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Papers_01_黃宗儀 (2004) 都市空間的生產:全球化的上海

23
都市空間的生產 :全 球化的上海 61 台灣社會研 究卒刊 第五 十三 2UU4年 3月 Taiwan:ARadicalQuarterIyinSUcialStudies NU.53,March2UU4. 都市空間的生產 :仝 球化的上海 * 黃 宗儀 ThePrUductiUnUfUrbanSpace ShanghaiasaGlUbalCityin th Iaking by Tsung_ yi∼ Iiche1leHuang 關鍵詞 :全 球化 、上海 、全球城市 Ke,.t)Urds:gJUtatzat夃 η ,∫ g几 a一 gJetaJε J抄 *感 謝台大外文系李紀舍助理教授在本丈書寫階段提供的建議以及台大城鄉斫夏鑄九教 授在 重返 柬亞 :全 球 、區域 、國家 、公民」會議對本丈的精闢講評 .史 感謝 《台灣社 會研究季刊》兩位匿名審查人諸多寶貴的意見與丈字潤飾 收稿 日期 :2UU3+1 9 : 通過 日期 : 2UU3年 5月 1 . Received:January9,2UU3;in revisedfUrm:Ⅳ Iay l,2UU3. 通訊地址 :台 北市和平柬路 162號 師大英語系 emaⅡ :[email protected] 服務單位 :師 範大學英語系

Transcript of Journal Papers_01_黃宗儀 (2004) 都市空間的生產:全球化的上海

都市空間的生產 :全球化的上海 61

台灣社會研 究卒刊

第五十三期 2UU4年 3月

Taiwan:ARadicalQuarterIyinSUcialStudiesNU.53,March2UU4.

都市空間的生產 :仝球化的上海*

黃 宗儀

ThePrUductiUnUfUrbanSpaces:ShanghaiasaGlUbalCityin theⅣIaking

byTsung_yi∼Iiche1leHuang

關鍵詞 :全球化 、上海 、全球城市

Ke,.t)Urds:gJUtatzat夃 η,∫几aηg几a一 gJetaJε J抄

*感謝 台大外文系李紀舍助理教授在本丈書寫階段提供的建議以及台大城鄉斫夏鑄九教

授在「重返柬亞 :全球 、區域 、國家 、公民」會議對本丈的精闢講評 .史 感謝 《台灣社

會研 究季刊》兩位匿名審查人諸多寶貴的意見與丈字潤飾

收稿 日期 :2UU3+1 月 9 日 : 通過 日期 : 2UU3年 5月 1 日.

Received:January9,2UU3;in revisedfUrm:Ⅳ Iay l,2UU3.

通訊地址 :台 北市和平柬路一段 162號師大英語系

emaⅡ :[email protected]

服務單位 :師 範大學英語 系

黃宗儀

要摘

今 日的全球城市上海 .一 如它傲人的浦東新區斫示 .是一個全球化的展示櫥

窗 ,是 勒斐伏 爾 (Lefebvre)斫 謂的「紀念性空間」 (mUnumental space),亦 是

當前全球城市都市中心的地標 .這樣的新紀念性空間 (newmUnumentality)雄

偉耀眼的外貌 ,凸 顯國際資本的迅達集中 ,卻 同時隱藏 了國際資本透過紀念性建

築得以怏速地排擠替換當地人民的生活空間的事實 ‥

本丈試圖以上海為例 ,討論浦東特區如何致力成為全球金融中心的都市發展

過程 .闡 明全球化如何產生新的都市空間 ,以 利資本流動 D我將論證 當代的全球

城市是上海都市改建依從的模範 ,隨著浦東的重建 .上海是個正在戍形的全球城

市 在上海全球化的過程 中 .我們 不難發現在其他仝球城市中粯察到的一個二元

化的傾向 ,即 是迎合資本流通斫產生的城市空間一方面讓專業人士享有越 來越 多

的權益 ,另 一方面一般人民的 日常生活空間卻一再被忽視 c換 句話詵 ,當 上海被

各方人士稱頌為與倫敦 、紐約 、東京或香港並駕齊驅的全球城市時 ,被避重就輕

的是全球化導致的種種社會衝突 :

Abstract′ΓhisPaperattemPts tUeIucidatehU、 vShanghai’ s riseasaglUbalcity in

the l99UsbringstUlighttheprUductiUnUfsuchagIUbal spaceand its prUb.lems. AfterChina’ s Upen PUlicy in l978,

、vith its glamUrUus past as a cUs-

n】 UpUIitancity in the 192Usand 193Us, ShanghaiemergedUnthe map UfthenatiUnandthe、 vUrldasthemUst prUⅡ lisingmemberUftheglUbalclub. Ex_plUringtheurbandiscUurseandtheactualdeVelUPmentUfShanghai’ s transfUr_

nlatiUn intoaglUbalcity,IarguethatShanghai is ii9adein theimageUfexist-ingglUbalcitiessuchasNe、 vYUrk,LUndUn,TUkyUandSingaPUre. The︳ Ugic

is thatthebuⅡ tenvirUnmentandthesUcial structuresUfShanghaihavetUberebuⅡ t befUre it can、 vUrk as oneUfthecentersUftheg1Uba】 ecUnUmy.

Ve

π】ightsaythatShanghai、 vasnUtbUrnasaglUba︳ cityas【 nanyclairn、 viththe

city’ scUsmUpUhtanpastaSanevidence,butbeCUmesUnebeCauseUftheaInbi.tiUntUattractcaPitalflU、 vs. TheprUcessUfremakingShanghai intUagIUbal

cityshU、vShU、vthecapitaHst spacetakes precedenceandsubjugatestheliVedspaceUflUcalpeUple’ severydayIife. ⅣIUreUver,theunevendevelUPmentas

seen inUtherglUbalcitiescannUtbeUverlUUkedinShanghai’ scase:theriseUf

thene、veIiteclass jncIudingexPatriatesand lUca】 “successfuIPeUple” paraI.

lels themarginaⅡ zed“ blindflU、v” UfΠligrant〝 ,Urkers flU、 vingin frUmneigh-bUri ngprUvinces.

、VhⅡecUpyingtheimageUfaglUbalcityasaSuccess stUry

tUpassUn,theurban plannersUrgUvernmentUfficialsdUwnplaythedualcityprUbleIIlas、vesa、vin thUse‘

‘rUle-rllUdels.”

都市空間的生產 :仝球化的上海 63

在現代化的狀況下 ,專 斷的政治空間勢力 日趨擴張 ,覺得新生活

近在眼前的印象越來越強烈 ,到 處 可見新生活的幻 象一再被強

化。具實生活看來與我們如此接近。像是從 日常生活中伸手可及 .

