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14.1 ≪楊庭璧平寇記≫再考―忽必烈朝海上勢力的一個事例研究 Yang...

11
251

Transcript of (11)2014.1 ≪楊庭璧平寇記≫再考―忽必烈朝海上勢力的一個事例研究 Yang...

〈杨庭璧孚寇记〉再考

一一忽必烈朝海上势力的一个事例研究

(日本)同志社大学向正树

元代初期,一群高级将领带着行省宰相的头衔,率领诸军征讨南宋。 平定了江南后,他们

就承担了江南地区的行政。① 这些行省宰相和他们控制下的集团也负责元朝对外出征和与东

南亚~南印度国家的外交关系的构筑。 而且向元朝投降的地方人群,既被编人到源于远征军

组织的江南行政机构中,也从事了沿海地区的平定、统治和对海外诸国的招谕、出兵。 这两种

不同来历的人群结合起来而成为一个集体,在蒙元帝国边缘地区一起发挥着调节帝国内外之

间的政治外交、经济贸易关系的作用。这样的各种集团和人群的结合关系的阐明是正确估价

蒙古海上势力的重要基础。②

笔者曾利用碑文、地志类等地方文献来分析在元代主要港口泉州推进招谕、出征的蒙古将

军唆都与南宋末期泉州的外来商人蒲寿庚集团及有关人群的结合关系,试图阐明忽必烈时期

中国海上势力的一个来历和具体情况。 其中包括了《杨庭璧平寇记》和其他相关资料的分析

以及其史料价值的探讨。 不过,那时候无法亲眼看见《杨庭璧平寇记》原碑,只能参考地志等

资料中的录文,因而这些资料中用字的异同所导致的一些问题并没有得到完全解决。 幸亏笔

者在 2009 年访问广东、海南两省时,有机会到肇庆七星岩对原碑进行考察。 与此同时,我翻阅

海南地志时又发现证明"杨庭璧"在该岛活动的新史料。

本稿首先弥补一下笔者曾经对该碑文做过的解释,③然后提及后来通过实地考察《杨庭璧

平寇记》原碑以及探寻相关资料中所获得的新发现,最后再探讨《杨庭璧平寇记》所提供的信

息能阐明的历史事实。

① 堤一昭: (元朝江南行台仍成立) , (东洋史研究)54 -4 , 1996 年,第 71-102 页;堤一昭: (大元t/Jν又治下江南初期

政治史) , (东洋史研究)58 -4 ,2∞0 年,第 1-32 页。

② 近年,一些中日学者逐渐展开忽必烈时期在江南以及东南沿海地区活动的个别集团的事例研究,发掘了许多重要

的例子。 陈高华: (元代的航海世家激浦杨氏一兼说元代其他航海家族一) , (海交史研究) , 1995 年第 1 期;植松正: (元初亿

扣It.Q海事问题之海运体制) ,京都女子大学东洋史研究室编 , (东1:/1海洋域圈。〉史的研究) ,京都女子大学研究丛刊

39;高荣盛:( 二/八-7" ''/子'.(-/'之元代仍行泉府司H内陆圈海域圈交流本 γ 卡 ?一夕之千又予 L>. ) ( 九州大学 21 世纪

COE7.口夕亏L>.(人文科学)东7γ7之日本一交流之变容一)森川哲雄·佐伯弘次(编) ,福冈,掉歌书房,2∞6 年,第 93-

117 页;四日市康博:(元朝宫廷亿扣It .Q交易主廷臣集团H早稻田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纪要)45-4 , 20∞年,第 3一15

页;四日市康博: (元朝南海交易经营考 文书行政主钱货η流扎力三弘一) , (丸州大学东洋史论集)34 , 2∞6 年,第 133-156

页;四日市康博: (元朝之千 /ν= 八 二/朝η外交·通商关系忆扣Itõ 国际贸易商人) , ( 内陆圈海域圈交流木 ''/ 卡?一夕之千

又予L>.)森川哲雄·佐伯弘次(编) ,2∞6 年,第 11-32 页。

③ 向正树: ( 夕 \::7 千朝初期南海招谕仍实像一泉州亿扣Itõ军事·交易集团之 3 本夕己/3/'一),(东方学) 116 辑,

2∞8 年,第 132-134 页。

251

元史论丛(第十四辑)

