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evidence of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and DNA barcoding of Pampus argenteus (Euphrasen, 1788).

8
!"" # !$$$%&'( )* +,-%' . /0 卷第 11 231/ 11 4 444!"#$%&'"(()*+,$),*"(-+)%& ./01 /0 %/1 11 %/21 231/ 文章编号1333 53617 231/ 11 51631 538 3") 13 1 /029 4*51!1 12/1 1 231/ 1 /8829 收稿日期231/ 6 30 6 26444修回日期231/ 6 3: 6 17 资助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231262322 公益性行业 海洋 科研专项 231/3739/ 通信作者高天翔,67890 :8 /; <8 =:;/>?1@ A>1? = 银鲳形态特征与 !"#条形码研究 41 441 4B+&%(/;98*9 C80 1 4柳本卓 2 4高天翔 1 " 1 1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所山东 青岛426633/ 2 1 日本中央水产研究所神奈川 横滨42/6 58698 摘要 鲳属鱼类广泛分布于中国沿海为重要经济鱼种鲳属鱼类因外部形态存在较大的相似 分类一直存在分歧 本研究于 2313 13 2312 : 月采集科威特 科威特北部海 巴基斯坦 松米亚尼湾奥尔马拉和伯斯尼北部湾和台湾近海的银鲳样品 对其形态特 征进行重新描述并对其 3%&条形码开展了研究 银鲳的主要形态特征为背鳍 ! 5 "6 /: < 9/ 胸鳍 21 <2: 臀鳍 # 5 $6 /7 <91 尾鳍 26 <28 鳃耙细弱 稀疏2 </ =8 <: >13 <12 头部后上方侧线管的横枕管丛和背分支丛后缘呈浅弧形腹分支丛较背分支丛略长向后延伸 未达背鳍起点 呈峨眉状 脊椎骨数 /0 </8 结合 D@ =E8 =F 中所有拉丁学名为 !"#$%& "' () *+) %& ,- %基因进行同源序列比较发现所有个体单倍型明显分为 9 个组群 而从氨基 酸遗传差异和组群间遗传距离可以看出 9 个组群应为不同的有效种 D@ =E8 =F 中只有 (! /89032 与本研究序列结果相近 本研究描述了银鲳形态特征 并给出其正确的 ,- % 基因 3%&条形码序列为深入开展鲳属鱼类的分类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银鲳 形态特征 3%&条形码 遗传差异 中图分类号 G109 *:10 1 944444444 文献标志码& 44 银鲳 !"#$%&"' () *+) %& ,>H<I8J@ =1088 隶属 于鲈形目 5@I?9K /I7@J 鲳科 *LI /78L@9 A8@ 鲳属 !"#$%& 英文名为 J90 2@IH/7KI@L 鲳属鱼类广泛 分布于我国沿海为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种 1:63 以后鲳属鱼类资源开始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但由 于过度捕捞环境破坏等原因鲳属鱼类资源严重衰 退近年国内学者开始了鲳属鱼类的繁育工作 今为止鲳属鱼类相关研究报道较多主要包括分类 15: 资源评估与分布 13 51/ 生长与繁殖 19 523 态学 21 系统发育 22 526 和遗传多样性 20 5/7 等方面 但由于鲳属鱼类在外部形态上存在较大的相似性 因此鲳属鱼类的分类一直存在分歧银鲳的定种更 是存在很大问题 其中灰鲳 翎鲳都曾以银鲳出 1:/6 5/0 而珍鲳也曾被认为是银鲳的幼鱼 /8 233/ +@ M@IL /: 首次提出 3%&条形码 即利用线粒体 ,- % 基因片段序列作为物种快速鉴 定的标记并以此建立 3%&序列和生物物种之间 一一对应的关系 很多研究已经表明种内的 ,- % 序列变异很小 而种间的 ,- % 序列差异显著 能明 显区分不同的物种 /093 3%&条形码技术已被广 泛应用于物种鉴定 /:91 新纪录种或新种的发 92 599 隐存种发掘 97 596 鱼卵仔稚鱼鉴定等研 90 598 目前 D@ =E8 =F 中拉丁学名为 !"#$%& "' () *+) %& ,- % 基因序列很多经过比对分析发现 这些 ,- % 序列明显不是对应同一物种显示出银鲳 种类鉴定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亟需对其进行形态特 征描述和正确 3%&条形码的确定 本研究采集了 科威特巴基斯坦北部湾和台湾沿海的银鲳标本 对其形态特征进行重新描述并测定 ,- % 基因片段 序列结合 D@ =E8 =F 中同源序列进行比较分析出其正确的 3%&条形码以期为鲳属鱼类分类的 深入研究提供依据

Transcript of New evidence of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and DNA barcoding of Pampus argenteus (Euphrasen, 1788).

书书书

!""#!

!

$$$%&'()*+,-%'.

第 /0 卷第 11 期

231/ 年 11 月 4

水4产4学4报

!"#$%&'"(()*+,$),*"(-+)%&

./01/0" %/111

%/21" 231/

文章编号!1333 53617#231/$11 51631 538 3")!131/0294*51!112/11231/1/8829

收稿日期!231/630626444修回日期!231/63:617

资助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31262322$ %公益性行业#海洋$科研专项#231/3739/$

通信作者!高天翔",67890!:8/;<8=:;/>?1@A>1?=

银鲳形态特征与 !"#条形码研究

李4渊1

!4宋4娜1

!4B+&%(/;98*9C80

1

!4柳本卓2

!4高天翔1

"

#11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所"山东 青岛426633/%

21日本中央水产研究所"神奈川 横滨42/6 58698$

摘要! 鲳属鱼类广泛分布于中国沿海!为重要经济鱼种!鲳属鱼类因外部形态存在较大的相似

性!分类一直存在分歧" 本研究于 2313 年 13 月#2312 年 : 月采集科威特 $科威特北部海

域%&巴基斯坦$松米亚尼湾&奥尔马拉和伯斯尼%&北部湾和台湾近海的银鲳样品!对其形态特

征进行重新描述!并对其 3%&条形码开展了研究" 银鲳的主要形态特征为背鳍!

