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孝 (On the Origin of Filiality)

22
内容提要 本文从文献与古文字资料出发$探讨了( ) 这一先秦儒家 重要概念的来源% 本文首先探讨了( )&( )&( )&( )&( ) 诸字的来 $认为( ) 字本义类享$ 是指以酒食奉养父母% 通过将 - 4 小雅 4 . - 礼记4郊特牲.&- 仪礼4少牢馈食礼. 以及金文中所见西周孝享之 礼的比勘研究$本文试图勾勒出一个早期的孝享活动基本仪文制度和礼节% 本文的结论是( ) 之本义生于事生$然后扩而为事死% 其初或为简单的醴 饩之献$而其后事死之礼逾隆$终于与祭天地神之礼并重%- 孝经. 中分天 &卿大夫与士庶之( )$- 论语. 中所说的( ) 的具体原则! 不失礼&不辱 &敬亲和爱亲"$于是乎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产生% 一个日常生活中的( )$ 扩而为宗教行为$又进而被赋予丰富的伦理内涵% 关键词 $儒学$金文$伦理化 一百多年以来"许多学者围绕着儒学与宗教的关系问题一直争辩不 "争论的焦点主要是传统中国社会是否有宗教" 以及在传统社会中占 据主流地位的儒家的思想和制度是否属于宗教的问题# 而要确定儒家 是否宗教"其最核心的思想以及相关的风俗制度就是中国传统中的孝 # 如梁溟认为儒学是以伦理来化替宗教" 故似宗教而非宗教# $* 中国缺乏宗教" 以家庭伦理生活来填补它#+ ! 梁进一步指出" 宗教 的特质在超绝与神秘"而其作用在勖慰人的情志# 前者提供形上世界的 意趣%后者消除现实世界的有限性所带来的危疑不安# 超绝是宗教实 ( + ! ! 本文初刊于香港浸会大学之( 人文中国) 学报第九期& !""% '"!!#!!$!# 承蒙刘笑敢 教授不弃"将本文重刊于( 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 集刊"谨此致谢# 重刊前"笔者又对文章内容 作了部分修订"特此说明# 香港浸会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 电邮$* 6# %B 6( *6>=+2# 0+26>' 中国文化书院学术委员会编$( 梁漱溟全集) 第三卷& 济南$ 山东人民出版社"%##" '" ,##

Transcript of 原孝 (On the Origin of Filiality)

原'孝!

陈'致!!

内容提要! 本文从文献与古文字资料出发$探讨了(孝)这一先秦儒家

重要概念的来源% 本文首先探讨了(孝)&(老)&(考)&(

!

)&(

"

)诸字的来

源$认为(孝)字本义类享$是指以酒食奉养父母% 通过将-诗4小雅4楚

茨.与-礼记4郊特牲.&-仪礼4少牢馈食礼.以及金文中所见西周孝享之

礼的比勘研究$本文试图勾勒出一个早期的孝享活动基本仪文制度和礼节%

本文的结论是(孝)之本义生于事生$然后扩而为事死% 其初或为简单的醴

饩之献$而其后事死之礼逾隆$终于与祭天地神癨之礼并重% -孝经.中分天

子&卿大夫与士庶之(孝)$-论语.中所说的(孝)的具体原则!不失礼&不辱

亲&敬亲和爱亲"$于是乎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产生% 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孝)$

扩而为宗教行为$又进而被赋予丰富的伦理内涵%

关键词! 孝$儒学$金文$伦理化

一百多年以来"许多学者围绕着儒学与宗教的关系问题一直争辩不

已"争论的焦点主要是传统中国社会是否有宗教"以及在传统社会中占

据主流地位的儒家的思想和制度是否属于宗教的问题# 而要确定儒家

是否宗教"其最核心的思想以及相关的风俗制度就是中国传统中的孝

道# 如梁鮄溟认为儒学是以伦理来化替宗教"故似宗教而非宗教# 梁

说$*中国缺乏宗教"以家庭伦理生活来填补它#+

!梁进一步指出"宗教

的特质在超绝与神秘"而其作用在勖慰人的情志# 前者提供形上世界的

意趣%后者消除现实世界的有限性所带来的危疑不安# 超绝是宗教实

(+!

!

!!

!

本文初刊于香港浸会大学之(人文中国)学报第九期&!""%'"页 !!#!!$!# 承蒙刘笑敢

教授不弃"将本文重刊于(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集刊"谨此致谢# 重刊前"笔者又对文章内容

作了部分修订"特此说明#

香港浸会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 &电邮$*6#%B6(*6>=+2#0+26>'

中国文化书院学术委员会编$(梁漱溟全集)第三卷&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页 ,##

在"神秘是宗教认识"情志勖勉则是宗教功能# 而儒学与其他宗教对于

人生有着同样的作用"其根本首先在于孝弟的提倡"其次在于礼乐的实

施# 祭天祀祖的行为后面是有孝道的价值起着支配作用的# 那么孝道

在传统儒家的价值系统中到底是一个什么地位/ 它在早期儒家思想中

是如何形成的/ 如何被赋予抽象的意义和伦理的内涵的/ 这是本文所

要讨论的中心问题#

(孝经3开宗明义)$*夫孝"德之本"教之所由生#+ (孝经3圣治)

曾子曰$*敢问圣人之德"无以加于孝乎/+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

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

(孝经3三才)$*夫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是以孝之为义也至

巨"与周文礼制具有同等的价值高度"也是周文礼制的核心内容"

# 儒

家对孝义的重视"似乎超越了家庭,社会伦理的轸域"而有与天地宇宙

并存并化的终极价值"是天之经"地之义# 至此一个最初简单的家庭伦

理概念"被赋予形而上学意义"提升到宇宙观念和本体意识的高度#

#

儒家的伦理和价值系统"在中国社会中虽无宗教之形态"却具有宗教之

功能$

# 而使孝之一道"几千年来在中国人的生活和文化中"具有宗教

之功用%

#

,+!

