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前后中共路线的转变与上海的城市社会团体 (1935-1941)

31
R . MacKinnon. M;u i l' -C\airc ßergere , Yves Chevrier , Alain

Transcript of 抗战前后中共路线的转变与上海的城市社会团体 (1935-1941)

抗战前后中共路线的转变与上海城市的社会团体

〔法〕萧小红

上海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工商业中心和最大的移民城市,

又是一个具有相当自主程度的社会:不同的社会阶层通过自发组

织的团体满足内部以及地方社会的需求.调节与外部和政权当局

之间的关系 。 在都市社会里并存的团体中有中国传统的工商业行

会、同乡会、慈善机构以及半公开的帮会,有在西方影响之下发

展起来的商会、工会、教育会、学生会以及各类职业、专业团体 s

有各种宗教、文化和教育组织及其派生的机构;以及具有娱乐和

互助性质的兄弟姊妹会、同学会、校友会、联谊会和俱乐部等等 。

这些组织和团体有它们各自的社会基础与服务对象,履行一定的经

济、社会和文化功能 。 它们不仅仅是连结分散的个人与社会之间的

纽带,而且在 20 世纪各种政治运动中,常常扮演动员民众的中介

本主幢改碗ω盖子王奇生、朱英、班宗震 Stephcn R . MacKinnon. M;uil'-C\airc

ßergere , Lucien 自anco. Yves Chevrier , Alain Roux 情位对lJJ搞提出的批评相建议。

在此谨表示在心的感谢。

460 近代申国与世界(第一卷〕

角色悟。

1927 年国民党执政后.控制rr 全 rh 性的和规模比较大的商会、

教育会和工会,并对其他有组织的活动加以限制,尤其防止社会团

体从事政治活动和受共产党反左翼思潮的影响 。 但是国民党政权的

控制受到各方面的限制 . 尤其是因为租界的存在.上海都市里仍然

活跃着许多相对独立的职业团体、带有改良主义色彩的组织与机构

以及左翼文化运动的团体等。

上海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最重要的基地之一 20 世纪 20

年代国共合作期间.中共的路线以产业工人为主要对象和组织工人

运动为重点。 1927 年国民革命失败以后,由 于执行激进、盲动的

城市革命路线和当局的镇压.中共在城市的力量受到很大的损失.

社会基础日形狭隘 c 面临自身的困境 *1 习、断 DJI 深的民族危机, 30

年代中期以后 中共开始逐步地改变以往封!斥资产 阶级、中间派和

小资产阶级的城市路线.并在第二次国共合作确立后,重新回到公

开与合法的中国政治舞台 。 抗日战争j锦州.中共在坚持发展根据地

和扩大武装力量的同时,并没有忽略敌占区 与大后方的城市工 作.

而是大大加强了深人都市社会不同社会阶层的工作和利用公开、合

法团体的策略 , 从而为发展壮大党的力璧初实现夺取政权的最终目

标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

奋关城市社会团体和中共活动的研究通情属于近代史两个不同

的分支一-社会史和党史部分。 近 20 年米,这两个领域的研究在

中外学者的努力下,有了长足的进展,涌现出一批非常出色的和高

质量的科研成果 . 并且出版了大量的资料和文献,限于篇幅不一­

列举和作进一步的讨论。 然而.我在考察抗日战争前后中共地下党

的活动时,发现它们跟上海社会团体及其所属的机构之间存在密切

的关系.从这个角度出发电把通常分属政治史和社会史的两个对象

① 垂见颐德量高荣同乡舍的晕目民族主义远ij/] 1/ I 的作用 ßryna G倒对man. NatÎ l 't'

Pl.α 1"t', Ci fV . u 1/d ;、!ut Ìlm: RPKiυ1/ul Nf't ullrR .I' ωu! fdt'1Ititie, in 到11I1IIglll1 i , 1853

- 1 叹37 日-erkd('y; Univ('rsit y of Calirornia Pn州 1995 。

抗战前后申央路线的转变与上海娥市的社会团惊(l935 - 1 9.H ) 461

连结起来进行研究,也许有助于我们丁解中共新策略的实质内容.

它所采取的方式方法以及它与城市不同社会阶层的相互关系 。

政党是现代社会竞争政治权力的派别的主要组织形式,然而,

只有实行恰如其分的策略指导和有效的政治实践,它们才能取得必

须的社会基础和一定社会力量的支持。 中共在上海城市社会团体与

机构中的实践表明,党改变了狭隘的阶级路线和动员对象,加强了

对城市中等阶层 (Middle c1asses) 的工作.这个概念指的是处于少

数富裕阶层和极端贫困的底层之间的人数众多的各种中间阶层,可

以包括各类工资收入者 、 小资产所有者、管理人员、店职员以及技

术下人等等(我将在下文的论述中进→步地探讨中共这一转变的客

观因素以及基于战略战术方面的考虑)①。 内多迹象表明 ,这些中等

阶层的成员在不同类型的城市社会团体中都非常活跃。 其次,由于

中国社会具有高度同一性和巨大地域差别的双重特征,而各种城市

团体代表了上海社会的结构形式和组织方式,因此,中共对它们的

策略实际上也是适应特殊社会结构的过程 。 只有渗透其中获取力量

和资源,中国共产党才能在取得政权后按照它的政治纲领全面地改

造社会 。 为此,追寻城市群众团体和中共党组织各自的踪迹和双方

① 有关这些阶层的专门研究, 尤其是人数企事的店职员.阜今 tJ止垣很南弱,此

外,对于战时上悔的研究也正刚刚开始。 与店职员阶层有关的研究,参见 Wcn

hsin Yeh: "Progressive JournalisOl and Shanghai 's 1K'lI y Urbanites; lou 1 附fCIl and

the Shenghuo Weekly". in Fredcríc Wakemflll Jr . and Wen-hsin Yeh: Slw lIghui So

}OUl 旧rs , Universil y of Cali forní8 Press , Berkeley Center (or Chinese S lUuy . 1992

pp .186 - 238; 巾立版时文心 {从生活周刊 看三十年代的土悔小市民}

载 《上闻研究论丛> ..上海通佳世界Z柿. (下) .第 299 - 3 1 6 页.上晦社会冉

学院出版社. 1989。 有关战时上海的研究,见 Frederi c Wakcman Jr ,: TJw

Shungha; 品,dlands: Wu. rtim t' Tl'rrU/ 川"旧,d UrlXI/I Crimf' , 1 937 、 1941. Cam­

bridge , 巳ambridge Uni、t盯!'.\ty pr巳如. 1996 、 Wen-h<;.in Yeh 时 Ww"tÎme S lwI' l{

hai , London and New York , Routledge , 1998 0 叶立心教授另有讨论战时上梅群

众团体活动的篇论文我还未能读到 Wen-hsin Yeh: "On the Republican Üri­

gin of the Communist 口anwei" , in William Kirby and Marie-Clai re Bergere ed:s ,

CI1 inu 凡1id-Lèntury Transi归。11 , Cambridge , Mass .: Harvard Uníversity Pre附.

将出 。

462 近代甲国与世界 (第一卷〕

连结的过程,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共产党与城市社会组织

形态之间的关系,当然,我的研究还仅仅是这方面的一个初步尝试。

活跃在上海都市里的社会 、 经济和文化团体的种类和数目非常

多. 中共地下党活动的领域也相当广泛。 我的论文将主要探讨上海

党在以中下层店职员为对象的改良主义的团体和机构以及战时后者

自己组织的救亡、文化团体中的活动情况。 为此,我将首先介绍

1930 年代上海儿个主要的社会改良团体以及城市各阶层参与的抗

日救亡运动;然后考察 1 935 年末发生的救国会运动和中共城市路

线的转变经过 , 最后分析抗战初期地下党深入上海租界的华人社会

上层和职工团体的方式方法。

- 三十年代上海社会改良团体与

民众抗日救亡运动( 1931 - 1935)

跟一般的职业 、行业 、 娱乐性以及慈善 、 同乡会等团体不同 ,

社会改良组织与机构具有一定的和明确的改革纲领,面向广泛的社

会阶层.它们试图通过在各自领域的活动(如职业 、专业 、 业余教

育或新闻出版业)达到椎动社会进步的目标。 为了行文的方便,我

有时也将它们统称为社会改良团体。 30 年代活跃在上海的类似团

体中,影响比往大的有下列一些。

中华职业教育社及其附属的中华职业补习学校,官于 1917 年

由原江苏教育会的领袖黄炎培等人联合教育界与工商界人士共同发

起,这是中国最早提倡职业教育和职工补习教育的民间团体。 30

年代国内外危机加重,职教社大力推广面向店员、职员、学徒 、工

人和失业、失学青年的补习教育 , 同时对职工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

民族主义教育。 职教社在工商界享有一定信誉,经常受银行 、 企业

的委托对职工进行集团培训,此外还办有农学团 、 商学团以及江浙

地区的农材改进区试点等事业。

申报馆系统的量才业余补习学校、妇女补习学校和流通图书馆

创设于 1933 年秋.是申报总经理史量才个人举办的社会事业,主

抗战面后甲兵路线的转变号上洒脱币的社会团体 ( 1935 - 1941 ) 463

要机构设在南京路商业中心区,以方便青年店职员就学。 它们在李

公补主持下得到很大的发展,流通图书馆还设有读书指导部,并在

申报上辟有"读书问答"专栏帮助青年职工自修。

潘序伦立信会计事务所属下的会计专科 、 职业 、 补习等学校,

立信以推广新式会计和培训会计人员为己职 . 30 年代用多种形式扩

大办学规模,推行财会和簿记补习教育 。 它的发起人会计师潘序伦曾

是黄炎培的学生,在办学宗旨和方法各方面都深受中华职教社的影响。

基督教男女青年会 (YMCA . YWCA) 是宗教性质的社会改良

团体。 它们除了联系教徒之外,很早就开始推广面向一般民众的成

人业余教育和职业教育.并且注重发展适应青年需要的体育、文

娱、社交活动。 上海基督教女青年会积极联系城市中下层妇女,办

有多所女工夜校并进行节制生育 、 妇婴卫生等方面的指导与宣传。

1932 年淤沪抗战后,青年会领导人与知识界的爱国人士用组织座

谈会和面向青年职工的读书会等方式进行抗日救国的动员活动。

1 931 - 1932 年 ~tl 1935 年之间,受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中