一 〈杨庭璧平寇记〉解释

根据《元史》卷二-Q{外夷三·马八儿等国H {马八儿传~ )的记载,我们已经知道在至

元十六一十七年(1279-1280) 、十七一十八年、十八一十九年、十九一二十年,杨庭璧曾四次

出使印度东南岸的马八儿 (Ma' bãr) 和西南岸的俱蓝( Kü出m , Quilon) ,奉旨在航海途中"招

谕"诸国 。①

但是对于杨庭璧的身世与经历,除去《元史》卷一二九《唆都传H第 3152 页)中所提及的,

杨庭壁(非杨庭璧)在至元十四年(1277)平定福建北部时曾为唆都的部将外,其他的就一元所

知了。②

可事实上,能提供相关线索的石刻史料是存在的。 那就是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北郊七星岩

摩崖石刻中的《杨庭璧平寇记》 。 对于该石刻,有很多种记录。 管见所及,以下记载已得到

确认。

① 《广东通志》卷二一五(阮元撰,道光二年刊,同治三年重刊本)

②《高要金石略》卷四(彭泰来撰,清刻本)

③ 《高要县志H何元等篡,道光六年序刊;马呈图等篡修,宣统年间刊, 1938 年重刊)

④《肇庆府志》卷二一(屠英等修,道光十三年修,光绪二年重刊本)

⑤《广东碑刻集H谭橡华、曹腾骄、洗剑民编,广东省博物馆丛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年,第 679 页)

虽然一直以来,都元人指出该石刻与杨庭璧之间的关联性,但《广东碑刻集》认为该石刻

是元初期的碑文,由此大大拉近了与杨庭璧之间的联系。 因此,我们根据《广东碑刻集》的解

释,对该书录文进行分析,判断该碑刻所载是否真的就是杨庭璧的功绩。

古、端两邑,三四年来,为撩寇突境,日以杀戮掠卖为事,乡民苦不忍言 。 己丑冬抄,东平路

恩州杨廷壁,字君璋,以昭勇大将军、广南西道宣慰使,奉省辙督师而来。 庚寅上元日即破

贼矣。 端民均拜更生,镜此以纪实云。 时庚寅孟夏晦前一日 。

。"古、端两邑",是指古州、端州 。 古州靠近贵州,在宋代时被设为州,元代设置八蛮洞军

民长官司,明代设置蛮夷长官司 。 该州是被称为"溪洞蛮"的非汉族人聚居的地区,由于与"撩

寇"的关系而被提及。 碑刻中最核心的端(州)是肇庆的旧称。 虽然"邑"一般是对县城的雅

称,但因石刻位于肇庆,所以这一推测也是毋庸置疑的。

。"猿" , {广东通志》中提到"猿寇即为摇寇",是指大量居住在广西的以现在的瑶族为中

心的群体。 之所以统称"猿",也许是因为还包括了瑶族以外的其他民族。

。"东平路恩州"、"广南西道宣慰使",均为元代特有的行政区划或官职名称。 由此可以

① 陈高华: (印度马八儿王子字哈里来华新考),(南开学报) [980 年第 4 期刊陈高华文集) ,上海辞书出版社, 2∞5

年,第 361-367 页) ;辛岛升: (十三世纪末亿扣It .Q南千/' r- t 中国仍间仍交流 泉州夕三片语刻文主元史马八儿传苍的

<. '?τ-) , (援博士颂寿记念东洋史论丛) ,汲古书院 , 1988 年 ,第 77-104 页;深见纯生: (元代σ)77 "j力海峡一通路力、提

点力、-)(东南7 己;7一历史之文化一)33 , 2∞4 年,第 1∞-118 页;马娟: (马八儿同与元朝之往来及其相关问题) , (兰州大

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年第 2 期,20-25 页。

② "(至元十四年) 唆都趋建宁、遇宋兵子崇安、军容甚盛。 令其子百家奴及杨庭壁等数队夹击之。"