中国哲学与文化!第八辑"

"

#

$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郑子大叔见赵简子"赵简子问揖让周旋之礼"子大叔曰$*吉也

闻诸先大夫子产曰$夫礼"天之经"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天地之经"而民实则之# 则天之明"因

地之性"生其六气"用其五行#+ &见杨伯峻$(春秋左传注) 0北京$中华书局"%#,%1"页 %+$(#'

(孝经)改礼为孝"以孝为礼之本"故与礼具有同等价值高度#

至汉"董仲舒(五行对),(五行之义)昌言孝为天道"且由五行相生之说解之# 见康有

为$(春秋董氏学)&北京$中华书局"%##"'"页 %($,!))#

关于儒学与宗教性的问题"自第一代新儒家起一直聚讼不休# 如梁漱溟以为儒学非宗

教似宗教"指出*中国缺乏宗教"以家庭伦理生活来填补它+&(梁漱溟全集)第三卷"页 ,#'# 冯

友兰以为宗教使人信"而哲学使人知"而儒家所谓*知天之知+"并未排除使人信的成分# 儒家

的道德境界同时也是天地境界"此天地境界就是从一种更高的观点来看人的道德行为#

曾昭旭$(孝道与宗教)"见牟宗三,谢扶雅等著"东海大学哲学系编$(中国文化论文

集)卷 )&台北$幼狮文化事业公司"%#,%'"页 $%!!$!!# 关于孝道为中国宗教的问题"恐怕最早

是由胡适提出的# 胡适云$*外国人说我们中国没有宗教"我们中国是有宗教的"我们的宗教"就

是儒教"儒教的宗教信仰"便是一个孝字#+见严协和$(孝经白话注释) &西安$三秦出版社"

%#,#'"页 $# 然系统的论证"应是曾昭旭此文# 其主要观点为孝道无宗教之形态"但有宗教之

功用#

今人所说的孝弟伦理观念"正是春秋以降自儒家一流中产生"儒者

立言"端以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为事业# 其间绍述之功固不可没"然推

扬阐发之际"亦不免推之玄远"文先民之草昧# 来者昧于儒学之独尊"

乃随事?仰"妄以后来之伦理观念"强加诸三五之世"以为先民们于茅

茨不翦"采椽未賙之际"仍分出些余暇来安排君臣父子孝义忠信# (汉

志)本(七略)"以为九流之学"始皆出于王官之守"儒家者实亦其中一

脉"恐未能外# 流百源一"去取互异"或*引其一端"崇其所善+"或讹误

相传"真义悬眇"固所不免# 然孝之朔谊"乃尘封土隔"不获知于今之

人焉#

拙见以为"孝的观念自商代至春秋时期"其蕴涵经历了发展变化"以

今所能看到文字数据来看"此一观念本身盖自殷人的宗教活动中产生"

至春秋时期始具有后来之伦理内涵# 其名实涵蕴转化层累之繁"似有擘

析之必要"以推记古今之变"求其本然#

一& 孝&考&老

殷商时期*孝+字不多见"殷虚卜辞中的*孝+"目前所知"仅一例&

#

用为地名曰*孝鄙+# 商铜器中有*孝卣+者"*孝+字作人名'

# 以字形而

论"*孝+字固与*考+,*老+二字有关# 两周金文中每见*孝+,*考+通

用"*孝+当为*考+字孳乳而来# (说文解字)以为$*孝"善事父母者"从

老省"从子"子承老也#+

(不为无故# 其说今人多从之#

惟*考+*老+二字"卜辞中或作 "或作 "或作 "或作 "亦多用于

地名"*考+,*老+古同字"皆象老者*戴发佝偻扶杖形+

)

# (小屯南地甲

#+!

原'孝

&

'

(

)

(甲骨文编)"页 )$(# 著录于(金璋所藏甲骨卜辞)"载白瑞华校$(方法敛摹甲骨卜辞

三种)&台北$艺文印书馆"%#&&'"页 +(&#

见罗振玉$(三代吉金文存)%)2)+2$#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殷周金文集

成)&北京$中华书局"%#,,!%##+'"页 $)((# 以下简称(集成)#

许慎$(说文解字)&北京$中华书局"%#,)'"页 %()#

此叶玉森说"见(研契枝谭3发形)# 引自于省吾主编$(甲骨文字诂林)&北京$中华书

局"%##&'"页 (&# 此后学者皆从叶说# 以卜辞二形证之"许君谓老字从人毛匕"似不确#

骨)%"&& 片$*丁亥贞王令 因侯商+"(小屯南地甲骨)%",! 片亦有*保

老+一词# 以此看来" *保老+连称颇似与职官荣衔有关# 卜辞中的

*保+"一般多用为动词"如云*保于22+,*弗保+,*

"

保+之类"似为祭

祀之称# 但时亦用为名词"可能是指(尚书3说命),(尚书3君),(今

本竹书纪年)中之保衡"即伊尹# 可知卜辞中已见*保+这一职称# 林泰

辅(龟甲兽骨文字)%2!&2( 著录$*丁酉卜大贞小 &老'隹丁协八月+

&合集 !)(%$'# 其中 字与*保+形近而讹"似亦为职名# (周官)有*保

氏+掌谏王恶"并养国子"教之以六书六艺# 周初太保一职"由召公出

任# 而卜辞一期有所谓*乎多老舞+

*+,

"*多老+盖年耄有德者之称# (礼

记3曲礼上)$*七十曰老#+(说文)亦云$*老"考也"七十曰老#+

*+-

(诗3

小雅3采芑)$*方叔元老"克壮其犹#+

殷周之世"年长者受礼于天子"(周官)有*邦飨耆老+之仪"又有慈

幼养老之制*+.

# 又有所谓*几杖之赐+"至汉仍有鸠杖之赐"是其遗制#

天子之臣亦有称*老+者# (礼记3曲礼下)谓$天子之五官&司徒,司马,

司空,司士,司寇'致仕"对诸侯即自称天子之老# (王制第五)并谓*殷

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 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庠$虞

庠在国之西郊+# 是以周人尊老之制"或因殷人而有其损益# 周制天子

视学养老"亦*设有三老五更群老+之席位&(礼记3文王世子)'# 此或

亦承之殷制#

故甲骨文中所谓*多老+殆如周之*三老+,*群老+,*天子之老+"或

为年高德劭者之称"或为致仕之老臣"或为卿士中位尊者之泛称# 故卜

辞所谓*老+"释年长者杖策之形"诚不刊之论# 以卜辞文例来看"*老+

字似无*父考+,*皇考+等亲属称谓之义#

罗振玉(殷虚书契后编)著录一期骨辞中有*形+字"孙海波释*考+

字"征诸辞例可通$

"$!

中国哲学与文化!第八辑"

*+,

*+-

*+.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研究所编$(甲骨文合集) &北京$中华书局"%#,!!%###'"页

%&"%)# 以下简称(合集)#

许慎$(说文解字)"页 %()#

(周礼3天官3冢宰第一)#

图一'!合集 !%+,!"

辛酉卜王贞余考,,!合集 !%+,!"

其下半* +形"与金文中考字及*考+字下半颇相类# 其下所从之

*亥+形是考字所从之*

#

+形之形讹"西周中期金文中如文考日乙觥铭

中就有* +&集成 #)"!'形"西周晚期南宫柳鼎铭作* + &集成 !,"$'

形"仲殷父簋铭作* +&集成 )#&$'形"与此版卜辞中*考+字正相类#

我颇疑殷墟初期*考+,*老+殆为二字"金文*考+,*老+互通"以形音

俱近而讹# 且其例并不多见# 西周金文中*考+*老+多为二事# *老+仍

指年寿"例如*鍳命难老+ &齐太宰盘,归父盘'"*鍳冬难 + & 季良父

壶'"*寿老无 + &礶叔盘'# 而*考+字或作*孝+"或作*祖考+,*皇

考+,*文考+,*朕考+,*剌&烈'考+,*者&诸'考+等"偶亦作*寿考+,*眉

考+&叔家父'# 从现有的古文字资料来看"自一期甲文"以至金文辞例

视之"*考+,*老+各指其所指"固非一字也# 许慎指*考+,*老+转注"以

%$!

