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判决书 - 中国知识产权杂志

353
1 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 民事判决书 (2016)粤 03 民初 816 号 原告: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住所地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坂田 华为总部办公楼。 法定代表人:孙亚芳,该公司董事长。 委托诉讼代理人:王斌,该公司法务。 委托诉讼代理人:赵烨,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告:三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住所地北京市朝阳区东 三环中路 5 号楼财富金融中心 4-10 层 01-08 单元。 法定代表人:朴载淳,该公司董事长。 委托诉讼代理人:孙喜,北京市立方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诉讼代理人:潘俊林,该公司员工。 被告:惠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住所地广东省惠州市仲恺高 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陈江街道仲恺六路 256 号。 法定代表人:朴星浩,该公司董事长。 委托诉讼代理人:黄腾,北京致诺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诉讼代理人:胡琪,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告:天津三星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住所地天津市天津经济 技术开发区微电子区。 法定代表人:申宗欧,该公司董事长。

Transcript of 民事判决书 - 中国知识产权杂志

1

广 东 省 深 圳 市 中 级 人 民 法 院

民 事 判 决 书

(2016)粤 03 民初 816 号

原告: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住所地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坂田

华为总部办公楼。

法定代表人:孙亚芳,该公司董事长。

委托诉讼代理人:王斌,该公司法务。

委托诉讼代理人:赵烨,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告:三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住所地北京市朝阳区东

三环中路 5号楼财富金融中心 4-10层 01-08 单元。

法定代表人:朴载淳,该公司董事长。

委托诉讼代理人:孙喜,北京市立方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诉讼代理人:潘俊林,该公司员工。

被告:惠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住所地广东省惠州市仲恺高

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陈江街道仲恺六路 256 号。

法定代表人:朴星浩,该公司董事长。

委托诉讼代理人:黄腾,北京致诺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诉讼代理人:胡琪,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告:天津三星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住所地天津市天津经济

技术开发区微电子区。

法定代表人:申宗欧,该公司董事长。

2

委托诉讼代理人:张祥,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诉讼代理人:赵碧洋,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告:深圳市南方韵和科技有限公司,住所地广东省深圳市

福田区华强北路华强广场 A 座 17 层 17K。

法定代表人:张建琴,该公司董事长。

委托诉讼代理人:金毅,北京市立方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诉讼代理人:缑正,北京市立方律师事务所律师。

原告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与被告三星(中国)

投资有限公司、惠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天津三星通信技术有限公

司、深圳市南方韵和科技有限公司侵害发明专利权(专利号为

ZL201110269715.3)纠纷一案,本院于 2016年 5月 25日立案后,

依法适用普通程序,因涉及商业秘密不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

华为的委托诉讼代理人王斌、赵烨、被告三星(中国)投资有限公

司的委托诉讼代理人孙喜、潘俊林、被告惠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的

委托诉讼代理人黄腾、胡琪、被告天津三星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的委

托诉讼代理人张祥、赵碧洋、被告深圳市南方韵和科技有限公司的

委托诉讼代理人金毅、缑正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告华为向本院提出诉讼请求:四被告立即停止侵害原告第

201110269715.3 号发明专利权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制造、销

售、许诺销售以及进口被控侵权产品的行为。事实和理由:

一、原告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主

流通信标准制定工作的重要参与者,拥有大量纳入无线通信标准

3

的标准必要专利。

原告华为成立于 1987 年,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

(ICT)解决方案供应商,专注于 ICT 领域,坚持稳健经营、持续

创新、开放合作,在电信运营商、企业、终端和云计算等领域构

筑了端到端的解决方案优势,为运营商客户、企业客户和消费者

提供有竞争力的 ICT 解决方案、产品和服务,致力于构建更美好

的全联接世界。目前,原告有 17 万多名员工,业务遍及全球 170

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全世界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

截至 2015 年 12 月 31 日,原告加入了 300 多个标准组织、

产业联盟、开源社区,担任超过 280 个重要职位,在 IEEE-SA、

ETSI、WFA、TMF、OpenStack、Linaro、OASIS 和 CCSA 等组织担任

董事会成员。2015 年提交提案超过 5400篇,累计提交提案 43000

余篇。2015 年,原告从事研究与开发的人员约 79000 名,占公司

总人数 45%;研发费用支出为人民币 596亿元,占总收入的 15.1%。

近十年累计投入的研发费用超过人民币 2400亿元。

截至 2015 年 12 月 31 日,原告累计共获得专利授权 50377

件,累计申请中国专利 52550 件,累计申请外国专利 30613 件。

其中包括大量纳入无线通信标准的标准必要专利,声明的 3GPP

标准必要专利超过 1200族。

二、原告拥有 201110269715.3 号发明专利权,在本案中主

张权利要求 1、2、9、10。

原告经自主研发,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名称为“一种无线

4

网 络 通 信 装 置 ” 的 发 明 专 利 申 请 , 该 专 利 申 请 号 为

201110269715.3,申请日为 2007 年 4 月 27 日,授权公告日为

2015 年 7 月 29 日。该专利自授权至今合法有效,受法律保护。

该专利总计 12项权利要求,原告在本案中主张权利要求 l、

2、9、10。

三、涉案 201110269715.3 专利为 3GPP LTE 通信标准必要专

利。

涉案专利技术的先进性得到了行业的广泛认可,其技术方案

已被标准制定组织 3GPP 采纳,作为通信协议 3GPP LTE 通信标准

的必选技术方案。 因此,涉案专利构成 3GPP LTE 通信标准的必

要专利,任何遵循该标准的 LTE 终端都必然使用原告涉案专利的

技术方案。

四、被告未经原告许可,实施涉案专利,大量制造、销售、

许诺销售、进口遵循 3GPP LTE 通信标准的终端产品,前述产品包

含的技术方案落入了涉案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被告三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是注册号为 8494299 号商标

的被许可人,许可人为韩国三星(以下简称三星),被告惠州三星

电子有限公司、被告天津三星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在智能手机及智

能平板产品上使用该商标。同时,被告三星(中国)投资有限公

司在其官网“www. samsung. com. cn”提供上述产品的许诺销售

信息,许诺销售标有上述商标的智能手机及智能平板产品,其中:

涉嫌侵犯涉案专利权的智能手机产品包括但不限于 Galaxy

5

盖乐世 S7,Galaxy盖乐世 S7 edge,Galaxy盖乐世 S6 edge+,Galaxy

盖乐世 S6定制版,Galaxy盖乐世 S6全网通,Galaxy盖乐世 S6edge

全网通,Galaxy S5 双卡定制版,Galaxy S5单卡定制版,GalaxyS4

4G,Galaxy 盖 乐 世 Note5,Galaxy Note Edge,Galaxy

Note3N9008V,Galaxy Note4,Galaxy Note3 Lite, Galaxy Note3

N9008S,Galaxy A9 ( 2016) ,Galaxy A5 ( 2016) ,Galaxy A7

(2016),Galaxy A8,Galaxy A7,Galaxy A3,Galaxy A5,Galaxy On5,

Galaxy On7,GalaxyJ3,Galaxy J7,Galaxy J5,Galaxy E7,三星

W2016,领世旗舰 ni G9198,Galaxy GRAND Max,W2015,Galaxy CORE

Prime, Galaxy GRAND Prime,Galaxy CORE Max,Galaxy MEGA2,Galaxy

ALPHA G8508S,Galaxy MEGAPlus 4G,Galaxy CORE Mini,Galaxy CORE

Lite 4G, Galaxy CORE,Galaxy GRAND2 G7108V 等。

涉嫌侵犯涉案专利权的智能平板产品包括但不限于 Galaxy

盖乐世 Tab 4 VE,Galaxy 盖乐世 Tab A 9.7,Galaxy 盖乐世 Tab A

8.0,Galaxy Tab S 10.5, Galaxy Tab S 8.4 等。

2016 年 2 月 16 日,原告从被告深圳市南方韵和科技有限公

司处公证购买了被告惠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 Galaxy S6 三

星(SAMSUNG)手机;购买了被告天津三星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生

产的 Galaxy J5三星(SAMSUNG)手机。经分析,原告发现前述产

品皆遵循 3GPP LTE 标准,其包含的技术方案均落入原告专利权的

保护范围,侵犯了原告涉案专利权。

五、原告在许可谈判过程中遵循公平、合理和无歧视的许可

6

承诺。

作为标准必要专利权人,原告对于标准必要专利的许可一贯

遵循公平、合理和无歧视的许可承诺。就本案而言,在标准必要

专利谈判过程中,原告自始至终遵循了公平、合理、无歧视的原

则,在技术谈判过程中提供了大量的示例性的权利要求比照表

(ClaimChart)以及标准必要专利清单,数次提供公平、合理、

无歧视的许可要约,在谈判无法取得进展的情况下,原告提出通

过第三方仲裁的方式确定公平、合理、无歧视的许可条件的建议,

但三星在近五年的许可谈判中一直拒绝善意进行许可谈判,采用

拖延策略,违背诚信原则,导致无法达成专利实施许可协议,且

其继续实施涉案专利而拒不支付许可费。

六、被告应当承担停止侵权的法律责任。

被告严重侵犯原告的合法权益,不及时制止被告的侵权行

为,将会使原告的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严重破坏市场

秩序。

综上,请求法院支持原告的诉讼请求,责令四被告立即停止

侵权。

被告三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答辩称,其没有实施原告指

控其专利侵权的行为,原告在标准必要专利的许可谈判中没有尽

到公平、合理、无歧视的义务,而三星在许可谈判中无明显过错,

因此,应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被告惠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被告天津三星通信技术有限公

7

司同意被告三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的答辩意见。

被告深圳市南方韵和科技有限公司亦同意被告三星(中国)

投资有限公司的答辩意见,其另补充答辩意见:根据原告提交的

证据,被告仅仅销售了原告在起诉状中列明的两种型号的手机,

即 Galaxy S6、Galaxy J5三星手机。

当事人围绕诉讼请求依法提交了证据,本院组织当事人进行

了证据交换和质证。对当事人无异议的证据,本院予以确认并在

卷佐证。对有争议的证据和事实,本院认定如下:

一、原告为支持其诉讼请求,向本院提交了下列证据:

1、第一组证据:有关原告权利基础证据

证据 1-3,涉案专利登记簿副本及专利授权文本。

该组证据用于证明:原告为第 201110269715.3 号专利的专

利权人,该专利截至目前合法有效。

被告质证意见:第一、涉案专利处于无效程序中,权利不稳

定。第二、原告所主张的权利要求具有明显不清楚、得不到说明

书支持、公开不充分的问题,并且被告已经在答辩期内提起了无

效宣告请求,本案应当中止审理。第三、涉案专利的授权公告日

是 2015年 7月 29日,对于制造日期在此之前的产品不存在侵权。

第四、原告在无效程序中的陈述以及在专利授权过程中对权利要

求的修改和陈述,构成在侵权程序中对权利要求的解释。

2、第二组证据:与涉案专利相对应的 3GPP 无线通信技术标

准的证据

8

(1)证据 4-6 是 3GPP TS 36.212 V8.5.0、3GPP TS 36.213

V8.5.0、3GPP TS 36.321 V8.4.0 三个技术标准中与涉案专利相对

应的内容及中文翻译。证据 80(2016)京长安内经证字第 36564

号公证书,是证据 4-6 取得过程的公证。反驳证据 86 是 3GPP TS

36.321 V8.4.0技术标准中与涉案专利相对应的内容及中文翻译。

(2)证据 7(2016)京长安内经证字第 31262 号公证书是证

据 8-10取得过程的公证。证据 8-10是 3GPP TS 36.212 V9.2.0、

3GPP TS 36.213 V9.2.0、3GPP TS 36.321 V9.3.0 三个标准涉及专

利相关内容及翻译。反驳证据 87 是 3GPP TS 36.321 V9.3.0 三个

技术标准中与涉案专利相对应的内容及中文翻译。

(3)证据 11(2016)深证字第 43863 号公证书,公证 3GPP

36.212 V10.8.0、36.213 V10.11.0、36.321 V10.9.0 三个技术标

准的取得过程,以及三个技术标准中与涉案专利相对应的内容及

中文翻译。证据81是证据11中3GPP标准 36.212 V10.8.0、36.213

V10.11.0 的补充翻译盖章件。反驳证据 85 是 3GPP TS 36.212

V10.8.0、3GPP TS 36.213 V10.11.0、3GPP TS 36.321 V10.9.0 技

术标准的相关内容。证据 88是 3GPP TS 36.321 V10.9.0 技术标准

中与涉案专利相对应的内容及中文翻译。

该组证据用于证明:涉案专利与 3GPP 标准 Release 8、Release

9、Release 10 对应,是无线通信 4G 标准必要专利。

被告质证意见:第一、原告未能证明 3GPP 标准的各个版本与

涉案专利相关的部分相同。第二、原告所引用的 3GPP 标准的子版

9

本与涉案专利不对应。第三、原告未能证明 3GPP 标准中与涉案专

利相关的部分已被实施。第四、原告应当将被控侵权产品与该产

品使用的具体标准对比或与专利对比。

3、第三组证据:与涉案专利相对应的 3GPP 技术标准已被采

纳为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的证据

证据 12(2016)深证字第 43864 号公证书,是证据 13-14

取得过程的公证。证据 13《TD-LTE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

备技术要求》(第一阶段)YD-T 2575-2013。证据 14《LTE FDD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要求》(第一阶段)YD-T

2577-2013。证据 15(2016)深证字第 74430 号公证书是证据

16 取得过程的公证。证据 16《LTE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

备技术要求》(第二阶段)(报批稿)2015-0189T-YD。证据 17

(2016)深证字第 168565号公证书是证据 18取得过程的公证。

证据 18《中国移动 TD-LTE 终端总体技术规范 v2.0.0》(报批稿)。

证据 19(2016)京长安内经证字第 7800 号公证书是《中国移动

TD-LTE 终端总体技术规范 版本号:3.0.0》取得过程的公证及与

本案专利相关的文本内容。证据 20(2016)深证字第 53224 号公

证书是证据 21、22 取得过程的公证。证据 21《中国电信 LTE 手

机终端载波聚合技术要求》。证据 22《2014 SX-007 中国电信 LTE

手机终端技术要求(单卡槽)》。证据 23(2016)京长安内经证字

第 34904 号公证书是《中国联通 4G 终端定制规范 v2.0(发布稿)

-20151231》取得过程的公证及与本案专利相关的文本内容。证

10

据 82(2016)京长安内经证字第 36039 号公证书是《中国联通

LTE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规范总册:总体技术要求

V3.0》取得过程的公证及与本案专利相关的文本内容。

该组证据用于证明:涉案 3GPP 标准被我国的推荐性行业标准

以及移动、联通、电信的企业标准所引用采用,为所有 4G 领域

的手机所必须采用。

被告质证意见:第一、3GPP 标准在中国没有强制力。第二、

原告未能证明 3GPP 标准中与涉案专利相关的部分已被中国的行

业标准引入。第三、原告未能证明 3GPP 标准中与涉案专利相关的

部分已被中国的企业标准引入。第四、原告未能证明被告必然实

施了基于 3GPP 标准的行业标准、企业标准或其中的特征部分。

4、第四组证据:侵权产品相关证据

证据 24-40 是公证购买三星手机产品的公证书。证据 41

(2016)深证字第 53200号公证书是对被告许诺销售行为进行的

网页公证。证据 42(2016)深证字第 51464 号公证书、证据 83

(2016)深证字第 136144 号公证书和证据 84(2016)深证字第

143973 号公证书,是三星手机入网许可证公证书。

该组证据用于证明:被告制造、销售、许诺销售、进口涉案

被控侵权产品,本案被控侵权产品是 4G 终端产品,包括手机和

平板电脑等。

被告质证意见:法庭组织勘验,勘验内容包括手机型号、生

产厂家、入网许可、销售商。对于证据 24-40 公证购买产品实物,

11

被告予以确认。证据 41 和证据 42 两份公证书不涉及公证实物。

5、第五组证据:原告遵循 FRAND 义务,在许可谈判中没有

过错,三星不遵循 FRAND 义务,在许可谈判中有过错的证据

(1)第一组证据:证据 43(2016)深南证字第 24584 号公

证书是证据 44 取得过程的公证,证据 44 是原告与三星许可谈判

往来邮件,证据 45是证据 44 的中文翻译。

该组证据用于证明:

第一、华为在谈判过程中秉承了 FRAND 原则。1、华为的几

次实体报价均符合FRAND原则,即华为的报价与可比协议相比符合

FRAND原则以及与专利实力相比符合 FRAND 原则。2、华为与三星

谈判过程符合 FRAND 原则,包括积极提供技术表格、推动谈判、

推动仲裁等。

第二、三星对于许可合同没有达成具有过错。1、三星自始

至终秉持不实质付费的立场。2、三星不合理地拖延谈判进程。3、

三星拒绝第三方仲裁。4、三星的反报价不符合 FRAND原则。

被告质证意见:

第一、三星在与华为的许可协商过程中,没有明显过错。主

要表现在:1、原告关于三星拒绝仲裁的主张不成立。2、原告关

于三星拖延谈判的主张不成立,三星积极参与整个谈判过程、不

存在明显拖延。3、华为关于三星迟迟不进行反报价的主张不成

立,三星适时提出反报价没有明显过错。4、华为关于三星反报

价不合理的主张不能成立。

12

第二、华为在与三星的许可协商过程中,并没有遵守其在标

准制定中承诺的 FRAND 许可义务。主要表现在:1、华为在长达

四、五年的许可协商中,始终坚持其对外宣称的标准费率,违反

FRAND原则。2、华为在协商过程中故意夸大其持有的夏普专利数

量,以期获得超额许可费,违背诚信原则,亦违反了其承诺的

FRAND义务。3、华为同时既在美国请求法院裁定 FRAND许可费率,

又在中国提起数起禁令之诉,目的是迫使三星接受其不合理的许

可条件,主观恶意十分明显。4、华为主张的许可费率所产生的

总许可费负担将远超产品利润,不具有合理性,违反了其承诺的

FRAND义务。5、华为在许可协商时主张的双方专利强度对比数据

不具有合理性,因此其报价主张同三星适用相同费率亦不合理。

(2)第二组证据:证据 46(2016)京长安内经证字第 34441

号,是证据 47取得过程的公证。证据 47是 ABI公司研究报告 2016

年版,证据 48是证据 47 译文。证据 49(2016)京长安内经证字

第 34902 号公证书是证据 51、53 取得过程的公证。证据 50是证

据 49 部分内容的中文翻译。证据 51 是 ABI 公司 2013 版报告,

证据 52是证据 51的中文翻译。证据 53是 ABI公司 2011版报告,

证据 54 是证据 53 的中文翻译。证据 55(2016)京长安内经证字

第 34915 号公证书是 ABI 公司就各个公司的提案数据统计表,证

据 56 是 ABI 公司就各个公司的提案数据统计表中文翻译。

该组证据用于证明:第一、华为 LTE 的标准实力较强,华为

报价与其专利实力相符合。第二、三星的报价不构成合理报价,

13

其对于许可合同没有达成具有过错。第三、IDC 作为一个专利非

经营实体,其专利实力较弱,不应当作为华为、三星许可的合理

参照,三星以交互数字公司在中国的判决费率作为双方 FRAND 费

率的计算基础是不适当的。

被告质证意见:获批提案数分析方法存在严重缺陷,不是评

估双方专利强度的有效指标。第一、获批采纳提案“在很多情况

下与提交提案企业所持有的专利都毫无关联”。第二、获批提案数

与专利组合价值没有相关性。第三、华为所引用的 ABI 报告数据

本身不具有中立性,并且统计方法存在严重问题。第四、华为提

交的 ABI 报告不符合行业通识,且与其提交的 TR 分析材料之间存

在显著矛盾。

(3)第三组证据:证据 57(2016)京长安内经证字第 34442

号公证书是证据58、60取得过程的公证。证据58是Cyber Creative

《向 ETSI 声明的 LTE 必要专利评估》报告,证据 59 是证据 58

的中文翻译。

该组证据用于证明:第一、华为和三星的专利实力大体相当,

华为的报价符合其自身的专利实力。第二、三星报价故意贬低华

为的专利实力,其对于许可协议未达成具有过错。第三、TR 数据

与该报告数据基本吻合。第四、被告所提交的第三方报告我国台

湾地区报告引用了 CCI 报告,证明该报告的可信度。

被告质证意见:CCI 报告中认定的 LTE 标准必要专利数量不

具有可信性。第一、CCI 报告研究中所使用是 2012 年 11 月以前

14

的专利和专利申请数据,不能反映报价时双方的专利强度。第二、

CCI 报告结果为估算值,且并未说明其进行估算的抽样方法,不

具有可信性。第三、因专利摘要的记载范围宽于权利要求,CCI

报告对中文申请/专利优先选择专利摘要进行评估的方法导致华

为的专利实力被高估。第四、三星每一族专利中专利的数量,通

常大于华为专利族中专利的数量,CCI 以专利族作为基础来比较,

低估了三星的专利实力。第五、CCI 报告没有区分 3GPP 终端侧与

核心网对专利数量进行统计,无法核实华为在终端侧对标准的贡

献度。

(4)第四组证据:证据 60是 FRI 公司所做的《声明对 WCDMA

标准必要专利的评估》,证据 61 是证据 60的中文翻译。

该组证据用于证明:第一、华为和三星的专利实力大体相当,

华为的报价符合其自身的专利实力。第二、三星报价故意贬低华

为的专利实力,其对于许可协议未达成具有过错。第三、TR 数据

与该报告数据基本吻合。

被告质证意见:FRI 报告不具有可信性。第一、报告制作时

间与双方许可协商进行报价的时间不符,不能反映报价时双方的

专利强度。第二、该项研究由诺基亚赞助,其统计结果并不具有

中立性,也不符合行业共识。

(5)第五组证据:证据 62丁峙教授专家报告,补充证据 86

是原告提交的汤森路透标准必要专利评估数据(TR 数据)(光盘)。

该组证据用于证明:第一、对于 3GPP LTE 的标准提案贡献分

15

析结果表明,华为获批采纳的提案数远远高于三星,反映华为标

准必要专利组合的实力要强于三星。第二、TR 数据制作方法合理,

结果可信。TR 数据标准必要分析结果表明,华为专利实力强于三

星。

被告质证意见:第一、华为提交的 TR 数据不符合证据的合

法性要求。第二、丁峙报告未进行公证、认证,同时也无法确认

华为提交的 TR 数据同丁峙报告之间的关联性,也即丁峙报告中

并没有提供其依据合法数据的来源。第三、即便按照丁峙报告所

述方法进行分析,其研究分析方法亦存在重大实质错误和明显倾

向性。第四、丁峙报告所述的 TR 团队双盲审查、研究必要专利

的时间、及其所称中立性是不可能实现的。第五、华为提交的 TR

数据结论同其提交的 CCI 报告相矛盾,也不符合行业通识。第六、

基于客户不同,华为提交的 TR 报告结论和被告提交的 TR 报告结

论明显矛盾,证明原告提供的 TR 数据完全不符合客观现实。

(6)第六组证据:证据 63 王晓茹博士经济学报告

该组证据用于证明:反驳邓飞报告的相关内容,证明华为符

合 FRAND 原则,而三星存在过错。第一、邓飞报告的专利强度分

析存在严重瑕疵,包括对数量统计的来源瑕疵,数量分析的瑕疵,

以及数量结论的瑕疵。严重低估了华为的专利质量,而高估了三

星的质量。第二、邓飞报告中不恰当的采用了 IDC 判决的相关费

率,在经济学上没有任何的依据。第三、邓飞报告中关于 3G 和

4G 手机价差的问题也作了错误的论述。

16

邓飞博士在庭审中对王晓茹博士的观点发表了意见:第一、

王晓茹博士的批评不属实,都是对于我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分

析结论、文章的曲解。第二、专利被引分析是评估专利价值的可

靠的、最常用的方法。第三、IDC 判决费率对于华为三星谈判是

有可比性的。第四、王博士对于三星 LTE 手机和 3G 手机平均的

价格差,并不能代表 LTE 技术的贡献。

(7)第七组证据:证据 64 是 Rudi Bekkers 专家报告,证据

65是证据 64 的中文翻译

该组证据用于证明:Rudi Bekkers 对 IDC 交互数据公司进行

的评估表明,从各项指标看 IDC 的专利实力差,不可比。

被告质证意见:第一、该报告不具有真实性、合法性和中立

性。第二、Rudi Bekkers 对 IDC 声明专利倾向的分析与本案无关。

第三、IDC 作为许可方,其费率为被法院判定的符合 FRAND 原则

的费率,可以作为本案中有关问题的评价依据。

(8)第八组证据:证据 66 香港公证书是证据 67 的取得过程

的公证。证据 67 是通讯行业 4G 标准必要专利的许可费率及许可

策略文章,证据 68 是证据 67 的中文翻译。

该组证据用于证明:第一、历史上数家公司声明各自的 LTE

许可费率,华为相比他人的费率与其自身的专利实力相当。第二、

华为也认可,过高的专利费率会导致专利费堆叠,所以与业界一

样,认可应当有个总额,并且在收费总额中,依据各个公司的专

利贡献,进行许可费分配。

17

被告质证意见:第一、本组证据中各公司向 ETSI 申请的标准

必要专利数量与原告的证据 CCI 当中所提供的数据相矛盾,存在

很大的差异。第二、本组证据中各公司公布的许可费率并不是最

终达成的协议费率。第三、这篇文章列出的 9 家公司声明的合计

许可费率为 14.8%,表明存在许可费累积过高问题。

(9)第九组证据:证据 69(2016)京长安内经证字第 34443

号公证书是证据 70、72 取得过程的公证,证据 70 是 2014 年三

星针对欧盟委员会反垄断调查的承诺,证据 71 证据 70 的中文翻

译。

该组证据用于证明:第一、三星承诺磋商期为一年,而本案

中双方许可磋商已达到五年。第二、三星承诺如果磋商期内没有

达成协议,应当提交仲裁或者提交法院裁判,但本案中,三星却

始终拒绝仲裁,体现其谈判恶意。第三、三星对于仲裁条款和方

式非常熟悉,却明确拒绝仲裁方式解决相关许可问题。

被告质证意见:第一、该承诺是在境外的反垄断调查主管机

关主持的反垄断行政程序中,由当事人向主管机关单方作出的承

诺,具有一定的类似于和解或调解的效力,不应当认为具有强制

性的义务。第二、由于这份证据是三星和欧委会之间的和解,不

能认为是三星或者是欧委会对专利权人要求禁令的观点或者是判

断本案中是否应当授予禁令的依据。

(10)第十组证据:证据 72 是三星与苹果在美国 337 诉讼

中的文件,证据 73 是证据 72的中文翻译。

18

该组证据用于证明:三星向苹果主张 2.4%的专利许可费率,

在本案中三星为了降低最终向华为的许可费支付数额,其费率主

张几乎低了近×××倍,表明其谈判恶意。

被告质证意见:第一、三星与苹果案涉及到三星的 3G/UMTS

专利,在华为和本案被告之间的案件不仅仅涉及到 3G,还涉及到

4G,这两个案件从许可专利的范围上完全不具有可比性。第二、

关于初始费率和实际最终签署或达成的费率之间会存在显著的差

异。第三、两个案件有显著的区别,三星和苹果当时的许可是三

星和苹果之间的单向许可,苹果并不是主要的标准必要专利权人,

而本案中三星和华为是复杂的交叉许可,需要结合双方的专利进

行评估和对比。

(11)第十一组证据:证据 74(2016)京长安内经证字第

34444 号公证书是证据 75 取得过程的公证,证据 75 是三星诉苹

果日本法院判决,证据 76 是证据 75 的中文翻译。

该组证据用于证明:第一、该判决中,诉讼双方皆认可 FRI

报告对于 WCDMA 必要专利数量的认定和分析,进一步佐证了 FRI

报告的权威、合理性。第二,依据该案判决思路,华为的 WCDMA

专利报价合理。

被告质证意见:这是一份域外的判决,域外的判决实际上应

该对其进行合理的查明,并且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分析主管法院

在裁决案中使用的思路和方法,不能仅从个别词句就断定其分析

方法和判决的依据。

19

(12)第十二组证据:证据 77(2016)京长安内经证字第

31263 号公证书是证据 78 取得过程的公证,证据 78 是原告涉案

专利在 ETSI 的声明,证据 79 是证据 78 的中文翻译,补充证据

85 是 ETSI 程序规则翻译。

该组证据用于证明:ETSI 要求知识产权所有人承诺将根据

FRAND 的条款与条件授予许可,原告已就涉案专利做过 FRAND 承

诺。

被告质证意见:被告同意原告自认其受 FRAND 义务的约束,

但是要明确一点,作这样的声明仅代表其有 FRAND 义务,并不代

表其是标准必要专利。

(13)第十三组证据:反驳证据 89 是惠州三星证据 16 部分

内容的翻译,是原告庭审过程中提交的反驳证据

该组证据用于证明:华为历史上做过 1.5%许可声明且说明依

据,反驳被告认为华为从未对其 1.5%的基准报价进行解释的观

点。

被告质证意见:即使谈判对手从某些渠道可能获得类似的信

息,我们看到的信息也只是说华为基于非常简单、主观地认为其

占标准必要专利的某个百分比,就得出了其费率应该是 1.5%。

(14)第十四组证据:成绪新证人证言

该组证据用于证明:第一、基于证人谈判经验对三方面事实

进行作证,包括标准必要专利的许可谈判一般程序,华为对标准

必要专利许可的理解,及华为和三星的谈判过程。第二、华为与

20

三星在许可谈判过程中始终遵循了 FRAND 的原则,具体而言,华

为积极报价,并且对报价进行了详细的解释。第三、在双方的谈

判过程中,三星中国即本案第一被告参与了谈判过程。

被告质证意见:第一、成绪新是原告内部员工,对证言客观

性不予认可。第二、成绪新的发言谈到的是许可谈判的过程,本

案三被告没有参与许可谈判。第三、成绪新证言内容与其在其他

诉讼中作证证言矛盾。

(15)第十五组证据:证据 87 保密协议证据,包括:

第一类:华为与爱立信全球专利许可协议,华为与爱立信仲

裁决定,华为与 Teltronic 专利许可协议,华为与佰才邦专利许

可协议,华为与智游通专利许可协议。前述证据用于证明华为的

报价符合 FRAND 原则,以及华为和爱立信仲裁过程采用获批提案

数评估双方专利实力。

第二类:华为与 IDC 专利许可协议,用于证明 IDC 中国判决

费率不适合作为参照基础。

第三类:华为与高通专利许可协议,用于证明华为没有将

4G/LTE 专利许可给高通。

被告质证意见:第一、华为没有提交所有的相关许可协议。

第二、华为已经提交的许可协议不具有可比性。第三、即便华为

将提交可能具有一定的可比性的许可协议,其费率也要先经过调

整后才能使用。第四、IDC 中国费率适合作为本案参照基础。

(16)第十六组证据:华为申请法院调取证据,工信部电信

21

研究院《LTE 标准必要专利评估报告》

原告质证意见:第一、该报告采用了业界通用方法,获得声

明标准必要专利数量,并对其中部分专利进行了必要性审查。该

证据形成是在本案之前,也未与原、被告产生利益关联,具有中

立客观性。第二、该数据进一步验证了原告观点,即原、被告双

方在 4G 标准必要专利的实力基本相当,由此进一步证明原告报

价符合其专利实力,符合 FRAND 原则。第三、该证据与原告提交

的其他报告相比而言,评价对象相同,都是 ETSI 声明的专利,评

价过程不完全相同,结论基本相似。证明原告对专利评价的方法

是恰当的,能够较好的反应各方专利实力。

被告质证意见:第一、不认可该证据的客观性,该证据在形

式上存在重大瑕疵。不认可报告签章上的主体资格,认为该证据

真实性存在问题。第二、不认可该份证据的公正性。第三、不认

可该份证据的权威性。第四、不认可该报告作为证据的完整性。

二、被告三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惠州三星电子有限公

司、天津三星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向本院提交了抗辩证据,三被告

的证据内容相同,只是编排顺序不同,以被告三星(中国)投资

有限公司的证据进行质证:

1、第一组证据:关于合法来源抗辩的证据

证据 1、(2016)京中信内经字 75476 号公证书,公证中关

村在线网站提供的被控侵权产品的 CPU 信息及来源。证据 2、

(2016)京中信内经字 75477 号公证书,公证高通公司官方网站

22

提供的被控侵权产品的高通 CPU 信息。证据 3、(2016)京中信

内经字 75478号公证书及译文,公证 ewisetech 网站提供的被控

侵权产品的 CPU 和基带处理器的信息及来源,证据 21 是证据 3

公证书的中文翻译。

该组证据用于证明:被控侵权产品的处理器来自高通或者三

星,有合法来源。

原告质证意见:被告证据不足以证明其具有合法来源,被告

的合法来源抗辩无法成立。

2、第二组证据:有关涉案专利无效宣告请求的证据

证据 4、涉案专利无效宣告请求书及其证据,证据 5、涉案

专利无效宣告请求补充意见陈述书及其证据,证据 6、涉案专利

无效宣告请求受理通知书。

该组证据用于证明:涉案专利处于无效宣告程序中,权利要

求不稳定,本案应当中止审理。并且权利要求存在多处不清楚的

地方,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不清楚。

原告质证意见:涉案专利为发明专利,目前有效、稳定,本

案不应中止。

3、第三组证据:证据 7、涉案专利的审查历史档案

该组证据用于证明:原告在涉案专利的审查过程中,对涉案

专利进行了缩限性解释。

原告质证意见:对于在审查意见中缩限性的解释,需要当事

人明确无误的陈述。本案不影响涉案标准落入权利要求保护范围。

23

4、第四组证据:证据 8、[2016]知鉴字第 14 号鉴定意见书

该组证据用于证明:涉案专利的权利要求 1、2、9、10 与 3GPP

标准不对应,因此涉案专利不是标准必要专利。被控侵权的产品

和方法也没有落入涉案专利的保护范围。

原告质证意见:鉴定意见为对方当事人单方面委托作出,不

具有中立性。且其结论存在明显错误。

5、第五组证据:现有技术抗辩相关证据

证据 5、涉案专利无效宣告请求补充意见陈述书及其证据。

证据 9、(2016)京中信内经字 78519 号公证书是对一篇 3GPP 技

术提案的公证,证据 32 是证据 9的译文。

该组证据用于证明:被控侵权的技术方案属于现有技术。

原告质证意见:现有技术抗辩其仅应当限于一篇对比文件,

而被告提供的至少是两篇对比文件的结合,即证据 5 和证据 32

的结合,没有任何的证据证明这两份对比文件任何一篇是公知常

识,所以从形式上被告就不符合现有技术抗辩的要求。

6、第六组证据:关于权利用尽抗辩相关证据

证据 11、原告发给高通公司并抄送三星的信件及翻译初稿,

证据 22是证据 11 的译文。

该组证据用于证明:被告生产的终端产品芯片来自于高通公

司,华为已经把 4G/LTE 标准必要专利许可给高通公司,所以被告

终端产品已经获得了许可传递(Pass-Through)授权。

原告质证意见:第一、原告提交华为与高通专利许可协议,

24

证明华为没有将 4G/LTE 专利许可给高通。第二、应该由被告来证

明至少其向高通公司沟通可能通过购买高通公司的芯片获得了相

关的授权。被告没有提供任何这方面的证据,所以即便原告不拿

出这份证据,被告所谓的这种传递授权的主张也不成立。

7、第七组证据:原告没有遵循 FRAND 义务,被告母公司三

星在许可谈判中没有过错的证据

(1)第一组证据:证据 12(2016)京中信内经字 70856 号

公证书及其译文,公证了原告向 ETSI 标准组织声明涉案专利的同

族申请是标准必要专利,并承诺就所有同族专利遵守公平、合理、

无歧视的许可义务。证据 24 是证据 12公证书的中文翻译。证据

13、(2016)京中信内经字 70848 号公证书及其中文翻译,公证

欧专局网站显示的涉案专利是证据 12 的声明专利的同族专利。

证据 25是证据 13 公证书的中文翻译。

该组证据用于证明:原告涉案专利已经向 ETSI 标准组织进行

声明,应该遵循 FRAND 义务。

原告质证意见:原告确实声明了该专利为标准必要专利,承

诺履行 FRAND 义务。

(2)第二组证据:证据 14 是原告与三星之间的往来邮件及

中文翻译,证据 26 是证据 14 的中文翻译。

该组证据用于证明:第一、三星在与华为的许可协商过程中,

没有明显过错。主要表现在:1、原告关于三星拒绝仲裁的主张

不成立。2、原告关于三星拖延谈判的主张不成立,三星积极参与

25

整个谈判过程、不存在明显拖延。3、华为关于三星迟迟不进行

反报价的主张不成立,三星适时提出反报价没有明显过错。4、

华为关于三星反报价不合理的主张不能成立。

第二、华为在与三星的许可协商过程中,并没有遵守其在标

准制定中承诺的 FRAND 许可义务。主要表现在:1、华为在长达

四、五年的许可协商中,始终坚持其对外宣称的标准费率,违反

FRAND原则。2、华为在协商过程中故意夸大其持有的夏普专利数

量,以期获得超额许可费,违背诚信原则,亦违反了其承诺的

FRAND义务。3、华为同时既在美国请求法院裁定 FRAND许可费率,

又在中国提起数起禁令之诉,目的是迫使三星接受其不合理的许

可条件,主观恶意十分明显。4、华为主张的许可费率所产生的

总许可费负担将远超产品利润,不具有合理性,违反了其承诺的

FRAND义务。5、华为在许可协商时主张的双方专利强度对比数据

不具有合理性,因此其报价主张同三星适用相同费率亦不合理。

原告质证意见:第一、华为在谈判过程中秉承了 FRAND 原则。

1、华为的几次实体报价均符合 FRAND 原则,即华为的报价与可比

协议相比符合 FRAND 原则以及与专利实力相比符合 FRAND。2、华

为在与三星谈判过程符合 FRAND 原则,包括积极提供技术表格、

推动谈判、推动仲裁等。第二,三星对于许可合同没有达成具有

过错。1、三星自始至终秉持不实质付费的立场。2、三星不合理

地拖延谈判进程。3、三星拒绝第三方仲裁。4、三星的反报价不

符合 FRAND原则。

26

(3)第三组证据:证据 15是 Yvonne Verse 女士关于许可谈

判的专家报告及中文翻译,证据 27 是证据 15的中文翻译。

该组证据用于证明:第一、关于通信领域标准必要专利许可

谈判的习惯和过程。第二、华为整个的许可谈判行为违反了 FRAND

义务。第三、三星的许可谈判行为没有明显过错。

原告质证意见:被告专家辅助人并非进行技术分析或经济分

析,仅仅基于之前在摩托罗拉工作的经验评论双方谈判是否

FRAND是不妥的。

(4)第四组证据:证据 16 是邓飞博士关于许可费率的专家

报告和数据光盘及中文翻译,证据 28 是证据 16 的中文翻译。

该组证据用于证明:第一、三星以 IDC 中国法院判定的符合

FRAND 原则的费率作为许可谈判的报价是合理的。第二、原告华

为在许可谈判中的报价是违反 FRAND 原则的。三、三星在许可谈

判中的报价是合理的。

原告质证意见:第一、邓飞博士提供的报告以本人名义独立

做了数据统计用以支撑被告观点,但是邓飞的报告存在严重的错

误,导致其数据无法采信。第二、对于邓飞报告,原告专家辅助

人王晓茹博士的经济学报告进行了系统回应。

(5)第五组证据:证据 17 是中国台湾地区经济部智慧财产

局 2014 年《通讯产业专利趋势及专利诉讼分析研究计划报告书》

及简体中文版,证据 29是证据 17 的简体中文版。

该组证据用于证明:第一、三星反报价依据的数据来源于该

27

证据。第二、中国台湾地区报告数据采用的是与双方许可谈判的

标的使用的无线技术最密切的 TS36 标准作为双方专利强度的比

对,具有足够的合理性。第三、与原告提交的报告相比,这份报

告的中立性、客观性、权威性更强。

原告质证意见:第一、这份报告并非一份全面的专利评估报

告,仅仅是一份业界 LTE 标准必要专利的选读,无法有效评估华

为和三星的专利实力对比。第二、被告以这样一份专利选读性质

的报告为基础在 2015 年 7 月给原告提出了唯一一次许可报价,

而且还强调其报价具有坚实的数据基础,充分体现了其拒绝达成

许可协议的主观恶意。第三、该报告支持原告的若干观点,包括

认可 CCI 报告,认可标准提案数与专利数有显著相关性,认可在

TS36 系列被批准提案数华为和海思显然高于三星。

(6)第六组证据:证据 18、原告在其与 UNWIRED PLANET 国

际有限公司案中的意见及其中文翻译,证据 30是证据 18 的中文

翻译。

该组证据用于证明:原告在与三星进行许可谈判时违反了

FRAND 义务,原告应当提供一个 FRAND 费率,且该费率不是专利

权人简单宣称为 FRAND 费率,其应当对该费率如何进行计算进行

解释。

原告质证意见:第一、不能从一个复杂的案件中剥离出其相

关语境把个别的语句和词汇作为判断是否是 FRAND 的一个条件,

任何一个陈述都是有其先后、前后语境的。第二、本案的谈判过

28

程中,华为向三星以及被告解释了每份报价的计算方式以及其背

后的原因。第三、华为与三星的谈判情况同华为与 UNWIRED PLANET

的谈判不同。

(7)第七组证据:证据 19、(2016)京方圆内经证字第 27231

号公证书是原告高管在“2016 中国竞争政策论坛”上的发言。

该组证据用于证明:原告的发言可以佐证在一定程度上表明

原告的行为是不符合 FRAND义务的。同时,也能表明作为一个合

格的符合 FRAND 义务许可方,应该履行的义务。

原告质证意见:第一、该发言是整理稿,并未得到华为高管

授权发布。第二、该高管表达的意思也并没有和本案中的主张有

任何冲突。原告提起禁令之诉的原因是因为被告在五年谈判期间

始终不进行善意的许可谈判,由此原告才不得不提起诉讼。

(8)第八组证据:证据 20是美国加州北方地区法院作出的

调解命令及其中文翻译,证据 31 是证据 20的中文翻译。

该组证据用于证明:在美国的平行诉讼中,法院安排了原告

与三星的初次和解会议,本案应当中止审理。

原告质证意见:域外的判决或者域外的决定不能约束中国法

庭,在美国的诉讼程序都有这样一个调解程序,所以本案没有任

何的法定中止理由。

(9)第九组证据:证据 23、(2016)京国立内证字第 20064

号、第 20056 号、第 20057 号公证书及其部分中文翻译,该组证

据是 Strategy Analytics 关于手机利润数据报告。

29

该组证据用于证明:原告主张的许可费明显不合理,违反了

FRAND义务。

原告质证意见:第一、专利权人应当能够获得合理回报。第

二、三星在 2014,2015 单台利润分别为 16 或 19美金,华为主

张的许可费是完全合法正当的。

(10)第十组证据:被告提交的汤森路透报告和数据(被告

TR 数据)

该组证据用于证明:第一、证明原告的 TR 数据和报告不具

有客观性,中立性和真实性。第二、原告在谈判过程中的报价不

具有合理性。

原告质证意见:第一、被告 TR 数据分析的专利是“美国授

权专利和公开申请”,仅以美国专利进行评价分析的报告无法否认

原告提交的 TR 数据的真实性。第二、原告 TR 数据和被告 TR 数

据分析的专利数量样本差距巨大。第三、原告 TR 数据分析委托

人不是华为,TR 分析人员不知道为谁做的报告,保证了报告分析

的客观性。

经对双方当事人提交的证据进行质证及庭审陈述,本院认定

如下事实:

一、原告请求保护的涉案发明专利的基本情况

2007 年 4 月 27 日,原告华为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

权局申请名称为“发送控制信令的方法和装置”的发明专利,2012

年 3 月 21 日,该专利申请被早期公开。2015 年 7 月 29日,中华

30

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对原告的该专利申请进行公告授权,

专利号为 201110269715.3,目前该专利处于合法有效状态。

上述发明专利的权利要求书的内容如下:

1、一种传输控制信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端接收发送端发送的表示数据包大小或冗余版本的控

制信令,所述控制信令中的同一字段的一部分状态表示数据包大

小,所述控制信令中的同一字段的其余状态表示冗余版本;

其中,所述控制信令还包括新数据指示(New Data Indicator,

NDI),当所述数据包是重传时,NDI 的值与所述数据包初传时的

NDI 的值相同。

2、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同一字

段的状态表示数据包大小时,所述冗余版本为默认值。

3、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接

收发送端发送的所述字段上表示数据包大小或冗余版本的控制信

令由以下方式实现:

当发送端进行数据包的初传时,接收端接收发送端发送的所

述字段上表示数据包大小的控制信令。

4、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接

收发送端发送的字段上表示数据包大小或冗余版本的控制信令由

以下方式实现:

当接收端向发送端反馈不连续发射,接收端接收发送端发送

的所述字段上表示数据包大小或冗余版本的控制信令。

31

5、如权利要求 4 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向

发送端反馈不连续发射,接收端接收发送端发送的所述字段上表

示数据包大小或冗余版本的控制信令由以下方式实现:

当该数据包传输次数达到或超过预设值时,接收端接收发送

端在下一次控制信令发送的在所述字段上表示冗余版本的控制信

令。

当该数据包传输次数没有达到预设值时,接收端接收发送端

在下一次控制信令发送的在所述字段上表示数据包大小的控制信

令。

6、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接

收发送端发送的所述字段上表示数据包大小或冗余版本的控制信

令由以下方式实现:

当接收端向发送端反馈为失败应答,接收端接收发送端发送

的所述字段上表示冗余版本的控制信令。

7、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接

收发送端发送的所述字段上表示数据包大小或冗余版本的控制信

令由以下方式实现:

当发送端进行数据的包重传时,接收端接收发送端发送的所

述字段上表示冗余版本的控制信令。

8、如权利要求 1 至 7 所述的任一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发送端为基站或终端,相应的,接收端为终端或基站。

9、一种传输控制信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接收

32

发送端发送的表示数据包大小或冗余版本的控制信令的单元,所

述控制信令的同一字段的一部分状态表示数据包大小,所述控制

信令中的同一字段的其余状态表示冗余版本;

其中,所述控制信令还包括新数据指示(New Data Indicator,

NDI),当所述数据包是重传时,NDI 的值与所述数据包初传时的

NDI 的值相同。

10、如权利要求 9 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同一字

段的状态表示数据包大小时,所述冗余版本为默认值。

11、如权利要求 9 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接收发送

端发送的表示数据包大小或冗余版本的控制信令的单元具体包

括:

用于当发送端进行数据包的初传时,接收发送端发送的所述

字段上表示数据包大小的控制信令。

12、如权利要求 9 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接收发送

端发送的表示数据包大小或冗余版本的控制信令的单元具体包

括:

用于当发送端进行数据包的重传时,接收发送端发送的所述

字段上表示冗余版本的控制信令的单元。

原告在本案中主张以专利权利要求 1、2、9、10作为其专利

的保护范围。

针对原告主张的发明专利权,四被告抗辩称,原告专利的授

权日为 2015 年 7 月 29 日,因此,原告指控四被告 2015 年 7 月

33

29 日之前实施专利侵权行为的诉讼请求,应被法院驳回。

二、原告指控四被告侵权的事实

被告三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惠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

天津三星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的控股股东均为三星,具体为:被告

三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的股东为三星,三星占其投资比例的

100%。被告惠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的股东为三星、三星(中国)

投资有限公司、惠州市中科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其中三星占其投

资比例的 89.56%。被告天津三星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的股东为三星、

天津市中环电子信息集团有限公司,其中三星占其投资比例的

90%。

原告提交的证据显示,登陆中国商标网查询,显示核定使用

在手提电话等商品上的“SAMSUNG”注册商标号为 8494299、注册

商标权人为三星。中国商标网“商标使用许可备案公告”显示,

三星已将上述注册商标授权给三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使用,

授权期限为 2015 年 3 月 1 日至 2021 年 7 月 27 日。

三星与被告三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惠州三星电子有限

公司、天津三星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为经济利益共同体,三星通过

三被告在中国从事无线终端产品的生产、销售行为,并共同获取

经济利益。

原告指控四被告制造、销售、许诺销售 4G 终端产品的行为

侵害其涉案专利权,具体为:原告主张被告方有 97 款型号的 4G

智能终端产品涉嫌侵害其专利权,其中被告惠州三星电子有限公

34

司制造、销售 61 款,被告天津三星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制造、销

售 36 款,被告深圳市南方韵和科技有限公司销售、许诺销售 15

款,被告三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销售、许诺销售 4 款。此外,

被告三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涉嫌在其官网许诺销售 58 款。

(一)根据被控侵权产品电信设备进网许可证,原告指控被

告方存在制造、销售被控侵权产品的行为,具体如下:

2016 年 3 月 23 日,原告的委托代理人邓奔月来到深圳市公

证处,通过该公证处的电脑登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信息通信管理局的网站,查询电信设备进网管理信息,深圳市公

证处为此出具了(2016)深证字第 51464 号公证书。2016 年 9

月 6 日,原告的委托代理人罗婷婷来到深圳市公证处,通过公证

处的电脑登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管理局的网

站,查询电信设备进网管理信息,深圳市公证处为此出具了

(2016)深证字第 136144 号公证书。根据上述两份公证书显示

的电信设备进网许可证的内容,被告惠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有 61

款 TD-LTE 数字移动终端产品办理了进网许可证,分别为:

SM-G8508S、SM-G7508Q、GT-I9507V、SM-E7009、SM-N7506V、

SM-G3589W、SM-G9009W、SM-N7509V、SM-E7000、SM-A7000、

SM-G5309W、 SM-G7509、 SM-A3009、 SM-W2015、SM-G5109、

SM-G9200、 SM-G3606、 SM-G3609、 SM-G3568V、 SM-N9150、

SM-G3608、 SM-A5009、 SM-A5000、 SM-N9109W、 SM-G9209、

SM-G9250、 SM-G9208、 SM-T815C、 SM-A9000、 SM-A5100、

35

SM-A7100、 SM-W2016、 SM-J3109、 SM-G6000、 SM-N9208、

SM-N9200、 SM-G9280、 SM-G9198、 SM-A8000、 SM-T715C、

SM-J7008、 SM-P355C、 SM-T355C、 SM-A7009、 SM-T239C、

SM-A9100、 SM-J7109、 SM-J7108、 SM-G9308、 SM-G9350、

SM-G9300、 SM-A5108、 SM-A7108、 SM-T819C、SM-G6100、

SM-G5700、 SM-N9300、 SM-J3110、 SM-J3119、 SM-C5000、

SM-T719C。上述 61 款 TD-LTE 数字移动终端产品进网许可证的

发证日期均为 2014 年以后。原告据此指控被告惠州三星电子有

限公司存在制造、销售被控侵权产品的行为。

根据上述两份公证书显示的电信设备进网许可证的内容,被

告天津三星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有 36款 TD-LTE数字移动终端产品

办理了进网许可证,分别为:SM-G7108V、GT-I9508V、GT-N7108D、

SM-N9008S、SM-N7508V、SM-T2556、SM-G9006W、SM-G3586V、

SM-G9006V、SM-G3518、GT-I9158V、SM-G7200、SM-G9008V、

SM-T805C、SM-G9008W、SM-N9008V、SM-G5308W、SM-G5306W、

SM-T2558、SM-G3588V、SM-G5108、SM-A3000、SM-N9100、

SM-N9106W、SM-N9108V、SM –G5108Q、SM –T555C、SM –P555C、

SM-G5500、 SM-J5008、 SM-T705C、 SM-J5108、 SM-P588C、

SM-T585C、SM-G1600、SM-C7000。上述 36 款 TD-LTE 数字移动

终端产品进网许可证的发证日期均为 2014 年以后。原告据此指

控被告天津三星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存在制造、销售被控侵权产品

的行为。

36

(二)根据公证购买被控侵权产品的证据,原告指控被告方

存在制造、销售被控侵权产品的行为,具体如下:

2016 年 6 月 12 日,原告的委托代理人与公证处的公证员来

到深圳市福田区华强北路赛格科技园 4 栋 1 层标注有“SAMSUNG”

字样的商铺,购买到被告深圳市南方韵和科技有限公司销售的被

控侵权产品,深圳市公证处为此出具了(2016)深证字第 95328

号公证书。2016 年 6 月 12 日,原告的委托代理人与公证处的公

证员来到深圳市福田区华强北路华强电子世界二楼标注有

“SAMSUNG”字样的商铺,购买到被告深圳市南方韵和科技有限

公司销售的被控侵权产品,深圳市公证处为此出具了(2016)深

证字第 90517 号公证书。2016 年 7 月 5 日,原告的委托代理人与

公证处的公证员来到深圳市福田区华强北路赛格科技园 4栋 1层

标注有“SAMSUNG”字样的商铺,购买到被告深圳市南方韵和科

技有限公司销售的被控侵权产品,深圳市公证处为此出具了

(2016)深证字第 104333 号公证书。2016 年 2 月 16 日,原告

的委托代理人与公证处的公证员来到深圳市福田区华强北路赛格

科技园 4 栋 1 层标注有“SAMSUNG”字样的商铺,购买到被告深

圳市南方韵和科技有限公司销售的被控侵权产品,深圳市公证处

为此出具了(2016)深证字第 29797 号公证书。2016 年 2 月 16

日,原告的委托代理人与公证处的公证员来到深圳市福田区华强

北路赛格科技园 4 栋 1 层标注有“SAMSUNG”字样的商铺,购买

到被告深圳市南方韵和科技有限公司销售的被控侵权产品,深圳

37

市公证处为此出具了(2016)深证字第 29802 号公证书。

上述公证购买的由被告深圳市南方韵和科技有限公司销售、

被告惠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制造、销售的 TD-LTE 数字移动电话

产品(被控侵权产品)的型号有:S6(SM-G9200)、Galaxy CORE Prime

(SM-G3608)、Galaxy S6 (SM-G9209)、Galaxy S6 (SM-G9208)、

SM-W2016、Galaxy J7 (SM-J7108)、Galaxy S7 (SM-G9308)、

Galaxy C5 (SM-C5000)。

上述公证购买的由被告深圳市南方韵和科技有限公司销售、

被告天津三星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制造、销售的 TD-LTE 数字移动

电话产品(被控侵权产品)的型号有: Galaxy MEGA Plus

( GT-I9158V)、 Galaxy GRAND Max( SM-G7200)、 Galaxy A3

( SM-A3000)、 Galaxy Note4 ( SM-N9100)、 Galaxy Note4

(SM-N9108V)、GalaxyJ5(SM-J5008)、Galaxy J5 (SM-J5108)。

(三)根据网站发布的广告及公证购买被控侵权产品的证

据,原告指控被告方存在销售、许诺销售被控侵权产品的行为,

具体如下:

2016 年 3 月 21 日,原告的委托代理人来到深圳市公证处,

通过深圳市公证处的电脑登录被告三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的

官网 WWW.SAMSUNG.COM,对该被告在其官网上对被控侵权产品进行

许诺销售的行为进行取证,深圳市公证处为此出具了(2016)深

证字第 48153 号公证书。2016 年 3 月 29 日,原告的委托代理人

来到深圳市公证处,通过深圳市公证处的电脑登录被告三星(中

38

国)投资有限公司的官网 WWW.SAMSUNG.COM,对该被告在其官网上

对被控侵权产品进行许诺销售的行为进行取证,深圳市公证处为

此出具了(2016)深证字第 53200 号公证书。

上述公证书显示,被告三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对下列被

控侵权产品进行许诺销售,其中终端产品:盖乐世 S7、盖乐世 S7

edge、盖乐世 J7、盖乐世 J5、盖乐世 Note5、盖乐世 S6 edge 全

网通、盖乐世 S6 edge+、盖乐世 S6 全网通双卡、盖乐世 A5、盖

乐世 A9、盖乐世 A7、盖乐世 A8、盖乐世 J3、盖乐世 Note Edge、

盖乐世 Note4、盖乐世 Note3Lite、盖乐世 S7edge 全网通双卡、

盖乐世 S7 全网通双卡、盖乐世 S7 移动定制版、盖乐世 A9

(2016)、盖乐世 A7(2016)、盖乐世 S6 edge+ 全网通双卡、盖

乐世 S6 定制版、盖乐世 S5 双卡定制版、盖乐世 Note4、盖乐世

Note3 N9006、盖乐世 Note3 Lite、盖乐世 Note3 N9008S、盖乐世

Note3 N9008V、盖乐世 A5(2016)、盖乐世 A3、盖乐世 On5、盖

乐世 On7、盖乐世 J7(2016)、盖乐世 J5(2016)、盖乐世 E7、

三星 W2016、领世旗舰 III G9198、盖乐世 GRAND Max、W2015、

盖乐世 CORE Prime、盖乐世 GRAND Prime、盖乐世 ACE4、盖乐世

CORE Max、盖乐世 Tab S2 8.0、盖乐世 Tab S2 9.7、盖乐世 Tab S

10.5、盖乐世 TabS 8.4、盖乐世 abA9.7、盖乐世 TabA 8.0、盖乐

世 Tab E、盖乐世 Tab4 VE、盖乐世 Tab4 7.0、盖乐世 Tab4 8.0、

盖乐世 Tab Q 7.0、盖乐世 Tab410.1、盖乐世 Tab PRO 8.4、盖乐

世 Tab PRO 12。盖乐世 Tab A 9.7、盖乐世 Tab A 8.0,这两款平

39

板电脑均显示 4G/3G 全网通,盖乐世 Tab4 VE 平板电脑显示支持

双 4G。

2016 年 6 月 6 日,原告的委托代理人来到深圳市公证处,通

过深圳市公证处的电脑登录被告三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的官

网 WWW.SAMSUNG.COM,通过电子支付及公证接收的方式购买了如下

型号的被控侵权产品:盖乐世 on7(SM-G6000)、盖乐世 Note7

(SM-N9300)、盖乐世 on(SM-G5500)、盖乐世 C7(SM-C7000)。

深圳市公证处为此分别出具了(2016)深证字第 87358、91401、

130877、130878、143994、146077 号公证书。

(四)原告通过国美商场购买被控侵权产品,指控被告方存

在制造、销售被控侵权产品的行为,具体如下:

2016 年 3 月 29 日,原告的委托代理人与公证处的公证员来

到深圳市福田区华强北路3019号上步工业区101栋国美电器(华

强店),购买到由被告惠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制造、销售的被控侵

权产品,深圳市公证处为此出具了(2016)深证字第 35639 号公

证书。这些被控侵权产品的型号为:S6 edge(SM-G9250)、Galaxy

A9(SM-A9000)、Galaxy A5(SM-A5100)、Galaxy A7(SM-A7100)、

Galaxy Note5(SM-N9200)、S6 edge+(SM-G9280)、Galaxy A8

(SM-A8000)。

(五)原告通过京东商城购买被控侵权产品,指控被告方存

在制造、销售被控侵权产品的行为,具体如下:

2016 年 6 月 20 日,原告的委托代理人与公证处的公证员接

40

收原告在京东商城购买的、由被告天津三星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制

造、销售的被控侵权产品,深圳市公证处为此出具了(2016)深

证字第 95328号公证书。该被控侵权产品的型号为:Galaxy GRAND2

(SM-G7108V)。

(六)原告通过苏宁商场购买被控侵权产品,指控被告存在

制造、销售被控侵权产品的行为,具体如下:

2016 年 3 月 2 日、3 月 21 日,原告的委托代理人与公证处

的公证员来到深圳市福田区华强北路群星广场 A 座苏宁易购一楼

标注有“SAMSUNG GALAXY”字样的柜台,购买到由被告惠州三星

电子有限公司制造、销售的被控侵权产品,深圳市公证处为此出

具了(2016)深证字第 35639、35640、48190号公证书。这些被

控侵权产品的型号为:Galaxy J7 (SM-J7008)、Galaxy S7 edge

(SM-G9350)、Galaxy S7 (SM-G9300)。

三、标准必要专利授权许可应遵循 FRAND 原则

对于标准必要专利的授权许可,国际标准化组织通常要求其

成员按照 FRAND(公平、合理、无歧视)的原则进行授权。比如,

原告提交的《关于 ETSI 知识产权政策》(2009年 4 月 8日版本),

其中涉及 FRAND(公平、合理、无歧视)条款的内容如下:

6.1已提请 ETSI注意与一项特定标准或技术规范相关的重要

知识产权时,ETSI 的总干事应立即要求该知识产权的所有人在三

个月内以书面形式作出不可撤销的承诺,承诺该所有人已准备好

根据公平、合理及一视同仁的条款与条件授予不可撤销的许可,

41

许可范围至少应为:

制造,包括根据被许可人自己的设计制作或已经制作定制的

组件与子系统,供在制造商使用;

出售、出租或以其他方式处置用以上方式制造的设备;

修理、使用或操作设备及使用该方法。

上述承诺可根据以下条件作出,即希望获得许可的人士同意

提供回报。如果一名成员让渡或转其已向 ETSI 披露的重要知识产

权的所有权,该成员应尽合理的努力通知受让人或承让人其已根

据第 6 条向 ETSI 作出的有关该重要知识产权的承诺。

6.2 根据第 6.1 条作出的与一专利族特定成员相关的承诺应

适用于该专利族的所有现有的或将来的成员,除非在作出承诺时

已有明确排除特定知识产权的书面条款。任何此类排除条款的内

容应限于该类被明确指定的知识产权。

在我国领域内进行的标准必要专利授权许可,亦应遵循

FRAND(公平、合理、无歧视)原则。

四、华为与三星关于标准必要专利交叉许可谈判的基本情况

华为和三星代表自己和各自的关联公司就其各方拥有的标

准必要专利进行交叉许可谈判,主要谈判过程如下:

