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經濟崛起之產業挑戰、機會與對策 - 臺北市首座

35
共享經濟崛起之 產業挑戰、機會與對策 2018年8月31日 臺北市政府 產業發展局

Transcript of 共享經濟崛起之產業挑戰、機會與對策 - 臺北市首座

共享經濟崛起之產業挑戰、機會與對策

2018年8月31日

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

共享經濟崛起背景

何謂共享經濟?

基於分享、交換、買賣、租賃產品與服務,超越了傳統所有權制度的經濟模式,發掘閒置資產潛力。

基於使用目的與商業模式之差異,相關概念包括:

• 數位媒合經濟(Digital Matching Economy)• 協同經濟(Collaborative Economy)• 隨選經濟(On-Demand Economy)• 零工經濟(Gig Economy)• 平台經濟(Platform Economy)

資料來源:Economist Mar. 2013, A Inclusive Sharing Economy by BSR , 2017

經濟學人(2013)

On the internet, everything is for hire.

在網路上,所有東西都能出租!

3

What drives SE emerging?

形成共享經濟的驅動力(1)

人口爆炸、資源不足城市人口密度大增

Gansky ( 2010 )簡單的數學告訴我們,若要持續保有和平、繁榮、永續的世界,我們就必須更有效率的進行資源的分享。

Hejne ( 2011 )2050年,將近75%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之中,資源供應與效能的需求,將更加嚴峻。

4

5

What drives SE emerging?

形成共享經濟的驅動力(2)

金融風暴激起精打細算的消費者經濟學人(2013)經濟風暴後的兩股新力量:

1. 閒置資源的供給力量:半數家庭擁有電鑽。平均使用總次數只有6到13分鐘。

2. 超越擁有權的消費理念:英國人平均每天開車少於一小時,每年要花5500英鎊。若分享出來平均每月分擔 250-400英鎊,壓力大減。

Botsman(2011):金融風暴後消費者更在意消費的價值,能滿足需要、想要、幸福的消費。

6

What drives SE emerging?

形成共享經濟的驅動力(3)

網際網路成本降低速度、品質與使用人口遽增Suster (2013):網網相連、人手一機,2018年超過36億全球人口,48.2%近半連網。2017年全球7成人口擁有智慧型手機。

Gansky (2010):又便宜、又快速、又精準、又便宜,資料交易更佳便宜與簡單,產品或服務遞送更精準,個人化、時間、地點更正確。金流平台更便利。

7

追求體驗、社群文化、與價值認同

Owyang 2013

Airbnb 租客期待家庭、社區、截然不同的住宿體驗。Kickstarter 出資者期待認識產品背後的製造團隊、發明家、創業家。

What drives SE emerging?

形成共享經濟的驅動力(4)

1. 對購買議價的態度:更便宜、更好的交易

63%它比較便宜

55%可以找到更好的交易和價錢

38%他幫助我找到新的人生體驗

28%這個消費模式對社會有益

28%用網路消費非常簡便

18%我喜歡與眾不同的消費模式

14%可以結識更多人

8%喜歡嘗試新事物的探索過程

6%比起專業賣家,我和陌生人交易很有信心

2. 參與共享的動機:人生體驗、對社會有益

3. 消費目的:簡便、與眾不同、交友、探索新事物等

資料引用:Demailly & Novel 2014 / 原始出處:Observatoire de la confiance de la Poste 2013

國外研究:共享經濟的購買態度大調查

8

按營利及交易模式區分共享經濟

非營利 營利

P2P

B2C

商業化 P2P 分享(共享經濟模式)

真正的共享(社區互助、食物銀行)

商業化 B2C 模式(傳統商業模式)

政府機關非營利機構、慈善機構

資料參考:Codagnone and Martens ( 2016 ) 9

按屬性區分共享經濟

點對點交易Peer to Peer

循環利用Circular

超越擁有權的取用權Access

隨需經濟On-Demand Economy

無法循環使用的客製化服務交易主要是牽涉人力的經濟。例如:線上接案服務、人力派工服務

二手經濟Second-hand Economy

由個人販售私人物品給他人亦即物品擁有權的移轉交易。例如:二手拍賣。

物產服務經濟Product-Service Economy

由企業提供的各種租賃服務主要是實體物品的租賃。例如:租車、租自行車。

共享經濟Sharing

Economy

資料來源:Koen Frenken (2017)