国的制造业和其他工商业面临严重的经济萧条,这种状况直到 1935

年底才逐步复苏。 就业的困难和失业的增多扩大了对职业和补习教

育的需求,上海的许多社会团体如市商会 、 南京路商界联合会、中

下层职员的组织"蚂蚁社" 等纷纷举办职工业余补习学校 , 入学职

工达数万人。 其中"中华"、"立信"各有数千人"量才"学生最

多时达 5000 人飞跟补习学校的服务对象略有不同的是著名平民教育家陶行知创

导的工学团 , 这是一些半工半读性质的简易学校,通常附带小型的

手工场和农场,它们专门从事对城市和i近郊农村贫困儿童的半工半

学以及工人 、 店员和农民的识字扫盲工作。 此外,市政府当局也设

有一些扫盲性质的民众学校。

邹韬奋主编的 {生活周刊} 及其出版社"生活书店"也可以归

① 中共上海市萤党史责料证蝇垂员会编 {上海职业补习学校学生运动虫 ( lq31 -

1 949沛 . 1991 ,第 2 - 5 页 ω

464 近代甲国弓出界(第一卷)

人改良主义机构的范围 。 《生活周刊》 放初是中华职教社创办的刊

物.以城市中下层职业青年为主要对象.由于杂志关心他们的疾苦

和生活需求并且办得生动活泼,成为当时中国发行量最大的周刊,

达 15 万份;此外.生活书店还出版了大量的文学和社会科学著作

以及这方面的大众读物。

上述这些组织与机构各有自己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但是它们所

面向的社会阶层非常接近.主要是城市店职员 , 失业、失学青年以

及部分工人①。 其基本宗旨都是通过业余进修和职业技能的教育来

提高中下阶层的文化水平与工作能力.借以改善他们的地位和l处境

并由此达到逐步改良社会的目标。 因此,这些团体和机构的领导人

相互之间比较接近,并常有合作关系,如黄炎培和陶行知都是 《申

报》 的合作者(设计顾问) ,陶行知与基督教青年会的干事刘湛恩

等人担任中华职教社的理事 <生活周刊》独在后一直与职教社保

待良好的关系等等。 改良派的领袖人物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声望.社

会联系面广泛,尤其在文化、教育、出版以及工商领域.具体情况

则视领导人的思想倾向和各人的工作性质为转移 。 一般地说,黄炎

培 、 史量才以及潘序伦跟上海工商资产阶级最为接近(申报馆和立

信会i十事务所本身就是企业上陶行知和邹韬奋跟左翼的文化出版

界和教育界联系较多,男女青年会干事的社会联系跟基督教徒的分

布有很大关系 。 在对待国民党政权的态度上,他们与当局垄断政

权、压制批评和言论自由的政策之间存在着程度不同的潜在冲突 。

30 年代初以来,改良主义运动的领导人始终站在抗日救国运动的

前列,这种民族主义的政治化倾向对他们所主办的机构和所联系的

各种城市阶层有很大的影响。

在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犯以及由此带来的严重经济后果面前.上

海工商资产阶级也加强了他们之间的协调和共同行动 。 1932 年-

① 阐行第1主持的贯民植育以面 rlîl :l且材为目际.伺机构设在 k海近郊并且也在工人

E植中开展活动。 此外,中华职业扭育祉*用与个人、团体和地方政权古作的

方式从事在忖改进远功 c

抗战雨后甲兵路线的转变与上海戚币的社会团体 ( 1 935 - 1941 ) 465

二八极沪战役期间,上海工商、 金融界主要领袖 100 多人发起成立

了上海市民地方维持会(后改名为上海市地方协会) 。 这个团体在

组织各方面的力量援助中国军队,救济难民,维持和稳定金融工商

业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 o 史盘才和黄炎培分别担任了"地方协

会"的会长和秘书长.他们是这个资产阶级的半政治团体的核心人

物 。 淤沪战争之后..地方协会"积极介入国家和地方事务,反对

政府继续内战和对日妥协的内外政策.要求扩大社会自主.开放言

论自由等民主权利 。 它和中华职教社合办的政论性刊物 《国讯》周

刊,以及《申报》和《生活周刊》积极宣传这些主张。 1933 年 12

月. (生活》因措辞日益激烈遭到当局的禁止(此后用改头换面的

形式出版刊物) ; 一年后国民党特务组织暗杀了史量才.地方协会

会长-1lR也为青帮头目社月笙接替∞。

毫无疑问,当局不能容忍任何社会力量的烛立倾向,然而,冲

突只是资产阶级与政府之间关系的一个方面.在经济亵退的严重打

击下,工商界迫切需要国家对金融、财税、企业救济和劳资纠纷等

方面的干预和政策调剂, 尽管后者的行动和政策常常不能满足他们

的愿望和要求由。 此外..地方协会"和其他行业团体的地区性活

动,如推行国货、缉私、赈灾以及农村改进等,也得到有关当局一

定的支持。 资产阶级与政府之间既合作又冲突的关系被中共和一些

左翼的激进知识分子看做不彻底和不革命的表现。

① 有夫上海市跑方胁舍的专题研比,见白华 111 {上晦 rh地万胁合研究( 1932 、

1937冲 上海师植大学硕士由义、 2000 年 4 月付印稿.此外事见刘Æ:f.f主掘《上海近代史) (下) • 第 242 - 244 、 256 - 257 、 260 - 269 J.íi. i华扣札J东A师范大空学步 f山H 版社叩98肝7 ,以且有3关生史量才椒上梅青帮的研究 r"口ry Nnr飞'"阳<1m、o啊r陀e : "The Na

"旧onalis引"叫t 8nd rh、, D,削, 1忖y p'陀"割S: The Case υof She创U"孔0. 1 927 - 1 934". in Tlu' 入飞,(/! j归'"

ulist!i und Chinu soc削C口,"川y. 1923 - 1937. ^ Sym阳sium edited by John Fitzgernld

History Department. The Univeτsity of Melbourne. Auslralia. 1989. pp . 107 -

132; ßrîand Gerard Mflrtin. Th俨 SIu.lIIglwi (;"('t'l1 (Ju ,惰 • r'of山o (//1(1 Orj{ulliud

Criml' , 191 9 - 1937 ,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 1996 "

<1J TimWri~ht: '"Coping with the World Depression: The Nationalisl Governmcnt、

Relations with Chinc挺 Industry and C心mm盯ce. 1932 - 1936". in 1'1,1:' 川,/ωI lII /út"

u1,d C!ÚIIU $odt'ty , 1923 - 1937 , edited by John Fitzge rald. pp. 133 - 163

466 近代申国与也界(第 卷〉

30 年代左翼文化和政治思潮在全球各地兴起,它是对世界性

经济危机与法西斯主义的回应.表现为对传统资本主义弊病的激烈

批判和倾向社会主义的立场。 上海租界相对宽松的特殊条件与众多

的文化 、 出版和教育机构使它成为这一运动最重要的中心 进步的

社会科学工作者在这一时期主持出版了大量翻译和介绍社会主义理

论以及运用后者分析研究中国经济、社会现状的著作,左翼的文学

艺术家也创作了大批反映社会问题和号召抗日救国的文学戏剧、音

乐美术与电影作品由。

左翼政治与文化思潮在中国的传播带有强烈的民主主义和民族

主义的色彩.它对青年学生、 教师、职员等城市中等阶层民众有很

大的影响 。 左翼文化运动从一开始就受到中共的注意和支持,并且

椎动成立了一些半政治性半学术性的团体,如;左翼作家、社会科学

家、教育工作者、新闻记者、青年世界语、戏剧、电影、音乐、美

术工作者联盟或小组:农村经济研究会以及"苏联之友"等等,官

们是党内文化人士与非党人士合作的阵地.尽管内部通常设有党的

领导机构。 此外.党内知识分子在文化领域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活动

具有相当的个人色彩,即通过作品和编辑、出版刊物影响公众和贯

彻党的意图,他们跟非党的进步人士有许多共同点,以及工作或朋

友关系.例如中共党员张仲实、胡愈之跟邹韬奋与生活书店的关系

密切,艾恩奇和夏征农为李公朴主持的量才图书馆和 {读书生活》

杂志工作等等。

在 30 年代的民众救亡运动和左翼文化运动的影响下. 1931 -

1 935 年期间,一些业余进修和补习学校的青年职工、教师开始组

织学生自治会、同学会、校友会和读书会等团体。 他们在校方和教

师的支持下,举办时事讲座、学术讨论会,邀请左翼文化人士和呼

吁抗日救国的社会知名人士做报告或演讲,以及组织演剧 、 捐募和

① 事且 LEE L回 üu- (an : "LiterlUY Trends: The Rood to Revolut ion 1927 - 1949".

in Ca ll1bridge Histο"."1 af Ch inG . Vol. XII I. Rf'ρIIMi山 11 ChhlU. 1912 - 1949. part