252

《杨庭璧平寇。再考一一忽必烈朝海上势力的一个事例研究

得知该石刻是属于元代的。 尤其这恩州,是元代时隶属东平路的分散领地。

。"庚寅年",元代(世祖以后)的庚寅年只有元世祖的至元二十七年 (1290) 或者是元顺

帝的至正十年(1350) 。 清代的①《广东通志》、②《高要金石略》、③《高要县志》、④《肇庆府

志》都认为是至正十年。 因为②③④都依据①,而①则参考《七星岩志~ ,所以可以肯定"至正

十年"说的来源就是《七星岩志》。① 撰写①的阮元(依照《七星岩志~) 判断"字君璋"为"李君

璋(李璋) "的错字。 李璋这一人名见于元代虞集的《道园学古录》卷三九"跋济宁李璋所刻九

经四书" 。② 但是很明显此人与刻文无关,因此像这样的校订是不合理的。 该书同一卷中带有

至正元年日期的"广西都元帅章公平侄记"记录了元统年间平定瑶族的事件,有可能是被此记

录误导了 。 在⑤《广东碑刻集~( 目录 29 页)中记载的至元二十七年才是正确的。

根据以上的考察,该刻文描述了己丑年即至元二十六年(1289) 广南西道宣慰使杨廷璧奉

行省的橄文来到肇庆,并于至元二十七年平定"猿"的事迹。 因此,可以肯定的认为这个杨廷

璧就是《马八儿传》中的杨庭璧其人。

二 "宣慰使"杨庭璧的活动范围

据《元史》卷一二《世祖本纪~ (第 250 页)记载,杨庭璧于至元二十年(1283 )正月从招讨

使变成宣慰使并奉命出使俱蓝。 担负南海方面任务的人,作为宣慰使,拥有军队,用于平定广

东、广西周边地区的情况并不罕见。例如,{元史》卷一一《世祖本纪》至元十八年十一月己巳

条(第 235 页)中记载,孙胜夫和尤永贤从占城回来后担任广东宣慰便。 此外, {广东通志初

稿》卷一一《名宣》中记载的塔剌海哈(合鲁人)也作为广东宣慰使,在为占城远征军运送兵粮

的过程中,平定了在广东北部南雄遭遇的"山猿" 。 对于杨廷璧这一人物,若史料上没有其他

的可确认记载, {杨庭璧平寇记》就是记载杨庭璧归来后活动的重要史料的可能性非常高。

《马八儿传》中的杨庭璧在《唆都传》中因避讳也写作"杨庭壁"③,因此肇庆七星岩摩崖石

刻中假如被写作"廷璧",也不足为怪了。 2009 年 8 月 29 日,笔者访问了肇庆,见到了这一石

刻。 发现原文与前文记载的几乎一样,只是石刻中并不是"廷璧"而是"庭璧" (参看文后所附

图版和原文转写) 。

如前所述, (马八儿传》中的杨庭璧带有"宣慰使"的官衔,而七星岩石刻的杨庭璧则带有

"广南西道宣慰使" 。 与七星岩的《杨庭璧平寇记》相隔只有两年的至元辛卵(二十八年,公元

1291 年)在海南岛率领"黎兵"的"广西宣慰杨廷璧"很可能是同一人。 曾经多次出海并且在

肇庆平"猿"的杨庭璧,通过接触异文化的丰富经验,可能大大提高了率领非汉人士兵的实际

能力 。 据邢梦璜《至元葵巳平黎碑起》④说:

① 据《肇庆府志》卷二一《艺文) , "(七星岩志) 1 6 卷,国朝(清)韩作栋撰" 。

② "承直郎松江府上海县尹李君璋、以广东元帅宣慰王公都中书访集于i恼川山中而相告曰… .. .