原'孝

为二者*建类一首"同意相授+"其语焉含混"殆未能必# 今学者孙常叙,

王凤阳以为*考+,*老+本为一字"音读如0

!

>-)1"后以词义分化"以同字

异构而各指其所指# 由*父老+一义而衍生一般意义上的*父老+与自家

*父老+

*+/

# 此说征诸甲金文字形"精确不刊# 唯此分化似自卜辞一期已

见其端倪# 若以*老+,*考+互通概言之"则掩其变化之迹"文义之别固

难彰矣#

两周金文中*考+字"多作* +形# 上半从卜辞中*老+之省"下半作

*

#

+形"旧释多以为卜辞中*老+字下半杖形之讹变# (说文)谓$*考"老

也"从老省"

#

声#+(说文)$*

#

"气欲舒出上碍于一也# 古文以为字"又

以为字#+然西周中期后段的仲籹父鬲*用敢卿&飨'孝于皇且#

+仲籹父

簋并有*用敢卿&飨'考于皇且#

+

*+0

# 同一*考+字兼有*考+,*

#

+两种

写法"前者做动词"与*孝+通"后者做名词"指*考妣+之*考+# 春秋中期

素命$

"铭文中亦兼有此两种写法# 铭文云$

素命保其身$用享用考于皇且圣叔&皇妣圣姜+于皇且又成

惠叔$皇妣又成惠姜+皇!

!从辶从齐"中皇母%

*+1

在此"*考+,*

#

+二字同样也是一为动词"一为称谓词"指死去的父亲#

铭文中又云*用求#

命+"其#

字作 形# 或以为*

#

+字是*考+字之省#

窃以为不然# 卜辞已有此*

#

+字"其形与金文同# 卜辞中多用为地名"

用法多如$ *卜在#

+ &(合集) )&((( ', *贞在#

+ &(合集) !!,,

)!&%&',*刍于#

+&(合集)%"%'#

!$!

中国哲学与文化!第八辑"

*+/

*+0

*+1

王凤阳$(文字学)&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页 )+%#

金文中*卿+,*乡+,*飨+,*飨+常通用# (说文解字)$*飨&飨'"乡人饮酒也#+以字形

视之"金文中*卿+,*乡+,*飨+皆象二人对坐"中设食器# (说文解字)$*封圻之内六乡"六卿治

之#+是疑*乡+字字义乃由乡人饮酒之义而得"而*卿+字亦由是演变# 参见王凤阳$(古辞辨)

&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页 &"(#

白川静$(金文通释)"(白鹤美术馆志)第 ), 辑&%#() 年'"!%&"页 )(,!),(#

图二'!合集 !!,"

(诗3豳风3伐柯)$*伐柯如何"匪斧不克#+ *伐柯伐柯"其则不

远#+(毛传)谓柯是斧柄"不确# (诗3齐风3南山)$*析薪如之何"匪斧

不克#+柯即是薪"即枝茎之义# (广雅)$*柯"茎也#+王念孙(广雅疏

证)$*树茎谓之干"亦谓之柯#+

*+2卢文?(广雅注)$*(玉篇)$柯"枝也#

(礼记3礼器)$礼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 贯四时

而不改柯易叶"(说文解字)但训柯为斧柄"实则柯本树茎"取以为斧之

柄"因名斧柄为柯#+

*+3

(韩非子3喻老)$*宋人有为其君以象为楮叶者"

三年而成# 丰杀茎柯"毫芒繁泽"乱之楮叶之中而不可别也#+故柯本义

当是枝茎"引申义则为斧柄"柯杖等# 树茎取而为%

柄"亦名柯"取而为

筇杖"亦名柯# 故*

#

+字本为枝干或竹杖之象形"*考+字由*

#

+而增益

成形"并非*考+字省为*

#

+#

同器出现两字形"或为区分字义# *考+形在金文中或作*孝+"或作

)$!

原'孝

*+2

*+3

王念孙$(广雅疏证)&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卷 %" 上"页 #+#

徐复主编$(广雅诂林)&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页 #!"#

祖考之*考+%*

#

+形在金文或作祖考之考"或作寿考之考"断无与*孝+

通者# *孝+之字源"上半从老之省"下半从子"以子承老会意"以此可证

*孝+之初谊当做动词用#

二& 以孝以享

作为动词的*孝+"其朔谊可从金文辞例中测知# 金文与两周文献

中"多有*享孝+连文之例# 金文中尤不胜枚举# 要皆在标明彝器之功

用# 西周彝铭中多称*用享孝+,*用孝享+或*用孝用享+,*用享用孝+"

其例实多"不繁举证"今以白川静(金文通释)所录为本"略自变量例

如下$

昭穆时期$ 其用夙夜享孝"于厥文且乙公于文母日戊&

&

方鼎'

恭孝时期$ 用追孝于己伯"用'

大宗"用泺好宾&

(

钟'

用敢卿&飨'孝于皇且#

&仲楠父鬲'

厉王时期$ 用作朕皇考朱癸尊鼎"用享孝于文申&此鼎'三件

西周后期$ 白公父乍金爵"用献用酌"用享用孝于朕皇考"用蕲眉寿"

子孙永宝用?&白公父勺'

西周后期$ 用享考&孝'于宗室万年&郜史硕父鼎'

其万年子子孙永用'

孝&仲)

父尊'

唯此*享孝+连文的形式"迨及春秋以后"*享孝+连文除以上形式

外"或称*以&厶'孝以&厶'享+"其义略无二致#

春秋$''''我厶享孝"乐我先且&?钟'

鲁僖公五年$ 用享用孝"用旗眉寿&虞司寇伯吹壶'

春秋$ 召叔山父乍旅 "用享用孝"用旗眉寿&召叔山父'

春秋$ 用孝用享"用易眉寿&曾伯胊壶'

春秋中叶$ 用享用考于皇且圣叔&素命$

'

春秋中叶$ 用享厶孝"于*

皇且文考&齐+

氏钟'

春秋中期$ 厶 孝享"厶受屯鲁多厘&秦公$

'

+$!