2.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 . 1986. pp . 421 - 491

抗战商后申其蹈线的转变弓上海lIi'l币的社会团炼 ( 1935 - 1 941 ) 467

其他文娱体育活动 。 1935 年暑假前量才补习学校成立班级联合会,

参加的学生达一千多人。 还有一些中下层职员与自己的同乡好友或

同事在补习学校之外组织小型的定期读书会.交换读书心得,讨论

个人与国家的前途和出版小型油印刊物①。 正像当年的积极分子所

说,这些青年职工的雏形的团体组织及活动..是同上海当时高涨

的爱国抗日活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咱。 上海的许多店职员有一定

的文化水平和相当的工作能力,但是社会地位低,对当时的政治 、

社会现实感到失望与不满,在左翼文化思潮的影响下和日本侵略的

民族危机面前,他们逐渐把对个人修养与个人前程的追求跟国家与

社会的命运的关怀联系在一起 。

抗日战争以前中共对城市中下阶层和青年职工的影响在很大程

度上得益于上海各阶层发动的民族主义运动和左翼文化的传播,尤其

是中间改良派的团体和机构提供的中介杠怀。 1934 - 1935 年间上海

地下党的领导机构遭到多次破坏.党的各类组织与外团团体都失去了

跟上级与中央的联系。 剩下的一些党员继续在文化领域与一些城市团

体或机构中坚持活动。 在群众工作方面,有关党组织在陶行知的工学

团,申报系统的量才补习学校和流通图书馆,男女青年会主持的读书

会和女工夜校等处发展左翼文化联盟的成员.后者并不限于文化 、艺

术和教宵工作者,各联盟中都有普通职员 、 教师、学生甚至一些工人

参加.其中的人数比较多的似乎是"左联" 、 "社联"和..教联"飞

φ 有盖补习学校学生在技内外的组扭与活甜的悄况.见 当时的活动甘于昕可的记

边 u梅职业补与学校学亚运动史 ( 1旧 1 - 1949吵,革 I - 4 . 20 - 30 , -' 2 、

44 页 张琢宗《红惶千秋-一往事 l司亿1>t Jt他) . .t梅芋件出版i1. 19帕 哥

; - 7 页:陆志仁纪~立靠蝙辑组 《陆志仨纪草草!) ( 斟出版社 ) . 1 993. W, 3

18 - 19 、 11 2 、 2 11 -2 12 ]Jj, j'I银胜 《酬准盹 ) .北京.阳结出版址 , , 1)99.

罩 43 、 63 页 。

@ 晶体 @I忆.黄油 、 商云穰执笔 (3Ï 信合计学世 l司丰台(世在全)的革命目胡同

虫) .戴 《上梅职业补习学桂学生运动虫 ( 193 1 - 1 949 )) . *4 页 。

<3J 盎且上晦历史研究所教师运动组编 {上海 ifi 融师运功回忆最} 上海人民出版

社. 1984 , {上悔职业补习学院学生运动虫 ( 193 1 - 1949 ) ) ,击酷省陶忖如破育

思想研究会蝙 《陶行如一生l 湖南韩育出版柱, 1984 ,那 216 - 239 页 。

468 近代甲国与世界(第 卷〕

中共还有其他一些与非党的著名社会人 t共同组织的外围团体,也

叫赤色群众组织.其中与中下层教员和店职员联系比较多的是中华

民族武装自卫会(武自会) . 1 934 年 8 月由宋庆龄、何香凝等上层

人士领衔发起,是 个号召民众武装抵抗日本侵略的松散组织 。 通

过中华职业补习学校、量才补习学校.立信会计学校和基督教青年

会读书会等渠道 . 中共地下党在青年教师和学员中发展了一些武自

会的成员以及个别的党员①。 然而,许多这一时期参与基层活动的

积极分子的回忆材料都表明 , 地下党这时仍然奉行城市革命路线 ,

党的组织范围和活动范围都非常地狭隘..社联"的一个区负责人

郑伯克回忆说..我们工作就是学习研究马列主义理论,发展社员,

发动和组织群众参加斗争,节日写标语、散传单等。 另一位 1 935

年参加"教联"的成员雍文涛写道 "我所做的工作范围很小,在

认识的人中间发展组织,宣传革命。 "φ 这种排斥 切非马列主义的

中间派别与非无产阶级阶层的倾向非常普遍,甚至连理论、文化界

的党内知识分子也不例外。。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纳罕 (Patricia Srranahan) 认为上海地下党

员在 1 934 - 1 935 年间完全失去与党中央的联系的情况下,主动和

自发地调整策略,以适应城市社会结构和民众抗日救亡运动岳。 这

∞ 《上梅职业补习学桂午 ~t j主动史 ( 1 931 - 1 1)49 )) ‘革 2 - 3 , 21 -- 22 、 42 - 43 页 ; ~K取

在 {红艳H←一往事问亿且其他} 前 6 - 7 页.罗银胜 ( 1颇准 {份,革 53 - 57 .i!t

e 剧伯克 <ú虽非t眠'、 "ié眠 阳·教阳"的 - 些情况>> , (党史资料11\ 1向1 >

1983 年第 l 辑 ti每人民出版社,串 43 页.维主持 《敏联柏拉国会晤功的 回

忆) ,盘 {上晦 rli 扭帅"'动 l副忆录》 草 39 yi _' tt.明清 {辑联活功的回忆}‘网

上守事 口 页 .张健 《有茸山海工学团和l同难敏宵性的几点阳亿L 也记述了相

同的情JB 据中同人民政拍协商会议全国萤日古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描 ( :l: ~

资料选辑》 捕 72 辅.北京,中国文史出版扯 1 949 年合订本第 25 巷,第 1 56

页(此书以下你生 l到 u业自料选辑们

;j;. 垂见悴事梯 《给刘少奇同志写的报告 关于 1'1区乡村剧中国在村经搞研究舍的 E

作问题) ,我全国 《立士贤料选辆) ;f! 84 制, 1明9 年合汀本第 29 在 第7- 1 6页

,& Patrici" Slranah?n: U,zdt" ì{mu l1d; Tlw SlI(UI~ll<I i C!J JII 1II川 ;sl PClTtv /1"'/ tlw Po/i

tin 01 S lI r vind . 1927 - 1937. Lan hnm and O x:forJ: R:ow lllfln anJ Lìtl ldidd

1998. pp.IH3 - j制

抗战回后甲兵路线的转变与上海阳市的社会团体 (1 935 - 1 941 ) 469

一论点明显地缺乏充足的根据。 主张抗日救国的民族主义立场并不

足以表明中共城市路线的转变 , 我们也不能因为上海的文化领域与

些城市的社会团体和机构中存在中共地下党的活动.就此论证地

方党的策略发生了本质性的改变 。 组织和动员下层民众进行阶级斗

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符合列宁主义式政党的纲领,然而关键的问也.是

党采取何种方式方法来达到革命胜利的最高 目标。 30 年代初以来,

上海各阶层参与的救亡运动持续不断,中共地下党在不同层次上进

行了一定的活动 , 但是地下党这一时期的活动与以往相比并没有本

质上的区别,党在如何对待其他具有改革倾向的和民族主义的社会

力量的问题上,还没有发生根本的转变 。

救国主运动与中共城市路线的转变

(1935 ~ 12 月 - 1937~11 同)

1935 年底北京(时称北平 ) 爆发了大规模的学生游行示威,

反对"华北自治"和对日妥协的一二丸运动 。 上海学生与各界民众

立即起来声援嘈组织了学生界、妇女界 、 文化界 、 教育界、职业界

和工人等救国会以及困难教育社、上海著作人协会等团体.并于

1936 年 i 月 28 日淤沪战役 4 周年纪念日 之际,成立 了协调机构

一-上海各界救国联合会 (简称"各救" ) . 救国会"的组织形式

很快在全国许多大中城市普及 , 当年 5 月 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 (简

称 "全救")在上海成立, 民众性的抗日救亡运动形成新的高潮 。

在此前后,莫斯科共产国际和转移到陕北的中共中央也开始了重大

的路线转折。

在上海城市各社会阶层中, 学生群体之外,最先起来行动的是

一些政治上比较激进的知识分子和社会活动家 , 尤其是后来被称为

"七君子"的沈钩儒 、 邹韬奋 、 李公朴 、 章乃苦苦 、 ìj' 千里、 王适时 、

史良(女)等人.他们在生活书店集会.起草《上海文化界救国运

动宣言>> ,征集了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和学术教育界以及少数工商

界和国民党人士共 283 人的签名. 宣言号召文化界同人起来领导救

470 近代甲国与也界 〈第卷)

国运动,并提出讨伐冀东伪组织,集中全国兵力、财力反抗侵略.

实现人民纺社、集会、言论、出版自由和全国民众自动组织起来等

主张 。 这些人形成了救国会运动的核心并且担任了各界救国会以及

上海和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的主要领导人①。

所谓"文化界"实际上是一个非常泛的概念·救国会主要领导

人是一些具有民主主义和民族主义倾向的社会活动家和宣传鼓动

家,如沈钧儒 、 沙千里和史良三人是执业律师,同时也是上海律师

公会和妇女团体的活动家.沙千里还是职员组织"蚂蚁社"的创始

人。 邹韬奋是著名的杂志主编和出版家.李公朴因为主持量才图书

馆和补习学校成绩斐然而闻名;光华大学的政治学教授王造时擅长

演说和政论性的著述:章乃榕的职务是浙江实业银行副经理和上海

各银行联合组织的信息咨询机构一一中国征信所的负责人 , 但是也

热心于政治活动和有关时事问题的撰述。 积极参与领导救国会运动

的还有《妇女生活》 杂志的主编 、 胡愈之的妻子沈兹丸.章乃器的

妻子和女工夜校的教师胡子婴,基督教男女青年会的干事吴耀宗、

沈体兰 、:XTJ 良模、邓裕志等人以及左翼文化人士@。 这些人在社会

上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他们试图通过自身的行动来打破当局设

置的言论和集会禁区‘由此达到唤起舆论和民众的目标:

'1: <'1:梅立业界敬 l司 fE 功直『王 ) ( ( 935 '1' 12 J 1 12 n ) 辑中具上面市垂由;'1:资料证;再垂 9! 古描 ( "一二 ' 1L" U后 l 悔拉国企业制边树) ,再r; 7 、 9 !íi 守 L悔社合