③ 关于"璧"字的避讳,有如下例子。 据《欧阪渔话》卷一说,文天祥的后裔文衡山 (1470-1559 ) "初名璧,字证明,因

文信国(天祥)子璧仕元,不欲与同名,故以字行"(王彦坤编著《历代避讳字汇典) ,郑州 :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7 年,第 19-

20 页) 。 元代汉人之间也有这种感情? 七星岩原碑中以小字刻着"庭璧"而且仔细看的话可以发现那部分有像用刀类摩擦

的痕迹。 可以推想最初根本没有刻字或刻别的字(比如"廷璧" ) ,后来以小字刻"庭璧"了。

④ 明谊修,张岳松篡《琼州府志》卷三八《芸文) , (记) , 15 叶(道光二十一年修,光绪十六年补刊本) 。

253

元史论丛(第十四辑)

至元辛卵……十一月圭子,至师。 以〔陈〕仲达嗣谦亨领万户,墨绩即戌,继厥先志。 分命

副元帅王信、伯颜、于思、万户教化、杨显祖、韩旺领蒙古汉军J民化军,广西宣慰握主璧、副使林

应瑞、副万户泰彪、千户蔡有闰等领诸黎兵,镇抚高枯领帐前披都军、南番兵。

可惜,目前对原碑的所在没有线索(估计已经不存在了) ,现在没有办法确认地志录文中

的"廷"字在原碑中怎么写的。 但多亏录文的记载,我们能够将杨庭璧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追踪

得更远。 其时间拖延到至元二十八年,其空间延伸到海南岛 。

《元史》卷二-o{马八儿传》

《元史》卷一二九《唆都传》

《杨庭璧平寇记>c 原碑)

表一 "杨庭璧"讳的异同

庭璧

庭壁

庭璧

廷璧

廷璧("璧"字有欠笔,"玉"成为"王" )

《广东通志》卷二一五(同治三年重刊本)

《高要金石略》卷四(清刻本)

《高要黑志)(道光六年刊本)

《肇庆府志》卷二一(道光十三年修)

《广东碑刻集》

《至元葵巳平黎碑言己H<琼州府志} )