5

"

6/: <

9/'胸鳍 21 <2:'臀鳍#

5

$

6/7 <91'尾鳍 26 <28" 鳃耙细弱&稀疏!2 </ =8 <: >13 <12"

头部后上方侧线管的横枕管丛和背分支丛后缘呈浅弧形!腹分支丛较背分支丛略长!向后延伸

未达背鳍起点!呈峨眉状" 脊椎骨数 /0 </8" 结合 D@=E8=F 中所有拉丁学名为 !"#$%&

"'()*+)%&的 ,-

%

基因进行同源序列比较发现!所有个体单倍型明显分为 9 个组群!而从氨基

酸遗传差异和组群间遗传距离可以看出!9 个组群应为不同的有效种'D@=E8=F 中只有

(!/89032 与本研究序列结果相近" 本研究描述了银鲳形态特征!并给出其正确的 ,-

%

基因

3%&条形码序列!为深入开展鲳属鱼类的分类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银鲳' 形态特征' 3%&条形码' 遗传差异

中图分类号! G109' *:101944444444 文献标志码(&

44银鲳#!"#$%&"'()*+)%&,>H<I8J@="1088$隶属

于鲈形目#5@I?9K/I7@J$&鲳科#*LI/78L@9A8@$&鲳属

#!"#$%&$"英文名为 J902@IH/7KI@L' 鲳属鱼类广泛

分布于我国沿海"为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种' 1:63 年

以后"鲳属鱼类资源开始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但由

于过度捕捞&环境破坏等原因"鲳属鱼类资源严重衰

退"近年国内学者开始了鲳属鱼类的繁育工作' 迄

今为止"鲳属鱼类相关研究报道较多"主要包括分类

学(1 5:)

&资源评估与分布(13 51/)

&生长与繁殖(19 523)

&形

态学(21)

&系统发育(22 526)

和遗传多样性(20 5/7)

等方面'

但由于鲳属鱼类在外部形态上存在较大的相似性"

因此鲳属鱼类的分类一直存在分歧"银鲳的定种更

是存在很大问题"其中灰鲳&翎鲳都曾以银鲳出

现(1":"/6 5/0)

"而珍鲳也曾被认为是银鲳的幼鱼(/8)

'

233/ 年"+@M@IL等(/:)

首次提出 3%&条形码"

即利用线粒体 ,-

%

基因片段序列作为物种快速鉴

定的标记"并以此建立 3%&序列和生物物种之间

一一对应的关系' 很多研究已经表明"种内的 ,-

%

序列变异很小"而种间的 ,-

%

序列差异显著"能明

显区分不同的物种(/0"93)

' 3%&条形码技术已被广

泛应用于物种鉴定(/:"91)

&新纪录种或新种的发

现(92 599)

&隐存种发掘(97 596)

&鱼卵仔稚鱼鉴定等研

究(90 598)

' 目前"D@=E8=F 中拉丁学名为 !"#$%&

"'()*+)%&的 ,-

%

基因序列很多"经过比对分析发现

这些 ,-

%

序列明显不是对应同一物种"显示出银鲳

种类鉴定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亟需对其进行形态特

征描述和正确 3%&条形码的确定' 本研究采集了

科威特&巴基斯坦&北部湾和台湾沿海的银鲳标本"

对其形态特征进行重新描述"并测定 ,-

%

基因片段

序列"结合 D@=E8=F 中同源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给

出其正确的 3%&条形码"以期为鲳属鱼类分类的

深入研究提供依据'

!""#!

!

$$$%&'()*+,-%'.

444 水4产4学4报 /0 卷

14材料与方法

$%$&实验材料

于 2313 年 13 月*2312 年 : 月分别采集科威

特#科威特北部海域$ #只有肌肉$&巴基斯坦#松

米亚尼湾&奥尔马拉&伯斯尼$&北部湾和台湾近

海的银鲳样品#图 1$"并参照 B>I/=>78等(9:)

方法对其进行种类鉴定'

银鲳样品的体长范围为 12211 <2181/ 77"

现保存于中国海洋大学渔业生态学实验室' 下载

D@=E8=F 中 !."'()*+)%&和 !"#$%&JH1同源序列"

并采用北部湾中国鲳#!"#$%&/01*)*&1&$ #体长范

围为 2112 <2213 77$为外群进行遗传学比较分

析#表 1$'

图 $&银鲳

'()%$&!"#$%&"'()*+)%&*+,-./012"$344

表 $&研究所用样品和序列信息

5/6%$&7289.:/;(9298!"#$%&0/:,<10/2=01>+12?10(2;-(00;+=@

种名

JH@?9@J

地点

J87H09=: J9L@J

采样时间

J87H09=: L97@

编号

=>7M@I

序列号

8??@JJ9/= =/1

引用序列号

8??@JJ9/= =/1

银鲳

!."'()*+)%&

北部湾 2311612 EEE1 B(1:2/29

台湾 231263: NO16NO7 B(1:2//06B(1:2/91

科威特 231163: BO16BO7 B(1:2/276B(1:2/2:

巴基斯坦 松米亚尼湾 2313612 5B165B7 B(1:2//26B(1:2//6

巴基斯坦 奥尔马拉 2313612 5B665B13 B(2323966B(232373

巴基斯坦 伯斯尼 2313612 5B1165B17 B(2323916B(232397

3G1307:6" ,(630970" ,(630978" ,(63097:"

,(630963" ,#7:7229" (!/89032" +P36829:"

+P368273"+P368271"+P368272"+P36827/"

+P368279"+P368277"+P368276"+P368270"

+P368278"+P36827:"+P368263"+P368261"

+P368262"+P36826/"+P368269"!G68173/"

G0/878/" !G0/8789" !G0/8787" !G0/8786"

!G0/8780"!G0/8788

!"#$%&JH1 *** (!672926"(!672920

中国鲳

!./01*)*&1&

北部湾 2311612 5?<9=165?<9=2 B(1:2//3"B(1:2//1 ***

$%A&实验方法

形态学研究44对样品进行传统形态学测

定' 可数性状包括!背鳍鳍棘和鳍条&胸鳍鳍条&

臀鳍鳍棘和鳍条&尾鳍鳍条&第一鳃弓鳃耙数&脊

椎骨数%用游标卡尺测量银鲳体长&叉长&头长&眼

后头长&吻长&眼径&眼间距&尾柄长&尾柄高&体高

等可量性状"精确到 311 77'

遗传学研究44取银鲳适量肌肉组织"采用

酚*氯仿方法提取基因组 3%&"将乙醇沉淀后的基

因组3%&溶解于 133

&

'蒸馏水中"9 Q保存备用'