彷彿我們與鏡子那頭的美好具實零距離 。

亨利 .勒 斐伕爾 (HenriLefebvre)

總之 ,上 海變得不那麼肉感了,新型建築材料為她築起 了一個殼 ,

隔離了感官 。這層殼呢 ?又不那麼貼 ,老 覺得有些虛空 U可能也

是離得太近的緣故 ,又是處於激變中 ,映像就都模糊 了 。

王安憶

「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紐約、倫敦或是巴黎這些西方大都市的

發展史似乎都證明了此言不虛 。然而 ,當代的東亞城市邽常說明事實

正好相反 。東京在三十年左右 (大約從 I96U年代到 199U初 )被建造

成全球城巿 (gIUbalcity)。 上海是個更驚人的例子 ,見到上海自 197U

年代後期門戶開放政策開始 ,由肣資本全球化而成扁東亞數一數二的

全球城巿的過程 ,我們不免懷疑「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此言是否能

放諸四海皆準 ?l上海大規模的都巿建設在 199U年代達到巔峰 ,曼哈

頓化之後 ,上海的天空已大大不同 。不相信的話 ,可以看看浦東陸家

嘴一棟棟與天比高的摩天樓 ,那些耀眼的世界知名企業的大招牌 ,或

者城裡隨處可見的高樓大廈 。

自從 199U年浦東新區開發開放計劃在黃浦江東岸推展以來 ,浦東

逐步成篇上海最受矚目的都巿中心 。誕生在 2U世紀末期 ,這個視「一

流全球城巿」蒍未來都市發展趨勢的年代 ,上海浦東在發展之初便被

設定要具有紐約 、倫敦 、東京或香港那樣的全球化機能 。像上海副巿

長所說 ,浦東是「貫穿中國與世界的黃金高速公路」(Stresh㏑ksky,

1.四 個現代化建設的推動下 ,門 戶開放政策於 1978年 施行 (Ulds,1995:1729) 本丈強調

的是上海全球化的過程 ,如 容查人之一斫言 ,迄 今馬止上洠尚未成為「全球城市」.干而

是不斷朝這個方向發展重建 .

64 黃宗儀

2UUU:38)。本文試圖以上海寪例 ,討論浦東特區如何致力成篇全球金融

中心的都巿發展過程 ,闡明全球化如何產生新的都巿空間 ,以利資本

流動 。我將論證當代的全球城巿是上海都巿改建依從的模範 ,隨著浦

東的重建 ,上海是個正在成形的全球城巿 。然而 ,浦東所示範的新風

貌隱藏了一個事實 :寪了打造目眩神迷的全球化空間 ,上海經歷大規

模的都市改建 ,篇了配合新的都巿計劃 ,居民的曰常生活空間遭受前

所未見的衝擊 。促進資本主義發展的都巿空間一方面要求當地住民能

坦然接受 、面對如此急遽的改變 ,如上海街頭的標語所言 ,大家必須

明白「發展是硬道理」。另一方面 ,激變的都市空間同時也投射出一個

心理及文化上可供巿民認同的理想世界都會形象 ,讓居民主動地認同

都巿改建 〢巴自己當成城巿使用者 ,把改造後的新城當作自己的空間 ,

不至於懷疑眼前亮麗的世界都市或許是壓縮他們原有的生活空間打造

而成 ,也不去計較這個充滿希望的新上海空間資源究竟如何重新分

配 。以這樣的觀察出發 ,本文將說明今日的全球城巿上海 ,一如它傲

人 的 浦 東 新 區 所 示 ,是 一 個 全 球 化 的 展 示 櫥 窗 ,是 勒 斐 伏 爾

(Lefebvre)所謂的 厂糸己念性空間」 (mUnumental space),亦是當前

全 球 城 巿 都 巿 中 心 的 地 標 。這 樣 的 新 紀 念 性 空 間 (new

mUnumeI9tality)雄 偉耀眼的外貌 ,凸顯國際資本的迅速集中 ,邽同

時隱藏了國際資本透過紀念性建築得以快速地排擠替換當地人民的生

活空間的事實 。

I.「蓋了 ,他們自然就會來」:

複製浦東成仝球城市的過程

199U年四月十八 H是上海都巿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日子 。前總理

李鵬宣佈黨中央與國務院共同決定開發浦東 ,從此浦東在政治上成寪

中國改革開放政策的明證 ,象徵中國未來在全球經濟體系中扮演的角

色 ,更是實際匯集資本的聚寶盆 。2被

規劃成上海轉型寪全球城巿之鑰

的浦東原本是人口稀疏的住宅 、農業 、及工業區 ,到處可見大片荒地 ,

都市空間的生產 :仝球化的上海 65

一排排舊碼頭、公寓樓房、船塢、倉庫沿著黃浦江延展 (Lammie,1993:

174)。 十年後 ,我們見到這片與浦西隔江對望的 35U弈方公里的土地 ,

搖身一變成蒍跨國企業最新的聚集地 ,以眩目奪人的天際線和諸多地

標建築重新打造上海的形象 。3江

澤民在 1999年上海召開的財富全球

論壇上說出了許多政府官員對浦東奇蹟的驕傲 : 「今睌我們所在的上

海浦東陸家嘴地區 ,六年前還是一些簡陋的住宅和農田 ,如今已是高

樓林立 、生機盎然的金融貿易區 。」值得注意的是浦東新區是以全球

城巿的形象篇藍圖勾勒建造的 ,換句話說 ,江澤民口中的醜小鴨 ,即

陸家嘴區域計劃 ,經過量身度造蛻變成另一個紐約 、倫敦或香港 。其

中運作的邏輯是 :中 國要加入全球化俱樂部 ,上海就得讓自己成篇全

球城巿以便成篤資本流動的節點。4浦

西穿堂弄巷的都巿空間加上過度

稠密的人口 ,使其迅速改造成國際金融中心的難度較高 。相形之下 ,

浦東便成篇都巿發展專家實現理想全球城巿的優先選擇 。在此他們能

從零開始打造一個新世紀的全球城巿 。於是我們見到各路人馬迫不急

待地想讓荒地鍍金 ,一夕成名 ,他們視浦東寪一張純濘白紙 ,隨時準

備大展身手造出最命人驚豔的空間形式 。

自從浦東被指定舄中國進入國際巿場的策略重點之後 ,浦東開放

開發的都巿計劃論述中隨處可見全球城巿的意象。舉例來說 ,《浦東新

區手冊》提到把浦東曼哈頓化是該區發展要點 : 「它 〔陸家嘴〕將不

僅成篇浦東的中心矞業區 (CentralBus㏑ essDistrict),也 是全上海

2.浦 東新區開發開放政策宣布於 199U年 ,但此時的都市計畫政治性高於實質推展 .浦 東

兵正的開發是在 1992年 鄧小平南巡之後 ,19gU到 1992這段時間仍處於規釗期 ,在 此

感謝審查人之一的建議 。

3.199U年之前浦束的人 口是一百三十三萬 U在 1992年 前 ,浦 東基本上是一片可見沼澤叟

草的嶷田 ,隔 江的浦西象徵繁華都會 ,而 浦東僅是衷村的同義詞 。隔著黃浦江的兩地

居民似乎住在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 。因此 ,上 海有句歇後語託「牢要浦西一張床 ,不

要浦東一間房」 (Xin,1997:18)。

4.馬 了在全球資本動皞版囡成為重點城市 ,上 海必須為全球資本勝 出空間 (Wu,2UUU:

1364) 。

66 黃宗儀

的新商業中心 。陸家嘴就是要改建成上海的曼哈頓」 (qtd.㏑ Yeh,

1996:279)。 東亞兩個重要的全球城巿新加坡和香港也成篇浦東倣效的

成功範例 (Lammie.1993:174,Cheung,1996:64)。 5此外 ,建造一個

全球城巿的精神在《勇攀峰巔 :浦東開發開放十年發展研究成果集萃》

一書中的「世界明星城市比較表」裡展露無遺 。這些明星城市包括紐

約 、東京 、香港 、新加坡和浦東 。作者以對照方式指出浦東應如何進

一步發展方能迎頭趕上其他的全球城巿 ,如此比較的預設是上海浦東

正轉型舄全球城巿 (孫海鳴 、劉迺全 ,2UUU:1485U)。 6透過把全球城

市的概念量化 ,此篇 <世界知名城巿與浦東的都巿化>的報導將原本

抽象的全球城巿形象具體化 ,篤浦東的改造者提供確實可行的工作

表 :

