教学研究

31

班长 :起立!行礼!

学生们 :老师,早安!

老师 :早!请坐!

老师 :好的同学们,你们谁已经准备然后自愿在前面表演一下绕口令?

学生们 :哇……哇……

老师 :哎,别吵!老师倒数十秒,没认出来表演老师就要点名字咯!

10 号学生 :老师,我可以试一下吗?

老师 :当然可以了!好我们给这位同学鼓掌!

(全班鼓掌,10号学生走到台上)

老师 :好,开始!

10 号学生 :这是蚕,那是蝉,蚕常在叶里藏,蝉常在林里唱。石、斯、施、

史四老师,天天和我在一起。石老师教我大公无私,斯老师给我精神食粮,施老

师叫我遇事三思,史老师送我知识钥匙。我感谢石、斯、施、史四老师。(绕口

令念得较慢,但每个字都念得很标准,翘舌音很到位)

(全班又鼓掌)

老师 :非常好!念得相当不错,不过稍微慢了点。能不能念快点啊?

因为绕口令本来就是练速度的,怎么样在快速度下念得标准。

10 号学生 :这是蚕[ʈʂhan35],那是蝉,蚕[ʈʂhɑŋ35]常在叶里藏,蝉[ʈʂhɑŋ35]

常在林里唱。石、斯[ʂʅ35]、施、史四老师[sʅ35],天天和我在一起。石老师教我大

公无私,斯老师[sʅ35]给我精神食粮,施老师叫我遇事三[ʂan55]思[ʂʅ55],史老师送

我知识钥匙。我感谢石、斯、施、史四老师。

老师 :呐,念快了问题也出来了,平翘舌不分,前后鼻音分不清,声

调也不准了。好像刚才你念的……(老师纠音)不过,已经相当不错了!再好好

练,慢慢来没关系。好的,还有其他同学要来试试的吗?

(没人自愿)

老师 :好,没人要表演是吧?那老师就点名啦!嗯……27 号是谁?

27 号学生 :Aduh, aku gak bisa, Laoshi!(哎哟,老师,我不会!)

老师 :不会也要试一下啊!上来!

27 号学生 :Aku belum hafal, Laoshi.(老师,我没有把它背下来。)

印尼棉兰中学生普通话舌尖后辅音声母“三段提高法”的教学研究

32

老师 :好吧,那就拿着你的稿子上来念一念!

27 号学生 :Ih, Laoshi ini maksa kali ya!(哎,老师,您也太执着了

吧!)

(27 号学生拿着稿子不得不来到前面,全班为他鼓掌)

27 号学生 :这是蚕[ʈʂhan],那是蝉,蚕常[ʦhɑŋ]在[dʒai]叶里藏,蝉常在[dʒai]

林里唱。石、斯[ʂʅ]、施、史四[ʂʅ]老师,天天和我在[dʒai]一起。石老师教[dʒiɑu]

我大公无私,斯老师给我精[dʒiŋ]神食粮,施老师叫我遇[ju]事三[ʂan]思[ʂʅ],史老

师送[ʂuŋ]我知识钥匙。我感谢石、斯[ʂʅ]、施、史四[ʂʅ]老师。(念得南腔北调)

老师 :(开玩笑)哎呀妈呀!你念的是什么,听不懂!

27 号学生 :Kan uda kubilang gak bisa, Laoshi!(老师,我都说了我不

会!)

老师 :好吧,这个字应该念……(老师纠音,让 27 号学生重复模仿

和跟读)。可以了吗?好吧,回去慢慢练哦!

老师 :好的,同学们,我们一起念一下这绕口令吧,从绕口令 1、2、

3、4,一起读,开始!

学生们 :这是蚕,那是蝉,蚕常在叶里藏,蝉常在林里唱。

(老师纠音,学生跟读)

学生们 :石、斯、施、史四老师,天天和我在一起。石老师教我大公无

私,斯老师给我精神食粮,施老师叫我遇事三思,史老师送我知识钥匙。我感谢

石、斯、施、史四老师。

(老师纠音,学生跟读)

学生们 :公园有四排石狮子,每排是十四只大石狮子,每只大石狮子背

上是一只小石狮子,每只大石狮子脚边是四只小石狮子,史老师领四十四个学生

去数石狮子,你说共数出多少只大石狮子和多少只小石狮子?