用于扩增线粒体 3%&,-

%

片段的引物为 (1!7R6

N-&&--&&--&-&&&D&-&NNDD-&-6/R%$2! 7R6

&-NN-&DDDND&--D&&D&&N-&D&&6/R' 5-$

反应体系为 27

&

'"包括 1127 #2"3 3%&聚合

酶"各种反应组分的终浓度为 233 =7/04'的正反

向引物%233

&

7/04'的 A%N5"13 77/04'NI9JH+

81/"73 77/04'B-0和 117 77/04'P:-0

2

' 反

应条件为 :9 Q预变性 / 79=%:9 Q变性 97 J"

72 Q退火 97 J"02 Q延伸 97 J"/3 个循环%02 Q延

伸 13 79=' 以上反应均设阴性对照以排除3%&污

染的情况' 取 2

&

'5-$扩增产物进行 1S琼脂糖

凝胶电泳检测 ##>7 .4?7$"用 #%)G613 柱式

3%&胶回收试剂盒进行目的片段的回收纯化"送

上海桑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双向测序'

2361

!""#!

!

$$$%&'()*+,-%'.

11 期 李4渊"等!银鲳形态特征与 3%&条形码研究 44

$%B&数据处理

将测得的 ,-

%

基因片段序列用 3%&*L8I软

件中的 *@T78= 软件进行比对"并辅以人工校正'

从 D@=E8=F 库中下载所有拉丁学名为 !"#$%&

"'()*+)%&的 ,-

%

同源序列进行比对分析' 筛选

核苷酸最佳替换模型"以中国鲳为外群"利用

P,D&913 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并计算组群间

和组群内的遗传距离'

24结果

A%$&形态描述

测量标本 16 尾"体长范围为 12211 <2181/

77"样品分别采自于巴基斯坦松米亚尼湾 # 12

尾$&中国台湾#/ 尾$和北部湾#1 尾$'

背鳍!

5

"

6/: <9/%胸鳍 21 <2:%臀鳍#

5

$

6/7 <91%尾鳍 26 <28'

头长为体长 2/S</3S%体长为叉长的 87S<

:2S%胸鳍长为体长 9/S<77S%体高为体长 70S

<02S%体宽为体长 :S<16S' 吻长为头长 22S<

26S%眼径为头长 /1S</7S%眼间距为头长的

99S<90S%眼后头长为头长 /:S<90S%尾柄高为

头长 19S<22S%尾柄高为尾柄长的 27S</8S'

体卵圆形"侧扁"背面与腹面狭窄"背缘和腹缘

弧形隆起"体以背鳍起点最高' 头较小"侧扁"背部

隆起"两侧平坦' 吻短而圆钝"稍突出"等于或略短

于眼径' 眼较小"靠近头部前上端"距吻端较距鳃

盖后上角为近' 鼻孔每侧 2 个"紧相邻"均位于眼

前上方' 口小"亚前位"上颌不能活动' 两颌牙细

小"一行' 犁骨齿及舌上均无齿' 前鳃盖骨不明

显' 鳃耙细弱&稀疏"2 </ =8 <: >13 <12'

体被细小圆鳞"鳞片极易脱落' 头部除两颌及

吻部外"全部被鳞' 侧线完全"上侧位"呈弧形且与

背缘平行' 头部后上方侧线管的横枕管丛和背分

支丛后缘呈浅弧形"背分支丛占头长的 97S<

70S"腹分支丛占胸鳍长的 /9S<91S"较背分支

丛略长"向后延伸未达背鳍起点"呈峨眉状'

背鳍一个"鳍棘较小"前部鳍条隆起呈镰刀

状"不伸达尾鳍基' 臀鳍与背鳍同形"其前部鳍条

隆起"较背鳍长' 胸鳍长大' 腹鳍无' 尾鳍分叉"

下叶较上叶长' 椎骨数 /0 </8'

体背部青灰色"腹部呈银白色' 多数鳞片上

有微小黑点' 各鳍呈淡灰色'

A%A&,-

!

序列分析

对科威特#7 尾$&巴基斯坦#松米亚尼湾&奥

尔马拉和伯斯尼各 7 尾$&台湾#7 尾$和北部湾#1

尾$的 26 尾银鲳的 ,-

%

基因片段进行双向测

序"得到 672 MH 的序列%结合 D@=E8=F 中同源序

列#632 MH$进行比对分析' 所有个体中出现变异

位点 1/: 个"简约信息位点 1/0 个' &=N碱基含

量#&!2710S%N!/219S$高于 D=-碱基含量

#D!1618S%-!2711S$'

以中国鲳为外群构建邻接系统发育树 #图

2$' 从系统树可以看出"所有鲳鱼个体单倍型明

显分为 9 个组群"组群 1 有 10 条序列"组群 2 有 2

条序列"组群 / 有 7 条序列"组群 9 由 29 条序列

组成" 9 个 组 群 间 支 持 率 均 为 133S' 仅 有

(!/89032 与本研究实测的 26 尾银鲳序列聚类到

一起'

图 A&基于邻接法构建的银鲳系统发育树

'()%A&C-@<9)121;(?;.1198!."'()*+)%&

6/01=9221()-69.DE9(2(2) :1;-9=

/361

!""#!

!

$$$%&'()*+,-%'.

444 水4产4学4报 /0 卷

44在 ,-

%

蛋白质编码基因部分片段中"大部

分的突变是同义突变"最普遍的核苷酸替代是发

生在密码子第三位点上的转换"其次是密码子第

三位点上的颠换和第一位点上的无义转换(73)

'

在 632 MH 同源序列中"组群 1 内有 16 处碱基差

异"而氨基酸序列仅有 1 处变异%组群 2 内仅有 1

个碱基差异"氨基酸序列没有变异%在组群 / 中"

有 1 MH 的碱基差异和 1 处氨基酸序列变异%在组

群 9 中"有 13 MH 的碱基差异"氨基酸序列没有变

异' 而在氨基酸水平上"在 ,-

%

基因 233 个氨基

酸序列上"9 个组群间共检测到氨基酸替代 11

处"可见 9 个组群在 ,-

%

基因氨基酸水平上产生

了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

基于核苷酸最佳替换模型 +BU分别计算 9

个组群内及组群间的遗传距离#表 2$' 可以看出

组群内的遗传距离范围为 31331 <31338"组群间

的遗传距离为 3132/ <31177"组群间遗传距离明

显大于组群内遗传距离'

表 A&F 个组群基于 ,-

!