⋯⋯為使浦柬新區盡快地向世界明星城市靠攏 ,7箊揮其龍頭作用

⋯我們試圖在總結世界明星城市基本特徵及標誌的基礎上 .建 立

一整套的世界明星城市的評價指標體系 .以供浦柬新區及其他城

市 .與 世界明星城市比較 .(2UUU:136)8

就某方面而言 ,浦東的全球化與一小群精英分子崽、息相關 。他們是前

市長朱鎔基 1991年 訪歐後請來的「包工」,馬求浦東順利變成二十一

世紀頂尖全球城巿 。這個「中法上海陸家嘴中心區國際計劃與都市設

計諮詢委員會」由法國政府贊助 ,因此由法國官方組織組成 (Ulds,

1995:1732)。 委員會找來了包括英國 、義大利 、日本 、以及法國的專家

團體共襄盛舉 ,各 自提出建造浦東大計 。因此浦東迅速成篇國際知名

5舉例來詵 ,費 孝通曾詵上海的浦柬應該被發展戉未來的內陸的香港 .一 個金融 、外貿、

言孔息 、交通 、以及科技的中心 (199U:27)‘

6.《 勇攀峰顛 :浦 東開發開放十年發展研究成栗集萃)一 書曾獲研 究獎勵 U

7就一方面而言 .浦 柬希望藉著科技與傳訊與世界其他樞紐城市在功能上更接近 .成為

全球金融與貿易市場中心一閉始就是浦柬的發展方向 .就 象徵意義而言 ,大 家期待浦

東和它所倣效的仝球城市能越像越好 t

8.浦 束被視為長江流域的龍頭 .龍 象徵著中國未來將扮演的全球經濟強權的角色 (U︳ ds,

1995:1734) :

都市空間的生產 :仝球化的上海 67

建築師競相詮釋全球城市景觀的必箏之地 。如歐茲 (Ulds)所 言 ,這

些瑞姆 (PaulRimmer)稱之寪「全球智囊公司」 (theglUbal㏑ tel-

ligencecUrps)的資歷顯赫 ,當代世界建築經典諸如巴黎的龐必度中

心 、倫敦碼頭 、雪梨歌劇院 、關西機場 、香港上海匯豐銀行等等皆出

自這些名家之手。簡言之 ,浦東建設計劃迎合了這些建築名家的慾望 ,

讓他們得以一試身手 ,把個人的城市觀落實肣上海這個從後殖民城巿

激變而來的全球金融中心 (Ulds,1995:1732)。

除了大興土木建造高樓之外 ,要讓浦東成為順利吸收外資的經貿

中心 ,一個符合世界標準的國際機場是不可或缺的 。舉例來說 ,孫海

鳴與劉迺全在比較浦東和世界明星城市時便指出建造新機場刻不容

緩 : 「作寪明星城巿⋯⋯必須具有現代化的基礎設施 。紐約的肯尼迪

機場 ,東京的羽田機場 ,香港的暋德機場 ,新加坡的國際機場的年客

量均在一千萬到五千萬人次左右 ,而浦東現在還沒有國際機場 。」自

從 1996年開工以來 ,佔地二十八萬弈方米的浦東國際機場便被視蒍亞

洲最大的機場 (2UUU:14U)。 新機場位枔浦東南邊 ,倣海鷗外形建造 ,

在 2UUU年完工 ,目 標是趕上 日盆璯加的旅客流量 ,彌補虹橋機場的不

足 。浦東機場同時具有重要的象徵意義 ,代表上海飛向未來的雄心 。

一如香港的赤蠟角機場 、東京的成田 、大阪的關西機場 、浦東機場希

望成篇讓市民引以篇傲的城巿門戶 。

無疑地 ,浦東新區讓整個上海的發展進入新紀元 c全上海經歷了

前所未見的大規模建設 ,種種都市工程暋動 ,各式住辦大樓興建 ,大

大改變了上海的都巿地理景觀。PamelaYatskU舄 《遠東經濟報》所

寫的報導 ,準確地描述了上海篇了成篇舉足輕重的金融中心所付出的

代價 :

整個城裡到處可見一片一片棲房被夷平 ,杷這個「東方巴黎」許

多區域變成巨大的建築工地——起重機 、電鐨 、推土機忙著打摩

天棲的地基 、建高架高速公路 、挖地鐵隧道 。建築師忙著設計有

玻璃表面的辦公大褸和一排排豪華公寓⋯⋯ (19gUa:69)

68 黃宗儀

都巿計劃局的官員則是這麼形容上海的發展現況 : 「我們要建六十四

公里長的鐵路和輕軌 ,六百五十公里的高速公路 ,一千兩百萬干方米

的辦公室與住宅 ,還得拆除二十六萬五千戶舊房子 ,翻新兩千萬弈方

米的現存房舍。」 (Maass,2UUU:23)。 誠然 ,眼前這波以改建上海篇全

球城巿寪名的建設和拆遷熱潮讓上海的發展標語「一年一個樣 ,三年

大變樣」聽來都像是不痛不癢的客氣話 。上海都會一寸寸有利可圖的

土地被國際資金蠶食鯨吞 ,這些資金在很短的時間內化成了一棟棟簇

新的鋼筋水泥高樓 、橋墩 、公路等等 。

簡言之 ,浦東大體而言不負眾望地成篤上海的新商業中心 ,足以

累積並支配國際資本 。9一

如方興未艾的建設狂潮 ,大量湧入的跨國公

司資金也證明了浦東已成寪全球資本流通中心之一 。在 1999年 ,全球

排名前五百的企業中有九十八家投資了八十億六千萬在浦東新區的一

百八十一個建設工程 (Li,1999:13)。 lU浦東提供給外資使用的土地也

飛快地璯加 ,快速釋出土地引爆了房地產熱潮 。到了 1994年陸家嘴中

心區域的所有土地幾乎都已釋出 ,總計有一百六十九萬罕方米的土地

可供發展 (Wu,2UUU:1369)。 浦東新區巿政管理委員會指出 ,光是 1997

年 ,便有一百六十八棟二十四層以上的高樓在興建中 ,到了 1999年 ,

會有一百八十棟以上的摩天樓與天比高 (X㏑ ,1997:19)。 自此 ,新的

紀念性建築便在大眾媒體每一張當代上海景觀的圖片中競豔 ,被當成

最新的世界奇景 ,這員是象徵的中心性 (symbUliccentrality)的 新

形式 。其中東方明珠電視台和四百二十公尺高 ,用玻璃與大理石打造

的八十八層摩天樓金茂大廈如今已成篇上海最知名的地標 。然而比賽

還沒結束 ,就在金茂大廈旁邊 ,另一棟摩天樓正攀向雲端 。這是耗資

七億五千萬 ,預定九十五層高的環球金融大廈 (GlUbalF㏑ ancial

9.在 1998年 ,浦 柬的進出口貿易總額達到$11,gB2,UUU,UUU,是 全區總生產值的百分之一

百四十 (姚為群 、楊周彝,2UUU:184)U

1U早在 1994年 ,四 十五家國際聞名的跨國公司在浦東的五十七個計 ill投 資了十七億七

千五百萬 ,佔 總外資投資的百分之十八點五 (ChenShaUneng,1995:3)。

都市空間的生產 :仝球化的上海 69

Center),由 36個美國與 日本金融機構聯合 日本海外基金 (Japan

UverseasFUundatiUn)投 資興建 ,設計重點便是在完工時將成篇傲

視全球的最高建築 (Maass,2UUU:23,孫 海鳴 、劉迺全 ,2UUU:123)。 11

Ⅱ.仝球城市的形成 :可能出什麼差錯 ?