共享經濟簡史1978-2016

1993 IBM 發表首支智慧手機

1993 Ebay 成立(線上拍賣平台)

1996 Craiglist 成立(舊金山興起之電子布告欄)

1999 Napster 成立(點對點音樂分享平台)

2005 Zopa 成立(首創點對點租賃網站)

2007 iPhone 發表

2008 Android Phone 發表

2008 Airbnb 成立

2008 Uber 成立

2009 Kickstarter 成立

2010 AngleList 成立

2010 OlaCabs 成立

2010 WeWrok 成立

2013 Lyft 成立

2015 「共享經濟」、「共乘」收納於牛津百科

2016 中國滴滴出行收購 UBER 中國

小結:經濟典範的轉型

商業模式

傳統模式 共享經濟模式

資產結構

核心競爭力

營運目標

人力配置

線性:供應鏈模式

資產內部化:土地廠房設備等

生產製造能力

追求營運績效

長期固定雇用

網絡:合作網絡與平台

資產外部化:消費者也是生產者

軟體整合能力

強化客戶體驗

短期隨需雇用

資料參考來源:DHL Trend Research(2016)

共享經濟的崛起,意謂著與傳統經濟運作邏輯的新典範轉移,從商業模式、資產、競爭、營運目標,以及人力安排等面向,開始廣泛影響,大幅改寫產業的運作模式。

12

共享經濟產業現況

What is the Status of the Sharing Economy

全球知名的共享經濟推手

實體資產

無形資產:金融

無形資產:勞務

交通運輸載具房地產、辦公室食物、生活工具

群眾募資點對點融資股權眾籌

個人接案專業服務開源協作

資產型態 應用類別 新興共享經濟企業

Airbnb & Uber 的示範效應,促進更多新創業者、大型企業先後投入,也吸引全球資金投入追捧,推升共享經濟熱潮。

14

• Fairview Capital:投資新寵兒2009-2014年間,共吸引230億美金投資2015-2016年,兩年內就吸引200億美金投資。

• Credit Suisse:活躍的獨角獸群分析全球43家共享經濟之獨角獸新創企業,在2015年第二季時,整體已經達到2190億美金估值。

• PwC:未來十年穩健積極成長未來五大共享領域(融資、人力、旅宿、運輸、影音)每年將以25%速度成長,直到2025年時,市場總營業額將高達3350億美金。

+63%+37%+31%+23%+17%

+5%+4%+3%+2%

租車 租書 背包旅館 工具出租 影音串流 個人汽車共享 個人住宿共享 線上人力派工 線上借貸與群募

資料來源:Schroders , July, 2016、www.PwC.co.uk

各種共享經濟的類型的成長率(2013-2025 年複合成長率)

全球市場規模與成長態勢

15

圖片來源:Fortune.com

信用

服務

流量支付

Technology ∙ Data ∙ Being online

• Sharing Economy

• Collaborative Economy

• The mesh economy

• Peer-to-peer platforms

• The gig economy

• On-demand economy

共享經濟商業模式關鍵要素

102億美金

159億美金

281億美金

10億美金

15.9億美金

36億美金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3-2015年

總交易量

2013-2015年

平台營收

+77%

+56%

+56%

+77%

資料來源:Mastercard and the Future Agenda 2016

市場持續強勁成長繁榮,帶動創新與產品服務的差異化,新創企業踴躍投入利基開發,也促成現有大型企業的轉型與回應市場需求。最終持續吸引其他產業領域投入共享經濟的商業浪潮,包含保險、工具、醫療、社會照護等。

共享經濟平台營收與總交易量

17

UBER 與 Airbnb 分頭帶動下的共享經濟(1)

原本成熟的激烈租房戰場,在共享經濟模式加入下,雖然擴大整體市場大餅,同時也侵蝕舊有市場營收,迫使現有企業促銷、轉型,並透過規模化、併購、差異化、品牌形象,創造競爭區隔。

2011年 2020年2015年 2016年 2019年

600億美金

400億美金

200億美金

Marriott

預測 Airbnb2019年第一季成為全球第2

HomeAway

IHG

Hilton

Airbnb

Startwood

Marriott 收購 Starwood

資料來源:歐睿國際研究 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 2015

旅館住宿業

18

Airbnb 與 UBER分頭帶動下的共享經濟(2)