基因序列的组内#对角线$和组间#下三角$的遗传距离

5/6%A&G121;(?=(0;/2?1098,-

!

H(;-(2#92;-1=(/)92/<$/2=/:92)#61<9H;-1=(/)92/<$89+.).9+,0

组群 1

:I/>H 1

组群 2

:I/>H 2

组群 /

:I/>H /

组群 9

:I/>H 9

中国鲳

!./01*)*&1&

组群 1 31330

组群 2 3132/ 31331

组群 / 311/0 311/9 31331

组群 9 31177 31171 31179 31338

中国鲳 31113 3113/ 311/: 31171 3133

/4讨论

1078 年"'9==8@>J运用双命名法将地中海北

岸的鲳鱼命名为 + 4+'5#"+)%&61"+57",' 1088 年"

瑞典鱼类学家 ,>H<I8J@= 在中国广东省虎门镇沿

海定名了 2 种鲳属鱼类*4+'5#"+)%&"'()*+)%&

,>H<I8J@= 和 4./01*)*&1&,>H<I8J@=' 随着时间的

推移和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鲳属鱼类被人们

认识&描述' 18/0 年"E/=8H8IL@在研究印度沿海

的鲳鱼模式种 4+'5#"+)%&/"*818%&时"发现其与

地中海和大西洋的 4+'5#"+)%&属鱼类存在属级的

差别"并提出 !"#$%&作为鲳属的新属名"而

4+'5#"+)%&仅作为分布于大西洋和东太平洋的真

鲳属的属名' 但直到 1:37 年"!"#$%&才被接受

并沿用至今(/6)

'

王以康(1)

是最早描述中国沿海鲳属鱼类的

鱼类分类学家之一"他将鲳属分为银鲳 # !.

"'()*+)%&$和中国鲳 #!./01*)*&1&$' 中国科学院

动物研究所等(2)

和朱元鼎等(/)

认为南海和东海

的鲳属鱼类分为燕尾鲳#4+'5#"+)518)&*59":")$&

银鲳#4."'()*+)%&$和中国鲳# 4./01*)*&1&$' 杨文

华等(9)

同意成庆泰等(7)

分类结论"但提出鲳属属

名 4+'5#"+)518)&应为 !"#$%&' 邓思明等(6)

和伍

汉霖(0)

认为鲳属鱼类包括银鲳#!."'()*+)%&$&灰

鲳#!"#$%&/1*)')%&$和中国鲳#!./01*)*&1&$' 张

春霖 等(8)

认 为 黄 渤 海 只 有 银 鲳 一 种 鲳 鱼'

U878A8等(71)

认为黄海和东海存在 9 种鲳属鱼

类***翎 鲳 # !"#$%& $%*/+"+1&&1#%&$& 镰 鲳

#!"#$%&)/01*5("&+)'$&中国鲳 #!./01*)*&1&$和

灰鲳#!./1*)')%&$' '9> 等(/8)

在台湾海峡和南海

近海发现鲳属鱼类一新种***珍鲳' 也有研究依

据鲳属鱼类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同工酶及线粒

体等研究结果(:"27 526"/6"/8"72 579)

"认为中国沿海鲳

属鱼类应包括 6 个种"即银鲳&镰鲳&灰鲳&翎鲳&

中国鲳和珍鲳' 尽管鲳属鱼类分类相关研究较

多"但鲳属鱼类的分类与定种依旧混乱"银鲳缺少

正确的形态特征描述和 3%&条形码'

我们对科威特&巴基斯坦&北部湾和台湾近海

的银鲳开展了研究' 在采集中国沿海银鲳样品过

程中"我们未能采集到台湾以北海域的银鲳"推测

银鲳主要分布于台湾海峡以南"应属暖水性鱼类'

U878A8等(71"77)

和 %8F8M/

(76)

都认为黄海和东海

存在 9 种鲳属鱼类"即镰鲳&翎鲳&中国鲳和灰鲳"

并未提及银鲳%%8F8M/

(76)

还明确指出银鲳只分布

于台湾海峡以南"这都与我们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本研究银鲳的形态鉴别特征为背鳍!

5

"

6/: <

9/%胸鳍 21 <2:%臀鳍#

5

$

6/7 <91%尾鳍 26 <

28' 鳃耙细弱"稀疏"2 </ =8 <: >13 <12' 头部

后上方侧线管的横枕管丛和背分支丛后缘呈浅弧

形"腹分支丛较背分支丛略长"向后延伸未达背鳍

9361

!""#!

!

$$$%&'()*+,-%'.

11 期 李4渊"等!银鲳形态特征与 3%&条形码研究 44

起点"呈峨眉状' 脊椎骨数 /0 </8' 虽然其他关

于银鲳的形态描述与本研究中的形态特征有部分

重叠"但存在明显不同#表 /$%对银鲳分布区的描

述也存在问题' 根据 '9> 等(79)

可数性状无法区

分银鲳和镰鲳"且可数性状与本研究结果完全

不同'

表 B&各研究中银鲳可数性状的比较

5/6%B&I9:,/./;(J1?9+2;0/2==(0;.(6+;(9298!."'()*+)%&(2=(881.12;0;+=(10

文献

I@K@I@=?@

背鳍

A/IJ80K9=

胸鳍

H@?L/I80K9=

臀鳍

8=80K9=

尾鳍

?8>A80K9=

鳃耙

:900I8F@IJ

脊椎骨

2@IL@MI8@

分布

A9JLI9M>L9/=

本研究 L<9JH8H@I

!

5

"

6/: <9/ 21 <2:

#

5

$

6/7 <91 26 <28 13 <12 /0 </8 台湾海峡以南

(70)

/0 <9/ 29 <20 /9 <9/ 5 13 <1/ /9 </0

(78)

/0 <9/ 5 5 5 5 /9 </0

从波斯湾到印度尼西

亚"向北至日本北海道

(2)

'

5

(

6// </6 21

!

5

'

6/2 </7 10 11 <10 5

(/)

$

5

'

693 <97 21

'

69/ <90 10 18 <2/ 5

(0)

)

6/8 <9/ 2/

!