當上海被各方人士檎頌蒍與倫敦 、紐約 、東京或香港並駕齊驅的

全球城巿時 ,被避重就輕的是全球化導致的種種社會衝突 。在以下的

討論中 ,我將探究以全球城巿篇藍圖來改建上海的城巿空間造成的問

題 。明確地說 ,在上海全球化的過程中 ,我們不難發現在其他全球城

巿中觀察到的一個二元化的傾向 ,即是迎合資本流通所產生的城巿空

間一方面讓專業人士享有越來越多的權盆 ,另一方面一般人民的日常

生活空問鄰一再被忽視 。

薩森 (SaskiaSassen)對全球城巿的新使用者如何逐漸決定都巿

景觀的的觀察有助我們了解上海的都巿更新及其影響 。薩森認篇 ,全

球城巿的新景觀一項重要特色便是一小撮專業人士與一大群低收入勞

工這兩組城巿使用者的差距 日漸擴大 (1996:221)。 她強調 ,對跨國企

業人士來說 ,一個有一流機場 ,黃金地段的商業區 ,以 及五花八門的

娛樂場所的城巿便是理想國 (1996:22U)。 如同薩森所言 ,問題的核心

在於專業管理階層對空間的需求很少被質疑或拒絕 ,因此全球城巿便

不斷地因應這批新貴使用者的要求而改變 。

正如我們在其他全球城市所見 ,高度現代化的辦公大樓 、高級住

宅 、頂級飯店 、時髦餐館 、以及像浦東機場和新高速公路這些設施都

可以被當成上海專業階級 (theservi㏄ class)對城市空間的種種需求

具體落實的結果 。我在此想強調的並非上海在那些方面檎得上是跨國

公司的理想城 ,而是要指出薩森所說的國際矞務人士的「訴求」在上

l1.911之 後許多人對摩天桉的興建深表疑慮 ,負 責建造環球金融大廈的日本公司力排漿

議 ,聲稱他們不會受美國恐怖攻孥的戚脅,金 融大棲會在 2UU8年 北京奧運之前完工 .

屆時 ,這棟大桉將取代吉隆坡的雙星大廈成為世界第一高的摩天摟 U《 民生報》

7U 黃宗儀

海形成全球城市的過程中進一步被合理化 (ratiUnalized),自 然化

(naturalized)篇 上海與世界接軌的先決條件 。換句話說 ,如果像東

京或香港這樣的全球城市的空間是一再篇了配合跨國企業的「需求」

而改變 ,在上海管理階級菁英分子似乎甚至不必提出他們對城市空間

的要求 ,因篇上海在改建蒍全球城市的過程中早已把這些「需求」定

義篇必要的發展方向而內化了 (㏑temalized)。 之前提到的「全球智

囊公司」針對上海所提出的諸多知名的都巿計劃主要目的之一便在藉

由大肆宣揚這些國際聞名的建築師和他們的紀念性提案來營造一個吸

引外商的都市形象 (Ulds,1995:1735,臥re山㏑sky,2UUU:38)。 由此觀

之 ,素以偏好「外國和倚」顧問聞名的朱鎔基 ,此番聘用

「中法上海

陸家嘴中心區諮詢委員會」與其說是崇洋 ,不如說是篤了推鉿浦東 ,

要塑造浦東寪全世界矚目的全球城巿形象以利吸收外資 。

再看看上海巿政當局建設浦東的概念 ,我們更能了解上海寪何對

外矞似乎有不可擋的魔力 。單單浦東 ,就有「四百萬罕方米的空間在

規劃範圍內 ,包括兩百六十五萬弈方米作鳥辦公空間 ,三十萬弈方米

的豪華住房 ,以及五十萬下方米預定篇旅館」(Ulds,1995:1733)。 1995

年 ,整個上海的高級辦公空間有「二十七萬罕方米 ,並且在五年內將

成長到三百二十四萬弈方米 。同樣大小的區域在香港花了三十五年才

建好」 (Huss,1995:48)。 除了越來越多的現代化辦公大樓 ,外矞居佳

的高級住宅也大大改變了浦東和浦西的都巿景觀 。根據都巿地理學家

吳縛龍的說法 ,高價住宅的集中是了解全球化如何影響上海的最佳例

證之一 。當像上海西區一下方米開價一百五十到兩千六百五十美金不

等的高檔住宅成蒍外矞專業人士最愛 ,中低收入的市民必須被遷移到

都巿的外緣 (Wu,2UUU:1364)。 這也就是所謂的城巿晉紳化或貴族化

(gentrified)。 上海居民得騰出空間 ,因篇跨國企業人士需要的不僅

是時髦的工作場所和住宅 ,他們還要休閒空間 。舉例來說 ,選擇住浦

東高級樓房的外矞說他們「越來越被浦東相對的優勢吸引⋯新的高爾

夫球場和寬儆多了的房子還挺不錯的」 (“ShanghaiTakesShape”

都市空間的生產 :仝球化的上海 71

28)。 員正說起來 ,上海吸引跨國企業的魔法是集體生產一個符合累積

資本所需的城巿空間 。對佔盡優勢的管理階級而言 ,新的高爾夫球場

和寬斂多了的房子或許員的挺不錯 ,但是這些條件絡究難以補償「住

在骯髒的第三世界裡許多累人的事」 (“ Shanghai Tak㏄ Shape”

28)。 當跨國人員對城巿空間的要求被安善規劃內定 ,可以予取予求的

就不只是迎合他們所謂需求的空間形式了 。

將跨國企業人士對都巿空間的使用權視篇理所當然的意識型態或

可說明寪何今 日所謂「成功人士」,即企業菁英的形象在各大都巿廣篇

流傳 。12在

廣告中典型的成功人士穿著名牌服飾 ,開進口轎車 ,出 入時

髦餐廳和酒吧 ,篇了商務或度假經常到海外旅行 ,更重要的是 ,他們

在高級辦公大樓上班 ,並且佳在有僕役女傭伺候的豪宅 。經由大眾媒

體的傳播 ,成功人士這樣光鮮動)、 的形象似乎寪一般中下階級的小巿

民揭開了成功人士以及摩天辦公樓與花園豪宅這類全球化空間的神秘

面紗 ,「成功人士」似乎因此而「人性化」、具體化了 。

「成功人士」這個新的社會形象 (階級)的流行不僅說明了當代

上海頂尖專業人士的崛起 ,更解釋了資本主義空間如何行鈶「繁榮富

裕的明天」的意象來隱蔽全球城巿中空間使用二元化所衍生的社會衝

突 。要讓每個上海人覺得不論城市怎麼改變 ,都能相信這是「我的城

市」,郱麼實際上由跨國管理階曆主控的全球化空間就必須看來是個

人人伸手可及的大眾空間而非僅屬扲少數外國人特權的「飛地」。近年

來由上海大眾傳媒以及流行雜誌大力推廣的所謂「成功人士」的再現 ,

正是跨國經理階級的在地化形象 ,讓當地居民起而效尤並以此認同與

新富階級息息相關的全球化空間 。成功人士的廣告形象幾乎以催眠的

方式讓人相信只要培養和成功人士相似的品味 (如探購廣告中的商

品),那麼璀璨閃亮的全球空間就是非我莫屬 (看看那些成功人士的生

12.審 查人之一認馬囚杲閣係或不能充分詵明跨國企業菁英對都市空間予取予求以及成

功人士形象的普遍化的閞達 ,我們必須將此文化穊察與都市發展置入「一個更大的國

家機制和意裁型態」.