蹬一蹬一蹬一幢

三杨庭璧的经历

在《元史》卷一二丸《唆都传》显示杨庭璧与唆都的关系。那么为什么原本看起来与大海

没有什么关联的杨庭璧会被四次派遣到马八儿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进一步探寻

他从前的经历。 对此笔者已经做过探讨,①经过上面所述的新发现后笔者的看法没有太大的

变化。 为了促进更多考证,下面再次提及其要点。

忽必烈时代的南海政策,之所以在主要贸易据点泉州(今福建省泉州市)开展,其原因在

于蒙古族将军唆都的部属以及南宋末期的泉州外来商人蒲寿庚的关联群体。

让我们先来看看,作为元代南海诸国招谕最初的核心人物,唆都及其部下到底有什么样的

经历和性格。

据《唆都传》记载,唆都是蒙古札剌亦儿氏人,任忽必烈的"宿卫",远征云南花马国(公元

① 向正树《 夕1::' 7千朝初期南海招谕η实像一泉州亿扣It l.:>军事·交易集团之::1;和夕己'3 二/一),(东方学} 116 辑,

2008 年 ,第 128-129 、 132-134 页。

254

《杨庭璧平寇记》再考一一忽必烈朝海上势力的一个事例研究

1253) ,平定了山东汉人军阀李璋的叛乱(1262) 等。① 之后又把于南宋在边境秘密贩马的三千

名"恶少年"人"籍"为兵,并率其中千人成为千户,驻守于河南的对抗南宋军事据点之一的蔡

州 。 至元五年(1268 )以后,跟随"总帅"史天泽,活跃于元朝征服南宋的首战一一襄阳包围战,

至元八年(1271 )得到 800 名东平兵,升为总管。 至元九年,征服襄阳后再获得兵卒五千,"人

瓢"并晋升为招讨使。 唆都的军队就这样仅经一代就建立了 。

之后,跟随代替史天泽成为远征军总帅的伯颜和阿术,搜过长江继续东进,攻下建康(今

南京) ,担任建康宣抚使并驻扎当地。② 建康的宋军在投降后,被分别吸收进元军的各个万户

中,建康宣抚司将蒙古军、汉军和刚刚投降的宋军(新归顺军队)编成棍合部队,承担平定周边

地区的派遣任务。③ 此时建康宣抚司长官唆都的摩下也吸收了新归顺的军队,水上作战能力

得到了提高。 这支建康军不久由其子百家奴继承。④此后唆都率领水军活跃于临安(杭州)攻

略战以及占领临安后平定周边地区的战斗中,唆都军队在水上的作战能力为其在之后活跃于

南海奠定了基础。

至元十四年(1277 ) 唆都出任福建道宣慰使,在江西行省参政塔出的指挥下,追赶逃跑的

南宋二王,向南前进,在平定浙江南部、福建时,救出了被南宋军包围的降元泉州商人蒲寿庚,

平定了漳州、潮州、广州等沿海诸城。 至元十五年(1278) "人瓢",与蒲寿庚一同出任泉州行省

左萃,开始着手南海招谕。

唆都及其军队的经历,完全就是吞并南宋后企图向海外扩张的蒙古海上势力形成发展史

的微缩模型。 那么,在至元十四年(1277 ) 时已经成为唆都部将的杨庭璧,是在什么时候加入

他的磨下的呢?

如果《杨庭璧平寇记》就是有关杨庭璧的事迹,那么他的籍贯就应是"东平路恩州" 。 这对

于杨庭璧的经历来说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根据《元朝名臣事略》卷七之二(!IS相史忠武王》

的记载,东平路的军队原本是由史天泽统帅的。⑤《元史》卷一二九《唆都传~ (第 3151 页)中

记载,至元六年(1269) 襄阳一战中,在攻破范文虎的水军后,唆都从史天泽那里获得了 800 名

东平兵卒。 可以认为杨庭璧作为当时统帅东平路军队的史天泽的部将,与自己的部队一起转

移到了唆都的指挥下。

王悻在《论大作水军事状》中,记述了有关以史天泽的军队为核心组成的武卫军(后来的

① 花马国位于云南西北部丽江的巨津州东南(松回孝一: (云南行省份成立)(立命馆文学) , 1980 年第 255 、266 页,注

25 、27 ) 0 (元史》卷一二O(镇海传)(第 2964 页)中有关于镇海之子勃古思"跟随世祖出征花马 、大理"的记载,这个"宿卫"

指的是即位之前忽必烈的怯薛。 在 1338 年的蒙汉合壁碑文中,汉语"宿卫"也是对应着蒙语的怯薛(k田ig) ( Francis Wood­

man Cl回V白 "四e Sino-Mongolian Inscription of 1338 in Memory of jigtintei" ,. H,αroard }oumal 01 ASÜltic S阳d阳 14(3 -4) , 1951 ,

pp.1 - 104 )

② 〈至正金陵新志》卷-o(兵防志 · 国朝兵戍大略): " ( 至元十二年二月 )立建康宣抚司、招安江东诸路。 以万户廉

希宪,招讨唆都兼宣抚使。"

③ 《至正金陵新志》卷一o(兵防志 · 国朝兵戍大略) :"至元乙亥 ,马步军副总管沿江制司都统徐王荣及翁都统以诸

军数万人纳款,军各分隶诸万户,与蒙古,汉军相杂,号新附军。"

④ 根据《元史》卷一二九《唆都传附白家奴传)(第 3154 页)中记载,百家奴与父亲唆都一起攻下建康后,成为管军总

把统率全军,十三年更率领新归顺的军队,跟随阿术平定了扬州周边地区,之后晋升为管军总管,承袭了唆都的邹复二州招

讨使、建康宣抚使之职。

⑤ "己丑(公元 1229 年) ,授真定、大名、河间、济南、东平五路万户" 。

255

元史论丛(第十四辑)

侍卫亲军)在中都进行模拟水战训练的情况。① 实际上元朝很早就已经开始培养水军将领。②

杨庭璧之所以被派遣到俱蓝,或许也是因为他是训练有素的水军的将领。

结语

隶属于唆都军队的杨庭璧被提拔负责元朝的南海政策一事,与从幕后支持该政策实行体

制的关系网之间的联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但是,杨庭璧的活动并不仅限于作为唆都部下的范