(老师纠音,学生跟读)

学生们 :出东门,过大桥,大桥前面一树枣,拿着竿子去打枣,青的多,

红的少,一个枣,两个枣,三个枣,四个枣,五个枣,六个枣,七个枣,八个枣,

九个枣,十个枣;十个枣,九个枣,八个枣,七个枣,六个枣,五个枣,四个枣,

三个枣,两个枣,一个枣,这是一个绕口令,一口气说完才算好。

印尼棉兰中学生普通话舌尖后辅音声母“三段提高法”的教学研究

33

(老师纠音,学生跟读)

老师 :嗯,不错,不错!大家给自己鼓掌吧!

(同学们鼓掌)

老师 :好的同学们,下个星期我们要考试……(老师解释下个星期考

试——翘舌音声母后测的内容及考试规则)

【课后反思】以上的课堂观察记录为舌尖后辅音声母“三段提高法”教学实

践的第七节课。一节课为 40 分钟,由于时间有限,只能让两个学生上台表演绕

口令,他们表演后老师给他们纠音。上来表演的学生有 10 号学生和 27 号学生。

10 号学生为华裔学生。该生具有较高的汉语水平,学习态度认真、积极。27 号

学生为非华裔学生,其汉语水平相当于较低,对汉语不是很感兴趣,也不太爱学

习。老师在课堂上双语授课。首先讲普通话,后来在翻译成印尼语。以上记录也

不例外。10好学生用普通话跟老师沟通,而 27号学生是完全用印尼语跟老师交

流的。

印尼棉兰中学生普通话舌尖后辅音声母“三段提高法”的教学研究

34

结 论

本文的研究对象印尼棉兰卫理五校的中学生汉语水平不高。原因也许因为中

文在该学校不受重视,或者汉语学习有难度,从发音方面到文字方面与学习者的

母语都有很大的差异。

为了提高该学校学生的汉语水平,笔者在该校进行汉语普通话翘舌音声母实

验。首先,本文比较普通话和印尼语、闽南语在发音上,特别在声母上的区别性

特征,然后通过前测来调查华裔和非华裔学生对普通话翘舌音声母的掌握。结果

不是很好。前测的结果华裔学生的平均分数为 3.05,而非华裔学生则只有 1.97。

通过教学实践,设计组织有趣的课堂活动帮助他们学习翘舌音声母及纠正他

们的发音,即 “三段提高法”一步步教学生发翘舌音,针对每个阶段的问题进

行训练:第一段,语音输入问题,使用“听辨强化策略”;第二段,语音输出问

题,使用了“发音强化策略”;第三段,针对音节记忆问题,使用了“记忆强化

策略”。

教学结束后测试,华裔学生的平均分为 4.29,非华裔的为 3.11——结果证

明他们大有进步。现在卫理五校 IX-B和X-2班的学生说普通话翘舌音发得不错。

因为水平有限,本论文还有不少缺陷:第一个缺陷是“三段提高法”的第三

段——记忆强化策略实施还不是很理想。另外一个缺陷,是如何提高非华裔学生

分数到 4分以上。这些遗留问题将成为本研究继续深入的起点。

印尼棉兰中学生普通话舌尖后辅音声母“三段提高法”的教学研究

35

参考文献

[1] 白芸. 质的研究[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2] Chao, Y. R. Mandarin Primer [M].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48.

[3] Chao,Y. R. A Grammar of Spoken Chinese [M].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68.

[4] 陈丹凤. 印尼的华人移民及其对印尼语的影响[D]. 厦门大学学士学位论

文,2000.

[5] 陈瑶. 课堂观察指导[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6] 董琳莉. 印尼华裔学生学习普通话语音的难点及其克服办法[J]. 汕头大

学学报,1997.

[7] 冯勇强,初敏,贺琳,吕士楠. 汉语话语音节时长统计分析[M]. 北京:清

华大学出版社,2001.

[8] 傅碧达. 印度尼西亚高中汉语教学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0.

[9] 高名凯. 语言论[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10]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普通话测试中心编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

言文字应用管理司组织审定: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J]. 北京:商务印

书馆,2004.

[11] 胡裕树主编. 现代汉语[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12] 黄伯荣,廖序东. 现代汉语(上册)[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3] 季安锋,蔡爱娟. 印尼学生习得汉语语音难点分析[J]. 海外华文教育,

2013.

[14] 蒋为文. 语言、文学 kap 台湾国家再想象[M]. 台南:国立成功大学出版

社,2007.