科学院出版性. 1987; 胡子哩 (f<叶忆 一:'. ' JL" 全"1 七·仁.. J:悔杭口单亡启

功的发展i 问1: 11 。第 J88 - 4()4 页 章 T\ 瞄 回忆咀 "敬同全且从一个十人4 、

!R卅届的.现 It 记仰起盹书的大随且比仍~) t.~; 、喃陌俞 陶 ff 阳、丰仕忏 ω 周捕

民j(j,~ " 小姐的推功者大砸是如i脑 l~ .耐公 If i.J虹的是沈革 马时所用的是叙

菁去陪式 且章月器 m初教 l司合 ).跑,百亿凡选描 《市月黠立 11;) 下苦 ,

北京. 华夏出版址 1995. ~在 629 贞 -

ø 关于敢回合主婴领导人的情i且 ,也周天度主墙 ( .t 辑于传) . Jt革 中国社古H

学出版社 . 1989; 草乃器 《战初敢国会) . 'l\ 629 - 630 、 642 页等 . 胡子型

f回忆 一二 儿.. >'1 .七. t" . 1: 海抗 日教亡4功的监展i 第 392 - 394 页‘罗

~, (1 悔基骨辑青年合历史片断) . 就 { 20 世纪 t. i每主史贤1'1 直月n 耳l 9

巷,上海书店出版社 , 1 999. 第 1 57 - 1 59 且L

1

抗战副局甲兵路线的转变与上海阳市的社会团体 (1935 - 194 1) 471

公开出来的条件是要有可以公开的人 有社会地位的

人。 有社会地位就比较不怕扣帽子不怕抓。 没有社会地位的人

特务就可以随便抓 . 扣上一顶"乱党"的帽于,还可以随便

杀 。 当时在学生和工人当中就找不到可以公开的人 . 而国民党

特务在学生和工人群众中也控制得特别 :晤 。 有社会地位的人也

要敢于站出来 , 因为 , 危险总是有的 可以暗杀嘛,杨杏佛

使是例于。由

救国会的领导人通过他们主持的机构、学校和刊物发动本行业

戎相关社会领域的民众参加团体运动,例如职业界救国会的领导机

构曲"蚂蚁社"的沙千里、中华职业教育社的负责人潘仰尧、保险

公司经理杨经才和一些银行、洋行的职员组成,下面的成员包括公

司行号的小职员、店员和学徒.尤其是职业补习学校学生、教师以

及部分高级职员。。

"国难教育社"由陶行组1及其工学团的合作者与基督教男女青

年会的干事发起和领导.通过他们所办的夜校,联系工人、农民与

店员以及中小学 、 民众学校的教员@。

妇女界救国会的活动家们利用刊物 《妇女生活》 组织工人读书

会、家庭妇女读书会、学生界读书会、文艺界读书会等小团体.推

动不同阶层的妇女参加抗日民主运动并探讨有关妇女解放的各种问

题飞

① J意 Jl 器, (我和教国古) , ( 41'乃器立监》 下告,第 630 页 、 关于救国舍的细剧结

向 . 垂见同书第 642 页 。

@ 且 (J→晦职业界拉国合理事名单) ,载 ( ' -二·九"以后上悔撞罔合也料ìl:制 l ,

第 1 00 页 成员且活胡情况,见第 97 - 104 . 417 - 4 1 8 页 。

@ 悻盼j滑 f教联活动的回忆) , ~~键 {有关山晦工学团制困难教育社的几点四

fL) ,载 《上悔;jï教师运动回忆录l 第 18 - 26 、 37 - 38 页 郎伯克 {有关

"社联 "ì己联"和"教联"的一些悄况} 第 44 页 !

@ 胡于理 {回忆"一二 J1."到"七·七'上海抗日救亡旦甜的监展} 罪 39! 、

392 页 。 有茸妇女界融国会的情况,番见林立 《回忆 t由"妇鞋'和行Ä1j !ti挥

部) ,同书第 420 9i ~

472 近代甲国与世界 (第卷〉

救国会运动时期辟众性的歌咏活动得到很大的惟广.这种从西

方输入的大众文娱形式是由音乐爱好者、青年会全国协会的学生干

事;X1J Ii!.模在几年以前开始推「的.他与音乐家洗星海、昌骥等人协

作,组织民众歌咏队.教唱的抗日歌曲. 其中很多是大众熟悉和喜

爱的电影插曲.歌咏队很快成为极受市民欢迎的活动形式之一飞

除了动员群众和宣传抗日以外.救间会的巾上层人士还用举行

定期叙餐会的力武讨论局势和协调彼此之间的行动 川 ~11 章乃苦苦参加

了好几个这样的叙餐会 其中 -个由教育界 、 社会科学和l宗教界的

人士组成"这个叙餐会要求参加入每人再去发展-个叙餐会,而

且要报告发展和活动情况..另 个是"职救"所属的保险业 k层

人物的叙餐会 . 迹有一个是青年会主层人物的面。

救国会团体是民众要求参与政治的 :l<现和方式. 它们的领导人

在不同程度上受儒家或基督教普世主义以及 "fi 四.以来的新文化

和l左翼文化的影响,因此职极提倡平等1'1 1.1:1 平11妇女解放的观念.投

身于以大众、平民为对象的事业.并且明确提出把抗日救亡运动与

争取民主权利结合在一起的目标 。 然而 . 毋庸讳言 .由上层人物倡

导和主i!t.联合性会各阶层的模式符合中国传统社会团体的组织与

行动方式。

救国会运动的主要活动形式仍然限于发表宣言‘ 决议,组织群

众性的游行集会和请愿等。 但是通过公开初广泛的救亡运动 . 城市

中下层群众加强或扩大 r 自身团体的组织与泊 ~J 11也恼 。 参加救国会

的各种职工夜校 、 补习学校放其派生的问学会、读 阳会和图书馆.

职员文化娱乐团体"蚂蚁社\海关"乐文社\ 租界工部局华员总

会等 . 开展了多种多样的读书讨论、报告演讲、识字学文化跟抗日

宣传相结合的活动以及业余演剧和群众性的歌咏活动 c 如蚂蚁社的

业余剧院1积极演出抗日剧目: 立信会计学校和中华职业补习学校的

aE

俨飞

R

-"44

, 时

J, { "-二 }L..以后上梅拉国企业制选~Il . (救 亡 甜 点;勺现制) . lfl235 - 2S2 J页 .

刘且模 《悦目敏亡歌咏惜功) , W; .BI -.43J ;t 民

巾 4 ‘ 一」二 儿 山盯 h句韩国企业料选制} 司~ h-l 2 lÍi 、

473 抗战前后甲兵路线的转变与上海股币的社会团体 (1935 - 194 1)

同学会分别组织了业余剧团和歌咏队 。 1936 年 10 月,银行钱庄业

和保险公司的青年职员组织了上海银钱业业余联谊会(简称"银

联")与此同时,外商企业的华人职员设立了上海洋行华员业余联

谊会(简称"华联") 。 这类团体仿照了工商界上层人士的俱乐部形

式,以"联络感情,交换学识,改良业余生活和提高业务水平"为

号召,团结本行业的职工开展业务交流和救亡运动 。 它们租有固定

的会所,组织适应青年职工需要的各种文体活动 、 学习演讲会 、 图

书馆并出版小型的行业内部刊物。 "银联"和"华联"都聘请了本

行业的中上层人士担任名誉理事或理事,它们用这种方式取得公开

合法的身份和租界当局的注册许可,消除某些Jl,'\ T 的参加团体活动

顾虑。 由于它们的中间性质和非政治色彩, 会员的数目很快发展到

500 至 600 人,比这些部门最初参加救国会的人数有了很大的增

加①。

1935 年夏季,共产国际召开第七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建

立反法西斯国际统一战线的决议,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据此发表

了 《八 宣言).号召停止内战,建立抗日民族的国防政府 。 这些

文件传到上海以后,由领导左翼文化各联盟的中共负责人主持建立

了一个临时工作委员会,联系各系统存留的党员,决定不再用"飞

行集会或在马路上写标语之类的方式"深入各界救国会贯彻共产

国际和中共的新路线 。 地下党的成员参加了一些救国会的组织工作

和领导机构,还调派了一些党员进入各个救国会设立党团 、 行动指

挥部或核心小组 。 党内知识分子通过个人关系影响救国会上层代表

人物的决策和行动;从事基层工作的党员在山海工学团 、 职业补习

关于"银联"和 华联 ' 成立的经过 , 见张革宗 《红艳千秋-一桂事 回忆且其

他i 第 16 - 18 页 。 杨踵幢 《上悔华联网乐会的统战工作} 中共上悔 ip垂统

战部统战工作史料征集组编 {统战工作业科选辐) . 第 113 - 119 页, 上海文虫

资料专籍之二 ,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3 。 某些回忆材料强调"银联"和"华联"

是在中共地下宜的推动下成宜的,见陆志仁 《关于上由职业界救国舍的 些情

况i 载 ( "一二 九"以后上悔敢回去史料选羁) ,第 419 页 。但另一些当事人

的叙述则没有提到这一占。

1-

LFOtts-

474 近代甲国与世界 〈第一卷〉

学佼 、 青年会女工夜校和其他群众自己组织的小团体里联系骨干积

极分子.推动游行 、 集会等活动。 1 936 年春天. 地下党的临时工

作委员会跟陕北派来的干部冯雪峰接上了关系,中共中央由此恢复

了对上海党的领导曲。

由于救国会运动的政治号召力和社会动员力,国共双方都主动

联系运动的领导人:工商资产阶级的一些上层人物也同情救国会的

立场 , 尽管他们不愿意或者不便直接表示与政府对立的立场 。 在国

民党的各派系中.宋庆龄等人积极介入了运动,宋子文、张学良、

冯玉祥、两广和十九路军的将领等对之表示了公开或私下的支持。

政府当局在 1936 年 11 月末采取逮捕"七君子"等人的极端措施之

前 , 曾设法化解运动.试图以此减轻日方的J:Ji.力 。 从根本上说,蒋

介石政权深知中日冲突不可避免,它的对日妥协路线在本质上是战

略部署问题。 1935 年底国民政府的政策重点已开始从"安内"转

向"攘外

在中共方面 . 陕北派遣的代表冯雪峰和共产国际的代表潘汉年

与胡愈之都负有联系救国会上层人士的任务 。 1 936 年间中共党压

倒一切的工作童心是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潘汉年为此在国民党军

政界的各派和社会上层人士中积极活动。 这年夏季他在赴陕北协调

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的立场之后被任命为国共谈判的正式代表飞

延安和共产国际的使者曾希望通过跟救国会上层人士的接触来扩大

社会联系 . 以便动员各方面的力量来影响国民党高层的决策 。 然而

救国会松散的领导结构和激进立场使党的意困难以贯彻。 潘汉年和

① 芷于中共地下宜在拉回去内的活碑,见 ( " 一二 儿.. ~~后上晦瞌国企业科选

极1 ) 白1~37J - 388 、 404 - 4 3 1 '9i õ 章 );器 m 税Jj量国会} 第 638 - 640 页 。

面 E岛纪之 《国民党的 "安内攘外" 政审.!t Jt破产l 挚地 IIJ 幢捕 〈扰 H 战争 与

中国民众一一中国的民班主义与民主主义)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情搞研部昨

扭,北京事实出版社, 1989 ,第 62 - 79 页 .虫在于蒋介石当局与中共撞融的材料

很多.此扯仅举李海主 《第二IX国共告作串成经过》 盟 《茸史贤相丛币1) 1985

年第 t 辑(且第 22 辑 ) .第 111 - 1 13 页 。

(3) 胡愈z , (描汉年同志与撤回合) .辑 ( "- :二 丸 以后上梅敢回合史料选帽}

捅 383 - .186 J; "