220億美金

400億美金

720億美金

2014年底 2015年底 2016年底

3500億美金

計程車

大眾運輸

私人與個人交通工具

2020年底

+54%2015-2020年

年複合成長率

近年產業快速成長,也吸引眾多新創加入分食市場大餅,而這些平台也不斷顛覆自身商業模式,持續研發無人駕駛技術,企圖囊括整體市場利潤。

資料來源:Mastercard and the Future Agenda 2016

計程運輸業

19

新興領域成長動能與預測

資料來源:DHL Trend Research 2017

新興共享領域共享旅宿、共享汽車、隨需人力派遣、影音串流、點對點群眾金融服務。

5%

95%

2013年 2025年

100%

0%

50%

占全球營收百分比

全球(傳統+新興)共享經濟,總營收成長3倍

2013年

2250億美金

2025年

6770億美金

新興共享經濟領域,市場總營收成長22.3倍

2013年

150億美金

2025年

3350億美金

2017年

傳統共享領域設備機台、工具租賃、線上內容、計程出租、飯店住宿、書籍租賃等。

產業挑戰與回應

1. 增加就業與創業機會2016年創造約一百萬個工作機會,以共享計程領導業者為例,每個月創造5萬個新的就業機會。創投機構每日平均投入2800萬美金至共享經濟新創企業。

2. 競爭促進創新與消費權益現有企業轉型商業模式轉型,消費者享受更優惠價格與服務,促進整體市場均衡發展。

3. 減少資源消耗與污染以共享汽車為例,每部汽車等同於9-13輛汽車使用效益,並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約當家戶年排放量的0.58-0.84公噸(34%至41%),減少汽車行駛哩程數27%-43%。

曼哈頓鬧區之兩點距離每年平均超過2萬次,搭乘不同車輛、行走類似路線、根據統計,若能透過共乘分享,該趟路程最少能夠節省3百萬美金、45公噸二氧化排放量。

The Taxi Trip in Manhattan紐約曼哈頓的兩點移動的資源損耗

共享經濟發展效益與機會

22

共享經濟對現有產業的衝擊共享與協作型態的經濟模式,到2025年前,每年將侵蝕現有產業總的營業額的10-30%。

/ 旅館業Credit Suisse 研究,2020年 Airbnb將成長佔有全球住房規模的5%供給量。

/ 汽車製造與計程車業巴克萊銀行(Barclays)研究,包含自動駕駛的汽車共享領域,將造成全球車市下滑4成,路上行駛車輛數量下降6成。

/ 金融業個人借貸(Peer to Peer Lending)與群眾募資(Crowd Funding)現在只佔有全球銀行融資的1~2%,但將指數成長。例如:全球群眾募資在2014年到達160億美金,成長幅度高達167%。2015年翻倍達到340億美金。世界銀行估計2020年將達到900億美金。資料來源:Mastercard and the Future Agenda 2016

23

新多角關係的城市挑戰共享經濟創造了新的供需合作關係,包含消費者、供應者、平台業者,中央與地方政府、市民福祉等多方利益關係者,新的互動模式也帶來全新的挑戰!