5

"

691 <9/ 10 5 /: <92

印度尼西亚&中国南

海&东海&黄渤海"朝

鲜"日本

(8)

)

5

*

692 <98 29 <20

$

5

!

"

%

691 <96 10 18 <21 5 5

(79)银鲳 '

5

*

699 <98 22 <29

$

5

!

69/ <90 23 <22 16 <1: 93 广东省及东南亚

(79)镰鲳 '

5

*

699 <9: 22 <29

$

5

!

692 <98 23 <22 16 <21 93 <91 台湾海峡以北

44分子标记已被广泛用于物种鉴定和遗传多样

性研究"D@=E8=F 中丰富的序列信息更是为物种

的比对研究提供了捷径' ,-

%

基因片段是鉴别

鱼种最有效的 3%&条形码之一"从系统发育树

可以看出"所有鲳鱼个体单倍型明显分为 9 个组

群' ->9等(27 526)

提出 !"#$%&JH1#(!672926 和

(!672920$可能为镰鲳或银鲳"但本研究结果表明

!"#$%&JH1并非银鲳'

蛋白质和核酸序列信息的迅速积累"使我们

能够利用这些现存的序列信息研究分子进化的

历史和规律' 氨基酸的变异主要归结为遗传密

码子碱基的转换和颠换"但由于生物密码子兼

并性的存在"许多密码子发生同义突变后所编

码的氨基酸种类仍保持不变"而不同物种的氨

基酸片段序列则会出现较大的变异(93"7:)

' 对 9

个组群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发现仅组群 1 和组

群 / 在组群内氨基酸序列发生 1 处变异"而组群

间的氨基酸序列则存在 11 处变异"可见 9 个组

群的 ,-

%

基因片段在氨基酸水平上遗传分化

也较大' 这也说明了所用样品并非都是银鲳"

而应为 9 个独立的有效种' P@C@I等(63)

认为"

理想 3%&条形码检测到的同属内种间遗传差

异应该明显大于种内遗传差异"并在二者之间

形成一个明显的间隔区"称作 M8IA9=: :8H"在

,-

%

基因片段上"种内差异很少超过 2S"一般

都低于 1S%而种间差异大于 2S' 计算鲳鱼 9

个组群内及组群间的遗传距离可以看出"组群

内的遗传距离范围为 31331 <31338"组群间的

遗传距离范围为 3132/ <31177"组群间平均遗

传距离明显高于组内的遗传距离"说明组群 1 序

列可作为银鲳的 3%&条形码'

迄今为止"国内+银鲳,相关研究涉及的分布

范围广泛"但主要集中在渤海&黄海和东海' 施兆

鸿等(19 510)

和赵峰等(18)

先后对+银鲳,的繁育研究

进行了报道"发现 +银鲳,繁殖期的最适水温为

16 <23 Q"盐度为 26 </1%而科威特海域银鲳的

繁育水温为 26 </218 Q"盐度为 /: 左右(61)

"两

者存在明显的温盐差异' 可以看出这些研究涉及

的鲳鱼分布范围和繁育水温存在明显的不同"结

合 D@=E8=F 中 ,-

%

基因同源序列的分析"提示

分布在渤海&黄海和东海的鲳鱼并非银鲳'

正确的鱼种鉴定是进行渔业资源调查&鱼类

生态学及开发利用和管理的基础与前提' 由于鱼

类的形态特征因生长环境和发育阶段的不同而存

在差异"给依据形态特征鉴别物种的传统分类工

作带来很大困难"而 3%&条形码技术为鱼类的

分类鉴定提供了辅助手段' 将鱼类传统分类与

3%&条形码技术相结合"才能准确鉴别鱼种"为

后续分类地位和系统发育关系研究的开展奠定

基础'

感谢科威特科学院海水养殖和渔业研究所

3I1*>08978= &078L8I和陈卫忠研究员提供科威特

银鲳样品!

7361

!""#!

!

$$$%&'()*+,-%'.

444 水4产4学4报 /0 卷

参考文献!

( 1 )4王以康1鱼类分类学 (P)1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

版社"1:78!99: 59731

( 2 )4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上海水产学院1南海鱼类志 (P)1北京!科学出版

社"1:62!063 506/1

( / )4朱元鼎"张春霖"成庆泰1东海鱼类志 (P)1北京!

科学出版社"1:6/!930 59131

( 9 )4杨文华"成庆泰1中国鱼类系统检索(P)1北京!科

学出版社"1:80!9271

( 7 )4成庆泰1南海鱼类志 (P)1北京!科学出版社"

1:62!07: 50661

( 6 )4邓思明"熊国强"詹鸿禧1中国鲳亚目鱼类分类系

统的初步研究(-)1鱼类学论文集1北京!科学出版

社"1:81!27 5/81

( 0 )4伍汉霖1福建鱼类志#下$ (P)1福建!福建科学技

术出版社"1:87!9/1 59/71

( 8 )4张春霖"成庆泰"郑葆珊"等1黄渤海鱼类 (P)1基

隆!水产出版社"1::9!1:7 51:61

( : )4'9> !"'9- *1$@A@J?I9HL9/= /K8JLI/78L@/9A K9J<

!"#$%&$%*/+"+1&&1#%&8=A ?/7H8I9J/= V9L< !"#$%&

"'()*+)%&KI/7 -<9=@J@?/8JL80V8L@IJ(!)1-<9=@J@

!/>I=80/K"?@8=/0/:C 8=A '97=/0/:C"1::8"16#2$!

161 51661

(13)4农牧渔业部水产局"东海区渔业指挥部1东海渔业

资源调查区划 (P)1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86!91: 59/31

(11)4曹正光"赵利华1长江口沿岸水域银鲳资源监测及

渔业 经 济 分 析 ( !)1水 产 学 报" 1::7" 1: # 9 $!

/09 5/081

(12)4柳卫海"詹秉义1东海区鲳鱼资源利用现状分析

(!)1湛江海洋大学学报"1:::"1:#1$!/3 5/91

(1/)4袁杨洋"叶振江"刘群"等1黄海南部春季银鲳渔场

分布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1中国海洋大学学报"

233:"/:#增刊 1$!/// 5//01

(19)4施兆鸿"王建钢"高露姣"等1银鲳繁殖生物学及人

工繁育技术的研究进展 (!)1海洋渔业"2337"20

#/$!296 52731

(17)4施兆鸿"高露娇"谢营梁"等1舟山渔场银鲳和灰鲳

繁殖特性的比较 (!)1水产学报" 2336" /3 # 7 $!