抗战回信。其路线的转变与上海舰币的社会团保(1935 - 1941) 475

胡愈之认为救国会缺少工商资产阶级的代表..提的口号比较左,

对蒋介石和国民党不能起作用"。 由于"七君子"等领袖人物意见

不一致,潘、胡两人试困说服他们靠近共产国际立场的努力收效甚

微①。 1936 年 8 月,毛泽东也指示冯雪峰设法接洽宋子文、孔祥熙

欧美派、冯玉祥派和黄埔系陈诚、胡宗南以及联络虞洽卿、穆藕初

等工商资产阶级的头面人物③。 然而当年年底"七君子"等人被当

局逮捕关押 , 公开的救国会运动实际上已进入低潮 。

小科比尔教授在他有关研究中,通过分析当时的政治形势以及

救国会运动兴起的过程.反驳了中国大陆和台湾学者关于救国会是

中共领导的运动的论点,他认为这种看法分别受到海峡两岸官方意

识形态的影响曲。 我在上文中的分析也证实了小科比尔的观点。 毫

无疑问,中共确实在救国会运动中起了-定的推动作用,但是党对

运动的控制是有限的 , 更谈不上是党领导的运动 。 斯塔纳罕的著作

的中心论点是强调上海地下党和党员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作者认为

深入救国会.团结各阶层共同抗日的战略转变是地方党自发的行

为.而不是贯彻中央指示的结果曲。

这种看法颇值得商罐。 地下党在救国会运动初期是根据 《八一

宣言》 的精神活动的,仅仅几个月以后就通过冯雪峰和他的交通

线,接受延安党中央的指导 。 此外. 1936 年秋天,由潘汉年等人

领导的半公开的机构-一中共驻上海办事处(抗战爆发后改为八路

① { ‘ 一二 丸"以后上闻单国会史料选辑) ,串 385 页 , 章月器 〈税和拉回去》

!iIl 634 页 G

'" 阳、信见果1<华 {闰雪峰评传) , L晦书店 1995. 第 84 页 。

CD Parks M.CUBLE Jr., "The NCl tit旧‘on,址1 s"剖\va抵tωn、 A、叹汇附t

Roger 8.Jc;m ed.. U阳恤d.~ N,、N,ηnt '1'1.1油kf.' n: T盯."俨 S岛"叫愣/, υ呼fορ户阳P川'SI川,忖rμ,υ" p,阳"对旷川rηfl l'臼.<i"Tu.町.. 卜

"时h-(白Ænf阳.. 肝"巾'Y Chi川"阳,ωu , Boulder. CoIo.. Wcstvicw Pre陆, 1992. pp. 135 - 150

!â) Patriçia Stranahan: U"dergrou lId: Th t' Shu lIghui COIIIIII川1;.<1 Part.v <.lIId th f' p,οh

lirs of SII町,四1. 1927 - f937. Chapiter 5: "The High Tidc of Nat ional Salvation

(\936 - 1938)'\pp . 185 - 228 c 垂见 A!ain Rou)( 彻 MflT i e-CJ ;l irc ßergere 为此 1\

所 写的把评,什别刊戴 于 Rl'vue bi汕b/μ,υ哺'f.rr,础"呻p抖h

Eds .EHESS. 1999 , pp. 174 - 175; TheChi川1I1'~ Jοu川nwl. 2000. pp.237 - 239 。

476 近代申国与世界(莞卷〉

军驻沪办事处)已经开始运行 . 这个机构大量参与了联系救国会上

层人士和重建地下党的工作。 然而更关键的是,由于这时上梅党的

组织系统薄弱,党员人数有限以及人事变动频繁等因素.使党在群

众团体中的活动难以深入。 另一个问题是地下党在救国会里采用的

活动方式仍然以组织群众性的示威游行为主 . 1937 年 5 月延安派刘

晓到上海重建白区党组织时,中共总书记张闯天特别向他指出 ,

"上海救国会的活动,搞示威游行太多了,参加的群众愈来愈少,

后来连领袖人物也被捕了,这主要是王明路线的影响。"① 在基层活

动的党员陆志仁也认为地下党在救国会的工作中有左倾路线残余的

影响和排斥资产阶级中间派等缺陷飞 总之 , 与其说地下党自发地

改变了策略,不如说上海的民众救亡运动为党员的活动提供了方便

的条件和渠道。

1936 - 1937 年间,中共负责白 区工作的张闯天、刘少奇等高

层领导人系统地批判了以往"左倾"盲动主义和关门主义的城市路

线,对必须利用上层统)战线和公开、合法的团体 , 发展党的力量

的策略方针作了大量的阐述@c 随后,延安通过一系列的组织部署

加强各地党的领导机构和地下党的建制 。 1 937 年 9 月国共合作正式

成立 . 按照"合法与非法相结合,公开与秘密相结合"的原则.由

中共八路军驻上海办事处专门从事公开的宣传、上层统战 、 联系各

地来上海的党员和江南抗日武装等工作 ; 此外建立秘密的地下党领

导机钩-一中共江苏省委( 1 937 年 11 月正式成立扎在宫之下设立

按行业 、 领域划分的难民 、 工人、职员、学生 、 教师、妇女、文化

① 刘晓 《上海地下党慨量初重直前后). 盘 《党史责树丛 f'l ) 1 979 年第 l 辑.革

33 页 。

@ 陆志{二 {关于上海职业界挂国舍的一些情况) . li\ 416 jìi . 曲 有关中共时白区工作路线的调整,且强闻天 《关于自区工作中的一些问l!i )

0936 年 10 月 1 8 日 ) . 辑 《张闯 天文集》 事 2 哇,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1992. 第 164 - 1 87 页,以及此替中的其他主章,刘少奇 {肃消关门主义与胃

险主义) ; (聋子白区职工运动的提纲) ; (关于自旺的茸和1群众工作) ( 1936 /4 -

193715) . 均载 {刘少奇选集》 上岳,第 2.1 - 33 、 34 - 40 .55 - 7 1 页 ,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8 10

抗战副盾中央路线的转变与上海舰币的往会团保(1935 - 1 941 ) 477

等专职委员会。 这些理论上与组织上的准备是上海地下党改变城市

路线的重要前提飞

弧岛时期申共对各界救亡协会和群众文化

团体的策略 (1937 1:手 11 月 ~ 1941 ~ 12 同)

1937 年八一三淤沪战争爆发,上海各阶层、各行业民众组织

了大批的战时服务团或慰劳团,踊跃参加援军、募捐、救护慰问伤

病员和安置难民等工作,上海市政府与上海市地方协会、市商会共

同组织了各界抗敌后援会统一领导和协调各方面的活动@。 这时中

共地下党的重建尚未完成,但是为了保持相对各界抗敌后援会的独

立性 , 它以国共合作的名义将原先的各界救国会改为文化、职业、

学生、妇女、教育和工人等各界救亡协会哩。 1 1 月 12 日中国军队

及政府机构撤离上海,各界抗敌后援会解散,华人社会出现了某种

政治权力的真空 。 但是民众的抗日救亡热情仍然十分离涨,他们在

各界救亡协会 、 上层人物的叙餐会和职工的文化、福利组织一一联

谊会和补习学校以及难民收容所等机构里继续着半公开的政治活

动 。 从 1937 年 11 月到 1941 年 1 2 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入公共

租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孤岛(指非日本占领区,限于公共租界市

中心部分与法租界)时期,这些团体成为上海地下党深入城市各阶

层的主要渠道③。

① 高盖上悔党重璋的情况.见刘晓 《上悔地下党恢盟和重直前后) ,罩 32 - 46 页 。

面 上博市档罩馆编 《上晦市各界抗敌后撞击) ,档 2提出版社, 1 990 。

(ZJ 靠国会的领袖人物出狱后时成立幢亡协舍的意见不很一致,且章乃器 {少号召

多璋议) ( 1937 年 9 月 1 日 f取报) ) ,转载于 {章乃器主靠》 下巷,第 376 -

377 页; (辑和拉国会) , (章乃器主靠》 第 643 - 644 页 。 意反对国共在大敌当

前时继续向争的观点量到巾共的批判。

曲 关于地下竟在难民收事所的活功,见斯塔纳罕最近E罪的研究成果. Patricia

s‘raoahan: M Radicalî皿1ion of Refugees: C.ommunist Party ActivÎty in WartÎme

Sha明hai 's Displaced Per田ns Camps" , in Mcxürn C涡,阳, Vol. 26 / 2 , 2000 , pp

1 66 - 193 。

478 近代甲国与世界 (第一卷〉

中日上海战役前后,大批的中国机关、学校、企业和难民迁入

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导致这两处的人口激增 , 最多时达到tl 300 万左

右 。 由于战争剌激了需求的上刑,加上资金和人员的大批涌入.