2. 信任與安全機制 點對點的消費機制,促成更多陌生供需雙方的接觸,涉及信任評核、專業規範、人身財物空間安全的預防機制有待建立與規範。

3. 資安與風險調控資訊揭露與個資隱私平衡、資安管理、跨國界平台責任契約執行機制、保險給付與資本適足率,有賴政府與企業共同協商。

1. 服務水平穩定性多樣性的商品或勞務供給行為,服務水平不一的消費認知風險承受度,及潛在的消費投訴衝突、協商保護機制有待建立

4. 稅收與社會公平 營業登記、稅收稽核,與企業商業機密、個資法律扞格牽制,以及耗用基礎設施頻寬、地方資源、環境負擔成本外部化之行為規範。

非傳統勞工協助、保護、管理、專業再訓練機制,以及交易身份(受雇員工或外包商)之定義與規範,與衍生稅務等法律定義。5. 勞資定義與管理

物聯網、自動駕駛的潛在失誤或傷害,涉及法律歸責疑慮,人工智慧演算法的道德風險、以及分享行為帶來的智財爭議調解。6. 科技與道德規範

24

各國的衝突與政策因應

日本美國 英國歐盟

多方衝突博奕取得共識平衡

• Airbnb 與紐約、舊金山的官司和解撤銷,順應市府要求短租規範。

• 傳統飯店業者仍積極廣告反擊其短租產品的風險,包含犯罪、恐攻陰影。

民間自主推動認證調適

打造全球共享經濟中心

• 城市示範點,發展交通、商務、旅遊、技能共享平台。

• 規範身份核實系統、犯罪紀錄系統。

各國審慎應對保障社會就業

• 強制規範產品或服務的強制性品質水平,如最小量、可回收、再利用、可升級、耐用性,避免供需雙方爭議。

韓國

從社會創新角度打造共享城市

• 日本文化對隱私、品質的堅持致共享經濟接受較低。

• 政府引導用以解決老化偏鄉的基礎設施、交通弱勢地區的改善、經濟轉型之誘因。

• 民間自主成立協會推動、自我規範認證。

• 政府建構社會分享的制度與文化,解決經濟發展貧富不均缺陷。

25圖片來源:Uber Protest Portland,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Boston – Data- Sharing to Enhance Urban Mobility

模式1:公私合作互利協作開發

美國波士頓與UBER的合作

1. 交通號誌時相調適依照車流數據模型調整燈號,減少擁塞。

2. 偏遠地區設站策略規劃精算區域交通需求,提供設站決策參考。

3. 智慧化施工與路平偵測調整市區施工順序及偵測路況品質

26資料來源:WEF(2016)Understanding the Sharing Economy / Uber.com

波士頓與Uber 合作,共享交通數據,增進城市規劃與解決交通擁塞問題。透過行車紀錄的出發與終點的郵遞區後,瞭解距離、路徑、時間。利用該交通工具數據,理解城市運輸的缺口,重新調整大眾運輸與城市擴張策略,最終達到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

模式 2:政府發起帶動社會創新應用

首爾:實現真正共享的社會創新

“The Sharing City Seoul”

2012年,由韓國首爾市長卜元淳發起共享城市倡議,由學術界、法界、企業、媒體、非營利組織、研究機構、市政府之經濟、社福、交通、創新部門組成。

政策行動1、建立公私共有平台架設共享中心平台,促進民眾取得都市共享資源、知識等利用,促進合作機會。

2、引進公民力量2013年至2015年,64各組織與企業特地支持共享城市倡議。

3、財務與公共設施建設支持各式補助、無線寬頻、公有閒置空間、辦公空間、會議室分享。

4、法規制度調整調整交通、旅遊、稅務、汽車停車、食品、保險、營建工程等法規,促進共享創新。

5、創造行政部門參與誘因促進公部門公務人員合作參與,設計鼓勵與誘因機制,激勵勇於參與專案。

共享方案

• 汽車共享• 共享書架• 工具圖書館• 童裝共享• 停車場共享• 閒置空間共享• 同屋世代共享• 外國觀光都市民宿• 真人圖書館• 首爾e-換工• 首爾公共Wi-Fi• 開放資料廣場• 首爾照片銀行• 共享企業&團體補助• 首爾共享樞紐中心• 自治區共享業務補助• 恩平物品共享中心• 獎勵共享參與者

27資料來源:WEF(2016)Understanding the Sharing Economy

模式 3:民間自發組織促進產業發展:

日本:民間自我規範調適政府與社會期待

民間自組協會,規範消保評等認證機制,推動 2019年70家企業加入

共享經濟的日本速寫

挑戰:美式共享模式水土不服根據日本內政部調查,日本社會願意使用共享服務只有5%,美國達50%、中國達80%,源自於日本文化對產品品質穩定性,以及個人隱私的要求,導致共享市場成長緩慢。

轉機:經濟轉型需求但面臨經濟困境,亟待創造觀光收入,以及高齡化、農村偏鄉基礎建設不足等問題,平台巨頭轉向提供社會功能性角色,以拉攏日本社會認同。

• Uber 在京都與北海道鄉下試點接送老人,以及在東京市中心進行食品外送。

• Airbnb終於2017年6月也正式取得房東180天合法出租許可,包含京奧以吸引觀光人潮。

面臨日本政府與社會對共享經濟的關注,2015年12月,民間7家知名有規模的共同經濟企業,正式合作成立共享經濟協會,藉由知識推廣理念,並配合政府政策,主動擬定認證、註冊、評等系統,促進消費者服務品質、資訊安全等規範,預計2019年認證70家企業。