72 黃 宗儀

活)。 王曉明在他 <竿邊臉的神話>一文中一針見血地說 ,傳媒中這類

新富階級的再現是大有問題的 ,因寪大眾所見的「成功人士」形象片

面而且偏狹。一方面 ,我們只見到這些新貴階級富裕舒適生活的片段 ,

彷彿他們沒有日常生活的其他層面 。更嚴重的問題是 ,他們的另外竿

張臉 ,亦即他們獲取權力 、財富以及社會地位的方式卸總是隱而不見

(1999:31)。

誠然 ,推動資本全球化的跨國公司最擅長的伎倆之一便是 :即使

全球城巿主要是依據一小群跨國白領階級的假性需求而非廣大巿民的

生活所需來規劃建構 ,資本主義空間仍讓眾人深信自己是捨我其誰的

城市使用者 。正如王曉明所言 ,只有在代表性的城巿使用者 ,亦即所

謂的「成功人士」的另外竿張臉模糊不清的情況下 ,他們的形象才能

反射成人人嚮往的偶像 。也就是說 ,如此每個上海人才能將另外那竿

張看不清的臉投射成自己的樣貌 。此外 ,值得注意的是 ,想要透過成

功人士的形象把小巿民難以企及的全球化空間變得似乎具實而熟悉 ,

實際上邽可能反而讓這些高階白頷的形象失員 (王曉明玨999:31)。 這

種再現的本意與結果之間的重大落差指向了專業人士與升斗小民在日

常生活所擁有的都巿空間實際上有天壤之別 ,一如由全球資本堆砌的

紀念性空間與當地居民的實際生活空間的大不相同 。

Ⅲ.從弄堂到高樓 :生活空間發生了什麼改變 ?

舄說明一般居民的日常生活如何因全球化空間的擴展而被壓縮排

擠 ,我將在以下討論上海成篇全球城巿的過程對巿民造成影響最深的

四個層面 :民工的空間使用權盆被壓抑 、無數當地居民因此動遷 、工

作單位的功能渻減 、許多傳統產業工人遭資遣下崗 。

如前所述 ,期盼上海變成未來之城的集體慾望把跨國人士對空間

的需求自然化 ,也因此掩藏了少數高階白頷與眾多上海人民的差距 ,

然而 ,所謂二元城巿 (dualcit,r)的另一端 ,也就是底層勞工的問題

邽常被當作不存在 。如果我們說成功人士是國際專業白頷在上海地方

都市空間的生產 :仝球化的上海 73

化的反射或折射 ,那麼紐約 、倫敦 、或香港這些全球城巿中的外國勞

工相對的即是上海篇數眾多的外省民工 。上海素來篇民工聚集之地 ,

近年由於都巿重建之各種工程更造成大批民工湧入 。據報導 ,光是

19g3年 ,上海就花費一百一十億 ,動員了一百萬以上的建築工人來完

成十八個重點都巿建設工程 (LiaU,19兜 :2U)。 明顯地 ,其中多數篇舛

省民工 ,但實際人數似乎並非該報導的重點。《經濟學人》的一篇報導

估計 ,1995年在上海每天弈均有約兩百萬民工在找工作 (“ Ci圩 Ufthe

Pla㏑”18)。 另一項在 1997年發表有關上海交通運輸的研究指出 ,以

外地人寪主的「流動人口」,估計有將近三百萬 ,同時數目還不斷在璯

加中 (Shen,1997:592)。 然而 ,民工的人數的激璯既不能保證他們的

權盆或讓他們受到重視 。事實上 ,在討論浦東或上海如何發展成全球

城市的眾多文獻中 ,民工的問題並未被充分探討 。舉例來說 ,在世界

明星城巿與浦東的比較表裡 ,我們看不到外國勞工與民工的數據比較

與其代表的意義 。當上億的外資湧進上海 ,全世界五分之一的起重機

集中於此 ,城裡每個角落似乎都在一夜之間冒出一排排的高樓的時

候 ,實際上究竟有多少民工參與這個建城大計期似乎無足輕重 。與那

些專業人士寬斂明亮的辦公室 ,豪華氣派的住宅與綠油油的高爾夫球

場相對的是什麼樣的空間 ?民工在上海的生活片斷像是他們的工作環

境 、居住場所 、或甚至休閒空間 ,大體上不篇人所知 。都巿發展者不

會忘記要隨時更新上海外矞和外資的數目 ,城裡紀念性建物的新高甚

或起重機的數字 ,但那些實際付出勞力建造新上海的民工邽不在全球

城巿精密的計算之內 。

民工的空間使用需求可以很輕易地被忽視 ,因舄他們是沒有戶籍

的鄉下人 。依據中國的移民政策 ,這些人在法律上從來不屬於上海 。

於是 ,他們幾乎無法成篇城巿的合法使用者 ,即使這個閃耀的全球城

巿的實際建造有賴他們付出辛苦的勞力 。與光鮮的成功人士形象恰恰

相反 ,民工常與「流民」或

「盲流」混寪一談 ,後者有明顯的歧視意

味 ,暗示混亂失序 。如果說民工有什麼形象再現 ,恐怕便是佘人避之

74 黃宗儀

惟恐不及 ,比城巿的「下只角」更糟糕的髒亂之源 ,他們是不該出現

在乾濘合宜的全球城巿的「他者」。我在 2UU1年一月造訪上海 ,問起

民工的狀況 ,友人說 ,政府打算「用四百萬白領專業人士換掉四百萬

民工」。這個主張舄上海的打造全球城巿計劃造成的二元都巿景觀提

供了最佳註腳 。就本質上而言 ,跨國白領階級與民工都是國際資本帶

來的「流動人口」。然而 ,專業人士甚至不必提出要求 ,都巿空間就依

照他們的「理想國」改建 ,而民工邽被邊緣化到並不比起重機重要的

地步 ,這豈非是流動空間 (spaceUfHUw)的兩極化嗎 ?

要實現篇跨國白頷居地規劃的全球化空間不僅要動員上海數以百

萬計的民工 ,還要動遷浦東及浦西的傳統產業和當地居民以利興建各

項有助吸收舛資的基礎建設及高樓大廈 。換言之 ,在建造全球城巿的

構想中 ,曰 常生活空間幾乎必須完全配合規劃空間。如前所述 ,「全球

智囊公司」眾名家所提出的發展計劃讓上海越來越像其他全球城巿 ,

強調金融功能而非生活空間 。同樣地 ,政府官員在審視浦東發展藍圖

時明白指出「這樣的現代化區域應該以汽車需求馬主要考量」 (Ulds,

1995:1733)。 固然能幹的上海市政府對都巿公共運轑的大刀闊斧改善

遠勝矜北京 ,提高了巿民對流動的容忍度 ,但當地居民工資的提昇不

見得如都巿發展的速度那麼快 ,他們是否養得起車子似乎也不在規劃

範圊之內 ,於是我們可以說 ,當升斗小民的生活空間正好是他人的全

球化空間 ,前者似乎沒什麼商量的餘地 。

篤了讓浦東搖身一變成篇萬人迷 ,佳在陸家嘴四下方公里的五萬

兩千戶居民 ,大約十六萭九千人「大多被迫動遷到城巿外緣郊區」

(Ulds,1995:l甮 7)。 早在 199U年便在浦東計劃投入兩千五百萬資金

的杜邦公司總經理的一席話或可讓我們一窺跨國公司以發展篇名而變

更土地使用的暴力本質 。在一次訪談中 ,這位杜邦管理高層說他們在

浦東的合作計劃面臨的一個麻煩是「公司被迫收購原本住在這裡的農

民的房子 ,這筆錢用來讓地方官員把農民安頓到別處」 (GUld,1991:

28)。 經理的言下之意是這些農民早就該在杜邦公司進駐之前搬走 ,而

都市空間的生產 :全球化的上海 箹

且動遷的帳不該算到他們頭上 。換句話說 ,在這些「錢」進浦東的跨

國公司的想像中 ,農民的權盆其實不關他們的事 。值得注意的是 ,這

篇訪問的目的是提供可能跟進的跨國公司「他山之石」,以杜邦經理傳

授該公司在浦東從零開始打天下的經驗作舄參考甚或典範 ,以便吸引

更多外資 。當「浦東傳奇」透過外商現身說法更深樝人心的同時 ,實

際讓出空間成就這個傳奇的農民對動遷或動遷補償的反應邽鮮寪人

矢口。

浦東的發展造成黃浦江兩岸黃金地段供不應求 ,浦西居民的生活

空間亦無可避免地篇了配合估計將快速湧進的外資而做各種改變 。許

多原本的工業或佳宅用地變更篇獲利高的矞業用地 ,土地使用變更而

帶動的建築熱潮更讓數以百萬計的居民因此動遷到城巿外緣 。當城巿

版圖必須蒍了新的使用者以及資本流動而重新規劃時 ,小巿民常常被

迫放棄其舊有的生活空間 。對很多居民來說 ,發展也許是硬道理 ,但

動遷可不是租輛搬家卡車就上路那麼輕鬆簡單 。就拿離開自己熟悉的

街坊的失落感來說吧 ,起重機和怪手幾分鐘之內就拆毀的房舍是好幾

代的居民同心打造的家園 。動遷自有補償 ,但失去的情感與記憶如何

計算 ?有時 ,居民很晚才被通知他們的弄堂要被拆遷改建 。有時 ,居

民已經依照指示從弄堂搬出來 ,但新的佳處連水電都沒裝設好 。更糟

的是 ,有些人被動遷到城郊 ,從此 日日長時間通勤成了一大考驗 。13近

年出現的另一個問題是因舄在短時間內動遷太多人 ,動遷房舍總量不

足 。14

成都路高架橋的例子更能充分顯示國家力量如何與資本合作強勢

地把上海巿民的生活空間轉換成全球化空間 。15篇

了讓成都路聯結上

13.RUgerChan指 出 ,動 迓政策其實並沒有達成舒鍉住宅過於稠密的現象 ,反而使得人

口集中與都市改建建物史為密集 (1996:313)U

14.謝謝審查人提供的補充託明 U

15.如 審查人之一所言,我們或許可以詵上海全球化之斫以能如此快速進行是由於國家力

量的強力介入 ,換言之 ,上 海仝球化一個最重要的特色即是以社會主義的方式來安踐

駂 黃宗儀

海的環內道路系統以便疏解交通擁塞 ,這條八點四五公里長的高架穿

過上海四個主要區域。必須動遷十八萬住戶以及成千的工作單位 (Wu,

2UUU:1369)。 在發展處和各區分處的監督之下 ,「高架橋所經之處迅速

被凈空 ,這個計劃兩年不到就大功告成」(Wu,2UUU:137U)。 重建上海

拆掉的不僅是無數的弄堂 ,還有這傳統建築所代表的文化遺產 。但文

化遺產似乎不敵發展 、現代化 、全球化的誘惑 ,於是當局勸告那些不

滿動遷以利都巿建設的人 ,要他們篇大局著想 ,以眾人之福篇重 : 「舄

求城巿整體未來發展 ,犧牲是不可避免的」 (Chan,1996:315)。 絡究 ,

拓展璀璨的全球化空間似乎是條單行道 。見證上海市政府近年推動的

大規模拆屋與動遷 ,我們不難了解篇何這幾年大家對上海弄堂的懷念

特別多 。16

隨著越來越多的里弄居民動遷到高樓 ,工作單位在居民生活中也

不再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 。首先 ,因配合都巿發展的大規模動遷讓居

民與其工作單位日漸疏離 。以成都路工程而言 ,數以千計的工作單位

被搬遷他處 。前所未見的動遷造成居民散居各處 ,使得原本代表轄區

居民的工作單位的社會功能因而大篇降低 (Wu,2UUU:1368)。 除了動

遷的因素之外 ,改革開放的經濟政策也使得工作單位對上海人的重要

性大不如前。吳縛龍指出 ,「工作單位因都巿建設動遷式微 ,地方政府

介入甚深 ,再加上新的土地出租條例 ,都市空間的操控權已經從工作

單位轉移到地方政府 ,以 及外來的開發者」 (2UUU:1368)。 諷朿j的是 ,

資本全球化 U舉例而言 ,筆 者於 2UU1年訪滬時曾針對動迓問題訪問幾位當地人 ,他

們對於動遷抗爭幾乎未曾聽聞 ,也不認為有抗爭的必要 ,因 罵動遷皆有補償 ,而且國

家政策市民還是要盡量配合U上 海的發展詵明了全球化過程中國家的力量不容小覬 .

不能一廂情願地杷跨國想像與資本流動解讀馬國家力量的式微 U

16.就 一方面而言,今 日上海居民日常生活的弄堂快速地消失以便發展全球城市 ;而 另一

方面 ,保存的弄堂建築常戉馬全球資本的展示櫥窗U最 具體的例子莫過於鄰近淮海中

路商區的「新天地廣場」,石 庫門弄堂被重新包裝為 21世 紀新上海的

「飛地」,這處

光鮮時髦的旅遊景點佔地三萬平方米 ,建 築面積約六萬平方米 .肉 有各種高級消費場

斫 、精品名店與各國風味餐癮 ,白 開幕以來便成為時尚的代名詞 。新天地廣場正是上

海全球化過程當中文化逮產資本化的明證 ,亦是所謂全球化的在地化衣現 。

都市空間的生產 :全球化的上海 77

當上海眾望所歸地與世界接軌 ,它的居民卸似乎與自己熟悉的城巿空

問因篇各種理由漸行漸遠 。

對許多上海工人來說 ,與工作單位漸行漸遠的意思說穿了就是失

業。要把上海變成全球資本中心 ,沒有競箏力的產業得跟上時代腳步 ,

也就是順應全球化潮流而淘汰 。換句話說 ,之於非技術員工 ,工作單

位動遷常常就是被解僱的同義詞 。著眼枔促進資本流通 ,全球化發展

的上海目前的重點工業是科技 、資訊 、傳訊 、交通等等 。另一方面 ,

高度仰賴勞力或高污染的工業因篇與城巿未來發展走向與形象皆不

符 ,也就難逃經濟達爾文主義的運作 ,被全球化上海三振出局 。舉例

來說 ,從 1993年以來據說有四十萬工人失業 ,其中許多是上海過去仰

重的紡織業工人 。(“ ShanghaiTakesShape” 27)。 明確地說 ,「在

2UlU年 之前政府打算遷移或關閉內環道路包圍的一百零六弈方公里

這個區域之內三分之二的工廠」(YatskU,1996b:58)。 政府官員和都巿

計劃者一再試圖說服我們城巿的基礎建設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地更新 ,

破舊的建築也很容易就能重建 ,然而 ,遣散的勞工呢 ?他們能趕上全

球城巿的發展嗎 ?從工業城轉換馬全球城巿的過程誠然讓專業管理階

級炙手可熱 ,但不可忽視的是 ,因應經濟改革開放的都巿發展讓眾多

無技術工人丟了飯碗。今 日的都市發展者大力宣揚要讓 193U年代上海

的全球城巿風華重現的同時 ,下崗勞工或許對所謂「往 日風光」與老

好 日子有截然不同的定義 。

IV.鏡像與幻影 :誰的仝球城市 ?