[15] 孔远志. 印度尼西亚语发展史[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印尼棉兰中学生普通话舌尖后辅音声母“三段提高法”的教学研究

36

[16] Krashen, D. Stephen.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Pergamon Press Inc. 1982.

[17] 李如龙. 现代汉语方言音库闽语概况库[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18] Li, Zhuqing. Minnan-English Dictionary [M]. Hyattsville, MD:

Dunwoody Press. 2008.

[19] 梁敏和主编. 印度尼西亚语三百句[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20] 刘润清,胡壮麟主编. 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

出版社,1999.

[21] 刘珣.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 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22] 刘珣.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简论[M]. 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

[23] 吕必松. 汉语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4] Rubin, D. & Smith, K. Effects of Accent, Ethnicity, and Lecture

Topic on Undergraduates' Perceptions of Nonnative English-

speaking Teaching Assistant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 1990.

[25] 苏琳琇. 印尼学生学习汉语否定副词“不”和“没”的偏误分析及教学研

究[D]. 华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26] 吴中伟,郭鹏. 对外汉语任务型教学[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7] 肖祥忠. 难度等级与印尼汉语教学[C].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

学与研究版),2007.

[28] 谢小丽. 日本学习者汉语普通话翘舌音习得研究[J].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

学院学报,2010.

[29] 杨碧珠. 关于普通话和闽方言平翘舌音的辨正[J]. 宁德师专学报,1995.

[30] 张和生. 汉语可以这样教——语言要素篇[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31] 周小兵. 对外汉语教学导论[M]. 商务印书馆出版,2009.

印尼棉兰中学生普通话舌尖后辅音声母“三段提高法”的教学研究

37

附录 1:前测题

印尼棉兰中学生普通话舌尖后辅音声母“三段提高法”的教学研究

38

附录 2:后测题

印尼棉兰中学生普通话舌尖后辅音声母“三段提高法”的教学研究

39

附录 3:前测评分表

印尼棉兰中学生普通话舌尖后辅音声母“三段提高法”的教学研究

40

印尼棉兰中学生普通话舌尖后辅音声母“三段提高法”的教学研究

41

附录 4:后测评分表

印尼棉兰中学生普通话舌尖后辅音声母“三段提高法”的教学研究

42

印尼棉兰中学生普通话舌尖后辅音声母“三段提高法”的教学研究

43

致 谢

感谢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的上帝!

首先,笔者感到十分感恩能够拥有在美丽的中国留学的机会,给予笔者一生

难忘的留学经验。在华南师范大学两年学习的时间,天天过得很开心、很滋味儿,

几乎没有令人落泪的事。可以认识很多各国家的朋友们和专业的老师们也是笔者

的福分!

笔者也感到非常感恩能够完成该毕业论文。因为笔者水平、时间、能力有限,

论文撰写的过程还遇到了不少的难题。在此,笔者非常感谢各方给予的帮助、支

持、指导、鼓励、意见、建议以及动机,是这本论文可以更顺利地完成。在此,

笔者要特别致谢:

1. 笔者的指导老师——方小燕教授。从论文提纲拟定、调查实施直到论文

完成,老师都一直很耐心地予以指导。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老师解答了笔者的

诸多疑难问题、扩展了笔者的思路,并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和意见。总之,方

老师在笔者的心目中是最棒的老师,树立了完美的榜样。

2. 孔子学院,提供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研究生奖学金。

3. 王葆华老师和黄世平老师,给予笔者鼓励和推荐。

4. 华南师范大学的老师们,耐心地教导笔者很多知识。

5. 笔者的实习单位——棉兰卫理五校。感谢领导杨兹香老师给机会实习;

在此也特别感谢初中校长卡塔利娜·胡达芭拉特(Catharina Hutabarat)老师

给予的帮助与支持;IX-B班与 X-2班的学生们以及卫理五校的老师们。

6. 背后支持和鼓励笔者的朋友们,尤其谢谢同门和同难的伙伴——林俞雯

同学,给予的支持、帮助、建议和照顾。

7. 最后,当然最为不能忘记的是要感谢笔者的家人:爸爸、妈妈、妹妹以

及其他家庭成员,你们的祷告、关爱与支持使笔者能够完成学习与毕业论文。

衷心祝福大家健康、平安、喜乐,愿上帝赐福保护!

李福祥

2014年 0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