1938 - 1939 年间,孤岛经济和文化、电影事业都出现空前繁荣的

景象,各类工商企业 、 机构和学校也大量增加或者扩大了原有的规

模 。 华人的工商团体 、 文化教育和社会服务机构在租界环境里继续

承担着救济难民和学生,维持金融和教育卫生设施,调剂粮食供应

以及跟租界当局交涉等社会职能。 租界当局虽然禁止华人从事公开

的政治活动,但允许社会 、 文化团体合法存在;此外,根据英美政

府的对日政策,公共租界当局也默许华人团体的一些抗日救亡活

动,甚至提供一定的保护措施以维护租界秩序曲。 上海的社会、工

商上层人士通常用叙餐会的方式协调他们主持的救亡活动,真中

"星四叙餐会"以工商界人士为主..星二叙餐会"由文化教育、新

闻出版、基督教青年会的人士发起,它的社会联系面比较广泛,有

45 名左右的成员分布在工商金融、海关和工部局、宗教救济与 自

由职业各个领域曲。 许多人是 30 年代以来一直活跃在抗日救亡运动

中的积极分子。 抗战最初两年国共关系相对和缓 , 并且中共改变了

过去排斥中间派和工商界人士的立场 ; 这种状况一方面减轻了部分

上层人士夹在国共之间的顾虑和压力.另一方面扩大了中共在他们

司〉 有提遣一时期 1 甜的形势 且剖噩卉主捕 { l悔近代", ) (下) 第 1 8 f,重( 孤 屿

时期 ) .第 348 - 39 7 贞 Frt'dcric W凋 kcman Jr . . TI/I' Shullp;Jw i ßudl,w ds

Wart川I t' Tt'J"runs lII Il nd U,仇川 ( 'ri /11俨 , 1937 - 1 941; 飞,v~n.hsin Y eh , " Prol‘驭ue

ShanghaÎ be sieged . 1937 - 45畸 m 飞Nen-h,-; i n Yeh 仅1., Wurtilll t' Shu rlghui . pp . I

- 17 ,冉惶且 《抗战前期上悔职业界的统战工作i 载 《上悔文史资 料选制

一一统战工作史料专辑l (人), _c湾人民出版社 . 1989 ,第 45 - 47 页 。

ø 画 里二缸暨舍"在有些野料中记为"里一叙誓金 1 此外叙餐会的名件有时也'与

为'提警告 。 有提叙誓合活动的回忆材料1H事 且国执中 们己直撞抗战的上梅民

众慰劳团 ) ,就全 国 u:史 资料选辑》 第 85 鸭 , 1 999 年告汀本事 29 毡,第

69 -82 页.卢广蜡。 f星一'曾誓圭和l胡曲之先生" 同上书第 89 饵 , 第 30 瞥,

第 99 - 102 页;李文杰 {职业界教亡运动的片段回忆} 就 {统战工作史料选

辑) . .t梅立史资料专辑之二 .串 80-89 页 ,'if! 冠宗 {上海基督教青年全历史

片断,.第 162 页 。

沉6t商后甲兵蹈线的转变与上海阳市的社会团体(1935 - 194 1) 479

中间的活动面。 出于民族团结共同抗敌的愿望,叙餐会的一些成员

与中共或者国共双方保持联系:如中华职业教育社和上海市地方协

会是两个靠近工商界上层和政治性比较强的社会团体。 抗战前夕,

职教社和地方协会的核心人物黄炎培曾提出..联系共产党,帮助国

民党,国共合作,抗日救国"的主张。 根据这一方针,孤岛时期这

两个团体驻上海的代表人姚惠泉跟八路军驻沪办事处的领导人及其

他党内人士进行了接触,以后多次帮助中共解决发展新四军和江南

地方武装的资金和物资需要等问题,并且利用中华职业补习学校的

条件帮助地下党举办培训干部和电台技术人员的学习班。 立信会计

事务所的代理人李文杰,基督教男女青年会的董事和干事,银行家

陈已生、孙瑞璜,工部局的华人官员陈鹤琴、严景耀,工部局华员

总会的负责人李伯龙、张菊生以及其他许多"星二"、"星四"叙餐

会的成员都在不同程度上跟中共合作,运用他们的社会影响和职业

便利支持救亡协会或联谊会,发动工商界和社会为新组建的新四军

捐款、捐献物资,以及通过地方协会的秘密电台向国内外宣传抗日

救亡 。 中共负责上层统战的八路军驻沪办事处负责人刘少文和其他

一些党内的知识分子 , 也经常出席上层人士举办的叙餐会 、 座谈

会。 1938 - 1939 年间,新四军从皖南驻地向江南地区深入,地下

党配合这一行动扩大新四军的影响,用上海地方协会的名义和通过

叙餐会组织了两次赴皖南慰问新四军的上海民众慰劳团 。 八路军驻

沪办事处和江苏省党委办的宣传刊物 《译报》、《译报周刊》 和党的

出版机构"复社"等,也通过姚惠泉得到地方协会和杜月笙本人以

及其他叙餐会会员的捐款曲。 因为坚持抵抗活动..星二叙餐会"的

① 娥惠阜, (解放前垂加量国民主运动片断) ,就 《上海文史资料边辑) 1979 年第

6 醋,第 60 - 64 页, (往事今班) ,盘中华职业瞌育社编 {社史资料选辑》 革 l

橱,第 41 - 42 页, 1980 , (跟党走冲破黑暗走向光明 ),载圭困 〈文史贤料边

辑〉 第\04 辑, 1999 年告订本第 36 窑,第 1 57 - 1 68 页;李文杰 〈职业界敬亡

运动的片段回忆),第 80 - 89 页;刘少文 《八路军驻上梅办事处的情况l 载

〈党史资料丛刊) 1982 年第 3 镇 , 第 4 - 6 页.扬帆 〈抗战韧期上悔抗日教亡

活动的一些回忆i 戴 《扬帆自述l 北京,群众出版社, 1989 ,第 295 - 297

页,且垂见前注所引有关叙警告各立。

480 近代申国与世界(第-卷)

主持人、沪江大学校长、青年会于事刘湛恩遭到特务的暗杀,姚惠

泉和李文杰也曾被占领当局逮捕关押 。 叙餐会并非中共的外围组

织,它的活动也不总是跟党的部署一致。 1939 年 5 月叙餐会的成员

组织市民在租界公共建筑上悬挂国旗,表示跟汪精卫愧偏政权的对

抗,曾遭到租界当局的阻拦。 这种行动方式不符合中共"长期隐

蔽 、 积蓄力量"的策略,上级领导为此批评了跟随挂旗的党员叭

但是中共改变了过去党决定群众团体一切活动的方式,要求各级领

导和党员对上层人士表示充分的尊重和信任,尽力避免在具体的工

作上、行动上对他们进行有形的干涉@。

此外,中共也不是惟一试图影响社会上层人士和城市民众的政

治力量o 国民党政府主张抗日的人员目标比较大,是日本占领当局

和汪精卫政权的重点打击对象,另一方面它的留沪人员主要从事收

集情报和暗杀活动。 在动员上海民众方面咽 1939 年重庆当局曾派

人与杜月笙的驻沪代表一起组织了"上海统-委员会"联系工商

界、新闻界及其他地方人士.并动员行业公会和学生进行反对汪精

卫政权的活动。 然而,跟中共地下党的活动相比,国民党在文化战

线和组织群众方面似乎收效甚微曲。

跟国民党相反,中共通过上层统战积极开展群众工作.值得注

意的是,党在这一时期的活动对象从以产业工人为中心明显地转向

城市中下层店职员以及邮电、交通等部门的职工 。 这一方面是由于

① 丈峨 {先于悬属问陋的植讨),就 《茸的生活》 第 3 期( 1939 年 6 月 1 2 日) ,

中共上海市垂党史资料旺草垂员会, 上悔市惶草帽选编,革命报刊贾料丛骗罪

3 辆 , 第 52 - 57 页(盹再版年月)。

cl (张闻天文靠} 事 2 器,第 129 、 169 - 170 页, 中共江革省垂 《关于在工商业且社

合,giAt中工作方针的决定 ) 11938 年 4 月) .靠中共上梅市垂党史贤料征集叠员会

编 {中共上悔党史大事记 1919.5 - 1949 升,知识出版社. 1 989,第 472 页 z

@ 扬帆 《抗战初期上海抗日教亡活功的一些回忆i 罪 296 - 297 页 提绍调

f记上梅统一垂且告) ,载全国 f立史贤料选辄》 串 29 锢, 1999 年告汀本;j! 9

警.第 70 - 83 页 。 1939 年冬重庆国民党当局昕取里开先和吴绍谢等人的汇报,

认为自上梅统一委员会"反旺不错,工商界的工作比较满意,工人工作暂时平

营 时青年工作做得平够 1 因为直现大批由上梅去的青年投奔延圭和西;北 。

抗战国后中共路线的转变与主海阳市的社会团体 ( 1935 - 194 1) 481

日军占领了沪西、沪东和闸北的工厂区,给积极分子的渗透和有组

织的活动带来极大的困难和危险;相反,店职员工作的金融、工商

和公共事业机构大多集中在租界中心地带。 另一方面,店职员与技

术工人的团体组织因为参与救亡运动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职业界

救亡协会是各个救亡协会中人数最多的一个,它的基本成员除了前

面已经提到过的蚂蚁社与职业补习学校以外,还有洋行华联同乐

会、银钱业联谊会、保险业联谊会、海关同人俱乐部、工部局华员

总会、中国职业妇女俱乐部 、 上海慈善团体联合救灾会、上海木业

联谊会和益友社等等。 这些团体有些是早已存在的,有些改自于各

行各业组织的战时服务团和慰劳团 。 救亡协会和联谊会都以行业为

基础,它们为了团体的生存和开展活动的需要,寻求社会名流和工

商界领袖人物的支持,尤其是租界的权力机构一一工部局董事会以

及纳税华人会的成员、行业领袖和社会救济组织的负责人,他们是

有身份、有资格直接与租界当局交涉的人物 。 职工团体通过这些人

可以取得公开合法的身份和租界当局对团体活动许可与谅解,以及

消除职工参加团体活动的顾虑。 统一战线的新策略使党内外的活动

分子在这方面的步骤趋于一致,因此从救亡协会到联谊会的各个团

体都积极扩大各自的社会联系面,借助中上层人士的力量来开展救

亡活动并扩大行业团体的人数、规模以及各种文化、福利设施。 职

业界救亡协会的理事许德良回顾说 "八一三抗战爆发后,职业界

救国会改组为职业界救 i二协会之前,原来职业界救国会的骨干和积

极分子即在本人原来所属团体中进行活动 。 一是发动各团体会员中

凡与上层人士有交往者,设法与之联系,动员他们参加团体担任某

种职务,如名誉理事、理事等;二是更广泛地发动群众参加团体为

会员 。 这样做,一有利于团体的公开,因为租界当局重视有社会地

位和影响的人士,有他们参加团体才能得到掩护,便于开展活动;