篇了吸引外資 ,成篤資本匯流中心 ,上海是以原型的全球城市舄

藍圖而建造的 。這樣重大的轉變並不出乎意料 ,隨著資本主義後期發

展 ,世界樞紐城巿成扁國家與跨國企業推動資本流動的策略地點 。在

一篇討論東京全球化的種種問題的論文中 ,日 本都巿地理學者 Taka_

shiMachimura指出 ,德國政府對於如何建設法蘭克福的說法與東京

都廳在 198U年代改造東京寪全球城市的一套說詞出奇神似。我想在此

78 黃宗儀

處用同樣的引言來說明我所謂全球城市的原型意象以及這個原型與上

海發展的關係 。

法蕄克福在國際都市網絡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 。全球經濟成長方

興未艾 。透過越來越多的經濟接觸我們感受到亞太平洋地區的蓬

勃發展 ,而 這僅是世界發展地區的一部分 。金融投資已凌駕與過

去居於領導地位的傳統商業 ,讓仝球經濟更相互依存 。這個全球

經濟網的樞紐之一便是法蘭克福 ,它 正從歐洲金融中心蜣變為國

際金融城市 (qtd.inⅣIachimura,1998:183) 。

有趣的是如果我們把法蘭克福從引文中拿掉 ,然後問大家覺得文中所

言是那個城巿 ,我們可能得到許多不同的答案 :任何一個正在成形的

全球城巿都符合這樣的描述。其實上海在 199U年的都巿發展與法蘭克

福以及東京的規劃空間也如出一轍 。這些城巿是彼此的鏡像 ,因扁迎

合全球化資本所需而產生的都巿空間的理想原型便是樞紐城市 。原本

是資本主義運作而生的全球城市因此搖身一變成了任何一個想搭上全

球資本快車的城巿的鏡像投射與先決條件 。同時 ,奉現存的全球城巿

的形象篇發展的硬道理 ,新上海的都巿空間也成篇當地居民的一面鏡

子 ,耀眼的全球化空間讓大家相信上海新生活的景象是個政治宣言 ,

一個可信的承諾 ,能讓拆遷 、動遷 、與下崗都成篇每個上海人篇了更

美好的明天必須經歷的陣痛期 。

全球城市發展大計的預設是規劃空間與當下感知的空間二者並無

差距 。換句話說 ,居民透過「大家的全球城巿」這面鏡子所看見的影

像被當成此時此地的具體現實而不是規劃空間的鏡子所反射的幻影 。

空間既員實又虛幻的雙重性隱藏不見 ,於是規劃空間偽裝成生活空

間 。如勒斐伏爾所言 ,

在現代化的狀況下 ,專 斷的政治空間勢力 日趨擴張 ,覮得新生活

近在眼前的印象越來越強烈 ,到 處可見新生活的幻 象一再被強

化。具實生活看來與我們如此接近。像是從 日常生活中伸手可及 ,

彷彿我們與鏡子那頭的美好具實零距離 (1974:189)。

都市空間的生產 :仝球化的上海 79

看來屬於所有城巿使用者的未來城其實也是一個隱藏資源分配方式的

空間 ,一個常寪了迎合專業菁英而罔顧他人權孻的空間 。正如「成功

人士」的另舛牛張臉總是看不清 ,全球城巿的權力運作也面目難辨 。

也許用玻璃建造摩天樓不是沒有理由的 :透過玻璃 ,我們似乎可以看

見大樓內部 ,但我們所見其實僅是命人迷戀的鏡像與幻影 。17

分析上海的全球化可讓我們了解經濟全球化篤求累積資本而大肆

宰割人們的曰常生活空間 ,進而得以彰顯全球城巿的規劃空間所導致

的種種社會衝突 。由上海的例子可見 ,以全球城巿篇典範來重建都市

空間的企圖是視資本主義空間篤可供人恣意塤充的空容器 ,把這樣的

空間看成與使用者沒有距離 ,不經過任何媒介即可完全操控 ,如此的

想像無法質疑這個空間本身在生產複製的過程中因權力運作造成的資

源分配不均 。全球城市不均衡發展的衝突與矛盾或許可以暫時被應付

或隱藏 ,但可以確定的是這些問題絕不會自行治失 。

參考書目

中文部份

王曉明 ,1999,<牛張臉的神話>,收錄於王曉明 、李陀主編 《在新意

識型態的籠罩下 :9U年 代的文化和文學分析》,頁 2936,南

京 :江蘇人民出版社 。

李培林主編 ,1995,《 中國新時期階級階曆報告》,瀋陽 :遼寧人民出

版社 。

姚錫棠等 ,2UUU,《 勇攀峰巔 :浦 東開發開放十年發展研究成果集

萃》,上海 :上海社科院 。

17鏡相的比喻可讓我們瞭解上海的全球化發展 ,筆 者在此試圖要彰顯的是上海的仝球化

其實像是照鏡子 ,鋎中影像是當今世界的「一流全球城市」,例如紐約 、倫敦 、與柬

京 ,也就是詵仝球資本運轉樞紐的國際都會提供 了上海一個可供仿效的理想形象 ‘

8U 黃宗儀

姚篇群 、楊周彝 ,2UUU,<中國入世對浦東發展開放的影響與對策>,

收錄於姚錫棠等著 《勇攀峰巔 :浦東開發開放十年發展研究成

果集萃》,頁 17691,上海 :上海社科院 。

孫海鳴 、劉迺全 ,2UUU,<世界明星城巿與浦東的城巿化>,收錄於姚

錫棠等著《勇攀峰巔 :浦東開發開放十年發展研究成果集萃》,

頁 1335U,上 海 :上海社科院 。

郭博 ,1996,《 正在洧失的上海弄堂》,上海 :上海畫報 。

羅小未 、伍江 ,1997,《 上海弄堂》,上海 :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上海金融中心 :挑戰新高>,2UUl,《民生報》:十月二日 :A12。

英文部份

Chan, RUgerC.K.1996.“ UrbanDevelUpmentand RedevelUp-

ment.” InY.M.Yeung,andY.、V.Sung(eds.)S搧 役φ姼犴

Γγa俖raγη2a〃U羽 a勿〞 MU〞 θγη抸a〃U歾 乙厂η〞θγ C力 t歾a‘ Upθη

DUUγ PU〃φ.HUng KUng: Chinese University Uf HUng

KUngPress,299-32U.

Chen,QingbaiandShi、 ╮厂ei.1994.“ReestabⅡ shingShanghai as

an InternatiUnal Financial Center.” 6眨〞j㎎ Pθ v′θzt).

August l5-21,14-7.

Chen,ShaUneng.ed.1995.t氿 θ 〃Uγt〞_r£η2U勿S乃r勿 tt〞ㄌat9U勿 aˊ CUγ -

pU9笏万Uηs9η r吻 U吒,S力a炖g氿a9.Shanghai:EastChinaNUr_

malUniversityPress.