690 567/1

(16)4施兆鸿"马凌波"高露娇"等1人工育苗条件下银鲳

仔稚幼鱼摄食与生长特性 (!)1海洋水产研究"

2330"28#9$!/3 5/21

(10)4施兆鸿"赵峰"傅荣宾"等1银鲳人工育苗技术研究

(!)1海洋渔业"233:"/1#1$!7/ 5701

(18)4赵峰"施兆鸿"庄平1银鲳繁育生物学研究进展

(!)1海洋科学"2313"/9#1$!:3 5:61

(1:)4钱世勤"胡雅竹1银鲳年龄和生长的研究(!)1水产

科技情报"1:87"7!1 571

(23)4崔青曼"袁春营"董景岗"等1渤海湾银鲳年龄与生

长的初步研究 (!)1天津科技大学学报"2338"2/

#/$!/3 5/21

(21)4赵峰"庄平"章龙珍"等1渤海&黄海及东海近海五

个银鲳地理群体的形态变异(!)1海洋学报"2311"

//#1$!139 51131

(22)4张凤英"马凌波"施兆鸿"等1/ 种鲳属鱼类线粒体

,-

%

基因序列变异及系统进化 (!)1中国水产科

学"2338"17#/$!/:2 5/::1

(2/)4马春艳"赵峰"孟彦羽"等1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 ;

基因片段序列变异探讨 / 种鲳属鱼类系统进化

(!)1渔业科学进展"233:"/3#7$!23 5261

(29)4赵峰"马春艳"庄平"等1东海常见鲳属鱼类的形态

差异及系统进化关系探讨(!)1海洋渔业"2311"//

#2$!1/8 519/1

(27)4->9WX"'9> U"'9> !")+"71P/0@?>08I9A@=L9Y?8L9/=

/K!"#$%&YJ<@J#5@I?9K/I7@J"*LI/78L@9A8@$ (!)1

)?<L<C/0/:9?80$@J@8I?<"2313"70#1$!/2 5/:1

(26)4->9WX"'9> U"'9-5")+"71*H@?9@JA@09=@8L9/= 9=

!"#$%&#5@I?9K/I7@J$8=A L<@H<C0/:@=@L9?JL8L>J/K

L<@ *LI/78L@/9A@9M8J@A /= 79L/:@=/79?J( !)1

P/0@?>08I E9/0/:C $@H/ILJ" 2311" /8 # 2 $!

113/ 511191

(20)4孟彦羽"章龙珍"赵峰"等1银鲳 9 个地理种群遗传

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1海洋渔业"233:"/1 #1$!

98 5721

(28)45@=: *P"*<9W+"+/> !'")+"71D@=@L9?A92@IJ9LC

/KJ902@IH/7KI@L# !"#$%&"'()*+)%&$ H/H>08L9/=J

KI/7 L<@-<9=8*@8M8J@A /= 79L/?</=AI9803%&

?/=LI/0 I@:9/= J@T>@=?@J ( !)1 E9/?<@79?80

*CJL@78L9?J8=A ,?/0/:C"233:"/0#7$!626 56/21

(2:)4彭士明"施兆鸿"侯俊利"等1银鲳 / 个野生群体线

粒体 ,-

%

基因的序列差异分析 (!)1上海海洋大

学学报"233:"18#9$!/:8 59321

(/3)4彭士明"施兆鸿"侯俊利1基于线粒体 360//H 区与

,-

%

基因序列比较分析养殖与野生银鲳群体遗传

多样性(!)1水产学报"2313"/9#1$!1: 5271

(/1)4W<8/ ("3/=: U+"W<>8=: 5")+"71D@=@L9?A92@IJ9LC

/KJ902@IH/7KI@L#!"#$%&"'()*+)%&$9= L<@*/>L<@I=

U@00/V 8=A ,8JL-<9=8 *@8J( !)1E9/?<@79?80

*CJL@78L9?J8=A ,?/0/:C"2311"/:#1$!197 51731

(/2)4赵峰"庄平"章龙珍"等1基于线粒体 -CL; 基因的黄

海南部和东海银鲳群体遗传结构分析(!)1水生生

物学报"2311"/7#7$!097 50721

(//)4吴仁协"梁秀何"庄志猛"等1中国近海银鲳线粒体

,-

%

基因序列变异分析(!)1动物分类学报"2312"

6361

!""#!

!

$$$%&'()*+,-%'.

11 期 李4渊"等!银鲳形态特征与 3%&条形码研究 44

/0#/$!983 59881

(/9)4*>= 5"U9= ("*<9W+" )+"71D@=@L9?JLI>?L>I@/K

J902@IH/7KI@L# !"#$%&"'()*+)%&$ 9= L<@&I8M98=

*@8"E8C /KE@=:80"8=A */>L< -<9=8*@88J9=A9?8L@A

MC 79L/?</=AI980,-

%

:@=@J@T>@=?@J(!)1!/>I=80

&HH09@A )?<L<C/0/:C"231/"2:#9$!0// 50/01

(/7)4*>= 5" *<9W +" U9= (" )+"715/H>08L9/= :@=@L9?

JLI>?L>I@ 8=A A@7/:I8H<9? <9JL/IC /K !"#$%&

"'()*+)%&9= L<@)=A/6O@JL58?9Y?9=K@II@A KI/7

79L/?</=AI980 ?CL/?<I/7@ ; J@T>@=?@J ( !)1

E9/?<@79?80*CJL@78L9?J8=A ,?/0/:C"2312"9/!79 5

6/1

(/6)4刘静"李春生"李显森1中国鲳属鱼类的分类研究

(!)1海洋科学集刊"2332"99!293 52721

(/0)4W<8=: !" +8==@I $1P/0@?>08I 8HHI/8?< L/ L<@

9A@=L9K9?8L9/= /KK9J< 9= L<@*/>L< -<9=8*@8( !)1

5'/*"%,"2312"0#2$!@/36211

(/8)4'9> !"'9-*1&=@VH/7KI@LJH@?9@J"!"#$%&#1*5'