中国哲学与文化!第八辑"

春秋晚期$ 厶享厶孝"用蕲万寿&其次句,

'

春秋后期$ 用追孝于我皇簋&陈肪簋'田成子常器

公元前 +($ 年$厶享厶孝于大宗皇且皇妣"皇考皇母&陈逆'

战国$ 用享厶孝"于我皇且文考&王孙遗者钟'

然*享孝+连文"究竟何义"旧解皆以为与金文辞例中*追孝+略同"

以为*享+是享献"*孝+即孝敬# 按*享孝+连文为两周习惯用法"或可以

成语视之# 此成语亦多见于诗书等文献#

-诗4周颂4载见.*(龙旗阳阳$和铃央央$鈃革有#

$休有

烈光$率见昭考$以孝以享$以介眉寿%)

-诗4小雅4天保.*(吉蠲为$

$是用孝享+馤祠尝$于公

先王%)

(毛传)谓$*享"献也#+孔疏$*王既为天安定民事已成"乃善薭为酒食之

馔"是用致孝敬之心而献之#+孔氏释飨为献酒食之馔"释孝为孝敬之心#

此说自孔以下"略无异辞"惟清人马瑞辰独具只眼"以为*享+,*孝+互

文"曰$*(尔雅3释诂)$享"孝也# (释名)引(孝经)说曰$孝"畜也"畜"

养也# (广雅)$享"养也# (谥法解)$协时肇享曰孝# 是孝与享同义#

故享祀亦曰孝祀# (楚茨)诗-絆芬孝祀.是也# 致享亦曰致孝"(论语)

-而致孝乎鬼神.是也# 此诗-以孝以享.犹(潜)诗-以享以祀."皆二字

同义"合言之则曰-孝享."(天保)诗-是用孝享."犹(

-

宫)诗-享祀不

忒.也# (笺)分孝享为二义"失之#+

*+4马说言之凿凿"实可成为定论# 然

自马氏以下说(诗)者"多未见及此"仍以孝为*孝敬+之义# 如高亨(诗

经今注)以为$*祭祀祖先乃对祖先的孝敬"所以说孝享#+

*+5仍有学者"本

此义而发挥"以为*享孝+连文是周人宗教观与伦理观结合的产物# 并

称$*是知享孝连文或对举"是西周孝道观的一种语言表现形态# 可见"

孝这一伦理观念与享这一宗教观念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有时却以

$$!

原'孝

*+4

*+5

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卷 !#"页 %,"收入(续经解毛诗类汇编)&台北$艺文出版社"

%#,&'"页 %$,&#

高亨$(诗经今注)"页 !!(#

孝与祭祀的结合而表现的#+

*6,推论至此"可谓更行更远# 窃以为*享孝+

之*孝+字于西周金文中究竟包含多少伦理内涵"大可商榷# 后世儒家伦

理意义上的*孝+"一般认为包含情感上的关怀&*'"#',行事中的顺从

&)=#0(#%*#'与理性上的道德警觉&.)"'-7(5(-'%*#'等三方面的内容*6-

#

西周金文中的*孝+除去祭祀中敬奉食馔与祖先外"实未及此#

(诗)有所谓*以妥以侑+,*以享以祀+,*以薪以+,*以引以翼+,

*以假以享+,*以似以续"以遨以游+"文例常见"皆以*以+连接两个平行

动词"或使动名词"两词词意或相对,或相近,或相同# 其他虚词如*式+,

*侯+,*攸+,*载+,*用+等用法皆类此# 金文亦有*厶&以'登&'厶

尝+,*厶夏厶南+,*厶厶喜+等亦皆类此# *孝+,*享+同义连文"殆无

疑义# 皆指祭祀中以酒食献飨也# *享+与*乡+,*飨+,*飨+皆通"本义

为以酒食进奉# 以金文词例与(周礼)来看"食馔燕会宾客曰乡%献祭死

者曰享# 此辞义之分"卜辞中已然# 以字形论之"*享+象宗庙形"*乡+

则以二人相坐对食会意"后来乃分指大飨,燕食二礼#

仲籹父鬲铭$*用敢卿考于皇且考+"*卿考+即*飨孝+"以言祀事中

之进献饮食*6.

# 彝铭中尚有* +一字"上半与孝同"下半从食# 为*孝+

之异体# 其形数见#

一曰$

曾伯 $用 用享于我皇且文考

一曰$

番君召$用享用

一曰$

陈逆$厶享厶 于大宗皇且皇妣"皇考皇母

&$!

中国哲学与文化!第八辑"

*6,

*6-

*6.

王慎行$(论西周的孝道观)"(古文字与殷周文明) &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页 !&(!!&,# 王慎行先生此文论孝于资料上可谓备矣"且多卓见# 然就孝之初谊"笔者

不能苟同#

K#(%#"Y)#&B" 9#$6&0-+$ B/"-02#6/"(J)-+,J%($ J=(0#$2/>&0/-#$ &$.(>/"(J2A(0/#6/"(

E>(+F/">#&%" /#M+>. C#2/0#$R($/-#$+,4"-$F-$% &I-='%,$ ?&'&#M%(7#"$(&, )9L#8 U)"> :"#$$"

%##)'" !!2$)@&&2

见王慎行$(论西周的孝道观)"页 !$#!!&"#

厉王时器梁其鼎,梁其壶皆有铭曰$*用享考于皇且考+"西周晚期郜

史硕父鼎铭中"*考+亦与*孝+通# *考+,*孝+通用"以形音俱近也# 考"

苦浩切"幽韵溪纽%孝"呼教切"幽韵晓纽"二者韵同纽近# *孝+之初谊笔

者颇疑为子以饮食进献父考# 许慎所谓*子承老+之说"或未必# (礼记

3曲礼)*祭王父曰皇祖考"王母曰皇祖妣# 父曰皇考"母曰皇妣# 夫曰

皇辟# 生曰父,曰母,曰妻"死曰考,曰妣,曰嫔# 寿考曰卒"短折曰不

禄#+(释名3释丧制)$*父死曰考#+证诸金文辞例未确# 以诗书与彝铭

两参之"*考+有数义$先祖,死去的父亲和活着的父亲# 这些都是周礼或

孝祭或孝养的对象# (礼记3祭法)$*王立七庙"一坛一.

# 曰考庙"曰

王考庙"曰皇考庙"曰显考庙"曰祖考庙"皆月祭之#+此考就其死者而言

之# (尚书3康诰)$*子弗癨服厥父事"大伤厥考心#+此*考+就生者

言之#

故孝的对象"一为先祖$金文孝祀的对象有*文且+,*皇且晨公+,

*文申&神'+,*前文人+,*宗老+及*宗室+诸先祖等# 一为死去的父亲$

孝祀对象有*皇考+,*朕皇考+,*文考+"或径称*父母+# 一为活着的父

亲$奉养父母亦曰孝*6/

#

是以 *孝+本 *考+之义"殆由 *考+孳乳之字也# 考有 *胡考+

*60

&(诗3周颂3载芟),(诗3周颂3丝衣)',祖考先王&金文'是其远祖"

先考&中山王 鼎'%又有*文考+,*昭考+ &(诗3周颂3访落)"班簋作

*邵考+',*皇考+,*剌&烈'考+是其先父%朕考又是其活着的父亲#

(中庸)所谓$*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故孝之义于生

者则为酒食奉养父母"于死者则为行祭祀进献醴/

# 与*享+,*飨+二字

联用"亦其证也#

($!