Cheung,Peter夕Γ.Y.1996.“ ThePUliticalCUntextUfShanghai

EcUnUnlicDevelUpment.” InY.Ⅳ1.YeungandY.W.Sung(eds.) S乃 aηg奶 ⋯ Γγa勿 V勿η叨a万U羽 a勿ˊ 乃rUσθγη′za〃U歾

σησθγ C歾犰 a6(沙 θ歾 DUUγ 」℅ t9φ.HUngKUng:Chinese

UniversityUfIIUngKUngPress,49-92.“CityUfthePlain.” 1995.T沕 θ五tU筠 Uη2赤t.March18,18-9.

Fei,XiaUtung.199U.“ TurningShanghaiIntUa‘ⅣIainlandIHUng

都市空間的生產 :全球化的上海 81

KUng’ .” Bθ勿t勿gPθ v彪ω.UctUber22-8,25-7.

Gaubatz,Piper.1999.“ China’ sUrban〞ΓransfUrmatiUn:Patterns

and PrUcesses Uf ⅣIUrphUlUgical Change in Beijing,

ShanghaiandGuangzhUu.” U◤〃勀羽 StZˊ〞θs.丮厂U1.36,NU.9:

1495一 1521.

GUld, 〞ΓhUmas. 1991. “Can PudUng DeHver? Shanghai’ s Anl-

bitiUuS Planners Are CUunting Un FUreign InvestUrs tU

PrUpeltheNewDevelUplllentArea.” T沌θC力犰aB2濏犰θss

Pθ t9彪侁9.NUVember-December,22一 9.

Huus, Kari. 1995. “BUUm and Busted: Shanghai CUnstructiUn

Takes Uff, but PrUfits May Fizzle.” Faπ Eastθγη

ECU勿 U992′ε 尸θ”θ乙V. April 13,48-9.

Jacka,Tamara.2UUU.“ⅣVanted:JUbfUrthelVn、 vantedⅣ Iigrant.”

http:〃 www.chinaUnl㏑ e.cUm/cUmmentary一 analysis/

ecUnUmics/NewsArchive/Secure/2UUU/December.

Lalllrllie,David.1993.“ PudUngDevelUpmentZUne.” CUη ㄉ〞唦 Uη

aγv Pθ v9θ 2t1. 262:174-77.

Lefebvre, Henry.1974.T乃 θ Pησπr′ 9Uη ↙ Spaεθ.Trans.D.NichUlsUn-Smith.UxfUrd:BasilBlackwel1.

Li,Ning.1999.“ GlUbalTUp5UUtU∼Ieet inShanghai.” Bθ〞竑gPθ v庬η.September2U,12一 5.

LiaU, Ye.1994.“ Shanghai EcUnUmy on Fast Track.” Beη翗慼

Pθ v′c,2v.╮4arch7-13,19-2U.“LifeandEpisUdesin theLUngtangs.” http:〃www.chinawindUw.

cUn〕 /shanghai1/lUngtang/culture/fengqing.htrn1.

M㏑ ass,Harald.2UUU.“ Faster,Taller,ⅣIUre:ShanghaiIsYUung

andina〕Hurry′’N它Z〞 〃UγJˊ.NU.2:16-23.

Machilllura,Takashi.1998.“ SymbUⅡcUseUfGlUbaHzatiUn in

82 黃宗儀

UrbanPUlitics inTUkyU.” J,2尨 π羽a〃U勿 aˊ 乃勿η2aˊ ”╭Vγba勿

aη〞 P恕〞U乃atPθ Sθa9′σ勿.VU1.22,NU.2:183-94.

Ulds, Kris.1995.“ GlUba∥ zatiUn and the PrUductiUn Uf New

UrbanSpaces:PaciΠ cRiInⅣIegaprUjects in theLate2Uth

Century.’’Eη v”η勿翗θ勿taη〞Ptaη η;ηgΛ .27:1713-43.

— . 1997. “GlUbaHzing Shanghai: the ‘

GlUbal InteⅡ igence

CUrps’ andtheBuⅡ dingUfPudUng.’’U〃9θs.VU1.14,NU.2:

1U9-23.

Sassen, Saskia. 1996. “╮

厂hUseCityIsItPGIUbaⅡ zatiUnand the

FUrmatiUnUfNewClaims.” P犰bˊ〞εU跖 t′勿祒.VU1.8,NU.2:

2U5-23.

“Shanghai ⅣIayUr Un PudUng DevelUpment.” 199U.石菬〞;筏gPθ Vλ死t9. September24-3U,23-6.

“ShanghaiTakesShape.” 1997.Γ九θ┘Dㄌ歾Uη?狋t.ⅣIay3,27-8.

Shen, Qing.1997.“Urban TranspUrtatiUn in Shanghai, China:

PrUblemsandPlanningImpΠ catiUns.” J歾 ′θ9η2at9UηatˊU勿 r

歾aˊ 〞.Vγ

ba刀 aη〞 P羽Uη a↙ Pθsθa攷功.VU1.21,NU.4:589-6U6.

“SpeechbyJiangZeΠlingattheBanquettUCelebratetheUpen_

ingUfthe’ 99FUrtuneGlUbalFUrum inShanghai.” 1999.

Bθ〞屁gPθ v彪ω.UctUberl8,8-9.

Streshinsky,Shirley.2UUU.“ ShanghaiSeestheLight.” Pγesθ /va-

〃Uη .September/UctUber,34— 82.

、∼厂ⅡcUx,JUe.2UUU.“ IBⅣItUSpend$3UUD峌 ⅡⅡUnUnShanghaiChip

Plant.” http:〃 www.nytimeS.cUm/cnet/CNET-U_ 4_

33U4666_ UU.htm1.

、、

厂u,FulUng.2UUU.“ TheGlUbalandLUcalDinlensiUnsUfPlace-

making: Remaking Shanghai as 、

∼厂Urld City.’’ σ/&” P

都市空間的生產 :全球化的上海 83

Srrrˊ 9θs.VU1.37,NU.8:1359一 77.

Xin,ZhUu.1997.“ ShanghaiatNight.” Bθ〞劦gPθv庬ω.August4—1U, 16-9.

YatskU, Pamela.1996a.“ Field Uf Dreallls: Can Shanghai Re-

emerge as a Key Financial Centre?’’ r氻γ Eas′θ/η

Eε U勿 U羽佬 Pθ汸θzz1.July18,69一 7U.

一 ——. 1996b. “FutureshUck: Shanghai renlakes itselfas、vUr-

kers search fUr a rUle.” Faγ Eastθ x勿 EσUη Uη29ε Pθ vtθ Et}

August29,58一 9.

Yeung, Yue-Illan.2UUU.GtUta〃za〃U刀 a竹 NCt2(lU,/●↙σ SUσ 9θ 〃θsr

t〞taη ︸Kg加ηaˊ C九汛皂θ′η PrJr〞犽 Hs氻 .HUl〕Ululu:UUf

Hawa1lPress.

Yeung,Y.M.andY.╮V.Sung(eds.)1996.S力 a甩g氿a′ Γγaη昈,/羽多

幼 η a勿〞 MU庇翗 抸a万Uη 扐〞θ/U歾′羽a‘ 猀 θ勿DUUγ 乃 〃ot

IIUngKUng:ChineseUniversityUfHUng〕KUngPress.

Yeh,AnthUnyG.U.1996.“ PudUng一 theRelllakingUfShanghai

asa、VUrIdCity.” InY.∼I.YeungandY.W.Sung(eds.)S乃a翟力a↙r 7Vaη,° /,,2a〃Uη a羽〞 MU〞ㄅrη泛a〃Uη ση〞tπ

C乃′刀a‘ °少Z〞 DUUrf℅ ′εv.HUngKUng:ChineseUniver-

sityUfHUngIKUngPress,27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