JH1=/2 # *LI/78L@9A8@$ KI/7 -<9=@J@V8L@IJ( !)1

-<9=@J@ !/>I=80/K"?@8=/0/:C 8=A '97=/0/:C"

1::8"16#/$!283 52871

(/:)4+@M@IL53%" -CV9=JF8 &" E800 * '" )+"71

E9/0/:9?809A@=L9K9?8L9/=JL<I/>:< 3%&M8I?/A@J(!)1

5I/?@@A9=:J/KL<@ $/C80*/?9@LC E" 233/" 203

#1712$!/1/ 5/211

(93)4+@M@IL53%" $8L=8J9=:<87 *" 3@V88IA ! $1

E8I?/A9=: 8=978009K@!?CL/?<I/7@?/Z9A8J@J>M>=9L)

A92@I:@=?@J87/=: ?0/J@0C I@08L@A JH@?9@J( !)1

5I/?@@A9=:J/KL<@ $/C80*/?9@LC E" 233/" 203

#J>HH01$!:6 5::1

(91)45>?FI9A:@P"&=AI@8F9J%" &HH0@C8IA *&" )+"71

-ICHL9?A92@IJ9LC 9= [8L<@8A YJ<@J#*?/IH8@=9K/I7@J!

508LC?@H<809A8@$ 8?I/JJ L<@ )=A/6O@JL 58?9Y?

>=?/2@I@A MC 3%& M8I?/A9=: ( !)1P/0@?>08I

,?/0/:C $@J/>I?@J"231/"1/#1$!/2 5921

(92)4D>/ ,P" '9> U" '9> !" )+"713%& M8I?/A9=:

A9J?I979=8L@J!"#$%&#1*5'#'9> )+"71"1::8$KI/7

!"#$%&JH@?9@J(!)1-<9=@J@!/>I=80/K"?@8=/0/:C

8=A '97=/0/:C"2313"28#6$!1266 512091

(9/)4张辉"高天翔"徐汉祥"等1中国木叶鲽属鱼类一新

纪录种 (!)1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311"91#1 52$!71 5791

(99)4D8/ NX"!93 5"X98/ U *")+"713@J?I9HL9/= 8=A

3%& M8I?/A9=: /K8=@V 4177"(5 JH@?9@J" 4177"(5

&1*1/" # 5@I?9K/I7@J! *9008:9=9A8@$" KI/7 ?/8JL80

V8L@IJ/K-<9=8( !)1W//0/:9?80*L>A9@J" 2311" 73

#2$!279 526/1

(97)4+8\9M8M8@9P"*9=:@ID & -"+@M@IL53 %")+"71

3%& M8I?/A9=:! </V 9L?/7H0@7@=LJL8Z/=/7C"

7/0@?>08IH<C0/:@=@L9?J8=A H/H>08L9/= :@=@L9?J(!)1

NI@=AJ9= D@=@L9?J"2330"2/#9$!160 51021

(96)4W@708F N*"O8IA $ 3"-/==@00& 3")+"713%&

M8I?/A9=: I@2@80J/2@I0//F@A 78I9=@K9J<@J( !)1

P/0@?>08I,?/0/:C $@J/>I?@J" 233:" : # J>HH01$!

2/0 52921

(90)4卞晓东"张秀梅"高天翔"等1沙氏下 鱼卵的形态

学及遗传学鉴别 (!)1水产学报" 2338" /2 # 2 $!

/92 5/721

(98)4何文平"程飞"黎雨轩"等1刀鲚和凤鲚的分子鉴定

及其在仔鱼种类鉴定中的应用 (!)1水生生物学

报"2311"/7#9$!767 57011

(9:)4B>I/=>78B"&M@U1(9J< /KB>V89L(P)1B>V89L

)=JL9L>L@ /K *?9@=L9K9? $@J@8I?<! #=92@IJ9LC /K

-809K/I=985I@JJ"1:021

(73)4P@C@I&1,2/0>L9/= /KP9L/?</=AI9803%&9= (9J<@J

(P)1&7JL@IA8=!,0J@29@I5I@JJ"1::/!1 5/61

(71)4U878A8#" *<9I89 *" )I9? N" )+"71%87@ 8=A

900>JLI8L9/=J/KK9J< KI/7 L<@,8JL-<9=8*@88=A L<@

U@00/V *@8 ( P )1 N/FC/! "2@IJ@8J (9J<@IC

-//H@I8L9/= (/>=A8L9/= /K!8H8="1::7!1:9 51:71

(72)4刘静"尤峰"李春生1中国鲳属鱼类同工酶谱分析

(!)1海洋科学"1:::"7!/1 5/91

(7/)4刘静"李春生"李显森1中国鲳属鱼类系统发育和

动物地理学研究 (!)1海洋科学集刊" 2332" 99!

2/7 52/:1

(79)4'9> !"'9- *" %9=: 51)A@=L9LC /KJ902@IH/7KI@L

!"#$%& "'()*+)%&# ,>H<I8J@=" 1088 $ M8J@A /=

JH@?97@=JKI/7 9LJLCH@0/?809LC" V9L< 8 =@/LCH@

A@J9:=8L9/= # N@0@/JL@9" *LI/78L@9A8@$ ( !)1&?L8

W//L8Z/=/79?8*9=9?8"231/"/8#1$!101 51001

(77)4U878A8#" N/F97>I8P" +/J<9=/ B" )+"71%87@

8=A 900>JLI8L9/=J/KK9J< KI/7 L<@,8JL-<9=8*@88=A

L<@U@00/V *@8*!8H8=@J@- -<9=@J@- B/I@8=*

( P )1 N/FC/! "2@IJ@8J (9J<@IC -//H@I8L9/=

(/>=A8L9/= /K!8H8="233:!727 57281

(76)4%8F8M/ N1(9J<@J/K!8H8= V9L< H9?L/I980F@CJL/ L<@

JH@?9@J" J@?/=A @A9L9/= ( P )1B8=8:8V8! N/F89

#=92@IJ9LC 5I@JJ"2332!:61 5:62"17831

(70)4'8JL5$1*LI/78L@9A8@" M>LL@IK9J<@J"J902@IH/7KI@LJ

( P )

!

-8IH@=L@I B ," %9@7 ." @AJ1(&"

9A@=L9K9?8L9/= :>9A@K/IK9J<@IC H>IH/J@J1N<@O@JL@I=

-@=LI8058?9K9?11::0!/080 5/08:1

(78)4+8@AI9?< $'1*LI/78L@9A8@( P )

!