原'孝

*6/

*60

(尚书3酒诰)云$*妹土"嗣尔股肱"纯其艺黍稷"奔走事厥考厥长"肇牵车牛"远服贾

用"孝养厥父母# 厥父母庆"自洗腆"致用酒#+是劝其躬行稼穑"以事尊长"行孝养于父母#

(传),(笺)以为*胡"寿也"考"成也+# 旧注皆从之# 或曰$*胡考即寿考#+此说可商

榷# *有椒其馨"胡考之宁"不吴不敖"胡考之休+"以寿考解之"其辞不文# 余按"胡者"远也#

(仪礼3士冠礼)$*敬尔威仪"淑慎尔德"眉寿万年"永受胡福#+郑注$*胡"犹遐也"远也# 胡考

即远祖"以此解诗"其义自明#+*有椒其馨"胡考之宁+"椒酒馥郁上达"远祖自宁# *不吴不敖"

胡考之休+"无喧无哗"祗敬祀事"是远祖之福也#

三& 絆芬孝祀

(诗3小雅3楚茨)清楚地描述了此祭祀献飨的过程$

絆芬孝祀$神嗜饮食% 卜尔百福$如几如式%

既齐既稷$既匡既敕% 永锡尔极$时万时亿%

礼仪既备$钟鼓既戒% 孝孙徂位$工祝致告%

神具醉止$皇尸载起% 鼓钟送尸$神保聿归%

诸宰君妇$废彻不迟% 诸父兄弟$备言燕私%

乐具入奏$以绥后禄% 尔?既将$莫怨具庆%

既醉既饱$小大稽首% 神嗜饮食$使君寿考%

孔惠孔时$维其尽之% 子子孙孙$勿替引之%

以此诗参诸三(礼)"所谓孝祀"实乃享祀"其义不待辨而自明# 而其

孝享的约略过程"亦可如下表所示$

礼节-诗.小

雅.楚茨/

-礼记.郊特牲/

!$2!%&0!+2%+++0$!

-仪礼.少牢馈食礼/

+(2!$!0&&2%%#&0

%!""

金文中所见西周孝享

之礼

食饩

之备

楚楚者茨"

言抽其棘"

自昔何为/

我艺黍稷#

食饩

之备

我黍与与"

我稷翼翼#

我仓既盈"

我庾维亿#

用盛稻粱&曾伯 '

用成稻粱 &叔家父乍

仲姬'

酒饩

侑尸

以为酒食"

以享以祀#

以妥以侑"

以介景福#

凡饮"养阳气也%凡食"

养阴气也#

用穆穆夙夜尊享孝妥

福&

&

方鼎'

用妥多福&宁簋盖'

大神妥多福&

0

簋'

王夕飨醴于大室"穆公

侑尸&穆公簋盖'

,$!

中国哲学与文化!第八辑"

续表一

礼节-诗.小

雅.楚茨/

-礼记.郊特牲/

!$2!%&0!+2%+++0$!

-仪礼.少牢馈食礼/

+(2!$!0&&2%%#&0

%!""

金文中所见西周孝享

之礼

用介鲁福&启卣'

王乡醴&大鼎'

王才郑乡醴 &三年0

壶'

兮熬乍尊壶其万年子

子孙孙永用享孝于大

宗&兮熬壶'

牺牲

济济跄跄"

薭尔牛羊#

以往蒸尝"

或剥或亨#

郊特牲而社稷大牢#

天子适诸侯"诸侯膳用

犊%诸侯适天子"天子

赐之礼大牢#

主人朝服即位于庙门

之外"东方南面# 宰宗

人西面北上"牲北首东

上# 司马羊"司空击

豕"宗人告备乃退#

用鬲用烹&叔夜鼎'

其用'蒸大牢 &淮白

鼎'

赐刍錦1

"曰$用啻于

乃考&大簋'

祀祖

或肆或将"

祝祭于?#

祀事孔明"

先祖是皇#

诏祝于室"坐尸于堂"

用牲于庭"升首于室#

直祭祝于主"索祭祝于

?#

以祭我皇且&栾书缶'

其用享孝于皇申且考

于好?友&杜伯2

'

用孝享于皇且考 &虢

宣子白鼎'

孝孙

致享

神保是享"

孝孙有庆#

报以介福"

万寿无疆#

祭称孝孙孝子"以其义

称也# 称曾孙某"谓国

家也#

用享孝于文神用丐眉

寿&此鼎'

大神妥多福&

0

簋'

师遽拜稽首"降余鲁多

福亡疆&士父钟'

鼎俎

之献

执爨"

为俎孔硕#

或燔或炙"

君妇莫莫#

鼎俎奇而笾豆偶# 阴

阳之义也#

雍人葾鼎匕俎于雍爨#

雍爨在门东南北上#

廪人葾甑飌匕与敦于

廪爨# 廪 爨 在 雍 爨

之北#

乡醴"呼虢叔召0

"赐

羔俎# 己丑"王在句

陵"乡逆酒"呼师寿召

0

"赐彘俎#

&三年0

壶'

笾豆

为豆孔庶"

为宾为客#

献酬交错"

礼仪卒度#

笾豆 之 实" 水 土 之

品也#

司宫葾豆笾勺爵觚觯用献用酌 &白公父金

勺'

#$!

原'孝

续表二

礼节-诗.小

雅.楚茨/

-礼记.郊特牲/

!$2!%&0!+2%+++0$!

-仪礼.少牢馈食礼/

+(2!$!0&&2%%#&0

%!""

金文中所见西周孝享

之礼

献酬

笑语卒获"

神保是格#

报以介福"

万寿攸酢#

大飨君三重席而酢焉"

三献之介"君专席而

酢焉#

用享用孝于朕皇考"用

蕲眉寿"子孙永宝用?