二是易于吸收会员扩大组织。 反过来,会员人数越多越能吸收上层

人士参加,有利于团结救亡活动 。" <D

① 许德良 《抗战前期上海职业界的统战工作> .第 47- 48 页 。

482 近代申国与世界(第一卷〉

争取中上层最常见的方式是让名流和资本家担任团体的领导职

务或名誉职务。 因此,洋行华联同乐会安排公共租界工部局华董虞

洽卿、袁履登、江 平,买办王一亭和慈善团体联合救灾会负责人

闻兰亭担任名誉理事:银钱业联谊会聘请银行经理徐寄顷 、 孙瑞璜

出任理事 。 益友社的成员遍及各大小行业. 1940 年它的名管理事

名单囊括的社会名流、各同业公会主席和商店老板达 102 人,其中

包括关炯之 、 周兰亭、袁履登、林康侯等上海闻人曲。 ..华联 " 和

"银联"曾遭到租界当局取缔和封闭.通过上层人物疏通斡旋.这

两个团体得以恢复合法身份。 还有一些社会和工商界的中上层人士

对群众救亡活动表现了更主动的精神.如工部局华人委员李文杰、

陈已生, 工部局华员总会的李伯龙、张菊生等都是职业界救亡协会

的积极支持者。 各团体为了开辟人际关系资源.还"针对不同对

象.分别采取邀请题字 、 演讲和祝寿 、 送礼等方式进行联络 , 并有

专人分工联系 。 为取得他们的支持, (我们)常常利用征求会员 、

京剧彩排 、 话g.J公演等活动邀请他们参观聚餐.向他们介绍(华

联) 宗 旨 、会内设施和会务活动.并适当地对他们进行抗日救国宣

传吻。 上层人物的号召力和他们所带来的保护色彩据说使联谊会里

的"中上层职员成倍地增加,团体成员数以千计 , 最大的团体,会

员超过一万人" 。 抗战时期长期负责中共上海职工运动委员会的陆

志仁总结说 "有了这些上层人士的参加和赞助 . 团体的社会影响

扩大了,活动经费有了保障.也减少了下层职工参加社会活动的阻

力,增加了团体的‘合法性' 。"西

抗战时期.经济斗争和阶级斗争不再是中共城市路线的重点,

当然党并没有放弃它的根本目标,然而它发现推广以民族主义为中

心的阶级合作更有利于扩大党的力量。 城市社会团体的救亡活动包

括举办讲座、学习班和业余学校,出版刊物,分析国内外形势,为

@ 中共上梅市盎党史自l'HiE J售盏员会蝙 《曲直社十二年 ( 1 938 - 1949) ) lfl 2 辑,1 988. 第 3 17 页 a

① 杨延悻 〈上梅华联同乐会的统战工作〉 第 1 22 页 。

(\) 陆志仁纪念主lI!编羁组 《陆志仁立靠) . 1 993. 第 1 22 、 282 页 。

抗战翻后甲兵路线的转变与上海饿市的社会团体 0935 - 194 1) 483

救济难民和支援抗日将士组织捐赠捐募和义卖义演等等 。 此外,联

谊会着重致力于改善和丰富本行业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举办了名

目繁多的演剧、读书和体育活动以及小型合作事业 1939 - 1940

年以后由于物价上涨和城市粮食供应紧张,官们加强了互助福利与

合作事业,以及代表职工跟资方进行改良生活条件的交涉。 联谊会

为困居沦陷区的店职员提供了精神寄托和发挥精力的场所,满足了

职工对文化、福利生活的需要,同时又有加强行业凝聚力的作用.

因此受到普遍的欢迎以及工商资产阶级上层人物的积极支持。 业余

补习学校与联谊会有相似职能。 战时失学失业青年骤增,加上上海

的许多小职员和店员都有继续进修的强烈愿望.各种成人补习学校

因此空前地兴旺,如中华职教社的补习学校从战前的两所发展到tl 7

所,学生总数约 2 万,其中最大的第四中华补校达 5500 多人。 许

多联谊会也办有为本行业职工服务的补习学校或补习班;此外还有

基督教人士和补校学生会主办的面向工人和城市贫民的义务夜校和

识字班。 由于职工进修对企业提高业务水平和竞争能力有益.因此

常能得到老板和行业领袖的在组织和经费等方面的支持,有些人甚

至把本企业职工的补习费用包下来。 对他们来说,战时租界内外的

政治和社会势力错综复杂,联谊会和补习教育还有助于减少青年职

工受可能危害企业的不良影响曲。

抗战初期中共党组织在群众团体中的力量相当薄弱,但是地下

党利用一切可能的渠道深入联谊会和补习学校,并对它们迸行必要

的整顿、改造和控制 。 益友社的经历提供了这方面一个很好的例

子 它于 1938 年 2 月在中共有关领导的推动下成立"最初发起时

只是几个小职员和店员 。 没有上层分子参加,不易发展"∞。 而历史

① 关于抗战时期补习教育与成人耻育的情况.见 4 上梅职业补习学校学生运动史

(1 931 - 1949)) ; 许德且, (抗战前期的上悔职业界教亡协古) , (党虫贵料丛刊}

1982 年第 2 辅,第 64- 67 页,凌靠用 〈成人世育义务促进全i 盘 《统战 I

作虫料选辑),上海文虫贤料专缉之二 , 1983 ,第 132 - 139 页 s 中华职业提青

社编 {社史贤料选辑} 第 2 辑, 1981 ,第 50-89 页 。

@ 许德且 〈抗战前刷上海职业界的统战工作) ,第 48 页 。

484 近代申æI与四界(第-卷〕

相对悠久的蚂蚁社"社员中的中上层职员占了相当的比例,他们对

各方面的社会关系接触面广,与行业的上层人士有一定的联系.对

开展上层统战工作具备有利条件,可以发挥作用以补益友社之不

足吻。 在有关党组织的说服下,蚂蚁社领导人率领社员 50 余人集

体加入了益友社。 以同样方式跟益友社合并的另一个小团体是中华

第二职业补习学校学生组织的"知行社"。 另一个南京路一带店职

员的自发团体"上海各业员工联谊会"有社友 200 人左右,中共党

组织跟他们建立联系之后..发现这个团体的群众基础分散,成分

复杂,上层统战工作薄弱.骨干人数太少"于是促使它解散并将

其中一部分店员介绍参加益友社@。 这个团体的成员来自许多种类

不同的行业和商店,以后不仅成为上海最大的店职员组织,并且由

宫的成员推动所属行业成立了更多的联谊会 。 职工业余补习学校也

是一种发展行业联谊会的途径,因为那里的学生来自各行各业,并

且容易对集体活动和文化活动发生兴趣。 1938 年初地下党以职业

界救亡协会的名义自己办了一所业余补习学校;对其他的补习学校

..贝1)给他们介绍进步教师和派青年骨干去一面学习, 一面在学生中

进行工作"动员学生参加职工群众团体或组织行业小组,当"小

组成员发展到一定数量时. ep成立某一行业的俱乐部或联谊会"也。

此外 , 聘请同业公会主席和商店老板担任某一团体(如益友社)负

责人的做法也很有利于促进更多的行业联谊会的诞生,因出于对本

行业利益的关注和中国行业组织的传统,这些人会倾向发展自己领

域或部门的联谊会。 许多迹象表明,联谊会性质的团体最先是在技

术程度较高的行业和税务、市政管理部门出现的,如"银联"、"华

联"、海关和工部局华员俱乐部等,孤岛时期它们逐渐衍生和扩大

到保险、钱兑、百货 、 邮电、电信 、 五金 、 丝绸 、 衣着、酱园、西

由 许德良、李伯:Jt, (忆蚂虹社与益友扯的合并),载 《蓝蓝杜十二年》 第 2 辑,

第 25 页 。

ø (盖在社十二年} 第 21每.第 16 - 30 页; (陆志仨文靠) ,第 165 页 。

@ 许德且 《抗战 1}tr朔的上晦职业界数亡胁会》。第 64 jj; 陆志仨 (前言〉 就

〈上晦职业补习学校学生运动史( 1931 - 1949沛,第 7 - 9 页 .

抗战前后申央路线的转变与上海阔市的社会团体 0935 - 1941 ) 485

药、南市六业和职业妇女等行业或部门曲。

按照中共领导统一战线的战略精神,党在推动群众团体发展的

同时必须"牢固地掌握领导权"曲。 因此,通过在内部物色、考察积

极分子和发展党员的方式,地下党在各个救亡协会 、 大多数联谊

会、人数比较集中的补习学校以及有关的行业和公司企业里都逐步

地设立了秘密的党团或党支部。 许多团体中最初只有个别的党员,

如益友社仅有-名党员,由上级党组织从外面调进一名,又在社内

发展-人,从而建立了第一个党支部。 1938 年 5 月保险业党支部也

是从"华联"调入一名党员成立的 。 根据"隐蔽精干"的秘密工作

原则,地下党的组织不应追求数量上的优势,并且有必要适应联谊

会的特点,后者要求团体的负责人具有-定的号召力和活动能量。

因此,地下党安排党员担任群众团体和活动部门的负责人,或者

根据需要推举热心公益的非党人士担任领导职务。 如"华联"的

党员经过研究,决定推原洋行高级职员、照相馆老板卢雷量担任主

席职务 。 "银联"的主席先是活动能力强的职员!l~君美,以后由更

有社会地位的新华银行副经理孙瑞璜取代西。 益友社第一任党支部

的成员陆知悟这样解释党对社会团体的领导方式..党团的任务是

通过益友社领导机构(理事会、常务理事会) .掌握团体的政治方

向,贯彻党对益友社领导的方针、政策 。 把党的意图化为群众的

主张、集体的决定 。 积极开展统-战线工作,团结非党的领导成

员共同研究处理团体的重大问题和行动,发f军团体领导层的核心

作用 。 " <lJ

1936 年中共高层领导人张闯天曾对这种在群众团体中发展党

① 中共上悔市垂党史资料证靠垂员会编有上述各行业或部门的职工孟明史料,限

于篇幅耳之一一列举 。

@ 有主党在群众团体中建立领导极的论述,且强闯天 《关于白区工作巾的一些问

题),或 n张闻天主靠〉 第 2 巷,第 169 - 170 页及其他各处.