資料來源:mlexmarketinsight、Sharing economy Association Japan 28

再論Uber在台發展歷程與反思

2014.7.30交通部修改計程車法定義「派遣」行為必須申請營業執照

2016.5.13Uber降價要求司機自行吸收15%優惠

2016.6.15Uber廣告不實公平會重罰Uber100萬元

2016.8.12計程車包圍行政院抗議Uber違法

2016.8.5Uber舉辦讓Uber留台網路連署

2016.12.10Uber與富邦討論保險方案

2016.11.28Uber廣告誤導民眾指交通部將開罰駕駛2500萬

2016.11.17Uber公開信給蔡總統呼籲車輛分享納入法規

2016.11.16國稅局追稅要求宇博數位1.35億元稅金

2016.11.15推出美食外送UberEATS。

2016.9.20台北台中高雄三地推出預約排程服務

2016.7.11衛星派遣車隊和工公會集結立法院、凱道抗議。

2016.10.24爆發Uber駕駛性侵酒醉女乘客台灣首例

2016.6.282千部計程車前往立院抗議

2014.7.7千輛計程車業前往交通部抗議

2014.12.5交通部判定Uber違法經營白牌車

2015.11交通部開罰勒令停業,Uber業者抗罰勝訴

2016.8.2經濟部投審會欲撤銷Uber許可,隔天暫緩實施

2017.2.2交通部勒令歇業處分48張罰單,Uber累積近11億罰金。

2017.1.6跨境電商繳稅及新版公路法兩法規正式公告上路。

2016.10.25交通部推多元計程車方案促進轉型,促進UBER納管

2016.1.26UBER舉辦UBER留下來台灣站出來請願活動

2013.7.31推出UBERBLACK與租賃車合作主打黑頭車

2014.5.8推出平價車UberX菁英優步。

2016.6.28Uber推出順風車服務

2017.1.8UBER駕駛發起一日免費載活動

2017.2.10正式暫停在台服務

2017.04重返台灣市場,改與計程車業合作,避免使用自用車之爭議,但罰款尚未繳納

2013年至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3.5.7Uber在台試營運,推出白牌司機服務

資料來源:數位時代、工研院IEK,本局彙整

產業競爭

社會互動

企業發展

法規修訂

2017.4與計程車業者協商合作

政府監管

政府兼具推動創新、監管徵稅、社會衡平之多重角色,致使回應新經濟模式之治理難度大增,如何重新架構全新的調合模式與回應機制,進而減輕產業與社會變遷衝突,成為重要課題。

29

中央法規方案的調適與回應行政院政委及國發會於 vTaiwan 平台上領軍帶動修法研擬「共享經濟法規調適檢視原則」

參考歐盟模式積極引導整合各方目標利益

1. 數位通訊傳播法草案2. 金融科技發展與創新實驗條例3. 數位國家 · 創新經濟發展方案4. 亞洲 · 矽谷推動方案

3、服務提供者規範:• 適法身份區別(偶一為之或職業服務)• 提供平台正確資料揭露與責任• 個資、繳稅、消費者保護、公共與社會安全義務、

4、平台營運者規範:• 基本責任(個資保護、繳稅)• 營運責任(消保、申訴、保險、資訊、評鑑合法機制)• 公平競爭(營運時間或地區劃分)