&白公父金勺'

工祝

之事

我孔赺矣"

式礼莫愆#

工祝致告"

徂赉孝孙#

主人曰$孝孙某"来日

丁亥"用荐岁事于皇祖

伯某"以某妃配某氏#

尚飨# 皇尸命工祝#

告余先王若德 &毛公

鼎'

孝祀

降福

絆芬孝祀"

神嗜饮食#

卜尔百福"

如几如式#

又孝祀孝祭

&

3

伯乍井姬鼎'

降福

既齐既稷"

既匡既敕#

永锡尔极"

时万时亿#

尝乐

礼仪既备"

钟鼓既戒#

孝孙徂位"

工祝致告#

飨? 有 乐" 而 食 尝

无乐#

主人西面"祝在左"主

人再拜稽首"祝祝曰$

孝孙某"敢用柔毛刚

鬣"嘉荐普淖"用荐岁

事于皇祖伯某#

鲁遂乍騄钟"用享考

&鲁原钟"春秋前期'

鼓钟

送尸

神具醉止"

皇尸载起#

鼓钟送尸"

神保聿归#

宾入大门而奏肆夏"示

易以敬也卒爵而乐阕"

孔子屡叹之# 奠酬而

工升歌"发德也#

前宿一日"宿戒尸# 明

日朝"筮尸#

以某之某为尸#

尸拜许诺"主人又再拜

稽首"主人退"尸送"揖

不拜#

祝出迎尸于庙门之外#

邵各乐大神&

0

钟'

用邵各喜侃乐前文人

&

0

钟'

(

作宝钟"用追孝于己

伯"用享大宗&

(

钟'

君妇

致祭

诸宰君妇"

废彻不迟#

诸父兄弟"

备言燕私#

"&!

中国哲学与文化!第八辑"

续表三

礼节-诗.小

雅.楚茨/

-礼记.郊特牲/

!$2!%&0!+2%+++0$!

-仪礼.少牢馈食礼/

+(2!$!0&&2%%#&0

%!""

金文中所见西周孝享

之礼

乐奏

乐具入奏"

以绥后禄#

尔?既将"

莫怨具庆#

飨? 有 乐" 而 食 尝

无乐#

我厶享孝"乐我先祖

&?4

钟"春秋时器'

稽首

既醉既饱"

小大稽首#

神嗜饮食"

使君寿考#

询稽首"对5

天子休令

&询簋'

舀拜手6

首&舀壶'

致福

孔惠孔时"

维其尽之#

子子孙孙"

勿替引之#

皇尸命工祝"承致多福

无疆# 于女孝孙"来女

孝孙# 使女受禄于天"

宜稼于田"眉寿万年"

勿替引之#

用祈眉寿"万年无疆#

子子孙孙"永寿用之

&陈公子中庆盖'

''按上表所示"所谓孝祀"实为西周仪注中飨礼的一部分# 姚际恒以

为*少牢+,*特牲+两篇皆由此*楚茨+一诗脱胎而来*61

# 上表显示此诗与

(礼记3郊特牲),(仪礼3少牢馈食礼)记注多合# 郑玄云$*名-郊特

牲.者"以其记郊天用7

犊之义#+

*62今察其内容"多言飨祀朝觐各节"后

段杂取婚冠诸礼之义# *少牢馈食+之礼"旧注以为诸侯之卿士大夫"岁

时祭祀祖祢之礼# 按(周礼3春官3大宗伯) *以馈食享先王+"故其所

记实为自天子以下至大夫之士所行宗庙祀祖之礼#

高田忠周曰$*孝子之事也"事死犹事生"故祭祀有享献之礼# 享献

亦是饮食事也"故孝字从孝省"又从食会意#+

*63以此"益证*孝+,*享+本

同义# 乃以酒食进献祖考之灵"以为致飨之意# 金文的字形"从*考+从

*食+"即象其意也# *孝+,*

8

+"其文虽异"其义则一"皆象子以酒食进

奉其父考#

此飨礼西周初期已略成制度# 刘雨所列的西周有飨礼记载的十一

%&!

原'孝

*61

*62

*63

姚际恒$(诗经通论)&北京$中华书局"%#$,'"页 !)%#

朱彬$(礼记训纂)&北京$中华书局"%##&'"页 ),%#

高田忠周$(古籀篇)&台北$大通书局"%#,!'"卷 ))"页 !+#

器中"天亡簋,征人鼎"宜侯9

簋属西周早期*64

"(诗3周颂3閖),(载见)

等篇所记也是飨礼的部分内容# 其年代约当周初"与(礼记3礼运)所记

略同$

礼节 -诗.周颂.雍/ -诗.周颂/诸篇 -礼记.礼运/

食饩之备

有来雍雍"

至止肃肃#

相维辟公"

天子穆穆#

丰年多黍多薓"

亦有高廪"

万亿及秭# &丰年'

载获济济"

有实其积"

万亿及秭# &载芟'

酒饩侑尸

为酒为醴"

畀祖妣"

以洽百礼# &丰年'

为酒为醴"

畀祖妣"

以洽百礼# &载芟'

玄酒以祭

牺牲於荐广牡"

相予肆祀#

我将我享"

维羊维牛"

维天其右之# &我将'

杀时蕆牡"

有?其角#

以似以续"

续古之人# &良耜'

荐其血毛"腥其俎"孰其

?"与其越席"疏布以幂"

衣其遆帛# 然后退而合

亨"体其犬豕牛羊

祀祖假哉皇考"

绥予孝子#

伊嘏文王"

既右享之# &我将'

率见昭考# &载见'

於乎皇考"

永世克孝"

念兹皇祖"

陟降庭止# &闵予小子'

!&!

中国哲学与文化!第八辑"

*64

刘雨$(西周金文中的周礼)"(燕京学报)第三期&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页

,$!,&#

续表一

礼节 -诗.周颂.雍/ -诗.周颂/诸篇 -礼记.礼运/

孝孙致享宣哲维人"

文武维后#

以享以祀"

以介景福# &潜'

维予小子"

夙夜敬止"

於乎皇王"

继序思不忘# &闵予小

子'

鼎俎之献

自堂徂基"

自羊徂牛"

鼐鼎及# &丝衣'

醴?以献"荐其燔炙#

实其簋,笾豆,

:

羹#

笾豆 实其簋,笾豆,

:

羹#

献酬燕及皇天"

克昌厥后#

既醉既饱"

福禄来反# &执竞'

兕觥其譧"

旨酒思柔#

不吴不敖"

胡考之休# &丝衣'

工祝之事祝以孝告"嘏以慈告"是

谓大祥#

孝祀降福

降福孔皆# &丰年'

以孝以享"

以介眉寿# &载见'

降福绥以多福"

俾辑熙于纯嘏# &载见'

尝乐

应田县鼓"

鱠磬籾圉"

既备乃奏# &有瞽'

鼓钟送尸

钟鼓??# &执竞'

设业设?"

崇牙树羽# &有瞽'

君妇致祭君与夫人交献"以嘉魂

魄"是谓合莫#

)&!