(9J?<@IO"

E98=?<9D"@AJ1(&"JH@?9@J9A@=L9K9?8L9/= J<@@LJK/I

K9J<@IC H>IH/J@J1O@JL@I= )=A98= "?@8=#(9J<9=: &I@8

71$1./0191(&""$/7@11:891

0361

!""#!

!

$$$%&'()*+,-%'.

444 水4产4学4报 /0 卷

(7:)4卢柏松"黄培堂1利用分子进化树计算蛋白质的特

异进化速率(!)1遗传学报"1::6"2/#2$!87 5:31

(63)4P@C@I-5"58>08C D13%& E8I?/A9=:! @II/II8L@J

M8J@A /= ?/7HI@<@=J92@ J87H09=: ( !)15'/*

E9/0/:C"2337"/#12$!222: 522/81

(61)4&078L8I*P" '/=@ B 5" &M>6$@;T N *" )+"71

*H8V=9=: KI@T>@=?C" K@?>=A9LC" @:: V@9:<L8=A

JH8V=9=: LCH@/KJ902@IH/7KI@L"!"#$%&"'()*+)%&

#,>H<I8J@=$ #*LI/78L@9A8@$"9= B>V89LV8L@IJ(!)1

!/>I=80/K&HH09@A )?<L<C/0/:C" 2339" 23 # / $!

106 51881

"1H1J(=12?198:9.,-9<9)(?/<?-/./?;1.0/2=!"#6/.?9=(2) 98

!"#$%&"'()*+)%&#*+,-./012"$344$

')U>8=

1

" *"%D%8

1

" B+&%(/;98*9C80

1

" U&%&D)P"N"N8F8J<9

2

" D&"N98=Z98=:

1

"

#1!"#$%&%'%()*+,)-'%&)# .#/ 0.1&#(2&)/&,(1$&%3"45(.# 6#&,(1$&%3)*78&#."9&#:/.)426633/"78&#.%

2!;.%&)#.-<($(.158 "#$%&%'%()*=&$8(1&($>5&(#5("?)@)8.A.42/6 58698"B.C.#$

#60;./?;! N<@!"#$%&K9J<@J8I@97H/IL8=L?/77@I?980JH@?9@J8=A V9A@0C A9JLI9M>L@A 9= L<@?/8JL80V8L@IJ

/K-<9=813>@L/ L<@J97908I9L9@J8=A ?/7H0@Z9L9@J/K7/IH</0/:9?80?<8I8?L@IJ>J@A 9= LI8A9L9/=80L8Z/=/7C"

L8Z/=/79??/=K>J9/= <8J8I9J@= 9= !"#$%&?/=?@I=9=: L<@=/7@=?08L>I@1&7/=: L<@:@=>J"H@I<8HJ=/=@9J

7/I@?/=K>J9=: 9= L<@L8Z/=/79?JL>A9@JL<8= !"#$%&"'()*+)%&1#H L/ A8L@"=/ I@H/ILJ8M/>L=@/LCH@/K!.

"'()*+)%&?8= M@K/>=A1)= L<@HI@J@=LJL>AC"I@A@J?I9HL9/= /K7/IH</0/:9?80?<8I8?L@IJ8=A I@A@K9=9L9/= /K

3%&M8I?/A9=: /K!."'()*+)%&8I@?/=A>?L@A M8J@A /= J9ZL@@= JH@?97@=J?/00@?L@A KI/7B>V89L# =/IL<@I=

V8L@IJ/KB>V89L$"58F9JL8=#*/=798=9E8C""I78I8"58J=9$"E@9M> E8C 8=A N89V8= A>I9=: "?L/M@I2313 L/

*@HL@7M@I23121N<@A98:=/JL9??<8I8?L@IJ/K!."'()*+)%&!A/IJ80K9=

!

5

"

6/: 59/"H@?L/I80K9= 21 52:"

8=80K9=

#

5

$

6/7 591"?8>A80K9= 26 5281(9IJL:9008I?< V9L< 13 512(#2 5/$ =#8 5:$)J78008=A JH8IJ@

:900I8F@IJ1.@IL@MI8@/0 5/81)= L<@/??9H9L80I@:9/="L<@8I@8/KL<@V82C MI8=?<@J8M/2@08L@I8009=@9J

A@2@0/H@A 8=A H0>7@609F@"V9L< 809LL0@/ML>J@@A:@1.@=LI80V82C MI8=?<@JM@0/V08L@I8009=@8I@?>I2C 8=A

J</IL@IL<8= L<8L8M/2@08L@I8009=@"8=A =/LI@8?<9=: L<@M8J@/KA/IJ80K9=1-/7M9=9=: 800,-

%

J@T>@=?@J/K

!."'()*+)%&KI/7 D@=E8=F V9L< L</J@/KL<9JJL>AC"K/>I8MJ/0>L@:I/>HJ?8= M@K/>=A 9= 800JH@?97@=J

M8J@A /= L<@:@=@L9?A9KK@I@=?@J9= 879=/ 8?9AJ8=A A9JL8=?@M@LV@@= :I/>HJ1(I/7L<@%!LI@@"V@?8= K9=A

L<8L/=0C /=@J@T>@=?@#(!/89032$9JJ97908IL/ />I3%&M8I?/A9=: /K!."'()*+)%&1N<@I@K/I@"9L9J>I:@=LL/

:>8I8=L@@L<@?/II@?L=@JJ/K800J@T>@=?@JKI/7D@=E8=F1$@A@J?I9HL9/= /K7/IH</0/:9?80?<8I8?L@IJ8=A L<@

I9:<L3%&M8I?/A9=: /K!."'()*+)%&8I@:92@="V<9?< HI/29A@8:>8I8=L@@K/I@KK9?9@=L8=A 8??>I8L@JL>AC"

8=A L<@/I@L9?M8J9JK/I?08JJ9K9?8L9/= /K!"#$%&9= K>L>I@1

K1@ H9.=0! !"#$%&"'()*+)%&% 7/IH</0/:9?80?<8I8?L@IJ% 3%&M8I?/A9=:% :@=@L9?A9KK@I@=?@J

I9..10,92=(2) /+;-9.! D&"N98=Z98=:1,67890!:8/;<8=:;/>?1@A>1?=

8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