5、服務接受者提醒:• 消費者風險意識、相互評等機制。

1、市場准入要件:必要性、合法性、適當性、無歧視、公共性、程序清楚、客觀、透明快速、成本合理。

2、監督管制原則:• 因公共保護目的而有所差異。• 設定門檻給予不同管制層次。

• 促進公平競爭、消費者保護、自律彈性、創新發展原則。• 朝向鼓勵閒置資源利用,調適市場經營與競爭機制。• 朝向低度管理,規劃評價系統、商業模式分級管理機制。

核心推動原則

法規調適計畫

共享經濟法案推動近況

2017. 7.5 完成徵集民間意見2017. 8.17 達成草案研擬階段

30

31

台北市政策推動策略

3. 育成實驗• 新創企業育成輔導• 創新沙盒實驗場域• 新創參與政府採購

1. 市民便利• 公共設施與建設• 商業制度與法規• 社會信任與網絡

5. 共享數據• 共享數據動態蒐集• 共享資料加值應用• 加速政策回應速度

2. 彈性對話• 調和新舊產業衝突• 社會對話降低衝擊• 規劃傳產轉型配套

4. 法規調適• 串接中央法規層次• 主動協調法規調適• 企業參與修訂機制

WEMO共享機車推動

2018 年 8月共享經濟協會大會成立

由內而外、由公而私之推動模式,從市府機關學校起步推廣,擴散至民間企業穩健帶動產業發展。

推動作法與實踐(1):產業對話、實驗提案與育成基地

3、建立專業育成機構,輔以培育輔導機制

2、鼓勵各方參與城市共享提案實驗

1、建立共享經濟交流諮詢平台

• 針對新興產業議題,持續邀請產學界專家辦理諮詢座談會議。

• 未來潛在議題:智慧交通、智慧醫療、人力派遣、服飾共享等等。

• 擴大 PMO 生活實驗室場域實證推動範疇,納入共享經濟議題。

• 開放捷運場站、本府公共設施空間、公共服務系統等,鼓勵新創或

民間企業參與實證。

• 針對新興產業發展議題,主動媒合新創企業與本府相關局處合作,

例如:媒合共享停車業者,合作解決本市停車位不足問題。

• 數位產業園區 digiBlock 實驗場域

• 花博公園時尚產業基地

• 金融科技與區塊鏈創新基地(規劃 2019 年第2季營運)

推動作法與實踐(2):研析法規機制與開放資料應用

5、建立基礎數據資料、開發城市資訊數據、鼓勵企業加值應用

4、調適政府法規機制,因應新興產業發展• 成立府級創新沙盒與法規協調工作小組,協助解決新興產業各項法規

障礙相關疑難。

• 單一窗口協助引介中央窗口:國發會 vTaiwan 平台、經濟部中企處創

新沙盒法規、法規調適平台、智慧城鄉溝通平台等政策資源,協助業

者突破法規障礙釋疑。

• 配國家政策,研擬新興產業的輔導管理模式及其法規處理機制。如:

多元化計程車政策。

• 協助傳統產業應用新興技術與商業模式在地化,

案例:GOGORO邀集資訊局、交通局、捷運局、環保局、捷運公司等單位召開府內協調會議,促成於捷運站及公有停車場設置電池交換站。爭取由空汙基金加碼700萬,每輛補助1萬元,鼓勵國內電動汽機車產業發展。

• 建立新興產業數據分析資料庫,提供產業因應參考。

• 持續推動 Data. Taipei 積極開放主責資料鼓勵企業加值應用。

• 透過大型活動,建立關注新興產業議題社群,促成意見回饋交流。

臺北市政府資料開放平台Data.Taipei

2000+件

資料集

18項

創新應用

1600萬次

流量

自2011年起,通過23案共享經濟型態企業之獎勵補助案,包括線上人力派工、群眾募資、計程車共享叫車等商業模式。

Pressplay創作者集資平台Mypro Guide 在地導遊媒合 flyingV募資平台 Hahow好學校

23件補助件數

2, 317萬核定補助總金額 截至2018年8月底

推動作法與實踐(3):獎勵補助、公共分享平台服務

6、獎勵補助共享經濟新創企業

8、3U 生活圈7、盛食交流平台

• 包含腳踏車(u-bike)、電動機車(u-motor)、電動汽車(u-car)以公私合作模式以打造3U生活圈。

• 除了u-bike以悠遊卡/信用卡租借外,u-motor與u-car皆可透過手機app感應租賃。

• 提供公有停車場及公共住宅建置充電柱以利租車模式之推動。

• 士東市場優先開辦,帶動南門,興隆、成德、永春市場,共5處市場先後響應加入,幫助弱勢、創造尊嚴的供需,兼具食材珍惜與環保價值。

• 統計至2018年7月底止,已捐贈12,083公斤生鮮食材、超過27,626人次受益,食材豐富多元,深受社福單位歡迎。

2016年7月開辦

12,083公斤

生鮮食材

27,626人次

受益市民人次

讓我們持續共創城市 共享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