原'孝

续表二

礼节 -诗.周颂.雍/ -诗.周颂/诸篇 -礼记.礼运/

乐奏

笙管将将# &执竞'

??厥声"

肃雍和鸣"

先祖是听# &有瞽'

稽首

成之尽之

绥我眉寿"

介以繁祉#

既右烈考"

亦右文母#

降福穰穰"

降福简简# &执竞'

我客戾止"

永观厥成# &有瞽'

此礼之大成也#

''以(周颂)各篇合而观之"西周初期之飨礼各节已备"略同于后世礼

书中所述# 周人所作之飨礼"实本于殷制而有其损益# 殷器中如尹光

鼎,宰甫卣亦记飨酒之事# 刘雨在其(西周金文中的*周礼+)一文中曾

列表标示出西周金文所见 !" 种祭祖礼"并以之与殷虚卜辞,殷代金文及

周原甲骨文作一比较"殷周祭祖仪注间之因承关系"一目了然# 故飨祀

之礼当始自殷人无疑# 唯此孝享活动"在殷世或为简单的醴饩之献"至

西周而衍生他义"更增强了其于礼制中的作用和意义#

由此孝之本义"又歧生他义如下$一,以酒馔奉献其他受祭死者"亦

称孝# 殳季良父壶$用享孝于兄弟,婚媾,诸老# 祀奉亡夫亦曰孝&叔皮

父簋,叔噩父簋'

*65

# 二,以酒馔奉养父母"乃孳生西周初期之事父母曰

孝"亲兄弟曰友的孝友观念&(尚书3康诰),(尚书3君陈),墙盘,历

鼎'# 三,慎终追远"缅怀往烈"亦称孝# 金文中每称*追孝+先祖"即礼书

中所谓*追享+是也# (周礼3春官3司尊彝)$*凡四时之闲祀,追享,朝

享,衳"用虎彝,譐彝"皆有舟#+所谓追享"即?舉之祭# 四,行孝享之礼

者"或称孝子"或称孝孙"或称孝妇&叔多父盘'# 凡此种种"乃及春秋以

后的孝弟观念"皆由早期享献之礼出"义繁字简"殆是之谓也*7,

# 以(论

+&!

中国哲学与文化!第八辑"

*65

*7,

王慎行$(论西周的孝道观)"页 !&"!!&%#

关于先秦孝的观念的发展"有很多学者论及"颇多胜义# 涉猎所及"近著中揭橥新义者有陈

苏镇$(商周时期孝观念的起源,发展及其社会原因)&(中国哲学)第 %"辑"页 )#!+,'%王慎行$(论西

周的孝道观)%及P#(&6 L2P%'!!" *;6#Y+ Y#(%&#"!"#&'&()% )9W(')+&(儒家对孝的再解释)'" B+>,*

9"-$+ !" &%##$'$ %#$@!!!# 其中后二者更对春秋以降孝道观念的递变申论甚详"足资参考#

语)中所谈到的孝的内容来看"大约包涵不失礼,不辱亲,敬亲,爱亲等方

面# 其中不失礼又包括两个方面# (论语)$*孟懿子问孝# 子曰$无违#

22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也就是所谓的事死如事生"

事亡如事存# 不辱亲"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不作违背道德的事"给父母

增光%二是以父母之心为心"遵循父母的教诲"继承其德行# 此即孔子所

谓*父母惟其疾之忧+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 所谓敬亲是说除奉养父

母之外"当别有孝顺恭敬之意# 子游问孝"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

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即使劝谏父母"也要以敬为

本"即孔子所说的*事父母几谏# 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爱亲

是强调发自内心的对父母的关爱"如父母在"不远游# 孔子又说$*父母

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知道父母的年龄"既喜其寿"又

惧其衰"关爱之情"不克自已# 严格地说"作为伦理意义上的孝"应该是

在孔子那里才被总结出此四项原则"而得到理论化# 孝之本义生于事

生"然后扩而为事死# 其初或为简单的醴饩之献"而其后事死之礼逾隆"

终于与祭天地神癨之礼并重# (孝经)中分天子,卿大夫与士庶之孝"(论

语)中所说的孝的具体原则"于是乎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产生# 一个日常

生活中的孝"扩而为宗教行为"又进而被赋予丰富的伦理内涵#

学术界的一般观点皆以为"中国古代伦理思想的产生"应在西周初

期# 如朱贻庭主编的(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即指出$*西周伦理思想的

产生"与殷周之际的社会变革有着直接关系"因而要研究西周的伦理思

想"及全面考察中国古代伦理思想的诞生"就必须首先搞清殷周之际社

会变革的基本情况#+

*7-有学者进一步认为这种变革的本质是周人利用以

血缘为纽带的氏族组织制度而建立起一套宗法等级制度*7.

#

然而"自静安先生&王国维'以下"宗法制度问题在学界一直是热门

话题# 歧说纷出"莫衷一是# 有学者甚至认为宗法之成为制度"当晚至

公元 + 至 $ 世纪之后*7/

# 也有学者以为在数据尚不充分的基础上作制度

的探讨"可说是没有什么意义*70

# Q#%5 K'%@,(所说的制度的颁行"见诸

$&!

原'孝

*7-

*7.

*7/

*70

朱贻庭主编$(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页 !!)#

齐思和$(西周时代之政治思想)"(燕京社会科学)第 % 卷&%#+,'"页 ))#

Q#%5 K'%@,(" 4"(9"-$(2(P-$2"-A ;*2/(:&A'.="(05#" 3I$ K'"7'"0 M%(7#"$(&, :"#$$"

%#)('" !2))2

K#""-##T2A"##-" 4"(G>-%-$2#6;/+/(0>+6/-$ 9"-$+ &A6(*'5) '%0 F)%0)%$ M%(7#"$(&, )9

A6(*'5) :"#$$" %#("'" !!2%"!@%")2

文字固然在晚近之世"然据此不足以断定无宗法之名"就必无宗法之实#

如许多学者所指出的那样"商代本身已有宗法制度*71

# 胡厚宣在(殷代婚

姻家族宗法生育制度考)一文即强调殷周制度之传承关系"特别指出殷

人宗法制度之存在及与周制之同# 林赩考察了小屯所出三种主要非王

卜辞"指出了子姓宗族的存在*72

# 裘锡圭先生亦以为甲骨文中所见的宗

族组织形式"有类于周代的宗法制度*73

#

当然同是宗法制度"殷周制度也有同中之异"关于这一点"本世纪初

静安先生举出有封建和庙数之制及同姓不婚三者*74

"以今视之"未确# 然

学者们论争的焦点"拙见以为端在族权,神权,政权的关系# 在商周两

代"三者的基本形态是结合在一起的"所不同的是结合的方式"以及三者

在统治术中运用之权衡轻重#

商人尚鬼敬神"*先鬼而后礼+&(礼记3表记)'"是众所周知的# 在

殷人的祭祀中"最多见的是祖灵崇拜# 凡婚姻巡狩攻伐等事务"殷王率

问之蓍龟# 凡涉世俗事务"亦必祭告先王先公"贞其休咎# 陈梦家先生

曾把殷人的祭祀对象分成三类$曰天神,曰地示,曰人鬼*75

# &%'神$上

帝,日,东母,西母,云,风,雨,雪等# &!'示$社,四方,四戈,四巫,岳,渎

等# &)'鬼$包括先王,先公,先妣,诸子,诸母,旧臣# 若以祭祀种类分"

陈梦家在另一文中则把卜辞中祭名分 )( 种# 其中多与先公先王之祭祀

相关# 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可将殷人崇拜分为天神,自然神与祖灵# 商

王祖先均被神化在人神之间"存活在此商人的庙寝中"时王供奉的祭坛

上# 在众神之上"商王所供奉的帝或上帝似乎是商先公先王之集合灵物

&5#%#"(*$!("(&'# 卜辞中又有所谓王帝"乃死去的先王后王之灵癨# 作

&&!