(一)华为与三星从开始接触谈判到本案起诉之前的谈判及

双方报价的情况

1、华为与三星从开始接触谈判到本案起诉之前的谈判情况

(1)2011 年 7 月 8 日,双方初步讨论双边谈判

42

2011 年 7 月 8 日,三星向原告华为发去邮件,希望双方进

行标准必要专利双边谈判。同日,原告华为向三星予以反馈,称

其已向上司汇报,希望双方下次会面讨论。

(2)2011 年 8 月 25 日,双方通过邮件讨论会议及谈判相

关事宜,并在深圳华为基地第一次见面谈判

2011 年 7 月 25 日,三星向华为发去邮件,希望与华为讨论双

边授权和知识产权合作问题。同日,华为回复,希望双方 2017

年 8月 23 日或 24 日在华为的深圳办公室进行会谈。

2011 年 8月 16 日,华为对于会议日程提议如下:三星知识

产权简介,华为知识产权简介,知识产权合作讨论,及其它需讨

论的开放观点。

2011 年 8月 25 日,华为和三星在深圳华为基地进行会谈。

2011 年 8 月 27 日,华为向三星 发去邮件,并将华为在深

圳谈判时展示的幻灯片作为邮件附件发给三星,并要求三星将会

议展示的幻灯片能够发给华为;同时为了保护双方的谈判安全,

建议双方签署一份保密协议,并随附保密协议草案,草案中的信

息和条款可以经过讨论修改。

2011 年 9月 5日,双方经过讨论签署保密协议,经双方同意

保密协议的生效日期确定为 2011 年 8月 25日。

2011 年 9 月 7 日,三星将 2011 年 8 月 25 日在深圳会议上

展示的幻灯片发给华为。

(3)2012 年 3 月 5 日,双方在韩国首尔三星总部第二次见

43

面谈判。见面前后双方通过邮件讨论会议及谈判相关事宜

2012 年 2月 6 日,三星通过邮件向华为提出,现在是继续进

行双边许可谈判的时候了,请华为告知什么时候可以会面讨论许

可协议的条款和条件。

2012 年 2月 8日,华为回应,关于双边许可谈判,华为建议

时间定在从 2月 29 日到 3 月 2日的任何时间,为了三星方便可以

在首尔见面。

2012 年 3 月 5日,双方在韩国首尔三星总部进行见面、会谈。

2012 年 3 月 14 日,三星向华为发去邮件,表示觉得双方进

行了一次良好的会议,来理解各公司有关双边许可协议的条款与

条件的立场,并表示也意识到眼下要想有更快进展相当困难,也

许几年后华为会想起他在会议上说过的话。同时三星还通过邮件

的附件发送中国专利局发布的有关智能手机格局研究的 PPT 文

件。

2012 年 3 月 14 日,华为向三星发去邮件,称三星分享的 PPT

文件并没有精确反映华为的专利包的情况,报告的内容并不客观。

同时表示正如华为在上次会议提过的,专利的价值应该基于相关

产品的销售规模。华为的专利对三星有价值是因为三星的手机销

量巨大。华为正在与其他公司讨论几个专利池和专利转移事项。

华为认为对三星有益的做法是在此类专利转移发生或专利池启动

前,整组打包获取华为的专利包许可。

2012 年 3 月 15日,三星向华为发去邮件,称三星具有尊重

44

第三方专利包权利的良好声誉。特别是,其知道华为是无线知识

产权领域的领先公司之一。这就是为什么三星有兴趣在两家公司

间进行双边许可谈判。华为已不仅仅是一家国内公司,华为很快

将成为重量级参与者。正如华为提到的,此时三星的销量确实大

于华为,但是双方必须放眼不远的未来。三星理解现在对华为来

说说服华为管理层向三星支付专利使用费并不容易。但是从三星

的经验来看,成为行业巨头之前,如果能以合理支付专利使用费

的方式解决知识产权问题,对华为将更有利。三星希望华为和三

星能够在排除现有障碍后,通过合作至少在知识产权领域构建生

态系统。

(4)2012 年 6 月 29 日,双方在深圳华为基地第三次见面谈

判。见面前后双方通过邮件讨论会议及谈判相关事宜

2012 年 4 月 20 日,三星向华为发去邮件,称 2011 年 8 月

25 日会议之后已经八个月了,觉得双方有必要继续有关许可的讨

论。

2012 年 4 月 27 日,华为向三星发去邮件表示,猜想三星内

部最近没有讨论双方之间的授权问题。事实上,今年 3 月 5 日华

为团队拜访了三星,并与三星进行了一次谈话。华为对于三星没

有兴趣从华为处获得许可,感到失望。所以不知道如果双方安排

下一次会议,应该怎样与三星讨论,并询问三星的建议。

2012 年 5 月 29 日,三星向华为发去邮件,表示这么晚才回

复邮件非常抱歉。关于三月早期 华为与三星之间的会谈,该三星

45

代表误以为是为了讨论一些通信标准的问题。而且,三星觉得由

于那次会议没有产生任何有意义的结论,所以三星内部没有给其

任何反馈。另外,三星觉得双方仍然有必要继续关于双方间交叉

许可的讨论,因为这有益于双方利益。并建议举行下一次会议以

讨论交叉许可的框架工作,例如各参与方、授权专利、授权产品、

期限等。

2012 年 6 月 29 日,双方在深圳华为基地进行会谈。

(5)2012 年 7 月 20 日-2012 年 12 月 7 日,双方讨论条款

清单(term sheet)

2012 年 7 月 20 日,三星向华为通过邮件发送条款清单,表

示条款清单包括交叉许可协议的基础条款和条件,正如上次 6 月

29 日会议中向华为展示的那样。希望华为在合理的时间内向三星

提供修订后的条款清单,以便双方见面来讨论条款清单的问题。

2012 年 8月 7 日,华为向三星回复邮件,表示已对条款清单

提出意见,并表示如果有进一步的疑问或建议,可以再进行一次

会议来面对面交换意见。

2012 年 8月 14 日,三星向华为发去邮件,表示感谢华为回

复三星的条款清单,很抱歉延迟回复华为的邮件,因为上周该三

星发件人去度暑假了。并表示三星会在查看华为的修订条款清单

后,给予回复。同意再开一次会讨论关于各方立场的分歧。

2012 年 9月 14 日,华为发邮件给三星,表示自从三星上次

回复,已经过了一个月。这封邮件是为了询问三星对于华为提议

46

的条款清单的意见以及对于双方谈判的想法。

2012 年 9月 14 日,三星发邮件给华为,表示在收到华为的

修订条款清单后,三星一直在与许多业务单元讨论以理解他们对

于此交叉许可的立场。似乎完成内部讨论需要的时间比预期的长。

并表示三星会在 9 月 24 日当周给予回复。

2012 年 9 月 28 日,华为发邮件给三星,表示希望三星依然

在考虑本周内回复华为的提议。华为仍然在等待三星的回复。

2012 年 9月 28 日,三星向华为发去邮件,表示作为对 2012

年 8月 7 日收到的华为的修订条款清单的回复,三星提供有关主

要条款的提议如下,并会在一过完韩国中秋节的 10 月 2 日当周

发出三星的修订条款清单,其中包括此类提议:

许可专利。三星建议针对双方的授权专利包括由任意一方或

其子公司拥有或控制的任何和所有专利,但不包括(i)任何生效

日期前执行的专利池协议涉及的任何专利和专利应用,和(ii)

任何由双方或其涉及开发、制造和出售任何零件产品的子公司的

任何业务单元控制的专利。

许可产品。三星建议针对双方的授权产品包括由各方及其子

公司直接提供或授权其他方提供的所有产品(硬件、软件和服务)

和服务,但不包括(i)任何独立零件和(ii)任何授权产品中包

括的零件。三星还建议各方订立契约不因任何包含在其他方的授

权产品中的零件产品起诉另一方及其子公司,但此类契约不能延

伸至任何第三方,不能影响契约授权方针对任何第三方零件供应

47

商直接起诉和/或追加任何补救措施的权利。

对于任何独立系统 LSI 芯片,三星建议各方立下契约不起诉

另一方及其子公司,但此类契约不能延伸至任何第三方,不能影

响契约授权方针对任何第三方客户直接起诉和/或追加任何补救

措施的权利。对于任何其他独立零件(包括存储器、LED、显示

器),三星建议各方针对另一方及其子公司在协议期间给予和平

期,但此类和平期不能延伸至任何第三方,不能影响许可人针对

任何第三方客户直接起诉和/或追加任何补救措施的权利。

期限。三星接受华为提出的 8年期限。

弹性许可。三星希望保留在 2012 年 7 月 20 日的条款清单上

提出的立场。三星的立场是,在任意方转移或转让任何专利时,

应自动授予另一方此类专利的(非排他且永久性)许可。

公司分立。三星接受华为在许可中包括任何在期限内公司分

立的业务资产(许可范围与该公司分立之前的许可范围一致,且

仅适用于公司分立时存在的授权产品及其合理革新的扩展品)的

立场,但三星建议将此类许可限制为与此类公司分立资产最近上

一年的收入相比不超过 10%的收益增长率。

在华为看完三星的修订条款清单后,三星希望安排一次电话

会议或面对面会议来进一步讨论。

2012 年 10 月 5 日,三星向华为通过邮件发去三星修订的条

款清单,表示这与其上一封邮件中解释的三星提议一致。

2012 年 10 月 19 日,华为给三星发去邮件,表示华为仔细

48

地考虑了三星修订和提出的条款清单,意见如下:

许可专利。a)华为主张将许可专利仅限为标准必要专利;b)

对于专利池专利,许可专利应该包括任何生效日期前后执行的专

利池协议所包含的专利池专利。

许可产品。华为注意到三星将电视机和计算机产品包含进许

可产品。这种情况下,华为认为三星需要支付的专利使用费至少

要加倍。

不诉条款和和平期。a)在三星提议的条款清单中,规定“对

于上述条款和和平期,与以下内容的任何相关部分,许可人有权

终止此类条款和和平期:由被许可人、其子公司、其第三方供应

商或客户就许可人产品对其任何专利的侵权向授权方、其子公司

或客户提出起诉或控告”。

华为认为,如果被许可人提出任何起诉或控告将导致契约和

授权方的和平期义务终止,此条款表面上是没有意义的。

b)对于不针对包含零件起诉的契约,华为认为,如果零件

产品已经包含在另一方的许可产品中,一方不可能针对任何此类

零件产品对任何专利的侵权起诉另一方、其子公司和客户。华为

希望了解三星提出此条款的考虑因素。

c)华为注意到三星此处提到“独立系统 LSI 芯片”,华为不

理解这个术语的定义。华为猜想这是三星特定的术语,希望三星

能解释一下它的含义。

d)对于和平期条款,华为没看到有关延迟后采取的措施的

49

详细规定,华为觉得需要在此处阐明。

弹性许可和公司分立。华为希望这两条参照华为之前的提

议。

目前,华为相信双方已经充分交换有关条款清单的意见。双

方不能达成一致的主要原因是与考虑因素有很大关系的许可专利

和许可产品。所以华为建议在下次电话会议或面对面会议中讨论

条款清单的其他条款时也进行对此考虑因素的讨论。

2012 年 10月 24 日,三星给华为发去邮件,对华为在 10月

19日发的邮件提出如下意见:

许可专利。三星希望华为解释为什么主张将授权专利仅限定

为标准必要专利,并包括专利池专利。三星已经解释三星有关专

利许可的提议的立场。因此,当前华为就此事与三星分享观点,

对双方都有好处。

许可产品。三星担心毫无根据的付款主张会使双方的谈判毫

无成果。三星希望了解华为许可产品包括所有华为现有产品(例

如 STB、通信和/或网络设备、移动设备)但三星许可产品排除部

分现有产品的依据。

不诉条款和和平期。a)华为提出了关于防御性终止语言的问

题,但三星不完全理解对此华为的忧虑是什么。通过防御性终止

条款,三星尝试在授权方和授权方契约的受益人之间取得平衡,

并且当授权方遭到此类受益人链中的任何人员声称其专利权受侵

犯攻击时,采取和平期。否则,授权方将无任何应对此类攻击的

50

措施。b)三星也不完全理解华为对此问题的具体忧虑是什么?

对于授权产品中包含的零件三星希望从许可中排除此类零件,但

是在授权期双方之间保持和平,同时保留授权方向任何第三方零

件供应商追加补救措施的权利。c)独立系统 LSI 芯片是指非存储

器半导体产品(包括应用处理器、ASIC、SOC、控制器)且排除任

何存储器半导体产品(例如 DRAM、SRAM、非易失性存储器)。d)

三星可能对双方在期限结束后将采取的和平条款设立一些机制。

弹性许可和公司分立。华为关于弹性许可的提议对三星来说

似乎没有意义,因为大多数情况下许可在专利转移至第三方时也

一并转移。三星希望实现的是(i)对于未授权的专利自动授予永

久许可,以及(ii)对于已授权的专利将有期限的许可期延长为

永久许可。为了保护双方避免专利索赔风险,三星提议采取这样

宽范围的覆盖。三星相信这样的结构对主要业务重点是向客户供

应电子产品而非追求专利使用费收益的双方都有好处。对于公司

分立,三星接受了华为的提议,同意将许可延伸至此类脱离资产

或业务而仅将年增长率限制在 10%以下。这是为了避免此类脱离

资产或业务与其他收购方实体的现有资产或业务混合的任何意外

结果。三星相信 10%的限制是避免这样的不确定性的合理数值。

三星表示,正如华为提到的,双方仍然对于许可专利和授权

产品有分歧。因此,三星觉得谨慎的做法是先重点解决此类问题,

而不是添加华为建议的考虑事项使讨论更复杂。 三星建议在香港

进行一次面对面会议,请华为确认会议地点,并告知三星备选时

51

间。

2012 年 11 月 22 日,三星和华为进行电话会议讨论条款清

单。在准备电话会议的邮件沟通中,双方交换了部分意见。包括:

2012 年 11 月 16 日,三星给华为发邮件表示,为促成更有

效率、更富成果的讨论,希望华为在电话会议前,向三星提供对

三星在 10月 24 日的电子邮件中提的问题和意见的回复。当时三

星在电子邮件中问的问题是,华为提出的许可专利和许可产品范

围(即 (i) 授权专利限定为标准必要专利和专利池专利,和(ii)

华为的许可产品包括所有其现有产品,但三星的许可产品不包括

一些现有产品)以什么为依据。三星还希望了解华为对于弹性许

可的立场的依据,以及对三星分立资产的语言变更所作的解释,

华为有什么看法。

2012 年 11 月 16 日,华为给三星发邮件表示,华为相信之

前的所有讨论最终会归结为有关使用费/差额的讨论。如果三星对

于使用费/差额采取轻率的态度,双方的讨论最终将不会有结果。

华为希望电话会议能在此方面得出清楚的答案。

2012 年 11 月 16 日,三星给华为发邮件表示,财务条款将

成为协议的一部分,将在双方选定的合适时间讨论。三星认为,

眼下应该先讨论其他基本条款。

2012 年 11 月 29 日,三星和华为再次进行电话会议讨论条

款清单。

2012 年 11 月 29 日,华为给三星发送邮件,表示华为很惊

52

讶三星许可团队不能记起华为在 2012 年 3 月 5 日的许可谈判过

程中提出的报价。并按承诺在此邮件中以附件形式再次提供。双

方目前的谈判已持续了一年多。在 2011 年 8 月进行的许可谈判

起初,华为建议双方基于彼此的专利包和销售收入来进行谈判。

让华为失望的是,三星许可团队拒绝了华为的建议。相反,三星

徘徊于围绕专利包优点的技术讨论,并一直逃避有关此考虑因素

的条款的实质性讨论,直到三星在上周四(2012 年 11 月 22日)

提出将谈判升级到各方的高级管理层。但是今天,三星在谈判提

升至双方管理层之前就拒绝继续谈判。至于通过许可协议保持和

平的目标,华为坚持应当基于有关双方专利和销售额的讨论来授

予许可。华为不能容忍华为的专利包价值被保持和平的理由进行

低估,完全不考虑三星因采用华为专利制造的手机而产生的巨大

收入这个因素是不能接受的。华为相信为促进双方间的许可谈判

(特别是标准必要专利的许可谈判),华为已经表示出足够的诚

意。很可惜,华为没有得到来自三星的积极响应,这使得许可谈

判最终毫无成果。尽管如此,如果三星改变主意,华为仍然对标

准必要专利的许可谈判持开放态度。华为通过邮件附件以 PPT 的

方式向三星第一次提出报价。

2012 年 12月 7 日,三星给华为回复邮件表示,两家公司自

从 2011 年 4 月的会议以来,已经为讨论专利交叉许可进行了四

次面对面会议。在 2011年 8月 25日进行的第二次面对面会议上,

两家公司交换了对于交叉许可主要条款的提议,三星向华为解释

53

了,三星与华为达成交叉许可协议的基本原则和目的是通过寻求

广泛范围的许可(即原则上包括两家公司的所有专利和所有产品)

力求两家公司之间达成全球和平。在 2012 年 3 月的会议上,三

星再次确认支持宽范围交叉许可的立场,并提议华为为此支付交

叉许可费(可协商)。2012年 6 月 29日,双方在华为位于中国的

研发机构讨论时,三星提议双方讨论交叉许可协议除财务条款外

的的主要条款和条件,因为对财务条款进行辩论不会产生有建设

性的结果,也无法缩小双方的分歧。三星记得华为当时同意以此

种方式进行。在此共识的基础上,三星在 10 月 5 日提供了条款

清单,并充分解释三星对于此条款清单的立场,以回复华为对条

款清单的反馈。但是华为在 10 月 19日的电子邮件中坚持,许可

的范围应该限定为标准必要专利。华为直到 2012 年 11 月 22 日

进行的电话会议前都没有对其提议的许可范围的立场进行解释。

在 2012 年 11 月 22 日进行的电话会议上,华为令人惊讶地提出

更狭窄的许可范围,即仅限于基于 LTE 专利的许可。华为许可团

队解释说范围更狭窄的许可安排会提高效率,避免问题复杂化。

但是,这样更狭窄的范围偏离了三星的基本原则,不利于实现全

球和平,且与双方先前的讨论不符。在电话会议中,华为许可团

队同意会将许可范围扩展到双方的一般产品,例如通信设备、机

顶盒。在电话会议中,三星提议在两家公司间进行高级知识产权

管理层会议,以更高效地解决交叉许可事项。从三星的角度看,

如果华为对于许可范围没有灵活度,此类会议不会有意义。很遗

54

憾,似乎华为不具有灵活度。总之,从双方讨论的开始三星就一

直努力进行基于宽泛许可范围的讨论,从未打算将许可范围缩小

或限制为一部分(即华为提议的仅限为标准必要专利或基于 LTE

专利的许可)。三星仍然认为拥有交叉许可对两家公司都有益,如

果华为也认为有潜在利润,而且支持三星的基本原则,三星希望

可以快速解决此问题。

(6)2013 年 2 月 25 日,双方在香港第四次见面谈判。见面

前后双方通过邮件讨论会议及谈判相关事宜

2012 年 12 月 14 日,三星给华为发邮件表示,发现近期三

星和华为之间关于专利交叉许可的讨论未能产生有建设性的结

果,这对两家公司都没有好处。三星的知识产权总管兼执行副总

裁在 2013 年 1 月中旬计划进行访问香港的商务旅行。所以,建

议两家公司的首席法务官之间进行一次关于专利交叉许可和各种

知识产权合作的知识产权讨论。希望查看一下华为的总顾问是否

有空参加此会议。如果可以的话,请告知华为倾向于将会议定在

什么时间。

2012 年 12 月 28 日,华为给三星发邮件表示,华为知识产

权主管和副总裁,负责任何知识产权问题,由公司完全授权进行

当前讨论。华为知识产权主管想与三星知识产权总管在香港见面,

以促进双方之间的讨论。华为提议的日期是 1 月 10 日。但是华

为会将 1 月 16 日作为备选时间,因为华为现在无法完全确定 1

月 10 日能够参加。华为会在 1 月 4 日前确认会议日期。请告知

55

华为安排的时间对三星是否合适。

2012 年 2 月 25 日,双方经过邮件沟通安排,华为和三星在

香港见面进行谈判。

(7)2013 年 4 月 7 日,华为就其 LTE 标准必要专利向三星

进行报价

2013 年 4 月 7 日,华为给三星发邮件,表示请在附件中查看

发给三星的有关从华为获取 LTE 标准必要专利许可的信件,以及

与信件连带的两个附录。明天快递员会将此信件和附录送达给三

星。华为希望三星能认真考虑,并及时给华为回复。华为发送的

上述信件内容如下:

华为是领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ICT)解决方案供应商,并以

丰富人们的沟通和生活为愿景。通过全球 15 万名华为人坚持客

户需求为中心的持续创新,与合作伙伴开放合作,华为在电信网

络、企业网络、消费者和云计算等领域构筑了提供端到端的解决

方案的能力,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有竞争力的 ICT 解决方案和服务。

华为的业务遍及全球 14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于全世界 1/3 以

上的人口。截止 2012 年 12月底,华为累计申请中国专利 41948

件,根据专利合作条约(PCT)递交国际 PCT 申请 12453 件,国

外专利 14494 件。华为已获得授权专利总数达到 30240 件。截至

2012 年 12 月 31 日,华为加入全球 150 多个行业标准组织。华

为在 2012 年向这些标准组织提交提案超过 5000 件,华为还担任

ITU、3GPP、ETSI 和 OMA 等组织的 180 多个职位。作为实现多种

56

行业标准必需的专利包的拥有者,华为愿意遵守 FRAND 承诺。华

为注意到三星及关联公司出售用于无线通信的产品,包括但不限

于手机、平板电脑和基站,符合并能完全对应到行业标准,例如

ETSI 发布的 LTE(长期演进)标准。据此,华为认为三星有必要

从华为获得专利许可。对于华为 LTE 标准必要专利的实施信息,

请参照附件 1 根据 FRAND 条件,为将华为的标准必要专利授权给

三星,华为为三星提供专利许可协议,即附件 2,希望三星认真

考虑并尽快回复。如果三星对此有任何疑问,可以联系华为获得

更多信息或解释。

上述信件的附件 1 内容如下:

(1)华为和西班牙 LTE 设备供应商 Teltronic S.A.U 签订专

利许可协议。详细新闻,请见以下链接:

http://www.huawei.com/ilink/en/about-huawei/newsroom/pres

s-release/HW_205303

(2)在德国,华为针对中兴公司 LTE 网络设备的两宗专利

侵权诉讼中胜诉。详细新闻,请见以下链接:

http://www.fosspatents.com/2013/03/huawei-wins-german-4

g-lte-patent.html;

http://www.fosspatents.com/2013/03/german-court-refers-

huawei-zte-standard.html。

上述信件的附件 2 是一份完整的专利许可协议文本,即华为

向三星提出第二次报价。

57

2013 年 5月 11 日,三星给华为发邮件,表示这么晚才回复

华为 2013 年 4 月 7 日发送的有关华为的 LTE 专利许可报价的邮

件,三星很抱歉。三星之所以迟回是因为发件人的工作日程太忙

了。请查看包含三星对华为信件的官方回复的 pdf 文件(附件),

三星期待尽快得到华为的回复。

三星上述邮件中的附件内容如下:

这封信是答复华为在 2013 年 4 月 7 日的来信。长期以来,

三星为数个 SSO 贡献了宝贵的技术,并且积极参与 ETSI。三星致

力于 FRAND许可,不仅仅是作为一个许可方,同时也作为一个被

许可方。因此三星乐意与华为会面,共同商讨双方各自的标准必

要专利组合的许可条款。请告知华为何时方便与三星会面探讨各

自专利组合的技术水平以及贡献,以及双方之间许可的具体条款。

(8)2013 年 6 月 25 日,双方在香港进行第五次见面谈判,

见面前后双方通过邮件讨论会议及谈判相关事宜

2013 年 5 月 14 日,华为给三星发邮件,表示在 2013 年 4

月 7 日的邮件中,华为提出了对 LTE 标准必要专利的官方报价,

并附有详细条款和条件。华为希望三星可以给华为提供是否愿意

接受此报价的意见。至于三星作出权利主张的专利包,请向华为

提供三星的官方报价,这样华为可以进一步进行有关许可的讨论。

三星曾说过,三星作为许可人,遵循 FRAND原则。因此三星的潜

在报价应该基于三星的专利包,而不考虑华为的专利。华为团队

正在讨论会议可能进行的日期。初步建议是六月份在香港或深圳。

58

询问三星的建议是什么?

2013 年 5 月 19 日,三星给华为发邮件,表示感谢华为 5 月

14 日的电子邮件。三星很高兴在 6 月见面,并同意将香港或北京

作为合适会面地点。在两家公司之间许可讨论的起初,主题是广

泛的无专利使用费交叉许可。双方曾一致同意不需要技术讨论。

现在华为希望讨论包含单边标准必要专利许可的更详细且与以往

相当不同的提议。对于此变化,三星认为,直到对华为的专利包

的价值和关联性作出一些技术审核和评估之前,商务讨论不可能

取得更大进展。同时也有必要对在技术讨论过程中提出的具体商

务条款进行适时讨论,并建立明确的条款。因此三星提议首先进

行一系列技术会议,这样双方就可以有意义地推进讨论。三星建

议在六月的首次会议上确立技术会议的日程安排。如果华为同意

此方法,三星将尽快开始安排日期。现阶段,三星将考虑进行与

三星的蜂窝技术专利包(包括与 LTE、CDMA、UMTS 和 GSM协议相

关的标准必要专利)优势相关的展示。三星将欢迎华为为自己的

专利做出类似展示,正如华为希望三星作出展示一样。然后双方

可以商定如何最好地分配会议以进行讨论。如果华为希望针对双

方各自的专利包,分别讨论技术问题和许可,则可以开展连续性

会议或平行会议。在这些会议后,双方可以讨论是否需要进一步

开展技术会议,或者是否可以进入到商务谈判过程。在商务谈判

过程中,为了达成双方都可接受的安排,可以讨论哪些条款和条

件对双方都很重要。三星建议此时应该讨论达成单边交叉许可协

59

议是否是解决双方之间的许可立场的最合理、最有效的途径。从

以上应该可以很明显地看出,眼下三星不能根据华为当前的总体

许可提议形成观点。此外,在进行有关双方对自己技术优势的观

点的技术讨论之前,三星提供任何专利包的报价都为时过早。在

双方的真诚谈判过程中,目前提议的此类许可讨论的第一步应该

是技术会议。这反过来会促成有关适当许可安排的更实际、更有

成果的讨论。三星期待华为对提议的会议日程安排和三星的建议

的回复。

2013 年 5 月 27 日,华为给三星发邮件,表示华为倾向于在

香港,因为在 6 月的会议不会有技术人员参加。也许三星已经知

道,中国大陆的人需要签证才能访问香港。如果有更多技术人员

参加未来的会议,那么比起香港华为倾向于深圳或其他城市。如

果三星不介意,地点可以定在华为香港的办事处。地址是:香港

九龙尖沙咀广东道 25 号港威大厦 1 座 9 楼。华为会考虑三星的

其他偏好或建议。华为团队 6 月 24 或 25日有空。华为不同意三

星说的无专利使用费交叉许可是讨论起初的主题。至少,华为的

立场一向是许可结构应该依据专利包的强度和双方的市场规模。

所以在 2012 年 3 月 5 日的会议,当三星坚持根据交叉许可结构

向华为收取许可费差额时,华为建议提出技术讨论。华为很失望

三星当时拒绝了华为的提议。由于三星怀疑华为的专利包,华为

希望进行几轮技术讨论。华为同意在 6 月会议中对技术会议进行

时间安排。但是技术讨论不应该以不合理的方式延迟商业讨论,

60

也不应妨碍三星遵循 FRAND原则对标准必要专利提供单边报价。

华为希望在几轮技术会议后,三星可以告诉华为是否需要从华为

获得许可。如果专利使用费是双方唯一的主要分歧点,华为愿意

考虑参考仲裁或法院判决。有关三星的标准必要专利,由于 5 月

19日三星在电子邮件中针对这些标准必要专利向华为提出主张,

华为再次请求三星的官方报价。华为问谁是三星的合适人员以便

双方未来讨论,并表示这样做不太礼貌。但是华为很困惑, 三星

两位代表都参加了 2011 年 8月 25 日的第一次会议。其中一位三

星代表没有参加 2012 年 3 月在首尔的第二次会议,但在首尔会

议后的一个月零十五天后(2012 年 4 月 20 日)通过电子邮件询

问了谈判进展。之后一直是该代表与华为谈判,直到 2013 年 2

月 25 日的香港会议。华为不打算也不应该干扰三星的内部政策,

但是如果三星团队能保持团队成员(至少一部分)固定,则效率

会更高。华为希望这个问题不会再出现(在与三星中的一个人开

完会议后,另一人直接问我谈判的进展)。

2013 年 5 月 30 日,三星给华为发邮件,表示三星很高兴按

照华为的建议 6 月 25 日在香港华为的办事处见面。三星同意技术

讨论不应该以不合理的方式延迟商业讨论,并且三星希望一旦具

有实际意义就共同推进两者。正如三星在之前电子邮件中说明的,

应该首先考虑许可专利包的技术审核,从而在能现实地处理商业

价值前,让双方能够理解将许可的专利包的技术优缺点。三星然

后设想讨论费率和其它相关条款(例如范围和期限,包括对三星

61

标准必要专利单方面许可的建议条款)以反映技术讨论的成果。

三星同意双方应该在见面时安排几轮技术会议。如果在 6 月的会

议恰当安排,如双方同意的那样,这应该不会导致任何不合理的

延迟。三星注意到华为评论表示华为的立场是任何许可应该反映

双方的专利包和市场规模。三星的电子邮件提到华为在 2011 年

4 月提出双方达成广泛的无专利使用费交叉许可的结构建议。现

在已经证实这不再是华为的立场。比如,2012 年 3 月华为提出为

国际标准组织授权其所有标准必要专利,而华为的最新许可报价

仅限于 LTE 标准必要专利。华为关于预期许可安排范围的立场已

经改变,因此其对于各方是否需要对另一方支付专利使用费的观

点也已改变。三星的观点是,在广泛的交叉许可范围之外,需要

技术讨论来探讨将许可的专利的范围及其技术优势。这就是三星

的提议,即澄清对这两个问题的立场以反映变化的情况。三星向

华为保证三星也希望确保双方的会议有效,从而在合理的时间范

围内实现有成效的商业成果。

2013 年 6 月 3 日,华为给三星发邮件,表示因为觉得 3-4

小时足够,双方在 6 月 25 日下午 2:00 开始怎么样?三星表示过

华为在 2011 年 4 月的结构建议是在双方间达成广泛的无专利使

用费交叉许可。发件人与可能与三星谈论过许可问题的同事核查

过,他们都表示没有表达过这样的建议。华为希望三星能清楚地

解释,或提供证据以避免产生困惑。华为确认华为曾提出比 LTE

专利包含更多标准必要专利的报价。实际上,这是基于交叉许可

62

结构。但是三星不愿意基于双方的销售规模讨论商务条款。一年

多的谈判证明交叉许可协议没有效率,或是错误的。所以华为建

议分别单方面讨论各方专利包的许可。如果三星有需求,华为一

向愿意许可除了 LTE 标准必要专利以外的标准必要专利。请告知

三星对哪个专利包感兴趣,××××××××××××××××××××××××××××

×××××××××××××××××××××××××××××××××××××××××××××××××

×××××××××××××××××××××××××××××××××××××××××××××××××

×××××××××××××××××××××××××××××××××××××××××××××××××

×××××××××××××××××××××××××××××××××××××××××。

2013 年 6 月 4 日,三星给华为发邮件,表示同意 3-4 小时

的时间足够进行双方的会议,双方可以在 6 月 25 日下午 2:00 开

始。至于华为在 2011 年 4 月的结构建议,华为代表在与三星北

京见面时表示华为愿意达成广泛的无专利使用费交叉许可协议。

三星一向倾向于维护全球专利和平,而不是采取法律诉讼。因此,

三星建议双方讨论各自公司的 LTE、CDMA、UMTS和 GSM 协议相关

标准必要专利。

2013 年 6 月 6 日,华为给三星发邮件,表示发件人已经与三

星提到的华为代表反复核对过。该代表当时只表达了华为希望与

三星达成交叉许可协议以在双方间保持和平,并避免任何可能的

法律行为。他从没说过交叉许可协议应该无专利使用费。实际上,

与其他公司达成交叉许可协议是华为采取的保持和平的方法。但

是交叉许可协议不是无专利使用费的。所以按照华为的理解,保

63

持和平意味着达成交叉许可协议,而不是无专利使用费。华为发

件人认为三星误解了华为代表的意思。发件人还被告知,三星说

三星应该根据北京会议上的交叉许可结构向华为收取专利使用

费。所以华为认为,按照三星的理解保持和平也不意味着无专利

使用费。

2013 年 6 月 25 日,双方在香港见面谈判。

(9)2013 年 9 月 24、25 日,双方在韩国首尔第六次见面谈

判,也是第一轮技术谈判,见面前后双方通过邮件讨论会议及谈

判相关事宜

2013 年 7 月 4 日,三星向华为等发去邮件,就当天下午召开

的电话会议进行磋商。华为与三星当天下午召开有关专利许可谈

判的电话会议。

2013 年 7 月 5日,华为给三星发邮件,表示在 2013 年 7 月

4 日双方的电话会议后,华为在此提供有关专利许可谈判过程中

的技术讨论的华为立场的概述:

(1)华为将在 2013 年 7 月 19 日前提供给三星华为的标准

必要专利列表及其对应权利要求对照表以供讨论;

(2)华为邀请三星在 2013 年 8 月 15 日前进行首次技术讨

论,并按月进行后续讨论;

(3)华为希望在今年的 10月底完成技术讨论。

同时,华为愿意在上述时间范围内讨论任何三星为许可谈判

报价提供的任何专利。

64

2013 年 7 月 19日,华为给三星发邮件,表示正如华为上次

电话会议中承诺的,华为在此提供一些华为专利包的样本以供三

星考虑。请在附件中查看有关华为的 LTE UE、LTE 网络、UMTS

以及 OMA 和 WiFi 专利包的权利要求对照表(CC)和对应列表。考

虑到三星的电子邮件服务器可能有大小限制,分两个连续电子邮

件发送附件。华为希望三星能认真考虑在华为上次电话会议中提

出的时间线(即今年十月底)内从华为处获得许可。华为愿意在

面对面会议时向三星更详细地解释权利要求对照表(CC)和华为

的专利包。为此,华为计划在今年八月中旬拜访三星总部以讨论

专利许可。如果三星不介意,请向华为发送邀请函,以便华为申

请韩国签证。一旦三星确认,华为将发送给三星代表团的详细信

息。

2013 年 8月 2日,三星给华为发邮件,表示正如三星在电话

会议中讨论的,三星不能同意这样紧凑的技术讨论日程安排。在

华为 7 月 19 日提供权利要求对照表(CC)后在八月中旬进行技

术讨论(即不到四个星期后)是不切实际的。华为现在建议今年

十月底前完成授权。这样的时间表使双方无法恰当评估将许可的

技术,更不用说商务讨论了。基于充足信息对标准必要专利包进

行评估需要时间,和相当多的资源。双方有必要完全理解另一方

的 UMTS 和 LTE 标准必要专利包的价值,以评估将进行交叉许可

的专利包的相关价值。三星注意到华为希望单方面决定华为将介

绍的专利数量。三星无权强迫华为做出其他选择。但是,如果华

65

为希望为华为的专利包寻求可观的专利使用费,华为应该准备好

恰当地展示其价值。三星认为其有权审核华为的大量专利以判断

其技术优势和价值。明确了这一点后,三星力劝华为仔细考虑以

下的建议。三星希望推进谈判有效率、有意义地进行,其倾向的

立场是(以下方附加意见为依据):

(1)两家公司都把 50个 UMTS 和 50 个 LTE 美国专利加到讨

论中。(2)双方在八月初提供专利清单,并在九月初提供权利要

求对照表(CC)。(3)首次技术会议 9月 24 日在韩国进行。

三星注意到华为现在已经把 OMA/Wifi 专利加进来了,华为之

前未提及这是技术讨论的一部分。三星会内部考虑华为的提议并

快速回复。三星希望现在已经明确的是,在不到四个星期的时间

内开始技术会议是不现实的,即使不考虑许多相关三星人员在夏

季要去度假这个事实。这是三星团队非常难以恰当地准备华为需

要的材料或分析华为已发给三星的材料的另一个原因。在第一次

技术会议后,应该更清楚还需要开多少次技术会议,而且双方可

通过协商排定下次讨论日期。三星非常乐意发给华为邀请函以便

华为申请参加九月下旬会议所需的韩国签证。让双方在九月份讨

论后续的安排。三星希望这会进一步帮助华为理解三星的立场,

期待华为的回复。

2013 年 8月 6 日,华为给三星发邮件,表示华为许可团队已

准备好 2013 年 8 月 15日拜访首尔的三星总部,以澄清(如有必

要)并详细解释华为的专利包。此外,华为很乐意根据三星的要

66

求向三星介绍华为专利包中的任何内容,及具体的其它专利的相

关情况。华为希望三星能认真考虑华为的提议,并以高效省时的

方式向前推进。另外,三星在 2013 年 5月 11 日的邮件中提到三

星愿意作为许可人和被许可人与华为讨论许可条款,但华为至今

尚未收到来自三星的报价。华为再次请求三星标准必要专利的

FRAND许可。

2013 年 8 月 9 日至 2013 年 9 月 11 日,三星给华为发送专

利清单和权利要求对照表,具体往来邮件如下:

2013 年 8 月 9 日,三星给华为发邮件,表示正如其在 2013

年 8 月 2 日的电子邮件中承诺的,请查看作为附件的三星 50 个

UMTS和 50个 LTE 美国专利清单。此外,三星接受华为将 OMA/Wifi

专利包含在技术讨论中的提议,三星预计在下星期结束前能提供

三星的 OMA/Wifi 专利清单。正如三星在 2013 年 5 月 19日邮件中

解释的,三星再次声明,在进行有关双方对自己技术优势的观点

的技术讨论之前,三星提供任何专利包的报价都为时过早。在有

意向双方之间的真诚谈判过程中,目前提议的此类许可讨论的第

一步应该是技术会议。在双方都有机会完全理解另一方的 SEP 组

合的价值后,三星会非常乐意讨论恰当的许可安排。

2013 年 8月 19 日,三星给华为发邮件,表示请查看作为附

件的三星 OMA 和 WiFi 专利清单。正如三星承诺的,三星会在下月

初向华为提供说明专利的权利要求和标准之间关联性的权利要求

对照表(CC)。

67

2013 年 9月 4 日,华为给三星发邮件,表示正如三星在之前

邮件中所提到的那样,三星将在九月初提供权利要求对照表(CC),

华为只是发送电子邮件以确保权利要求对照表(CC)可以尽快被

发送。

2013 年 9月 9 日,华为给三星发邮件,表示自从上周发送电

子邮件后,华为并未收到三星的回复。华为希望能尽快收到三星

的权利要求对照表(CC)。请注意,离双方召开面对面会议只剩下

15天了。

2013 年 9月 9 日,三星给华为发邮件,表示三星上周就发送

了权利要求对照表(CC)。请华为再次查看电子邮件信箱。

2013 年 9月 9 日,华为给三星发邮件,表示发件人和其同事

都查看了信箱,但是未发现任何电子邮件附有三星提到的权利要

求对照表(CC)。麻烦三星再次确认下。并请留意一下,华为的电

子邮件系统可以接收的最大附件大小为 20兆字节。

2013年 9月 9日,三星一位代表给三星的另一位代表发邮件,

请其回复华为发送的与三星的权利要求对照表(CC)相关的电子

邮件。

2013年 9月 11日,三星通过 6封邮件发送权利要求对照表,

包括 LTE 标准 50 个,UMTS 标准 50 个,WiFi 标准 10 个和 OMA 标

准 5个。

2013 年 9月 11 日至 2013 年 9 月 17 日,双方邮件讨论技术

谈判会议的安排,具体如下:

68

2013 年 9月 13 日,三星给华为发邮件,通知韩国首尔会议

的时间和地点,并表示请将华为的会议议程告诉三星。三星的建

议是,华为首先展示其专利包/权利要求对照表(CC),然后三星

展示专利包/权利要求对照表(CC)。

2013 年 9月 14 日,华为给三星发邮件,表示对三星提出的

议程,华为并无异议。此外,在这一次的会议中,华为打算专注

于讨论双方的 LTE 专利包。在收到三星的权利要求对照表(CC)

后,尽管华为拥有的时间非常有限,但华为已经对一半的 LTE 权

利要求对照表(CC)发表了评价。三星能否让华为知道三星将会

对多少项华为专利发表评价?

2013 年 9月 17 日,三星给华为发邮件,表示三星很可能会

审阅华为所有的权利要求对照表(CC)。

2013 年 9月 24-25 日,双方在韩国首尔见面会谈。

(10)2014 年 2 月 24 日,双方在上海第七次见面谈判,见

面前后双方通过邮件讨论会议及谈判相关事宜

2013 年 10 月 23 日,华为给三星发邮件,表示尽管华为已

经在九月份的面对面会议中展示了华为对三星所有的标准必要专

利的评价,华为现在仍按照要求向三星发送华为对三星专利的评

价,并随信附上相关材料。此外,正如双方在上一次面对面会议

中所安排的那样,下一次会议将在中国上海召开。华为建议在 11

月的 11 日至 14 日召开会议,会议地点为华为上海办事处。至于

会议议程方面,鉴于华为已经在九月份的会议上首先介绍了华为

69

的专利,华为提议在十一月份的会议上三星首先介绍三星的专利,

而华为会在此次会议的前两天提供相应的评价,三星可以在此次

会议的后两天提供三星对华为专利的意见。

2013 年 10 月 25 日,华为给三星发邮件,表示发送这封电子

邮件是为了确保三星已收到上一封邮件发送的华为的建议。与此

同时,在九月份的会议中,三星曾承诺以书面形式向华为提供三

星对华为专利的评价,华为希望能尽快收到这些文件。

2013 年 11 月 4 日,华为给三星发邮件,表示刚才打了三星

收件人的电话和手机,但是无人接听。对于从华为获得标准必要

专利许可这件事,三星能否及时地将其立场告知华为,并告知对

双方已同意在 11 月 11 日那周召开的上海会议有什么看法?

2013 年 11 月 6 日,三星给华为发邮件,表示遗憾的是,三

星需要推迟原定于 11 月 11 日那周召开的上海会议。目前,三

星正忙于处理与 Apple、Ericsson 和 IDC 等公司之间的诉讼。特别

是三星的分析团队没有时间来参加此次技术会议。如华为所知,

ITC 能够快速地处理诉讼并且诉讼结果很重要,因为 ITC 很可能

会颁布禁止令。至少在 2014 年 1 月之前,三星都将非常忙碌。

希望华为能理解三星的处境。

2013 年 12 月 16 日,华为给三星发邮件,表示三星可能已

经注意到,中国政府最近向三家中国运营商发放了 4G(即

TD-LTE)牌照。听说三星的很多手机都可能进行进网试验,例如

三星 Galaxy Note III。华为认为,因为三星没有获得华为的专利

70

许可,所以很有可能面临法律风险,甚至有可能失去中国市场。

华为敦促三星尽快获得华为的专利许可。考虑到三星在上一封邮

件中作出的回复,按照双方之前的约定,华为特此安排下一次的

技术会议。华为建议在 1 月 20 日那周召开技术会议。当双方达

成共识后,会议的地点将设在中国上海。华为希望尽快收到三星

对于以上提议的计划的确认。

2013 年 12 月 22 日,华为给三星发邮件,表示希望收件人或

其他三星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地回复华为之前发出的电子邮件。华

为期待在明年一月份与三星团队进行许可谈判。

2013 年 12 月 24 日,三星给华为发邮件,表示正如三星在

之前的电子邮件中所说,三星在一月份没时间参加技术会议。三

星可能在二月份讨论下一次技术会议的日程和地点。

2013 年 12 月 26 日,华为给三星发邮件,表示华为不得不说,

三星的回复让人很失望。华为已经多次做出谈判提议,三星的回

复却一再延迟。在双方进行的技术讨论中,华为在 2013 年 7 月

19日就向三星发送了标准必要专利包,遗憾的是,华为尚未从三

星处收到任何正式评价。此外,华为已经多次表示其愿意从三星

处获得三星标准必要专利授权,但是,到目前为止,华为从未从

三星处收到与价格和报价相关的确切答复。华为认为,三星应尽

快表示其愿意从华为处获得专利许可并且腾出时间来参加即将召

开的技术会议。

2014 年 1 月 23 日,华为给三星发邮件,表示按照三星最后

71

一封电子邮件的内容以及三星的提议,华为希望将下一次会议安

排在二月份。华为团队可以在 2014 年 2月 24 日开始的这周早些

时候参加上海会议。请告知华为以上时间安排对三星是否可行。

2014 年 1 月 29 日,华为给三星发邮件,表示关于华为在上

一封邮件中提议的二月会议,华为尚未收到三星对此次会议的确

认信息,尽管如此,华为想让三星提前知道,华为会在 1 月 30

日至 2月 6 日休春节假。如果三星要将二月会议安排到其他时间,

华为希望能避开以上时间段。华为最近注意到,有很多媒体都报

道三星与 Ericsson 和 Google 签订了专利许可协议。华为希望三星

也能表示其愿意与华为签订专利许可协议并且获得华为的专利许

可。按照计划,华为期待在 2月 24 日那周与三星会面。

2014 年 1 月 29 日,三星给华为发邮件,表示三星可以在 2

月 24 日的下午 3 点召开上海的会议。由于内部原因,三星无法

在此次会议上继续进行技术讨论。请确认华为是否有时间参加此

次会议。

2014 年 2月 24 日,双方在上海见面谈判。

(11)2014 年 8 月 25 日,华为再次对其 LTE 标准必要专利

进行报价,在报价前后华为向三星发送多封邮件

2014 年 3 月 7 日,华为给三星发邮件,表示华为很高兴能在

2014 年 2 月 24 日于上海与三星进行会面,但是令人失望的是,

在整个上海会议期间,三星并未表现出太多的诚意。虽然三星曾

强调会与华为保持和平,但是却未提出任何计划以实现这一目标。

72

三星既没有向华为提供任何有关如何处理悬而未决的技术谈判的

提议,也没有表示其真正愿意从华为处获得专利许可。与此同时,

华为多次请求三星根据 FRAND条款,将其专利权使用费告知华为,

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华为尚未收到确切答复。三星好像没有

履行与其标准必要专利有关的 FRAND 义务。从华为角度看来,华

为很难继续进行这样没希望的许可谈判。如果三星能在某种程度

上提供建设性的提议以进一步推进谈判,华为希望三星能够在三

月底之前提出该建议,华为很乐意进行讨论。

2014 年 5月 21 日,华为给三星发邮件,表示华为仍然在联

系三星并且希望从三星处获得标准必要专利许可,但是,华为未

收到三星的任何回复。华为希望三星能够向华为表明其对于标准

必要专利许可的立场并且宣布此类许可的条件(包括三星的

FRAND费率)。与此同时,三星并未对由华为提供的许可条件作出

任何回复。如果三星对华为的专利权使用费持有异议,华为很可

能考虑寻求第三方帮助以进行专利权使用费相关的仲裁。华为希

望得到三星的回复。

2014 年 8 月 25 日,华为给三星发邮件,表示华为认为,三

星目前应着重于从华为处获得专利授权,而不是保持沉默并且不

做出任何回应。华为曾在 2013 年 4 月 7 日向三星发送过华为的

许可报价(包括一份名为 Annex2 的许可协议草案),该许可报价

目前仍有效。除此之外,华为可以向三星提供另一个实用方案,

在此方案中,华为的专利权使用费是每部终端产品收取××××美

73

元。华为希望三星也能认真考虑这个方案。三星可以在附件中找

到一份许可协议草案,其中包括供三星考虑的以上方案。作为一

名有诚意的被许可人,华为再次请求获得三星的标准必要专利许

可并向华为披露三星的 FRAND 费率,以供华为参考。请及时回复。

上述邮件的附件包括一份完整的专利许可协议文本,即华为

向三星提出第三次报价。

2015年 1 月 22 日,华为给三星发邮件,表示随信附上华为

的正式信件,请查收。华为还会通过快递向三星发送原件。华为

希望尽快得到三星的回复。

上述邮件所附信件由华为写给三星,内容如下:

在此华为特意告知贵方,华为已经通过友好谈判与苹果公司

达成了专利许可协议。不幸的是,华为与三星的专利许可谈判自

双方上次 2014 年 2月的会面以来,并未取得任何进展。事实上,

三星一直没有回复过华为多次要求继续下一次会议以及获得三星

的标准必要专利许可的请求。2014 年的 3 月,5月以及 8 月华为

尝试联系了三星方面三次,希望促成双方的后续会议,但是仍然

没有收到任何三星的回复。作为标准必要专利的专利权人,根据

FRAND 义务,华为正式敦促三星继续进行专利许可协商,与华为

在合理期限内达成专利许可协议。华为希望能够知道三星对于如

何推进谈判的想法,华为也对商讨双方下一步的工作持开放态度。

期望能尽快收到三星的回复。

(12)2015 年 2 月 13 日,双方在香港第八次见面谈判,见

74

面前后双方通过邮件讨论会议及谈判相关事宜

2015 年 1 月 27 日,三星给华为发邮件,表示高级副总裁很

乐意与华为的管理人员在北京会面,会面日期可以定在 2 月 12

日或 13 日,也可以定在 2月 23 日所在的那周。请将华为管理人

员的姓名及其可用时间告知三星。三星期待这是一次富有成效的

会谈。

2015 年 1 月 28日,华为给三星发邮件,询问该高级副总裁

的汇报对象。

2015 年 1 月 30 日,三星给华为发邮件,表示该高级副总裁

的汇报对象是知识产权总管。其是专利许可主管,负责所有的专

利许可问题。

2015 年 2月 2日,华为给三星发邮件,表示在中国进行一场

工作层面上的会议,这是一个很好的建议。华为更喜欢在春节假

期前进行会谈,因为华为管理层将此次谈判视为最重要的专利许

可问题。华为可以重新安排其他事务以遵从三星的时间表。因此,

下周的任何一天华为都有空。但是,华为建议将会议地点设在深

圳或香港,因为到了下周,中国的飞机和其他交通工具将变得非

常拥挤。请让华为知道三星的与会人员以及对会议日期和地点的

偏好。

2015 年 2 月 3 日,三星给华为发邮件,表示三星想在 2 月

13 日的下午 3:00 与华为在香港会面。双方可以在华为的香港办

事处会面,或者在三星提议的其他地点会面。

75

2015 年 2月 13 日,双方在香港华为办事处见面谈判。

(13)2015 年 3 月 3 日,华为首席法务官给三星发函,2015

年 3 月 19 日,三星回复

2015 年 3 月 3 日,华为给三星高层发邮件,表示随信附上由

华为首席法务官撰写的信件,信件内容是关于华为和三星进行的

悬而未决的专利许可谈判,请查收。华为期待尽快得到三星的回

复。

上述邮件所附信件由华为首席法务官写给三星高层,日期是

2015 年 3 月 2日,内容如下:

谨代表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就与三星之间的专利许可谈判情

况给三星写这封信。首先对三星在 2014 年取得的成功表示祝贺。

华为和三星从 2011 年 8 月正式开始进行专利许可谈判,至

今已有 3 年半的时间。期间,华为已将 FRAND 要约以及作为代表

的权利要求比照表(CC)以书面的形式提供给三星。尽管华为做

出种种努力希望促成三星与华为进行谈判,但是三星谈判团队却

一直以忙于处理诉讼或其他琐碎的理由而没有给出任何具体的回

应,导致双方的谈判至今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的进展,对目前的

谈判感到十分的担忧。

华为在无线技术领域的持续研发投入以及在相关标准制定

中的贡献已经得到业界的认可。华为的标准必要专利(SEP)的实

力及价值也获得了业界内苹果等公司的承认。华为愿意就 SEP 按

华为在标准组织的承诺和 FRAND 义务许可给三星。实际上,在过

76

去三年半的谈判中,华为也确实以实际行动主动给予三星获得华

为 SEP 许可的机会,华为相信华为的这些行为已经完全履行了中

国、美国和欧盟等司法和行政机构以及标准组织对 SEP 持有人履

行许可义务的要求。但三星却一直在回避和拖延谈判,并且拒绝

基于各方专利、产品、市场份额和其他事实讨论合理的许可解决

方案。三星这样的谈判方式既不符合三星作为终端设备行业的领

导者身份,也不符合业界的专利许可谈判的惯例,同时还违背了

各国关于 SEP 许可谈判中对善意被许可人的要求。

此外,三星还一直拒绝向华为提供三星 SEP 的许可要约,并

且迫使华为将 SEP 和非 SEP 进行并行谈判。这些反应也是与业界

惯例以及各国的反垄断要求不符的。

作为一个成功的终端企业,特别是在中国业务超过 200 亿美

元/年的跨国公司,相信三星在之前谈判中的立场不是三星最高管

理层的正式立场。相信三星作为一家伟大的公司和终端设备行业

的领导者,必然会尊重知识产权,遵守依据 FRAND 条款进行关于

SEP 许可的业界基本原则。为了避免因错误理解和错误交流而产

生不必要的法律冲突,真诚地希望有机会和三星最高管理层成员

交换意见,尽最大努力通过友好谈判来解决专利许可事项。希望

三星能尽快回复。

2015 年 3 月 19 日,三星给华为的首席法务官发邮件,表示

随信附有三星对华为在 2015年 3月 2日发送的电子邮件的回复,

请查收。

77

上述邮件所附信件由三星的知识产权总管写给华为的首席

法务官,日期是 2015 年 3 月 19日,内容如下:

感谢华为 2015 年 3 月 2 日就双方公司之间专利许可谈判的

来信。同样感谢华为对过去一年中三星业务成果的美言。过去一

年对三星而言无疑是忙碌的一年,三星在业务上付出了辛勤的工

作。华为的业绩也是蒸蒸日上,因此相信对华为而言也是同样的。

请相信三星无意于拖延双方公司之间的专利许可谈判。三星

认真对待其作为标准必要专利(SEP)的许可方和被许可方的立场,

因为三星拥有大量涵盖多个标准的必要专利组合。这也意味着,

为保证三星所签订的许可协议反映三星获得许可的专利的真正价

值,以及三星通过其专利组合给予他人许可的价值,三星同样认

真对待其承担的义务。就这一点来看,双方公司到目前为止进行

的技术会议有助于双方至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理解对方专利包的

价值。三星参与这些会议,并且三星对多个潜在商业协议的安排

持开放态度。因此,三星相信三星始终都是一个善意的许可方和

善意的被许可方。

这使三星想起华为来信中提及的一点,为了双方未来的讨论

着想,三星希望澄清一下。其中涉及到非 SEP 的安排。三星将自

愿协商视为所有 FRAND 许可的基础。在这样的商业谈判中,提出

包括 SEP 和非 SEP 在内的许可的可能性是合情合理的。这对双方

都有益处。但是三星并不以接受其非 SEP 许可为其 SEP 许可的条

件。三星不接受任何时候三星曾强迫华为只同时谈判 SEP和非 SEP

78

许可的说法。如果华为更倾向于只许可 SEP,那么三星当然也乐

意在此基础上签订许可。

三星始终致力于 FRAND 谈判,胜于任何形式的法律冲突。三

星尤其乐于避免任何华为提到的这种错误理解或错误交流。因此,

三星同意以更高级别的会面来继续协商。三星知识产权总管愿意

在深圳与华为首席法务官面对面交流,推进问题的解决。三星期

待华为的回信。

(14)2015 年 4 月 15 日,双方在深圳第九次见面谈判。见

面前后双方通过邮件讨论会议及谈判相关事宜

2015 年 3 月 26 日,华为首席法务官给三星的知识产权总管

发邮件,表示感谢三星恪守以友好方式继续谈判的承诺并且亲自

参与这件事以推进谈判。华为也抱有同样的决心。华为还认为会

面并且尽快找到解决方案将会对双方大有裨益。首席法务官想尽

快与三星知识产权总管和其团队会面。因此,想在 4 月 7 日或 8

日,与三星在深圳会面。

2015 年 4 月 1 日,经过双方邮件交流,三星给华为发邮件

表示三星确认将于 4 月 15日的下午 2:30 参加华为园区的会议。

2015 年 4 月 3 日,华为给三星发邮件,表示华为将派五个人

参加此次会议。请三星发送与会人员的姓名,以便为三星参会人

员办理华为园区的出入证。

2015 年 4 月 6 日,三星给华为发邮件确认三星的与会人员。

2015 年 4 月 15 日,双方在深圳华为园区见面谈判。

79

2015年 4月16日,华为给三星发邮件,表示感谢三星于 2015

年 4 月 15 日访问华为。希望三星也持有同样的观点,那就是昨

天的会议是富有成效的。在双方达成在 10月 15 日之前结束当前

谈判的协议之后,提议尽快进行下一次会议并且时间不应晚于 5

月 8日。华为团队对会议地点没有要求。期待三星就下一次会议

的时间和地点提出建议。

(15)2015 年 5 月 20 日,双方在韩国第十次见面谈判。见

面前后双方通过邮件讨论会议及谈判相关事宜

2015 年 5 月 20 日,双方通过邮件沟通,在韩国首尔见面谈

判。

2015 年 5 月 22 日,华为给三星发邮件,表示感谢三星于 5

月 20 日在首尔与华为会面。通过此次会议,华为发现三星仍然对

华为持有零付费的立场,该立场不仅与三星 4 年前的立场截然相

反,而且不符合双方管理层在四月份会议上达成的共识。在四月

份的会议和此次会议上,华为已经表明了华为的立场并展示了华

为计算的专利使用费。正如华为答应的,随信附上华为在两场会

议上展示的幻灯片,请查收。华为认为这些展示报告能够让三星

了解华为标准必要专利的价值以及华为的许可条件。华为也希望

收到三星在首尔会议中共享的展示报告。但是,如果三星真的想

要进行富有成效的许可谈判并且与华为保持和平,华为认为更重

要和更有益的方法是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上述华为的邮件包括两个 PPT 附件,分别是华为在 2015 年 4

80

月 15日和 2015 年 5月 20 日两次会议上展示的 PPT。

2015 年 4 月 15 日的 PPT 的具体内容如下:

谈判历史概述。2011 年 8 月,开始专利许可谈判;2012 年

7 月至 11 月,讨论条款说明书,但是没有达成共识;2013 年 4

月,华为提供了许可协议草案,以净销售价格的××××作为华为 LTE

标准必要专利的许可费率,三星 5 月答复讨论了各自标准必要专

利包的许可条款;2013 年 9 月,在韩国进行第一轮技术讨论,但

是接着没有进行任何技术讨论;2014 年 2 月和 2015年,只进行

了就专利许可的两次商务讨论,提出另外一种许可费率××××美元

/部手机,但是没有取得实质进展。从 2012 年至今,尽管华为多

次提出要求,三星没有提供许可费率报价。

华为对标准必要专利许可讨论的意见。标准必要专利持有者

有义务提供机会许可标准必要专利以在行业中维持健康的生态系

统,为潜在的被许可人提供标准必要专利许可就是为了满足华为

对现有被许可人的 FRAND 承诺,华为在研发方面的巨额投入应当

得到合理补偿,许可讨论应在合理时间范围内完成。

华为在创新方面的投资。华为在创新方面一直不断投入,促

进有效增长和推动行业不断前进;2005年-2014 年,研发投资超

过 310亿美元。

华为积极推动 ICT 行业标准。华为加入超过 170 个标准组织

和开源组织,在 IEEE-SA、ETSI、WFA、TMF、OneM2M、OMA、OASIS

和 CCSA 等组织中占据超过 180 个关键职位;2014 年,华为提交

81

了超过 4800 个标准提案;截止 2014 年,华为总共提交了超过

38000个标准提案。

华为在无线技术方面的长期努力。华为有超过 12300个工程

师从事无线技术研发,超过 8000 个工程师从事 LTE 技术研发,超

过 1000个工程师从事 LTE 标准研究。

华为是 LTE标准领先者。华为在 LTE标准方面是第一贡献者,

截至 2014第四季度,华为向 3GPP提交了 16414个 LTE/EPC贡献,

包括 2010 年以来获得批准的 665 个 LTE 核心规范(RAN1-RAN3)

的提案,2011 年以来,华为向 3GPP SA/CT 提交了超过 4136 个

EPC 贡献,超过 2515 个 EPC 提案获得批准,在行业排名第一。

华为是 LTE-A标准的先锋。华为引领着 LTE-A标准化的发展,

在27 个关键研究主题担任报告人,例如:LTE-A版本10:UL MIMO,

LTE-A 版本 11:AAS、UL 、MTC,LTE-A 版本 12:Small Cell

Enhancement,LTE-A 版本 13:LAA、Single Cell、Uplink 64QAM,

根据 ABI 公司数据:2013 年 7 月关于 3GPP 标准和领导地位报告,

华为在整个 3GPP 标准发挥领导作用。

华为在 3G 标准获得广泛认可。华为通过在 3G 标准长期的努

力和投入,已经获得整个行业的认可。

华为拥有丰富的全球专利包。截至 2014 年 12 月 31 日,华

为连续 6 年在中国授权专利数位居第一,累计 23112件授权中国

专利和 48719 件专利申请。2014 年获得 1155 件美国授权专利,

在美国排名 Top 30 ,在电信行业排名第二;2014 年获得 503 件

82

欧洲授权专利,在欧洲排名第 7。累计 15713 件国外授权专利和

23917 件国外专利申请。2014 年 PCT 申请排名第一,累计 18016

件 PCT 申请,全球累计获得 38825 件授权专利。

华为拥有强大的无线标准必要专利包。华为在无线通信领域

有超过 2500个标准必要专利族,声明了超过 1380 个 LTE 标准必

要专利族,在所有 LTE 标准必要专利中大约占 15%。声明了超过

810 个 UMTS 标准必要专利族,在所有 UMTS 标准必要专利中占比

不低于 6%。声明了超过 145个 GSM 标准必要专利族,在所有 GSM

标准必要专利中占比不低于 3%。

华为的标准必要专利覆盖了 LTE 关键特性。华为在 LTE 物理

层有××××个专利族,LTE 高层有××××个专利族,EPC 有××××个专

利族。

华为在全球拥有广泛的专利包,华为专利价值已经得到行业

认可。在诉讼中被认可:两个华为标准必要专利在德国诉讼中被

判定侵权;三个华为专利被中国法庭认定是标准必要专利,并通

过了国家知识产权局(SIPO)的无效审查。达成专利许可协议:

与苹果公司和其他公司达成了需要支付许可费的许可协议。成功

抗辩:华为成功抗辩电信领域主要的专利持有者。

华为专利价值已经得到行业认可。引用第三方报告数据包

括:美国 ABI Research 公司,Cyber Creative 机构,美国 Fairfield

Research 公司。

三星手机全球销售。根据第三方报告美国战略分析公司

83

(Strategic Analysis)数据,三星手机全球发货量(单位:百万

台):2012 年 396.5,2013 年 451.7,2014 年 405.0。三星手机全球

年收入(单位:百万美元):2012 年 76450,2013 年 97777,2014

年 88798;相比之下,2014 年,华为手机全球发货量不到三星的

20%,收入大概只是三星收入的 10%。

三星 LTE 手机销售。根据第三方报告美国战略分析公司

(Strategic Analysis)数据,三星 LTE 手机发货量(单位:百万

台):2012年 30.3,2013 年 86.9,2014 年 113.8。三星 LTE 手机年

收入(单位:百万美元):2012 年 13263.8,2013 年 40094.7,2014

年 50641。最近三年三星 LTE 手机销售稳步增长,2014 年销售了

1 亿多部,5 亿多美元,超过华为 LTE 手机发货量 5 倍,超过华

为 LTE 手机收入 9 倍。

三星在中国的智能手机销售。根据第三方报告赛诺市场调查

数据,列举了 2014 年下半年三星在中国的智能手机销售和三星

在中国的智能手机价格等级。中国市场上越来越多三星 LTE手机,

在中国销售的大概 30%的三星手机平均价格超过 400 美元,60%

以上的手机平均价格超过 200 美元。相比之下,华为手机平均价

格低于 120 美元。

三星 2014 年在中国的智能手机销售。根据第三方报告赛诺

市场调查数据,发货量 5300 万部,收入 19203 百万美元,市场

份额 16.3%。近三年来,三星在中国市场累计收入 535.8 亿美元,

发货 1.4163 亿部手机。

84

华为的立场。华为愿意按 FRAND 条件把标准必要专利许可给

三星,同时愿意从三星获得标准必要专利的 FRAND 的许可。考虑

到各方专利包的实力和全球销售量,即使在交叉许可的情况下,

三星也应该向华为支付许可费。

2015 年 5月 20 日,华为通过 PPT 向三星提出第四次报价。

2015 年 6 月 5日,三星给华为发邮件,表示感谢华为在首尔

与三星会面,很抱歉这么晚才回复邮件,因为发件人忙于其他的

事情。三星认为由双方管理层达成的共识不是三星有必要在交叉

许可情况下向华为支付专利使用费的差额,而是双方在今年的十

月份之前进行善意谈判,以确定交叉许可的条款。暂且不考虑双

方对各自的标准必要专利包的价值和 FRAND 费率的计算都持有不

同观点这个事实,三星愿意在下一次的会议上分享三星对交叉许

可条款的看法,三星认为这会让许可谈判变得富有成效。随信附

有三星在首尔会议上共享的展示报告。

三星 2015 年 5月 20 日在会议上展示的 PPT 具体内容如下:

华为的观点。华为承认三星标准必要专利包的实力比华为标

准必要专利包的实力强。然而,华为声称三星应该为两家公司间

的销售差距支付许可费。

三星的观点。标准必要专利包的价值和实力应由以下因素来

确定:标准相关活动和贡献,LTE 标准必要专利族的规模,标准

必要专利前向引用次数、质量,LTE 标准必要专利的分量、专利

必要性,其他标准必要专利领域(例如 WiFi,HEVC)。

85

LTE 专利实力评估:

第一、LTE 标准相关活动和贡献。三星一直是 3GPP 的活跃会

员,自 1990年以来向 3GPP或 3GPP2标准提交了成百上千个提案,

三星申请专利的技术对 3GPP 标准的成功以及能实施这些标准的

产品都是必要的,华为在 2004 年才开始标准相关的活动。

第二、LTE 专利实力评估。两家公司向 ETSI 声明为标准必要

专利的 LTE 专利数量,根据在 ETSI 声明的 LTE(4G)专利(2015

年 4 月)统计:美国,华为 404,三星 1512;欧洲,华为 333,

三星 939,日本,华为 186,三星 840,德国,华为 1,三星 234,

法国,华为 1,三星 15,澳大利亚,华为 20,三星 366。

第三、专利前向引用指标比较。前向引用指标,三星 12.6,

华为 4.1。以上前向引用指标来自技术会议上使用的 LTE 专利调

查(三星:44 个专利/华为:32个专利)。专利前向引用次数是确

定专利价值的普遍和广泛使用的指标。

第四、LTE 标准必要专利的分量。三星的 LTE 专利主要和空

口协议有关,而华为的专利和网络接口协议领域有关。考虑到大

规模诉讼涉及的大部分标准必要专利和空口协议有关,三星标准

必要专利包比华为的强大多了。

第五、其他标准必要专利包。三星也持有多个类别的标准必

要专利,例如多媒体编解码器(如 HEVC),数字广播(如下一代

数字广播 DVB-NGH,美国 ATSC-MH 标准)和 WiFi。HEVC 在 2013

年被采用为 LTE 标准。

86

PPT 附录。3GPP 相关活动,LTE 提案分布:三星的贡献主要

分布在 RAN1 和 RAN2 领域,然而和三星相比,华为主要聚焦在

RAN3、RAN4 和 RAN5。根据国家应用研究(NAR)实验室报告。

(16)2015 年 7 月 9 日,双方在韩国首尔第十一次见面谈

判。见面前后双方通过邮件讨论会议及谈判相关事宜

2015 年 6 月 10 日,华为给三星发邮件,表示对双方而言,

最重要的是使用富有成效的谈判方式,因为双方的谈判已经持续

了 4 年。华为期待听取三星对交叉许可条款发表的任何意见,尤

其是在商务条款方面。6 月 29 日那周或者 7 月 6 日那周三星有空

吗?在方便的时候,会议地点可以设在深圳或香港。如果三星将

会议日期设在 7月 6 日那周并且在 6 月 20日之前确定会议日期,

华为也可以去首尔参加会议。

2015 年 7 月 9日,双方在韩国首尔见面谈判。

2015 年 7 月 20 日,三星给华为发邮件,表示感谢华为参加

首尔会议。华为可以在附件中找到三星在此次会议中展示的演示

材料。如果华为能分享华为的演示材料,将不胜感激。

三星在 2015 年 7 月份会议上展示的材料具体内容如下(第

一次报价):

2015 年 7 月 20 日,华为给三星发邮件,表示随信附有华为

提议的条款清单,华为已经在七月份的会议上展示了该清单,请

查收。同一天,华为再次发送邮件,表示随信附有更新后的材料,

它更好地包含了华为在七月份的会议上展示的内容,请查收。

87

华为在 2015年 7月会议上展示 PPT,向三星提出第五次报价。

(17)2015 年 8 月 12 日,双方在深圳第十二次见面谈判。

见面前后双方通过邮件讨论会议及谈判相关事宜

2015 年 8月 12日,双方在深圳第十二次见面谈判。

2015 年 8月 13 日,华为给三星发邮件,表示很高兴昨天能

在园区和三星会面。随信附上华为在会议上所做的展示报告,内

容关于华为对三星的方法等的看法,请查收。此外,关于华为七

月份发送给三星的条款清单,在此华为附上相应的幻灯片,其中

做了微小的更改,华为昨天也向三星展示了这些更改。

上述邮件包括两个附件 PPT,分别是华为在 2015 年 7 月和

2015 年 8月两次会议上展示的 PPT。

2015 年 7 月份会议上展示的材料重新发送,该版本具体内容

与 2015年 7 月 20 日发送的版本基本相同,做了微小的修改,体

现在针对 3G(UMTS)历史终端设备销售的非高通芯片组部分(不

考虑 pass through)的比例从 50%修改为 30%。

2015 年 8月 12日华为在会议上展示的 PPT,具体内容如下:

华为对三星所采用方法的看法。三星引用的中国台湾地区的

报告不是对外公开的,华为不能检验其可靠程度。三星引用的中

国台湾地区的报告中的数据与 ETSI 官网的数据不一致。中国法院

判定的交互数字集团的费率不适用于交互数字集团和华为之间的

全球费率。三星关于高通 pass through 问题的陈述既未得到高通

的确认又跟三星之前的陈述不符合。

88

关于三星所使用方法的假设。华为在此通过可靠的和公开的

第三方报告,以及交互数字集团对华为的全球费率,提出关于三

星所使用方法的假设。第三方报告:向 ETSI 声明的 LTE 必要专利

评估,3.0版本,2013 年 6 月,Cyber Creative Institute 有限公

司提供。适用的交互数字集团的费率:中国:0.019%,中国以外

的国家和地区:保密。

许可费的计算(基于声明的专利)。根据 Cyber Creative 报

告声明专利族数,参考交互数字集团的全球许可费率。中国历史

许可费:经过抵扣,三星将需支付×××××美元。中国以外国家和

地区的历史许可费:经过抵扣,三星将需支付××××××美元。

许可费的计算(基于估算的专利)。根据 Cyber Creative 报

告估算专利族数,参考交互数字集团的全球许可费率。中国历史

许可费:经过抵扣,三星将需支付×××××美元。中国以外国家和

地区的历史许可费:经过抵扣,三星将需支付××××××美元。

华为的假设更可靠。历史许可费:需向华为支付的抵扣后的

关于终端设备的许可费为××××××美元,华为需支付的抵扣后的关

于基础设施设备的许可费为××××××美元。

将来的许可费:对于 3G 设备产品,在 2015 年至 2018 年期

间,需向华为支付的经抵扣的许可费为×××××美元至×××××美

元,而对于 4G 设备产品,在 2015 年至 2018 年期间,需向华为

支付的经抵扣的许可费为××××××美元-××××××美元。对于 WCDMA

基础设施产品,在 2015年至 2018 年期间,华为需要支付的经抵

89

扣的许可费为×××××美元至××××美元,而对于 LTE基础设施产品,

在 2015 年至 2018 年期间,华为需要支付的经抵扣的许可费为

×××××美元至×××××美元。

(18)2015 年 9 月 8 日,双方在韩国首尔第十三次见面谈

判,见面前后双方通过邮件讨论会议及谈判相关事宜

2015 年 9月 8日,双方在韩国首尔见面谈判。

2015 年 9月 8日,华为给三星发邮件,表示感谢三星今天在

首尔招待华为。让华为失望的是,在此次谈判中,双方未取得任

何进展。实际情况是,华为已经在 2013 年 7 月向三星提供了样

本专利以供三星评审,而且在华为提供的专利中,至少包含了以

下 6 个已收购的夏普专利族。而且在 2013 年 9 月,华为团队赴

首尔参加技术讨论,在这次讨论中,华为团队已经向三星团队逐

一介绍了这些专利(包括已收购的夏普专利)。6 个夏普专利的编

号和专利号分别为:LTE UE05,US7904778;LTE UE06,US8009663;

LTE UE07,US8000294;LTE UE18,US8259885;LTE UE19,

US8116216;LTE UE20,EP08752866.7。尽管双方的管理层已经

同意在今年十月中旬之前结束谈判,然而,在今天的会议上,三

星还是提出了与夏普专利有关的问题并将其作为正当理由,借此

将当前的谈判期限延长至 2016 年。特别是,三星声称,由于三

星谈判团队的疏忽,其管理层并不知道华为要许可的标准必要专

利中包括华为从夏普处收购的专利。让华为印象深刻的是三星根

本没有认真对待华为的专利以及与华为进行的为期四年多的谈

90

判。此外,三星未提供任何建设性的报价,并且拒绝考虑一个基

于华为还价的折中方案。而且,三星不同意现在提请仲裁,并且

三星不管以往产品双方的巨大销量差距,仍然坚持对之前销售的

产品×××美元的报价,这些都让当前谈判陷入僵局。华为作为标

准必要专利持有者,愿意将其标准必要专利授权给三星。华为还

认为,在过去四年里,华为已经尽力为三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足

够的机会以达成许可协议。

2015 年 9月 11 日,三星给华为发邮件,表示感谢华为参加

首尔会议。双方未在谈判中取得太多进展,三星也对此很失望。

关于华为在邮件中陈述的夏普专利问题,三星想对此进行澄清以

避免双方之间产生任何误解。在这周的首尔会议召开之前,华为

团队让三星认为,华为收购了夏普所有的 LTE 标准必要专利,即

189 个 LTE 标准必要专利族。如华为所知,在八月份的深圳会议

上,华为声称三星在评估两家公司的专利价值时未将夏普 LTE 标

准必要的数量考虑在内,并且华为引用了夏普所有的 189 个 LTE

标准必要专利族。但是,三星的内部调查显示,夏普仅向华为转

让了 54 个 LTE 标准必要专利族。作为对三星提出的有关数量不

符问题的回复,华为在这周的会议上承认,华为仅购买了大约 60

个 LTE 标准必要专利族。华为的描述不当致使三星提议至少召开

一场或两场以上的、与夏普专利相关的技术讨论,因为三星需要

评估之前未在评估中考虑的任何额外的夏普专利。但是,在没有

尝试了解三星提议召开技术会议的原因背景的情况下,华为就声

91

称这是三星为了延迟谈判而采取的策略。三星想要再次强调的是,

三星仍然倾向于在 FRAND 原则下展开谈判,而不想与华为发生任

何形式的法律冲突,并且认为三星一直是个有诚意的许可人和被

许可人。

2015 年 9 月 23 日,华为给三星发邮件,表示在九月份的会

议召开之前,双方曾经在八月份的会议上谈到了夏普的 189 个

LTE 标准必要专利族,但是这个数字是一个假设的数字,华为假

设这个数字是为了说明三星计算 FRAND 费率的方法是对三星自己

不利的。该假设既不是华为的报价,也不能将其理解为华为的报

价。实际情况是,无论是在华为的报价中或者是在华为向三星提

供的条款清单中,华为从未声明,华为已经收购了夏普所有的 LTE

标准必要专利族,但是华为确实认为,华为已经收购了所有的核

心 LTE标准必要专利,这些是夏普 LTE专利包中最有价值的专利。

根据华为的回忆,曾在九月份的会议上回应称,华为已经从夏普

处收购了大约 60个 LTE 标准必要专利族,现在想借此机会澄清,

华为从夏普处收购的 LTE 标准必要专利族的确切数量是 39个。因

此,作为对三星做出的夏普问题相关澄清的回复,华为根本不存

在描述不当问题。

(19)2015 年 11 月 23 日,双方在香港第十四次见面谈判,

见面前后双方通过邮件讨论会议及谈判相关事宜

2015 年 10 月 16 日,华为给三星知识产权总管发邮件,表

示随信附上由华为首席法务官撰写的信件,信件内容是关于华为

92

和三星进行的专利许可谈判。

上述邮件所附信件由华为首席法务官写给三星知识产权总

管,内容如下:

谨代表华为,就与三星之间的专利许可谈判情况给三星写这

封信。在今年 4 月份双方在深圳会面期间,双方曾经约定在今年

10 月中旬之前要就双方的 SEP 许可达成协议,三星愿意按照

FRAND 条款付费获得华为的 SEP 许可。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华为

谈判团队在随后的几个月中与三星谈判团队进行了数次见面讨

论。尽管华为已经尽了最大努力促使这一目标的达成,但令人遗

憾的是双方至今仍未能就协议关键内容,如许可费等方面达成一

致,致使谈判陷入僵局。

作为 SEP 所有人,华为非常乐意按华为在标准组织的承诺和

FRAND 义务向三星提供许可。为此,华为花费超过四年的时间与

三星进行友好谈判,及时提供了华为的谈判权利要求比照表、许

可费率以及许可协议草稿。华为已经以实际行动履行了其作为

SEP 所有人的许可义务。

尽管三星谈判团队建议向华为支付×××美元以解决三星历史

销售的许可问题。但正如华为团队在谈判中已经作出的澄清,三

星不恰当的基于 Interdigital 与华为专利纠纷中非常片面的信

息,以及不恰当地假设双方的专利实力来提出其许可提案。同时

至今三星也没有因为华为的坦诚澄清而调整其许可提案,还明确

拒绝基于 Interdigital 或者苹果与华为之间协议的全部信息来进

93

行仲裁(这两个协议是三星在谈判中一直强调并据此拒绝华为许

可建议的协议)。同时三星还拒绝基于华为的许可建议进行进一步

讨论。

三星谈判团队的上述立场是不合理的,也不符合业界普遍遵

守和认同的 SEP 许可的 FRAND 规则。这样的立场是华为所不能接

受的。尽管如此,如果三星管理层的立场有所不同或有所改变,

华为仍愿意做最后的努力与三星进行协商,以避免不必要的冲突。

希望三星能尽快回复。

2015 年 10月 20 日,三星的给华为首席法务官发邮件,表示

随信附有三星知识产权总管对华为首席法务官邮件的回复。

上述邮件所附信件由三星知识产权总管写给华为首席法务

官,内容如下:

感谢华为 2015 年 10 月 16 日关于双方公司之间的专利许可

谈判的来信。根据双方在 4 月份达成的共识,三星基于 FRAND 条

款提出了反提案,并详细解释了许可费是如何计算的,三星已经

尽了最大的努力来促成协议达成。如同三星团队跟华为在先前几

次面对面会谈中所解释的,三星的提案是基于与 FRAND 相关计算

的多个因素而提出来的,其中包括各方公司专利包的数量以及相

关实力、SEP 的相关法庭决定以及销售收入。

华为宣称三星拒绝调整许可提案,基于与 Interdigital 或苹

果的协议进行仲裁,并基于华为的许可提案进行进一步讨论。对

此,三星表示不认同。其一,三星的许可提案符合 FRAND 条件,

94

反而是华为向三星不合理的索取过高的使用费率,而且华为从未

证明从其他公司收到过如此高的许可费率。其二,谈判还在进行,

因此三星相信此时的仲裁是没有必要的。此外,尽管三星团队再

三请求,华为仍然拒绝提供与 Interdigital 或苹果的协议的具体

条款,这一行为也阻碍了三星对华为提案的评估。其三,三星愿

意就三星的许可提案进行进一步讨论,并且同样考虑华为任何后

续的 FRAND 提案。目前为止,三星尚未从华为收到这样的 FRAND

提案。

三星始终重视其作为 SEP 许可方和被许可方的身份,三星自

身也具有大量涵盖多个标准的这类专利包。因此,在许可谈判期

间,三星提供了权利要求比照表,明确了许可费率和许可费率的

计算方法,其中考虑了上面所提到的各种因素。但是华为却从未

对如何计算许可费率给出任何解释,还曲解华为获得的夏普专利

的数量。所有这些都给三星团队造成了困扰。

尽管对于双方未能达成一致的原因双方持不同意见,三星仍

然致力于 FRAND 背景下的谈判,优于任何形式的法律冲突。因此,

建议双方 11 月份在香港见一面,共同探讨和平解决这个问题的

方法。期待华为的来信。

2015 年 10月 29 日,华为给三星知识产权总管发邮件,表示

随信附有华为的首席法务官的回复。

邮件所附信件由华为首席法务官写给三星知识产权总管,日

期是 2015 年 10 月 28日,内容如下:

95

非常感谢三星的回复。同意三星提议的于 11 月在香港亲自

会面。

为了使会议更有效率进行,也为了表达双方的诚意,华为预

期三星会提出一个新的解决方案,以有效可行地解决双方间的知

识产权问题。

关于三星答复中提到的“交互数字或苹果协议中的具体条

款”,如华为一直在谈判中所解释的,其受制于协议中的保密条款

的要求,华为不能直接向三星披露这两个协议的具体条款。一种

可行的披露方式是去仲裁。如果三星同意华为所建议的仲裁,华

为愿意向独立的仲裁庭披露这两个协议的具体条款,并愿意接受

按照这两个协议进行的仲裁结果。期待三星的回信。

2015 年 11 月 2日,三星给华为发邮件,表示三星知识产权

总管当前正在进行海外商务旅行,他指示发件人以他的名义回复

华为首席法务官的邮件。

三星感谢华为的来信,并且想于 11 月 25 日在华为香港办事

处与华为首席法务官会面。因为谈判还在继续,所以三星知识产

权总管认为没有必要提请仲裁。三星期待与华为会面以讨论如何

友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在检查完航班时刻表后,三星会将 11 月

25 日会议的建议时间告知华为。

2015 年 11 月 23 日,双方在中国香港进行谈判。

(20)2016 年 1 月 21 日,双方在香港第十五次见面谈判,

见面前后双方通过邮件讨论会议及谈判相关事宜

96

2015 年 12 月 31 日,华为给三星发邮件,表示得知华为首

席法务官将在未来几周内与三星会面。为了提高即将召开的会议

的效率,华为在附件中提供了一份交叉许可协议草案以供三星考

虑。除了交叉许可协议草案以外,华为还提供了附信、权利要求

对照表(CC)样本、专利清单以及华为曾展示过的幻灯片以供三

星参考。

上述邮件附件包括如下内容:

写给三星的信件,日期为 2015 年 12 月 31 日,华为向三星

提出第六次报价。2015 年 7 月会议上华为已经展示过的 PPT,前

已总结,此处不再赘述。一份完整的专利许可协议文本。

2016 年 1 月 21 日,双方经过邮件沟通,在中国香港见面会

谈。

2、华为与三星从开始接触谈判到本案起诉之前的谈判过程

中,华为的六次报价

(1)第一次报价

2012 年 3 月 5日,华为向三星提出第一次报价。2012 年 11

月 29日,华为在给三星的邮件中重新发 2012年 3月 5日的报价,

主要内容为:

2011 年,华为通信领域专利包的各项表现均超过三星。从

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三星终端的全球发货量连年攀升,2011 年

发货量达到 327.4 百万台,相比于 2006 年增长了近 3 倍。从统计

数据可以看出,三星终端的全球销售收入逐年增长,2011 年将

97

近 438亿美元。

1、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三星终端在北美的发货量和市场

份额都在逐年提高,一度占领超过 30%的北美终端市场份额。2011

年三星终端发货量和市场份额在北美市场均位居第一。华为在北

美拥有超过 1000 件的授权专利,其中包括相当数量的终端相关

专利可以覆盖上述发货量和市场份额。

2、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三星终端在西欧的发货量和市场份

额增长显著,2011 年更是占领了近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2011

年三星终端发货量和市场份额在西欧市场均位居第一。华为在欧

洲拥有 1000 件左右的授权专利,其中包括相当数量的终端相关

专利可以覆盖上述发货量和市场份额。

3、据统计,三星终端在亚太的发货量逐年大幅增长,市场

份额稳中有升,2011 年发货量和市场份额位居第二。华为在中

国拥有超过 18,000 件的授权专利,其中包括相当数量的终端相关

专利可以覆盖上述发货量和市场份额。

华为拥有 120 件次左右声明的 GSM/EDGE/GPRS 相关的基本专

利,覆盖上述发货量和市场份额。华为拥有 750 件次左右的 UMTS

相关的基本专利,覆盖上述发货量和市场份额。

华为拥有超过 20 件的 CDMA 相关的基本专利,覆盖上述发货

量和市场份额。华为拥有 830件左右的 LTE 相关的基本专利,覆

盖上述发货量和市场份额。

据新闻报道,三星近期在美国市场又取得了 2单 LTE 系统设

98

备的合同。三星在 2011 年已经取代爱立信成为亚洲市场最大的

LTE 设备供应商,并且计划在 2015 年成为移动通信设备前三大制

造商。

华为提议的许可费模式:

各方:华为技术和三星,代表各自的子公司和/或关联公司。

被许可专利:国际标准机构采纳为标准的所有标准必要专

利。

被许可产品:通信终端和通信系统。

许可范围:根据许可专利设计、开发、制造、委托制造、使

用、销售和进口许可产品的一项非独占的、不可转让许可。

豁免:各方对于许可专利不追究对方许可产品侵犯专利权。

许可费:待协商,华为的标准许可费为每台终端产品的××××。

期限:7 年或 10年。

地域:全球。

回授和豁免:与专利和产品范围一致。

(2)第二次报价

2013 年 4 月 7 日,华为向三星提出第二次报价,主要内容为:

本专利许可协议由以下双方于 2013 年___签署:华为技术有

限公司(以下简称:许可人)和三星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被

许可人),鉴于许可人开发了特定 LTE 技术,并且拥有并支配 LTE

标准必要专利,被许可人希望获得许可人的知识产权许可,用于

制造、使用、提供以及销售许可产品和/或许可服务。许可人以获

99

得许可费和其他约定作为交换,同意按照本协议约定的条款授予

该许可。

1、定义

1.1 关联公司:是指任何一方现在或将来直接或间接控制、

受其控制或与其共同被控制的任何法人团体、公司、事务所、或

实体。只有在上述控制存在的情形下,这些实体才被认为是一方

的关联公司。此处的“控制”是指一个实体拥有另一实体 50%以

上的投票权或权益。

1.2 生效日:是指 2013 年__。

1.3 许可的标准必要专利权利要求:是指本协议生效日之后

或本协议期限内,许可人拥有且有权许可的“不需要向非关联第

三方(许可人或其关联公司员工除外)支付对价的”任何标准必

要专利权利要求。

1.4 标准必要专利权利要求:是指如果未获得那些专利权利

要求,在采用或发布相关许可标准时存在的正常技术实践和目前

工艺水平的技术(非商用)背景下,制造、销售、租赁、或以其

他方式处置、维修、使用、或操作符合该相关许可标准的设备或

方法时,必然会侵犯该专利权利要求。

1.5 许可标准:是指国际、国家、或区域标准组织,如 3GPP

(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ETSI(欧洲电信标准协会)、CCSA(中

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等,发布的 LTE 技术规范。该定义中,LTE

是指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

100

1.6 许可产品:是指终端产品和/或基础设备,如果未获得许

可授权,被许可人和/或其关联公司实质设计、制造或委托制造,

并且由被许可人和/或其关联公司提供、销售或为其提供、销售该

终端产品和/或基础设备,必然会侵犯该许可的标准必要专利权利

要求。

1.7 许可服务:是指由被许可人或其关联公司提供的所有用

于维护、支撑、改进、升级、维修、或使用许可产品的服务,或

许可的标准必要专利权利要求适用范围内的所有服务。

1.8 终端产品:是指全部或部分按照或实施该许可标准为消

费者设计适合消费者使用的成品。协议双方约定终端产品包括但

不限于移动电话、USB 记忆棒、其它 PC 卡和软件狗、手持设备、

个人电脑、平板、无线接入点、以及路由器/调制解调器。

1.9 基础设备:是指遵照该许可协议的任何一项或多项的许

可标准的网络中所有电信和/或网络设备产品(软件、固件、和/

或硬件形式)。为避免歧义,基础设备不包括任何终端产品。

1.10实质设计:是指提供给一方或其关联公司用于产品制造

的设计方案、规范、施工图应足够详细,除非为了适应制造商使

用的制造程序及标准对产品特性仅进行轻微改动外,不用加入任

何第三方的设计。

1.11 总售价:是指以下任一适用情况:(a)在正常公允交易

中由被许可人和/或其关联公司销售给善意购买方的许可产品和/

或许可服务所收取的诚实售价;或由被许可人和/或其关联公司用

101

于自身商业用途以其他方式处置许可产品和/或许可服务时,如租

借、租赁、使用等,在此转让之前的日历季度中,正常公允交易

中销售给善意购买方的所有许可产品和/或许可服务所收取的诚

实发票售价的均价;和/或(b)由被许可人和/或其关联公司向客

户销售相关许可产品和/或许可服务支付给被许可人和/或其关联

公司的对价(包括但不限于任何一次性费用、设计费、工程服务

费、和/或设计、提供、或制造许可产品和/或许可服务过程中产

生的任何其他费用支付)。

1.12净售价:等于总售价减去下列费用:

包装材料的实际直接成本

将完整许可产品交付至被许可人客户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保

险和运输费用;

销售税,包括增值税、销售许可产品直接征收的关税和进出

口税。

上述费用扣除需要详细的书面材料证明,并且在任何情况下

第 i、ii、iii 条所列的费用扣除不超过净售价的 5%。

销售,是指使用、提供、销售、租赁或转让许可产品的行为。

首次使用、装运、开具发票时间中最早发生的时间应视为销售形

成的时间。

2、期限

本协议自生效日起,除非依据本协议的规定而终止,有效期

为 8年。

102

3、许可人向被许可人授权

3.1 在遵守本协议条款,包括但不限于及时支付许可费的前

提下,许可人授予被许可人及其关联公司所有许可的标准必要专

利权利要求项下的个人的、不可转让的、全球范围内的、支付许

可费的非独占性许可:

制造、使用、销售、许诺销售、进口、提供、或以其它方式

处置许可产品及许可服务;

只有在被许可人或其关联公司对许可产品进行实质设计的

情况下,才可委托制造实体制造许可产品,且所制造的许可产品

只能提供给被许可人或其关联公司,不得提供给任何第三方;

制造、进口、使用开发、制造、测试、维修许可产品所需的

机器、工具、材料、以及其他媒介。

4、被许可人向许可人授权

按照与本协议实质相当的条款,被许可人同意将其拥有的标

准必要专利权利要求通过独立许可协议授予许可人。

5、对价

基于本协议第 5.2 条,被许可人在本协议生效日之前销售许

可产品和/或许可服务的(历史销售),应向许可人支付首笔预付

费用。被许可人应自本协议生效日起 30 天内,按照本协议第 6

款之规定向许可人提交所有历史销售许可产品信息,并向许可人

支付历史销售许可产品应付的全部许可费。

作为许可人授予本许可的对价,如存在历史销售,被许可人

103

应自每一日历季度结束后或本协议生效日后 45 天内,向许可人

支付由被许可人或其关联公司在该日历季度或本协议生效日之前

每销售一个该许可产品和/或许可服务所得的净售价的××××的金

额。

除按照本协议总额征收的所得税外,任何税费、关税、或进

口税由被许可人承担。除按照一国法律或中国之外的税收管辖所

征收的预扣税(预扣税)外,上述提到的税费均不得从应付给许

可人的款项中扣除。被许可人应合理避免或减轻预扣税负担,在

被许可人向许可人提供预扣税的原始纳税证明、收据、及适当的

书面支付证明的前提下,被许可人向许可人支付本协议项下款项

扣除预扣税之后的所得款项。

本协议项下款项应以美元支付。当被许可人销售许可产品和

/或许可服务的净售价以美元以外的货币结算时,被许可人应根据

销售许可产品和/或许可服务这一日历季度的最后一个工作日时

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的支付净售价国家货币官方汇率将应付给许

可人的许可费这一部分换算为美元计算。

银行账户:任何应付金额应支付给许可人以下银行账户。

逾期付款:对任何应付金额,被许可人未按照规定期限向许

可人支付的,应按照月利息 1%(或其部分)的利率支付罚息。

6、报告和审计

在每一日历季度结束后 30天内,被许可人应向许可人提供上

一日历季度销售的所有许可产品和/或许可服务(或之前未上报的

104

所有许可产品和/或许可服务)的书面详细报告,该报告须经被许

可人授权人员证明。该书面报告应至少包括:(i)本日历季度制

造、销售、装运或以其他方式处置许可产品和/或许可服务的数量、

型号、总售价、净售价;(ii)本日历季度制造、销售、装运或以

其他方式处置许可产品和/或许可服务的销售合同号、客户名;

(iii)根据本协议第 5.2 条计算的使用许可费率、累计许可费到

期金额;(iv)为核实该书面报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许可人合理

要求的其他信息。无论相关季度是否有销售发生,均需按照本条

规定提交书面报告。

被许可人应当保留准确完整的关于销售本协议项下的任何

许可产品和/或许可服务的账簿及记录。该账簿及记录应包含以下

内容:足够详细的信息(以便许可人对被许可人提交给许可人的

任何报告的准确性以及对是否完全遵照本协议各条款进行确认),

销售合同及其他销售许可产品和/或许可服务的书面证明(包括许

可产品的销售数量)、被许可人收取的销售对价、销售发票和购买

发票、库存记录、以及制造记录。被许可人应与其关联公司签订

协议约定每个关联公司同意遵守与本协议第 6 款大体相同的有关

账簿及记录和审计的规定。被许可人与其关联公司签订的协议应

明确申明许可人为上述权利的第三方受益人,有权对被许可人的

每个关联公司行使上述权利。被许可人的每个关联公司的适用账

簿及记录(以及所有支持信息)应包含在上述记录中,并应遵守

本条中关于许可人进行审计的相关规定。

105

许可人(许可人自己和/或其指定的审计人员)在每个日历年

度内不超过一次可以对被许可人及其关联公司的适用账簿及记录

(包括但不限于第 6.2 条规定的账簿及记录)进行审计,以便许

可人确认在许可人按照本协议条款履行义务的前提下,被许可人

或其关联公司是否少支付了许可费。除被许可人及其关联公司提

供其账簿、记录、人力的费用外,审计费用由许可人承担。如果

审计结果显示被许可人及其关联公司在审计期间少付的许可费高

于应付额的 3%或十万(100,000)美元,以较低者为准,被许可

人应当承担所有审计费用,并应在收到相应票据后 15 天内补交

少付的许可费、逾期付款利息、以及本次审计费用(如果适用的

话)。被许可人及其关联公司在账簿及记录适用的日历季度后应保

留用于审计的账簿及记录 4 年。

7、终止

如存在以下情形之一,许可人有权书面通知被许可人本协议

终止:(i)被许可人未履行支付义务或未提交书面报告;(ii)被

许可人未遵守本协议第 6 款之规定;(iii)被许可人造成契约、

陈述、保证、或协议实质性违约;(iv)对许可人的产品主张专利

侵权;(v)对许可人拥有的任何专利提出无效。在上述违约情形

可以补救的情况下,如被许可人在收到许可人书面通知后 30天内

未对上述违约情形进行补救,则许可人有权终止本协议。

存在以下情形时,一方应立即书面通知另一方:(i)无偿还

能力、破产、清算、或申请进入破产或清算程序,或其他无能力

106

偿还的确认行为;(ii)查封、强制执行、或扣押通知方的全部资

产或申请查封、强制执行、或扣押通知方的全部资产;(iii)为

债权人的利益将有关本协议的业务部分转让或转移给受托人;或

(iv)终止或解散正常经营。发生上述情形时,另一方有权随时

通过书面通知终止本协议,该终止即时生效。

如本协议届满或由于任何原因导致本协议于到期前终止,被

许可人应在本协议届满或终止日后 30天内,按照本协议第 6 款之

规定向许可人提交书面报告。被许可人在收到许可人的相关票据

后 15 天内,应向许可人支付终止日之前所有制造、销售、装运

或以其他方式处置的许可产品和/或许可服务以及包括被许可人

及其关联公司剩余库存在内的所有应付却少付的许可费。

8、披露

除非法律要求或履行本协议的合理必要,双方均应对本协议

的具体条款严格保密,未经另一方的书面同意,不得泄漏本协议

具体条款内容。保密义务不适用于本协议的存在。

9、许可专利转让

许可人应按照本协议条款转让或授权许可的标准必要专利

权利要求项下的任何权利。

10、许可不发生转移

根据本协议,任何一方均不得转让其权利(接收付款的权利

除外)或转移其义务。任何上述尝试将视为无效。但是,如一方

经历重组,并且其法定承继人及其关联公司拥有与该方及其关联

107

公司大体相当的资产,可转让其权利和义务给其法定承继人。

11、适用法律

本协议及所有相关交易行为和双方权利义务均适用并按照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法律进行解释,并且不考虑任何冲突法原则的

适用。

凡因本协议所引起的或与之相关的任何争议均应提交香港

国际仲裁中心仲裁,并按照当时有效的《香港国际仲裁中心机构

仲裁规则》最终解决,《香港国际仲裁中心机构仲裁规则》应视作

本款的一部分。仲裁裁决是终局的,对双方均有约束力。

12、其他

许可人保证其有权签订本协议,并有权根据第 3 款向被许可

人授予专利许可。

对本协议中的任何内容不得有如下理解:

暗示、禁反言或其他方式授予任何专利项下的任何许可或其

他权利,本协议明确授权的除外;任何一方或其关联公司就任何

专利的有效性或专利范围做出保证或声明;保证任何在本协议许

可下的制造、销售、租赁、或使用行为不侵犯知识产权;要求任

何一方对本协议项下授予的任何专利进行申请、提起诉讼、或维

持效力。

授予属于任何一方的任何形式的名称、商标名或商标在广告

或宣传中的使用权;有义务提供任何技术信息、技术支持、或专

有技术;授予任何一方或其关联公司复制或模仿另一方或其关联

108

公司产品外观或设计的权利。

各方应确保其根据本协议许可的所有关联公司或根据本协

议要求授予许可的所有关联公司像直接作为本协议的一方一样承

担所有相关义务,任何一方根据本协议所承担的义务均不应被免

除。

如果本协议中的任一条款被有法定资格的管理机关依法宣

布无效、非法或不可执行,只要本协议仍然表明了双方的初衷,

本协议其他条款继续有效、合法、可执行。

根据本协议,即使已通知双方可能存在下列损失,双方对该

损失均不负责:在合同、侵权或其他行为中由本协议引起的专项

损失、间接损失、附带损失、罚金、或从属损失,包括但不限于

按照声称另一方的产品和服务侵犯了任何第三方专利权的侵权诉

讼的任一主张向对方主张权利。

13、不可抗力

不可抗力是指不可预见、不可避免、并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

况(该情况包括但不限于地震、台风、洪水、火灾、战争、或暴

乱)。因不可抗力事故影响一方履行本协议时,应延长履行本协议

的期限并免除惩罚,延长的期限应相当于事故所影响的时间。主

张不可抗力的一方应在不可抗力事故发生之日起 7 个工作日内,

或在通信中断事故中,通信恢复后 7 个工作日内书面通知另一方,

通过传真、电子邮件、或快递向另一方提供关于不可抗力事故的

详细信息,并提供不可抗力发生和持续时间的证明。

109

如主张不可抗力的一方未按照上述规定通知另一方并提供

证明,不应免除其未履行本协议所应承担的责任。

14、不适用严格解释规则

无论协议由哪一方起草,本协议条款不应以严格解释规则对

抗任何一方。各方承诺并同意其已经聘请了称职法律顾问代表其

协商并签署本协议。以资证明,双方自以下授权代表的最后签字

(或盖章)日起开始执行本协议。

(3)第三次报价

2014 年 8 月 25 日,华为向三星提出第三次报价,主要内容

为:“我们认为,三星目前应着重于从华为处获得专利授权,而不

是保持沉默并且不做出任何回应。“我们曾在 2013 年 4 月 7 日向

三星发送过我们的许可报价(包括一份名为 Annex2 的许可协议

草案),该许可报价目前仍有效。除此之外,我们可以向您提供另

一个实用方案,在此方案中,我们的专利权使用费是每部终端产

品收取××××美元。希望认真考虑这个方案。作为一名有诚意的被

许可人,华为再次请求获得三星的标准必要专利许可并向华为披

露三星的 FRAND 费率”。

具体报价内容为: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许可人)和三星电子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被许可人),鉴于:许可人开发了特定 LTE 技术,并且

拥有并支配 LTE 标准必要专利。被许可人希望获得许可人的知识

产权许可,用于制造、使用、提供以及销售许可产品和/或许可服

110

务。许可人以获得许可费和其他约定作为交换,同意按照本协议

约定的条款授予该许可。

定义

关联公司:是指任何一方现在或将来直接或间接控制、受其

控制或与其共同被控制的任何法人团体、公司、事务所、或实体。

只有在上述控制存在的情形下,这些实体才被认为是一方的关联

公司。此处的“控制”是指一个实体拥有另一实体 50%以上的投

票权或权益。

生效日:是指 2014 年______。

许可的标准必要专利权利要求:是指本协议生效日之后或本

协议期限内,许可人拥有且有权许可的“不需要向非关联第三方

(许可人或其关联公司员工除外)支付对价的”任何标准必要专

利权利要求。

标准必要专利权利要求:是指如果未获得那些专利权利要

求,在采用或发布相关许可标准时存在的正常技术实践和目前工

艺水平的技术(非商用)背景下,制造、销售、租赁、或以其他

方式处置、维修、使用、或操作符合该相关许可标准的设备或方

法时,必然会侵犯该专利权利要求。

许可标准:是指国际、国家、或区域标准组织,如 3GPP(第

三代合作伙伴计划)、ETSI(欧洲电信标准协会)、CCSA(中国通

信标准化协会)等,发布的 LTE 技术规范。该定义中,LTE 是指

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

111

许可产品:是指终端产品和/或基础设备。

许可服务:是指由被许可人或其关联公司提供的所有用于维

护、支撑、改进、升级、维修、或使用基础设备的服务,或许可

的标准必要专利权利要求适用范围内的所有服务。

终端产品:是指全部或部分按照或实施该许可标准为消费者

设计适合消费者使用的成品,如果未获得许可授权,被许可人和/

或其关联公司实质设计、制造或委托制造,并且由被许可人和/

或其关联公司提供、销售或为其提供、销售该成品,必然会侵犯

该许可的标准必要专利权利要求。协议双方约定终端产品包括但

不限于移动电话、USB 记忆棒、其它 PC 卡和软件狗、手持设备、

个人电脑、平板、无线接入点、以及路由器/调制解调器。

基础设备:是指遵照该许可协议的任何一项或多项许可标准

的网络中所有电信和/或网络设备产品(软件、固件、和/或硬件

形式)。如果该产品未获得许可授权,被许可人和/或其关联公司

实质设计、制造或委托制造,并且由被许可人和/或其关联公司提

供、销售或为其提供、销售该产品,必然会侵犯该许可的标准必

要专利权利要求。为避免歧义,基础设备不包括任何终端产品。

实质设计:是指提供给一方或其关联公司用于产品制造的设

计方案、规范、施工图应足够详细,除非为了适应制造商使用的

制造程序及标准对产品特性仅进行轻微改动外,不用加入任何第

三方的设计。

总售价:是指以下任一适用情况:(a)在正常公允交易中由

112

被许可人和/或其关联公司销售给善意购买方的许可产品和/或许

可服务所收取的诚实售价;或由被许可人和/或其关联公司用于自

身商业用途以其他方式处置许可产品和/或许可服务时,如租借、

租赁、使用等,在此转让之前的日历季度中,正常公允交易中销

售给善意购买方的所有许可产品和/或许可服务所收取的诚实发

票售价的均价;和/或(b)由被许可人和/或其关联公司向客户销

售相关许可产品和/或许可服务支付给被许可人和/或其关联公司

的对价(包括但不限于任何一次性费用、设计费、工程服务费、

和/或设计、提供、或制造许可产品和/或许可服务过程中产生的

任何其他费用支付)。

净售价:等于总售价减去下列费用:

包装材料的实际直接成本

将完整许可产品交付至被许可人客户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保

险和运输费用;

销售税,包括增值税、销售许可产品直接征收的关税和进出

口税。

上述费用扣除需要详细的书面材料证明,并且在任何情况下

第 i、ii、iii 条所列的费用扣除不超过净售价的 5%。

销售,是指使用、提供、销售、租赁或转让许可产品的行为。

首次使用、装运、开具发票时间中最早发生的时间应视为销售形

成的时间。

期限,本协议自生效日起,除非依据本协议的规定而终止,

113

有效期为 8年。

许可人向被许可人授权

在遵守本协议条款,包括但不限于及时支付许可费的前提

下,许可人授予被许可人及其关联公司所有许可的标准必要专利

权利要求项下的个人的、不可转让的、全球范围内的、支付许可

费的非独占性许可:

制造、使用、销售、许诺销售、进口、提供、或以其他方式

处置许可产品及许可服务;只有在被许可人或其关联公司对许可

产品进行实质设计的情况下,才可委托制造实体制造许可产品,

且所制造的许可产品只能提供给被许可人或其关联公司,不得提

供给任何第三方;制造、进口、使用开发、制造、测试、维修许

可产品所需的机器、工具、材料、以及其他媒介。

被许可人向许可人授权,按照与本协议实质相当的条款,被

许可人同意将其拥有的标准必要专利权利要求通过独立许可协议

授予许可人。

对价

基于本协议第 5.2 条,被许可人在本协议生效日之前销售许

可产品和/或许可服务的(历史销售),应向许可人支付首笔预付

费用。被许可人应自本协议生效日起 30 天内,按照本协议第 6

款之规定向许可人提交所有历史销售许可产品信息,并向许可人

支付历史销售许可产品应付的全部许可费。

作为许可人授予本许可的对价,被许可人应自每一日历日历

114

季度结束后或本协议生效日后 45 天内,基于之前的销售向许可

人支付如下金额:

由被许可人或其关联公司在该日历季度或本协议生效日之

前每销售一个该基础设备和/或相关许可服务所得的净售价的

××××;以及被许可人或其关联公司在该日历季度或本协议生效日

之前每销售一个该终端产品应向许可人支付××××美元。

除按照本协议总额征收的所得税外,任何税费、关税、或进

口税由被许可人承担。除按照一国法律或中国之外的税收管辖所

征收的预扣税(预扣税)外,上述提到的税费均不得从应付给许

可人的款项中扣除。被许可人应合理避免或减轻预扣税负担,在

被许可人向许可人提供预扣税的原始纳税证明、收据、及适当的

书面支付证明的前提下,被许可人向许可人支付本协议项下款项

扣除预扣税之后的所得款项。

本协议项下款项应以美元支付。当被许可人销售许可产品和

/或许可服务的净售价以美元以外的货币结算时,被许可人应根据

销售许可产品和/或许可服务这一日历季度的最后一个工作日时

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的支付净售价国家货币官方汇率将应付给许

可人的许可费这一部分换算为美元计算。

银行账户:任何应付金额应支付给许可人以下银行账户。

逾期付款:对任何应付金额,被许可人未按照规定期限向许

可人支付的,应按照月利息 1%(或其部分)的利率支付罚息。

报告和审计

115

在每一日历季度结束后 30天内,被许可人应向许可人提供上

一日历季度销售的所有许可产品和/或许可服务(或之前未上报的

所有许可产品和/或许可服务)的书面详细报告,该报告须经被许

可人授权人员证明。该书面报告应至少包括:(i)本日历季度制

造、销售、装运或以其他方式处置许可产品和/或许可服务的数量、

型号、总售价、净售价;(ii)本日历季度制造、销售、装运或以

其他式处置许可产品和/或许可服务的销售合同号、客户名;(iii)

根据本协议第 5.2 条计算的使用许可费率、累计许可费到期金额;

(iv)为核实该书面报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许可人合理要求的

其他信息。无论相关季度是否有销售发生,均需按照本条规定提

交书面报告。

被许可人应当保留准确完整的关于销售本协议项下的任何

许可产品和/或许可服务的账簿及记录。该账簿及记录应包含以下

内容:足够详细的信息(以便许可人对被许可人提交给许可人的

任何报告的准确性以及对是否完全遵照本协议各条款进行确认),

销售合同及其他销售许可产品和/或许可服务的书面证明(包括许

可产品的销售数量)、被许可人收取的销售对价、销售发票和购买

发票、库存记录、以及制造记录。被许可人应与其关联公司签订

协议约定每个关联公司同意遵守与本协议第 6 款大体相同的有关

账簿及记录和审计的规定。被许可人与其关联公司签订的协议应

明确申明许可人为上述权利的第三方受益人,有权对被许可人的

每个关联公司行使上述权利。被许可人的每个关联公司的适用账

116

簿及记录(以及所有支持信息)应包含在上述记录中,并应遵守

本条中关于许可人进行审计的相关规定。

许可人(许可人自己和/或其指定的审计人员)在每个日历年

度内不超过一次可以对被许可人及其关联公司的适用记录(包括

但不限于第 6.2 条规定的记录)进行审计,以便许可人确认在许

可人按照本协议条款履行义务的前提下,被许可人或其关联公司

是否少支付了许可费。除被许可人及其关联公司提供其账簿、记

录、人力的费用外,审计费用由许可人承担。如果审计结果显示

被许可人及其关联公司在审计期间少付的许可费高于应付额的

3%或十万(100,000)美元,以较低者为准,被许可人应当承担

所有审计费用,并应在收到相应票据后 15 天内补交少付的许可

费、逾期付款利息、以及本次审计费用(如果适用的话)。被许可

人及其关联公司在账簿及记录适用的日历季度后应保留用于审计

的账簿及记录 4 年。

终止

如存在以下情形之一,许可人有权书面通知被许可人本协议

终止:(i)被许可人未履行支付义务或未提交书面报告;(ii)被

许可人未遵守本协议第 6 款之规定;(iii)被许可人造成契约、

陈述、保证、或协议实质性违约;(iv)对许可人的产品主张专利

侵权;(v)对许可人拥有的任何专利提起无效。在上述违约情形

可以补救的情况下,如被许可人在收到许可人书面通知后 30天内

未对上述违约情形进行补救,则许可人有权终止本协议。

117

存在以下情形时,一方应立即书面通知另一方:(i)无偿还

能力、破产、清算、或申请进入破产或清算程序,或其他无能力

偿还的确认行为;(ii)查封、强制执行、或扣押通知方的全部资

产或申请查封、强制执行、或扣押通知方的全部资产;(iii)为

债权人的利益将有关本协议的业务部分转让或转移给受托人;或

(iv)终止或解散正常经营。发生上述情形时,另一方有权随时

通过书面通知终止本协议,该终止即时生效。

如本协议届满或由于任何原因导致本协议于到期前终止,被

许可人应在本协议届满或终止日后 30天内,按照本协议第 6 款之

规定向许可人提交书面报告。被许可人在收到许可人的相关票据

后 15 天内,应向许可人支付终止日之前所有制造、销售、装运

或以其他方式处置的许可产品和/或许可服务以及包括被许可人

及其关联公司剩余库存在内的所有应付却少付的许可费。

披露

除非法律要求或履行本协议的合理必要,双方均应对本协议

的具体条款严格保密,未经另一方的书面同意,不得泄漏本协议

具体条款内容。保密义务不适用于本协议的存在。

许可专利转让

许可人应按照本协议条款转让或授权许可的标准必要专利

权利要求项下的任何权利。

许可不发生转移

根据本协议,任何一方均不得转让其权利(接收付款的权利

118

除外)或转移其义务。任何上述尝试将视为无效。但是,如一方

经历重组,并且其法定承继人及其关联公司拥有与该方及其关联

公司大体相当的资产,可转让其权利和义务给其法定承继人。

适用法律

本协议及所有相关交易行为和双方权利义务均适用并按照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法律进行解释,并且不考虑任何冲突法原则的

适用。

凡因本协议所引起的或与之相关的任何争议均应提交香港

国际仲裁中心仲裁,并按照提当时有效的《香港国际仲裁中心机

构仲裁规则》最终解决,《香港国际仲裁中心机构仲裁规则》应视

作本款的一部分。仲裁裁决是终局的,对双方均有约束力。

其它

许可人保证其有权签订本协议,并有权根据第 3 款向被许可

人授予专利许可。

对本协议中的任何内容不得有如下理解:

暗示、禁反言或其它方式授予任何专利项下的任何许可或其

他权利,本协议明确授权的除外;

任何一方或其关联公司就任何专利的有效性或专利范围做

出保证或声明;保证任何在本协议许可下的制造、销售、租赁、

或使用行为不侵犯知识产权;要求任何一方对本协议项下授予的

任何专利进行申请、提起诉讼、或维持效力。

授予属于任何一方的任何形式的名称、商标名或商标在广告

119

或宣传中的使用权;有义务提供任何技术信息、技术支持、或专

有技术;授予任何一方或其关联公司复制或模仿另一方或其关联

公司产品外观或设计的权利。

各方应确保其根据本协议许可的所有关联公司或根据本协

议要求授予许可的所有关联公司像直接作为本协议的一方一样承

担所有相关义务,任何一方根据本协议所承担的义务均不应被免

除。

如果本协议中的任一条款被有法定资格的管理机关宣布无

效、非法或不可执行,只要本协议仍然表明了双方的初衷,本协

议其他条款继续有效、合法、可执行。

根据本协议,即使已通知双方可能存在下列损失,双方对该

损失均不负责:在合同、侵权或其他行为中由本协议引起的专项

损失、间接损失、附带损失、罚金、或从属损失,包括但不限于

按照声称另一方的产品和服务侵犯了任何第三方专利权的侵权诉

讼的任一主张向对方主张权利。

不可抗力

不可抗力是指不可预见、不可避免、并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

况(该情况包括但不限于地震、台风、洪水、火灾、战争、或暴

乱)。因不可抗力事故影响一方履行本协议时,应延长履行本协议

的期限并免除惩罚,延长的期限应相当于事故所影响的时间。主

张不可抗力的一方应在不可抗力事故发生之日起 7 个工作日内,

或在通信中断事故中,通信恢复后 7 个工作日内书面通知另一方,

120

通过传真、电子邮件、或快递向另一方提供关于不可抗力事故的

详细信息,并提供不可抗力发生和持续时间的证明。

如主张不可抗力的一方未按照上述规定通知另一方并提供

证明,不应免除其未履行本协议所应承担的责任。

不适用严格解释规则

无论协议由哪一方起草,本协议条款不应以严格解释规则对

抗任何一方。各方承诺并同意其已经聘请了称职法律顾问代表其

协商并签署本协议。

以资证明,双方自以下授权代表的最后签字(或盖章)日起

开始执行本协议。

(4)第四次报价

2015 年 5 月 22 日,华为向三星提出第四次报价,主要内容

如下:

1、双方共同观点

根据 2015 年 4 月华为和三星管理层的会议,双方对正在进

行的专利许可谈判达成以下共同观点:双方同意在不晚于 2015

年 10 月达成一项许可协议,三星不拒绝向华为支付许可费,以

便获得标准必要专利的许可。基于以上共同观点,说明关于华为

向三星提供许可的方式的优点。

2、三星手机全球销售

三星手机全球发货量(单位:百万台),2012 年发货量为

396.5,2013 年为 451.7,2014 年为 405.0。三星手机全球年收入

121

(单位:百万美元),2012年全球年收入为 76450,2013 年全球

年收入为 97777,2014 年为 88798。

3、三星 LTE 手机销售

三星 LTE 手机发货量(单位:百万台),2012 年发货量为 30.3,

2013 年为 86.9,2014 年为 113.8。三星 LTE 手机年收入(单位:

百万美元),2012 年年收入为 13263.8,2013年年收入为 40094.7,

2014 年年收入为 50641。

4、华为对三星手机历史销售的许可费计算

根据美国战略分析公司的统计报告,对按通讯模式划分的不

同类别适用基于销售数量的相同的许可费率,并得出过去四年累

计的许可费如下:

三星手机全球发货量(百万部),其中 UMTS 手机,2011 年

98.5,2012年 189.8,2013 年 213.5,2014 年 178.1,总计 679.9,华

为向三星提供的费率(美元∕部)×××,累计许可费××××××;

TD-SCDMA 手机,2011 年 2.25,2012年 5.7,2013 年 14.1,2014

年 12,总计 34.05,华为向三星提供的费率(美元∕部)×××,

累计许可费×××××;LTE 手机,2011 年 2.6,2012 年 225.8,2013

年 314.5,2014 年 303.9,总计 947.55,华为向三星提供的费率

(美元∕部)×××,累计许可费××××××。鉴于以上计算,过去四

年三星应向华为支付的许可费总额为×××××美元。但是,在 UMTS

手机方面,考虑到高通的 Pass through 问题并估计三星所有 UMTS

手机中有 30%没有使用高通芯片组,因此,UTMS手机的历史许可

122

费可以变更为×××××××××××××××百万,即在 Pass through 后的

许可费总额应该为××××××。

5、华为对三星手机未来销售的许可费计算

对于未来的销售,基于 2014 年销售来计算并对每一类别应

用了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得出以下:华为向三星提供的费

率(美元∕部),UMTS 手机为×××,因为 UMTS 手机发货量,从 2015

到 2018 呈下降趋势,CAGR 为-30%;TD-SCDMA 手机为×××,因为

TD-SCDMA手机发货量,从2015到2018呈下降趋势,CAGR为-20%;

LTE 手机为×××,因为 LTE 手机发货量,从 2015 到 2018 呈上升

趋势,CAGR 为 30%;可见,对三星的 UMTS 和 TD-SCDMA 手机销售

适用下降的平均复合增长率,对 LTE 手机销售适用上升的平均复

合增长率。

6、三星 RAN 设备全球销售

三星 RAN 设备全球销售(百万美元),其中,三星无线接入

网收入,2011 年为 407.9,2012 年为 682.4,2013 年为 937.7,

2014 年为 1157.6;三星 LTE 网络收入,2011 年为 77.7,2012

年为 391.4,2013 年为 681.4,2014 年为 1031.7。

7、华为对三星 RAN 设备历史销售的许可费计算

基于美国 Dell’ORO 报告,华为基于制造收入来适用许可费

率并得出过去四年 LTE设备的累计许可费为××××××美元。具体为:

移动无线接入网 LTE,按收入(百万美元)计算许可费,华为费

率为××××,其中 2011 年以 77.7 计算为××××,2012年以 391.4

123

计算为×××,2013 年以 681.4 计算为××××,2014 年以 1031.7 计

算为××××,总计为××××。

除了 LTE 以外的 RAN设备,过去四年的累积计算为××××××。

具体为:移动无线接入网(其它),按收入(百万美元)计算许可

费,华为费率为××××,其中 2011 年以 330.2 计算为××××,2012

年以 291 计算为××××,2013年以 256.3 计算为××××,2014 年以

125.9计算为××××,总计为××。

8、华为对三星 LTE 设备未来销售的许可费计算

基于美国 Dell’ORO 报告,仅聚焦在 lTE 设备方面,华为在

制造收入基础上适用许可费率,得出未来四年的许可费如下:移

动无线接入网 LTE,按收入(百万美元)计算许可费,华为费率

为××××,CAGR30%,其中 2015 年以 1341.2 计算为××××,2016

年以 1743.6 计算为××××,2017 年以 2266.7 计算为××××,2018

年以 2946.7 计算为××××。

华为观点:华为愿意依据 FRAND 条件把标准必要专利许可给

三星,同时愿意按 FRAND 和同等的条件从三星获得符合其标准必

要专利的许可。以上计算体现了华为对三星的单向许可,但华为

也愿意考虑三星专利价值的因素并进行双向的抵扣。

(5)第五次报价

2015 年 7 月 20 日,华为向三星提出第五次报价,主要内容

如下:

1、华为对条款说明书的建议

124

涉及方,三星和华为,包括各自的关联公司。被许可专利,

3GPP、ETSI、ITU、IEEE、OMA、IETF 等组织设定的无线标准的标

准必要专利。被许可产品,移动通信设备(例如电话、平板电脑、

可穿戴设备)和无线通信网络设备(例如 RAN 和核心网设备)。

许可,以制造、委托制造、使用、销售、进口、许诺销售、或以

其他方式处置许可产品的一项不可撤销的、非独占的、不可转让

且不可分许可的全球范围许可。历史免除,在收到三星就历史销

售的一次性付款后,双方应永久免除和解除另一方、其关联公司、

分销商和客户在生效日期之前引发的因为制造、使用、销售、进

口或以其他方式处置被许可产品而侵犯被许可专利的任何和所有

侵权主张的责任。许可费,三星就历史销售一次性支付$[ ],三

星向华为每年支付$[ ](2015-2022 年)。期限,8 年。防御性

终止授权,在期限内,如果另一方依据在被许可专利以外的专利

发起针对一方的专利侵权诉讼,则一方应有权终止已授权给另一

方的许可。适用法律,美国加州法律。

2、对抵扣后的许可费的假设(针对历史终端设备销售)

根据美国 Strategy 公司的统计报告,我方对按通信模式划分

的不同类别适用基于销售数量的相同的许可费率,得出双方过去

四年累计的许可费如下:

3G(UMTS)手机全球发货量(百万部),三星 2011 年为 98.5,

2012 年为 189.8,2013 年为 213.5,2014 年为 178.1,总计 679.9,

许可费率×××美元每部,累计许可费(百万美元)为××××××,非

125

高通芯片组部分(不可虑 Pass through)50%。3G(UMTS)手机全

球发货量(百万部),华为 2011 年为 10.2,2012 年为 14.8,2013

年为 22.9,2014 年为 31.87,总计 79.77,许可费率×××美元每部,

累计许可费(百万美元)为××××××,非高通芯片组部分(不可虑

Pass through)20%。

4G 手机全球发货量(百万部),三星 2011 年为 2.6,2012

年为 30.3,2013 年为 86.9,2014 年为 113.8,总计 233.6,许可

费率×××美元每部,累计许可费(百万美元)为××××××。4G 手机

全球发货量(百万部),华为 2011 年为 0,2012 年为 0.7,2013

年为 2.5,2014 年为 21.4,总计 24.6,许可费率×××美元每部,

累计许可费(百万美元)为×××××。

据此,在 pass-through 之后就历史销售的 3G(UMTS)产品

抵扣后的许可费应为××××××××××××××××××××××××××××。历史

销售的 LTE 产品抵扣后的许可费应为×××××××××××××××××××。

就历史销售的 3G 和 4G 产品的许可费总额应为××××××××。

3、对抵扣后的许可费的假设(针对未来终端设备销售)

对于未来的销售,我方在基于 2014 年销售对各方适用不同

的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并且 3G手机考虑了高通 pass-through

问题后,得出以下:

3G(UMTS)手机,三星 CAGR 为-30%,非高通芯片组部分 50%,

许可费率×××美元/部,考虑 pass-through 后的许可费 2015 年为

31.17,2016 年为 21.82,2017 年为 15.27,2018 年为 10.69。

126

3G(UMTS)手机,华为 CAGR 为-12%,非高通芯片组部分 20%,

许可费率×××美元/部,考虑 pass-through 后的许可费 2015 年为

×××,2016 年为××××,2017 年为××××,2018 年为××××。2015

年抵扣后的许可费为××××××, 2016 年抵扣后的许可费为

××××××,2017 年抵扣后的许可费为××××××,2018 年抵扣后的

许可费为××××××。

4G 手机,三星 CAGR 为 30%,许可费率×××美元/部,2015 年

许可费为×××××,2016 年为××××××,2017 年为××××××,2018

年为××××××。4G 手机,华为 CAGR 为 50%,许可费率×××美元/部,

2015 年为×××××,2016 年为×××××,2017 年为××××××,2018

年为××××××。2015 年抵扣后的许可费为××××××,2016 年抵扣后

的许可费为××××××,2017 年抵扣后的许可费为××××××,2018

年抵扣后的许可费为××××××。可见,2015 年至 2018 年期间就未

来销售的 3G(UMTS)产品抵扣后的许可费在××××××到×××××之

间,对于 4G 产品,在××××××到××××××之间。

4、对抵扣后的许可费的假设(针对基础设施设备历史销售)

根据美国 Dell’Oro 报告,基于各方的基础设施设备

(LTE+WCDMA)的销售收入对双方适用相同的许可费率,得出以

下:

WCDMA 基础设施设备销售收入(百万美元),三星许可费率

××××,2011 年为×××××,2012 年为×××××,2013 年为×××××,

2014 年为×××××,总计×××××。华为许可费率××××,2011 年为

127

××××××,2012 年为××××××,2013 年为××××××,2014 年为

××××××,总计××××××。累计抵扣后的许可费××××××。LTE 基础

设施设备销售收入(百万美元),三星许可费率×××××,2011 年

为××××,2012 年为××××××,2013 年为××××××,2014 年为

××××××,总计××××××。华为许可费率××××,2011 年为×××××,

2012 年为××××××,2013 年为××××××,2014 年为××××××,总计

××××××。累计抵扣后的许可费×××××。可以得出,就 WCDMA 和

LTE 基础设施产品历史销售的抵扣后的许可费应为:

×××××××××××××××××××,换言之,在抵扣后,三星可以就基

础设施设备的历史销售向华为收取×××××××。对于以往总销售

额,如果把终端设备的历史许可费和基础设施设备的历史许可费

合并,做个抵扣,得出以下:三星应支付华为××××××××××××

×××××××××。

5、对抵扣后的许可费的假设(针对未来基础设施设备销售)

对于未来的销售,我方基于 2014 年销售,对双方 WCDMA 产

品适用相同的下降的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对各方 LTE 产品

适用不同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得出以下:

WCDMA 基础设施设备销售收入(百万美元),三星许可费率

×××××,2014 年为×××××,CAGR 为-10%,2015 年为×××××,2016

年为×××××,2017 年为×××××,2018 年为×××××。华为许可费率

××××,2014 年为××××××,CAGR 为-10%,2015 年为××××××,2016

年为××××××,2017 年为××××××,2018 年为×××××××。抵扣后

128

的许可费 2015 年为××××××,2016 年为××××××,2017 年为

××××××,2018 年为××××××。LTE 基础设施设备销售收入(百万

美元),三星许可费率××××,2014年为××××××,CAGR为 30%,2015

年为××××××,2016年为××××××,2017年为××××××,2018年为

××××××。华为许可费率××××,2014年为××××××,CAGR为 10%,

2015年为××××××,2016年为××××××,2017年为××××××,2018

年为××××××。抵扣后的许可费 2015 年为××××××,2016 年为

×××××,2017年为××××××,2018年为×××××××。

可以得出,2015 年至 2018 年期间就未来 WCDMA 产品销售的

抵扣后的许可费在××××××到××××××之间,对于 LTE 产品,在

××××××到××××××之间。

6、对抵扣后的许可费假设的进一步解释

华为的观点是合理的许可费率不应该基于整个被许可产品

的价值,我们至少需要考虑被许可专利中有请求权项的发明或发

明特性的功能对实施被许可专利的被许可产品的相关功能的价值

所做的贡献。

华为在 2015 年 5 月和 7 月会议上所提供的移动通信设备每

件费率,是基于以上的观点来计算的。在这两次会议上我方提供

的无线通信网络设备(基础设施设备)费率不完全符合这个观点,

这样做仅仅为了简化计算和更高效地达成许可协议,然而这并不

代表我方上述观点有任何改变。

(6)第六次报价

129

2015 年 12 月 31 日,华为向三星提出第六次报价,主要内

容如下:

请见所附的华为所提供的交叉许可协议草稿以做参考。除了

该草稿之外,我们有下列几点需要澄清:

1、华为曾于 2013 年 4 月向三星提供了一份单边专利许可协

议草稿,并于 2014 年 8 月提供了一份更新的协议草稿。考虑到

现有情形,我们在此提供所附的交叉许可协议草稿。

2、为了简化交叉许可协议定稿,我们现主要关注 LTE SEP

和 LTE 功能产品的许可。尽管如此,如同双方在之前谈判中曾讨

论过的,华为愿意按照 FRAND 条款向三星授予华为 3G 相关 SEP

的许可,并且愿意从三星获取三星 3G 相关 SEP 的许可。我们可

以在交叉许可协议中包括 3G SEP 许可。

3、尽管在交叉许可协议(草稿)中许可费支付一栏是空出

的,华为所提供的条款书已经列出的各方具体比率和许可费仍然

是有效的。基于华为的理解,我们假定三星 SEP 包实力与华为的

处于同一水平。因此,我们假定各方的 FRAND 比率相同。尽管如

此,如果调整后的比率更加公正合理,那我们也仍可考虑就设定

的许可费率做出一些调整,我们可以根据宋博士和您会面的结果

填上这些空格。

4、在我们所提供的条款书中,我们将 LTE SEP 的许可费率设

定为××××每单位,而我们的计算方法如下:

××××××××××××××××××××××××××××××××××××××××××××××

130

×××××××××××××××××××××××××××××××××××××××××××××××××

×××××××××××××××××××。

××××××××××××××××××××××××××××××××××××××××××××××

×××××××××××××××××××××××××××××××××××××××××××××××××

××××××××××××××××××××××××××××××××××××××××××××××××。

××××××××××××××××××××××××××××××××××××××××××××××

××××××××××××××××××××。

我们还将 3G SEP 的许可费率设定为××××,而我们的设定方

法如下:

××××××××××××××××××××××××××××××××××××××××××××××

×××××××××××××××××××××××××××××××××××××××××××××××××

××××××××××××××。

××××××××××××××××××××××××××××××××××××××××××××××

×××××××××××××××××××××××××。

×××××××××××××××××××××××××××××××××××××××××××××。

3、华为与三星从开始接触谈判到本案起诉之前的谈判过程

中,三星的一次报价

2015 年 7 月 20 日,三星向华为第一次提出报价:三星对华

为报价××××××,认为华为的 FRAND 许可费率为××××××。

原文具体如下:

许可专利。2G,3G,4G,a(例如,Wi-Fi,蓝牙等)。

许可产品。无线移动终端和/或基础设施设备(硬件、软件、

131

服务)。

许可期限 10 年(2011-2020)。

三星公平、合理、无歧视(FRAND)许可费率××××××(基于

销售收入)。

××××××××××××××××××××××××××××××××××××××××××××××

××××××××××××××××××××××××××××××××××××××××××××××。

××××××××××××××××××××××××××××××××××××。

××××××××××××××××××××××××××××××××××××。

××××××××××××××××××××××××××××××××××××××××××××××

××××××××××××××××××××××××××××××××××××××××××。

××××××××××××××××××××××××××××××××××××××。

××××××××××××××××××××××××××××××。

××××××××××××××××××××××××××××××××。

××××××××××××××××××××××××××××××××××××××××××××××

××××××××××××××××××××××。

××××××××××××××××××××××××××××××。

××××××××××××××××××××××××××××××××××××××××××××××

××××××××××××××。

××××××××××××××××××××××××××××××××××××××××××××××

×××××××××××××××××××××××××××××××××××××××××××××××××

×××××××××××××××××××××××××××××××××××××。

××××××××××××××××××××××××××××××××××××××××××××××

132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3

××××××××××××××××××××××××××××××××××××××

××××××××××××××××××××××××××××××××××××××××××

××××××××××××××××××××××

××××××××××××××××××××××××××××××××××××××××××××××

××××××××××××××××××××××××××××××××××××××××××××

××××××××××××××××××××××××××××××××××××

××××××××××××××××××××××

××××××××××××××××××××××××××××××××××××××××××××××

××××××××××××××××××××××××××××××××××××××××××××

××××××××××××××××××××××××××××××××××××

×××××××××××××××××

××××××××××××××××××××××××××××××

××××××××××××××××××××××××××××××××××××××××××××××

××××××××××××××××××

××××××××××××××××××××××××××××××

××××××××××××××××××××××××××××××××××××××××××××××

××××××××××××××

三星 70%的搭载高通芯片的 WCDMA 手机已经通过高通获得华

为的专利许可,因此三星需要支付给华为的净许可费约为××××××

美元。××××××××××××××××××××××××××××××××××

现有许可协议下的三星标准必要专利还未许可给高通的客

户。

134

未来许可费:考虑到华为智能手机业务的快速增长和双方专

利组合之间存在的差距,华为应向三星支付许可费。

(二)华为与三星在本案起诉之后至本院组织双方召开调解

会议之前的谈判情况

2016 年 5 月 25 日,华为在本院提起本案诉讼。本院在组织

双方进行证据交换时,告知双方,为了促成双方达成标准必要专

利交叉许可协议,双方可以自行接触进行谈判并进行报价,也可

以由双方授权的负责人在本院的主持下进行调解,并可以就各自

的标准必要专利进行许可报价。2016 年 5 月 25 日至 2017 年 6

月 15日之间,双方继续往来邮件的事实如下:

2016 年 5 月 25 日,华为给三星发邮件,表示随信附有华为

发出的与当前情况相关的信件以及相关附件。

上述邮件附件是华为写给三星的信件,日期为 2016 年 5 月

25 日,内容如下:

就华为与三星之间的专利许可谈判情况,写这封信。尽管有

华为的不断努力促使谈判,双方历时近五年的谈判仍停滞,华为

对此感到失望。如三星所知,华为曾多次提出 FRAND报价,并解

释其许可费计算方法,但已被三星断然拒绝。华为还在多个场合

提出了对争议的 FRAND 条件提交给第三方仲裁庭中立裁决,也被

三星拒绝了。

三星可能很快会意识到华为在美国和中国提起的针对三星

的法律诉讼,尤其是针对华为的 3GPP 标准必要专利的侵权。华为

135

不愿意却不得不走这条路,因为华为的管理层和许可团队五年徒

劳的努力后,必须要促使三星真诚地进行谈判。经过五年,也没

有与三星就达成 FRAND 许可协议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华为已经别

无选择,只能采取法律措施作为最后手段来保护自己的 SEP 价值。

正如华为在过去五年反复提出的,华为愿意在 FRAND 条件下

将所有 3GPP 标准中必要的华为 SEP 授权给三星,包括现在已在诉

讼中起诉的 SEP,华为也愿意获取三星相关的 SEP 许可。华为认

为自身已完全履行了作为 SEP 所有者和 SEP 使用者的义务,无论

是相关司法管辖区的法律要求还是相关标准制定组织的规定所要

求的义务。华为仍然相信自身向三星提出的合理报价符合其作为

SEP 权利人的 FRAND 义务。华为也认为,华为的报价不仅受到华

为之前信函中概述的计算方法的支持,并在多次谈判会议中得到

很好的阐述,而且也与华为以往的可比许可实践、以及近期在多

个司法管辖区域对 FRAND 义务的发展以及其他相关因素相一致。

华为一直愿意在遵守华为和第三方之间的保密协议及保密义务的

前提下,提供关于报价的详细信息,包括潜在的许可费的计算。

在 2013 年 7 月和 2015 年 12 月,华为向三星提供了华为专

利的非穷尽清单和相关的权利要求比照表,这些专利是华为根据

ETSI的 IPR政策已经声明的为标准必要的华为权利以及华为认为

三星已实施的标准中必要的华为专利。在这封信中,华为又补充

了新增的华为专利的非穷尽的清单和权利要求比照表,其中包括

华为根据 ETSI 的 IPR 政策声明的标准必要专利、及华为认为的三

136

星实施的标准的必要专利和三星由此侵犯的专利。为方便起见,

附上补充名单的副本和相应的权利要求比照表。

尽管不得不采取法律措施作为最后的手段,华为仍保持开放

的态度并愿意与三星讨论任何可能和建设性的解决方案,以达成

FRAND 许可协议。华为希望三星认真考虑华为的提议或者提出切

实可行的提案。

2016 年 7 月 13 日,三星给华为发邮件,表示随信附有三星

对华为 5月 25 日发送的信件的回复,请查收。

上述邮件附件是三星写给华为的信件,日期为 2016 年 7 月

13 日,内容如下:

这封信是答复华为 2016年 5月 25日关于华为在中国和美国

起诉三星的来信。三星不同意华为所声称的华为“没有选择”只

能提起诉讼。三星对谈判很有诚意,没理由相信双方谈判已经陷

入僵局。令人遗憾的是华为提起诉讼的决定已经让三星没有选择,

只能同样做出回应,在中国对华为提起诉讼。

华为不积极寻求“建设性的解决方案”以求达成 FRAND 交叉

许可协议的态度让人难以接受。华为援引三星的 FRAND 义务来向

美国加利福尼亚法院请求禁止三星继续针对华为对三星所宣称的

必要专利的侵权行为来寻求禁令救济。此外,在华为就其 FRAND

相关 SEP 同时在中国提起的八件诉讼案中,华为所诉求的也只有

禁令救济。三星是一个真诚的被许可方,曾自愿与 SEP 持有人(包

括直接竞争对手)订立多个许可,并曾尝试与华为协商订立此类

137

许可,而华为则决定无视其 FRAND 义务而单边向三星诉求此类救

济的行为则反映了华为获得过高非 FRAND 许可费的不当企图。

三星不认为三星提出免许可费的交叉许可违反了 FRAND 义

务。当华为首次与三星接触时提及 SEP 的交叉许可将提供专利“和

平”,三星理解华为想要的是免许可费的交叉许可。尽管华为现在

又表示不同意,华为提供给三星的条款现已远高于中国法庭先前

所接受的,本身并不 FRAND。

华为主张三星反复拒绝华为提出的将此争端提交给第三方

仲裁以寻求解决方案的说法也是不正确的。与华为提案相反的是,

华为从未提出过三星可以接受的真正的仲裁提案,而只是表明如

果许可费率是双方主要的分歧点则华为欢迎仲裁,而后华为又坚

称任何仲裁都将限于华为同苹果的许可以及其同 IDC 的仲裁范

围,但关于这仲裁,华为至今仍拒绝透露任何细节。

华为表明华为欢迎共同探讨建设性的解决方案,进而与三星

达成 FRAND交叉许可协议。而三星可以肯定的是三星同样乐于探

讨出一个方案来和平解决现有争端。如果华为真心希望寻求这样

的解决方案,华为应当及时放弃所有的禁令救济诉讼,真诚地同

三星共同协商协议,而没有禁令的不当威胁。就这一点,三星可

以肯定的是如果华为放弃在中国基于 SEP 对三星提起禁令救济诉

讼,三星也会放弃出于防卫而在中国对华为提起的禁令救济诉讼。

三星期待华为的来信。

2016 年 8月 8日,华为给三星发邮件,表示附件为华为对三

138

星于 2016 年 7 月 13 日发送的邮件的回复,请查收。

上述邮件包括两个附件:华为写给三星的信件,日期为 2016

年 8月 8日,内容如下:

在此回复三星 2016 年 7 月 13 日的信。华为不同意并坚决否

认,任何无视 FRAND 义务或试图获得过多的非 FRAND 许可费的说

法。相反,华为一直在寻求与三星友好达成全球交叉许可,从华

为这多年的努力可以看出,华为向三星提供权利要求比照表、专

利许可协议草案、支持华为许可费提案的许可报价和材料,以及

提供了有约束力的仲裁提议。实际上,华为仍希望友好地解决诉

讼。但是,经过 5 年的谈判,三星并没有以认真和真诚的态度参

与其中,以与华为达成决议,总是拖延回避。虽然三星对华为认

为双方的谈判陷入“僵局”表示震惊,但无论多不合理,至少从

去年夏天开始三星就不愿重新考虑其任何立场并且无视华为寻找

解决方案的不断努力。

三星提出的华为对双方间的“专利和平”的愿望初始表达在

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双方之间任何许可证的应免许可费是毫无根据

的。在表达对双方之间的“专利和平”的愿望时,华为从未提出

双方之间的任何许可将会或应该免许可费;相反,华为一贯站在

任何这样的许可都应向华为支付净许可费的立场,与双方的

FRAND 义务一致。在表达“专利和平”的愿望时,华为只是表达

了华为希望避免因为三星的持续拖延和顽固而不得不寻求诉讼的

情况。

139

华为已经开始的诉讼绝不能证明华为试图逃避其 FRAND 义

务。相反,华为力求一个中立的裁判—美国加州北区的地方法庭,

来确定双方之间的交叉许可的 FRAND 条款。可以肯定,三星拒绝

参加诚信的 FRAND 谈判迫使华为采取措施来保护自己在中国的知

识产权,同样的,三星在过去几年表现其不愿意签订 FRAND 许可

或通过有约束力的仲裁解决此类许可证的条款,华为才不得不这

样做。即使在今天,如下重申,三星有能力通过同意具有约束力

的程序,如一个有约束力的仲裁,来避免华为采取保护其知识产

权的不必要措施,以解决双方的争议。相反,三星信中提议,华

为直接放弃其在中国的禁令救济,而三星却不作出任何承诺,以

解决双方的更广泛争议。

在三星信中,三星错误地声称,华为从未提出三星本可以接

受的仲裁提案。事实是三星立即拒绝了华为建议的仲裁,所以双

方从来没有达到详细交换仲裁提案的地步。需明确,无论如何,

华为至少在 2013 年 5月 27 日、2014 年 5月 21 日和 2015 年 10

月 28 日做了努力,让双方将争议提交保密的仲裁程序解决,使

得在不违反各自与其他方签署的协议的保密条款情况下,可以披

露双方签订的协议。而且华为在 2015 年 10 月 28 日的提案中明

确,华为愿意在仲裁程序的保护机密性的情况下披露华为与

InterDigital 和苹果公司的协议的具体条款,华为从未提议仲裁

只能限于考虑前述协议。

暂且不谈这段历史,华为注意到三星的声明,三星愿意讨论

140

友好解决双方的争议的方法。需要明确的是,华为仍然愿意将双

方目前的争议提交有约束力的仲裁,可以一次性全部确定双方公

司之间的全球专利交叉许可协议的条款。华为建议,在国际争议

解决中心(ICDR)的规则下进行此仲裁。ICDR 在专利许可争议方

面经验丰富,将为华为和三星提供高效中立的机制,来解决双方

不能达成一致的条款。仲裁开始后,将遵循三星和华为之间有约

束力的仲裁协议来执行,华为或三星针对对方提起的未决专利侵

权诉讼,包括任何禁令救济的索赔,都会中止。这类索赔在仲裁

结论及最终专利许可协议执行后将会被撤销。

为方便三星考虑此提议,这封信的附录 A 更详细地阐述了华

为提出的双方之间的仲裁协议条款的概要。如果三星对这些条款

有任何异议,华为愿意考虑合理的反建议。双方之间交换的建议

条款将不对其具有约束力,除非及直到三星和华为之间达成并签

署最终有约束力和明确的仲裁协议。

华为准备提供一份全球专利许可协议草案,作为识别要提交

仲裁的有争议条款的基础。华为请求在收到这封信的十天内,三

星以书面形式确认三星是否愿意开始与华为进行有约束力的仲裁

程序。如果三星确认其愿意并承诺加入到有约束力的仲裁过程中,

华为建议双方承诺进行谈判,并尽快达成最终仲裁协议。华为期

待三星的回复。

附录 A 仲裁条款建议说明书,内容如下:

对华为和三星具有约束力的仲裁条款建议总结如下。与本仲

141

裁相关的任何协议以双方于合适时间进一步协商和最终协议的签

署为准。最终仲裁协议一旦签署(包括与最终仲裁协议相关的交

叉许可协议的签署),双方在仲裁未决前应暂停任何针对对方的未

决法律诉讼。

双方:(1)华为及其关联公司(华为),(2)三星电子有限

公司及其关联公司(三星)

仲裁机构:国际争议解决中心(ICDR)

仲裁地点:美国纽约州纽约市

仲裁规则:ICDR 通过的国际仲裁规则

证据规则:国际律师协会(IBA)国际仲裁取证规则(2010)

仲裁庭:仲裁由三名仲裁员组成的仲裁庭执行。双方各指定

一名仲裁员并通知仲裁机构和对方。双方指定的两名合作仲裁员

应选定第三个仲裁员作为仲裁庭的首席仲裁员。

仲裁语言:仲裁应使用英语

快速程序:仲裁应快速进行。双方都希望仲裁庭应于 2018

年 2月 1 日前作出终局裁决。

仲裁范围:2015 年 12 月 31 日,华为向三星提供了专利许

可协议(PLA)草案。双方应以该 PLA 草案为协议模板面对面友好

协商 PLA 协议条款。仲裁庭应解决双方无法解决或无法达成一致

的 PLA协议条款(“争议条款”),通过确定针对各方许可给另一方

的与许可方依据(公平、合理、无歧视)(FRAND)条款许可其许

可专利的承诺相一致的许可专利的条款,在一个或多个终局裁决

142

中阐述 PLA 协议应包括的最终条款。

裁决:仲裁庭应在其终局裁决中阐释其裁决的依据。仲裁庭

的裁决是终局的,对双方均有约束力,且在法律容许的最大范围

内不得上诉。仲裁应是解决争议条款唯一且排他性的程序。

双方同意的 PLA 协议条款:双方同意以下条款应纳入 PLA 协

议:

(1)许可标准:3G 和 4G 标准,即 3GPP 和/或相关地区标准

化组织(例如,ETSI、TIA、T1P1、ARIB、TTC 和 CCSA)制定的

3G 和 4G 技术规范;(2)许可专利:制造、销售、租赁,或以其

他方式处置、修理、使用或操作符合相关许可标准的设备或方法

时从技术角度不可能不侵犯的专利权利要求;(3)许可产品:符

合许可专利且无此处的授权许可会侵犯许可专利的任何终端产品

和基础设施设备,但许可产品不包括以下任意一种产品:(i)中

间产品(例如,芯片、模块、专用集成电路);(ii)固网接入网

和网元;(iii)光设备;(iv)服务;(4)许可:一方应按照其许

可专利授予另一方非排他的、不可转让的、不可分许可、全球性

的许可,使另一方制造、委托制造、使用、销售、进口、许诺销

售、使复制或以其他方式处置许可产品;(5)历史豁免:以支付

的 PLA 协议生效日之前使用许可专利的许可费用为准,各方应免

除另一方于 PLA 协议生效日之前的行为的责任;(6)专利权转让、

排他许可或转移:任意一方于仲裁协议生效之日和 PLA 协议期限

内拥有或控制的许可专利不应转让、排他许可、或转移给第三方,

143

除非该第三方以书面形式同意该许可专利的任何义务对该第三方

有约束力;(7)期限:六年,自 2017 年 1 月 1 日起;(8)适用

法律:美国纽约州法律,不考虑法律条款冲突。

无并行程序:(1)仲裁一旦开始,双方应在可实现的范围内

暂停任何未决法律诉讼,包括涉及或不涉及许可专利的专利侵权

诉讼、任何类型的无效诉讼、或确认判决之诉。如果有任意一家

管辖法院不允许申请暂停诉讼,提起该法律诉讼的一方应不影响

实体权利地撤销法律诉讼。一旦仲裁庭作出终局裁决,双方应按

照仲裁庭最终缔结的 PLA 协议撤销未决诉讼且不可再诉。(2)仲

裁一旦开始,双方应避免在世界各地对对方发起(i)专利侵权或

(ii)任何专利无效的诉讼声明。

保密性:所有进行的仲裁程序和仲裁裁决应严格保密。该仲

裁程序进行过程中披露的任何形式的一切信息、文件、资料应仅

用作这些仲裁程序。双方同意仲裁规则中授权仲裁机构管理人员

发表或公开提供选定的裁决、命令、判决、或裁定的第 30(3)

条款的第二部分不应适用该仲裁,无论在实施过程中该裁决、命

令、判决、或裁定是否已经公开。尽管如此,任意一方都不应被

禁止披露:(i)PLA 协议协商和仲裁的存在;(ii)仲裁庭已经作

出裁决的事实;(iii)PLA协议已签署的事实,要么是仲裁之外双

方共同达成协议的方式,要么是依据仲裁裁决;(iv)公共领域任

何已有的信息;(v)给法律顾问、诉讼顾问、专家证人和仲裁员,

但仅限仲裁中使用;(vi)为了实施仲裁协议或仲裁庭的任何判决

144

或裁决、或根据法律法规或证券交易规则的要求所需要披露的范

围。

2016 年 8 月 24 日,三星给华为发邮件,表示请查收三星对

华为 2016 年 8 月 8日信件的回复。

上述邮件附件是三星写给华为的信件,日期为 2016 年 8 月

24 日,内容如下:

这是回复华为 2016 年 8月 8日的信件。

华为所说的华为遵守 FRAND义务,而三星没有遵守是不符合

事实的。一方面,华为声称三星拒绝参与协商和重新考虑立场,

而实际上,是三星在谈判期间,不断向华为提供有利的许可条件

来让步(注释 1 例如,2012年 3月 5日:三星提出华为支付×××××

美金的平衡支付;2014 年 2 月 24 日:三星提出互免许可费的交

叉许可;2015 年 8 月 12日:三星提出基于双方历史销售额,支

付华为××××美金的平衡支付)。相反,华为在要求三星为受惠产

品支付××××许可费率的根本要求上从未动摇,更重要的是,也从

未试图证明该任意、不可变的许可费率。例如,华为未提供任何

关于任何机构为华为 3G和 4G的 SEP实际支付了如此巨额专利许

可费率的证据。华为也未证明美国或中国的任一法庭批准过相似

SEP 专利包的接近该费率的 FRAND 专利许可费。相反的,在华为

的坚持下,广东高级法院设定 InterDigital 的 3G 和 4G 的 SEP

portfolio 的 FRAND 费率为 0.019%。然而,华为拒绝华为和三星

间的交叉授权的许可费率以该 Interdigital费率为起点。

145

因此,华为的诉讼策略与其 FRAND 义务相违背。尽管华为在

加州北区诉讼中请求包括了要求判决设立专利交叉许可的条款,

但华为同时又在中国提出禁令的诉讼,而三星在中国不仅出售移

动设备产品也制造移动设备。很明显,华为想在美国诉讼中任意

许可条款被确定之前,通过获得(中国)禁令威胁中受益,并希

望利用该威胁迫使三星为避免该风险接受华为不合理的许可条

款。这些手段与真诚不符,与华为自愿与 ETSI 及其成员做出的同

意根据 FRAND 条件许可其声明的基本专利的承诺不符。

另外,三星不同意华为对各方仲裁讨论的描述。尽管华为在

不同时间可能即兴地提到过仲裁,但是华为最初告知三星,仲裁

依赖于除了许可费以外的其他条件能被双方(协商)解决。但一

直到 2016 年 8 月 8 号的信件之前,华为从来没有提供任何具体

的仲裁条款以供三星考虑。因此,华为关于三星立即回绝仲裁的

说法是不正确的。

三星和华为一样,也有解决双方广泛争议的明确期望,但是

希望三星参与不公平谈判是不合理的,尤其是华为在禁止中国生

产三星设备(因此影响全球销售)的紧迫威胁下,利用进行中的

法律诉讼强收过高的非 FRAND 的许可费。因此,华为提出只有在

仲裁程序商议、同意并启动后,华为所申请的多个禁令诉讼的中

止才生效是完全不合理的,因为多个司法管辖区进行的诉讼会造

成不利环境意图强加有利于华为的仲裁条款。

尽管华为如此行动,三星仍准备与华为见面进行关于双方争

146

议解决方案的高效会谈。另外,尽管三星担心同意放弃通过仲裁

进行司法程序的权利,三星仍愿意坐下来与华为对此进行详细的

讨论。三星提醒华为,是华为而不是三星,选择停止谈判并在中

国提出多个禁令请求,同时又在美国起诉并试图阻止三星请求任

何类似的禁令救济。如上所述,在继续推进多个中国禁令诉讼的

情况下,华为坚持三星参与涉及仲裁或其他的谈判既不公平也不

可接受。相反,三星提议双方撤回或延缓各自在中国的未决诉讼

至少 90天,在此期间,双方应会面来商讨此争议的大致解决方案,

以及华为的仲裁提议。鉴于一个或多个中国司法管辖区不允许个

别案件延缓,三星提议发起诉讼的一方保留权利撤回起诉,如果

谈判失败再提起诉讼。三星相信此方法更经济有效,并可为双方

解决此争议提供最好时机。希望华为尽快回复,并接受三星提出

会面的提议,最好是在未来 30 天内。

2016 年 9月 7 日,华为给三星发邮件,表示随信附有华为对

三星 8月 24 日信件的回复,请查收。

上述邮件附件是华为写给三星的信件,日期为 2016 年 9月 6

日,内容如下:

对三星于 2016 年 8月 24 日的来信,华为深感失望,就像是

又一次无用的尝试,对双方先前交易的表述完全不准确,仿佛就

是为了诉讼的目的。与其尝试一一纠正三星来信中的错误陈述,

华为更希望明确以下几点:

华为自始至终都愿意在 FRAND条件下授予三星华为的标准必

147

要专利包许可。同样,华为也愿意在 FRAND 条件下获得三星的 SEP

包许可。就这一点,华为已经表明了自身的立场,真心尝试与三

星进行协商已经五年,并采取各种措施来推进协商。而在这一过

程中,华为也多次反复提出将这个问题提交给中立仲裁方。然而

三星却声称华为从未透露其仲裁提案的具体细节,但凡三星之前

对这一提案表现出丝毫兴趣,我方也会乐意提供具体的提案,正

如华为现在所做的一样。最后,很显然三星对真正达成协议并不

感兴趣,华为进一步表示愿意就双方交叉许可 FRAND条件诉求司

法裁决。与之相反的是,三星却坚决拒绝尝试通过中立的第三方

来解决双方的争端。即便是现在,虽然三星使用华为的知识产权,

但是三星显然仍在尝试尽力拖延向华为支付费用,三星仅仅只提

议“参与讨论解决方案”而不是为达到该目的而承诺任何有约束

力的程序。

华为已经向三星详细解释了华为 FRAND 许可费提案的依据,

这也反映出华为对 SEP 包的规格和价值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三星

认为华为坚持“首要要求为三星对每个相关产品支付××××的许可

费”的看法往好了说是误解,往差了说是完全错误的。三星应该

非常清楚,华为的许可费提案是经过时间认真考量提出的,结果

是建立在反映三星产品(使用的)相关标准的价值的许可基础之

上。此外,华为从未表示华为不愿意进一步去改良和细化该提案。

同样地,华为已经解释过三星方面迟延针对华为全球专利包

的许可费提议是明显不合理的,尤其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所裁定

148

的是针对 InterDigital 拥有的规模更小(且不那么有价值)的中

国专利包的许可费率。因此,华为拒绝将 InterDigital 案的中国

费率作为华为和三星之间全球交叉许可的依据也就很难说是“武

断的”。与之相反的是,三星却始终坚持这是认真严肃的提案,彰

显出三星并非诚心与华为协商,不是一个有诚意的被许可方。

在此背景下,华为在中国向三星提起的专利侵权诉讼绝非不

符合华为的 FRAND 义务。正如业内权威所认知的,也是三星自身

所主张的,ETSI IPR 政策本质上不禁止任何情况下 SEP 持有人

寻求禁令救济(注释 1 三星的公共利益声明,关于具体电子设备,

包括无线通信设备、便携式音乐和数据处理设备、以及平板电脑,

ITC Inv. No. 337-TA-794,2012 年 10 月 12 日,2-3 页,引用

证词:ETSI 规则不禁止 SEP 持有人诉求禁令救济如 ITC 驱逐令;

并且声明“明线规则限制 SEP 持有者在阻止其他人使用 SEP 的权

利,不考虑 SEP 持有者在加入标准过程中同意的实际条件,也不

考虑使用者是否愿意就 FRAND 许可进行协商,从根本上来看是不

公正的”)。当某个被许可方——如此处的三星——“单方拒绝【支

付】FRAND 许可费或不合理拖延谈判造成同等结果”时,禁令救

济是合适的禁令救济。苹果公司和摩托罗拉公司,757 F.3d

1286,1332(Fed. Cir. 2014)。

在任何情况下,三星坚持认为华为在中国的诉讼行为的进行

使得双方无法达成公平的协议以解决双方争端是毫无根据的。在

华为提起诉讼的短短数周之内,三星自身就在中国向华为提起了

149

14 项诉讼以诉求禁令救济。中国无疑是华为最大的市场,也是华

为制造生产几乎所有的符合标准的产品用以销往全球的地方。因

此,就这一点来看,诉讼行为带来的危害很大程度上是等同的。

尽管如此,考虑到双方在中国各自发起的侵权诉讼时间,距离发

布禁令的时间还早,如果双方及时行动,那么双方完全有足够的

时间来达成公平仲裁程序的协议。虑及此,但凡三星曾指出不同

意华为于 2016 年 8 月 8 日提供的详细仲裁提案中的哪怕一个条

款,而不是毫无根据的宣称在某种程度上“强迫”三星接受不平

等条款,谈判必然早有建设性成效。正如华为在 8 月 8日的信件

中所解释的,华为所提供的条款书意在促进双方谈话,华为愿意

考虑任何三星可能做出的合理的反提案。

早已经过 5 年毫无进展的谈判,尽管华为仍然准备随时与三

星会面,并试图解决双方的分歧,但是仅仅是根据三星关于双方

再次会面的提案而中止或撤销现有法律程序,华为认为是不必要

的也是不明智的。实际上,如同三星也会认同的一样,华为不认

为,在没有确认双方争端可用其他途径解决的诉讼中,比如通过

和解、有约束力的仲裁或在其他审判地裁决,中国法庭会同意中

止审理案件的申请。但是请放心,只要双方能够共同达成书面的

有约束力的让中立的第三方(法庭或仲裁庭)来决定双方全球交

叉许可协议的 FRAND 条款的协议,华为就可暂停所有禁令诉讼程

序。如果三星真心希望解决双方分歧,那么华为相信双方早在任

一方面临即将到来的禁令之前就可达成协议。何时何地三星想要

150

会面,请一定告知。

2016 年 10 月 14 日,三星给华为发邮件,表示随信附上三

星给华为的信件,内容是对华为 8 月 15 日给高通的关于三星的

WCDMA 专利声明信件的回复。

上述邮件附件是三星写给华为的信件,日期为 2016 年 10月

14 日,内容如下:

三星收到了华为于 2016 年 8月 15 日发出的信函,该信函声

称通知高通和三星,华为“打算终止一切适用于华为与高通之间

的许可和协议,因其可能适用于任何为三星制造、被三星使用、

销售或转让给三星的产品”,除非三星撤销针对华为的某些专利侵

权主张。

如华为所知,三星没有权限访问华为信函中提及的华为与高

通之间的协议,因此三星不能评估华为关于协议内容的陈述。此

外,三星不同意华为提出的“包含高通部件的华为产品一直获得

并将继续获得三星 W-CDMA 标准必要专利的许可”的观点。

尽管如此,三星在此通知华为,三星撤销与华为在美国和中

国正在进行的专利侵权诉讼中关于 WCDMA 标准必要专利的主张,

即刻生效。因此,华为任何关于终止适用于华为的许可或协议的

主张并没有实际意义。

三星重申三星及其外部律师并未审阅过华为提出主张的协

议,因此三星保留未来维护其 WCDMA 标准必要专利的一切权利。

(三)在案件审理期间本院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的标准必要

151

专利交叉许可调解工作

本案庭审结束后,为尽快解决双方之间的纠纷,促使双方当

事人达成标准必要专利交叉许可协议,本院于 2017年 6月 15日,

向双方当事人发出《通知书》,要求双方当事人自收到通知之日起

7 个工作日确定各自负责报价事务的联络人,并将联络人的姓名、

电话、电子邮箱告知对方和法院,同时,要求双方当事人自收到

通知之日起 40 日内对标准必要专利许可使用费进行相互报价,

并将每一次相互报价的内容抄送本院指定的电子邮箱,并事先通

知本院指定的工作人员。

1、华为在调解期间的报价

2017 年 7 月 25日,原告向被告方进行报价,具体内容如下:

合同双方,华为和三星,包括各自的关联公司。

许可专利,对应3GPP、ETSI、ITU、IEEE、OMA、IETF 等标

准组织设定的无线标准的标准必要专利。

许可产品,移动通信设备(例如手机、平板以及可穿戴设备)

和无线通信网络设备(例如无线接入网和核心网设备)。

许可,在许可方所有的许可专利下,在全球范围内、不可撤

销的、非独占的、不可转让且不可分许地进行许可产品的制造、

委托制造、使用、销售、进口、许诺销售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历史豁免,在收到三星就历史销售的一次性付款(根据下述

许可费率计算得到)后,华为应永久免除和解除三星及其关联公

司、分销商和客户在生效日期之前因为制造、使用、销售、进口

152

或以其他方式处置被许可产品而引发的侵犯被许可专利的任何和

所有侵权主张的责任。

三星应向华为支付的许可费,终端产品,在美国及欧洲的销

售,4G:许可产品销售价格的××××,××××××××××××,世界其他

地区的销售(包含中国),4G:许可产品销售价格的××××,

×××××××××。基础设施设备,在美国及欧洲的销售,4G:许可产

品销售价格的××××,世界其他地区的销售(包含中国),4G:许

可产品销售价格的××××。协议期限,2011 年 1 月 1 日—2022 年

12月 31 日。

2、本院组织召开的第一次调解会议的情况

截止 2017 年 7 月 25 日(本院要求双方报价的上述四十日期

间届满日),我院收到华为的上述报价,但未收到三星方的报价。

为妥善解决双方之间的标准必要专利纠纷,促成双方达成标准必

要专利交叉许可协议,本院于 2017 年 7 月 26 日再次向双方发出

通知,要求双方自收到本通知之日起七日内,向本院报送具有标

准必要专利许可谈判决策权、签约权的授权代表名单(包括姓名、

职务、联系方式、电子邮箱等信息)。同时,双方确定的授权代表

于 2017 年 8月 22 日参加由本院主持的调解会议。

2017 年 8 月 22 日,本院组织双方召开第一次调解会议。在

调解会议上,本院询问三星方为何在 40 天内未进行报价,三星

方表示其无法进行报价,原因是直接报价的条件尚不成熟。本院

询问三星方其如提出报价需要哪些前提条件,三星方表示这些条

153

件所包含的要素在调解会议上无法准确说出来。但同时表示,对

专利的范围、地区、专利是否有效、专利的必要性、是不是构成

侵权,对这些侵权的评估怎么做,都需要谈判双方有共同的看法

后再进行下一步。本院组织的第一次调解会议,由于三星方未进

行报价,未取得进展。为了促成双方达成标准必要专利交叉许可

协议,本院告知双方将于 2017年 9月 12日召开第二次调解会议,

并要求三星方在 2017年 9月 12日之前以清单的方式明确提出报

价的条件。同时,本院向双方释明:本院在裁判华为与三星方之

间的标准必要专利侵权纠纷案件时,双方在本院组织调解过程中

的行为,将成为本院评判双方在谈判过程中是否遵循 FRAND 原则

的依据。

3、本院组织召开的第二次调解会议的情况

2017 年 9月 12 日,本院组织双方召开第二次调解会议。在

这次调解会议上,三星方称提出报价的条件有四项,即:许可专

利的范围、许可产品的范围、许可专利的地域范围、许可期限等。

针对三星方的观点,华为认为,三星方提出的这些条件不是双方

进行知识产权谈判的前提,而是需要进行知识产权谈判的内容和

需要解决的问题。华为在过去五年的报价及诉讼中,进行了多次

报价,并发送相应的许可协议文本草案,里面都包含了三星方提

出的这些许可条件前提,但三星方从未实质性的对上述问题给出

过回应。三星方称,三星方在涉案标准必要专利发生纠纷前,已

经依据华为诉 IDC 判决向华为做出了符合 FRAND 原则的报价。但

154

当时所依据的情况和目前的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所以还需要对

许可的前提条件进行重新谈判。在这次调解会上,本院告知三星

方,如果愿意对华为的报价进行实质性回应,应在 2017 年 9 月

19日之前,否则本院不再组织调解,并将依据开庭和调解的情况

进行判决。

4、三星方对华为报价的回应

2017 年 9 月 15 日,三星方申请将实质性回应的时间延长一

周(至 2017 年 9 月 26 日),为了促成双方达成标准必要专利许

可协议,本院同意三星方的延期申请。2017 年 9 月 22 日,三星

方提交针对华为报价的回复意见,主要内容如下:

针对华为的此次报价,三星方在 2016 年 12 月 13 日已进行

实质性回复,但鉴于三星方上次报价时的情况已经发生变化,双

方应当首先就报价的前提条件达成一致意见,才能实质有效地推

动双方之间的谈判。现再次提供三星方 2016 年 12 月 13 日已进

行实质性回复的完整内容:

(1)介绍 按照法院对于双方专利纠纷调解的要求,三星仅

向法院提交本条款清单,本条款清单是三星目前针对双方 SEP 组

合的全球交叉许可报价。

(2)当事人 三星和华为及其关联方。

(3)管辖法律选择以及争议解决、适用法律 本协议应适用

美国纽约州法律,并按照该法律进行解释,排除冲突法适用原则,

尽管有前述规定,关于专利侵权和有效性事宜,应适用授予相关

155

专利权的国家或地区的实体法律。争议解决,任何因本协议的违

约、终止或有效性问题所产生的纠纷、争议或主张应由美国加利

福尼亚北区地方法院进行解决。

(4)许可专利 2G、3G、4G、+a(例如,WiFi,蓝牙等)。

(5)许可产品 无线移动终端和基础设施产品(硬件、软件、

服务)。

(6)许可 不可撤销的、非排他的、不可转让的、不可分许

可的许可,制造、使用、销售、许诺销售、进口或以其他方式处

理许可产品,要求其他公司按照规范来制造产品的权利(即代工

权)。

(7)许可的地理范围 全球。

(8)生效日期 协议生效日期为双方均签署本协议的日期。

(9)期限 10年(2011-2020)。

(10)历史豁免 在协议期限内,针对一方及其关联公司的

董事、雇员、代理人、继承人、经销商、许可产品供应商、分销

商及客户在生效日期之前对另一方及其关联公司所持有或控制的

任何专利做出的侵权行为,另一方及其关联公司在此豁免、免除

并永久解除其针对该方主张的所有侵权责任。各方同意立即撤回

全球范围内双方间的所有进行中的诉讼。

(11)保密 任何一方均可披露本协议的存在,但本协议的

条款应保密,除以下情况外,双方现在或将来均不得将其任何部

分泄露给任何第三方。即经另一方书面同意、披露对象是有权要

156

求进行披露的政府部门、法律或法律程序另外要求进行的披露、

向代表一方的审计人员或会计人员进行披露,前提是披露方应在

进行披露之前就被披露方所应承担的同等保密义务进行书面说

明、向其关联公司进行的披露,前提是披露方应在进行披露之前

就被披露方所应承担的同等保密义务进行书面说明。双方同意新

闻发布会的如下表述,宣布双方已经就各自的标准必要专利组合

按照保密条款签订了交叉许可协议。

(12)付款 三星应向华为支付的许可费:许可产品销售收

入的×××××;华为向三星支付的许可费:许可产品销售收入的

××××××。

5、华为对三星方回应的答复

2017 年 10月 20 日,华为答复三星方的上述回复意见:接受

三星方提出的上述第 1、2、3、4、5、8、9、10 项。将上述第 6

项修改为“在收到三星就历史销售的一次性付款(根据下述许可

费率计算得到)后,合同一方应永久免除和解除合同相对方及其

关联公司、分销商和客户在生效日期之前因为制造、使用、销售、

进口或以其他方式处置被许可产品而引发的侵犯被许可专利的任

何和所有侵权主张的责任”。将上述第 7 项修改为“终端产品,

在美国及欧洲的销售, 4G:许可产品销售价格的××××,

×××××××××,世界其他地区的销售(包含中国),4G:许可产品

销售价格的××××,×××××××××××。基础设施设备,在美国及欧洲

的销售,4G:许可产品销售价格的××××,世界其他地区的销售(包

157

含中国),4G:许可产品销售价格的××××”。在原第 11 项内容的

基础上增加内容“双方也可以不开新闻发布会,根据相互同意的

新闻发布稿各自发布新闻”。将上述第 12项中的争议解决修改为

“任何因本协议的违约,终止或有效性问题所产生的纠纷、争议

或主张应由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进行解决”。增加一项内容即第

13 项为:“历史付费由净付费方在合同生效日起 30 天内抵扣后金

额,未来许可费由净付费方在每个季度结束后 30 天内支付抵扣后

金额”。

五、华为提交的华为与三星标准必要专利实力的证据

华为称,华为和三星在全球所拥有的标准必要专利实力相

当,其在中国所拥有的标准必要专利的实力强于三星。华为提交

如下证据来证明:

(一)ABIresearch 研究机构的研究报告

1、ABIresearch 研究机构 2011 年出具的研究报告

华为提交了 ABIresearch 研究机构 2011 年出具的《LTE 知识

产权评估——标准制定视角》的研究报告,其主要内容为,该报

告的研究目的在于展现各大公司在 3GPP LTE RAN 标准相关知识产

权贡献方面的相对地位,确定为 LTE RAN 标准贡献最多知识产权

的公司在专利组合方面的相对优势。报告指出,选择无线分析接

入网络 RAN这部分的原因在于,此部分标准与核心网络相比,有

基站和终端设备,产品量及市场价值较高。报告分析的技术规范

包括 3GPP RAN1、3GPP RAN2、3GPP RAN3 等领域。

158

该报告在获批采纳的提案数方面的结论为:2005 年至 2011

年上半年期间,LTE RAN 标准获批采纳的提案总数中华为总数为

398.23,三星总数为 288.20,在爱立信、诺基亚(包括诺基亚西

门子网络)、华为、阿尔卡特—朗讯、高通、三星、摩托罗拉、

NTT DocoMo、CATT、LG Electronics、松下、NEC、中兴、HTC、Vodafone

等获批提案数排名前十五的公司中,华为排名第 3,三星排名第

6。

2、ABIresearch 研究机构 2013 年 7 月 3 日出具的研究报告

华为提交了 ABIresearch 研究机构 2013 年 7 月 3 日出具的

《3GPP 内部标准引领地位》的研究报告,其主要内容为,该报告

的目标是评估每个公司在 3GPP 标准制定中的引领地位。报告指

出,目前移动无线生态系统正在经历向第四代(4G)技术发展的

巨大转变,WCDMA/HSPA 在技术方面继续进步。该报告从主席职位

数、报告人职位数、提案数、讨论文件数、更改请求数、获批采

纳的提案数等六项指标来进行分析,报告所使用的所有原始数据

均来自 3GPP 网站的公开信息。报告分析的技术规范包括 RAN:

RAN1、RAN2、RAN3、RAN4、RAN5,SA:SA1、SA2、SA3、SA4、SA5,

CT:CT1、CT3、CT4。

该报告在获批采纳的提案数方面的结论为:2009 年至 2012

年四年间向 3GPP 工作组 RAN1、RAN2、RAN3、RAN4、RAN5、SA2、

SA3、SA5、CT1、CT3 和 CT4 提交并获批采纳的提案数中华为总数

为 4582,三星总数为 855,在爱立信、华为、诺基亚网络、阿尔

159

卡特—朗讯、中兴通讯、高通、诺基亚、CATT、三星、NEC 等获

批提案数排名前十的公司中,华为排名第 2,三星排名第 9。

3、ABIresearch 研究机构 2016 年 8 月 25 日出具的研究报告

华为提交了 ABIresearch 研究机构 2016 年 8 月 25 日出具的

《3GPP 组织中 LTE 标准领导地位和终端标准必要专利组合分析》

的研究报告,其主要内容为,该报告研究的目的是,基于 3GPP

网站上的公开信息,特别是参与的各公司在标准制定过程中的贡

献程度,形象地说明 3GPP 组织 LTE 标准中最具影响力的公司,其

中特别注意各公司获得采纳的标准提案数量,因为这与这些提案

相关的专利往往是实施 LTE 标准时必不可少的,这项研究着眼于

所有工作组中的被采纳的提案,但也特别关注了涉及终端设备使

用的 LTE 技术的六个工作组。报告通过搜索被 3GPP 采纳的 LTE

标准提案来识别各公司对 3GPP LTE 标准的核心贡献,方法是通过

查看 3GPP 会议文件来计算 LTE 标准中已获批采纳的提案数目。报

告通过主席职位数、报告人职位数、提案数量、获批采纳的提案

数四项指标来评估每个公司在 3GPP 标准制定中的引领地位。其

中,在获批采纳的提案数指标方面,报告指出,获批采纳的提案

代表提交给3GPP并经3GPP同意和批准的技术贡献的数量和质量,

被采纳提案成为标准的一部分,被采纳的提案表明该公司能够用

自己的知识产权来影响标准,因此是衡量标准必要专利组合的客

观指标。报告分析的技术规范包括 RAN:RAN1、RAN2、RAN3、RAN4、

RAN5,SA:SA1、SA2、SA3、SA4、SA5,CT:CT1、CT3、CT4。该

160

报告跟踪分析了参与 3GPP 标准制定过程的所有公司,也跟踪了移

动网络运营商。

该报告在获批采纳的提案数方面的结论为:2009 年至 2015

年第 3 季度,3GPP 中 13 个工作组 RAN:RAN1、RAN2、RAN3、RAN4、

RAN5,SA:SA1、SA2、SA3、SA4、SA5,CT:CT1、CT3、CT4 的

获批采纳的提案数中华为总数为 6596,三星总数为 1324,在爱

立信、华为、诺基亚网络、高通、阿尔卡特—朗讯、中兴通讯、

三星、安立、罗德与施瓦茨、中国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等获批提

案数排名前十的公司中,华为排名第 2,三星排名第 7;在 3GPP

中 6 个与终端设备密切相关的工作组的获批采纳的提案,包括

RAN1、RAN2、RAN4、SA2、SA3 和 CT1,华为获批采纳的提案总数

为 3630,三星总数为 834,在爱立信、华为、高通、诺基亚网络、

阿尔卡特—朗讯、中国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中兴通讯、三星、

诺基亚、英特尔等获批提案数排名前十的公司中,华为排名第 2,

三星排名第 8。

ABI 提案数据显示,IDC 的提案贡献与华为和三星相比实力非

常弱。根据 ABI 统计数据,2009 年-2015 年 3 季度期间 11 个工

作组(RAN1-4,SA2-5,CT1,CT3-4,不统计运营商)中的获批提

案数:华为排名第 2(5544 件),三星排名第 7(1081 件),IDC

排名第 24(112 件)。

2009 年-2015 年 3 季度期间 6 个工作组(RAN1-2,RAN4,

SA2-3,CT1,不统计运营商)中的获批提案数:华为排名第 2(3630

161

件),三星排名第 9(834 件),IDC 排名第 23(99件)。

(二)Cyber Creative Institute 研究机构的研究报告

华为提交了 Cyber Creative Institute 研究机构 2012 年出具

的《向 ETSI 声明的 LTE 必要专利评估》的研究报告,其主要内容

为,虽然 ETSI 是一个欧洲标准设定组织,但是声明其专利对于

LTE 必要的公司不仅有欧洲公司,还有很多欧洲以外的公司,因

为欧洲的电信市场长期以来比较大,培育了诸多杰出公司,因此,

各参与公司向 ETSI 声明专利的数量构成各公司知识产权实力的

重要指数。ETSI 披露了其成员公司声明对于 LTE 标准必要专利的

列表,然而要评估真实的知识产权实力仅计算声明专利的数量还

不够,因为以下两个因素,一是同一发明重复出现,ETSI 列表包

含有多项使用同一优先权的专利,但大多数情况下更为合适的是

将这些专利计入同一专利族;二是各个公司的声明标准不一,依

ETSI 政策,各个公司自行判断声明必要专利,ETSI 并不确认或否

决声明专利是否确实必要,因此,对标准界定不同,进而导致声

明专利数量存在大量差异。为处理上述困难,该报告首先将 ETSI

列表分类,依据专利族将所列专利分类,得出可用于评估的有效

声明专利集,然后依据同一标准评估得出的集,确定真正必要专

利的具体数量。各公司声明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按照 FRAND 条款

许可专利声明是专利纳入标准的强制性要求,二是各公司做出声

明的目的在于向公众展示其战略性知识产权实力。

Cyber Creative Institute 研究机构的研究报告显示,在所有

162

统计的公司中,三星声明的标准必要专利的数量为 652 族,占声

明比例的 11%;华为声明的标准必要专利的数量为 603族,占声

明比例的 10.2%;分别排在第二和第三位。因为声明的专利的数

量较大,研究人员采用抽样评估方法来得出必要专利的数量,研

究人员为各公司选定了样本专利进行评估,依据样本得出必要专

利的比例,然后将声明专利的总数量乘以得出的比例估算出必要

专利的总数量。研究机构选取三星的专利样本为 174 个,选取华

为的专利样本为 161 个,经过评估,以声明专利为基数的标准必

要专利的比例为,三星为 43.7%,华为为 45.3%。经估算,三星必

要专利的数量为 233 族,占总数的 7.7%,华为必要专利的数量为

273 族,占总数的 9%。

(三)FRI 研究机构的研究报告

华为提交了 Fairfield Resources International 研究机构

2009 年 1 月 6 日出具的《声明对 WCDMA 标准必要的专利(截止

2008 年 12月)评估》的研究报告,FRI 研究机构的研究报告涵盖

了 2005 年 2 月 1 日报告中向 ETSI 或 ARIB 公开或声明对 WCDMA

第 7 版标准必要的 380项专利族所包含的专利和已公开的申请,

其中,150 项(39%)认定为必要或者可能必要。报告共评估了

477 项专利,包括 97 项研究人员认为必须评估的附加成员专利,

与先前提供的有关 WCDMA 必要专利的三个报告合计共评估了

1889 项专利族,其中,529 项(28%)认为必要。报告指出,与

研究人员在 2006 年研究得出的 25%、总体 28%相比,两项最为突

163

出的结果是中国声明必要专利的数量较大,占所有被专家认定为

必要的声明专利的 39%。报告指出声明必要专利在技术类别上包

括网络类、Layer 类、无线电资源类等。该报告针对华为的 111

项声明的标准必要专利族,其中,被认为 51 项专利族为必要和

可能必要专利,必要专利和可能必要专利的比例为 46%。三星合

计被研究的 103 项声明的标准必要专利族,被认为 15 项专利族

为必要专利和可能必要专利,必要专利和可能必要专利的比例为

15%。

(四)丁峙教授专家报告

根据原告提交的丁峙教授专家报告显示,该报告依据汤森路

透数据(TR 数据)做出,描述了如下内容:TR 数据以 ETSI 和 TTA

(韩国电信技术协会)的数据库声明的截止到 2015 年 1 月 1 日

的标准必要专利为基础数据,经过数据收集和去重、同族专利添

加、将专利和专利申请分组为专利族、并根据状态对专利族分类,

从而锁定分析范围为“有至少一个已授权未到期的专利,且有英

语或中文成员的专利族”,收集各个专利族的转让信息等附加数

据、通过蜂窝代别对每个专利族进行分类等步骤,对标准必要专

利声明信息进行统计,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标准必要性研究。

根据 TR 数据,在 4G/LTE 领域,分析结果发现全球声明标准

必要专利族总共有 7077 个专利族,其中 2535 个被认定为标准必

要。华为拥有 711 个声明标准必要专利族(占总数 10%),其中

356 个被认定为标准必要(占总数 14%),华为必要专利率为 50%。

164

三星拥有 791 个声明 LTE 专利族(占总数 11%),其中 196 个被

认定为标准必要(占总数 8%),三星必要专利率为 25%。

在 4G/LTE 领域,分析结果发现对于中国标准必要专利族,华

为拥有 672个声明 LTE 标准必要专利族,其中 351 个被认定为标

准必要。三星拥有 486 个声明 LTE 专利族,其中 144 个被认定为

标准必要。

在 3G/UMTS 领域,分析结果发现全球声明标准必要专利族总

共有 5158 个专利族,其中 1639个被认定为标准必要。华为拥有

612 个声明标准必要专利族,其中 274 个被认定为标准必要。三

星拥有 214 个声明专利族,其中 84 个被认定为标准必要。

(五)Rudi Bekkers 的研究报告

Rudi Bekkers 研究报告介绍了 Rudi Bekkers 的资历信息,其

具有荷兰埃因霍温理工大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涉及关于移动电

话的全球移动通讯系统标准的开发,自 2003 年以来担任荷兰埃因

霍温理工大学的终身教员,在标准与知识产权之间的关系方面发

表了许多学术论文和书籍,其与波士顿商学院、麻省理工学院斯

隆管理学院等一些高校合作,花数年时间参与编制了十三个主要

标准制定组织披露的标准必要专利综合数据库,还接受欧洲委员

会(DG 企业与竞争)、美国国家科学院(NAS)、ETSI、ITU 等机构

的委托从事标准知识产权政策的研究;目前,Rudi Bekkers 还担

任 NAS的委员会成员,对 2012-2013 年签署的标准中的专利进行

研究,目前是 IEEE 欧洲顾问小组的成员。

165

Rudi Bekkers 研究报告显示,2013 年,IDC 雇员数为 290人,

其 2006 年至 2014 年申请的专利族数为 1792,每一百万美元收入

的专利族数量为 5.51,每名雇员的专利族数量为 6.18,公司总收

入为 325(百万美元);2013 年,华为雇员数为 150000 人,其 2006

年至 2014 年申请的专利族数为 43332,每一百万美元收入的专利

族数量为1.1,每名雇员的专利族数量为 0.29,公司总收入为 39500

(百万美元);2013 年,三星雇员数为 240000 人,其 2006 年至

2014 年申请的专利族数为 148624,每一百万美元收入的专利族

数量为 0.71,每名雇员的专利族数量为 0.62,公司总收入为 209300

(百万美元)。Rudi Bekkers 研究报告认为,考虑到 IDC 是一家业

务模式为通过其开发的技术而不是通过出售产品或服务产生收入

的公司,每个雇员的专利族数量远远高于华为和三星,这个领域

其他公司的数量也无法接近 IDC 的数量,表明 IDC 专利申请密度

高得不正常,IDC 的专利组合比其自行披露的必要专利组合要弱

得多。

基于该研究报告,华为认为,IDC 作为专利非经营实体,其

专利实力较弱,不应当作为华为与三星公司标准必要专利许可的

合理参照。

六、被告方提交的三星与华为标准必要专利实力的证据

被告方不同意华为关于“华为和三星在全球所拥有的标准必

要专利实力相当,在中国所拥有的标准必要专利的实力强于三星”

的判断,被告方提交如下证据来证明:

166

(一)被告方提交我国台湾地区经济部智慧财产局 2014 年

度的《专利趋势分析结案报告》

该报告有如下表述:针对 2014 年 12 月 31 日前,择定之美

国及欧洲厂商向 ETSI 提交与 LTE 相关的关键性专利,进行相关技

术专利/标准趋势分析。就 ETSI 数据库所列出的专利申报数据进

行筛选,以符合 3GPP LTE Release最主要的 TS36系列且以 Release

8(或以上)版本为原则,其次再考虑选择符合 TS 25 及 TS 23

等其他系列的专利。

两年计划中,2013 年阅读专利数量为 3200 篇,2014 年阅读

专利为 3000 篇。纳入分析的总专利数为 6179篇。两年计划共阅

读三星 757 篇 LTE 专利。两年计划共阅读华为 279篇 LTE 专利。

到 2013 年 LTE 相关的 SEPs 共有 5919个家族,分属于 49个

专利权人,高通、三星、华为等 10 家公司,共拥有 75%SEP。《专

利趋势分析结案报告》中引用 CCI 报告所附图表“图 3-50 各世

代 SEPs 之专利权人分布”图片显示,4G LTE SEP 族数,三星为

652族,华为为 602 族,分别占 4G LTE SEP 族数的 11.0%和 10.2%

(参见图表及脚注 2)。

通过对比 TS36 主要的标准(包括了 TS36.211、TS36.212、

TS36.213、 TS36.321 以及 TS36.331)获得通过提案的件数,显

示华为和华为子公司海思(Hisilicon)的提案总和远远高于三星,

与爱立信并驾齐驱。与华为证据 ABI 报告关于提案数的统计相互

印证。

167

(二)被告提交的汤森路透数据

被告提交汤森路透 2014 年 8 月 20 日出具的《LTE 标准的专

利分析最终版演示材料》显示:项目的目标是评估不同公司在 LTE

技术上的竞争优势;分析了 10064 件美国授权专利和公开申请。

使用的方法,根据每个专利和标准技术规范重合的部分进行评级,

寻找每个专利的相关技术贡献,RAN、SA 和 CT 工作组对 LTE 标准

贡献的数据分析。项目完成时间 2014 年 7 月 31 日。每个专利的

评级标准,A 级被认定为与 LTE 标准高度相关/必要;B 级被认定

为与 LTE 标准相关,但可能不是必要的/可能需要未来进行深入研

究以寻找完整的证据证明其必要性/该专利可能对当前的 lTE标准

来说不是必要的,但是有可能在未来是必要的;C 级被认为和 LTE

标准相关,但是不太可能是必要的;D 级被认为与 LTE 标准无关。

寻找每个专利的技术贡献,通过研究每个专利的相关技术贡献来

决定专利的 A、B、C、D等级,在 3GPP 网站上检索技术贡献。RAN、

SA 和 CT 工作组对 LTE 标准贡献的数据分析,提供排名前 10家公

司的贡献数量,提供排名前 10家公司的获批提案数。主要结论,

三星专利 1008 件,LTE 标准高度相关的/必要的有 292 件,比例

为 28.97%;华为专利 422件,LTE 标准高度相关的/必要的有 118

件,比例为 27.96%。大部分公司的技术提案与他们的“A”级专

利和专利申请高度相关。华为在 RAN、SA、CT 领域获批提案数分

别为 626、1554、476;三星在 RAN、SA、CT 领域获批提案数分别

为 269、571、14;IDC 在 RAN、SA、CT 领域获批提案数分别为

168

47、94 和 NA(无)。

被告提交的汤森路透 2015 年 7 月 28 日出具的《LTE 标准的

专利分析》显示:其采用了和上述 2014 年 8月 20 日分析报告相

同的方法,其分析了 2660 件美国授权专利、公开申请、WO 申请,

主要结论,三星专利 512 件,LTE 标准高度相关的/必要的有 230

件,比例为 44.92%;华为专利 8件,LTE 标准高度相关的/必要的

有 3 件,比例为 37.5%。

(三)被告方提交邓飞博士的专家报告

被告方提交的邓飞博士的专家报告,涉及对华为和三星在美

国的标准必要专利组合的前向引用分析,主要内容如下:

经济学家已经认识到仅通过计算专利组合中的专利数量来

评估专利组合的强度存在潜在问题,因为一个专利组合中各个专

利的价值可能相差很大,所以使用组合的专利总数量往往并不能

准确反映出该组合中的专利的总价值。经济学家认为,一项更加

可靠并且已被广泛应用的衡量专利价值的指标是该专利的“前向

引用(forward citation)”次数,即该专利被引用的次数。专利

越重要、价值越高,则其产生的以及与其相关的未来的创新也越

多,因而被引次数也越多。

前向引用也是三星在谈判过程中所使用的分析双方专利组

合强度的方法之一。据了解,三星和华为在谈判过程中曾互相交

换各自专利组合中的示例性 LTE 专利相关信息。在 2015 年 5 月

的陈述中,三星分析并计算了这些专利被引次数的平均值。三星

169

的评估显示华为的 LTE 标准必要专利组合的强度约为三星的 LTE

标准必要专利组合强度的 1/3(0.33倍)。

本人也对双方在美国声明的 LTE 和 3G 标准必要专利组合进

行了独立的前向引用分析。分析显示:将三星和华为各自的 LTE

标准必要专利的被引用次数按照各专利的年龄进行调整后,三星

被引用的总次数大于华为。三星平均每项专利在有效期内被引用

34.3 次,而华为平均 14.3 次。因此,华为的 LTE 标准必要专利

不仅在数量上小于三星,以被引用次数为指标,其强度或价值也

低于三星。此分析还显示:三星 LTE 标准必要专利的被引用次数

占所有 LTE 标准必要专利的总引用次数的 10.50%,而华为占

0.93%,不到三星的 1/10。

对于双方 3G 标准必要专利的分析过程与结果与以上类似。

尽管基于数量,华为 3G 标准必要专利组合的价值(强度)是三

星的 0.63 倍,但基于前向引用的价值份额分析,华为 3G 标准必

要专利组合的价值(强度)是三星的 0.18 倍。

对双方全球范围内标准必要专利组合的前向引用分析:

对于 LTE,与华为相比,三星的标准必要专利平均每族的被

引次数更多:三星标准必要专利平均每族的被引次数为 52,华为

标准必要专利平均每族被引次数为 16。然而,考虑到华为专利往

往更年轻一些(平均年龄为 1.5 年),本人将被引次数做进一步调

整,以反映专利年龄上的差异。此分析的具体步骤是:首先,计

算各专利年平均被引次数,此步结果显示三星标准必要专利平均

170

每年每族被引次数是华为的三倍。然后,分别计算出三星和华为

各自所有标准必要专利的总被引次数。因为三星拥有的标准必要

专利总数更大,每项专利的平均被引次数更多,因此,三星的标

准必要专利组合的强度(价值)远大于华为。按照专利公布日所

算得的专利年龄调整后的分析结果显示:华为的 LTE 标准必要专

利组合共被引用 1153 次,是三星 LTE 标准必要专利组合总被引

次数(4917 次)的 0.23 倍。

对于 3G,分析结果显示:三星的标准必要专利平均每族的被

引次数(85)要大于华为(14)。同时,华为在全球范围内所拥

有的 3G标准必要专利族总数远大于其在美国拥有的 3G标准必要

专利族数。计算双方在各区域的按年龄调整后的被引次数总和显

示:虽然华为在全球范围内的 3G 标准必要专利的总数大于三星,

但其总引用次数(838)仍小于三星的总引用数量(1271),是三

星的 0.66 倍。

七、原告提交王晓茹博士和 Rudi Bekkers 关于前向引用问题

的专家报告

(一)王晓茹博士关于前向引用问题的专家报告

王晓茹博士的专家报告认为,邓飞报告的专利强度分析存在

严重瑕疵。王晓茹报告分析认为,华为 LTE 和 3G 技术的全球标

准必要专利组合强度和三星相近,甚至更强。特别是在作为双方

主要的手机生产地和销售市场的中国,华为专利组合更是显著地

强于三星专利组合。

171

邓飞报告的专利引用分析极度侧重美国申请的专利,对评估

华为的全球专利组合价值并不适用。专利引用数量通常是在一个

较长的时间周期里,对单一法域的单个专利的价值分析更有参考

意义,但对跨国分布的大型专利组合的价值分析缺乏参考意义。

由于各个国家专利制度和专利申请语言通用程度有很大差别,在

美国申请的专利引用次数普遍大大超过其他国家的专利。而华为

的大多数专利申请是以中国为起始点,以英文公开的时间较晚,

进入可被美国专利审查员检索的数据库的时间受到延迟,存在因

为语言原因失去被引用机会的情况。邓飞报告的全球引用分析也

无法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因此不能真实反映华为和三星的专利组

合强度对比。

(二)Rudi Bekkers 关于前向引用问题的专家报告

Rudi Bekkers 的专家报告认为,与首先在中国或韩国递交专

利申请的公司相比,首先在美国申请一个专利族中第一项专利的

公司拥有更大的优势,因为在中国或韩国,这些专利出版物并非

以英文撰写,不太可能被全世界其他国家的专利审查人员考虑。

如果这些公司选择在其他国家获得其发明的专利—通过专利合作

条约(PCT)途径或通过在其他国家直接递交申请—在这些专利

能够首次以英文语言提供给全世界的专利审查人员之前,会需要

大量时间。这种延误进一步降低了“后来者”的专利被全世界的专

利审查人员引用的可能性。

八、法院根据原告的申请从“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172

调取的涉及华为与三星 4G 标准必要专利的实力《LTE 标准必要专

利评估报告》

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根据原告方的申请,本院从“工业和信

息化部电信研究院”调取《LTE 标准必要专利评估报告》,该报

告主要内容如下:

该报告在引言中指出本报告研究的出发点和目的。本报告是

重大专项“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的知识产权研究课题“专

项三知识产权发展战略、评估与管理”的核心任务之一。

×××××××××××××××××××××××××××××××××××××××××××××××××

×××××××××××××××××××××××××××××××××××××××××××××××××

×××××××××××××××××××××××××××××××××××××××××××××××。

研究报告以截止于 2015 年 8 月 31 日的 ETSI 数据库声明的

LTE 专利作为基础数据,对基础数据进行规范、合并同族、判定

法律状态和确定当前专利权人。根据课题要求,课题组选取 2013

年 1 月 1 日至 2015 年 8 月 31 日期间声明的已授权专利族作为

标准必要专利评估对象,对每专利族选择一篇授权专利进行判定,

此授权专利选择的顺序按照美国授权专利、欧洲专利局授权专利、

中国授权专利、其他英语国家授权专利进行。标准必要专利判定

原则为全面覆盖原则。

报告使用的数据分析了 ETSI 声明的 LTE 专利年度声明情况、

标准版本分布、热点专利布局区域。随后使用 2013 年 1 月 1 日

至 2015年 8月 31日期间声明的已授权专利族的评估数据计算企

173

业的必要专利率,最后估算企业在 LTE 必要专利业界比例和排名

以及在华授权的 LTE 必要专利比例和排名。根据课题任务要求,

评估专利数据选取了在 ETSI 网站上 2013 年 1 月 1 日至 2015 年

8 月 31 日期间声明的 LTE 授权专利族,共计 1393 族,并据此估

算 LTE 必要专利整体分布。在对 2013 年 1 月 1 日至 2015 年 8

月 31 日期间声明的 LTE 授权专利族评估时,受语言限制,仅选

择了有英文或中文的授权专利族评估,未评估无英文或者无中文

授权专利族。

××××××××××××××××××××××××××××××××××××××××××××××

×××××××××××××××××××××××××××××××××××××××××××××××××

×××××××××××××××××××××××××××××××××××××××××××××××××

×××××××××××××××××××××××××××××××××××××××××××××××××

××××××××××××××××××××××××××××××××××××××××××。

标准必要专利评估作为“专项三知识产权发展战略、评估与

管理”核心任务之一,其目的在于通过对 LTE 标准必要专利评估,

了解××××企业在 LTE 核心技术标准中的知识产权地位。

×××××××××××××××××××××××××××××××××××××××××××××××××

××××××××××××××××××××××××××。

×××××××××××××××××××××××××××××××××××××××××××××,

××××课题研究报告图 11“声明专利族中企业声明量占比”表 2

“有效声明专利族排名”,分别展示了有效声明专利族中排名前十

位的企业(包括声明占比及声明量),其中,三星以××××族声明

174

量,占总声明的×××××,排名××××;原告方以×××族声明量,占

总声明的××××,排名××××。课题研究报告表 3“授权专利族排名”

显示,总授权量为××××项,其中,三星以×××族声明量排名××××

位,原告方以×××族声明量排名××××××。

根据课题组研究报告表 4“2013 年 1 月 1 日至 2015 年 8月

31 日必要专利评估表”,课题组对三星评估专利总量为×××族,

被评估为必要专利有××族,必要专利率为×××;课题组对原告方

评估专利总量为××族,评估为必要专利族有××族,必要专利率为

×××。根据课题组研究报告表 5“估算 LTE 必要专利量及必要专利

业界占比”显示,原告方授权专利族×××族,估算必要专利量×××

族,必要专利率×××,必要专利业界占比××××,排名××××;三星

授权专利族×××族,估算必要专利量×××族,必要专利率××××,

必要专利业界占比××××,排名××××。根据课题组研究报告表 6

“企业声明量排名与估算必要专利排名对比表”,原告方声明必要

专利量排名×××,估算必要专利量排名×××,排名变化×××××××××,

而三星声明必要专利量排名×××,估算必要专利量排名×××,排名

变化×××××××××。

根据课题组研究报告表 7“估算企业在中国必要专利量及中

国标准必要专利占比”显示,在中国大陆地区(不包括我国台湾

省)原告方中国授权专利量×××族,估算中国必要专利量×××族,

中国必要专利占比×××××,排名×××;三星中国授权专利量×××族,

估算中国必要专利量×××族,中国必要专利占比××××,排名

175

×××××。

课题组研究报告结论为,课题组共评估 2013 年 1 月 1 日至

2015 年 8 月 31 日期间 ETSI 声明的 LTE 授权专利族,共计××××

项,评估为必要专利的比率为×××××。以 ETSI 声明的全部 LTE 授

权专利族为样本,估算企业在 LTE 标准必要专利业界占比,原告

方的 LTE 标准必要专利占比×××××,排名×××;三星 LTE 标准必

要专利占比××××,排名×××。企业声明必要专利量与估算必要专

利量存在差距。三星的估算必要专利量排名××××××××××,原告

方的必要专利量排名则×××××××××××。在中国授权的 LTE 标准必

要专利族,原告方以×××项必要专利族、×××××的中国必要专利

占比排名×××,三星以×××项必要专利族、××××中国必要专利占

比排名×××。

九、被告提交的邓飞博士专家报告、原告提交的王晓茹博士

专家报告关于华为和三星至 2015 年 1 月在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

申请的 3G、4G 声明标准必要专利族数以及 3G、4G 手机的销售额

百分比

被告方提交的邓飞博士专家报告(邓飞报告表 1、2),原告

提交的王晓茹博士的专家报告(引用邓飞博士专家报告表 1、2)

均显示:

在 3G 领域,至 2015年 1 月,华为在中国声明的标准必要专

利家族数为 614 个,中国市场占其销售额的 50.5%;华为在欧洲

声明的标准必要专利家族数为 164 个,欧洲市场占其销售额的

176

9.9%;华为在美国声明的标准必要专利家族数为 119 个,美国市

场占其销售额的 8.5%;华为在韩国声明的标准必要专利家族数为

23 个,华为在日本声明的标准必要专利家族数为 66 个,韩国和

日本市场占其销售额可以忽略。

在 3G 领域,至 2015年 1 月,三星在中国声明的标准必要专

利家族数为 169 个,中国市场占其销售额的 16%,华为对三星的

专利比率为 3.63;三星在欧洲声明的标准必要专利家族数为 130

个,欧洲市场占其销售额的28.2%,华为对三星的专利比率为1.26;

三星在美国声明的标准必要专利家族数为 190个,美国市场占其

销售额的 5.1%,华为对三星的专利比率为 0.63;三星在韩国声明

的标准必要专利家族数为 149 个,韩国市场占其销售额的 4%,华

为对三星的专利比率为 0.15;三星在日本声明的标准必要专利家

族数为 163个,日本市场占其销售额的 1.2%,华为对三星的专利

比率为 0.4。

在 4G 领域,至 2015年 1 月,华为在中国声明的标准必要专

利家族数为 610 个,中国市场占其销售额的 52.6%;华为在欧洲

声明的标准必要专利家族数为 201 个,欧洲市场占其销售额的

9.9%;华为在美国声明的标准必要专利家族数为 168 个,美国市

场占其销售额的 4.7%;华为在韩国声明的标准必要专利家族数为

38个,华为在日本声明的标准必要专利家族数为 178 个,韩国和

日本市场占其销售额可以忽略。

在 4G 领域,至 2015年 1 月,三星在中国声明的标准必要专

177

利家族数为 483 个,中国市场占其销售额的 12.6%,华为对三星

的专利比率为 1.26;三星在欧洲声明的标准必要专利家族数为

245 个,欧洲市场占其销售额的 22.3%,华为对三星的专利比率为

0.82;三星在美国声明的标准必要专利家族数为 796 个,美国市

场占其销售额的 25.2%,华为对三星的专利比率为 0.21;三星在

韩国声明的标准必要专利家族数为 567 个,韩国市场占其销售额

的 3.2%,华为对三星的专利比率为 0.07;三星在日本声明的标准

必要专利家族数为 476 个,日本市场占其销售额的 0.9%,华为对

三星的专利比率为 0.37。

十、关于原、被告证明 3G、4G 标准必要专利许可使用费累

积费率的情况

(一)《通讯行业 4G 标准必要专利的许可费率及许可策略》

文章里的 3G、4G 标准必要专利许可使用费累积费率数据

华为向本院提交了 2016 年 11 月 19日经过中国香港特别行

政 区 黄 淑 芸 律 师 公 证 的 蜡 封 证 据 ( 档 案 编 号

CHI/WW/13607/16/SS/WC-01),该证据显示,华为的委托代理人叶

志频因搜集有争议的数据及程序的需要,在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

中环德辅道中 39 号永乐中心 16 楼黄淑芸律师行,在黄淑芸律师

的现场监督下进行网络下载,通过 Google 谷歌网页输入搜索“R

oyalty Rates and Licensing Strategy”,搜索到 PDF 档案

“Royalty Rates and Licensing Strategies for Essential Patents

on Lte(4G)Telecommunication Standards”并下载打印。这篇

178

文章的作者是瑞典 Avvika AB 公司的主管埃里克·斯塔西克(Eric

Stasik),其于 2010 年 9 月发表了一篇名为《通讯行业 4G 标准

必要专利的许可费率及许可策略》的专业文章,这篇文章论述了

如下内容:

全球总共有 57 个公司向 ETSI 声明 3G(UMTS)标准必要专利,

声明的 3G(UMTS)标准必要专利总数为 8841 个。全球总共有 38

个公司向 ETSI 声明 LTE(4G)标准必要专利,声明的 LTE(4G)

标准必要专利总数为 1941 个,其中,华为声明的 LTE(4G)标

准必要专利总数为 182 个,三星声明的 LTE(4G)标准必要专利

总数为 170个,爱立信声明的 LTE(4G)标准必要专利总数为 146

个。

2002 年,行业领导者 NTT-DOCOMO、爱立信、诺基亚、西门

子和日本的一些制造商对 WCDMA 累积许可费率达成谅解,即保持

在一个适度的个位数的水平。诺基亚的一个新闻稿明确指出,基

于该提议,制造商向 WCDMA 标准专利的所有专利持有者支付的许

可费率,不应超过 5%。

北电 2009 年 5 月公布了其具有竞争力的手机许可费率 1%左

右。北电之后,其他公司公布:阿尔卡特-朗讯表示,对手机,

我们预计为自己的 LTE标准必要专利收取的打折许可费率将不高

于 2%。爱立信强调手机产业最高累计许可费率应在 6-8%,声称

其 LTE 许可费率约为手机售价的 1.5%。华为表示,预计提供一个

一定灵活度的费率,但不超过最终用户产品售价的 1.5%。摩托罗

179

拉预计其面向 LTE 系统和设备(包括手机)收取的必要专利许可

费率约为 2.25%。诺基亚表示,其对 LTE 单模终端收取的许可费

率,将在终端用户设备售价的 1.5%左右。诺基亚和西门子的合资

公司——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公司(NSN),单独公布了自己的政

策,期待 LTE 专利费率为最终用户终端设备的 0.8%左右。高通预

计对其 LTE 标准必要专利,收取的许可费约为批发价 3.25%。中

兴通讯表示,将以最高最终用户设备售价的 1%来许可其移动通信

终端相关的 LTE 标准必要专利。LTE 的累积许可费率—亦将达到

手机售价的 14.8%。

(二)被告方提交的邓飞博士专家报告关于 3G、4G 标准必

要专利许可使用费累积费率数据

被告方提交的邓飞博士专家报告有如下描述:行业间对于

LTE 的总标准必要专利许可费负担为个位数百分比有共识,并且

该行业中其他重要的 LTE贡献者和标准必要专利持有者还对该数

值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例如,爱立信提议 6%-8%。同时,该数值

也与之前所讨论的对于 3G-WCDMA 总许可费负担为 5%的行业共识

相近。

十一、原、被告提交的关于三星 3G、4G 手机的销售价格及

对华为要约内容是否符合 FRAND 原则的专家报告

(一)被告提交的邓飞博士专家报告的相关内容

被告方提交了邓飞博士专家报告,对三星与华为之间就其各

自拥有的 3G 和 4G 标准必要专利组合进行交叉许可谈判中所涉

180

及的问题进行评估。具体评估三星和华为在标准必要专利交叉许

可谈判中的立场,评估双方各自的要约与各自基于公平、合理和

无歧视(“FRAND”)原则来许可其标准必要专利的承诺是否一

致,以及评估对于在日益全球化的商业环境中在全球技术标准下

进行竞争的公司而言这些立场是否合理。

邓飞报告首先对华为和三星的专利实力进行了分析,主要考

虑的因素包括相关的标准必要专利的数量(各地区有所不同),

双方标准必要专利的前向引用分析,以及与双方标准必要专利组

合价值(或强度)相关的其他因素。并在此基础上以 2013 年华

为与 IDC 在中国的专利纠纷中判决的费率为基准估算华为和三星

双方的全球专利费率,然后将估算费率应用到双方的销售额上从

而计算出相应的差额支付。

邓飞报告对华为的要约提出质疑,主要关于事实的分歧在于

三星 3G 和 LTE 手机的价格差距有多大。被告方提交的邓飞博士

专家报告论述到,3G 标准必要专利组合的单位许可费率,具体来

讲,华为首先假设 3G 电话的总标准必要专利许可费负担为 5%,

然后,将该 5%的总标准必要专利许可费负担与 3G 手机的分摊值

(3G 手机价格的 65%)相乘。由上而下为经济学原理所支持。并

且此方法已经被美国法院在实际案件中使用。

行业间对于 LTE的总标准必要专利许可费负担为个位数百分

比有共识,并且该行业中其他重要的 LTE 贡献者和标准必要专利

持有者还对该数值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例如,爱立信提议 6%-8%。

181

同时,该数值也与之前所讨论的对于 3G-WCDMA 总许可费负担为

5%的行业共识相近。将华为所采用的由上而下法运用于 LTE 专利

许可费的计算中将会显示该费率过高,尽管华为未对 LTE 的总标

准必要专利许可费负担作出明确提议,但是,行业间对于 LTE 的

总标准必要专利许可费负担应为“个位数百分比”有共识,并且,

该行业中其他重要的 LTE贡献者和标准必要专利持有者还对该数

值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例如爱立信提议 6%至 8%。同时,该数值

也与之前所讨论的对于 3G-WCDMA 总许可费率负担为 5%的行业共

识相近。即使假设 LTE 总许可费负担为 8%这一行业提议值的最高

点,计算仍显示华为提议的 LTE 费率过高。……行业共识的合理

的总许可费负担应不超过 6%至 8%。对于 LTE 手机,即使采用华

为声称的将手机的价值分摊至 LTE 功能的假设,华为所要的许可

费率仍接近三星 LTE 手机平均市场售价的××××,鉴于华为标准必

要专利数量的份额,这意味着对于手机 LTE 总许可费负担将会超

过×××,这将大大超过华为在计算 3G 费率时使用的 5%的 3G 总许

可费负担,也大大超过 LTE 总许可费负担应不超过 6%至 8%的行

业共识。

最后邓飞报告的结论认为华为对三星的最终要约中所含的

许可费提议是不符合其 FRAND 承诺的。相反,三星要约中对于双

方许可费的提议是以客观的 FRAND 费率为基准的。

(二)原告提交的王晓茹博士专家报告的相关内容

原告提交的王晓茹博士的专家报告显示,邓飞报告对华为和

182

三星的专利许可费率的估算是基于 2013年深圳法院对华为和 IDC

诉讼案的判决,此估算方法缺乏可靠依据,不应予以采信。深圳

法院 IDC 判决确定的费率是基于 IDC 案件中的事实所作出的针对

性裁判结果,在华为和三星的交叉许可纠纷中并不适用。IDC 是

一个非生产性企业,其以谋取专利费为主的商业模式导致其标准

贡献水平、专利申请行为和专利质量水平都与华为以及三星这类

实体生产性企业存在巨大差别,IDC 判决所针对的 IDC 中国专利

及许可协议等因素和本案华为与三星的交叉许可没有直接关联,

因此不是合理的参照基准。另外,华为和三星交叉许可的诸多因

素不同于 IDC 判决,违反邓飞博士自己提出的多项可比性原则,

因此采用 IDC 判决来计算华为和三星的费率是不合适的。在本案

中,华为和三星各自与其他企业针对全球专利组合签订的实际许

可协议来作为参考基准,应当会更加准确。

邓飞报告对华为许可谈判中提到的三星 LTE 手机和 3G 手机

的价格差为×××美元提出质疑。原告提交的王晓茹博士的专家报

告显示,在华为与三星的谈判过程中,华为选取了三星的两个具

有类似功能的 3G 和 4G手机,共计算出两者之间的价格差为×××

美元。邓飞报告指出,华为就某个时间点,选取少数三星产品没

有代表性。为了回应邓飞报告的意见,王晓茹博士从国际数据公

司 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 获取了关于三星手机的历史资

料。三星从 2011 年至 2015 年期间,每个季度 3G 和 LTE 手机的

平均销售价格,数据显示,2011 年第一季度,数据来源中首次

183

出现 LTE 的手机销售,同季度中,三星 LTE 手机的平均价格略低

于 3G 手机。在这之后的十九个季度中,LTE 手机的平均价格一直

高于 3G 手机,其中有两个季度,价格差在 100-200 美元之间;

有十二个季度,价格差在 200-300 美元之间;剩下五个季度,价

格差在 300-400 美元之间。从这些历史数据来看,三星 LTE 手机

和 3G 手机存在×××美元的差价是在合理的区间之内。数据显示的

三星手机的价格涵盖不同的产品型号,不同产品也有不同的功能

配置。LTE 手机和 3G 手机之间的价格差除了反映出 LTE 标准的贡

献之外,可能还反映出其他功能和成本的不同。但是,考虑三星

手机的价格变化以及其历史趋势,能够为了解 LTE 标准的价值提

供一定参考。

(三)被告方提交 Strategy Analytics 公司关于 2014 年第 3

季度、2015 年第 3 季度、2016 年第 3 季度出货的每台手机全球

营业利润的数据报告

被告方提交的上述报告显示,各主要厂商在 2014 年第 3 季

度、2015 年第 3 季度、2016 年第 3 季度出货的每台手机营业利

润数据。其中各公司利润有盈利有亏损,苹果公司最高,三星每

台手机的营业利润 2014 年第 3 季度为 16 美元、2015 年第 3 季

度为 19 美元、2016 年第 3 季度亏损 9 美元。被告方以该证据欲

证明,原告向三星提出的许可使用费报价明显不合理,使三星无

法获得合理的销售利润,违反了 FRAND 义务。

十二、原告提交的与本案有关的许可协议

184

(一)原告提交的华为与爱立信之间的可比协议

2015 年 12 月 31 日,华为与爱立信在纽约国际争议解决中

心(ICDR)完成关于双方许可费率的仲裁,仲裁决定反映了如下

事实:

仲裁庭以爱立信与他人签订的三份许可协议作为可比协议,

来仲裁华为与爱立信之间的标准必要专利许可费率,其中一份可

比协议是爱立信和三星之间的协议。这表明,对爱立信来说,华

为和三星是地位相似的使用人,爱立信应该给予相似的许可费率,

因此参照爱立信许可给三星的 3G、4G 标准必要专利许可费率确

定给华为的许可费率,这也意味着三星向爱立信支付的许可费率

实际上与华为向爱立信支付的许可费率相近。

根据仲裁协议,华为与爱立信达成的标准必要专利许可协议

第 40页(D)描述了如下内容:对于华为产品中除了(通信网络)

基础设备之外的产品以及相关的从××××××××××××××开始的历史

销售一直到许可期限内的销售,华为代表其自身及其关联公司,

在此同意按下面的各项约定的许可费率基于各类华为产品的销售

量向爱立信支付 2G、3G 和 4G 的许可费:华为产品中除了(通信

网络)基础设备之外的仅支持 2G 标准但不支持 3G 或 4G 标准的

产品:按华为或其关联公司销售的产品净销售价的×××××的费率

支付;华为产品除了(通信网络)基础设备之外的至少支持 3G

标准但不支持 4G 标准的产品:按华为或其关联公司销售的产品

净销售价的×××××的费率支付;华为产品中除了(通信)基础设

185

备之外的至少支持 4G 标准的产品:按华为或其关联公司销售的

产品净销售价的×××××的费率支付。

(二)华为提交的华为与 IDC 之间的许可协议

华为提交华为与 IDC之间的许可协议,在广东高院华为诉 IDC

案判决后,华为与 IDC 达成并履行了新的全球许可协议。原判决

确定的中国标准必要专利许可费率并没有在该协议中实施,广东

高院判决确定的 IDC 中国费率不适宜作为本案的可比费率。

十三、原告提交《关于“三星 UMTS 标准必要专利强制执行”

向欧洲委员会的承诺》

原告提交《关于“三星 UMTS 标准必要专利强制执行”向欧

盟委员会的承诺》,内容显示,2014 年 2 月 3 日,三星向欧盟委

员会作出承诺,三星认为其与潜在被许可人进行许可谈判的强制

磋商期为一年,三星与潜在被许可人应于开始日期起算的 12 个

月期间(强制磋商期)按照上述规定磋商 FRAND 条款,同意进行

单方许可或交叉许可。

如果三星与潜在被许可人在强制磋商期内没有达成协议,各

方应选择将相关事项提交仲裁或法院裁判。如各方并未于强制磋

商期内约定移动标准必要专利许可 FRAND条款或者确定移动标准

必要专利许可的 FRAND 条款所适用的替代程序,各方应选择将相

关事项提交仲裁或法院裁判,进而按照本承诺书第 B 节的规定确

定单方许可或在适用的情形下交叉许可所适用的 FRAND 条款。

关于第三方确定 FRAND 条款,如在强制磋商期内双方既未就

186

许可 FRAND 条款达成协议又未就确定许可 FRAND 条款程序达成一

致,各方应于强制磋商期结束后 60日内选择是将相关事项提交仲

裁还是法院裁判,进而确定单方许可或在适用情形下交叉许可所

适用的 FRAND 条款。如各方于前述 60日期限内相互约定将 FRAND

条款事项提交仲裁,各方应按照本承诺书第 9 条规定之仲裁程序

经仲裁启动第三方确定 FRAND 条款程序。如各方于前述 60 日期限

内相互约定将 FRAND 条款相关事项提交法院裁判,各方应依据本

承诺书第 10 条、第 11 条规定之法院裁判程序经法院裁判启动第

三方确定 FRAND 条款程序。如各方未于前述 60日期限内就将相关

事项提交仲裁还是法院裁判进行第三方确定 FRAND 条款达成一

致,各方应依据本承诺书第 10条、第 11 条规定经法院裁判启动

第三方确定 FRAND 条款程序。

十四、原告提交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回应三星发起的针对苹

果公司的 337 调查诉讼文件

原告提交的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 337-TA-794 号回应三星针

对苹果公司发起的 337 调查诉讼文件显示,2011 年 7 月 25 日,

三星向苹果发函,引用 2.4%单方标准许可费率(UMTS 标准必要专

利许可费率)适用于苹果产品的平均售价,在该函中,三星表明

愿意磋商交叉许可协议,苹果公司好几个月都拒绝作出任何反要

约。三星和苹果因 UMTS 标准必要专利交叉许可发生纠纷,2011

年,双方因此均在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针对对方发起 337 调查。

十五、华为与三星方互诉标准必要专利系列案涉案专利被宣

187

告无效的情况

除了本案以外,华为还在本院起诉三星方,称其七件 4G 标

准必要专利(发明专利)被侵害,案号分别为(2016)粤 03 民

初 815、817、838、839、840、841、842 号,专利号分别为:

200810091957.6 、 200610058405.6 、 200810091433.7 、

200880008361.3 、 201010137731.2 、 201010146531.3 、

201110264130.2,均要求三星方停止侵权。在本案审理的过程中,

三星方针对华为提起诉讼的上述专利,向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

审委员会提出无效申请,2017 年 5 月 17 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

利复审委员会做出无效决定,宣告华为(2016)粤 03 民初 817

号案件的专利全部无效。

为了对抗华为的上述专利侵权之诉,三星方亦在本院起诉华

为,称其两件 3G、六件 4G 标准必要专利(发明专利)被侵害,

案号分别为(2016)粤 03 民初 1382、1383、1384、1385、1386、

1387、1388、1389 号,专利号分别为:201180027314.5、

201310305946.4 、 201310065415.2 、 201210298757.4 、

200510129702.0(3G)、201210293613.X、200480001088.3(3G)、

200880126492.1,要求华为停止侵权。在本案审理的过程中,华

为针对三星方提起诉讼的上述专利,向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

委员会提出无效申请,2017 年 9、10 月,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

审委员会做出无效决定,宣告三星方(2016)粤 03 民初 1383、

1384、1386、1387 号案件的专利全部无效。

188

十六、涉案 3GPP 标准及被中国通信行业采标的情况

(一)与涉案专利相关的 3GPP 国际标准

原告华为认为,涉案专利覆盖了 3GPP 国际标准“3GPP TS

36.212”、“3GPP TS 36.213”、“3GPP TS 36.321” 文件中的

Release8、9、10 版本,构成无线通信标准必要专利。原告华为

首先举证证明与涉案专利相关的 3GPP 国际标准,原告华为提供北

京市长安公证处(2016)京长安内经证字第 36564 号公证书,上

述公证书载明,2016 年 12 月 2日,原告的委托代理人李萌及公

证处的公证人员通过公证处的电脑在互联网的环境下登陆

“3gpp.org”网站,下载涉案专利与 3GPP Release8 相对应的 3GPP

TS 36.212 V8.5.0、3GPP TS 36.213 V8.5.0、3GPP TS 36.321 V8.4.0

版本。

原告华为提供北京市长安公证处(2016)京长安内经证字第

31262 号公证书,上述公证书载明,2016 年 10月 20 日,原告的

委托代理人李萌及公证处的公证人员通过公证处的电脑在互联网

的环境下登陆“3gpp.org”网站,下载涉案专利与 3GPP Release9

相对应的 3GPP TS 36.212 V9.2.0、3GPP TS 36.213 V9.2.0、3GPP TS

36.321 V9.3.0 版本。

原告华为提供深圳市深圳公证处(2016)深证字第 43863 号

公证书,上述公证书载明,2016 年 3 月 15 日,原告的委托代理

人邓奔月及公证处的公证人员通过公证处的电脑在互联网的环境

下登陆“3gpp.org”网站,下载涉案专利与 3GPP Release10 相对

189

应的 3GPP TS 36.212 V10.8.0、3GPP TS 36.213 V10.11.0、3GPP TS

36.321 V10.9.0 版本。

上述 3GPP TS 36.212 V8.5.0 文件显示,©2013 年度 3GPP 组

织合作方(ARIB、ATIS、CCSA、ETSI、TTA、TTC)保留所有权;

3GPP TS 36.213 V8.5.0 文件显示,©2008 年度 3GPP 组织合作方

(ARIB、ATIS、CCSA、ETSI、TTA、TTC)保留所有权;3GPP TS 36.321

V8.4.0 文件显示,©2008 年度 3GPP 组织合作方(ARIB、ATIS、CCSA、

ETSI、TTA、TTC)保留所有权;3GPP TS 36.212 V9.2.0 文件显示,

©2013 年度 3GPP 组织合作方(ARIB、ATIS、CCSA、ETSI、TTA、

TTC)保留所有权;3GPP TS 36.213 V9.2.0 文件显示,©2010 年

度 3GPP 组织合作方(ARIB、ATIS、CCSA、ETSI、TTA、TTC)保留

所有权;3GPP TS 36.321 V9.3.0 文件显示,©2010 年度 3GPP 组

织合作方(ARIB、ATIS、CCSA、ETSI、TTA、TTC)保留所有权;

3GPP TS 36.212 V10.8.0 文件显示,©2013年度 3GPP 组织合作方

(ARIB、ATIS、CCSA、ETSI、TTA、TTC)保留所有权;3GPP TS 36.213

V10.11.0 文件显示,©2013 年度 3GPP 组织合作方(ARIB、ATIS、

CCSA、ETSI、TTA、TTC)保留所有权;3GPP TS 36.321 V10.9.0

文件显示,©2013 年度 3GPP 组织合作方(ARIB、ATIS、CCSA、ETSI、

TTA、TTC)保留所有权。同时,上述文件均列明如下内容:本文

献是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 3GPP 基础上制定的,用于 3GPP 的目

的,将来可进一步完善。本文献尚未提交任何 3GPP 组织合作方审

批流程,因而还不得付诸实施。本规范仅用于 3GPP 内部未来的开

190

发工作需要,该组织合作方对此规范的使用带来的任何问题均不

承担责任。本 3GPP 系统实施的规范和报告可从 3GPP 组织合作方

出版物办事处获得。

(二)与涉案专利相关的 3GPP 国际标准被我国通信行业采

标的情况

原告华为认为,涉案 3GPP 标准被我国通信行业的推荐性行业

标准所采用,为 4G 领域的手机所采用。为证明该主张,原告华

为提供如下证据证明:

深圳市深圳公证处(2016)深证字第 43864 号公证书,该公

证书载明,2016 年 3 月 15 日,原告的委托代理人邓奔月及公证

处的公证人员通过公证处的电脑在互联网的环境下登陆“Http:

//www.ptsn.net.cn/standard/std_query/show-yd-4788-1.htm” 通

标网站,在该网站中查询并下载“LTE FDD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终

端设备技术要求(第一阶段)”两份文件,编号分别为 YD/T

2575-2013、YD/T 2577-2013。其中编号为 YD/T 2575-2013 的文

件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2013 年 7 月 22

日发布、实施”,该文件包括如下内容:1、范围,本标准主要规定

了 TD-LTE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络终端设备(UE)数据业务方面

功能和性能要求、功耗要求、接口要求等,适用于所有第一阶段

TD-LTE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络终端设备。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注明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191

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包括:3GPP TS

36.212 演进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系统:复用与信道编码;3GPP TS

36.213 演进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系统:物理层过程;3GPP TS 36.321

演进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系统:媒介接入控制协议。编号为 YD/T

2577-2013 的文件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2013 年 7 月 22 日发布、实施”,该文件包括如下内容:1、范围,

本标准主要规定了 LTE FDD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络终端设备(UE)

数据业务方面功能和性能要求、功耗要求、接口要求等,适用于

所有第一阶段 LTE FDD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络终端设备。2、规范

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注明

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不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包括:3GPP TS 36.212 演进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系统:复用与信道

编码;3GPP TS 36.213 演进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系统:物理层过程;

3GPP TS 36.321 演进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系统:媒介接入控制协议。

深圳市深圳公证处(2016)深证字第 74430 号公证书,该公

证书载明,2016 年 5月 11 日,原告的委托代理人邓奔月及公证

处的公证人员通过公证处的电脑在互联网的环境下登陆“Http:

//www.ccsa.org.cn”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网站,在该网站中查询并

下载“LTE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要求(第二阶段)

(报批稿)”文件,标注由“XXXX-XX-XX 发布,XXXX-XX-XX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编号涉及 YD/T XXXX- XXXX”。

192

该文件包括如下内容:1、范围,本标准是 LTE 数字蜂窝移动通

信网络终端设备(第二阶段)的系列标准之一,主要引入基于 3GPP

Release10 的载波聚合、多天线技术增强和增强小区干扰协调等

LTE-A 技术,对 LTE-A 终端设备(UE)数据业务方面功能和性能

要求、多模要求、功耗要求、接口要求等,适用于所有第二阶段

LTE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终端设备。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

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

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

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包括:3GPP TS 36.212

演进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系统:复用与信道编码;3GPP TS 36.213

演进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系统:物理层过程;3GPP TS 36.321 演进

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系统:媒介接入控制协议。

(三)与涉案专利相关的 3GPP 国际标准被我国三大通信运

营商采标的情况

1、中国移动公司采标的情况

深圳市深圳公证处(2016)深证字第 168565 号公证书,该

公证书载明,2016 年 11 月 15 日,原告的委托代理人邓奔月及

公证处的公证人员通过公证处的电脑在互联网的环境下登陆

“Http://221.176.65.137”TSP 中国移动终端测试管理系统,在

该系统中查找并下载“中国移动 TD-LTE 终端总体技术规范”文

件(文件标明 QC- XX- XXX - XXXX ,2.0.0 版本,XXXX-XX-XX 发布,

XXXX-XX-XX 实施,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布)。该文件在前言部

193

分表述,本标准对 TD-LTE 终端在技术方面的技术要素、技术特

性进行了要求,确保 TD-LTE 数据终端能够满足网络运营和业务

开展的需求。本标准是在参考了 3GPP 国际标准和其它组织有关规

范,并结合中国移动的实际业务需求的情况下编写而成。本标准

是中国移动 TD-LTE 终端技术规范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

结 构 、 名 称 或 预 计 的 名 称 如 下 , 序 号 [1] 、 标 准 编 号

QC-E-001-2012、标准名称中国移动 TD-LTE 终端总体技术规范;

序号[2]、标准编号 QB-E-021-2012、标准名称中国移动 LTE/

TD-SCDMA/GSM多模终端技术规范-双待分册等。该文件包括如下

内容: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 TD-LTE 终端的总体功能要求、性

能要求、射频要求、接口要求、多模要求等,供中国移动内部和

厂商共同使用,适用于所有 TD-LTE 终端设备。2、规范性引用文

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包括:3GPP TS 36.212、3GPP TS 36.213、3GPP TS 36.321。

北京市长安公证处(2016)京长安内经证字第 7800 号公证

书,该公证书载明,2016 年 4 月 8 日,原告的委托代理人徐伟及

公证处的公证人员来到北京市西城区宣武门西大街中国移动创新

大厦一层西侧会客区从牟海洋手中资产编号为 A150918742 的笔

记本电脑中,通过“电脑存档文件夹”中的“技术交流及需求澄

清”栏,下载“中国移动 TD-LTE 终端总体技术规范(版本号

3.0.0)”,该文件标明“QC- XX- XXX - XXXX,XXXX-XX-XX 发布,

XXXX-XX-XX 实施,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布”。该文件在前言部

194

分表述,本标准对 TD-LTE 终端在技术方面的技术要素、技术特

性进行了要求,确保 TD-LTE 数据终端能够满足网络运营和业务

开展的需求。本标准是在参考了 3GPP 国际标准和其它组织有关规

范,并结合中国移动的实际业务需求的情况下编写而成。本标准

是中国移动 TD-LTE 终端技术规范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

结 构 、 名 称 或 预 计 的 名 称 如 下 , 序 号 [1] 标 准 编 号

QC-E-001-2013、标准名称中国移动 TD-LTE 终端总体技术规范;

序号[2] 标准编号 QB-E-021.1-2013、标准名称中国移动 TD-LTE

终端总体技术规范等。该文件包括如下内容:1、范围,本标准规

定了 TD-LTE 终端的总体功能要求、性能要求、射频要求、接口

要求、多模要求等,供中国移动内部和厂商共同使用,适用于所

有 TD-LTE 终端设备。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

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包括:3GPP TS 36.212、

3GPP TS 36.213、3GPP TS 36.321。

2、中国电信公司采标的情况

深圳市深圳公证处(2016)深证字第 53224 号公证书,该公

证书载明,2016 年 3 月 29 日,原告的委托代理人邓奔月及公证

处的公证人员通过公证处的电脑在互联网的环境下登陆“Http:

//218.19.140.11:8093/terminal/portal-login.jsp”中国电信终

端测评管理系统网站,查询并下载以下两个文件:1、中国电信

LTE 手机终端载波聚合技术要求(Q/CT 2602.07-2015),该文件标

明“2015 年 2 月发布,2015 年 2 月实施,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发

195

布”。该文件在前言部分描述,本标准是中国电信 LTE 终端技术

的系列标准之一,并结合 3GPP 等国际标准,以及 CCSA 行业标准

编写,以满足 LTE 手机终端运营要求,并为该类终端的研发、生

产提供技术依据。该文件包括如下内容: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

支持载波聚合的 LTE 手机终端在功能、性能、接口等方面的技术

要求。本文中的 LTE 制式要求,适用于 LTE FDD 和 TD-LTE。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包

括:3GPP TS 36.212、 3GPP TS 36.213、 3GPP TS 36.321。2、

中国电信 LTE 手机终端技术要求(单卡槽)(试行稿),该文件标

明“2014 SX-007,2014 年 9 月发布,2014 年 9 月实施,中国电

信集团公司发布”。该文件在前言部分描述,本标准是中国电信

LTE终端技术的系列标准之一,并结合3GPP等国际标准,以及CCSA

行业标准编写,以满足单卡槽 LTE 手机终端运营要求,并为该类

终端的研发、生产提供技术依据。该文件包括如下内容:1、范

围,本标准规定了 LTE 手机终端在功能、性能、接口等方面的技

术要求。本文中的 LTE 制式要求,适用于 LTE FDD 和 TD-LTE。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包

括:3GPP TS 36.212、3GPP TS 36.213、3GPP TS 36.321。

3、中国联通公司采标的情况

北京市长安公证处(2016)京长安内经证字第 34904 号公证

书,该公证书载明,2016 年 11 月 21 日,原告的委托代理人徐

伟及公证处的公证人员来到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信息路 3 号华为大

196

厦二层一处办公区从余洪辉手中资产编号为 A151222420 的笔记

本电脑中,查询并下载“中国联通 4G 手机定制规范(V2.0)”,该

文件标明“QB/CU XXX-XXXX,2015 年-XX-XX 发布,2015 年-XX-XX

实施,中国联通公司发布”。该文件在前言部分描述,本规范的制

定是根据中国联通 4G 业务规划和市场要求,为中国联通 4G 数字

蜂窝移动通信网络终端定制提供依据。本规范适用于中国联通 4G

定制手机,对中国联通 4G 定制手机的无线相关功能等提出定制

要求。本规范适用于 3GPP Release 8/9/10/12 版本的终端设备。

北京市长安公证处(2016)京长安内经证字第 36039 号公证

书,该公证书载明,2016 年 11 月 29 日上午,原告的委托代理

人徐伟及公证处的公证人员来到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信息路 3 号华

为大厦二层一处办公区从余洪辉手中资产编号为 A151222420 的

笔记本电脑中,查询并下载“中国联通 LTE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终端设备技术规范总册:总体技术要求 V3.0”,该文件标明

“2015-XX-XX 发布、2015-XX-XX 实施,中国联通公司发布”。该

文件在前言部分描述,本标准的制定是为保证中国联通公司 LTE

数字移动通信网能正常运行和方便运营管理,并为终端设备的开

发生产提供依据。技术指标主要依据国际标准组织 3GPP 和国内相

应行业标准中的规定,并根据中国联通实际商用的需求而编写。

本标准规定中国联通 LTE 终端设备基本技术要求。该文件包括如

下内容:1、范围,本标准主要规定了 LTE 语音数据类终端和 LTE

数据类终端数据业务方面的功能、性能、LTE 系统与非 LTE 系统

197

间的互操作、CSFB、载波聚合等方面的技术要求。无特殊版本说

明,本规范适用于 3GPP Release 9/10/12 版本的终端设备。2、规

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

准的条款。包括 YD/T 2575-2013 TD-LTE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

端设备技术要求(第一阶段),YD/T 2577-2013 LTE FDD 数字蜂

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要求(第一阶段)。

十七、华为举证的关于涉案专利权利要求与 3GPP 相对应的

标准技术

原告华为确定的关于涉案专利权利要求与 3GPP 相对应的标

准技术的情况如下:

(一)涉案专利权利要求与 3GPP Release 8 技术标准所涉及

的版本包括 3GPP TS 36.213 V8.5.0、 3GPP TS 36.212 V8.5.0、 3GPP

TS 36.321 V8.4.0,具体为:

1、3GPP TS 36.212 V8.5.0 版本中的内容如下:

5.3.3 下行控制信息

DCI 为一个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传输下行或上行调度

信息或者上行功率控制命令。RNTI 被隐式地编码在 CRC 中。

图 5.3.3-1 示出了 DCI 的处理结构。可以确定以下编码步骤:

--信息单元复用

--CRC 添加

--信道编码

--速率匹配

198

DCI 的编码步骤如下图所示。

CRC attachment

Channel coding

Rate matching

110 ,...,, Aaaa

110 ,...,, Kccc

)(1

)(1

)(0 ,...,,

iD

iiddd

110 ,...,, Eeee

图 5.3.3-1:DCI 的处理

5.3.3.1 DCI 格式

下面的 DCI 格式中定义的字段按照如下方式映射到信息比特

a0 到 aA-1。

每个字段按照描述中出现的顺序来进行映射,如果有的话,

填充的 0比特也包括在内,第一个字段映射到最低信息位 a0,每

个后续字段依次映射到较高信息位。每个字段的最高有效位映射

到该字段的最低信息位,例如第一个字段的最高有效位映射到

a0。

注:DCI 格式 0、1A、3 和 3A 具有相同的净负荷大小。

5.3.3.1.1 格式 0

199

DCI 格式 0用于 PUSCH 调度。

以下信息通过 DCI 格式 0来传输:

-格式 0/格式 1A 区分的标志—1 比特,其中值 0表示格式 0,

值 1 表示格式 1A

-跳频标志—1 比特,如[3]中 8.4 节所定义

-资源块分配和跳频资源分配— )2/)1((log ULRB

ULRB2 NN 比特

-对于 PUSCH 跳频:

-NUL_hop 个 MSB 比特用来获得 )(~ inPRB 的值, )(~ inPRB 在[3]中 8.4

小节给出。

-

UL_hopULRB

ULRB2 )2/)1((log NNN

个比特提供 UL 子帧的第一个时隙

的资源分配。

-对于非跳频 PUSCH:

-

)2/)1((log ULRB

ULRB2 NN

个比特提供 UL 子帧的资源分配,如[3]中

8.1 节所定义

-调制编码方案和冗余版本—5比特,如[3]中 8.6 节所定义

-新数据指示—1 比特

-被调度的 PUSCH 的 TPC 命令—2 比特,如[3]中 5.1.1.1 节

所定义

-DM RS的循环移位—3 比特,如[2]中 5.5.2.1.1 节所定义

200

-UL 索引号-2比特,如[3]中 5.1.1.1 节和 8节所定义(该字

段只适用于上下行配置为 0的 TDD 操作,不出现在 FDD情况中)

-下行分配指示(DAI)-2 比特,如[3]中 7.3 节所定义(该

字段只适用于上下行配置为 1 至 6 的 TDD操作的情况中,不出现

在 FDD情况中)

-CQI 请求—1 比特,如[3]中 7.2.1 节所定义

如果格式 0 中的信息比特数小于格式 1A 的净负荷大小(包

括任何添加到格式 1A 的填充比特),则在格式 0 中要添加 0,直

到净负荷大小等于格式 1A 的净负荷大小。

2、3GPP TS 36.213 V8.5.0 版本中的内容如下:

8.6 确定调制阶数、冗余版本和传输块大小

为了确定用于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调制阶数、冗余版本以及

传输块大小,UE 将首先:

-读取在 DCI 中的 5 比特的“调制和编码方案和冗余版本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and redundancy version)”字

段 (IMCS),

- 检查在 DCI 中的“CQI 请求(CQI request)”比特位,

- 基于 8.1 节中定义的过程计算分配的 PRB 的总数( PRBN ),

- 计算用于控制信息的编码符号的数目。

8.6.1 确定调制阶数和冗余版本

对于 280 MCS I ,如下确定调制阶数( mQ ):

201

-如果 UE能够在 PUSCH支持 64QAM并且没有被更高层配置为

仅传送 QPSK 和 16QAM,则调制阶数由表 8.6.1-1 中的'

mQ 给出。

如果 UE 不能够在 PUSCH 支持 64QAM 或者已经被更高层配置

为仅传送 QPSK 和 16QAM,则首先从表 8.6.1-1 读取'

mQ ,调制阶

数设为 ),4min( '

mm QQ 。

如果由高层提供的参数 ttiBundling 设为 TRUE,则该资源分

配尺寸限制为 3PRB N ,且所述调制阶数设为 2mQ 。

对于 3129 MCS I ,除了以下情况外,所述调制阶数被假设为通

过最近的 PDCCH传输的 DCI中得到,该 PDCCH对应于采用 280 MCS I

的相同传输块。如果 29MCS I ,则 DCI 格式 0的“CQI 请求”比特位

设为 1,且 4PRB N ,调制阶数被设置为 2mQ 。

UE 将使用 IMCS 和表 8.6.1-1 来确定用于物理上行共享信道

的冗余版本(rvidx)。

表 8.6.1-1: PUSCH 的调制阶数、TBS 索引以及冗余版本表

MCS 索

MCSI

调制

阶数

'

mQ

TBS

索引

TBSI

冗余

版本

rvidx

0 2 0 0

1 2 1 0

2 2 2 0

3 2 3 0

4 2 4 0

5 2 5 0

202

6 2 6 0

7 2 7 0

8 2 8 0

9 2 9 0

10 2 10 0

11 4 10 0

12 4 11 0

13 4 12 0

14 4 13 0

15 4 14 0

16 4 15 0

17 4 16 0

18 4 17 0

19 4 18 0

20 4 19 0

21 6 19 0

22 6 20 0

23 6 21 0

24 6 22 0

25 6 23 0

26 6 24 0

27 6 25 0

28 6 26 0

29

预留

1

30 2

31 3

203

8.6.2 确定传输块大小

对于 0≤IMCS≤28,UE 将首先使用 IMCS 和表 8.6.1-1 来确定

TBS 索引(ITBS)。然后 UE 应当根据 7.1.7.2.1 节的过程来确定的

传输块大小。

对于 29≤IMCS≤31,除了以下情况外,所述传输块大小被假

设为通过使用 0≤IMCS≤28 的相同传输块的初始 PDCCH(物理下

行控制信道)中传输的 DCI 来确定。如果 IMCS =29,则 DCI 格式

0 的“CQI 请求”比特设为 1,且 NPRB≤4,这样不存在 UL-SCH

的传输块,且 UE 只为当前的 PUSCH 报告模式发送控制信息反馈。

7.1.7.2.1 不映射到两层空间复用的传输块

对于 1≤NPRB≤110,TBS 在表 7.1.7.2.1-1 的(ITBS,NPRB)

条目中给出。

表 7.1.7.2.1-1:传输块大小(27*110)

TBSI PRBN

1 2 3 4 5 6 7 8 9 10

0 16 32 56 88 120 152 176 208 224 256

1 24 56 88 144 176 208 224 256 328 344

2 32 72 144 176 208 256 296 328 376 424

3 40 104 176 208 256 328 392 440 504 568

4 56 120 208 256 328 408 488 552 632 696

5 72 144 224 328 424 504 600 680 776 872

6 328 176 256 392 504 600 712 808 936 1032

(表格其余部分省略)

204

3、3GPP TS 36.321 V8.4.0 版本中的内容如下:

5.3 下行共享信道(DL-SCH)数据传输

5.3.2.2 HARQ 进程

HARQ 进程从承载传输的每个子帧收到来自 HARQ 实体的一个

或两个(在空间复用情况下)TB 和关联的 HARQ 信息。

对于收到的每个 TB 和关联 HARQ 信息,HARQ 进程应当:

- 如果提供了 NDI 且 NDI 与上一次该 TB 对应的传输相比被翻

转了;或者

- 如果 HARQ 进程与广播进程一样且物理层指示一次新传输;

或者

- 如果这是第一次收到该 TB 的传输:

- 认为该传输是一次新的传输。

- 否则:

- 认为该传输是一次重传。

那么 UE 应当:

- 如果这是一次新传输:

- 将当前在 soft buffer 中保存的该 TB 的数据替换为收到的

数据。

- 否则,如果这是一次重传:

- 如果数据尚未成功解码:

- 将收到的数据与当前在该 TB的 soft buffer中的数据合并。

- 如果 TB 大小与前一次指示的该 TB 的有效 TB 大小不同:

205

- UE 可能将当前在 soft buffer中保存的该 TB 的数据替换为

收到的数据。

- 尝试解码在 soft buffer中保存的该 TB 的数据;

- 如果在 soft buffer 中保存的数据在该 TB 成功解码:

- 如果 HARQ 进程与广播进程相同:

- 将解码的 MAC PDU 传送到上层。

- 否则:

- 将解码的 MAC PDU 传送到拆分和解复用实体。

- 生成该 TB 中数据的肯定应答(ACK)。

- 否则:

- 生成该 TB 中数据的否定应答(NACK)。

- 如果 HARQ 进程与临时 C-RNTI 指示的传输关联且竞争解决

尚未成功(参见子条款 5.1.5);或者

- 如果 HARQ 进程与广播进程相同;或者

- 如果在传输 HARQ 反馈时发生测量间隙:

- 不会将生成的肯定或否定应答指示给物理层。

- 否则:

- 将生成的该 TB 的肯定或否定应答指示给物理层。

当确定指向 C-RNTI 的 PDCCH 上收到的 NDI 与上一次传输中

的值相比已经递增时,UE 应当忽略指向其临时 C-RNTI 的 PDCCH

上收到的所有下行分配中的 NDI。

5.4 UL-SCH 数据传输

206

5.4.2.1 HARQ 实体

UE 中存在一个 HARQ 实体,该 HARQ 实体维护多个并行 HARQ

进程,用于确保在等待有关上一次传输结果的反馈时不中断当前

传输。

并行 HARQ 进程数在[2]的条款 8 中指定。

在给定 TTI 内,如果获得 TTI 的上行授权指示,HARQ 实体先

指定进行传输的 HARQ 进程。然后将收到的反馈(ACK/NACK 信息)、

MCS 和资源,通过物理层中转,发送给相应的 HARQ 进程。

若配置了 TTI 绑定,参数“TTI 绑定大小”(TTI_BUNDLE_SIZE)

指定一个 TTI 绑定的 TTI 数。同一绑定内的 HARQ 重传是非自适应

的,应当无需等待之前传输反馈就可根据“TTI 绑定大小”执行。

只在与“TTI 绑定大小”对应的 TTI 才会收到该绑定的反馈。TTI

绑定的重传还是一个 TTI 绑定。

对于随机接入中携带 C-RNTI MAC 控制单元的上行消息或者

携带 CCCH SDU 的上行消息的传输(参见子条款 5.1.5),TTI 绑定

不适用。

对于每个 TTI,HARQ 实体应当:

- 指定与该 TTI 关联的 HARQ 进程;

- 如果指示了该 TTI 的上行授权:

- 如果收到的授权不是指向 PDCCH上的临时 C-RNTI且关联的

HARQ 信息中提供的 NDI 与该 HARQ 进程上一次传输相比发生了翻

转;或者

- 如果这是 HARQ 进程的第一个传输(即,之前无可用的 NDI);

207

或者

- 如果在随机接入响应中收到上行授权:

- 如果 Msg3 缓冲区中有 MAC PDU 且随机接入响应中收到上行

授权:

- 从 Msg3 缓冲区中获取 MAC PDU 进行传输。

- 否则:

- 从复用和组合实体获取 MAC PDU 进行传输;

- 将 MAC PDU、上行授权和 HARQ 信息发送给指定的 HARQ 进

程;

- 指示指定的 HARQ 进程触发新传输。

- 否则:

- 将上行授权和 HARQ 信息(冗余版本)发送给指定的 HARQ

进程;

- 指示指定的 HARQ 进程生成自适应重传。

- 否则,如果与该 TTI 对应的 HARQ 进程的 HARQ 缓冲区不是

空的:

- 命令指定的 HARQ 进程生成非自适应重传。

当确定 NDI 与上一次传输相比是否递增时,UE 应当忽略指向

其临时 C-RNTI 的 PDCCH 上收到的所有上行授权中的 NDI。

注:如果与测量间隙冲突或不允许非自适应重传,HARQ 实体

触发的传输应当由对应的 HARQ 进程取消。

(二)涉案专利权利要求与 3GPP Release 9 技术标准所涉及

的版本包括 3GPP TS 36.212 V9.2.0、3GPP TS 36.213 V9.2.0、3GPP

208

TS 36.321 V9.3.0,具体为:

1、3GPP TS 36.212 V9.2.0 版本中的内容如下:

5.3.3 下行控制信息

DCI 为一个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传输下行或上行调度

信息、对非周期性 CQI 报告的请求、MCCH 改变通知[6]或者上行

功率控制命令。RNTI 被隐式地编码在 CRC 中。

图 5.3.3-1 示出了 DCI 的处理结构。可以确定以下编码步骤:

-信息单元复用

-CRC 添加

-信道编码

-速率匹配

DCI 的编码步骤如下图所示。

CRC attachment

Channel coding

Rate matching

110 ,...,, Aaaa

110 ,...,, Kccc

)(1

)(1

)(0 ,...,,

iD

iiddd

110 ,...,, Eeee

图 5.3.3-1:DCI 的处理

209

5.3.3.1 DCI 格式

下面的 DCI 格式中定义的字段按照如下方式映射到信息比特

a0 到 aA-1。

每个字段按照描述中出现的顺序来进行映射,如果有的话,

填充的 0比特也包括在内,第一个字段映射到最低信息位 a0,每

个后续字段依次映射到较高信息位。每个字段的最高有效位映射

到该字段的最低信息位,例如第一个字段的最高有效位映射到

a0。

注:DCI 格式 0、1A、3 和 3A 具有相同的净负荷大小。

5.3.3.1.1 格式 0

DCI 格式 0用于 PUSCH 调度。

以下信息通过 DCI 格式 0来传输:

-格式 0/格式 1A 区分的标志—1 比特,其中值 0表示格式 0,

值 1 表示格式 1A

-跳频标志—1 比特,如[3]中 8.4 节所定义

-资源块分配和跳频资源分配— )2/)1((log ULRB

ULRB2 NN 比特

-对于 PUSCH 跳频:

-NUL_hop 个 MSB 比特用来获得 )(~ inPRB 的值, )(~ inPRB 在[3]中 8.4

节给出。

-

UL_hopULRB

ULRB2 )2/)1((log NNN

个比特提供UL子帧的第一个时隙的

资源分配。

210

-对于非跳频 PUSCH:

-

)2/)1((log ULRB

ULRB2 NN

个比特提供 UL 子帧的资源分配,如[3]中

8.1 节所定义

-调制编码方案和冗余版本—5比特,如[3]中 8.6 节所定义

-新数据指示—1 比特

-被调度的 PUSCH 的 TPC 命令—2 比特,如[3]中 5.1.1.1 节

所定义

-DM RS的循环移位—3 比特,如[2]中 5.5.2.1.1 节所定义

-UL 索引号-2比特,如[3]中 5.1.1.1、7.2.1、8和 8.4 节所

定义(该字段只出现在上下行配置为 0的 TDD操作的情况中)

-下行分配指示(DAI)-2 比特,如[3]中 7.3 节所定义(该

字段只出现在上下行配置为 1 至 6 的 TDD操作的情况中)

-CQI 请求—1 比特,如[3]中 7.2.1 节所定义

如果格式 0 中的信息比特数小于格式 1A 的净负荷大小(包

括任何添加到格式 1A 的填充比特),则在格式 0 中要添加 0,直

到净负荷大小等于格式 1A 的净负荷大小。

2、3GPP TS 36.213 V9.2.0 版本中的内容如下:

8.6 确定调制阶数、冗余版本和传输块大小

为了确定用于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调制阶数、冗余版本以及

传输块大小,UE 将首先:

-读取“调制和编码方案和冗余版本(modulation and coding

211

scheme and redundancy version)”字段(IMCS),

-检查 “CQI 请求(CQI request)”比特位,

-基于 8.1 节中定义的过程计算分配的 PRB 的总数( PRBN ),

-计算用于控制信息的编码符号的数目。

8.6.1 确定调制阶数和冗余版本

对于 280 MCS I ,如下确定调制阶数( mQ ):

-如果 UE能够在 PUSCH支持 64QAM并且没有被更高层配置为

仅传送 QPSK 和 16QAM,则调制阶数由表 8.6.1-1 中的'

mQ 给出。

-如果 UE不能够在 PUSCH支持 64QAM或者已经被更高层配置

为仅传送 QPSK 和 16QAM,则首先从表 8.6.1-1 读取'

mQ ,调制阶数

设为 ),4min( '

mm QQ 。

-如果由更高层提供的参数 ttiBundling 设为 TRUE,则该资

源分配尺寸限制为 3PRB N ,且调制阶数设为 2mQ 。

对于 3129 MCS I ,如果 29MCS I ,则 DCI 格式 0的“CQI 请求”比

特被设为 1,且 4PRB N ,调制阶数被设置为 2mQ 。否则,调制阶数

应该从最近的 PDCCH 传输的 DCI 中得到,该 PDCCH 的 DCI 格式为

0 且对应于采用 280 MCS I 的相同传输块。如果没有此 DCI 格式为 0

且对应于采用 280 MCS I 的相同传输块的 PDCCH,则必须按以下方式

确定调制阶数:

-当对于相同传输块的初始 PUSCH 使用半静态调度时,从最

近的半静态调度指配 PDCCH 确定,或者,

-当 PUSCH 由随机接入响应授权发起时,从对于相同传输块

212

的随机接入响应授权中确定。

UE 将使用 IMCS 和表 8.6.1-1 来确定用于物理上行共享信道

的冗余版本(rvidx)。

表 8.6.1-1: PUSCH 的调制阶数、TBS 索引以及冗余版本表

MCS 索

MCSI

调制

阶数

'

mQ

TBS

索引

TBSI

冗余

版本

rvidx

0 2 0 0

1 2 1 0

2 2 2 0

3 2 3 0

4 2 4 0

5 2 5 0

6 2 6 0

7 2 7 0

8 2 8 0

9 2 9 0

10 2 10 0

11 4 10 0

12 4 11 0

13 4 12 0

14 4 13 0

15 4 14 0

16 4 15 0

17 4 16 0

213

18 4 17 0

19 4 18 0

20 4 19 0

21 6 19 0

22 6 20 0

23 6 21 0

24 6 22 0

25 6 23 0

26 6 24 0

27 6 25 0

28 6 26 0

29

预留

1

30 2

31 3

8.6.2 确定传输块大小

对于 0≤IMCS≤28,UE 将首先使用 IMCS 和表 8.6.1-1 来确定

TBS 索引(ITBS)。然后 UE 应当根据 7.1.7.2.1 节的过程来确定的

传输块大小。

对于 29≤IMCS≤31,如果 IMCS =29,则 DCI 格式 0 的“CQI

请求”比特设为 1,且 NPRB≤4,这样不存在 UL-SCH 的传输块,

且 UE 只为当前的 PUSCH 报告模式发送控制信息反馈。否则,根

据使用 0≤IMCS≤28 的相同传输块的初始 PDCCH(物理下行控制

信道)来确定传输块的大小。如果该使用 0≤IMCS≤28 的相同传

输块的初始 PDCCH 中没有带 DCI 格式 0,则必须按以下方式确定

214

传输块的大小:

-当对于相同传输块的初始 PUSCH 使用半静态调度时,从最

近的半静态调度指配 PDCCH 确定,或者,

-当 PUSCH 由随机接入响应授权发起时,从对于相同传输块

的随机接入响应授权确定。

7.1.7.2.1 不映射到两层空间复用的传输块

对于 1≤NPRB≤110,TBS 在表 7.1.7.2.1-1 的(ITBS,NPRB)

条目中给出。

表 7.1.7.2.1-1:传输块大小(27*110)

TBSI PRBN

1 2 3 4 5 6 7 8 9 10

0 16 32 56 88 120 152 176 208 224 256

1 24 56 88 144 176 208 224 256 328 344

2 32 72 144 176 208 256 296 328 376 424

3 40 104 176 208 256 328 392 440 504 568

4 56 120 208 256 328 408 488 552 632 696

5 72 144 224 328 424 504 600 680 776 872

6 328 176 256 392 504 600 712 808 936 1032

(表格其余部分省略)

3、3GPP TS 36.321 V9.3.0 版本中的内容如下:

5.3 下行共享信道(DL-SCH)数据传输

5.3.2.2 HARQ 进程

HARQ 进程从承载传输的每个子帧收到来自 HARQ 实体的一个

215

或两个(在空间复用情况下)TB 和关联的 HARQ 信息。

对于收到的每个 TB 和关联 HARQ 信息,HARQ 进程应当:

- 如果提供了 NDI 且 NDI 与上一次该 TB 对应的传输相比被翻

转了;或者

- 如果 HARQ进程与广播进程一样且根据 RRC指示的系统信息

调度这是 TB 的第一次传输;或者

- 如果这是第一次收到的该 TB 的传输(即之前没有该 TB 的

NDI):

- 认为该传输是一次新的传输。

- 否则:

- 认为该传输是一次重传。

那么 UE 应当:

- 如果这是一次新传输:

- 将当前在 soft buffer 中保存的该 TB 的数据替换为收到的

数据。

- 否则,如果这是一次重传:

- 如果数据尚未成功解码:

- 将收到的数据与当前在该 TB的 soft buffer中的数据合并。

- 如果 TB 大小与前一次指示的该 TB 的有效 TB 大小不同:

- UE 可能将当前在 soft buffer中保存的该 TB 的数据替换为

收到的数据。

- 尝试解码在 soft buffer中保存的该 TB 的数据;

216

- 如果在 soft buffer 中保存的数据在该 TB 成功解码:

- 如果 HARQ 进程与广播进程相同:

- 将解码的 MAC PDU 传送到上层。

- 否则,如果这是该 TB 在 soft buffer 中的数据的第一次成

功解码:

- 将解码的 MAC PDU 传送到拆分和解复用实体。

- 生成该 TB 中数据的肯定应答(ACK)。

- 否则:

-生成该 TB 中数据的否定应答(NACK)。

- 如果 HARQ 进程与临时 C-RNTI 指示的传输关联且竞争解决

尚未成功(参见子条款 5.1.5);或者

- 如果 HARQ 进程与广播进程相同;或者

- 如果时间校准定时器停止或超时:

-不会将生成的肯定或否定应答指示给物理层。

-否则:

- 将生成的该 TB 的肯定或否定应答指示给物理层。

当确定指向 C-RNTI 的 PDCCH 上收到的 NDI 与上一次传输中

的值相比已经翻转时,UE 应当忽略指向其临时 C-RNTI 的 PDCCH

上收到的所有下行分配中的 NDI。

5.4 UL-SCH 数据传输

5.4.2.1 HARQ 实体

UE 中存在一个 HARQ 实体,该 HARQ 实体维护多个并行 HARQ

217

进程,用于确保在等待有关上一次传输结果的 HARQ 反馈时不中

断当前传输。

并行 HARQ 进程数在[2]的条款 8 中指定。

在给定 TTI 内,如果获得 TTI 的上行授权指示,HARQ 实体先

指定进行传输的 HARQ 进程。然后将收到的 HARQ 反馈(ACK/NACK

信息)、MCS和资源,通过物理层中转,发送给相应的 HARQ 进程。

若配置了 TTI 绑定,参数“TTI 绑定大小”(TTI_BUNDLE_SIZE)

指定一个 TTI 绑定的 TTI 数。TTI 绑定操作依赖 HARQ 实体为同一

绑定中的每个传输调用相同的 HARQ 进程。同一绑定内的 HARQ 重

传是非自适应的,无需等待之前传输反馈就可根据“TTI 绑定大

小”触发。只在绑定的最后的一个 TTI(即与“TTI 绑定大小”对

应的 TTI)才会收到该绑定的 HARQ 反馈,不管该 TTI 中是否发生

传输(如,发生测量间隙时)。TTI 绑定的重传还是一个 TTI 绑定。

对于随机接入中 Msg3的传输(参见 5.1.5),TTI 绑定也不适

用。

对于每个 TTI,HARQ 实体应当:

- 指定与该 TTI 关联的 HARQ 进程:

- 如果指示了该 TTI 的上行授权:

- 如果收到的授权不是指向 PDCCH上的临时 C-RNTI且关联的

HARQ 信息中提供的 NDI 与该 HARQ 进程上一次传输相比发生了翻

转;或者

- 如果在指向 C-RNTI的 PDCCH上收到上行授权且指定进程的

218

HARQ 缓冲区是空的;或者

- 如果在随机接入响应中收到上行授权:

- 如果 Msg3 缓冲区中有 MAC PDU 且随机接入响应中收到上行

授权:

- 从 Msg3 缓冲区中获取 MAC PDU 进行传输。

- 否则:

- 从复用和组合实体获取 MAC PDU 进行传输;

- 将 MAC PDU、上行授权和 HARQ 信息发送给指定的 HARQ 进

程;

- 指示指定的 HARQ 进程触发新传输。

- 否则:

- 将上行授权和 HARQ 信息(冗余版本)发送给指定的 HARQ

进程;

- 指示指定的 HARQ 进程生成自适应重传。

- 否则,如果与该 TTI 对应的 HARQ 进程的 HARQ 缓冲区不是

空的:

- 命令指定的 HARQ 进程生成非自适应重传。

当确定 NDI 与上一次传输相比是否翻转时,UE 应当忽略指向

其临时 C-RNTI 的 PDCCH 上收到的所有上行授权中的 NDI。

(三)涉案专利权利要求与 3GPP Release 10 技术标准所涉

及的版本包括 3GPP TS 36.212 V10.8.0、3GPP TS 36.213 V10.11.0、

3GPP TS 36.321 V10.9.0,具体为:

219

1、3GPP TS 36.212 V10.8.0 版本中的内容如下:

5.3.3 下行链路控制信息

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为一个小区和一个无线网络临时标

识(RNTI)传输下行链路或上行链路调度信息,传输非周期的 CQI

报告的请求,传输多点控制信道(MCCH)变化的通知[参考文献

6]或传输上行链路功率控制命令。RNTI 隐式编码在 CRC 中。

图 5.3.3-1 显示一个 DCI 的处理结构。可对以下编码步骤加

以识别:

-信息单元复用

-CRC 添加

-信道编码

-速率匹配

DCI 的编码步骤如下图所示。

CRC attachment

Channel coding

Rate matching

110 ,...,, Aaaa

110 ,...,, Kccc

)(1

)(1

)(0 ,...,,

iD

iiddd

110 ,...,, Eeee

图 5.3.3-1: 一个 DCI 的处理。

220

5.3.3.1 DCI 格式

按以下 DCI 格式定义的字段按如下方式映射到 a0~ aA-1 信

息位。

每个字段按其出现在描述中的顺序进行映射,包括一个/多个

(如果有)零填充位,第一字段映射到最低信息位 a0,而每个后

续字段依次映射到较高的信息位。每个字段中的最高有效位映射

到该字段最低信息位,例如第一字段的最高有效位映射到 a0。

5.3.3.1.1 格式 0

DCI 格式 0 用于在一个上行小区内对物理上行共享信道

(PUSCH)进行调度。

下列信息由 DCI 格式 0来传输:

-载波指示符——0 或 3 比特。这个字段根据[参考文献 3]

中的定义出现。

-表示格式 0/格式 1A 差异的标志——1 比特,其中 0表示格

式 0;1 表示格式 1A。

-跳频标志——1 比特,按在[参考文献 3]内 8.4 节中定义。

这个字段用作资源分配类型 1 所对应资源分配字段的 MSB。

-资源块分配和跳频资源分配--比特数= )2/)1((log ULRB

ULRB2 NN

-对于 PUSCH 跳频(只对于资源分配类型 0):

-NUL_hop MSB 的比特用于获得如在[参考文献 3]内 8.4 节

所示的 )(~ inPRB 值

221

UL_hopULRB

ULRB2 )2/)1((log NNN

的比特用于在 UL 子帧中第一时隙的

资源分配。

-对于资源分配类型 0的非跳频 PUSCH:

)2/)1((log ULRB

ULRB2 NN

的比特用于在 UL 子帧中的资源分配,如

在[参考文献 3]内 8.1.1 节所规定。

-对于资源分配类型 1 的非跳频的 PUSCH:

-跳频标记字段、资源块分配和跳频资源分配字段的级联用

于在 UL子帧中的资源分配,如在[参考文献 3]内 8.1.2 节所规

定。

-调制和编码方案与冗余版本——5比特,如在[参考文献 3]

第 8.6 节所定义

-新数据指示—— 1 比特

-用于预定 PUSCH 的 TPC 命令——2比特,如在[参考文献 3]

第 5.1.1.1 节所定义

-用于 DM RS 和 OCC 指标的循环移位——3 比特,如在[参考

文献 2]第 5.5.2.1.1 节所定义

-UL 指标——2比特,如在[参考文献 3]第 5.1.1.1 节、第

7.2.1 节、第 8节和第 8.4 节所定义(此字段仅存在于带上行链路

-下行链路配置 0的 TDD 操作)

-下行链路分配指标(DAI)——2比特,如在[参考文献 3]

222

第 7.3 中所定义(此字段仅存在于带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 1-6

的 TDD 操作)

-CSI 请求——1 或 2 比特,如在[参考文献 3]第 7.2.1 节

中定义。2 比特字段适用于配置有多于一个 DL(数据传送链路)

小区的 UE(用户设备)和当相应 DCI 格式映射到由 C-RNTI 给出

的 UE 特定搜索空间时,如[参考文献 3]所定义;否则适用 1 比

特字段

-SRS请求——0或 1 比特。此字段只能存在于调度 PUSCH 的

DCI 格式,被映射到由 C-RNTI 给出的 UE 特定搜索空间,如[参

考文献 3]中所定义。此字段的解释在[参考文献 3]的第 8.2 节

中规定。

-资源分配型——1 比特。此字段仅在DLRB

ULRB NN 时才存在。此

字段的解释在[参考文献 3]的第 8.1 节中规定。

如果映射到给定搜索空间的按格式 0 的信息位的数目小于格

式 1A 的有效载荷尺寸,调度相同服务小区和映射到相同的搜索

空间(包括添加到格式 1A 的任何填充位),则须加零到格式 0,

直到有效载荷尺寸等于 1A 格式的有效载荷尺寸。

2、3GPP TS 36.213 V10.11.0 版本中的内容如下:

8.6 调制阶数、冗余版本以及传输块大小确定

确定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调制阶数、冗余版本以及传输块大

小之前,UE 将首先:

读取“调制及编码方案和冗余版本”字段(IMCS),

223

检查“CSI 请求”比特字段,

根据第 8.1 条中定义的过程计算所分配的 PRB 总数( PRBN ),

计算控制信息的编码符号数量。

8.6.1 调制阶数和冗余版本确定

对于 280 MCS I ,按如下过程确定调制阶数( mQ ):

如果 UE 在 PUSCH 支持 64QAM 并且没有被高层配置为仅传送

QPSK 和 16QAM,则调制阶数由表 8.6.1-1 中的'

mQ 给出。

如果 UE 不能在 PUSCH 支持 64QAM 或已经由高层配置为仅传

送 QPSK 和 16QAM,则先从表 8.6.1-1 读取'

mQ ,然后调制阶数设

定为 ),4min( '

mm QQ 。

如果高层所提供的 tti 捆绑参数设置为 TRUE(真),则把资

源分配尺寸限制为 3PRB N 且调制阶数设为 2mQ 。

对于 3129 MCS I ,按如下过程确定调制阶数( mQ ):

如果使用 DCI format 0 且 29MCS I 或,如果使用 DCI format 4

且仅启用 1 TB 并对于启用的 TB有 29MCS I 和通知的传输层数是 1,

并且如果

“CSI 请求”比特字段是 1 比特,并且该比特被设置来触发

非周期性报告,且 4PRB N 或,

“CSI 请求”比特字段是 2比特,并根据表 7.2.1-1A 为一个

服务小区触发非周期性的 CSI 报告,且 4PRB N 或,

“CSI 请求”比特字段是 2比特,并根据表 7.2.1-1A 为多个

服务小区触发非周期性的 CSI 报告,且 20PRB N ,

224

那么调制阶数设置为 2mQ 。

否则,调制阶数应该从调度此传输块的最近的 PDCCH Format

0/4 中得到,且 280 MCS I 如果没有调度此传输块的 PDCCH Format

0/4,且使用 280 MCS I ,则必须按以下方式确定调制阶数:

当对于相同传输块的初始 PUSCH 使用半静态调度时,从最近

半静态调度指配 PDCCH 确定,或者,

当 PUSCH 由随机接入响应授权发起时,从对于相同传输块的

随机接入响应授权确定。

用户设备(UE)将使用 IMCS 和表 8.6.1-1 来确定物理上行

共享信道中所用冗余版本(rvidx)。

表 8.6.1-1: PUSCH 的调制、TBS 索引和冗余版本表

MCS 索

MCSI

调制

阶数

'

mQ

TBS

索引

TBSI

冗余

版本

rvidx

0 2 0 0

1 2 1 0

2 2 2 0

3 2 3 0

4 2 4 0

5 2 5 0

6 2 6 0

7 2 7 0

8 2 8 0

9 2 9 0

225

10 2 10 0

11 4 10 0

12 4 11 0

13 4 12 0

14 4 13 0

15 4 14 0

16 4 15 0

17 4 16 0

18 4 17 0

19 4 18 0

20 4 19 0

21 6 19 0

22 6 20 0

23 6 21 0

24 6 22 0

25 6 23 0

26 6 24 0

27 6 25 0

28 6 26 0

29

预留

1

30 2

31 3

8.6.2 传输块大小确定

对于 0≤IMCS≤28,UE 将首先使用 IMCS 和表格 8.6.1-1 确定

TBS 索引(ITBS),除非按如下指定的 DCI Format 4 禁用该传输块。

226

对于未映射到两层空间复用的传输块,通过 7.1.7.2.1 条的过程确

定该 TBS。对于映射到两层空间复用的传输块,通过 7.1.7.2.2条

的过程确定该 TBS。

对于 29≤IMCS≤31,

如果 DCI Format 0 且 IMCS =29,或者,如果 DCI Format 4,

并且仅启用 1 个 TB 且对于启用的 TB IMCS =29和传输层数是 1,

并且如果

“CSI 请求”比特字段是 1 比特,并且该比特被设置来触发

非周期性 CSI 报告,且 4PRB N 或,

“CSI 请求”比特字段是 2比特,并根据表 7.2.1-1A 为一个

服务小区触发非周期性的 CSI 报告,且 4PRB N 或,

“CSI 请求”比特字段是 2比特,并根据表 7.2.1-1A 为多个

服务小区触发非周期性的 CSI 报告,且 20PRB N ,那么对于 UL-SCH

就没有传输块,UE 仅发送当前 PUSCH 报告模式的控制信息反馈。

-否则,根据使用 0≤IMCS≤28 的相同传输块的初始物理下

行控制信道(PDCCH)来确定传输块的大小。

如果该使用 0≤IMCS≤28 的相同传输块的初始 PDCCH 没有带

上行 DCI format,则必须按以下方式确定传输块的大小:

当对于相同传输块的初始 PUSCH 使用半静态调度时,从最近

的半静态调度指配 PDCCH 确定,或者,

当 PUSCH 由随机接入响应授权发起时,从对于相同传输块的

随机接入响应授权确定。

227

在 DCI Format 4 中,如果有 0MCS I 和 1PRB N 或 28MCS I 和 1PRB N ,

则传输块被禁用,否则该传输块被启用。

3、3GPP TS 36.321 V10.9.0 版本中的内容如下:

5.3 下行共享信道(DL-SCH)数据传输

5.3.2.2 HARQ 进程

对于为 HARQ 进程进行传输的每一个子帧,从 HARQ 实体接收

一个或两个(在下行空间复用的情况下)传输块和相关 HARQ 信

息。

对于每一个接收到的传输块和相关的 HARQ 信息,HARQ 进程

应:

- 如果提供了 NDI,且与此传输块的前一次传输所使用的 NDI

相比,已经反转;或

- 如果此 HARQ 进程是广播进程,如果根据 RRC(无线资源控

制)系统信息调度的指示,这是该传输块第一次接收的传输;或

- 如果这是该传输块最早第一次接收的传输(即为此传输块

之前没有 NDI):

- 视这次传输为一次新的传输。

- 否则:

- 视这次传输为重传。

那么,UE 应:

- 如果这是一次新的传输:

- 则尝试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解码。

228

- 否则,如果这是一次重传:

- 如果该传输块的数据还没有被成功地解码:

- 则把所接收的数据与当前在该传输块软缓存内的数据结

合,并尝试将结合的数据进行解码。

- 如果为此传输块成功地解码了 UE 试图解码的数据;或

- 如果该传输块的数据之前曾被成功地解码:

- 如果 HARQ 进程为该广播进程:

- 则传送经解码的 MAC PDU 至上层。

- 否则,如果这是此传输块数据的第一次成功解码:

- 则传送已解码的 MAC PDU 到解汇聚和解复用实体。

- 生成对此传输块数据的肯定应答(ACK)。

- 否则:

- 把该传输块软缓存中的数据替换为 UE 试图解码的数据。

- 生成对此传输块数据的否定应答(NACK)。

- 如果 HARQ 进程关联于一个用临时 C-RNTI 指示的传输,且

冲突解决尚未成功(见第 5.1.5 条);或

- 如果 HARQ 进程为广播进程;或

- 如果 timeAlignmentTimer 已停止或已过期:

- 则不向物理层指示生成的肯定或否定应答。

- 否则:

- 则向物理层指示对此传输块生成的肯定或否定应答。

当确定在 PDCCH 上其 C-RNTI 的 NDI 是否已经相对于先前传

229

输时的值进行反转时,UE 将忽略 PDCCH 上所有下行分配中为其临

时 C-RNTI 接收到的 NDI。

注:当 UE 配置有一个以上的服务小区时,在[参考文献 2]中

规定 UE 存储数据到软缓存的行为。

注:如果 UE 接收到一个信号重传,传输块大小不同于此传

输块最后一个已知有效传输块尺寸,则 UE行为取决于 UE的实现。

5.4 UL-SCH 数据传输

5.4.2.1 HARQ 实体

对于每个已配置上行的服务小区,UE 中都存在一个 HARQ 实

体。该 HARQ 实体维护多个并行 HARQ 进程,用于确保在等待有关

上一次传输结果的 HARQ 反馈时不中断当前传输。

每个 HARQ 实体的并行 HARQ 进程数在[2]的条款 8中指定。

如果物理层配置为上行空间复用[2],每个给定的 TTI 关联两

个 HARQ 进程。否则一个 TTI 关联一个 HARQ 进程。

在给定 TTI 内,如果获得 TTI 的上行授权指示,HARQ 实体先

指定进行传输的 HARQ 进程。然后将收到的 HARQ 反馈(ACK/NACK

信息)、MCS和资源,通过物理层中转,发送给相应的 HARQ 进程。

若配置了 TTI 绑定,参数“TTI 绑定大小”(TTI_BUNDLE_SIZE)

指定一个 TTI 绑定的 TTI 数。TTI 绑定操作依赖 HARQ 实体为同一

绑定中的每个传输调用相同的 HARQ 进程。同一绑定内的 HARQ 重

传是非自适应的,无需等待之前传输反馈就可根据“TTI 绑定大

小”触发。只在绑定的最后的一个 TTI(即与“TTI 绑定大小”对

230

应的 TTI)才会收到该绑定的 HARQ 反馈,不管该 TTI 中是否发生

传输(如,发生测量间隙时)。TTI 绑定的重传还是一个 TTI 绑定。

如果 UE 配置了一个或多个上行 SCell 则不支持 TTI 绑定。

TTI 绑定不支持 RN 与结合了 RN子帧配置的 E-UTRAN 通信。

对于随机接入中 Msg3的传输(参见 5.1.5),TTI 绑定也不适

用。

对于每个 TTI,HARQ 实体应当:

- 指定与该 TTI 关联的 HARQ 进程,并且对于每个指定的 HARQ

进程:

- 如果指示了该进程和该 TTI 的上行授权:

- 如果收到的授权不是指向 PDCCH上的临时 C-RNTI且关联的

HARQ 信息中提供的 NDI 与该 HARQ 进程上一次传输相比发生了翻

转;或者

- 如果在指向 C-RNTI的 PDCCH上收到上行授权且指定进程的

HARQ 缓冲区是空的;或者

- 如果在随机接入响应中收到上行授权:

- 如果 Msg3 缓冲区中有 MAC PDU 且随机接入响应中收到上行

授权:

- 从 Msg3 缓冲区中获取 MAC PDU 进行传输。

- 否则:

- 从复用和组合实体获取 MAC PDU 进行传输;

- 将 MAC PDU、上行授权和 HARQ 信息发送给指定的 HARQ 进

231

程;

- 指示指定的 HARQ 进程触发新传输。

- 否则:

- 将上行授权和 HARQ 信息(冗余版本)发送给指定的 HARQ

进程;

- 指示指定的 HARQ 进程生成自适应重传。

- 否则,如果该进程的 HARQ 缓冲区不是空的:

- 命令指定的 HARQ 进程生成非自适应重传。

当确定 NDI 与上一次传输相比是否翻转时,UE 应当忽略指向

其临时 C-RNTI 的 PDCCH 上收到的所有上行授权中的 NDI。

十八、原告要求保护的专利权利要求的技术特征与相应技术

标准的技术特征进行对比

(一)原告要求保护的专利权利要求的技术特征进行分解

原告涉案专利权利要求 1 可以分解为以下六项技术特征:

(1)一种传输控制信令的方法;(2)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

端接收发送端发送的;(3)表示数据包大小或冗余版本的控制信

令;(4)所述控制信令中的同一字段的一部分状态表示数据包大

小,所述控制信令中的同一字段的其余状态表示冗余版本;(5)

其中,所述控制信令还包括新数据指示(New Data Indicator, NDI);

(6)当所述数据包是重传时,NDI 的值与所述数据包初传时的 NDI

的值相同。

原告涉案专利权利要求 2属于引用专利权利要求 1的从属权

232

利要求,故原告涉案专利权利要求 2 的技术特征进行分解时,除

了包括上述 6 项技术特征外,还应再增加一项技术特征,即“如

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同一字段的状态表

示数据包大小时,所述冗余版本为默认值”。

(二)涉案专利权利要求的解释

关于专利权利要求的解释,原告华为和被告方存在以下争

议:

1、专利权利要求 1 和 9 中“或”的含义

原告认为,专利权利要求 1 和 9中“或”是指,控制信令一

部分状态表示数据包大小,其余状态表示冗余版本。在控制信令

表示数据包大小时,其可以表示包括冗余版本默认值在内的一系

列其他状态,并且不导致额外的物理资源的开销。在控制信令其

余状态表示冗余版本时,不表示数据包大小。

被告认为,“或”表示择一,在“一部分状态表示数据包大

小时”不可能表示其他内容,尤其不能表示“冗余版本”或者“冗

余版本的默认值”。在涉案专利授权过程中,原告明确排除在表示

数据包大小时表示冗余版本的方案。根据禁止反悔原则,不应当

将“表示数据包大小时表示冗余版本默认值”纳入专利权利要求

的保护范围。

经审理认定,专利权利要求保护的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内容

为准,说明书、附图可以用以解释权利要求。根据专利权利要求

的文字,其并未限定“控制信令表示数据包大小时”不能“表示

233

其他内容”,权利要求应涵盖表示冗余版本默认值的情形。根据说

明书的解释,“控制信令表示数据包大小时”可以“表示包括冗余

版本默认值在内的内容”。“禁止反悔”放弃的技术方案必须清楚、

明确,原告在授权过程中仅是解释涉案专利与对比文件的区别,

不应理解为对技术方案的放弃。退一步假设原告存在放弃行为,

放弃的技术方案也仅为“控制信令表示数据包大小同时表示冗余

版本”并且“表示冗余版本的同时表示数据包大小”。

2、专利权利要求 1 和 9 中“接收端”与“发送端”的含义

原告认为,“发送端”与“接收端”是控制信令的“发送端”

与“接收端”,而不限定为必须是数据的“发送端”与“接收端”,

即专利权利要求中信令与数据的发送方向可以同向也可以异向。

被告认为,“发送端”既是信令的发送端也是数据的发送端,

接收端亦然,亦即信令与数据是同向的。由于申请日之前已经存

在控制信令和数据包的异向传输,即信令与数据的发送端相反。

根据捐献原则,专利权利要求不应保护控制信令和数据方向不同

的情形。

经审理认定,捐献原则的含义是,对于在专利说明书中记载

而未反映在权利要求中的技术方案,不包括在专利权利要求的保

护范围之内。本案不适用捐献原则,专利权利要求中未限定某一

技术特征并不代表该权利要求排除包含该特征的技术方案。涉案

专利权利要求1中的发送端与接收端仅相对于控制信令的传输而

言,而不涉及数据的传输方向。涉案专利是对控制信令的改进,

234

数据是上行传输或者下行传输都有可能。专利权利要求 1 的保护

范围并不限定于数据的下行传输,可以涵盖终端作为数据接收端

或者数据发送端时,接收或者发送数据的情形。

3、专利权利要求中“表示”的含义

原告认为,专利权利要求中“表示”并不一定是直接表示,

有可能是间接表示,例如根据一定的对应关系确定。

被告认为,“表示”应当为能够表示,直接表示,如果还需

引入其他内容才能够确认不应认为是“表示”。

经审理认定,对专利权利要求中术语的解释,应以本领域普

通技术人员的角度来判断,并综合考虑发明的技术领域、现有技

术、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以及所要达到的技术效果等。涉

案专利强调是用同一字段自身的不同状态来区分所表示的是数据

包大小还是冗余版本,而不是说该字段直接给出冗余版本和数据

包大小的具体数值。

4、专利权利要求 2 和 10 中“默认值”的含义

原告认为,“默认值”是指不需要额外的信令字段来指示。

被告认为,“默认值”是双方都知道的值,不需要进行指示,

不能认为“默认值”是指不用单独占用比特位来指示。

经审理认定,涉案专利附图 1 是现有技术的流程图,其描述

RV 为默认值,但该 RV 不仅进行了指示,而且也占用了额外字段

进行指示。“默认值”本身并不能表示出其是否需要指示,或者是

否需要占用额外字段来指示。专利权利要求 2和 10中“默认值”

235

并不是从是否需要表示或者以何种方式来表示的角度做出限定,

而是从该冗余版本的值是一个固定的、在多次传输中都没有发生

变化的属性来定义。

5、专利权利要求 1 和 9 中“新数据指示”的含义

原、被告都同意,“新数据指示”应当是信令中包含新数据

指示,并且与信令所控制的数据发送方向一致。原告在最初提交

的技术对比表格中,将控制上行数据的信令与标准中下行数据的

NDI 相对应,后在庭审过程中将其修正为“将控制上行数据的信

令与标准中上行数据的 NDI 相对应”。

(三)原告要求保护的涉案专利权利要求与相应 3GPP 技术

标准进行对比

1、原告要求保护的涉案专利权利要求的技术特征与 3GPP

Release 8 相应技术标准的特征进行对比

(1)原告要求保护的涉案专利权利要求 1 的技术特征与

3GPP Release 8 相应技术标准的特征进行对比

原告举证的与其要求保护的涉案专利相对应的 3GPP Release

8 技术标准中的版本包括 3GPP TS 36.213 V8.5.0、3GPP TS 36.212

V8.5.0、3GPP TS 36.321 V8.4.0。原告要求保护的涉案专利权利要

求 1 与 3GPP Release 8 相应技术标准进行对比,分述如下:

关于专利权利要求 1 的第一项技术特征“(1)一种传输控制

信令的方法”,在 3GPP TS 36.212 V8.5.0 版本 5.3.3 章节中有描

述“下行控制信息”,在5.3.3.1章节中有描述“DCI格式”,在5.3.3.1

236

章节中有描述“DCI格式”,在 5.3.3.1.1章节中有描述“格式 0 DCI

格式 0 用于 PUSCH 调度。以下信息通过 DCI 格式 0 来传输:”,从

3GPP TS 36.212 V8.5.0 版本这些章节的描述来看,其描述了下行

控制信息,其中格式 0用于 PUSCH 调度,属于一种控制信令。同

时,其还描述了 DCI 格式 0需要传输的信息。将 3GPP TS 36.212

V8.5.0 版本这些章节描述的技术特征,与专利权利要求 1 的第一

项技术特征“(1)一种传输控制信令的方法”进行对比,二者形

成对应关系。

关于专利权利要求 1 的第二项技术特征“(2)其特征在于,

包括:接收端接收发送端发送的”,在 3GPP TS 36.212 V8.5.0 版

本 5.3.3 章节中有描述“下行控制信息”,在 5.3.3.1 章节中有描

述“DCI 格式”,在 5.3.3.1.1 章节中有描述“格式 0 DCI 格式 0

用于 PUSCH 调度。以下信息通过 DCI 格式 0来传输:”,从 3GPP TS

36.212 V8.5.0版本这些章节的描述来看,其描述了需要在下行控

制信息中传输的内容,该下行控制信息的传输需要信息的发送端

与接收端,其中,下行控制信令传输为基站向终端发送信令,由

终端接收信令。PUSCH 为上行数据传输信道。将 3GPP TS 36.212

V8.5.0 版本这些章节描述的技术特征,与专利权利要求 1 的第二

项技术特征“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端接收发送端发送的”进

行对比,二者形成对应关系。

关于专利权利要求 1 的第三项技术特征“(3)表示数据包大

小或冗余版本的控制信令”,在 3GPP TS 36.212 V8.5.0 版本 5.3.3.1

237

章节中有描述“DCI格式”,在 5.3.3.1.1章节中有描述“格式 0 DCI

格式 0用于 PUSCH 调度。以下信息通过 DCI 格式 0来传输:......-

调制编码方案和冗余版本—5比特,如[3]中 8.6 节所定义 -新数

据指示—1 比特”。在 3GPP TS 36.213 V8.5.0 版本 8.6 章节中有

描述“确定调制阶数、冗余版本和传输块大小,为了确定用于物理

上行共享信道的调制阶数、冗余版本以及传输块大小, UE 将首

先:-读取在 DCI 中的 5 比特的“调制和编码方案和冗余版本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and redundancy version)”字

段 (IMCS) ......”。在 8.6.1 章节中有描述“8.6.1 确定调制阶

数和冗余版本,UE 将使用 IMCS 和表 8.6.1-1 来确定用于物理上

行共享信道的冗余版本(rvidx)”。在 8.6 .2 章节中有描述“8.6.2

确定传输块大小,对于 0≤IMCS≤28,UE 将首先使用 IMCS 和表

8.6.1-1 来确定 TBS 索引(ITBS)。然后 UE 应当根据 7.1.7.2.1 节

的过程来确定的传输块大小”。将上述 3GPP TS 36.212 V8.5.0 版

本和 3GPP TS 36.213 V8.5.0 版本这些章节所描述的技术特征,与

专利权利要求 1 的第三项技术特征“表示数据包大小或冗余版本

的控制信令”进行对比,二者形成对应关系。

关于专利权利要求 1 的第四项技术特征“(4)所述控制信令

中的同一字段的一部分状态表示数据包大小,所述控制信令中的

同一字段的其余状态表示冗余版本”,在 3GPP TS 36.213 V8.5.0

版本 8.6 章节中有描述“确定调制阶数、冗余版本和传输块大

小,为了确定用于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调制阶数、冗余版本以及传

238

输块大小,UE 将首先:-读取在 DCI 中的 5 比特的“调制和编码

方案和冗余版本(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and redundancy

version)”字段 (IMCS) ......”。在 8.6.1 章节中有描述“8.6.1

确定调制阶数和冗余版本,UE 将使用 IMCS 和表 8.6.1-1 来确定

用于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冗余版本(rvidx)”。

表 8.6.1-1: PUSCH 的调制阶数、TBS 索引以及冗余版本表

MCS 索

MCSI

调制

阶数

'

mQ

TBS

索引

TBSI

冗余

版本

rvidx

0 2 0 0

1 2 1 0

2 2 2 0

3 2 3 0

4 2 4 0

5 2 5 0

6 2 6 0

7 2 7 0

8 2 8 0

9 2 9 0

10 2 10 0

11 4 10 0

12 4 11 0

13 4 12 0

14 4 13 0

239

15 4 14 0

16 4 15 0

17 4 16 0

18 4 17 0

19 4 18 0

20 4 19 0

21 6 19 0

22 6 20 0

23 6 21 0

24 6 22 0

25 6 23 0

26 6 24 0

27 6 25 0

28 6 26 0

29

预留

1

30 2

31 3

在 8.6 .2章节中有描述“8.6.2 确定传输块大小,对于 0≤IMCS

≤28,UE 将首先使用 IMCS和表 8.6.1-1 来确定 TBS 索引(ITBS)。

然后 UE 应当根据 7.1.7.2.1 节的过程来确定的传输块大小。对于

29≤IMCS≤31,除了以下情况外,所述传输块大小被假设为通过

使用 0≤IMCS≤28 的相同传输块的初始 PDCCH(物理下行控制信

道)中传输的 DCI 来确定。如果 IMCS =29,则 DCI 格式 0的“CQI

请求”比特设为 1,且 NPRB≤4,这样不存在 UL-SCH 的传输块,

240

且 UE 只为当前的 PUSCH 报告模式发送控制信息反馈”。在

7.1.7.2.1 章节中有描述“7.1.7.2.1 不映射到两层空间复用的传

输块,对于 1≤NPRB≤110,TBS 在表 7.1.7.2.1-1 的(ITBS,NPRB)

条目中给出”。

表 7.1.7.2.1-1:传输块大小(27*110)

TBSI

PRBN

1 2 3 4 5 6 7 8 9 10

0 16 32 56 88 120 152 176 208 224 256

1 24 56 88 144 176 208 224 256 328 344

2 32 72 144 176 208 256 296 328 376 424

3 40 104 176 208 256 328 392 440 504 568

4 56 120 208 256 328 408 488 552 632 696

5 72 144 224 328 424 504 600 680 776 872

6 328 176 256 392 504 600 712 808 936 1032

(表格其余部分省略)

3GPP TS 36.212 V8.5.0 版本中描述了控制信息包括 5 比特(即

32 个状态)“调制和编码方案与冗余版本”,并由[参考文献 3]第

8.6 节定义。3GPP TS 36.213 V8.5.0 版本中参考文献 3,在 8.6 章

节中具体定义了“调制和编码方案和冗余版本”字段(IMCS),从

表 8.6.1-1 可以看出,该字段的一部分状态(0≤IMCS≤28)表示

传输块大小(即数据包大小),其余状态(29≤IMCS≤31)表示

冗余版本。将上述 3GPP TS 36.213 V8.5.0 版本这些章节所描述的

技术特征,与专利权利要求 1 的第四项技术特征“(4)所述控制

241

信令中的同一字段的一部分状态表示数据包大小,所述控制信令

中的同一字段的其余状态表示冗余版本”进行对比,二者形成对

应关系。

关于专利权利要求 1 的第五项技术特征“(5)其中,所述控

制信令还包括新数据指示(New Data Indicator, NDI)”,在 3GPP TS

36.212 V8.5.0 版本 5.3.3 章节中有描述“下行控制信息”,在

5.3.3.1.1 章节中有描述“格式 0 DCI 格式 0 用于 PUSCH 调度。

以下信息通过 DCI 格式 0 来传输:......调制编码方案和冗余版本

—5比特,如[3]中 8.6 节所定义,新数据指示—1 比特”。将上述

3GPP TS 36.212 V8.5.0 版本这些章节所描述的技术特征,与专利

权利要求 1 的第五项技术特征“(5)其中,所述控制信令还包括

新数据指示(New Data Indicator, NDI)”进行对比,二者形成对

应关系。

关于专利权利要求 1 的第六项技术特征“(6)当所述数据包

是重传时,NDI的值与所述数据包初传时的 NDI的值相同”,在 3GPP

TS 36.321 V8.4.0 版本 5.4 章节中有描述“5.4 UL-SCH 数 据 传

输”,在 5.4.2.1 章节中有描述“5.4.2.1 HARQ 实体,对于每个 TTI,

HARQ实体应当:如果收到的授权不是指向 PDCCH上的临时 C-RNTI

且关联的 HARQ 信息中提供的 NDI 与该 HARQ 进程上一次传输相比

发生了翻转;或者......否则......指示指定的 HARQ 进程生成自适应

重传”。将上述 3GPP TS 36.321 V8.4.0 版本章节所描述的技术特

征,与专利权利要求 1 的第六项技术特征“(6)当所述数据包是

242

重传时,NDI 的值与所述数据包初传时的 NDI 的值相同”进行对

比,二者形成对应关系。

综上,将原告要求保护的涉案专利权利要求1与3GPP Release

8 技术标准中 3GPP TS 36.213 V8.5.0、3GPP TS 36.212 V8.5.0、

3GPP TS 36.321 V8.4.0 相应技术特征进行对比,二者一一对应,

落入原告涉案专利权利要求 1 的保护范围。

(2)原告要求保护的涉案专利权利要求 2的技术特征与 3GPP

Release 8相应技术标准的特征进行对比

原告涉案专利权利要求 2属于引用专利权利要求 1的从属权

利要求,故原告涉案专利权利要求 2 的技术特征进行分解时,除

了包括上述 6 项技术特征外,还应再增加一项技术特征,即第 7

项技术特征“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同

一字段的状态表示数据包大小时,所述冗余版本为默认值”。

在 3GPP TS 36.213 V8.5.0 版本 8.6 章节中有描述“确定调制

阶数、冗余版本和传输块大小,为了确定用于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

调制阶数、冗余版本以及传输块大小, UE 将首先:-读取在 DCI

中的 5 比特的“调制和编码方案和冗余版本(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and redundancy version)”字段 (IMCS) ......”。

在 8.6.1 章节中有描述“8.6.1 确定调制阶数和冗余版本,UE 将

使用 IMCS和表8.6.1-1来确定用于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冗余版本

(rvidx)”。其中,表 8.6.1-1 为 PUSCH 的调制阶数、TBS 索引以

及冗余版本表,将 3GPP TS 36.212 V8.5.0 版本这些章节描述的技

243

术特征,与专利权利要求 2的第 7 项技术特征“如权利要求 1 所

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同一字段的状态表示数据包大小

时,所述冗余版本为默认值”进行对比,二者形成对应关系。

综上,将原告要求保护的涉案专利权利要求 2与 3GPP Release

8 技术标准中 3GPP TS 36.213 V8.5.0、3GPP TS 36.212 V8.5.0、

3GPP TS 36.321 V8.4.0 相应技术特征进行对比,二者一一对应,

落入原告涉案专利权利要求 2的保护范围。

(3)原告要求保护的涉案专利权利要求 9和 10的技术特征

与 3GPP Release 8 相应技术标准的特征进行对比

原告在本案中要求保护的专利权利要求 1 的技术特征为:一

种传输控制信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端接收发送端

发送的表示数据包大小或冗余版本的控制信令,所述控制信令中

的同一字段的一部分状态表示数据包大小,所述控制信令中的同

一字段的其余状态表示冗余版本;其中,所述控制信令还包括新

数据指示(New Data Indicator, NDI),当所述数据包是重传时,

NDI 的值与所述数据包初传时的 NDI 的值相同。

原告在本案中要求保护的专利权利要求 2的技术特征为:如

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同一字段的状态表

示数据包大小时,所述冗余版本为默认值。

原告在本案中要求保护的专利权利要求 9 的技术特征为:一

种传输控制信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接收发送端发送

的表示数据包大小或冗余版本的控制信令的单元,所述控制信令

244

的同一字段的一部分状态表示数据包大小,所述控制信令中的同

一字段的其余状态表示冗余版本;其中,所述控制信令还包括新

数据指示(New Data Indicator, NDI),当所述数据包是重传时,

NDI 的值与所述数据包初传时的 NDI 的值相同。

原告在本案中要求保护的专利权利要求 10 的技术特征为:

如权利要求 9 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同一字段的状态

表示数据包大小时,所述冗余版本为默认值。

将原告要求保护的专利权利要求 1、2 和专利权利要求 9、

10所描述的技术特征进行分析比较,专利权利要求 1、2是从一

种传输控制信令的方法的角度进行界定,而专利权利要求 9、10

是从一种传输控制信令的装置的角度进行界定,专利权利要求 1、

2 方法技术特征依赖专利权利要求 9、10 装置技术特征来实现,

当该“一种传输控制信令的方法”的技术特征确定的情况下,必

然存在与之相应的装置的技术特征。由于原告要求保护的涉案专

利权利要求 1、2与 3GPP Release 8 技术标准中 3GPP TS 36.213

V8.5.0、3GPP TS 36.212 V8.5.0、3GPP TS 36.321 V8.4.0 相应技术

特征进行对比,二者一一对应,落入原告涉案专利权利要求 1、2

的保护范围。相应地,原告要求保护的涉案专利权利要求 9、10

与 3GPP Release 8 技术标准中 3GPP TS 36.213 V8.5.0、3GPP TS

36.212 V8.5.0、3GPP TS 36.321 V8.4.0 相应技术特征进行对比,

二者亦一一对应,落入原告涉案专利权利要求 9、10 的保护范围。

2、原告要求保护的涉案专利权利要求的技术特征与 3GPP

245

Release 9 相应技术标准的特征进行对比

(1)原告要求保护的涉案专利权利要求 1 的技术特征与

3GPP Release 9 相应技术标准的特征进行对比

原告举证的与其要求保护的涉案专利相对应的 3GPP Release

9 技术标准中的版本包括 3GPP TS 36.213 V9.2.0、3GPP TS 36.212

V9.2.0、3GPP TS 36.321 V9.3.0。原告要求保护的涉案专利权利要

求 1 与 3GPP Release 9 相应技术标准进行对比,分述如下:

关于专利权利要求 1 的第一项技术特征“(1)一种传输控制

信令的方法”,在 3GPP TS 36.212 V9.2.0 版本 5.3.3 章节中有描述

“下行控制信息”,在 5.3.3.1 章节中有描述“DCI 格式”,在

5.3.3.1.1 章节中有描述“格式 0 DCI 格式 0 用于 PUSCH 调度。

以下信息通过 DCI 格式 0来传输:”,从 3GPP TS 36.212 V9.2.0 版

本这些章节的描述来看,其描述了下行控制信息,其中格式 0 用

于 PUSCH 调度,属于一种控制信令。同时,其还描述了 DCI 格式

0 需要传输的信息。将 3GPP TS 36.212 V9.2.0 版本这些章节描述

的技术特征,与专利权利要求 1 的第一项技术特征“(1)一种传

输控制信令的方法”进行对比,二者形成对应关系。

关于专利权利要求 1 的第二项技术特征“(2)其特征在于,

包括:接收端接收发送端发送的”,在 3GPP TS 36.212 V9.2.0 版

本 5.3.3 章节中有描述“下行控制信息”,在 5.3.3.1 章节中有描

述“DCI 格式”,在 5.3.3.1.1 章节中有描述“格式 0 DCI 格式 0

用于 PUSCH 调度。以下信息通过 DCI 格式 0来传输:”,从 3GPP TS

36.212 V9.2.0版本这些章节的描述来看,其描述了需要在下行控

246

制信息中传输的内容,该下行控制信息的传输需要信息的发送端

与接收端,其中,下行控制信令传输为基站向终端发送信令,由

终端接收信令。PUSCH 为上行数据传输信道。将 3GPP TS 36.212

V9.2.0 版本这些章节描述的技术特征,与专利权利要求 1 的第二

项技术特征“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端接收发送端发送的”进

行对比,二者形成对应关系。

关于专利权利要求 1 的第三项技术特征“(3)表示数据包大

小或冗余版本的控制信令”,在 3GPP TS 36.212 V9.2.0 版本 5.3.3.1

章节中有描述“DCI格式”,在 5.3.3.1.1章节中有描述“格式 0 DCI

格式 0用于 PUSCH 调度。以下信息通过 DCI 格式 0来传输:......-

调制编码方案和冗余版本—5比特,如[3]中 8.6 节所定义 -新数

据指示—1 比特”。在 3GPP TS 36.213 V9.2.0 版本 8.6 章节中有

描述“确定调制阶数、冗余版本和传输块大小,为了确定用于物理

上行共享信道的调制阶数、冗余版本以及传输块大小,UE 将首先:

-读取“调制和编码方案和冗余版本(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and redundancy version)”字段(IMCS)......”。在 8.6.1

章节中有描述“8.6.1 确定调制阶数和冗余版本,UE 将使用 IMCS

和表 8.6.1-1 来确定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冗余版本(rvidx)”。在

8.6 .2章节中有描述“8.6.2 确定传输块大小,对于 0≤IMCS≤28,

UE 将首先使用 IMCS 和表 8.6.1-1 来确定 TBS索引(ITBS)。然后

UE 应当根据 7.1.7.2.1 节的过程来确定的传输块大小”。将上述

3GPP TS 36.212 V9.2.0 版本和 3GPP TS 36.213 V9.2.0 版本这些章

节所描述的技术特征,与专利权利要求 1 的第三项技术特征“表

247

示数据包大小或冗余版本的控制信令”进行对比,二者形成对应

关系。

关于专利权利要求 1 的第四项技术特征“(4)所述控制信令

中的同一字段的一部分状态表示数据包大小,所述控制信令中的

同一字段的其余状态表示冗余版本”,在 3GPP TS 36.213 V9.2.0

版本 8.6 章节中有描述“确定调制阶数、冗余版本和传输块大

小,为了确定用于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调制阶数、冗余版本以及传

输块大小,UE 将首先:-读取“调制和编码方案和冗余版本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and redundancy version)”字

段 (IMCS) ......”。在 8.6.1 章节中有描述“8.6.1 确定调制阶

数和冗余版本,UE 将使用 IMCS 和表 8.6.1-1 来确定物理上行共

享信道的冗余版本(rvidx)”。

表 8.6.1-1: PUSCH 的调制阶数、TBS 索引以及冗余版本表

MCS 索

MCSI

调制

阶数

'

mQ

TBS

索引

TBSI

冗余

版本

rvidx

0 2 0 0

1 2 1 0

2 2 2 0

3 2 3 0

4 2 4 0

5 2 5 0

6 2 6 0

7 2 7 0

8 2 8 0

248

9 2 9 0

10 2 10 0

11 4 10 0

12 4 11 0

13 4 12 0

14 4 13 0

15 4 14 0

16 4 15 0

17 4 16 0

18 4 17 0

19 4 18 0

20 4 19 0

21 6 19 0

22 6 20 0

23 6 21 0

24 6 22 0

25 6 23 0

26 6 24 0

27 6 25 0

28 6 26 0

29

预留

1

30 2

31 3

在 8.6 .2章节中有描述“8.6.2 确定传输块大小,对于 0≤IMCS

≤28,UE 将首先使用 IMCS和表 8.6.1-1 来确定 TBS 索引(ITBS)。

然后 UE 应当根据 7.1.7.2.1 节的过程来确定的传输块大小。对于

249

29≤IMCS≤31,如果 IMCS =29,则 DCI 格式 0 的“CQI 请求”比

特设为 1,且 NPRB≤4,这样不存在 UL-SCH 的传输块,且 UE 只

为当前的 PUSCH 报告模式发送控制信息反馈”。否则,根据使用 0

≤IMCS≤28 的相同传输块的初始 PDCCH(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来

确定传输块的大小。如果该使用 0≤IMCS≤28 的相同传输块的初

始 PDCCH 中没有带 DCI 格式 0,则必须按以下方式确定传输块的

大小:-当对于相同传输块的初始 PUSCH 使用半静态调度时,从

最近的半静态调度指配 PDCCH 确定,或者,-当 PUSCH 由随机接

入响应授权发起时,从对于相同传输块的随机接入响应授权确定。

在 3GPP TS 36.213 V9.2.0 版本 7.1.7.2.1 章节中有描述“7.1.7.2.1

不映射到两层空间复用的传输块,对于 1≤NPRB≤110,TBS 在表

7.1.7.2.1-1 的(ITBS,NPRB)条目中给出。

表 7.1.7.2.1-1:传输块大小(27*110)

TBSI

PRBN

1 2 3 4 5 6 7 8 9 10

0 16 32 56 88 120 152 176 208 224 256

1 24 56 88 144 176 208 224 256 328 344

2 32 72 144 176 208 256 296 328 376 424

3 40 104 176 208 256 328 392 440 504 568

4 56 120 208 256 328 408 488 552 632 696

5 72 144 224 328 424 504 600 680 776 872

6 328 176 256 392 504 600 712 808 936 1032

(表格其余部分省略)

250

3GPP TS 36.212 V9.2.0版本中描述了控制信息包括 5 比特(即

32 个状态)“调制和编码方案与冗余版本”,并由[参考文献 3]第

8.6 节定义。3GPP TS 36.213 V8.5.0 版本中参考文献 3,在 8.6 章

节中具体定义了“调制和编码方案和冗余版本”字段(IMCS),从

表 8.6.1-1 可以看出,该字段的一部分状态(0≤IMCS≤28)表示

传输块大小(即数据包大小),其余状态(29≤IMCS≤31)表示

冗余版本将上述 3GPP TS 36.213 V9.2.0 版本这些章节所描述的技

术特征,与专利权利要求 1 的第四项技术特征“(4)所述控制信

令中的同一字段的一部分状态表示数据包大小,所述控制信令中

的同一字段的其余状态表示冗余版本”进行对比,二者形成对应

关系。

关于专利权利要求 1 的第五项技术特征“(5)其中,所述控

制信令还包括新数据指示(New Data Indicator, NDI)”,在 3GPP TS

36.212 V9.2.0 版本 5.3.3 章节中有描述“下行控制信息”,在

5.3.3.1.1 章节中有描述“格式 0 DCI 格式 0 用于 PUSCH 调度。

以下信息通过 DCI 格式 0 来传输:......调制编码方案和冗余版本

—5比特,如[3]中 8.6 节所定义,新数据指示—1 比特”。将上述

3GPP TS 36.212 V9.2.0 版本这些章节所描述的技术特征,与专利

权利要求 1 的第五项技术特征“(5)其中,所述控制信令还包括

新数据指示(New Data Indicator, NDI)”进行对比,二者形成对

应关系。

关于专利权利要求 1 的第六项技术特征“(6)当所述数据包

251

是重传时,NDI的值与所述数据包初传时的 NDI的值相同”,在 3GPP

TS 36.321 V9.3.0 版本 5.4 章节中有描述“5.4 UL-SCH 数 据 传

输”,在 5.4.2.1 章节中有描述“5.4.2.1 HARQ 实体,对于每个 TTI,

HARQ实体应当:如果收到的授权不是指向 PDCCH上的临时 C-RNTI

且关联的 HARQ 信息中提供的 NDI 与该 HARQ 进程上一次传输相比

发生了翻转;或者......指示指定的 HARQ进程触发新传输。否则......

指示指定的 HARQ 进程生成自适应重传”。将上述 3GPP TS 36.321

V9.3.0 版本章节所描述的技术特征,与专利权利要求 1 的第六项

技术特征“(6)当所述数据包是重传时,NDI 的值与所述数据包

初传时的 NDI 的值相同”进行对比,二者形成对应关系。

综上,将原告要求保护的涉案专利权利要求1与3GPP Release

9 技术标准中 3GPP TS 36.213 V9.2.0、3GPP TS 36.212 V9.2.0、3GPP

TS 36.321 V9.3.0 相应技术特征进行对比,二者一一对应,落入

原告涉案专利权利要求 1 的保护范围。

(2)原告要求保护的涉案专利权利要求 2的技术特征与 3GPP

Release 9相应技术标准的特征进行对比

原告涉案专利权利要求 2属于引用专利权利要求 1的从属权

利要求,故原告涉案专利权利要求 2 的技术特征进行分解时,除

了包括上述 6 项技术特征外,还应再增加一项技术特征,即第 7

项技术特征“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同

一字段的状态表示数据包大小时,所述冗余版本为默认值”。

在 3GPP TS 36.213 V9.2.0 版本 8.6 章节中有描述“确定调制

252

阶数、冗余版本和传输块大小,为了确定用于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

调制阶数、冗余版本以及传输块大小, UE 将首先:-读取“调制

和编码方案和冗余版本(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and

redundancy version)”字段 (IMCS) ......”。在 8.6.1 章节中有

描述“8.6.1 确定调制阶数和冗余版本,UE 将使用 IMCS 和表

8.6.1-1 来确定用于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冗余版本(rvidx)”。其

中,表 8.6.1-1 为 PUSCH 的调制阶数、TBS 索引以及冗余版本表,

将 3GPP TS 36.213 V9.2.0 版本这些章节描述的技术特征,与专利

权利要求 2的第 7 项技术特征“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其特

征在于,当所述同一字段的状态表示数据包大小时,所述冗余版

本为默认值”进行对比,二者形成对应关系。

综上,将原告要求保护的涉案专利权利要求 2与 3GPP Release

9技术标准中3GPP TS 36.213 V9.2.0、 3GPP TS 36.212 V9.2.0、 3GPP

TS 36.321 V9.3.0 相应技术特征进行对比,二者一一对应,落入

原告涉案专利权利要求 2的保护范围。

(3)原告要求保护的涉案专利权利要求 9和 10的技术特征

与 3GPP Release 9 相应技术标准的特征进行对比

原告在本案中要求保护的专利权利要求 1 的技术特征为:一

种传输控制信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端接收发送端

发送的表示数据包大小或冗余版本的控制信令,所述控制信令中

的同一字段的一部分状态表示数据包大小,所述控制信令中的同

一字段的其余状态表示冗余版本;其中,所述控制信令还包括新

253

数据指示(New Data Indicator, NDI),当所述数据包是重传时,

NDI 的值与所述数据包初传时的 NDI 的值相同。

原告在本案中要求保护的专利权利要求 2的技术特征为:如

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同一字段的状态表

示数据包大小时,所述冗余版本为默认值。

原告在本案中要求保护的专利权利要求 9 的技术特征为:一

种传输控制信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接收发送端发送

的表示数据包大小或冗余版本的控制信令的单元,所述控制信令

的同一字段的一部分状态表示数据包大小,所述控制信令中的同

一字段的其余状态表示冗余版本;其中,所述控制信令还包括新

数据指示(New Data Indicator, NDI),当所述数据包是重传时,

NDI 的值与所述数据包初传时的 NDI 的值相同。

原告在本案中要求保护的专利权利要求 10 的技术特征为:

如权利要求 9 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同一字段的状态

表示数据包大小时,所述冗余版本为默认值。

将原告要求保护的专利权利要求 1、2 和专利权利要求 9、

10所描述的技术特征进行分析比较,专利权利要求 1、2是从一

种传输控制信令的方法的角度进行界定,而专利权利要求 9、10

是从一种传输控制信令的装置的角度进行界定,专利权利要求 1、

2 方法技术特征依赖专利权利要求 9、10 装置技术特征来实现,

当该“一种传输控制信令的方法”的技术特征确定的情况下,必

然存在与之相应的装置的技术特征。由于原告要求保护的涉案专

254

利权利要求 1、2 与 3GPP Release 9 技术标准中 3GPP TS 36.213

V9.2.0、 3GPP TS 36.212 V9.2.0、 3GPP TS 36.321 V9.3.0 相应技

术特征进行对比,二者一一对应,落入原告涉案专利权利要求 1、

2 的保护范围。相应地,原告要求保护的涉案专利权利要求 9、

10与 3GPP Release 8 技术标准中 3GPP TS 36.213 V9.2.0、 3GPP TS

36.212 V9.2.0、 3GPP TS 36.321 V9.3.0 相应技术特征进行对比,

二者亦一一对应,落入原告涉案专利权利要求 9、10 的保护范围。

3、原告要求保护的涉案专利权利要求的技术特征与 3GPP

Release 10 相应技术标准的特征进行对比

(1)原告要求保护的涉案专利权利要求 1 的技术特征与

3GPP Release 10 相应技术标准的特征进行对比

原告举证的与其要求保护的涉案专利相对应的 3GPP Release

10 技术标准中的版本包括 3GPP TS 36.212 V10.8.0、 3GPP TS

36.213 V10.11.0、3GPP TS 36.321 V10.9.0。原告要求保护的涉

案专利权利要求 1 与 3GPP Release 10 相应技术标准进行对比,

分述如下:

关于专利权利要求 1 的第一项技术特征“(1)一种传输控制

信令的方法”,在 3GPP TS 36.212 V10.8.0 版本 5.3.3 章节中有描

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在 5.3.3.1 章节中有描述“DCI 格式”,

在 5.3.3.1 章节中有描述“格式 0”,在 5.3.3.1.1 章节中有描述“格

式 0 DCI 格式 0 用于在一个上行小区内对物理上行共享信道

(PUSCH)进行调度。下列信息由 DCI 格式 0来传输:”,从 3GPP TS

255

36.212 V10.8.0 版本这些章节的描述来看,其描述了下行控制信

息,其中格式 0用于 PUSCH 调度,属于一种控制信令。同时,其

还描述了 DCI 格式 0需要传输的信息。将 3GPP TS 36.212 V10.8.0

版本这些章节描述的技术特征,与专利权利要求 1 的第一项技术

特征“(1)一种传输控制信令的方法”进行对比,二者形成对应

关系。

关于专利权利要求 1 的第二项技术特征“(2)其特征在于,

包括:接收端接收发送端发送的”,在 3GPP TS 36.212 V10.8.0

版本 5.3.3 章节中有描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在 5.3.3.1 章节

中有描述“DCI 格式”,在 5.3.3.1.1 章节中有描述“格式 0 DCI

格式 0用于在一个上行小区内对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进行

调度。下列信息由 DCI 格式 0来传输:”,从 3GPP TS 36.212 V10.8.0

版本这些章节的描述来看,其描述了需要在下行控制信息中传输

的内容,该下行控制信息的传输需要信息的发送端与接收端,其

中,下行控制信令传输为基站向终端发送信令,由终端接收信令。

PUSCH 为上行数据传输信道。将 3GPP TS 36.212 V10.8.0 版本这

些章节描述的技术特征,与专利权利要求1的第二项技术特征“其

特征在于,包括:接收端接收发送端发送的”进行对比,二者形

成对应关系。

关于专利权利要求 1 的第三项技术特征“(3)表示数据包大

小或冗余版本的控制信令”,在 3GPP TS 36.212 V10.8.0 版本

5.3.3.1 章节中有描述“DCI 格式”,在 5.3.3.1.1 章节中有描述“格

256

式 0 DCI 格式 0 用于在一个上行小区内对物理上行共享信道

(PUSCH)进行调度。下列信息由 DCI 格式 0 来传输:......-调制

和编码方案与冗余版本—5比特,如在[参考文献 3]第 8.6 节所定

义 -新数据指示—1 比特”。在 3GPP TS 36.213 V10.11.0 版本 8.6

章节中有描述“调制阶数、冗余版本以及传输块大小确定,确定物

理上行共享信道的调制阶数、冗余版本以及传输块大小之前, UE

将首先:-读取“调制及编码方案和冗余版本”字段 (IMCS) ......”。

在 8.6.1 章节中有描述“8.6.1 调制阶数和冗余版本确定,用户设

备(UE)将使用 IMCS 和表 8.6.1-1 来确定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中

所用冗余版本(rvidx)”。在 8.6 .2 章节中有描述“8.6.2 传输块

大小确定,对于 0≤IMCS≤28,UE将首先使用 IMCS和表格 8.6.1-1

确定 TBS 索引(ITBS),除非按如下指定的 DCI Format 4 禁用该

传输块。对于未映射到两层空间复用的传输块,通过 7.1.7.2.1

条的过程确定该 TBS”。将上述 3GPP TS 36.212 V10.8.0版本和 3GPP

TS 36.213 V10.11.0 版本这些章节所描述的技术特征,与专利权

利要求 1 的第三项技术特征“表示数据包大小或冗余版本的控制

信令”进行对比,二者形成对应关系。

关于专利权利要求 1 的第四项技术特征“(4)所述控制信令

中的同一字段的一部分状态表示数据包大小,所述控制信令中的

同一字段的其余状态表示冗余版本”,在 3GPP TS 36.213 V10.11.0

版本 8.6 章节中有描述“调制阶数、冗余版本以及传输块大小确

定,确定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调制阶数、冗余版本以及传输块大小

257

之前, UE 将首先:-读取“调制及编码方案和冗余版本”字段

(IMCS) ......”。在 8.6.1 章节中有描述“8.6.1 调制阶数和冗余

版本确定,用户设备(UE)将使用 IMCS 和表 8.6.1-1 来确定物

理上行共享信道中所用冗余版本(rvidx)”。

表 8.6.1-1: PUSCH 的调制、TBS 索引和冗余版本表

MCS 索

MCSI

调制

阶数

'

mQ

TBS

索引

TBSI

冗余

版本

rvidx

0 2 0 0

1 2 1 0

2 2 2 0

3 2 3 0

4 2 4 0

5 2 5 0

6 2 6 0

7 2 7 0

8 2 8 0

9 2 9 0

10 2 10 0

11 4 10 0

12 4 11 0

13 4 12 0

14 4 13 0

15 4 14 0

16 4 15 0

258

17 4 16 0

18 4 17 0

19 4 18 0

20 4 19 0

21 6 19 0

22 6 20 0

23 6 21 0

24 6 22 0

25 6 23 0

26 6 24 0

27 6 25 0

28 6 26 0

29

预留

1

30 2

31 3

在 8.6 .2 章节中有描述“8.6.2传输块大小确定,对于 0≤IMCS

≤28,UE 将首先使用 IMCS和表格 8.6.1-1 确定 TBS 索引(ITBS),

除非按如下指定的 DCI Format 4 禁用该传输块。对于未映射到两

层空间复用的传输块,通过 7.1.7.2.1 条的过程确定该 TBS。对于

29≤IMCS≤31,如果 DCI Format 0 且 IMCS =29,或者,如果 DCI

Format 4,并且仅启用 1 个 TB 且对于启用的 TB IMCS =29 和传

输层数是 1,并且如果......那么对于 UL-SCH 就没有传输块,UE

仅发送当前 PUSCH 报告模式的控制信息反馈。否则,根据使用 0

≤IMCS≤28 的相同传输块的初始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来

259

确定传输块的大小。......”。3GPP TS 36.212 V10.8.0 版本中描述

了控制信息包括 5 比特(即 32 个状态)“调制和编码方案与冗余

版本”,并由[参考文献 3]第 8.6 节定义。3GPP TS 36.213 V10.11.0

版本中参考文献 3,在 8.6 章节中具体定义了“调制及编码方案

和冗余版本”字段(IMCS),从表 8.6.1-1 可以看出,该字段的一

部分状态(0≤IMCS≤28)表示传输块大小(即数据包大小),其

余状态(29≤IMCS≤31)表示冗余版本。将上述 3GPP TS 36.213

V10.11.0 版本这些章节所描述的技术特征,与专利权利要求 1 的

第四项技术特征“(4)所述控制信令中的同一字段的一部分状态

表示数据包大小,所述控制信令中的同一字段的其余状态表示冗

余版本”进行对比,二者形成对应关系。

关于专利权利要求 1 的第五项技术特征“(5)其中,所述控

制信令还包括新数据指示(New Data Indicator, NDI)”,在 3GPP TS

36.212 V10.8.0 版本 5.3.3 章节中有描述“下行控制信息”,在

5.3.3.1.1 章节中有描述“格式 0 DCI 格式 0 用于在一个上行小

区内对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进行调度。下列信息由 DCI

格式 0来传输:......-调制和编码方案与冗余版本—5比特,如在

[参考文献 3]第 8.6 节所定义 -新数据指示—1 比特”。将上述

3GPP TS 36.212 V10.8.0 版本这些章节所描述的技术特征,与专

利权利要求 1 的第五项技术特征“(5)其中,所述控制信令还包

括新数据指示(New Data Indicator, NDI)”进行对比,二者形成

对应关系。

260

关于专利权利要求 1 的第六项技术特征“(6)当所述数据包

是重传时,NDI的值与所述数据包初传时的 NDI的值相同”,在 3GPP

TS 36.321 V10.9.0版本 5.4章节中有描述“5.4 UL-SCH数据传输”,

在 5.4.2.1 章节中描述“5.4.2.1 HARQ 实体,对于每个 TTI,HARQ

实体应当:如果收到的授权不是指向 PDCCH 上的临时 C-RNTI 且

关联的 HARQ 信息中提供的 NDI 与该 HARQ 进程上一次传输相比发

生了翻转;或者……否则……指示指定的 HARQ 进程生成自适应

重传”。

将上述 3GPP TS 36.321 V10.9.0 版本这些章节所描述的技术

特征,与专利权利要求 1 的第六项技术特征“(6)当所述数据包

是重传时,NDI 的值与所述数据包初传时的 NDI 的值相同”进行

对比,二者形成对应关系。

综上,将原告要求保护的涉案专利权利要求1与3GPP Release

10技术标准中 3GPP TS 36.212 V10.8.0、3GPP TS 36.213 V10.11.0、

3GPP TS 36.321 V10.9.0 相应技术特征进行对比,二者一一对应,

落入原告涉案专利权利要求 1 的保护范围。

(2)原告要求保护的涉案专利权利要求 2的技术特征与 3GPP

Release 10 相应技术标准的特征进行对比

原告涉案专利权利要求 2属于引用专利权利要求 1的从属权

利要求,故原告涉案专利权利要求 2 的技术特征进行分解时,除

了包括上述 6 项技术特征外,还应再增加一项技术特征,即第 7

项技术特征“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同

261

一字段的状态表示数据包大小时,所述冗余版本为默认值”。

在 3GPP TS 36.213 V10.11.0 版本 8.6 章节中有描述“调制阶

数、冗余版本以及传输块大小确定,确定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调制

阶数、冗余版本以及传输块大小之前,UE 将首先:-读取“调制

及编码方案和冗余版本”字段 (IMCS) ......”。在 8.6.1 章节中

有描述“8.6.1 调制阶数和冗余版本确定,用户设备(UE)将使

用 IMCS 和表 8.6.1-1 来确定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中所用冗余版本

(rvidx)”。表 8.6.1-1: PUSCH 的调制、TBS 索引和冗余版本表......