(:\) 中共上晦市垂党史责制怔噩噩员会捕 〈上梅银联十三年 ( 1936 - 1949 )) 第 1

辑, 上海市盘融业职工运动史料, 1 986. 第 29 页 。

@ 陆知情{陆毅) , (益友性的诞生),载 《盖在性十二年》 第 2 酶,第 1 1 页 。

486 近代申国与世界(第一卷)

组织的政治技术做过详细的发挥,概摇了..自下而上"和"自上而

下"的两种方法:前者指先在各种下层组织(工厂、黄色工会、各

类文化团体等)发展党员或建立新团体.然后成立上-级的领导机

关。 后者指先进入群众团体的领导机关 , 在具体活动中物色党员和

积极分子.再通过他们建立下层的党组织①。 中共在第-次国共合

作时已经使用过类似的技术和方法,抗战时期官们得到进-步的完

善和更系统化的运用.并且显示了相当的成效 1937 年底至 1938

年初,江苏省委职员运动委员会(简称"职委")属下的党员只有

20 名左右.在以后的两年中发展到 600 多人,其中还不包括派到外

地去的党员 。 随着基层党员和党组织数目的增加..职委"陆续设

立了金融业、百货业、店员、洋行、妇女等 5 个工作委员会以及海

关和电信两个直属支部,分别领导各行业和各系统的企业、公司、

洋行 、 商店的党支部。 党的组织系统由此形成了-个上有强有力的

领导核心,下连社会团体和经济单位的网络曲。 职员运动委员会运

用联谊会和补习学校发展党的力量的方式为工厂企业系统的党组织

仿效.后者也兴办或加强了在工人识字班和工人夜校的活动.并在

一些邮电、公共交通等部门推动成立联谊会团体@。 此外党的学生

运动委员会在这些活动方面也十分活跃 。 跟产业工人和学生阶层

相比,店职员阶层在租界地帘的集中程度高于前者.在稳定性方

面高于后者,因此他们的组织程度相对较高 。 此外从人口比率的

角度考察,店职员也很可能是这一时期中共最深入的城市阶层 。

据职员运动委员会负责人陆志仁提供的数字.战时上海的店职员

的总人数共约 27 万(产业工人 48 万) .由职业界救亡协会下面的

各团体-一联谊会和补习学校→-联系的人数达到 5 万左右,其

中益友社由于适应了分散而人数众多的下层店员的活动需要,成

① 张闻): , (~于自民I 作中的一些问题》 事 I S6 .iiL. φ {陆事仁立靠ì . 第 165ω295 - 296 页 。 1938 年 3 月有1 1939 年 12 月中共中 央 怦

两眈E提议大 陆监展党员 。

~ 51'祺 Ct晦工i孟 z己$ )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t晦卦性. 1991 ,第 62 、 6<

77 - 78 ø: "

抗战雨后申只路线的转变弓上海脱产目的社会团体(1 935 - 1 94 1) 487

立两年后从最初的 30 来人发展到 4000 人 。 而待遇相对优厚的金

融保险业和外商企业的职员组织"银联"和"华联"则各有六七

千人,保险业整个行业 3000 人,有 2000 多人参加联谊会 。 通过

上层统战和深入社会团体.中共实际上大大发展了在广泛的城市

中等阶层中的社会基础 。 上海地下党对店职员团体的策略受到延

安中央书记处的充分肯定和赞扬, 1940 年 3 月延安在有关中上层

职员工作的指示中要求江苏省委"要努力巩固已有的党的基础,

继续吸收其中先进分子入党,小心谨慎地巩固职员中的各种群众

组织,纠正他们过于‘左'倾暴露的作风 , 以达到能长期坚持的

目的,同时不应把工作中心移到估衣( ÐP典当业)、米业、药业等

下级组织中去 。 "① 中共领导使用的‘中上层职员"一词实际上是

指在西式企业与机构如银行、洋行、海关、邮电、大百货公司及市

政机关等处工作的职员阶层,这部分人的文化程度与技术水平高于

旧式商店、商号(如典当业、米店和中药店)里地位低下和分散的

店职员 。 他们由于工作关系和社会环境跟工商资产阶级上层有更多

的接触,对民族救亡、业余进修和文化活动J表现了更高的热情,并

且享有-些相对便利的条件 。 实际上,领导上海职员运动委员会 、

职业界救亡协会和联谊会的许多党员干部本身就曾是银行 、 洋行等

机构的中层职员.很多人还有在补习学校、青年会读书会学习的经

历.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与较强的工作和活动能力,熟悉工商界的

环境和人事 @。

此外,抗战时期的中共路线也有利于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与创造

力 。 中央改变了以往集中领导的方式,在加强战略、策略指导的同

时.强调分散领导的优势.并且鼓励地方党组织与党员干部因地制

宜地调整工作方式和方法 。 然而,深入中上层并不意味着中共改变

① 〈中共上悔党虫大事 1己 191 9 /5 - j tJ4( /5 ) . 箱 52 9 页 。

ø 事见张承宗 {抗战八年的』二悔地下斗争) ,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悔市垂 Þl

会主虫贤料垂员会描 《抗日风云录) . !It日战争胜利 40 周年纪在专辑 ( 上) .上

海人民出版社. 1985 第 10 页 ,以且陆志仁 、 i年德良和杨延幢等人的有关叙

埠ο

488 近代申国与世界(第爸〉

了"下层劳苦大众是党的革命活动的主要对象"的根本宗旨 (j) 而

是中共领导人认识到即使在上海这样的工商大城市 , 党能够动员的

工业无产阶级及其社会影响力是卡分有限的 。 与此相反 , 在民族危

机当前的局势下,中国传统的权力结构和社会组织形式.由上层人

物主持的服务机构(宗教、慈善团体.同乡会、学校等)和以行

业、职业部门为基础的团体 , 继续保持和显示了很大的活力 。 上海

地下党负有发展江南游击战争和支援新四军的任务,它"熟悉社

会,深入社会"的目的:一是为培养和供给去外县开展游击战争和

建立地方政权必需的人员 ; 二是为最后夺取政权的战略目标积蓄力

量。 通过上层统战 、 联谊会和补习学校等店职员团体与机构.地下

党为中共扩大武装和根据地提供了-定数量的干部、技术人员和专

门人才以及药品、器材等必需物资 . 但更重要的是为后来中共接管

上海创造条件和奠定基础.许多这一时期出现的党员活动分予以后

成为各类工商管理部门的领导人。 然而非常遗憾的是 . 历经艰难困

苦坚持到 1 949 年职业界协会(攻自职业界救亡协会)和联谊会 、

补习学校被看做..完成历史使命..大多于当年解散或者为新的工

会与机构取代。 中共没有看到店职员团体是这个阶层的成员自己解

放自己,以及协调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一个根本性的环节。

结论

店职员团体为我们提供了传统与现代因素并存的上海都市社会

的一个复杂侧面。 城市中下阶层通过这些组织集合分散的成员 , 谋

求共同改善处搅和地位以及参加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 毫无疑问 ,

团体活动有助于解脱个人所处的孤立无助的境地 . 然而它们很少从

根本上触动传统社会的组织结构。 后者具有等级化和部门化的特

① 陈云 f理进大后方秘密茸的工作) ( 194 1 '1' 12 月) .戴 《陈云立选i 北京人

民出版栓. 1 984. 第 1 73 - 114 页 。 陈云强调说:旬在}定条件之下, 上居活动

有决定意义.如果上层不曲,则下启难础。 H

抗战前后甲兵路线的转变与上海翩而的社会团体 ( 1 935 - 194 1) 489

征,在这方面即使经济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大都市一一上海也不例

外 。 地方上层人士传统的影响力部分地来自他们对特定社会所履行

的义务,孤岛时期名流与工商资产阶级的成员也继续承担着华人社

会的组织和管理职能。 出 于战时保护生存环挠的需要,城市中下阶

层的团体更多地转向诉诸上层庇护 、关系网络和发展以行业为核心

的传统手段与组织形式。 然而群众团体的演变并非完全因战时的特

殊背景所致,它与租界统治 、 战前国家与社会不充分的现代转化之

间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 。 作为一个具有强有力的核心和严密组织

性、纪律性的政党,中共的上层统战策略和群众工作技术有意识地

适应了中国特殊的社会分层结构及其权力机制,从而为武装夺取政

权的革命开辟了更多的资源,并且最大限度地从中汲取了必需的力

量。 正如 Hans J. Van de Ven 所指出的那样,由于中国多种权力中

心并存,地方军事势力的统治和强大的地区传统,中共在各地的革

命实践并非是一个同一的过程,而是适应各地、各种错综复杂的力

量和局面的结果。 农民革命的基础仅仅是中国共产党取得最后胜利

的一个方面,而不是这一复杂多面的过程的全部内容①。

<D Hans J . Van de Vcn; .. Introduction ~. in Tony Saich and Hans J. Van de Ven eds ,

New Pt'ysþectives on lhe Chi1/l'SI' Communist Rew/ution. Armonk. New York.

M.E .Sharpe , 1995 , p.XIIT - XIV c 进-步的阐述与讨论,垂见此书中收入的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