中国哲学与文化!第八辑"

*71

*72

*73

*74

*75

胡厚宣在(殷婚姻家族宗法考)中指出"宗法制度在商代晚期已经形成# 见(史学论

丛)第 % 卷&%#)+'"页 !!+!#

林赩$(从武丁时代的几种*子卜辞+试论商代的家族形态)"(古文字研究)第 % 辑&北

京$中华书局"%#(#'#

裘锡圭$(关于商代的宗族组织与贵族和平民两个阶级的初步研究)"(文史)第 %( 辑

&北京$中华书局"%#,!'#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观堂集林)&北京$中华书局"%#$#'"卷 %""页 +$%!+,"#

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页 $&!#

用于上帝与时王之间*8,

"其权能与上帝略同# 时王在对王帝和上帝的祭

拜中"获取无上神权荫庇# 所以时王既可代表上帝&神'"也代表王帝

&宗'"也同时是人&政'# 三者在时王那里获得统一"故殷王的统治是神

权为基础的,以神道设教的宗法政治# 他所关注的是神人之际的应合关

系# 孝的观念我们推测应当产生于殷王祭祀祖先神癨的宗教活动*8-

#

卜辞中所见的抽象概念本身并不多见"殷人*孝+的观念未必具有西

周时期的伦理内涵和抽象意义# 卜辞中一些抽象名词如*吉+

*8.

,*凶+

*8/

,

*堇+

*80

,*咎+

*81

,*利+

*82

,*祸+,*尤+

*83

,*仁+,*灾+

*84

, *圣+

*85

, *德+

*9,

,

(&!

原'孝

*8,

*8-

*8.

*8/

*80

*81

*82

*83

*84

*85

*9,

胡厚宣$(殷卜辞中的上帝和王帝5"(历史研究)第 # 期&%#$#'"页 !)!$"%第 %" 期

&%#$#'"页 ,#!%%"# 伊若白&Y)=#"&J%)'在胡的研究基础之上又对作为至上神的上帝的存在

表示怀疑# 他根据加藤常贤与白川静的理论释帝为祭祀的神坛"并提出骨辞中帝与上帝的概念

应是一个所谓*皇祖考+的合成体&'*)"!)"'&#=)0, )9"),'-*9'&6#"$+'"既可以作为集合名词"也

可以作为一般名词来指称商人神殿中的先公先王# 见Y)=#"&J%)" *4'$;6#"#'K(56 T)0 ;((%

?6'%5 Y#-(5()%/+ B+>,*9"-$+ %$&%##"'$ %@!&2

伊藤道治与李宗侗等诸多学者都认为商人对上帝的崇拜是与他们的祖先崇拜结合在

一起的# 见A6)@,+% K$+ '%0 P'&6#",% 32F(%0+99" H(2/(>$ 9"#& 9-R-,-'+/-#$ &L#8K'7#%$ U'-#

M%(7#"$(&, :"#$$" %#,#'" !2%"!#

*吉+象句兵置于郪卢"旧释或以为*偃兵为吉+#

*凶+卜辞中仅数见"字形作 , "(合集)$&#%$贞凶"亚亡若# (合集)%",%!$庚寅

卜"贞;

弗其<

"亡凶# 其初谊疑为人牲#

初义不识"董作宾以为象人衣冠整齐"两手交叉恭谨之状"卜辞中多为灾咎之义# 见于

省吾主编$(甲骨文字诂林)"页 !,##

饶宗颐以为象人行迟蹇阻也# 见于省吾主编$(甲骨文字诂林)"页 ,)+#

从刀从和省#

*尤+字象人手形为一*一+划所阻"周策纵以为是以利器断手指之形# 手形字*又+卜

辞即*佑+"以手受物"象吉祥之义# 以兵截指"则为祸患# 见周策纵$(说*尤+与蚩尤)"(中国

文字)第 +, 期&%#()'# 引自于省吾主编$(甲骨文字诂林)"页 )+)+!)+)$#

象水横流"壅窒为患# 见于省吾主编$(甲骨文字诂林)"页 %!(+!%!($#

卜辞作耳口"从口耳会意"与*听+,*声+本为一字"动词为听"名词为声"*圣+仅因其初

文加壬以为声符# *声+,*听+,*圣+三字同源"始皆状以耳知声之义"后*圣+分出抽象意义"以

形听觉之敏锐# 郭癎若,唐兰,李孝定,于省吾等言之备矣# 见于省吾主编$(甲骨文字诂林)"

页 &$(!&&!#

卜辞从彳从1

从目"象目之所注"在于道路"故与省字同源# 后乃抽象化为人之行事"

复抽象化为人之德行#

*安+&从女在宀下',*宓+ &象置戈于室',*宁+ &象皿在室下"象室家之

安'等等"始皆由具体事类中产生# 乃因文字始生"与先民早期的生活仍

密切相关#

*孝+原是殷人奉献醴饩给父母祖先的活动"此孝享活动在殷人那里

是否具有伦理内涵"恐怕不易断言# 若有"*孝+的观念的伦理内容应该

是在殷王神道设教的宗教伦理下产生的# 比及周人"致孝享于庙"用大

牲"与其天命观念亦有关# (易3萃)$*萃"亨# 王假有庙"利见大人#

亨"利贞"用大牲"吉# 利有攸往# (彖)曰$萃"聚也%顺以说"刚中而应"

故聚也# 王假有庙"致孝享也# 利见大人亨"聚以正也# 用大牲吉"利有

攸往"顺天命也# 观其所聚"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4+

*9-

周人灭商以后"周人所信奉的天"取代了帝与上帝的崇高地位# 从

(诗),(书)等文献来看"周人的*天+既是人格神"也具有形而上的特性#

它与殷人的*上帝+的区别在于它是一种自然意志的存在"无须通过祖宗

神灵即可对尘世直接关怀# 因此"在周人的统治方略中"神与人的关系

固然重要"但并不是决定因素# 周王所关心的似更多的是政权与宗权"

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于是*孝+的观念的内容"也由人!神关系转

化为人!人关系# 其本义也由人对祖宗神灵的祭祀献飨转化为祗敬祖

先奉养父母的宗族伦理"进而拓展为可赖以教化天下的社会伦理"终于

又升华为具有自然意志的天之德性#

,&!

中国哲学与文化!第八辑"

*9-

王弼,韩康伯注"孔颖达疏$(周易正义)"收入阮元$(十三经注疏) &北京$中华书局"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