将 3GPP TS 36.213 V10.11.0 版本这些章节描述的技术特征,与

专利权利要求 2的第 7 项技术特征“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同一字段的状态表示数据包大小时,所述冗

余版本为默认值”进行对比,二者形成对应关系。

综上,将原告要求保护的涉案专利权利要求 2与 3GPP Release

10 技术标准中 3GPP TS 36.212 V10.8.0、 3GPP TS 36.213

V10.11.0、 3GPP TS 36.321 V10.9.0 相应技术特征进行对比,二

者一一对应,落入原告涉案专利权利要求 2的保护范围。

(3)原告要求保护的涉案专利权利要求 9和 10的技术特征

与 3GPP Release 10 相应技术标准的特征进行对比

原告在本案中要求保护的专利权利要求 1 的技术特征为:一

种传输控制信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端接收发送端

发送的表示数据包大小或冗余版本的控制信令,所述控制信令中

的同一字段的一部分状态表示数据包大小,所述控制信令中的同

262

一字段的其余状态表示冗余版本;其中,所述控制信令还包括新

数据指示(New Data Indicator, NDI),当所述数据包是重传时,

NDI 的值与所述数据包初传时的 NDI 的值相同。

原告在本案中要求保护的专利权利要求 2的技术特征为:如

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同一字段的状态表

示数据包大小时,所述冗余版本为默认值。

原告在本案中要求保护的专利权利要求 9 的技术特征为:一

种传输控制信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接收发送端发送

的表示数据包大小或冗余版本的控制信令的单元,所述控制信令

的同一字段的一部分状态表示数据包大小,所述控制信令中的同

一字段的其余状态表示冗余版本;其中,所述控制信令还包括新

数据指示(New Data Indicator, NDI),当所述数据包是重传时,

NDI 的值与所述数据包初传时的 NDI 的值相同。

原告在本案中要求保护的专利权利要求 10 的技术特征为:

如权利要求 9 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同一字段的状态

表示数据包大小时,所述冗余版本为默认值。

将原告要求保护的专利权利要求 1、2 和专利权利要求 9、

10所描述的技术特征进行分析比较,专利权利要求 1、2是从一

种传输控制信令的方法的角度进行界定,而专利权利要求 9、10

是从一种传输控制信令的装置的角度进行界定,专利权利要求 1、

2 方法技术特征依赖专利权利要求 9、10 装置技术特征来实现,

当该“一种传输控制信令的方法”的技术特征确定的情况下,必

263

然存在与之相应的装置的技术特征。由于原告要求保护的涉案专

利权利要求 1、2与 3GPP Release 10 技术标准中 3GPP TS 36.212

V10.8.0、 3GPP TS 36.213 V10.11.0、3GPP TS 36.321 V10.9.0

相应技术特征进行对比,二者一一对应,落入原告涉案专利权利

要求 1、2 的保护范围。相应地,原告要求保护的涉案专利权利

要求9、10与3GPP Release 10技术标准中 3GPP TS 36.212 V10.8.0、

3GPP TS 36.213 V10.11.0、 3GPP TS 36.321 V10.9.0 相应技术特

征进行对比,二者亦一一对应,落入原告涉案专利权利要求 9、

10的保护范围。

十九、针对原告的侵权指控被告方的抗辩情况

(一)关于被告合法来源抗辩的情况

针对原告的侵权指控,被告提出合法来源抗辩和现有技术抗

辩,被告为证明其抗辩主张,向本院提交了如下证据材料:

北京市中信公证处出具的(2016)京中信内经证字 75476 号

公证书,该公证书显示,2016 年 9 月 14 日,被告方的委托代理

人来到北京市中信公证处,利用公证处的网络并确认电脑清洁的

情况下登陆中关村在线(www.zol.com.cn)网站,对涉案被控侵权

产品的处理器信息及来源进行公证。

北京市中信公证处出具的(2016)京中信内经证字 75477 号

公证书,该公证书显示,2016 年 9 月 14 日,被告方的委托代理

人来到北京市中信公证处,利用公证处的网络并确认电脑清洁的

情况下登陆高通公司(www.qualcomm.cn)网站,对涉案被控侵权

264

产品的高通处理器信息进行公证。

北京市中信公证处出具的(2016)京中信内经证字 75478 号

公证书,该公证书显示,2016 年 9 月 14 日,被告方的委托代理

人来到北京市中信公证处,利用公证处的网络并确认电脑清洁的

情况下登录 www. www.ewisetech.com 网站,对涉案被控侵权产品

的处理器(CPU)和基带处理器的信息及来源进行公证。

通过对上述网站涉案被控侵权产品的处理器(CPU)和基带

处理器的信息及来源的整理,被告方涉案被控侵权产品使用来自

高通公司 CPU芯片及基带芯片的手机型号有 G9300、G9350、J5008、

A9000、A8000、A7100、A5100、J7008、C5000、C7000 等;使用

来自三星 CPU芯片及基带芯片的手机型号有 G9200、G9250、G9280、

N9200、J5108 等。

根据上述事实,被告方认为,从原告对被告方的涉案专利侵

权指控来看,其涉及的是手机操作方法或通信方法,而执行上述

技术的是被控侵权手机的 CPU或基带芯片,被告惠州三星电子有

限公司、天津三星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并不生产被控侵权手机的

CPU 或基带芯片,而是直接从高通公司和三星合法购得,因此,

根据专利法第 70条的规定,被告惠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天津三

星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具有合法来源,不应承担赔偿责任。被告三

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深圳市南方韵和科技有限公司仅是销

售被控侵权的手机,亦具有合法来源,不应承担赔偿责任。

针对被告提出的合法来源抗辩,原告认为,被告的该抗辩主

265

张不成立。被告方未提交采购合同等证据证明,涉案被控侵权产

品使用的是从高通公司合法购得的芯片,并支付了合理对价。三

星与原告就 4G/LTE 标准必要专利交叉许可进行了五年谈判,在此

期间,三星从未主张原告已将 4G/LTE 专利许可给高通公司使用,

而三星无须再取得原告的许可。被告惠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天

津三星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是涉案被控侵权产品的制造商,而非单

纯销售商,其无权主张合法来源抗辩。

(二)关于被告专利权用尽抗辩的情况

被告方主张,根据原告涉案专利权利要求的内容,原告指控

被告方侵权的实际上是4G 手机中的 CPU 以及基带芯片,而被告

惠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天津三星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一部

分型号的被控侵权产品,比如,G9300,G9350,J5008,A9000,

A8000,A7100,A5100,J7008,C5000,C7000型号,使用的是购

自高通公司的 CPU 或者基带芯片。由于原告与高通公司之间存在

标准必要专利许可合同,原告已将其标准必要专利许可给高通公

司使用。因此,被告惠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天津三星通信技术

有限公司制造、销售该部分被控侵权产品的行为,不应视为侵犯

原告专利权的行为,因为原告的专利权已经用尽。

针对被告提出的专利权用尽的抗辩,原告认为,被告的该抗

辩主张不成立。原告认为,涉诉专利为 4G/LTE 专利,原告的 4G/LTE

专利并没有授权给高通公司使用,所以被告方提出的专利权用尽

抗辩的主张不成立。原告为证明其主张提交了如下证据:

266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华为终端(东莞)有限公司作为终端用

户与高通公司签订并生效的《(终端)用户产品许可协议》第 4.4.5

约定,无 Pass-Through权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上述《(终端)用户产品许可协议》生效日为×××××××××××××,

有效期至××××××××××××××××。

267

根据上述约定,原告认为,原告方与高通公司签订的专利许

可协议明确排除了原告方给予高通公司的 Pass-Through 权利,同

时,原告方授权给高通公司的标准必要专利不包括 4G/LTE 标准必

要专利,因此并不存在原告方的 4G/LTE 标准必要专利在本案中权

利用尽的问题。

(三)关于被告现有技术抗辩的情况

被告方主张现有技术抗辩,称,原告指控被告方侵权的技术

方案属于现有技术,被告方上述所称的现有技术为两篇文献结合

所组成的现有技术,具体内容如下:

被告方举证的第一篇文献为“关山、张新程、田韬、李坤江”

等人编著的《网络技术》一书,该书显示“机械工业出版社”出

版,出版日期为 2007 年 1 月,出版号为“中国版本图书馆 CIP

数据核字(2006)第 109529”。该书在前言中描述“本书中讨论

的 HSDPA 技术是基于第 3 代移动通信系统中 UMTS 的技术体制,

WCDMA是主要的第3代移动通信空中接口制式之一,欧洲及包括

日本和韩国在内的亚洲地区均采用该制式的 3G 标准,并且都使

用大约2GHZ 的频段。......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业界专家、

同行的著作,借鉴了华为、朗讯、中兴等公司的经验,......本书

面向的读者为运营商、网络和终端制造商、业务提供商、高校学

生。本书的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被告方称该书第147

页描述的一段技术内容为公知常识,即“如果 SCCH-HS中的新数

据标识 NDI 与该进程前一个接收的数据标识符不一致(对于新传

输的数据,新数据块指示值加1,如果原先值为0,那么变为1,

268

如果原先值为 1,那么变为 0。对于重传的数据,新数据块指示

值不变),表示为该数据为新传的数据,UE 缓存中的内容即被更

新,并存储当前收到的新数据”。

被告方举证的第二篇文献为,TSG-RAN 1 工作组 2002 年 1

月 8 日在芬兰埃斯波召开的会议上讨论“SCCH-HS 上的有效信令

以及对 SCCH-HS 的信道编码”问题时提出如下技术方案:

(1)第 3.2节

3.所提出的 SCCH-HS结构

注意,只有初始传输需要 TBSS 和 TrCH ID 的显式信令,而只

有重传需要关于冗余版本(RV)的显式信息。由此,很清楚,没

有必要保留 TBSS 和 TrCH ID 字段用于重传或者保留冗余版本字

段用于初始传输……。

3.2 所提出的 SCCH-HS结构方案 2

在这种方案中,如在图 4 和图 5 中所示出的那样定义“公

共字段”,以便既针对初始传输来传输 TBSS+TrCH ID,也针对重

传传输 RV。表 3 示出了根据所提出的方案 2的位长度。对于初始

传输和重传两者而言,有待在 SCCH-HS上传输的参数的位长度等

于 34。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于无论传输版本如何总是传输 RV 和

码分配新数据指示

HARQ进度ID

卷积编码块编码

公共字段

269

TBSS+TrCH ID 的情况,这种方案可以减少 2个位。此外,这种方

案在速率 1/3 常规编码之后仅要求一个删截图案。对于重传,剩

余 4 位的用途是 FFS。

图 4.所提出的方案 2:初始传输

图 5.所提出的方案 2:重传

表 3. 所提出的方案 2 的 SCCH-HS 上的参数的位长度

参数 大小 [位]

初始 重传

传输格式和资

源相关信息

码分配 7 7

调制方案 1 1

公共字段

TBSS + TrCH ID (初

始) 6 0

RV (重传) 0

6 (用于 RV

的 2个位,用

于 FFS的 4个

位)

HARQ 信息 新数据指示 1 1

进程标识符 3 3

CRC 16 16

总计 34 34

码分配新数据指示

HARQ进度ID

卷积编码块编码

公共字段

270

(2)第 8.1.2 节

8.1.2 详细结构 FDD

替代方案 2: 进程标识符(3 位)和公共字段信息被传输。6

位被保留用于公共字段信息。在初始传输的情况下,公共字段承

载传输块集大小+传输信道 ID(6 位)。在重传的情况下,公共字

段承载冗余版本([2]位),并且剩余[4]位的用途为 FFS……。

4.4.3.2 UE 侧 HARQ 过程

如果 HS-SCCH中的新数据表示 NDI与该进程前一个接收的数

据标识符不一致(对于新传输的数据,新数据块指示值加 1,如

果原先值为 0,那么变为 1,如果原先值为 1,那么变为 0。对于

重传的数据,新数据块指示值不变。),表示为该新数据为新传的

数据,UE 缓存中的内容即被更新,并存储当前收到的新数据。

UE 缓存中存储有上一次传来的抽样值(未被正确解调的内

容),当 UE 收到一个数据块后,新的数据指示比特(NDI)与前次

一致时,表示该数据为重传的数据,此时触发软合并功能。

在本案审理的过程中,涉及 FRAND 事实查明部分,原告华为

申请专家辅助人丁峙、王晓茹,被告方申请专家辅助人邓飞、

Yvonne Verse 出庭,帮助查明与 FRAND 有关的事实问题;涉及技

术事实查明部分,原告华为申请专家辅助人曾可、高二伟,被告

方申请专家辅助人李迎阳、张蕾出庭,帮助查明技术事实问题。

本院认为,当今社会的信息传递依赖无线通信技术,国际社

会通过推行无线通信技术标准来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当专利技

271

术被纳入标准,标准必要专利随即产生。标准必要专利具有强制

性、不可替代性和必然实施性的特点,为了保证技术标准的推广

应用和标准必要专利制度的健康运行,标准必要专利权人和标准

必要专利的实施人均有按照 FRAND(公平、合理、无歧视)原则

进行标准必要专利许可谈判的义务。

原告华为和韩国三星电子株式会社均在全球范围内(包括中

国)拥有大量无线通信标准必要专利,同时,这两家企业也是无

线通信技术产品的制造者和销售者,这意味着,原告华为和三星

电子株式会社既是标准必要专利权人,也是标准必要专利的实施

人。原告华为和三星电子株式会社均为跨国公司,这两家公司为

了在全球范围内推销其无线通信产品,均在世界上许多国家投资

设立关联公司(子公司或控股公司),然后依靠这些关联公司在当

地生产、销售无线通信产品。本案中,被告三星(中国)投资有

限公司、惠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天津三星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是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的关联公司,这三家公司的控股股东均为三星

电子株式会社,它们之间为经济利益共同体。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通过三被告在中国从事无线通信产品的生产、销售行为,并共同

获取经济利益。

标准必要专利具有地域性,各国专利授予与实施均受该国专

利法的规制,为了解决在全球范围内的标准必要专利的授权许可

问题,原告华为和三星电子株式会社分别代表自己和各自的关联

公司,进行全球范围内的标准必要专利交叉许可谈判。

272

原告华为和三星电子株式会社之间的标准必要专利交叉许

可谈判,对其自己和各自的关联公司都具有同样的法律效力。根

据标准必要专利交叉许可谈判的国际规则,母公司代表自己和其

关联公司与他人进行谈判时,母公司是否遵循 FRAND义务,也视

为其关联公司是否遵循 FRAND 义务。比如,根据 ETSI 知识产权政

策,FRAND 义务及于标准必要专利声明人及其关联公司。三星在

与华为交叉许可谈判的报价中,将许可主体明确为三星及其关联

公司。鉴于此,三星电子株式会社在与原告华为进行标准必要专

利许可谈判的过程中,其是否遵循 FRAND 原则,也被视为三星电

子株式会社与其关联公司(包括本案的三被告)是否遵循 FRAND

原则。基于该原因,本院将三星电子株式会社和被告三星(中国)

投资有限公司、惠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天津三星通信技术有限

公司统称为“三星方”,将三星电子株式会社简称为“三星”。

原告指控被告方侵权的原因是,三星方未经许可实施原告的

标准必要专利,但在与原告进行标准必要专利交叉许可谈判时,

存在违反 FRAND 原则,恶意拖延谈判的情形,故请求本院责令被

告方停止专利侵权行为。本院认为,根据原告的诉请及被告方的

抗辩,本案涉及两大问题,一是 FRAND 问题,二是技术事实的查

明与认定问题。关于 FRAND问题,涉及双方在进行标准必要专利

交叉许可谈判时,对于许可协议无法达成,原告和三星谁存在过

错的问题。关于技术事实的查明与认定问题,涉及原告在本案中

要求保护的专利是否为 4G 标准必要专利,被告方是否实施了侵

273

害原告专利权的行为,以及被告方的抗辩主张能否成立等问题。

一、从双方标准必要专利交叉许可谈判的程序方面分析原告

华为和三星是否存在明显过错,是否遵循 FRAND 原则

根据本院查明的事实,从双方标准必要专利交叉许可谈判的

程序方面来看,三星存在明显过错,违反了 FRAND 原则,而原告

华为没有明显过错,没有违反 FRAND 原则,理由如下:

(一)三星在与华为进行标准必要专利交叉许可谈判的程序

方面,存在明显过错,明显违反 FRAND 原则

1、三星在标准必要专利交叉许可谈判的范围、前提条件方

面,坚持将标准必要专利、非标准必要专利打包捆绑谈判,拒绝

仅就标准必要专利进行交叉许可谈判,从而导致双方之间的标准

必要专利交叉许可谈判被严重拖延。

原告华为与三星之间的标准必要专利交叉许可谈判,首先是

由三星向华为提出谈判请求,也就是说双方谈判的发起方是三星。

双方进行标准必要专利的交叉许可谈判,首先会涉及到交叉许可

谈判的范围、前提条件的协商问题。双方往来邮件如下:

2012 年 9月 28 日,三星给华为的邮件显示,关于条款清单,

三星建议针对双方的授权专利包括由任意一方或其子公司拥有或

控制的任何和所有专利、任何由双方或其涉及开发、制造和出售

任何零件产品的子公司的任何业务单元控制的专利。还包括一些

产品,比如,独立系统 LSRE 芯片等。华为 2012 年 10 月 19日回

复三星的邮件明确表示,华为主张将许可专利仅限为标准必要专

274

利。2012 年 10 月 24 日,三星回复华为的邮件再次表示,双方

仍然对许可专利和授权产品的范围有分歧。2012 年 12月 7 日,

三星向华为发去邮件表示,三星与华为达成交叉许可协议的基本

原则和目的是通过寻求广泛范围的许可(即原则上包括两家公司

的所有专利和所有产品)力求两家公司之间达成全球和平,华为

将许可的范围仅限定为标准必要专利,偏离了三星的基本原则,

不利于实现全球和平。从双方讨论的开始,三星就一直努力进行

基于宽泛许可范围的讨论,从未打算将许可范围缩小或仅限制为

华为提议的标准必要专利。2013 年 6 月 3 日,华为向三星发邮件

表示,三星不愿意基于双方的销售规模讨论商务条款,一年多的

谈判证明交叉许可协议没有效率,或是错误的,所以华为建议双

方分别单方面讨论各方专利包的许可。2015 年 3 月 3 日,华为高

层向三星高层发邮件表示,三星一直拒绝向华为提供三星 SEP 的

许可要约,并且迫使华为将 SEP 和非 SEP 进行并行谈判。这与业

界惯例以及各国的反垄断要求不符。2015 年 3 月 19 日,三星高

层向华为高层回邮件表示,三星希望澄清一下。其中涉及到非 SEP

的安排。三星将自愿协商视为所有 FRAND 许可的基础。在这样的

商业谈判中,提出包括 SEP 和非 SEP 在内的许可的可能性是合情

合理的,这对双方都有益处。但是三星并不以接受其非 SEP 许可

为其 SEP 许可的条件。三星不接受任何时候三星曾强迫华为只同

时谈判 SEP 和非 SEP 许可的说法。如果华为更倾向于只许可 SEP,

那么三星当然也乐意在此基础上签订许可。从华为分别于 2012

275

年 3 月 5 日、2013 年 4 月 7 日、2014 年 8 月 25 日、2015 年 5

月 22日、2015 年 7 月 20 日、2015 年 12 月 31 日六次向三星发

邮件提出的报价来看,其主张交叉许可的范围仅限于标准必要专

利。2017 年 8 月 22 日,本院组织原、被告双方进行标准必要专

利交叉许可谈判第一次调解会议时,三星表示其不愿意向华为给

出报价的原因是报价条件不成熟,但报价条件包含哪些内容,其

无法准确说出来。但同时表示,对专利许可的范围等都需要双方

有共同的看法后才可进行下一步谈判。2017 年 9 月 12日,本院

组织原、被告双方进行标准必要专利交叉许可谈判第二次调解会

议时,三星称提出许可报价的条件有四项,包括许可专利的范围

等。

从双方上述谈判的过程来看,三星提出与华为交叉许可的专

利许可范围,包括标准必要专利与非标准必要专利。而原告华为

坚持双方交叉许可谈判的范围应仅限于双方的标准必要专利。根

据标准必要专利公平、合理、无歧视的授权许可机制,以及标准

必要专利交叉许可谈判的国际惯例,在谈判双方进行交叉许可谈

判时,如果双方经过协商同意就标准必要专利和非标准必要专利

进行交叉许可,这是双方自愿意思表示一致的结果,双方可以在

此基础上进行交叉许可谈判。但如果一方只愿意进行标准必要专

利的交叉许可,而不愿意将非标准必要专利打包捆绑进行交叉许

可,那么另一方就不应再坚持将标准必要专利、非标准必要专利

打包捆绑进行许可。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双方仅应就各自

276

所拥有的标准必要专利进行交叉许可谈判。但是在 2012 年 10 月

原告华为明确提出双方的交叉许可谈判应仅限于标准必要专利以

后,三星仍坚持不合理地将标准必要专利和非标准必要专利打包

捆绑进行许可。尽管 2015年 3 月三星高层向华为高层表达了“三

星并不以接受其非 SEP 许可为其 SEP 许可的条件”的说法,但其

表达该观点的前提及实际做法仍然是坚持“在这样的商业谈判中,

提出包括 SEP 和非 SEP 在内的许可的可能性是合情合理的,这对

双方都有益处”。到 2017 年 8、9 月份本院组织双方进行调解时,

三星仍然认为双方谈判的前提条件不具备的观点。三星在谈判过

程中,坚持将标准必要专利和非标准必要专利打包捆绑进行许可,

这违反了标准必要专利交叉许可谈判的 FRAND 规则,从而使双方

在谈判范围、条件方面始终存在争议,无法进入下一步实质性谈

判,导致双方之间的交叉许可谈判被严重拖延,存在明显过错。

2、三星在与华为进行标准必要专利交叉许可谈判时的技术

谈判方面,始终未对华为提交的标准必要专利权利要求对照表

(CC)进行积极回应,从而导致双方之间的标准必要专利交叉许

可谈判被严重拖延。

根据标准必要专利交叉许可谈判的国际惯例,一项交叉许可

协议的达成,通常要经过技术谈判阶段、商务谈判阶段和协议达

成三个阶段。在技术谈判阶段,双方互相向对方展示各自从其专

利包中挑选出的专利。在通常情况下,双方通过若干次技术谈判

会议评价挑选出来的专利,以判断双方专利包的实力大小,进而

277

有利于双方做出相对比较合理的报价,因此,技术谈判通常是交

叉许可协议最终签订的一个重要阶段。本案双方关于技术谈判的

事实如下:

2013 年 5 月 19 日,三星向华为发去邮件称,直到对华为的

专利包的价值和关联性作出一些技术审核和评估之前,商务讨论

不可能取得更大进展。同时也有必要对在技术讨论过程中提出的

具体商务条款进行适时讨论,并建立明确的条款。因此三星提议

首先进行一系列技术会议,这样双方就可以有意义地推进讨论。

三星建议在六月的首次会议上确立技术会议的日程安排。如果华

为同意此方法,三星将尽快开始安排日期。现阶段,三星将考虑

进行与三星的蜂窝技术专利包(包括与 LTE、CDMA、UMTS 和 GSM

协议相关的标准必要专利)优势相关的展示。三星将欢迎华为为

自己的专利做出类似展示。然后双方可以商定如何最好地分配会

议以进行讨论。如果华为希望针对双方各自的专利包,分别讨论

技术问题和许可,则可以开展连续性会议或平行会议。在这些会

议后,双方可以讨论是否需要进一步开展技术会议,或者是否可

以进入到商务谈判过程。在商务谈判过程中,为了达成双方都可

接受的安排,可以讨论哪些条款和条件对双方都很重要。2013 年

5 月 27 日,华为回复三星邮件称,华为不同意三星的无专利使用

费交叉许可是讨论起初的主题。华为的立场一向是许可结构应该

依据专利包的强度和双方的市场规模。所以在 2012 年 3 月 5 日

的会议,当三星坚持根据交叉许可结构向华为收取许可费差额时,

278

华为建议提出技术讨论。华为很失望三星当时拒绝了华为的提议。

由于三星怀疑华为的专利包,华为希望进行几轮技术讨论。华为

同意在 6 月会议中对技术会议进行时间安排。但是技术讨论不应

该以不合理的方式延迟商业讨论,也不应妨碍三星遵循 FRAND 原

则对标准必要专利提供单边报价。华为希望在几轮技术会议后,

三星可以告诉华为是否需要从华为获得许可。如果专利使用费是

双方唯一的主要分歧点,华为愿意考虑参考仲裁或法院判决。有

关三星的标准必要专利,由于 5 月 19 日三星在电子邮件中针对

这些标准必要专利向华为提出主张,华为再次请求三星的官方报

价。2013 年 5 月 30 日,三星向华为发去邮件表示,三星同意技

术讨论不应该以不合理的方式延迟商业讨论,三星希望一旦具有

实际意义就共同推进两者。正如三星在之前电子邮件中说明的,

应该首先考虑许可专利包的技术审核,从而在能现实地处理商业

价值前,让双方能够理解将许可的专利包的技术优缺点。三星然

后设想讨论费率和其他相关条款(例如范围和期限,包括对三星

标准必要专利单方面许可的建议条款)以反映技术讨论的成果。

三星同意双方应该在见面时安排几轮技术会议。三星注意到华为

的立场是任何许可应该反映双方的专利包和市场规模。2013 年 7

月 5日,华为给三星回复邮件表示,华为将在 2013 年 7 月 19日

前向三星提供华为的标准必要专利列表及其对应权利要求对照表

以供讨论,华为邀请三星在 2013 年 8 月 15 日前进行首次技术讨

论,并按月进行后续讨论,华为希望在今年的 10 月底完成技术

279

讨论。2013 年 7 月 19日,华为向三星发邮件称,华为在此提供

一些华为专利包的样本以供三星考虑。请在附件中查看有关华为

的 LTE UE、LTE 网络、UMTS 以及 OMA 和 WiFi 专利包的权利要求

对照表(CC)和对应列表。华为愿意在面对面会议时向三星更详

细地解释权利要求对照表(CC)和华为的专利包。2013 年 8月 2

日,三星回复华为邮件称,三星不能同意这样紧凑的技术讨论日

程安排。在华为 7 月 19 日提供权利要求对照表(CC)后在八月

中旬进行技术讨论(即不到四个星期后)是不切实际的。三星的

立场是:两家公司都把 50 个 UMTS 和 50 个 LTE 美国专利加到讨

论中,双方在八月初提供专利清单,并在九月初提供权利要求对

照表(CC),首次技术会议 9月 24 日在韩国进行。三星注意到华

为现在已经把 OMA/Wifi 专利加进来了,华为之前未提及这是技术

讨论的一部分。三星会内部考虑华为的提议并快速回复。三星希

望现在已经明确的是,在不到四个星期的时间内开始技术会议是

不现实的,即使不考虑许多相关三星人员在夏季要去度假这个事

实。这是三星团队非常难以恰当地准备华为需要的材料或分析华

为已发给三星的材料的另一个原因。在第一次技术会议后,应该

更清楚还需要开多少次技术会议。2013 年 8 月 9 日至 2013 年 9

月 11 日,三星给华为发送专利清单和权利要求对照表,具体为:

2013 年 8月 9日,三星向华为发邮件表示,请查看作为附件的三

星 50 个 UMTS 和 50 个 LTE 美国专利清单。此外,三星接受华为

将 OMA/Wifi 专利包含在技术讨论中的提议,三星预计在下星期结

280

束前能提供三星的 OMA/Wifi 专利清单。三星再次声明,在进行有

关双方对自己技术优势的观点的技术讨论之前,三星提供任何专

利包的报价都为时过早。第一步应该是技术会议。在双方都有机

会完全理解另一方的 SEP 组合的价值后,三星会非常乐意讨论恰

当的许可安排。2013 年 8月 19 日,三星向华为发去邮件表示,

请查看作为附件的三星 OMA 和 WiFi 专利清单。三星会在下月初向

华为提供说明专利的权利要求和标准之间关联性的权利要求对照

表(CC)。2013 年 9 月 9 日,华为回复三星邮件称,华为并未收到

三星的回复。华为希望能尽快收到三星的权利要求对照表(CC)。

请注意,离双方召开面对面会议只剩下 15天了。2013 年 9月 11

日,三星通过 6 封邮件向华为发送权利要求对照表,包括 LTE 标

准 50个,UMTS 标准 50个,WiFi 标准 10个和 OMA 标准 5个。2013

年 9月 11 日至 2013 年 9月 17 日,双方通过邮件讨论技术谈判

会议的安排,具体为:2013 年 9 月 13 日,三星向华为发去邮件,

通知会议的时间和地点,三星的建议是,华为首先展示其专利包/

权利要求对照表(CC),然后三星展示专利包/权利要求对照表

(CC)。2013 年 9 月 14 日,华为回复三星称,对三星提出的议

程,华为无异议。此外,在这一次的会议中,华为打算专注于讨

论双方的 LTE 专利包。在收到三星的权利要求对照表(CC)后,

尽管华为拥有的时间非常有限,但华为已经对一半的 LTE 权利要

求对照表(CC)发表了评价。三星能否让华为知道三星将会对多

少项华为专利发表评价?2013 年 9 月 17 日,三星回复华为称,

281

三星很可能会审阅华为所有的权利要求对照表(CC)。2013 年 10

月 23日,华为给三星发邮件,表示尽管华为已经在九月份的面对

面会议中展示了华为对三星所有的标准必要专利的评价,华为现

在仍按照要求向三星发送华为对三星专利的评价,并随信附上相

关材料。此外,正如双方在上一次面对面会议中所安排的那样,

下一次会议将在中国上海召开。华为建议在 11 月的 11 日至 14

日召开会议,会议地点为华为上海办事处。至于会议议程方面,

鉴于华为已经在九月份的会议上首先介绍了华为的专利,华为提

议在十一月份的会议上三星首先介绍三星的专利,而华为会在此

次会议的前两天提供相应的评价,三星可以在此次会议的后两天

提供三星对华为专利的意见。2013 年 10月 25 日,华为向三星发

邮件表示,在九月份的会议中,三星曾承诺以书面形式向华为提

供三星对华为专利的评价,华为希望能尽快收到这些文件。2013

年 11 月 4 日,华为谈判代表给三星谈判代表发邮件,表示刚才

打了三星谈判代表的电话和手机,但是无人接听。对于从华为获

得标准必要专利许可这件事,三星能否及时地将其立场告知华为,

并告知对双方已同意在 11 月 11 日那周召开的上海会议有什么

看法?2013 年 11 月 6 日,三星回复华为邮件表示,遗憾的是,

三星需要推迟原定于 11 月 11 日那周召开的上海会议。目前,

三星正忙于处理与 Apple、Ericsson 和 IDC 等公司之间的诉讼。特

别是三星的分析团队没有时间来参加此次技术会议。如华为所知,

ITC 能够快速地处理诉讼并且诉讼结果很重要,因为 ITC 很可能

282

会颁布禁止令。至少在 2014 年 1 月之前,三星都将非常忙碌。

希望华为能理解三星的处境。2013 年 12 月 16 日,华为回复三

星邮件表示,考虑到三星在上一封邮件中作出的回复,按照双方

之前的约定,华为特此安排下一次的技术会议。华为建议在 1 月

20 日那周召开技术会议。当双方达成共识后,会议的地点将设在

中国上海。华为希望尽快收到三星对于以上提议的计划的确认。

2013 年 12 月 24 日,三星回复华为邮件称,三星在一月份没时

间参加技术会议。三星可能在二月份讨论下一次技术会议的日程

和地点。2013 年 12月 26 日,华为给三星发邮件称,华为已经多

次做出谈判提议,三星的回复却一再延迟。在双方进行的技术讨

论中,华为在 2013年 7月 19日就向三星发送了标准必要专利包,

遗憾的是,华为尚未从三星处收到任何正式评价。三星应尽快表

示其愿意从华为处获得专利许可并且腾出时间来参加即将召开的

技术会议。2014 年 1 月 23 日,华为向三星发邮件表示,按照三

星的提议,华为希望将下一次会议安排在二月份。2014 年 1 月

29 日,三星回复华为邮件表示,三星可以在 2 月 24 日的下午 3

点召开上海的会议。由于内部原因,三星无法在此次会议上继续

进行技术讨论。2014 年 3 月 7 日,华为向三星发邮件表示,令人

失望的是,在整个上海会议期间,三星并未表现出太多的诚意。

虽然三星曾强调会与华为保持和平,但是却未提出任何计划以实

现这一目标。三星既没有向华为提供任何有关如何处理悬而未决

的技术谈判的提议,也没有表示其真正愿意从华为处获得专利许

283

可。与此同时,华为多次请求三星根据 FRAND 条款,将其专利权

使用费告知华为,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华为尚未收到确切答

复。2014 年 5月 21 日,华为向三星发邮件称,华为仍然在联系

三星并且希望从三星处获得标准必要专利许可,但是,华为未收

到三星的任何回复。2014 年 8月 25 日,华为向三星发邮件表示,

三星目前应着重于从华为处获得专利授权,而不是保持沉默并且

不做出任何回应。

从本院查明的事实来看,2012 年 3 月 5日,华为建议双方进

行技术谈判,但三星拒绝。2013 年 5 月 19 日,三星向华为提出

技术谈判的意思表示,并称在进行技术谈判的同时,也有必要对

在技术讨论过程中提出的具体商务条款进行适时讨论,并建立明

确的条款。华为在 2013 年 7 月 19 日、三星在 2013 年 9 月 11

日,将各自进行技术分析的 4G/LTE、3G/UMTS,以及 OMA、WIFI

方面的标准必要专利权利要求对照表 CC 发给对方,双方约定都应

对对方的权利要求对照表 CC 发表评论意见。华为根据约定已及时

通过邮件的书面形式对三星的权利要求对照表 CC 发表评价意见,

但三星未按约定以书面形式对华为的权利要求对照表 CC 发表评

价意见,亦未按照约定参加 2013 年 11 月的上海会议,在 2014

年 2 月推迟召开的上海会议上,三星仍表示由于内部原因,无法

在此次会议上继续进行技术讨论,明显拖延技术谈判。

对拖延技术谈判的原因,三星解释称其正忙于处理与 Apple、

Ericsson 和 IDC 等公司之间的诉讼,导致三星的分析团队没有时

284

间来参加此次技术会议。本院认为,三星是跨国公司,其在技术

实力、技术分析能力等方面非常强大,对各种谈判的预判和把控

能力也非常强大,其与华为所约定的技术谈判中的各个环节、时

间,也应是深思熟虑的结果,故对于三星上述拖延谈判的解释理

由,明显与其跨国公司的谈判实力和谈判经验不相匹配,明显不

具有合理性。况且,从 2014 年 2 月以来,三星从未对华为的权

利要求对照表 CC 做出任何书面回应。在 2014 年 2月上海会议之

后,华为分别于 2014 年 3 月、5月、8月发送邮件给三星以推进

谈判,三星没有任何回应,直至 2015 年 1 月三星才给华为回复

没有实质内容的邮件,三星在长达近 1 年的时间内,未与华为进

行接触、谈判。这些事实表明,三星在技术谈判过程中存在重大

过错,严重拖延谈判,明显违反其承诺应当遵守的 FRAND 原则,

这直接导致双方长达 6 年多的谈判未取得任何进展。

3、三星在报价方面消极懈怠,既不积极单方向华为报价,

也不积极针对华为的报价进行反报价,这说明三星存在恶意拖延

谈判的主观过错。

根据标准必要专利交叉许可谈判的实践,标准必要专利权人

对其自己所拥有的标准必要专利实力比较了解,为了促成协议的

达成,作为善意的谈判人,标准必要专利权人通常会根据自己标

准必要专利的实力向对方进行积极报价,而相对方如果是善意的

谈判人,其通常会在收到标准必要专利权人的报价后,会积极进

行反报价。从本案双方邮件往来来看,双方在谈判中的报价情况

285

如下:

2013 年 5 月 19 日,三星向华为发邮件表示,如果华为希望

针对双方各自的专利包,分别讨论技术问题和许可,则可以开展

连续性会议或平行会议。在这些会议后,双方可以讨论是否需要

进一步开展技术会议,或者是否可以进入到商务谈判过程。在商

务谈判过程中,为了达成双方都可接受的安排,可以讨论哪些条

款和条件对双方都很重要。2013 年 5 月 27 日,华为回复三星邮

件称,技术讨论不应该以不合理的方式延迟商业讨论,也不应妨

碍三星遵循 FRAND 原则对标准必要专利提供单边报价。华为再次

请求三星的官方报价。2013 年 5 月 30 日,三星回复华为邮件表

示,三星同意技术讨论不应该以不合理的方式延迟商业讨论,并

且三星希望一旦具有实际意义就共同推进两者。三星注意到华为

评论表示华为的立场是任何许可应该反映双方的专利包和市场规

模。2014 年 3 月 7 日,华为向三星回复邮件表示,令人失望的是,

在整个上海会议期间,三星并未表现出太多的诚意。虽然三星曾

强调会与华为保持和平,但是却未提出任何计划以实现这一目标。

三星既没有向华为提供任何有关如何处理悬而未决的技术谈判的

提议,也没有表示其真正愿意从华为处获得专利许可。与此同时,

华为多次请求三星根据 FRAND条款,将其专利权使用费告知华为,

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华为尚未收到确切答复。2014 年 5 月

21 日,华为向三星发邮件表示,华为仍然在联系三星并且希望从

三星处获得标准必要专利许可,但是,华为未收到三星的任何回

286

复。华为希望三星能够向华为表明其对于标准必要专利许可的立

场并且宣布此类许可的条件(包括三星的 FRAND 费率)。与此同

时,三星并未对由华为提供的许可条件作出任何回复。2014 年 8

月 25 日,华为向三星发邮件表示,三星目前应着重于从华为处获

得专利授权,而不是保持沉默并且不做出任何回应。华为曾在

2013 年 4 月 7 日向三星发送过华为的许可报价(包括一份名为

Annex2 的许可协议草案),该许可报价目前仍有效。除此之外,

华为可以向三星提供另一个实用方案,在此方案中,华为的专利

权使用费是每部终端产品收取××××美元。华为希望三星也能认真

考虑这个方案。三星可以在附件中找到一份许可协议草案,其中

包括供三星考虑的以上方案。作为一名有诚意的被许可人,华为

再次请求获得三星的标准必要专利许可并向华为披露三星的

FRAND 费率,以供华为参考。请及时回复。2015 年 1 月 22 日,

华为向三星发邮件称,华为与三星的专利许可谈判自双方上次

2014 年 2月的会面以来,并未取得任何进展。事实上,三星一直

没有回复过华为多次要求继续下一次会议以及获得三星的标准必

要专利许可的请求。2014 年 3 月,5月以及 8月华为尝试联系三

星三次,希望促成双方的后续会议,但是仍然没有收到任何三星

的回复。作为标准必要专利的专利权人,根据 FRAND义务,华为

正式敦促三星继续进行专利许可协商,与华为在合理期限内达成

专利许可协议。华为希望能够知道三星对于如何推进谈判的想法,

华为也对商讨双方下一步的工作持开放态度。期望能尽快收到三

287

星的回复。从 2011 年 7 月双方开始接触谈判,到 2016 年 5 月华

为在本院起诉三星前,华为向三星总共提出了 6 次标准必要专利

的许可报价,具体为:2012年 3 月 5日,华为向三星第一次提出

标准必要专利的许可报价;2013 年 4 月 7 日,华为向三星第二次

提出 LTE 标准必要专利的许可报价;2014 年 8 月 25 日,华为向

三星第三次提出 LTE 标准必要专利许可的报价;2015 年 5 月 22

日,华为向三星第四次提出以 LTE 标准必要专利为主并包含 UMTS

标准必要专利许可的报价;2015 年 7 月 20 日,华为向三星第五

次提出以 LTE 标准必要专利为主并包括 UMTS 标准必要专利许可

的报价;2015 年 12 月 31 日,华为向三星第六次提出以 LTE 标

准必要专利为主并包含 UMTS的标准必要专利许可报价。2017 年

7 月 25日,在本院组织调解期间,华为向三星提出 LTE 标准必要

专利许可的报价。

从本院查明的事实来看,三星既没有根据自己的专利实力积

极向华为提出报价;同时,针对华为的上述前五次标准必要专利

许可报价,其一直没有做出回应;直到 2015 年 7 月 20 日与华为

的第五次报价一起,三星才向华为提出唯一一次报价。三星在本

院组织的第二次调解会议后的报价也与谈判中的该次报价没有实

质性差别。上述事实证明,三星在报价方面消极懈怠,既不积极

单方向华为报价,也不积极针对华为的报价进行反报价,进而导

致双方谈判久拖不决,三星存在恶意拖延谈判的主观过错,该行

为违反了 FRAND 原则。

288

4、从双方谈判过程来看,华为按照谈判惯例,试图通过中

立第三方仲裁的方法来促成双方达成标准必要专利交叉许可,三

星无正当理由拒绝,这说明三星存在恶意拖延谈判的主观过错。

在标准必要专利交叉许可谈判的实务中,如双方经过长时间

的谈判仍无法取得进展,在这种情况下,一方提议将双方之间的

争议提交给中立的仲裁机构或者法院进行裁决,这是标准必要专

利交叉许可谈判争议解决的有效途径。因此,双方对通过仲裁解

决争议的讨论是评判双方是否进行善意谈判的重要依据。比如,

2014 年 2月 3 日,三星在欧盟委员会反垄断调查程序中就“UMTS

标准必要专利强制执行”向欧盟委员会承诺,三星认为其与潜在

被许可人进行许可谈判的强制磋商期为一年,如果三星与潜在被

许可人在强制磋商期内没有达成协议,各方应选择将相关事项提

交仲裁或法院裁判。这表明,包括三星在内的跨国公司都非常熟

悉该规则。本案双方关于提交仲裁解决争议的事实如下:

2014 年 5月 21 日,华为给三星发邮件表示,如果三星对华

为的专利权使用费持有异议,华为很可能考虑寻求第三方帮助以

进行专利权使用费相关的仲裁。华为希望得到三星的回复。2016

年 5月 25 日,华为向三星发邮件称,华为在多个场合提出了对争

议的 FRAND条件提交给第三方仲裁庭中立解决,被三星拒绝了。

尽管不得不采取法律措施作为最后的手段,华为仍保持开放的态

度并愿意与三星讨论任何可能和建设性的解决方案,以达成

FRAND 许可协议。华为希望三星认真考虑华为的提议或者提出切

289

实可行的提案。2016 年 7 月 13 日,三星回复华为邮件表示,华

为主张三星反复拒绝华为提出的将此争端提交给第三方仲裁以寻

求解决方案的说法也是不正确的。与华为提案相反的是,华为从

未提出过三星可以接受的真正的仲裁提案,而只是表明如果许可

费率是双方主要的分歧点则华为欢迎仲裁。2016 年 8月 8日,华

为回复三星邮件称,三星在过去几年表现其不愿意签订 FRAND 许

可或通过有约束力的仲裁解决此类许可的条款,华为才不得不这

样做。即使在今天,如下重申,三星有能力通过同意具有约束力

的程序,如一个有约束力的仲裁,来避免华为采取保护其知识产

权的不必要措施,以解决双方的争议。华为至少在 2013 年 5 月

27 日、2014 年 5月 21 日和 2015 年 10月 28日做了努力,让双

方将争议提交保密的仲裁程序解决,使得在不违反各自与其他方

签署的协议的保密条款情况下,可以披露双方签订的协议。而且

华为在 2015 年 10 月 28 日的提案中明确,华为愿意在仲裁程序

的保护机密性的情况下披露华为与 IDC 和苹果公司的协议的具体

条款,华为从未提议仲裁只能限于考虑前述协议。需要明确的是,

华为仍然愿意将双方目前的争议提交有约束力的仲裁,可以一次

性全部确定双方公司之间的全球专利交叉许可协议的条款。华为

建议,在国际争议解决中心(ICDR)的规则下进行此仲裁。ICDR

在专利许可争议方面经验丰富,将为华为和三星提供高效中立的

机制,来解决双方不能达成一致的条款。仲裁开始后,将遵循三

星和华为之间有约束力的仲裁协议来执行,华为或三星针对对方

290

提起的未决专利侵权诉讼,包括任何禁令救济的索赔,都会中止。

这类索赔在仲裁结论及最终专利许可协议执行后将会被撤销。为

方便三星公司考虑此提议,华为在邮件附件的附录 A 更详细地阐

述了华为提出的双方之间的仲裁协议条款的概要。如果三星对这

些条款有任何异议,华为愿意考虑合理的反建议。双方之间交换

的建议条款将不对其具有约束力,除非及直到三星和华为之间达

成并签署最终有约束力和明确的仲裁协议。华为请求在收到这封

信的十天内,三星以书面形式确认三星是否愿意开始与华为进行

有约束力的仲裁程序。如果三星确认其愿意并承诺加入到有约束

力的仲裁过程中,华为建议双方承诺进行谈判,并尽快达成最终

仲裁协议。华为在邮件的附录 A 中详细列明了仲裁条款建议说明

书,内容包括如下具体条款:谈判双方代表的主体、仲裁机构、

仲裁地点、仲裁规则、证据规则、仲裁庭、仲裁语言、快速程序、

仲裁范围、裁决、双方同意的 PLA 协议条款、保密条款等。2016

年 8 月 24 日,三星向华为回复邮件称,在继续推进多个中国禁

令诉讼的情况下,华为坚持三星参与涉及仲裁或其他的谈判既不

公平也不可接受。2016 年 9月 7 日,华为向三星回复邮件称,只

要双方能够共同达成书面的有约束力的让中立的第三方(法庭或

仲裁庭)来决定双方全球交叉许可协议的 FRAND 条款的协议,华

为就可暂停所有禁令诉讼程序。

从本院查明的事实来看,在双方已长达 5 年的谈判仍不能达

成交叉许可协议的情况下,为了促成双方达成协议,2016 年 8月

291

8 日,华为向三星明确表达了希望仲裁的意思表示,同时附上完

整的仲裁协议条款,试图将双方标准必要专利交叉许可所涉及的

争议提交给中立的仲裁机构(国际争议解决中心)进行仲裁解决,

并表示如果三星与华为达成仲裁解决争议的约定,华为将撤回对

三星的禁令之诉。但三星拒绝了华为的该仲裁提议。上述事实证

明,三星没有解决双方许可谈判争议的意愿,存在恶意拖延谈判

的主观过错,明显违反了 FRAND 原则。

5、从法院组织双方进行标准必要专利交叉许可谈判的过程

来看,三星方没有提出实质性调解方案,明显恶意拖延谈判,在

主观上有过错。

从华为和三星接触谈判到本案一审庭审,双方之间的标准必

要专利交叉许可谈判已持续 6 年,消耗了双方大量精力,为促成

双方达成协议,本院组织双方以调解的方式进行谈判,具体过程

如下:

2017 年 6 月 15 日,本院通知双方在四十日内对各自的标准

必要专利许可使用费进行相互报价。在法院指定的期间内,华为

及时给出了其标准必要专利的许可报价,而三星方未给出其标准

必要专利许可的报价。2017 年 8 月 22 日,在本院组织双方召开

的第一次调解会议上,本院询问三星方为何在 40 天内未进行报

价,三星方表示其无法进行报价,原因是直接报价的前提条件尚

不成熟。本院询问三星方其提出报价的前提条件是什么,三星方

表示该前提条件在调解会议上无法准确说出来。由于三星方未进

292

行报价,本院组织的第一次调解会议未取得进展。第一次调解会

议结束后,本院通知双方将于 2017 年 9月 12日召开第二次调解

会议,并要求三星方在 2017 年 9 月 12日之前以清单的方式明确

提出其报价的前提条件。同时,本院向双方释明,双方在本院组

织调解过程中的行为,将成为本院评判双方在交叉许可谈判过程

中是否遵循 FRAND 原则的事实依据。2017 年 9月 12 日,本院组

织双方召开第二次调解会议。在这次调解会议上,三星方提出其

报价的前提条件包括许可专利的范围、许可产品的范围、许可专

利的地域范围、许可期限等。三星方称,三星在涉案标准必要专

利发生诉讼纠纷前,已经依据华为诉 IDC 判决向华为做出了符合

FRAND 原则的报价,但当时所依据的情况和目前的情况发生了重

大变化,所以还需要对许可的前提条件进行重新谈判。在这次调

解会上,本院告知三星方,如果愿意对华为的报价进行实质性回

应,应在 2017 年 9月 19日之前,否则本院不再组织调解,并将

依据本案开庭和调解的情况进行判决。2017 年 9 月 15 日,三星

方申请将实质性回应的时间延长一周,为了促成双方达成标准必

要专利许可协议,本院同意三星方的延期申请。2017 年 9 月 22

日,三星方提交针对华为报价的回复意见。2017 年 10月 20 日,

华为对三星的回复意见予以答复。

根据华为与三星方各自的报价及相互回复意见可以看出,双

方争议的焦点仍然是标准必要专利的许可费率问题。这进一步印

证了只要双方本着 FRAND 原则进行标准必要专利交叉许可谈判,

293

或者在谈判无法取得进展时,将双方之间的争议交给中立的第三

方进行仲裁或法院裁决,双方之间的标准必要专利交叉许可协议

是可以达成的。在本院规定的时间内,华为进行了标准必要专利

的许可报价,而三星方未给出标准必要专利的许可报价。在本院

明确释明双方在调解过程中的行为将成为判断其是否遵循 FRAND

原则的情况下,三星方才对华为的报价作出了没有实质性内容的

回应。从三星方在本院组织的调解会议上的行为表现来看,其主

观上明显缺乏诚意,在客观上存在着严重拖延谈判的行为,有明

显过错。

(二)华为在与三星进行标准必要专利交叉许可谈判的程序

方面,没有明显过错,没有违反 FRAND 原则

三星首先向华为提出谈判的意思表示后,华为积极予以回

应。在标准必要专利交叉许可谈判的范围方面,华为向三星明确

提出双方交叉许可谈判的范围仅限于双方的标准必要专利,这符

合业界惯例。在技术谈判方面,华为按照约定,将其 4G/LTE、

3G/UMTS,以及 OMA、WIFI 方面的标准必要专利清单和权利要求对

照表 CC 发给三星,并及时对三星的权利要求对照表 CC 发表书面

评价意见并发送给三星。在报价方面,华为从 2011 年 7 月双方

开始谈判到 2016 年 5 月华为在本院起诉三星前,华为根据自己

标准必要专利的实力,分别于 2012 年 3 月 5 日、2013 年 4 月 7

日、2014 年 8月 25 日、2015年 5 月 22 日、2015 年 7 月 20 日、

2015 年 12 月 31 日向三星总共提出了 6 次标准必要专利的许可

294

报价。在双方长达 5 年的谈判仍不能达成交叉许可协议的情况下,

2016 年 8月 8日,华为向三星明确提出了要求将双方之间的争议

交由中立的仲裁机构进行解决的意思表示,同时附上完整的仲裁

协议条款,并表示如果三星与华为达成仲裁解决争议的约定,华

为将撤回对三星的禁令之诉。可见,华为为促成双方达成标准必

要专利交叉许可协议,进行了积极努力。华为的做法符合标准必

要专利交叉许可谈判争议解决的国际惯例。在本院组织华为与三

星进行调解期间,华为在本院规定的四十日内,及时给出了其标

准必要专利的许可报价。同时,在三星对其标准必要专利报价给

出非实质性回应后,对三星的报价及时给予回复,没有任何拖延。

但华为在与三星进行标准必要专利交叉许可谈判的过程中,

亦存在一定的过错,该事实表现在:2015年 9 月 8 日,华为向三

星发邮件称,华为已经在 2013 年 7 月向三星提供样本专利以供

三星评审,在华为提供的专利中,至少包含了 6 个已收购的夏普

专利族。三星声称,由于三星谈判团队的疏忽,其管理层并不知

道华为要许可的标准必要专利中包括华为从夏普收购的专利。

2015 年 9月 11 日,三星向华为回复邮件称,关于华为陈述的夏

普专利问题,三星想对此进行澄清以避免双方之间产生任何误解。

在这周的首尔会议召开之前,华为让三星认为,华为收购了夏普

所有的 LTE 标准必要专利,即 189 个 LTE 标准必要专利族。在八

月的深圳会议上,华为声称三星在评估两家公司的专利价值时未

将夏普 LTE 标准必要专利的数量考虑在内,并且华为引用了夏普

295

所有的 189个 LTE 标准必要专利族。但三星调查显示,夏普仅向

华为转让了 54 个 LTE 标准必要专利族。作为对三星提出的有关

数量不符问题的回复,华为在这周的会议上承认,华为仅购买了

大约 60 个 LTE 标准必要专利族。华为的描述不当致使三星提议

至少召开一场或两场以上的与夏普专利相关的技术讨论,因为三

星需要评估之前未在评估中考虑的任何额外的夏普专利。2015年

9 月 23 日,华为回复三星邮件称,在九月的会议召开之前,双方

曾经在八月的会议上谈到了夏普的 189个 LTE 标准必要专利族,

但是这个数字是一个假设的数字,华为假设这个数字是为了说明

三星计算 FRAND 费率的方法是对三星自己不利的。该假设既不是

华为的报价,也不能将其理解为华为的报价。实际情况是,无论

是在华为的报价中或者是在华为向三星提供的条款清单中,华为

从未声明,华为已经收购了夏普所有的 LTE 标准必要专利族,但

是华为确实认为,华为已经收购了所有的核心 LTE标准必要专利,

这些是夏普 LTE 专利包中最有价值的专利。华为曾在九月的会议

上回应称,华为已经从夏普处收购了大约 60个 LTE 标准必要专利

族,现在想借此机会澄清,华为从夏普处收购的 LTE 标准必要专

利族的确切数量是 39个。华为根本不存在描述不当的问题。

从本院查明的事实来看,华为在与三星谈判的过程中,将从

夏普收购的专利亦包含在对三星许可的范围之内,华为收购了夏

普多少族专利,其在向三星表述的过程中,存在着模糊之处,这

给双方的谈判在一定范围内带来了不利影响,这表明华为存在一

296

定过错。但华为事后向三星澄清了从夏普收购专利族数的事实,

因此,华为的该过错并没有给双方谈判的整体进程带来重大影响,

该行为不属于标准必要专利交叉许可谈判中的明显过错,华为没

有违反 FRAND 原则。

二、从双方标准必要专利交叉许可谈判的实体方面分析原告

华为和三星是否存在明显过错,是否遵循 FRAND 原则

除了从上述双方谈判的程序方面来分析以外,还可以从双方

谈判报价的实体方面来分析,双方的行为是否遵循 FRAND 原则。

换句话说,双方向对方所提出的标准必要专利许可费报价是否符

合 FRAND 原则。根据本院查明的事实,从双方标准必要专利交叉

许可谈判的报价方面来看,三星存在明显违反 FRAND原则的行为,

而原告华为没有明显违反 FRAND 原则,理由如下:

(一)华为和三星所拥有的 3G 和 4G 标准必要专利的实力

要判断双方向对方所提出的报价是否符合 FRAND 原则,应根

据双方所提交的证据来判断双方所拥有的标准必要专利的实力,

然后在此基础上来判断双方根据自己所拥有的标准必要专利的实

力,向对方给出的报价是否符合 FRAND 原则。

1、从双方在 3GPP 国际标准组织中被采纳的获批提案数这个

视角来看双方所拥有的 LTE 标准必要专利的实力。

(1)原告提交了三份 ABI research 研究机构出具的研究报

告,内容如下:

第一份 2011 年《LTE 知识产权评估——标准制定的视角》

297

研究报告显示:以选择分析无线接入网络 RAN这部分的技术领域,

包括 3GPP RAN1、3GPP RAN2、3GPP RAN3 等技术领域,2005 年至

2011 年上半年期间,LTE RAN 标准获批采纳的提案总数中华为的

总数为 398.23,三星总数为 288.20;在获批提案数排名前 15 名

的公司中,华为排第 3,三星排第 6。第二份 2013 年 7 月出具的

《3GPP 内部标准引领地位》研究报告显示:该报告的目标是评估

每个公司在 3GPP 标准制定中的引领地位,报告从主席职位数、报

告人职位数、提案数、讨论文件数、更改请求数、获批采纳的提

案数等六项指标来进行分析,报告分析的技术规范包括 RAN:

RAN1、RAN2、RAN3、RAN4、RAN5,SA:SA1、SA2、SA3、SA4、SA5,

CT:CT1、CT3、CT4 等。该报告在获批采纳的提案数方面的结论

为:2009年至 2012 年四年间向 3GPP 工作组 RAN1、RAN2、RAN3、

RAN4、RAN5、SA2、SA3、SA5、CT1、CT3和 CT4 提交并获批采纳

的提案数中华为总数为 4582,三星公司总数为 855,在获批提案

数排名前 10 名的公司中,华为排名第 2,三星排名第 9。第三份

2016 年 8 月出具的《3GPP 组织中 LTE 标准领导地位和终端标准

必要专利组合分析》的研究报告显示:报告通过搜索被 3GPP 采纳

的 LTE 标准提案来识别各公司对 3GPP LTE 标准的核心贡献,方法

是通过查看3GPP会议文件来计算LTE标准中已获批采纳的提案数

目。报告通过主席职位数、报告人职位数、提案数量、获批采纳

的提案数四项指标来评估每个公司在 3GPP 标准制定中的引领地

位。报告分析的技术规范包括 RAN:RAN1、RAN2、RAN3、RAN4、

298

RAN5,SA:SA1、SA2、SA3、SA4、SA5,CT:CT1、CT3、CT4。该

报告跟踪分析了参与 3GPP 标准制定过程的所有公司,也跟踪了移

动网络运营商。该报告在获批采纳的提案数方面的结论为:2009

年至 2015 年第 3 季度,3GPP 中 13 个工作组 RAN:RAN1、RAN2、

RAN3、RAN4、RAN5,SA:SA1、SA2、SA3、SA4、SA5,CT:CT1、

CT3、CT4 的获批采纳的提案数中华为总数为 6596,三星总数为

1324,在获批提案数排名前 10 的公司中,华为排名第 2,三星

排名第 7;在 3GPP 中 6 个与终端设备密切相关的工作组的获批采

纳的提案,包括 RAN1、RAN2、RAN4、SA2、SA3 和 CT1,华为获

批采纳的提案总数为 3630,三星公司总数为 834,在获批提案数

排名前 10的公司中,华为排名第 2,三星排名第 8。

(2)被告提交的我国台湾地区经济部智慧财产局 2014 年度

的《专利趋势分析结案报告》,显示如下内容:

通过对比 TS36 主要的标准(包括了 TS36.211、TS36.212、

TS36.213、TS36.321 以及 TS36.331)获得通过提案的件数,显示

华为和华为子公司海思(Hisilicon)的提案总和远远高于三星,

与爱立信并驾齐驱。该信息与华为上述 ABI 报告关于提案数的统

计信息相互印证。

2、从双方在 ETSI 所声明的标准必要专利的数量和评估为标

准必要专利的数量这个视角来看双方所拥有的 3G/UMTS和 4G/LTE

标准必要专利的实力。

(1)原告提交的 2012 年 Cyber Creative Institute 研究机

299

构的《向 ETSI 声明的 LTE 必要专利评估》研究报告,内容如下:

在所有统计的公司中,三星向 ETSI 声明的标准必要专利的数

量为 652族,占声明比例的 11%;华为向 ETSI 声明的标准必要专

利的数量为 603 族,占声明比例的 10.2%;分别排在第二和第三

位。因为声明的专利的数量较大,研究人员采用抽样评估方法来

得出必要专利的数量,研究机构选取三星的专利样本为 174 个,

选取华为的专利样本为 161 个,经过评估,以声明专利为基数的

标准必要专利的比例,三星为 43.7%,华为为 45.3%。经估算,三

星必要专利的数量为 233 族,占总数的 7.7%,华为必要专利的数

量为 273 族,占总数的 9%。

(2)被告提交的我国台湾地区经济部智慧财产局 2014 年度

的《专利趋势分析结案报告》,显示如下内容:

到 2013 年 LTE 相关的 SEPs 共有 5919个家族,分属于 49个

专利权人,高通、三星、华为等 10 家公司,共拥有 75%SEP。《专

利趋势分析结案报告》中引用 CCI 报告所附图表“图 3-50 各世

代 SEPs 之专利权人分布”图片显示,4G LTE SEP 族数,三星为

652族,华为为 602 族,分别占 4G LTE SEP 族数的 11.0%和 10.2%。

该信息与华为上述 Cyber Creative Institute 报告关于提案数的

统计信息相互印证。

(3)原告提交的 FRI 研究机构的研究报告,内容如下:

华为提交了 Fairfield Resources International 研究机构

2009 年 1 月 6 日出具的《声明对 WCDMA 标准必要的专利(截止

300

2008 年 12月)评估》的研究报告,FRI 研究机构的研究报告涵盖

了 2005 年 2 月 1 日报告中向 ETSI 或 ARIB 公开或声明对 WCDMA

第 7 版标准必要的 380项专利族所包含的专利和已公开的申请,

其中,150 项(39%)认定为必要或者可能必要。报告共评估了

477 项专利,包括 97 项研究人员认为必须评估的附加成员专利,

与先前提供的有关 WCDMA 必要专利的三个报告合计共评估了

1889 项专利族,其中,529 项(28%)认为必要。该报告研究针

对华为的 111 项声明的标准必要专利族,其中,被认为 51 项专

利族为必要和可能必要专利,必要专利和可能必要专利的比例为

46%。针对三星被研究的 103 项声明的标准必要专利族,被认为

15项专利族为必要专利和可能必要专利,必要专利和可能必要专

利的比例为 15%。

(4)原告提交的丁峙教授专家报告,内容如下:

根据原告提交的丁峙教授专家报告显示,该报告依据汤森路

透数据(TR 数据)做出,描述了如下内容:TR 数据以 ETSI 和 TTA

(韩国电信技术协会)的数据库声明的截止到 2015 年 1 月 1 日

的标准必要专利为基础数据,经过数据收集和去重、同族专利添

加、将专利和专利申请分组为专利族,并根据状态对专利族分类,

从而锁定分析范围为“有至少一个已授权未到期的专利,且有英

语或中文成员的专利族”,收集各个专利族的转让信息等附加数

据、通过蜂窝代别对每个专利族进行分类等步骤,对标准必要专

利声明信息进行统计,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标准必要性研究。

301

根据 TR 数据,在 4G/LTE 领域,分析结果发现全球声明标准必要

专利族总共有 7077 个专利族,其中 2535 个被认定为标准必要。

华为拥有 711 个声明标准必要专利族(占总数 10%),其中 356

个被认定为标准必要(占总数 14%),华为必要专利率为 50%。

三星拥有 791 个声明 LTE 专利族(占总数 11%),其中 196 个被

认定为标准必要(占总数 8%),三星必要专利率为 25%。在 4G/LTE

领域,分析结果发现对于中国标准必要专利族,华为拥有 672 个

声明 LTE 标准必要专利族,其中 351 个被认定为标准必要。三星

拥有 486 个声明 LTE 专利族,其中 144 个被认定为标准必要。在

3G/UMTS 领域,分析结果发现全球声明标准必要专利族总共有

5158 个专利族,其中 1639 个被认定为标准必要。华为拥有 612

个声明标准必要专利族,其中 274 个被认定为标准必要。三星拥

有 214 个声明专利族,其中 84 个被认定为标准必要。

(5)本院从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调取的《LTE 标准必

要专利评估报告》,内容如下:

研究报告以截止于 2015年 8月 31日 ETSI数据库声明的 LTE

专利作为基础数据,并选取 2013 年 1 月 1 日至 2015 年 8 月 31

日期间声明的已授权共计××××专利族作为标准必要专利评估对

象,确定各公司必要专利率。根据“有效声明专利族排名”显示,

在排名前十位的企业(包括声明占比及声明量)中,三星以××××

族声明量,占总声明的××××,排名××××;原告华为以×××族声明

量,占总声明的××××,排名××××。根据“授权专利族排名”显

302

示,三星以×××族声明量排名××××××,原告华为以×××族声明量

排名××××××。根据“必要专利评估”显示,三星被评估专利总量

为×××族,被评估为必要专利有××族,必要专利率为×××;原告

华为被评估专利总量为××族,评估为必要专利族有××族,必要专

利率为×××。根据“估算 LTE 必要专利量及必要专利业界占比”

显示,原告华为授权专利族×××族,估算必要专利量×××族,必要

专利率××××,必要专利业界占比×××××,排名×××××;三星授权

专利族×××族,估算必要专利量×××族,必要专利率××××,必要

专利业界占比×××,排名××××。根据“企业声明量排名与估算必

要专利排名”显示,原告华为声明必要专利量排名×××,估算必

要专利量排名×××,排名变化×××××××××,而三星声明必要专利

量排名×××,估算必要专利量排名×××,排名变化××××××××××。

根据“估算企业在中国必要专利量及中国标准必要专利占比”显

示,在中国大陆地区(不包括我国台湾省)原告华为中国授权专

利量×××族,估算中国必要专利量×××族,中国必要专利占比

××××,排名×××;三星中国授权专利量×××族,估算中国必要专

利量×××族,中国必要专利占比××××,排名×××。

(6)被告方提交的邓飞博士专家报告、原告提交的王晓茹博

士的专家报告,内容如下:

被告方提交的邓飞博士专家报告(邓飞报告表 1、2),原告

提交的王晓茹博士的专家报告(引用邓飞博士专家报告表 1、2)

均显示:在 3G 领域,至 2015 年 1 月,华为在中国声明的标准必

303

要专利家族数为 614 个,中国市场占其销售额的 50.5%;华为在

欧洲声明的标准必要专利家族数为 164 个,欧洲市场占其销售额

的 9.9%;华为在美国声明的标准必要专利家族数为 119个,美国

市场占其销售额的 8.5%;华为在韩国声明的标准必要专利家族数

为 23 个,华为在日本声明的标准必要专利家族数为 66 个,华为

在韩国和日本市场占其销售额可忽略不计。在 3G 领域,至 2015

年 1 月,三星在中国声明的标准必要专利家族数为 169个,中国

市场占其销售额的 16%,华为对三星的专利比率为 3.63;三星在

欧洲声明的标准必要专利家族数为 130个,欧洲市场占其销售额

的 28.2%,华为对三星的专利比率为 1.26;三星在美国声明的标

准必要专利家族数为 190个,美国市场占其销售额的 5.1%,华为

对三星的专利比率为 0.63;三星在韩国声明的标准必要专利家族

数为 149个,韩国市场占其销售额的 4%,华为对三星的专利比率

为 0.15;三星在日本声明的标准必要专利家族数为 163个,日本

市场占其销售额的 1.2%,华为对三星的专利比率为 0.4。在 4G 领

域,至 2015 年 1 月,华为在中国声明的标准必要专利家族数为

610 个,中国市场占其销售额的 52.6%;华为在欧洲声明的标准必

要专利家族数为 201 个,欧洲市场占其销售额的 10.3%;华为在

美国声明的标准必要专利家族数为 168 个,美国市场占其销售额

的 4.7%;华为在韩国声明的标准必要专利家族数为 38 个,华为

在日本声明的标准必要专利家族数为 178个,华为在韩国和日本

市场占其销售额可忽略不计。在 4G 领域,至 2015 年 1 月,三星

304

在中国声明的标准必要专利家族数为 483 个,中国市场占其销售

额的 12.6%,华为对三星的专利比率为 1.26;三星在欧洲声明的

标准必要专利家族数为 245 个,欧洲市场占其销售额的 22.3%,

华为对三星的专利比率为 0.82;三星在美国声明的标准必要专利

家族数为 796 个,美国市场占其销售额的 25.2%,华为对三星的

专利比率为 0.21;三星在韩国声明的标准必要专利家族数为 567

个,韩国市场占其销售额的 3.2%,华为对三星的专利比率为 0.07;

三星在日本声明的标准必要专利家族数为 476 个,日本市场占其

销售额的 0.9%,华为对三星的专利比率为 0.37。

3、从双方在本院互诉标准必要专利侵权案件的过程中,涉

案专利被宣告无效的情况看双方标准必要专利的实力。

除了本案以外,华为还在本院起诉被告方,称其七件 4G 标

准必要专利(发明专利)被侵害,案号分别为(2016)粤 03 民

初 815、817、838、839、840、841、842 号,专利号分别为:

200810091957.6 、 200610058405.6 、 200810091433.7 、

200880008361.3 、 201010137731.2 、 201010146531.3 、

201110264130.2,均要求被告方停止侵权。在本案审理的过程中,

被告方针对华为提起诉讼的上述专利,向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

审委员会提出无效申请,2017 年 5 月 17 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

利复审委员会做出无效决定,宣告华为(2016)粤 03 民初 817

号案件的专利全部无效。

三星亦在本院起诉华为,称其两件 3G、六件 4G 标准必要专

305

利(发明专利)被侵害,案号分别为(2016)粤 03 民初 1382、

1383、1384、1385、1386、1387、1388、1389号,专利号分别

为: 201180027314.5、 201310305946.4、 201310065415.2、

201210298757.4、 200510129702.0( 3G)、 201210293613.X、

200480001088.3(3G)、200880126492.1 要求华为停止侵权。在

本案审理的过程中,华为针对三星提起诉讼的上述专利,向国家

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提出无效申请,2017 年 9、10月,国

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做出无效决定,宣告三星(2016)

粤 03 民初 1383、1384、1386、1387 号案件的专利全部无效。

从双方各自拿出的八件标准必要专利互诉和无效情况来看,

三星涉案专利有四件被宣告无效;华为涉案专利有一个被宣告无

效。三星涉案专利被宣告无效的比例,明显高于华为,这说明华

为的涉案专利的质量明显高于三星。

根据以上事实,本院认为,无线通信领域里的技术标准制定

的程序为,首先由标准化组织的会员提交大量技术提案,然后由

标准化组织通过召集会员开会协商等方式采纳技术提案制定相应

的技术标准,这些会员在提交技术提案之前通常会事先将涉及标

准提案的技术申请专利。会员基于逐利等方面的动机,通常有可

能对其所拥有的标准必要专利进行过度声明。无线通信领域里的

标准化组织通常只制定标准必要专利实施的 FRAND 原则,而并不

对会员所拥有的专利是否为标准必要专利进行判断。由于需要耗

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要对标准化组织中所有会员所声明

306

的标准必要专利的必要性进行评判,在事实上是无法做到的,所

以国际上没有任何一个机构或组织,能够对标准化组织中所有会

员所声明的标准必要专利的必要性进行准确评判。

由于各会员被国际标准化组织所采纳的技术提案数,通常与

该会员所拥有的标准必要专利的数量成正比,因此,获批提案数

通常是衡量各会员所拥有的标准必要专利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虽然存在会员可能对其所拥有的标准必要专利的数量有过度声明

的倾向,但该指标信息仍然是衡量各会员所拥有的标准必要专利

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的专业研究机构,

通过采用抽样评估等方法,对会员所声明的标准必要专利的必要

性进行分析判断的研究报告,通常亦是评判各会员所拥有的标准

必要专利实力的一个重要依据。

在本案中,华为称,华为和三星在全球所拥有的标准必要专

利实力相当,其在中国所拥有的标准必要专利的实力强于三星。

从本院查明的事实来看,华为和三星被3GPP 国际标准化组织所

采纳的 4G 获批提案数、在 ETSI 声明的 3G、4G 标准必要专利的

数量、上述对双方在 ETSI 声明的 3G、4G 标准必要专利的必要性

评估的第三方报告等证据,能够相互印证,华为上述关于双方标

准必要专利的实力主张,本院予以采信。

4、被告提交的汤森路透数据,不能作为全面客观评价双方

在全球的标准必要专利实力的依据。

被告提交的汤森路透于 2014 年 8 月 20 日出具的《LTE 标准

307

的专利分析最终版》通过分析10064件美国授权专利和公开申请,

主要结论为,三星专利 1008 件,LTE 标准高度相关的/必要的有

292 件,比例为 28.97%;华为专利 422 件,LTE 标准高度相关的/

必要的有 118 件,比例为 27.96%。同时,被告提交的汤森路透

2015 年 7 月 28 日出具的《LTE 标准的专利分析》通过分析 2660

件美国授权专利、公开申请、WO申请,主要结论为,三星专利 512

件,LTE 标准高度相关的/必要的有 230件,比例为 44.92%;华为

专利 8 件,LTE 标准高度相关的/必要的有 3 件,比例为 37.5%。

被告以上述报告认为,其 LTE 标准必要专利的实力强于华为;同

时,被告提交的汤森路透数据与原告提交的汤森路透数据不一致,

因此,原告提交的汤森路透数据不可信。

本院认为,原告华为和三星以各自所拥有的全球范围内的标

准必要专利的实力作为双方交叉许可谈判的基础,而被告提交的

汤森路透报告是以美国专利和专利申请等数据信息为基础进行分

析,该数据不能全面客观反映双方在全球范围内的标准必要专利

的实力。

5、双方专利在美国专利中被引用的情况,不能作为全面客

观评价双方标准必要专利实力的依据。

根据被告方所提交的邓飞博士专家报告显示:双方在美国的

专利中被引用的标准必要专利的数量,其中,三星在美国有 796

个声明标准必要专利,华为有 168 个,占三星专利数目的 21%。

三星标准必要专利平均每族的被引次数为 52,华为的标准必要专

308

利平均每族的被引次数为 16。对于 4G,华为的 LTE 标准必要专

利组合共被引用 1153 次,是三星标准必要专利组合总被引次数

(4917 次)的 0.23 倍。对于 3G,华为在全球范围内的 3G 标准必

要专利的总数大于三星,但其总引用次数(838)小于三星的总

引用数量(1271),是三星的 0.66 倍。

本院认为,标准必要专利具有地域性,各个国家的专利制度

以及各个公司的专利申请策略亦具有差异性,同时,华为和三星

各自生产、销售的 3G、4G 手机在世界上不同国家的市场所占的

份额也存在差异性,只有全面考虑这些要素,才能比较全面客观

地评价双方所拥有的标准必要专利的实力。由于本案涉及对原、

被告双方在全球范围内的标准必要专利实力的评价,被告以被美

国专利引用的数量来评价双方标准必要专利的实力,不能全面客

观地评价双方所拥有的 3G、4G 标准必要专利的实力。

6、从华为、三星与 IDC(交互数字公司)在经营模式和实力

对比方面来看,IDC 不能作为华为与三星标准必要专利交叉许可

的合理参照。

根据本院查明的事实,2009 年至 2015 年 3 季度期间 11 个

工作组(RAN1-4,SA2-5,CT1,CT3-4,不统计运营商)中的获批

提案数:华为排名第 2(5544 件),三星排名第 7(1081 件),IDC

排名第 24(112 件)。

根据本院查明的事实,2013 年,IDC 雇员数为 290 人,其 2006

年至 2014 年申请的专利族数为 1792,每一百万美元收入的专利

309

族数量为 5.51,每名雇员的专利族数量为 6.18,公司总收入为 325

(百万美元);2013 年,华为雇员数为 150000 人,其 2006 年至

2014 年申请的专利族数为 43332,每一百万美元收入的专利族数

量为 1.1,每名雇员的专利族数量为 0.29,公司总收入为 39500(百

万美元);2013 年,三星雇员数为 240000 人,其 2006 年至 2014

年申请的专利族数为 148624,每一百万美元收入的专利族数量为

0.71,每名雇员的专利族数量为 0.62,公司总收入为 209300(百万

美元)。Rudi Bekkers 研究报告认为,考虑到 IDC 是一家业务模式

为通过其开发的技术而不是通过出售产品或服务产生收入的公

司,每个雇员的专利族数量远远高于华为和三星,这个领域其他

公司的数量也无法接近 IDC 的数量,表明 IDC 专利申请密度高得

不正常,IDC 的专利组合比其自行披露的必要专利组合要弱得多。

被告提交的汤森路透 2014 年 8 月 20 日出具的《LTE 标准的

专利分析最终版演示材料》显示,大部分公司的技术提案与他们

的“A”级专利和专利申请高度相关。华为在 RAN、SA、CT 领域

获批提案数分别为 626、1554、476;三星在 RAN、SA、CT 领域获

批提案数分别为 269、571、14;IDC 在 RAN、SA、CT 领域获批提

案数分别为 47、94 和 NA(无),这进一步表明,IDC 的专利权及

专利申请与获批提案数明显不成比例。

综上,本院认为,IDC 作为专利非经营实体,其经营模式与

华为、三星不同,同时,其标准必要专利实力与华为和三星相比,

明显较弱,不应当作为华为与三星标准必要专利许可的合理参照。

310

(二)华为根据自己所拥有的标准必要专利的实力,向三星

给出的报价符合 FRAND 原则,而三星根据双方所拥有的标准必要

专利的实力,向华为给出的报价不符合 FRAND 原则。

1、华为向三星给出的报价符合 FRAND 原则

(1)华为向三星给出的以 4G 标准必要专利许可为主,并包

含 3G 标准必要专利许可的报价符合业界惯例。

2G、3G、4G 技术之间的关系如下:

华为与三星的交叉许可谈判涉及 3G/UMTS和 4G/LTE无线通信

标准必要专利。3G/UMTS 和 4G/LTE 是 3GPP 制定的第三代和第四

代移动通信标准,是在第二代移动通信标准 2G/GSM 的基础上发展

而来。尽管移动通信技术经历了各代发展,但以前的标准并未从

市场上消失,实际上 2G、3G、4G 在当前市场上同时使用,以实

现利用旧标准和新标准终端用户之间的通信,市场上的终端产品

可能同时支持 2G、3G、4G 标准,或同时支持 2G、3G 标准,或仅

支持 2G、3G、4G 其中之一的标准。涉及 2G、3G、4G 标准必要专

利交叉许可谈判的业界惯例,可以从华为与爱立信达成的标准必

要专利交叉许可协议的内容反映出来。华为与爱立信达成的标准

必要专利许可协议第 40页(D)描述了如下内容:对于华为产品

中除了(通信网络)基础设备之外的产品以及相关的从×××××

××××××开始的历史销售一直到许可期限内的销售,华为代表其自

身及其关联公司,在此同意按下面的各项约定的许可费率基于各

类华为产品的销售量向爱立信支付 2G、3G 和 4G 的许可费:华为

311

产品中除了(通信网络)基础设备之外的仅支持 2G 标准但不支

持 3G 或 4G 标准的产品:按华为或其关联公司销售的产品净销售

价的××××的费率支付;华为产品除了(通信网络)基础设备之外

的至少支持 3G 标准但不支持 4G 标准的产品:按华为或其关联公

司销售的产品净销售价的××××的费率支付;华为产品中除了(通

信)基础设备之外的至少支持 4G 标准的产品:按华为或其关联

公司销售的产品净销售价的××××的费率支付。

从本院查明的事实来看,涉及 2G、3G、4G 标准必要专利交

叉许可谈判的业界惯例为,如果许可的标准必要专利及产品仅涉

及 2G 标准,但不支持 3G 或 4G 标准,则按 2G 标准必要专利的实

力收费。如果许可的标准必要专利及产品至少支持 3G 标准,但

不支持 4G 标准,则按 3G 标准必要专利的实力收费。如果许可的

标准必要专利及产品至少支持 4G 标准,则按 4G 标准必要专利的

实力收费。该许可惯例认可无线通信技术标准的代际演进和当前

主流标准的重要性,也有助于防止专利许可使用费的堆叠问题,

本院予以支持。

华为向三星报价的标准必要专利的范围为:第一次报价是

2012 年 3 月 5日,许可报价的专利是国际标准机构采纳为标准的

必要专利。第二次报价的时间是 2013 年 4 月 7 日,许可报价的

专利是 4G(LTE)标准必要专利。第三次报价的时间是 2014 年 8

月 25 日,许可报价的专利是 4G(LTE)标准必要专利。第四次报

价的时间是 2015 年 5 月 22 日,许可报价的专利是以 4G(LTE)标

312

准必要专利为主并包含 3G(UMTS)标准必要专利许可的报价。第

五次报价的时间是 2015 年 7 月 20 日,许可报价的专利是以 4G

(LTE)标准必要专利为主并包括 3G 标准必要专利许可的报价。

第六次报价的时间是 2015 年 12 月 31 日,许可报价的专利是以

4G(LTE)标准必要专利为主并包含 3G 标准必要专利的许可报价。

华为在本院组织调解期间向三星给出报价的时间是 2017 年 7 月

25 日,许可报价的专利为 4G(LTE)标准必要专利。

根据被告提交的邓飞博士的专家报告和原告提交的王晓茹

博士专家报告显示,三星方在生产 3G 和 4G 的手机,由于手机代

际的关系,3G 手机的生产会越来越少,而 4G 手机的生产会越来

越多,鉴于此,华为在给三星报价时,围绕着市场主流移动通信

标准,以其实力最强的 4G 标准必要专利或者以 4G 标准必要专利

许可为主并包含 3G 标准必要专利许可的报价,符合业界惯例。

(2)华为给三星的报价符合 FRAND 原则

华为在本院起诉三星前向三星提出六次报价,内容如下:

第一次报价是在 2012 年 3 月 5 日,华为给三星报价的许可

费率为净售价的××××。第二次报价是在 2013 年 4 月 7 日,华为

给三星报价的 4G(LTE)标准必要专利许可费率为××××。第三次

报价是在 2014 年 8 月 25 日,华为给三星报价的 4G(LTE)标准

必要专利许可费率为,一个该基础设备和/或相关许可服务所得的

净售价的××××以及销售一个该终端产品应向许可人支付××××美

元。第四次报价是在 2015 年 5月 22 日,华为给予三星手机历史

313

销售的许可费率为 3G(UMTS)手机×××美元/部,4G(LTE)手机

×××美元/部;华为给予三星未来手机的许可费率为 3G(UMTS)手

机×××美元/部,4G(LTE)手机×××美元/部;RAN设备 4G(LTE)

许可费率,对于过去四年的移动无线接入网 4G(LTE)设备,华

为给予三星的历史许可费率为××××,对于 4G(LTE)以外的 RAN

设备,华为给予三星的许可费率为××××,对于未来的无线移动接

入网 4G(LTE)设备,华为给予三星的许可费率为××××。第五次

报价是在 2015 年 7 月 20 日,华为给予三星的 3G(UMTS)手机的

许可费率是×××美元/部,4G(LTE)手机的许可费率是×××美元/

部,3G/WCDMA 基础设施设备的许可费率是××××,LTE 基础设施设

备的许可费率是××××。第六次报价是在 2015 年 12 月 31 日,涉

及到的许可范围 3G 和 4G(LTE)标准必要专利的许可,华为给予

三星的 3G(UMTS)手机的许可费率是×××美元/部,4G(LTE)手

机的许可费率是×××美元/部,3G/WCDMA 基础设施设备的许可费率

是××××,LTE 基础设施设备的许可费率是××××。在本院组织调解

期间,华为向三星给出的报价涉及到 4G 标准必要专利,在欧美

市场为 4G 终端产品销售价格的××××,××××××××××××;世界其

他地区的销售(包含中国)为 4G 终端产品销售价格的××××,

××××××××××××。在美国及欧洲销售的 4G 基础设施设备价格的

××××,世界其他地区的销售(包含中国)的 4G 基础设施设备价

格的××××。

本院认为,要判断华为给三星的报价是否符合 FRAND 原则,

314

除了要考虑华为所拥有的 3G、4G 标准必要专利的实力,同时还

要考虑作为被许可方三星方所生产、销售 3G、4G 手机的市场价

格,以及 3G、4G 标准必要专利累计许可费率,以避免许可费率

过高导致超出该行业的正常利润水平。

根据本院查明的事实,从许可费率方面来看,华为在 3G 的

标准必要专利的实力相当于 3G全球标准必要专利总量的 5%左右,

而 3G 的累积许可费率为 5%。华为在 4G 的标准必要专利的实力相

当于 4G 全球标准必要专利总量的 10%左右,而 4G 的累积许可费

率在 6%至 8%之间。从华为给三星的许可费报价来看,华为在本

院起诉三星之前向三星提出六次报价,对于基础设施设备 4G 的

报价固定在××××左右,3G 的报价固定在××××左右。对于终端设

备,华为第三次报价调整为 4G ××××美元/台,第四次至第六次报

价调整为 4G ×××美元/台,3G ×××美元/台。在本院所组织的调解

阶段,华为将其 4G 报价调整为,在欧美市场为 4G 终端产品销售

价格的××××,××××××××××××;世界其他地区的销售(包含中国)

为 4G 终端产品销售价格的××××,××××××××××××。在美国及欧

洲销售的 4G 基础设施设备价格的××××,世界其他地区的销售(包

含中国)的 4G 基础设施设备价格的××××。

根据本院查明的事实,每部手机收取的单位价格,在 3G 手

机方面,××××××××××××××××××××××××

××××××××××××××××××× ××××××××

×××××××××××××××××××××××××××

315

××××××××××。在 4G 手机方面,×××××××××

×××××××××××××××××××××××××××

×××××××××××××××××××××××××××

×××××××××。

基于以上事实,本院认为,华为作为标准必要专利权人给予

三星的上述报价,包括许可费率和每部手机的许可费,是符合

FRAND 原则的。华为作为标准必要专利权人给出的报价在法律性

质上属于要约,华为的上述报价是根据其全球范围内标准必要专

利的实力,和 3G 和 4G 领域标准必要专利累积的许可费率,以及

三星手机的市场销售信息等考量因素,给出的报价(要约),该报

价是根据华为所拥有的标准必要专利的实力在合理范围内给出的

报价,并不明显背离华为所拥有的标准必要专利的实力,作为被

要约人的三星仍有部分讨价、还价的余地和空间,因此,本院认

定华为的上述报价符合 FRAND 原则。

(3)三星反驳华为的报价违反 FRAND 原则不成立

被告方提交邓飞博士的专家报告反驳认为,华为就某个时间

点,选取少数三星产品确定许可费基数没有代表性。为了回应邓

飞报告的意见,华为提交的王晓茹博士的专家报告显示,王晓茹

博士从国际数据公司(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获取了

关于三星手机价格的历史资料,三星从 2011 年至 2015 年期间每

个季度 3G 和 4G(LTE)手机的平均销售价格,数据显示,2011

年第一季度,数据来源中首次出现 4G(LTE)的手机销售,同季

316

度中,三星 4G(LTE)手机的平均价格略低于 3G 手机。在这之后

的十九个季度中,LTE 手机的平均价格一直高于 3G 手机,其中有

两个季度,价格差在 100-200美元之间;有十二个季度,价格差

在 200-300 美元之间;剩下五个季度,价格差在 300-400 美元之

间。从这些历史数据来看,三星 4G(LTE)手机和 3G 手机存在×××

美元的差价是在合理的区间之内。数据显示的三星手机的价格涵

盖不同的产品型号,不同产品也有不同的功能配置。4G(LTE)

手机和 3G 手机之间的价格差除了反映出 LTE 标准的贡献之外,

可能还反映出其他功能和成本的不同。根据对原、被告提交的上

述专家报告之分析,本院认为王晓茹博士的专家报告,来源于对

国际数据公司(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所提供的三星

手机历史资料的详细分析,结论比较可靠,应被采信,故华为计

算三星方所销售的 3G 和 4G 手机的价格,有比较可靠的市场信息

依据。

针对华为的上述报价,被告方还提交 Strategy Analytics 公

司关于 2014 年第 3 季度、2015 年第 3 季度、2016 年第 3 季度出

货的每台手机全球营业利润的数据报告。该报告显示各主要厂商

在 2014 年第 3 季度、2015 年第 3 季度、2016 年第 3 季度出货的

每台手机营业利润数据。其中各公司利润有盈利有亏损,苹果公

司最高,三星每台手机的营业利润 2014 年第 3 季度为 16 美元、

2015 年第 3 季度为 19美元、2016 年第 3 季度亏损 9美元。被告

方以该证据想证明,原告向三星提出的许可使用费报价明显不合

317

理,使三星无法获得合理的销售利润,违反了 FRAND义务。

本院认为,评判标准必要专利许可使用费是否符合 FRAND 原

则,确实需要考虑行业合理利润因素,本院此前所分析的行业累

积许可费率以及根据专利权人专利实力占比确定合适的许可费

率,都是在考虑能够保持产业获得合理利润。从三星提交的上述

证据来看,各厂商获得的利润有高有低,都是其参与市场竞争的

结果。各厂商能否获得利润,受其自身因素及各种市场因素的影

响。各厂商所获得的手机利润本身已扣除包括知识产权许可使用

费在内的成本因素。被告提交的上述证据所选取的营业利润期间

有限,这既不能全面反映三星手机的全球营业利润情况,也不能

反映专利许可使用费在手机销售收入中的占比以及许可使用费对

于手机利润的影响。另一方面,为了保障标准必要专利制度健康

运行,也要考虑使标准必要专利权人能够获得合理回报。故被告

方提交的该证据,不能证明华为向三星提出的报价将可能使三星

不能获得合理的营业利润。

2、三星向华为给出的报价不符合 FRAND 原则

在华为起诉三星之前,与华为第五次报价的同时,三星于

2015 年 7 月 20 日向华为提出唯一一次报价,报价涉及的许可费

率的内容为:三星对华为 FRAND 许可费率的报价为××××××,华为

对三星 FRAND 许可费率的报价为×××××××。在本院组织调解期间,

三星给予华为的报价为:三星应向华为支付的许可费为许可产品

销售收入的×××××× ×;华为应向三星支付的许可费为许可产品

318

销售收入的××××××。

根据原告提交的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 337-TA-794 号回应三

星针对苹果公司发起的 337 调查诉讼文件,2011 年 7 月 25 日,

三星向苹果公司发函,提出 2.4%单方 UMTS 标准必要专利许可费

率适用于苹果公司。

根据本院查明的上述事实,本院认为,华为和三星在全球范

围内的标准必要专利实力相当(没有明显差别)。而从三星给予华

为的报价来看,其向华为收取的许可费率是华为向其收取许可费

率的三倍。同时,三星在全球范围内拥有的 3G/UMTS 标准必要专

利的实力弱于其拥有的 4G/ LTE 标准必要专利的实力,但三星于

2011 年 7 月 25 日向苹果公司提出单方 UMTS 标准必要专利许可

费率为 2.4%,将该许可费率,与三星向华为给出的上述 3G、4G

标准必要专利许可费率进行对比,高出近×××倍。标准必要专利

报价的费率与最终达成协议的费率可以有一定范围的差别,报价

费率可以随谈判进程来相应调整,从而给许可谈判讨价还价留下

空间,但报价费率不应严重背离标准必要专利的价值及双方标准

必要专利的实力对比,三星的报价明显背离华为和三星所拥有的

标准必要专利的实力,三星的报价明显不符合 FRAND原则,三星

在主观上存在恶意。同时,从三星所提出的标准必要专利许可费

率本身来看,其是比照华为诉 IDC 案所得出的费率,华为诉 IDC

案判决所确定的费率是在中国领域内的华为应向 IDC 支付的中国

的标准必要专利费率,并非全球费率,而华为和三星双方交叉许

319

可谈判的标准必要专利是全球范围内的标准必要专利,三星参照

华为诉 IDC 案提出报价,不具有可比性。从 IDC 本身的情况来看,

IDC 属于标准必要专利非实施主体,其仅以标准必要专利授权作

为其经营模式,这与华为和三星均是全球领先的标准必要专利实

施主体而言,也不具有可比性。华为提交华为与 IDC 之间的许可

协议能够证明,在广东高院华为诉 IDC 案终审判决后,华为与 IDC

达成并履行了新的全球许可协议,原判决确定的中国标准必要专

利许可费率并没有在该协议中实施,广东高院终审判决确定的

IDC 中国费率不适宜作为本案的可比费率。也就是说,从授权主

体的特点,授权的标准必要专利的范围、地域范围等方面来看,

三星参照华为诉 IDC 案的判决进行报价,明显不合理。同时,华

为已向三星表明愿意在仲裁保密程序的条件下拿出华为与 IDC 全

球协议供三星参考。上述事实证明,三星主观上存在着明显过错,

其向华为提出的报价不符合 FRAND 原则。

综上,从双方标准必要专利交叉许可谈判的程序和实体两个

方面来分析,华为的行为符合 FRAND 原则,而三星的行为不符合

FRAND原则。

三、关于本案技术事实的问题

(一)关于原告要求保护的专利权的技术特征与相应 4G 无

线通信技术标准是否对应,以及被告方是否构成专利侵权的问

题。

根据本院查明的事实,原告在本案中享有专利号为

320

201110269715.3、专利名称为“一种无线网络通信装置”的发明

专利权,该专利的申请日为 2007年 4月 27日,授权公告日为 2015

年 7 月 29 日。原告在本案中要求保护的专利权的范围为 l、2、9、

10。原告从 3GPP 官网公证下载了与其上述要求保护的专利技术

相对应的无线通信技术标准,其中,涉及 3GPP Release8 技术标

准的版本包括 3GPP TS 36.212 V8.5.0、3GPP TS 36.213 V8.5.0、

3GPP TS 36.321 V8.4.0;涉及 3GPP Release9 技术标准的版本包括

3GPP TS 36.212 V9.2.0、3GPP TS 36.213 V9.2.0、3GPP TS 36.321

V9.3.0;涉及 3GPP Release10 技术标准的版本包括 3GPP TS 36.212

V10.8.0、3GPP TS 36.213 V10.11.0、3GPP TS 36.321 V10.9.0。

根据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以及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等

电信运营商的规范性文件,以及根据我国无线通信企业生产、销

售 3G、4G 终端产品的商业实践,基于实现互联互通的通信需求,

在原告涉案专利申请日之后、专利授权日之前,上述与原告专利

技术相对应的 3GPP 技术标准,已事实上成为我国无线通信产业的

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通过对比,原告在本案中要求保护的涉案

专利技术,与上述 3GPP 的 R8、R9、R10 相对应的技术标准之技

术特征形成一一对应关系,落入了原告涉案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综上,本院认为,原告要求保护的涉案专利技术为 4G 标准

必要专利技术。被告方在我国生产、销售 4G 终端产品时,一定

会使用原告的涉案专利技术,因此,在 2015年 7 月 29日原告取

得涉案发明专利权以后,被告方未经许可在我国实施原告的涉案

321

专利技术,侵犯了原告的专利权。

(二)关于被告主张的合法来源抗辩的问题

根据本院查明的事实,被告方抗辩,涉案被控侵权产品使用

来自高通公司 CPU 芯片及基带芯片的手机型号有 G9300、G9350、

J5008、A9000、A8000、A7100、A5100、J7008、C5000、C7000等;

使用来自三星 CPU 芯片及基带芯片的手机型号有 G9200、G9250、

G9280、N9200、J5108 等。涉案专利涉及的是手机操作方法或通

信方法,执行上述技术的是被控侵权手机的 CPU或基带芯片,被

告惠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天津三星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并不生产

被控侵权手机的 CPU 或基带芯片,是直接从高通公司和三星合法

购得,因此,根据专利法第 70条的规定,被告惠州三星电子有限

公司、天津三星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具有合法来源,不应承担赔偿

责任。被告三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深圳市南方韵和科技有

限公司仅是销售被控侵权的手机,亦具有合法来源,不应承担赔

偿责任。

本院认为,被告方提出的合法来源抗辩不成立。理由是,被

告惠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天津三星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三星(中

国)投资有限公司未提供证据证明,原告的涉案 4G 标准必要专

利技术已授权给高通公司和三星电子株式会社实施;同时,被告

惠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天津三星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三星(中

国)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实施了涉案被控侵权产品的制造、销售、

许诺销售行为,作为制造商,上述三被告无权主张合法来源抗辩。

322

被告深圳市南方韵和科技有限公司作为被控侵权产品手机的销售

商,其未提交证据证明,其销售的含有原告涉案 4G 标准必要专

利技术的手机的进货来源,故其主张合法来源抗辩的理由亦不成

立。在本案中,原告并未向四被告提出专利侵权损害赔偿的诉讼

请求,因此,即使本案四被告提出的合法来源抗辩的主张成立,

其对本案的裁判也无意义。

(三)关于被告主张的专利权用尽抗辩的问题

根据本院查明的事实,被告抗辩,根据原告涉案专利权利要

求的内容,原告指控被告方侵权的实际上是 4G 手机中的 CPU 以

及基带芯片,而被告惠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天津三星通信技术

有限公司生产的 G9300,G9350,J5008, A9000,A8000,A7100,

A5100,J7008,C5000,C7000 等型号的被控侵权产品手机,使用

的是购自高通公司的 CPU或者基带芯片,由于原告与高通公司之

间存在标准必要专利许可合同,原告已将其涉案标准必要专利许

可给高通公司使用,因此,被告惠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天津三

星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制造、销售该部分被控侵权产品手机的行为,

因原告的专利权已经用尽,故被告的行为不应视为侵犯原告专利

权的行为。

本院认为,根据原告提交的原告方与高通公司之间签订的生

效日期为×××××××××××××、有效期至××××××××××××××的《(终

端)用户产品许可协议》第 4.4.5 约定,明确排除了原告方给予

高通公司的 Pass-Through权利,原告方授权给高通公司的标准必

323

要专利不包括 4G/LTE 标准必要专利,不存在原告方的 4G/LTE 标

准必要专利在本案中权利用尽的问题。因此,被告的该抗辩主张

不成立,本院不予采纳。

(四)关于被告提出的现有技术抗辩的问题

根据本院查明的事实,被告方主张现有技术抗辩,原告指控

被告方侵权的技术方案属于现有技术,被告方据此提交了两篇技

术文献,第一篇技术文献为“关山、张新程、田韬、李坤江”等

人编著的《网络技术》,被告方称该书第 147 页描述的一段技术

内容为公知常识,即“如果 SCCH-HS中的新数据标识 NDI 与该进

程前一个接收的数据标识符不一致(对于新传输的数据,新数据

块指示值加1,如果原先值为0,那么变为1,如果原先值为 1,

那么变为 0。对于重传的数据,新数据块指示值不变),表示为该

数据为新传的数据,UE 缓存中的内容即被更新,并存储当前收到

的新数据”。第二篇技术文献为,TSG-RAN 1 工作组 2002 年 1 月

8 日在芬兰埃斯波召开的会议上讨论“SCCH-HS 上的有效信令以

及对 SCCH-HS 的信道编码”问题时提出的相应技术方案。被告认

为上述两篇技术文献的结合组成现有技术。

本院认为,上述《网络技术》一书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

版,出版日期为 2007 年 1 月,出版号为“中国版本图书馆 CIP

数据核字(2006)第 109529”。该书在前言中描述“本书中讨论

的 HSDPA 技术是基于第 3 代移动通信系统中 UMTS 的技术体制,

WCDMA 是主要的第3代移动通信空中接口制式之一,欧洲及包括

324

日本和韩国在内的亚洲地区均采用该制式的 3G 标准,并且都使

用大约2GHz的频段……。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业界专家、

同行的著作,借鉴了华为、朗讯、中兴等公司的经验,……本书

面向的读者为运营商、网络和终端制造商、业务提供商、高校学

生。本书的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从该书前言部分描述的

内容来看,这本书是专业人员所写的涉及无线通讯技术领域里的

专著,并不属于公知常识。被告方将上述两篇技术文献结合起来

作为现有技术抗辩的主张不成立,本院不予采信。

从 2011 年 7 月华为和三星开始谈判至今已六年多,原告华

为在谈判过程中无明显过错,符合 FRAND 原则;而三星在和原告

华为进行标准必要专利交叉许可谈判时,在程序和实体方面均存

在明显过错,不符合 FRAND原则。原告华为在努力寻求谈判和试

图通过仲裁等方式来解决双方之间的标准必要专利交叉许可问题

已不可能的情况下,向本院寻求禁令救济。经本院组织双方进行

调解,三星在调解过程中仍然存在恶意拖延谈判的情形,鉴于此,

原告要求四被告停止侵害其专利权,亦即停止实施其涉案 4G 标

准必要专利技术,本院予以支持。

被告三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天津三星通信技术有限公

司、惠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与三星电子株式会社属于经济利益共

同体。三被告共同以制造、销售、许诺销售的方式侵害原告涉案

发明专利权,应承担停止侵权的法律责任。原告指控上述三被告

承担进口的侵权行为,因未提供证据证明,本院不予支持。

325

被告深圳市南方韵和科技有限公司属于以销售和许诺销售

方式侵害原告的涉案专利权,其与被告惠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

天津三星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三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不存在

共同侵权关系,独立承担停止侵权的民事责任。

考虑到本案的专利为 4G 标准必要专利,在停止侵权问题上

和非标准必要专利不同。在本院责令被告方承担停止侵权的判决

生效后,华为和三星仍可以进行标准必要专利交叉许可谈判,如

果原告和三星达成标准必要专利交叉许可协议或经原告同意,不

执行本院停止侵权的判项,应予准许。

综上,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七条、《中华人

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六条第一款、第十五条第一款第(一)

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十一条第一款、《中华人民共和

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经本院审判委员会讨

论,判决如下:

一、被告三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天津三星通信技术有限

公司、惠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立即停止以制造、销售、许诺销售的

方式侵害原告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专利号为 201110269715.3专利权

的行为;

二、被告深圳市南方韵和科技有限公司立即停止以销售、许诺

销售的方式侵害原告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专利号为 201110269715.3

专利权的行为;

三、驳回原告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其他诉讼请求。

326

本案案件受理费 1000 元,由被告三星(中国)投资有限公

司、惠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天津三星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深圳

市南方韵和科技有限公司共同负担。

如不服本判决,原、被告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

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交副本,上诉于广东

省高级人民法院。

审 判 长 胡 志 光

审 判 员 祝 建 军

审 判 员 陈 文 全

二○一八年一月四日

本件与原本核对无异

书 记 员 周灵均(兼)

书 记 员 许逸楠(兼)

327

附法律条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

第七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

诚实,恪守承诺。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第六条 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

任。

根据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行为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

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十五条 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碍;

(三)消除危险;

(四)返还财产;

(五)恢复原状;

(六)赔偿损失;

(七)赔礼道歉;

(八)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以上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

第十一条 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被授予后,除本法另有规

定的以外,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

328

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

其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

进口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

外观设计专利权被授予后,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

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许诺销售、

销售、进口其外观设计专利产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六十四条第一款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

证据。

329

附表 1:原告要求保护的专利权利要求的技术特征与 3GPP Release 8 技术

标准相应技术之间对应关系表

权利要求 1 标准表述

一 种 传 输

控 制 信 令

的方法,

TS36.212 5.3.3 节

5.3.3 下行控制信息

5.3.3.1 DCI 格式

5.3.3.1.1 格式 0

DCI 格式 0用于 PUSCH调度。

以下信息通过 DCI 格式 0来传输:

其 特 征 在

于,包括:

接 收 端 接

收 发 送 端

发送的

TS36.212 5.3.3 节

5.3.3 下行控制信息

5.3.3.1 DCI 格式

5.3.3.1.1 格式 0

DCI 格式 0用于 PUSCH调度。

以下信息通过 DCI 格式 0来传输:

表 示 数 据

包 大 小 或

冗 余 版 本

的 控 制 信

令,

TS36.212 5.3.3.1 节

5.3.3.1 DCI 格式

5.3.3.1.1 格式 0

DCI 格式 0用于 PUSCH调度。

以下信息通过 DCI 格式 0来传输:

……

330

-调制编码方案和冗余版本——5比特,如[3]中 8.6节所定

-新数据指示——1比特

TS36.213 8.6 节

8.6 确定调制阶数、冗余版本和传输块大小

为了确定用于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调制阶数、冗余版本以

及传输块大小, UE将首先:

-读取在 DCI 中的 5 比特的“调制和编码方案和冗余版本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and redundancy version)”

字段(IMCS),

……

8.6.1 确定调制阶数和冗余版本

UE将使用 IMCS和表8.6.1-1来确定用于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

冗余版本(rvidx)。

8.6.2 确定传输块大小

对于 0≤IMCS≤28,UE 将首先使用 IMCS和表 8.6.1-1 来确定

TBS 索引(ITBS)。然后 UE应当根据 7.1.7.2.1节的过程来确

定的传输块大小。

所 述 控 制 TS36.213 8.6 节

331

信 令 中 的

同 一 字 段

的 一 部 分

状 态 表 示

数 据 包 大

小,所述控

制 信 令 中

的 同 一 字

段 的 其 余

状 态 表 示

冗余版本;

8.6 确定调制阶数、冗余版本和传输块大小

为了确定用于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调制阶数、冗余版本以

及传输块大小, UE将首先:

-读取在 DCI 中的 5 比特的“调制和编码方案和冗余版本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and redundancy version)”

字段(IMCS),

……

8.6.1 确定调制阶数和冗余版本

UE将使用 IMCS和表8.6.1-1来确定用于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

冗余版本(rvidx)。

表 8.6.1-1: PUSCH 的调制阶数、TBS 索引以及冗余版本表

MCS

索引

MCSI

调制

阶数

'

mQ

TBS

索引

TBSI

冗余

版本

rvidx

0 2 0 0

1 2 1 0

2 2 2 0

3 2 3 0

4 2 4 0

5 2 5 0

332

6 2 6 0

7 2 7 0

8 2 8 0

9 2 9 0

10 2 10 0

11 4 10 0

12 4 11 0

13 4 12 0

14 4 13 0

15 4 14 0

16 4 15 0

17 4 16 0

18 4 17 0

19 4 18 0

20 4 19 0

21 6 19 0

22 6 20 0

23 6 21 0

24 6 22 0

25 6 23 0

26 6 24 0

333

27 6 25 0

28 6 26 0

29

预留

1

30 2

31 3

8.6.2 确定传输块大小

对于 0≤IMCS≤28,UE 将首先使用 IMCS和表 8.6.1-1 来确定

TBS 索引(ITBS)。然后 UE应当根据 7.1.7.2.1节的过程来确

定的传输块大小。

对于 29≤IMCS≤31,除了以下情况外,所述传输块大小被假

设为通过使用 0≤IMCS≤28 的相同传输块的初始 PDCCH(物

理下行控制信道)中传输的 DCI 来确定。如果 IMCS =29,则

DCI 格式 0 的“CQI 请求”比特设为 1,且 NPRB≤4,这样不

存在 UL-SCH 的传输块,且 UE 只为当前的 PUSCH 报告模式

发送控制信息反馈。

TS36.213 7.1.7.2.1 节

7.1.7.2.1 不映射到两层空间复用的传输块

对于 1≤NPRB≤110,TBS 在表 7.1.7.2.1-1 的(ITBS,NPRB)条

目中给出。

334

表 7.1.7.2.1-1:传输块大小(27*110)

TBSI PRBN

1 2 3 4 5 6 7 8 9 10

0 16 32 56 88 120 152 176 208 224 256

1 24 56 88 144 176 208 224 256 328 344

2 32 72 144 176 208 256 296 328 376 424

3 40 104 176 208 256 328 392 440 504 568

4 56 120 208 256 328 408 488 552 632 696

5 72 144 224 328 424 504 600 680 776 872

6 328 176 256 392 504 600 712 808 936 1032

……

其中,所述

控 制 信 令

还 包 括 新

数 据 指 示

(New Data

Indicator,

NDI),

TS36.212 5.3.3 节

5.3.3 下行控制信息

5.3.3.1.1 格式 0

DCI 格式 0用于 PUSCH调度。

以下信息通过 DCI 格式 0来传输:

……

-调制编码方案和冗余版本——5比特,如[3]中 8.6节所定

-新数据指示——1比特

……

335

当 所 述 数

据 包 是 重

传时,NDI

的 值 与 所

述 数 据 包

初 传 时 的

NDI 的值相

同。

TS 36.321 5.4 节

5.4 UL-SCH数据传输

5.4.2.1HARQ实体

对于每个 TTI,HARQ实体应当:

……

- 如果收到的授权不是指向 PDCCH上的临时 C-RNTI且关联

的 HARQ 信息中提供的 NDI 与该 HARQ 进程上一次传输相

比发生了翻转;或者

……

- 指示指定的 HARQ进程触发新传输。

- 否则:

……

- 指示指定的 HARQ进程生成自适应重传。

权利要求 2 标准表述

如 权 利 要

求 1 所述

的方法,其

特征在于,

当 所 述 同

一 字 段 的

TS36.213 8.6 节

8.6 确定调制阶数、冗余版本和传输块大小

为了确定用于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调制阶数、冗余版本以

及传输块大小, UE将首先:

-读取在 DCI 中的 5 比特的“调制和编码方案和冗余版本

336

状 态 表 示

数 据 包 大

小时,所述

冗 余 版 本

为默认值。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and redundancy version)”

字段(IMCS),

……

8.6.1 确定调制阶数和冗余版本

UE将使用 IMCS和表8.6.1-1来确定用于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

冗余版本(rvidx)。

表 8.6.1-1: PUSCH 的调制阶数、TBS 索引以及冗余版本表

……

权利要求 9 标准表述

一种传输控制信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接收

发送端发送的表示数据包大小或冗余版本的控制信令的

单元,所述控制信令中的同一字段的一部分状态表示数

据包大小,所述控制信令中的同一字段的其余状态表示

冗余版本;其中,所述控制信令还包括新数据指示(New

Data Indicator,NDI),当所述数据包是重传时,NDI 的

值与所述数据包初传时的 NDI 的值相同。

同权利要求 1

权利要求 10 标准表述

如权利要求 9 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同一字

段的状态表示数据包大小时,所述冗余版本为默认值。 同权利要求 2

337

附表 2:原告要求保护的专利权利要求的技术特征与 3GPP Release 9 技术

标准相应技术之间对应关系表

权利要求 1 标准表述

一 种 传 输

控 制 信 令

的方法,

TS36.212 5.3.3 节

5.3.3 下行控制信息

5.3.3.1 DCI 格式

5.3.3.1.1 格式 0

DCI 格式 0用于 PUSCH调度。

以下信息通过 DCI 格式 0来传输:

其 特 征 在

于,包括:

接 收 端 接

收 发 送 端

发送的

TS36.212 5.3.3 节

5.3.3 下行控制信息

5.3.3.1 DCI 格式

5.3.3.1.1 格式 0

DCI 格式 0用于 PUSCH调度。

以下信息通过 DCI 格式 0来传输:

表 示 数 据

包 大 小 或

冗 余 版 本

的 控 制 信

令,

TS36.212 5.3.3.1 节

5.3.3.1 DCI 格式

5.3.3.1.1 格式 0

DCI 格式 0用于 PUSCH调度。

以下信息通过 DCI 格式 0来传输:

……

338

-调制编码方案和冗余版本——5比特,如[3]中 8.6节所定

-新数据指示——1比特

TS36.213 8.6 节

8.6 确定调制阶数、冗余版本和传输块大小

为了确定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调制阶数、冗余版本以及传

输块大小, UE将首先:

-读取“调制和编码方案和冗余版本(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and redundancy version)”字段(IMCS),

……

8.6.1 确定调制阶数和冗余版本

UE将使用 IMCS和表8.6.1-1来确定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冗余

版本(rvidx)。

8.6.2 确定传输块大小

对于 0≤IMCS≤28,UE 将首先使用 IMCS和表 8.6.1-1 来确定

TBS 索引(ITBS)。然后 UE应当根据 7.1.7.2.1节的过程来确

339

定的传输块大小。

所 述 控 制

信 令 中 的

同 一 字 段

的 一 部 分

状 态 表 示

数 据 包 大

小,所述控

制 信 令 中

的 同 一 字

段 的 其 余

状 态 表 示

冗余版本;

TS36.213 8.6 节

8.6 确定调制阶数、冗余版本和传输块大小

为了确定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调制阶数、冗余版本以及传

输块大小, UE将首先:

-读取“调制和编码方案和冗余版本(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and redundancy version)”字段(IMCS),

……

8.6.1 确定调制阶数和冗余版本

UE将使用 IMCS和表8.6.1-1来确定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冗余

版本(rvidx)。

表 8.6.1-1: PUSCH 的调制阶数、TBS 索引以及冗余版本表

MCS

索引

MCSI

调制

阶数

'

mQ

TBS

索引

TBSI

冗余

版本

rvidx

0 2 0 0

1 2 1 0

340

2 2 2 0

3 2 3 0

4 2 4 0

5 2 5 0

6 2 6 0

7 2 7 0

8 2 8 0

9 2 9 0

10 2 10 0

11 4 10 0

12 4 11 0

13 4 12 0

14 4 13 0

15 4 14 0

16 4 15 0

17 4 16 0

18 4 17 0

19 4 18 0

20 4 19 0

21 6 19 0

22 6 20 0

341

23 6 21 0

24 6 22 0

25 6 23 0

26 6 24 0

27 6 25 0

28 6 26 0

29

预留

1

30 2

31 3

8.6.2 确定传输块大小

对于 0≤IMCS≤28,UE 将首先使用 IMCS和表 8.6.1-1 来确定

TBS 索引(ITBS)。然后 UE应当根据 7.1.7.2.1节的过程来确

定的传输块大小。

对于 29≤IMCS≤31,如果 IMCS =29,则 DCI 格式 0的“CQI 请

求”比特设为 1,且 NPRB≤4,这样不存在 UL-SCH的传输块,

且 UE只为当前的 PUSCH报告模式发送控制信息反馈。否则,

根据使用 0≤IMCS≤28 的相同传输块的初始 PDCCH(物理下

行控制信道)来确定传输块的大小。如果该使用 0≤IMCS≤28

的相同传输块的初始 PDCCH中没有带 DCI 格式 0,则必须按

以下方式确定传输块的大小:

342

- 当对于相同传输块的初始 PUSCH 使用半静态调度时,从

最近的半静态调度指配 PDCCH确定,或者,

- 当 PUSCH 由随机接入响应授权发起时,从对于相同传输

块的随机接入响应授权确定。

TS36.213 7.1.7.2.1 节

7.1.7.2.1 不映射到两层空间复用的传输块

对于 1≤NPRB≤110,TBS 在表 7.1.7.2.1-1 的(ITBS,NPRB)条

目中给出。

表 7.1.7.2.1-1:传输块大小(27*110)

TBSI PRBN

1 2 3 4 5 6 7 8 9 10

0 16 32 56 88 120 152 176 208 224 256

1 24 56 88 144 176 208 224 256 328 344

2 32 72 144 176 208 256 296 328 376 424

3 40 104 176 208 256 328 392 440 504 568

4 56 120 208 256 328 408 488 552 632 696

5 72 144 224 328 424 504 600 680 776 872

6 328 176 256 392 504 600 712 808 936 1032

……

343

其中,所述

控 制 信 令

还 包 括 新

数 据 指 示

(New Data

Indicator,

NDI),

TS36.212 5.3.3 节

5.3.3 下行控制信息

5.3.3.1.1 格式 0

DCI 格式 0用于 PUSCH调度。

以下信息通过 DCI 格式 0来传输:

……

-调制编码方案和冗余版本——5比特,如[3]中 8.6节所定

-新数据指示——1比特

……

当 所 述 数

据 包 是 重

传时,NDI

的 值 与 所

述 数 据 包

初 传 时 的

NDI 的值相

同。

TS 36.321 5.4 节

5.4 UL-SCH数据传输

5.4.2.1HARQ实体

对于每个 TTI,HARQ实体应当:

……

- 如果收到的授权不是指向 PDCCH上的临时 C-RNTI且关联

的 HARQ 信息中提供的 NDI 与该 HARQ 进程上一次传输相

比发生了翻转;或者

……

- 指示指定的 HARQ进程触发新传输。

344

- 否则:

……

- 指示指定的 HARQ进程生成自适应重传。

权利要求 2 标准表述

如 权 利 要

求 1 所述

的方法,其

特征在于,

当 所 述 同

一 字 段 的

状 态 表 示

数 据 包 大

小时,所述

冗 余 版 本

为默认值。

TS36.213 8.6 节

8.6 确定调制阶数、冗余版本和传输块大小

为了确定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调制阶数、冗余版本以及传

输块大小, UE将首先:

-读取“调制和编码方案和冗余版本(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and redundancy version)”字段(IMCS),

……

8.6.1 确定调制阶数和冗余版本

UE将使用 IMCS和表8.6.1-1来确定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冗余

版本(rvidx)。

表 8.6.1-1: PUSCH 的调制阶数、TBS 索引以及冗余版本表

……

345

权利要求 9 标准表述

一种传输控制信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接收

发送端发送的表示数据包大小或冗余版本的控制信令的

单元,所述控制信令中的同一字段的一部分状态表示数

据包大小,所述控制信令中的同一字段的其余状态表示

冗余版本;其中,所述控制信令还包括新数据指示(New

Data Indicator,NDI),当所述数据包是重传时,NDI 的

值与所述数据包初传时的 NDI 的值相同。

同权利要求 1

权利要求 10 标准表述

如权利要求 9 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同一字

段的状态表示数据包大小时,所述冗余版本为默认值。 同权利要求 2

346

附表 3:原告要求保护的专利权利要求的技术特征与 3GPP Release 10 技

术标准相应技术之间对应关系表

权利要求 1 标准表述

一 种 传 输

控 制 信 令

的方法,

TS36.212 5.3.3 节

5.3.3 下行链路控制信息

5.3.3.1 DCI 格式

5.3.3.1.1 格式 0

DCI 格式 0 用于在一个上行小区内对物理上行共享信道

(PUSCH)进行调度。

下列信息由 DCI 格式 0来传输:

其 特 征 在

于,包括:

接 收 端 接

收 发 送 端

发送的

TS36.212 5.3.3 节

5.3.3 下行链路控制信息

5.3.3.1 DCI 格式

5.3.3.1.1 格式 0

DCI 格式 0 用于在一个上行小区内对物理上行共享信道

(PUSCH)进行调度。

下列信息由 DCI 格式 0来传输:

表 示 数 据

包 大 小 或

冗 余 版 本

的 控 制 信

TS36.212 5.3.3.1 节

5.3.3.1 DCI 格式

5.3.3.1.1 格式 0

DCI 格式 0 用于在一个上行小区内对物理上行共享信道

347

令, (PUSCH)进行调度。

下列信息由 DCI 格式 0来传输:

……

-调制和编码方案与冗余版本——5 比特,如在[参考文献

3]第 8.6节所定义

-新数据指示——1比特

TS36.213 8.6 节

8.6调制阶数、冗余版本以及传输块大小确定

确定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调制阶数、冗余版本以及传输块

大小之前, UE将首先:

-读取“调制及编码方案和冗余版本”字段(IMCS),

……

8.6.1调制阶数和冗余版本确定

用户设备(UE)将使用 IMCS和表 8.6.1-1 来确定物理上行共

享信道中所用冗余版本(rvidx)。

8.6.2 传输块大小确定

348

对于 0≤IMCS≤28,UE 将首先使用 IMCS和表格 8.6.1-1 确定

TBS 索引(ITBS),除非如下指定的 DCIFormat 4 禁用该传输

块。对于未映射到两层空间复用的传输块,通过 7.1.7.2.1

条的过程确定该 TBS。

所 述 控 制

信 令 中 的

同 一 字 段

的 一 部 分

状 态 表 示

数 据 包 大

小,所述控

制 信 令 中

的 同 一 字

段 的 其 余

状 态 表 示

冗余版本;

TS36.213 8.6 节

8.6调制阶数、冗余版本以及传输块大小确定

确定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调制阶数、冗余版本以及传输块

大小之前, UE将首先:

-读取“调制及编码方案和冗余版本”字段(IMCS),

……

8.6.1调制阶数和冗余版本确定

用户设备(UE)将使用 IMCS和表 8.6.1-1 来确定物理上行共

享信道中所用冗余版本(rvidx)。

表 8.6.1-1: PUSCH 的调制、TBS 索引和冗余版本表

MCS

索引

MCSI

调制

阶数

'

mQ

TBS

索引

TBSI

冗余

版本

rvidx

349

0 2 0 0

1 2 1 0

2 2 2 0

3 2 3 0

4 2 4 0

5 2 5 0

6 2 6 0

7 2 7 0

8 2 8 0

9 2 9 0

10 2 10 0

11 4 10 0

12 4 11 0

13 4 12 0

14 4 13 0

15 4 14 0

16 4 15 0

17 4 16 0

18 4 17 0

19 4 18 0

20 4 19 0

350

21 6 19 0

22 6 20 0

23 6 21 0

24 6 22 0

25 6 23 0

26 6 24 0

27 6 25 0

28 6 26 0

29

预留

1

30 2

31 3

8.6.2 传输块大小确定

对于 0≤IMCS≤28,UE 将首先使用 IMCS和表格 8.6.1-1 确定

TBS 索引(ITBS),除非如下指定的 DCIFormat 4 禁用该传输

块。对于未映射到两层空间复用的传输块,通过 7.1.7.2.1

条的过程确定该 TBS。

对于 29≤IMCS≤31,

- 如果 DCIFormat 0 且 IMCS =29,或者,如果 DCIFormat 4,

并且仅启用 1个 TB且对于启用的 TBIMCS =29和传输层数

是 1,并且如果

351

……

那么对于 UL-SCH 就没有传输块,UE 仅发送当前 PUSCH 报

告模式的控制信息反馈。

- 否则,根据使用 0≤IMCS≤28的相同传输块的初始物理下

行控制信道(PDCCH)来确定传输块的大小。

……

其中,所述

控 制 信 令

还 包 括 新

数 据 指 示

(New Data

Indicator,

NDI),

TS36.212 5.3.3 节

5.3.3 下行控制信息

5.3.3.1.1 格式 0

DCI 格式 0 用于在一个上行小区内对物理上行共享信道

(PUSCH)进行调度。

下列信息由 DCI 格式 0来传输:

……

-调制和编码方案与冗余版本——5 比特,如在[参考文献

3]第 8.6节所定义

-新数据指示——1比特

……

当 所 述 数

据 包 是 重

TS 36.321 5.4 节

5.4 UL-SCH数据传输

352

传时,NDI

的 值 与 所

述 数 据 包

初 传 时 的

NDI 的值相

同。

5.4.2.1HARQ实体

对于每个 TTI,HARQ实体应当:

……

- 如果收到的授权不是指向 PDCCH上的临时 C-RNTI且关联

的 HARQ 信息中提供的 NDI 与该 HARQ 进程上一次传输相

比发生了翻转;或者

……

- 指示指定的 HARQ进程触发新传输。

- 否则:

……

- 指示指定的 HARQ进程生成自适应重传。

权利要求 2 标准表述

如 权 利 要

求 1 所述

的方法,其

特征在于,

当 所 述 同

一 字 段 的

TS36.213 8.6 节

8.6调制阶数、冗余版本以及传输块大小确定

确定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调制阶数、冗余版本以及传输块

大小之前, UE将首先:

353

状 态 表 示

数 据 包 大

小时,所述

冗 余 版 本

为默认值。

-读取“调制及编码方案和冗余版本”字段(IMCS),

……

8.6.1调制阶数和冗余版本确定

用户设备(UE)将使用 IMCS和表 8.6.1-1 来确定物理上行共

享信道中所用冗余版本(rvidx)。

表 8.6.1-1: PUSCH 的调制、TBS 索引和冗余版本表

……

权利要求 9 标准表述

一种传输控制信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接收发

送端发送的表示数据包大小或冗余版本的控制信令的单

元,所述控制信令中的同一字段的一部分状态表示数据包

大小,所述控制信令中的同一字段的其余状态表示冗余版

本;其中,所述控制信令还包括新数据指示(New Data

Indicator,NDI),当所述数据包是重传时,NDI 的值与所

述数据包初传时的 NDI 的值相同。

同权利要求 1

权利要求 10 标准表述

如权利要求 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同一字段

的状态表示数据包大小时,所述冗余版本为默认值。 同权利要求 2