畴。 以泉州为据点实施初期南海政策的唆都以及他的盟友蒲寿庚,都与杨庭璧远征南印度没

有任何关联。③ 并且杨庭璧的活动已经超出福建,涉及广东、海南岛。 这些活动的开展,除了

他自身作为水军将领的能力外,与史天泽(1275 年去世)军队之间的联系也是不可忽视的。 以

从祖辈开始就有以东平路为根据地,历任福建行省 、江浙行省长官等职,在沿海部拥有极大权

力的忙古带的事例,④这种东平本地人之间的关系,或许也在幕后影响着元朝的南海政策及中

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军事政策。

① 《秋涧先生大全文集》卷八六( 高桥文治编《乌台笔补σ〉研究机汲古书院,2∞7 年,第 261 页) 。

② 萧启庆: (蒙元水军之兴起与蒙宋战争) , (汉学研究》第 8 卷第 2 期(16 号 ) , 1990 年,第 177-2∞页。③ 向正树:( 夕1:: 7 千朝初期南海招谕仍实像 泉州亿扫 Itõ军事·交易集团之 3 本夕己/3:/-)(东方学) 116 辑 ,

2∞8 年,第 127-145 页。

④ 《元史》卷一三-(忙兀台传) ,第 3186 页。

256

《杨庭璧平寇记》再考-一忽必烈朝海上势力的一个事例研究

肇庆七星岩摩崖石刻《杨廷壁平寇记》现状

(2009 年 8 月 29 日,笔者拍)

257

元史论丛(第十四辑)

fii{才11

8气山扫川江咨卡

eat勺i

l

认叫A口'汗

jJJ

AF

fF

J

川-

l

守iHO

-

XUV

S

VLY飞

A

JJ、

-iJ·习郑

411巾'

.,

h

AF

B

·、

·

J川

ATV

J1·认飞

、半个

/人t

J

"

iu

·

、,岛''

/

' 『·

·

·,、

·.

··4飞

叫咱‘‘,

..

41 '

a岛、

··b,

善 ). • > •

• 飞 、哈

ei ,

... t,

, \ 、 ‘ - " ,

~ 、

九 17 .? ",.. ~、J,

、飞 ;4; 需 J

山,-

』刷、

.

·丰

-

F

.,止、电 \ ,

f ‘ b 当 ‘?‘,告-. ... ~ "

飞、呀

,、 、 、- ~ OL ,俨)『、 i

、、,

"' 、气、飞:

、 旷 l号;

J飞J扣

,,"

.

k户

,1

·电

rJrh

、υ

44,

t

i

d,

.

.

.

.

、、,4

hr

·-J

,

,

e

『···.

'

hub-

,

1·tl·

在、、-

i - J 电,i 、‘ J 、,

AγL

川Jrj

JUR

-

­

斗MHur叫·…

叶、川}叫\{

叫J

d'

H

4rHi

z'fb

a

--1

、,

肇庆七星岩摩崖石刻《杨主毛壁乎寇记》碑影

258

‘ 、.

《杨庭璧平寇记》再考一一一忽必烈朝海上势力的一个事例研究

东己破省南榻不境古

寅巅橄西重忍日端云矣督道宇言以雨

吉端自币宣君己毅邑

庚民而慰璋丑戮

寅均来使以冬掠囚

孟拜庚奉昭抄寅年

夏更寅 勇束属来

晦生上 大平事局

前鳝兀 将路绑猿

此日 罩恩民寇

日以即 庚州苦突

原文转写

259

图书在版编目 ( C 1 P ) 数据

元史论丛.第14辑 / 中国元史研究会编.一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2013.12

ISBN 978-7-5528-0227-6

1.①元… II. ①中…田.①中国历史一元代-文集IV. ( K247.07-53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 (2013)第313918号

元史论丛

中国元史研究会/编

出版人/张讳

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

(天津市西康路 35 号邮编 30005 1)

http ://www .tjabc . net

唐山天意印刷有限责任公司印刷

全国新华书店发行

开本 787 x 1092 毫米 1116 印张 32 字数 696 千字

2014 年 1 月第 1 版 2014 年 1 月第 1 次印刷

ISB N 978-7-5528-0227-6 定价:回.∞兀

元代国家与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第十四辑)

中国元史研究会编

本辑主编李治安

编 订王晓欣薛磊张沛之马晓林

8 久济专翁弘风A品

天津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